河仙鎮
河僊鎮(越南語:Trấn Hà Tiên/鎮河僊/鎮河仙)是越南阮朝初期的一個鎮,主要包括今越南堅江省、金甌省和後江省南部,以及柬埔寨白馬省、西哈努克省和貢布省沿海地區。
河僊鎮 Trấn Hà Tiên | |||||||||
---|---|---|---|---|---|---|---|---|---|
越南阮主與阮朝的鎮 | |||||||||
1708年—1832年 | |||||||||
1829年左右河僊鎮鄚氏土司的統治範圍 | |||||||||
國家 | 越南阮主與阮朝 | ||||||||
首府 | 河僊(今河仙市) | ||||||||
政府 | |||||||||
統治者 | |||||||||
• 1681年-1735年 | 鄚玖 (首) | ||||||||
• 1735年-1777年 | 鄚天賜 | ||||||||
• 1784年-1787年 | 鄚子泩 | ||||||||
• 1830年-1833年 | 鄚公材 (末) | ||||||||
歷史時期 | 近世 | ||||||||
• 鄚玖受封河僊鎮總兵 | 1708年 | ||||||||
• 廢鎮改省 | 1832年 | ||||||||
| |||||||||
今屬於 | 柬埔寨 越南 |
歷史
編輯河仙鎮前身是柬埔寨的邊班迭密省。邊班迭密省實行雙頭政治制度,有高棉人及華人二名長官,高棉人長官駐紮班迭密,統治高棉人;華人長官駐紮河僊,統治華人及越南人。[1]
河仙的高棉語名字是「邊」(ពាម 發音:[piəm]),意思是「港口」或「河口」。[2],最早的華人移民將其稱為「柴末」[3],1679年,柬埔寨國王委派中國明朝遺民鄚玖擔任此地的屋牙,率領華僑來到這裡進行開發。因該地相傳常有僊人出沒於河上,故而鄚玖將其漢字名字確定為「河僊」。[4]泰國史料將河僊鎮稱為普泰瑪(泰語:พุทไธมาศ 發音:[pʰut̚˦˥.tʰaj˧.maːt̚˥˩],Phutthaimat)或班泰瑪(บันทายมาศ 發音:[ban˧.tʰaːj˧.maːt̚˥˩],Banthaimat),[2]其統治者為「披耶·拉差社提」(พระยาราชาเศรษฐี 發音:[pʰra˦˥.jaː˧ raː˧.t͡ɕʰaː˧ seːt̚˨˩.tʰiː˩˩˦],Phraya Rachasethi);這是因為當時泰國人將河僊同附近的班迭密(បន្ទាយមាស 發音:[ɓɑːn.tiəj.miəh])混淆了;「披耶·拉差社提」之名來源於班迭密的高棉族長官頭銜「屋牙·列謝塞泰」(ឧកញ៉ារាជាសេដ្ឋី 發音:[ʔuk.ɲaː riə.ˈciə seːt.ˈtʰəj],Okna Reachea Setthi)。這個雙頭政治制度直到1771年暹羅入侵河僊之後才宣告終結。[1]
鄚玖招攬華僑及越南流民,在他的經營下,河僊成為了一個繁華的港口。此後事實上發展成了一個割據政權。[1]
當時柬埔寨孱弱,屢受鄰國欺淩。河僊也曾被暹羅入侵,鄚玖本人曾被暹羅軍隊擄去暹羅十數年,不得不對暹羅稱臣。後來鄚玖趁暹羅內亂,逃回河仙。為了尋求保護,鄚玖接受謀臣建議,轉而向越南的廣南國阮主稱臣。
永盛四年(1708年)[5],鄚玖遣使到富春(今順化)覲見阮主阮福淍,被封為河仙鎮總兵,從此以後,鄚氏政權成為廣南國藩屬。阮主遙給木牌,一切事務聽任其自治。[6]不過,鄚氏土司政權仍未放棄其與柬埔寨之間的聯繫,仍向柬埔寨朝廷進貢繳納稅收。[7]1728年,鄚玖派遣劉衛官、黃集官前往日本,獲得江戶幕府頒發的信牌,自此得以與日本展開貿易。[6]
永佑元年(1735年),鄚玖逝世,其子鄚天賜繼位。翌年,阮主冊封鄚天賜為河僊鎮都督。柬埔寨對於鄚氏土司向越南臣服甚為不滿,希望藉此機會收復河僊之地。根據越南的史料記載,柬埔寨軍隊在「匿盆」的率領下入侵河僊。鄚天賜夫婦親自督戰,奮力擊退了柬埔寨的進攻。[7]此戰不見於柬埔寨史料記載,但被認為是河僊脫離柬埔寨的標誌性事件。[1][7]
鄚天賜統治期間,建立官僚體系,擴充軍備,建立許多堡壘和商業街區。這一時期被視為河僊鎮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河僊成為湄公河三角洲的貿易中心;在西貢(胡志明市)和曼谷建城之前,河僊是暹羅灣最著名的港口。此時的鄚氏土司擁有很高的自治權。[8]有些中越漢文史料將其政權認定為「國」,以河僊國、[9]港口國、本底國、南港、伊代嗎、尹代嗎、昆大嗎等名稱稱之;[6]另一些則認定其為越南阮主下轄的土司,如《清實錄》稱其統治者為河仙鎮目、河仙鎮土目或河仙鎮夷目。[10]在1742年寫給日本江戶幕府的高棉文書信中,鄚天賜使用「柬埔寨國王」(រាជាក្រុងកម្ពុជាធិបតី 發音:[riə.ˈciə kroŋ kɑːm.pu.ciə tʰɨp.ˈtəj],Reachea Krong Kampucea Tiptei)的頭銜。[8]對此,越南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的學者阮孟強則稱,鄚天賜與高棉人關係很密切,自稱高棉皇帝。[11]此外,鄚天賜崇尚中國的儒家文化,學識淵博,擅長詩歌,不少中國和越南的儒學學者慕名來投,促進了河僊的文化發展。[6]1757年,柬埔寨發生內亂,王子昂敦(烏迭二世)流亡河僊鎮,鄚天賜將其收為養子,並派兵送其歸國登上了王位。作為回報,昂敦將一些領土割讓給河僊鎮,授予鄚天賜「索多親王殿下」(អ្នកសម្ដចព្រះសុទត្ដ 發音:[nɑːʔ sɑm.ˈɗɑːc prĕəh sot.ˈtɗɑː],Neak Preah Samdech Sotoat)的爵銜。
1767年,緬甸入侵暹羅,導致阿瑜陀耶王國滅亡。暹羅王泰沙的孫子昭最(เจ้าจุ้ย)逃往到河僊鎮,受到鄚天賜的庇護。鄭昭建立吞武里王國,成為新的暹羅王,要求鄚天賜交出昭最,遭到拒絕。清朝聽聞暹羅遭受入侵,派人出海探問其消息,在此期間,河僊鎮為清朝提供了不少關於暹羅的情報。據《清實錄》記載,鄭昭派遣使者前往清朝,請求冊封自己為暹羅國王;但鄚天賜(莫士麟)向乾隆帝揭發鄭昭是篡位者,因此乾隆帝嚴詞拒絕鄭昭的請求。[10]景興三十年(1769年),鄚天賜派陳大力出兵暹羅,想要送昭最歸國繼位。清朝兩廣總督李侍堯認為鄚氏此舉是想「藉以居奇,從中圖事」。這次軍事行動沒有成功,反而使河僊兵食虛耗、民心騷動,此後又發生一系列的叛亂事件,使其元氣大傷。
在平定了暹羅各地內亂之後,鄭昭於景興三十三年(1772年)入侵河僊。鄚天賜戰敗,退守鎮江道(今芹苴市)。此後,鄭昭派華裔暹羅將領坤·披披瓦提(陳聯)守河僊鎮,將鄚天賜子女帶回吞武里當人質。直到1773年,暹羅與阮主達成協議,鄭昭送還鄚天賜的子女,並讓暹羅軍隊撤離河僊鎮,鄚天賜得以返回河僊。根據《河仙鎮協鎮鄚氏家譜》記載,暹羅軍隊在撤離河僊之前拆毀了河僊城池。此戰以後,河僊鎮政權急劇走向衰敗。[6]
鄚天賜恢復統治後不久,西山起義軍迅速推翻了廣南的阮主政權,誅殺了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暘等眾多阮氏宗室,阮主政權暫時宣告滅亡。隨後,西山軍在景興三十八年(1777年)佔領了河僊鎮。鄚天賜拒絕效忠於西山軍,於是流亡到了暹羅,被鄭昭授予「披耶·拉差社提·阮」(泰語:พระยาราชาเศรษฐี ญวน 發音:[pʰra˦˥.jaː˧ raː˧.t͡ɕʰaː˧ seːt̚˨˩.tʰiː˩˩˦ jua̯n˧])這一暹羅的爵位。[12]
不久後,幸運逃脫西山軍追捕的王子阮福映佔據嘉定(今胡志明市)及附近地區,舉起反西山軍的大旗。阮福映派人前去暹羅探訪鄚天賜消息,但鄭昭中了西山將領阮惠的計謀,將鄚天賜一家及一眾越南人殺害,其餘流放郊外。唯有鄚天賜幾個年幼的子孫被披耶甲叻洪 (波)(高羅歆卟)收留,暗中撫養長大。景興四十三年(1782年),鄭昭被推翻,拉瑪一世繼位,開創拉達那哥欣王國。拉瑪一世讓被流放的越南人返回,鄚天賜的後代亦獲准居住在曼谷。阮福映失國後,拉瑪一世派披耶·他沙達(พระยาทัศดา,撻齒多)佔領了河僊,邀請阮福映入暹羅避難。
景興四十六年(1785年),拉瑪一世派公摩鑾·貼帕里拉(昭曾)領兵送阮福映歸國復位,鄚天賜之子鄚子泩回到河僊,與披耶·他沙達一起領兵對抗西山軍。在瀝涔吹蔑之戰中,河僊是暹羅和西山朝拉鋸的戰場。暹羅戰敗後,鄚子泩派船接應阮福映,使其得以再度流亡暹羅。
景興四十八年(1787年),西山朝內亂,阮福映趁機收復河僊。在阮福映與西山軍對抗之時,鄚子泩被暹羅送回了河僊。中國學者戴可來認為,暹羅在這個時期將鄚子泩送回河僊,目的是將目的是要將河僊收為暹羅的附庸。[13]不久鄚子泩去世。此後,河僊鎮由具有暹羅血統的將領吳魔(Ngo Ma)擔任代理總督。[14]根據戴可來考證,此吳魔可能就是《河仙鎮協鎮鄚氏家譜》中提到的「通言阿摩」,1777年,鄭昭曾派他與高綿王子螉蟜一起邀請鄚天賜來暹羅避難。這說明此時的河僊受制於暹羅。[13]
景興五十年(1789年),阮福映遣人出使暹羅,聲稱鄚子泩病逝、鄚氏後繼無人,要求送鄚天賜的孫輩回河僊襲職。暹羅二王瑪哈·索拉辛哈那把鄚子泩之侄鄚公柄送回越南,阮福映讓他擔任龍川留守。由於鄚公柄沒有出任河僊鎮守,引起暹羅的不滿,阮福映不得不讓鄚公柄回河僊。[13]
景興五十三年(1792年),鄚公柄死,河僊鎮由暹羅官員陳亨、陳蘇父子管理,但陳亨父子不得民心。景興六十年(1799年),河僊鎮官員武世登前往暹羅控告陳亨父子。二王索拉辛哈那大怒,送鄚天賜的幼子鄚子添、侄兒鄚公榆回河僊,同時逮捕陳亨回國治罪。鄚子添前往嘉定拜見阮王,被阮福映任命為欽差統兵該奇。鄚子添在鄚公柄死後繼任河僊鎮守職務。嘉隆二年(1803年),嘉隆帝阮福映在嘉定府設立嘉定鎮,設立總鎮官,總掌邊和、藩安、定祥、永清四鎮的軍民事務,又以河仙鎮為附鎮,自此河仙隸屬於嘉定管轄。嘉隆四年(1805年),鄚子添陞任欽差掌奇。嘉隆六年(1807年),因鄚子添出使暹羅,由鄚公榆權領鎮務。戴可來認為鄚子添可能是以暹羅的附庸王侯身份,親自去曼谷弔唁三王阿努拉特韋。[13]
嘉隆八年(1809年),鄚子添卒。此時阮朝統一越南已經接近十年,穩固了對國內的統治。於是嘉隆帝以鄚公榆獲罪為藉口將其逮捕,派遣吳依儼、黎進講前去接收了河僊鎮,將其變為越南的直轄領土。暹羅得知此事後,聲稱鄚天賜父子有大功,希望越南赦免鄚公榆之罪,讓其襲職。為了不激怒暹羅,吳依儼、黎進講二人的官職僅為「權領鎮事」,而不是鎮守或協鎮。嘉隆帝還聲稱鄚公棲、鄚公材二人年幼,讓二人蔭授該隊職銜,以守鄚祀,讓公棲等從鎮公務。暹羅默許了阮朝的行為。[13]十年(1811年)春,召鄚公榆、鄚公材等人來順化,復其家五十人徭役。由於越南與暹羅與嘉隆十二年(1813年)在柬埔寨發生衝突,為利用鄚氏子孫的微妙地位,鄚公榆於嘉隆十五年(1816年)陞河僊協鎮,[13]十七年(1818年)陞河僊鎮守。
明命十年(1829年),鄚公榆致仕。翌年,鄚公材被任命為河僊守管守。明命十三年(1832年)撤銷河僊鎮建制,廢除鎮守、協鎮等官職,改為河僊省。
明命十四年(1833年),黎文𠐤之亂爆發。鄚公榆之子鄚侯熺追隨黎文𠐤,河僊署撫范春碧暗中敦促鄚公榆、鄚公材二人將其擒拿收監。叛軍抵達河僊時,署撫范春碧、按察陳文琯已被回良、邊良二隊的叛軍殺害。鄚公榆、鄚公材及和他們的兒子鄚侯熺、鄚侯燿都接受了黎文𠐤任命的官職。黎文𠐤任命鄚公榆為鎮撫、其黨羽陳効忠為宣撫;鄚公材、鄚侯燿則被任命為統領,奉命與回良、北順十餘人守城。應黎文𠐤的要求,鄚公榆派熟悉暹羅語的阮文緡前往藩安接受調遣。阮朝官軍收復永隆、定祥二省後,官軍以阮文緡作為中間人向鄚公榆送出密信,要求其斬殺回良、邊良、北順等犯投誠。[15]然而鄚公榆一家接受黎文𠐤官職之事被發覺,明命帝命令將他們逮捕送往順化審問。鄚公榆、鄚公材旋即病死,鄚侯熺、鄚侯燿被押往順化,囚於京師大獄中。不久明命帝釋放鄚侯燿,派他去偵探暹羅消息,但他久不返回。又放鄚侯熺前往乂安上道偵探,但他沒有到達就返回了,最後瘐死乂安獄中。
沿革
編輯永盛四年(1708年)[5],始置河僊鎮,由鄚氏土司世襲統治。
景興三十三年(1772年),被暹羅侵佔。三十四年(1773年),暹羅撤軍並交還河僊鎮。
景興三十八年(1777年),西山軍佔領河僊鎮。
景興四十八年(1787年),西山朝內亂,阮福映趁機收復河僊。次年(1788年),阮朝將堅江道、龍川道劃歸永鎮營管轄。
嘉隆元年(1802年),阮福映統一越南,建立阮朝,改嘉定府為嘉定鎮,節制諸營,同時遙領河仙鎮。嘉隆七年(1808年),嘉定鎮升格為嘉定城,諸營升格為鎮,河仙鎮與其他四鎮均屬嘉定城管轄。嘉隆九年(1810年),永清鎮堅江道、龍川道並堅江縣、龍川縣重新劃歸河仙鎮管轄。
明命六年(1825年),河仙鎮廢除堅江道、龍川道2道,而增設堅江縣、龍川縣2縣知縣,並以河仙鎮直轄村社設河仙縣,同時設安邊府,3縣均屬安邊府管轄。
行政區劃
編輯明命十三年(1832年)分設省轄前,河仙鎮下轄1府3縣。
- 安邊府:河仙縣、堅江縣、龍川縣
歷任河仙鎮統治者
編輯姓名 | 越南文國語字 | 官爵 | 在任 | 註釋 |
---|---|---|---|---|
鄚玖 | Mạc Cửu | 河僊鎮總兵、玖玉侯 | 約1708年—1735年 | 同時持有柬埔寨爵位「屋牙」(ឧកញ៉ា) |
鄚天賜 | Mạc Thiên Tứ | 河僊鎮都督、琮德侯 | 1735年—1771年 | 鄚玖之子 同時擁有柬埔寨爵位「索多親王」(អ្នកសម្ដចព្រះសុទត្ដ) 及暹羅爵位「披耶·拉差社提」(พระยาราชาเศรษฐี) |
陳聯 | 1771年—1773年 | 暹羅任命的總督 | ||
鄚天賜 | Mạc Thiên Tứ | 河僊鎮都督、琮德侯 | 1773年—1777年 | |
鄚子泩 | Mạc Tử Sanh | 參將、河僊留守、理政侯 | 1784年—1788年 | 鄚天賜之子 同時持有暹羅爵位「披耶·拉差社提」(พระยาราชาเศรษฐี) |
吳魔 | 1788年—1789年 | 暹羅任命的代理總督 | ||
鄚公柄 | Mạc Công Bính | 龍川留守、柄正侯 | 1789年—1792年 | 鄚子泩之侄 |
陳亨、陳蘇 | 1792年—1800年 | 暹羅任命的代理總督 | ||
鄚子添 | Mạc Tử Thiêm | 欽差統兵掌奇、河僊鎮守、添祿侯 | 1800年—1809年 | 鄚子泩之弟 |
吳依儼、黎進講 | 1809年—1818年 | 權領鎮事 | ||
鄚公榆 | Mạc Công Du | 河僊鎮守、榆成侯 | 1818年—1829年 | 鄚子泩、鄚子添之侄 1816年任河仙鎮協鎮 1818年昇鎮守 1829年致仕 |
鄚公材 | Mạc Công Tài | 河僊守管守 | 1830年—1832年 | 鄚公榆弟 1832年廢除官職 |
注釋
編輯- ^ 1.0 1.1 1.2 1.3 Cooke & Li 2004,第43–46頁
- ^ 2.0 2.1 Nicholas Sellers, The Princes of Hà-Tiên (1682-1867): the Last of the Philosopher-Princes and the Prelude to the French Conquest of Indochina: a Study of the Independent Rule of the Mac Dynasty in the Principality of Hà-Tiê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mpire of Vietnam, Brussels, Thanh-long, 1983, p. 164.
- ^ 《嘉定城通志·疆域志·河仙鎮》:明亡,不服大清初政,留髪南投於高綿國南榮府,見其國柴末府華民、唐人、高棉、暹羅諸國湊集
- ^ 「相傳常有仙人出沒於河上,因名河仙云。」
- ^ 5.0 5.1 此據《大南實錄前編》和《嘉定城通志》,《大南一統志》沿襲《大越地輿全編》作1714年。
- ^ 6.0 6.1 6.2 6.3 6.4 李慶新. 鄚氏河仙政权(“港口国”)与18世纪中南半岛局势.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4).
- ^ 7.0 7.1 7.2 戴可來《<嘉定通志>、<鄚氏家譜>中所見17~19世紀初葉的南圻華僑史跡》,附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311頁。
- ^ 8.0 8.1 Ooi 2004,第806頁
- ^ 《大南一統志》河仙省·建置沿革:以所居相傳常有僊人出沒於河上,國因號河僊國。
- ^ 10.0 10.1 《清實錄·高宗實錄·卷之八百十六》
- ^ 李慶新. 鄚玖、鄚天赐与河仙政权(港口国). : 164 [2019-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 ^ Siamese Melting Po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Edward Van Roy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戴可來《<嘉定通志>、<鄚氏家譜>中所見17~19世紀初葉的南圻華僑史跡》,附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326-329頁。
- ^ Nola Cooke, Tana Li. Water Frontier: Commerce and the Chinese in the Lower Mekong Region, 1750–1880. Rowman & Littlefield. 2004. ISBN 0-7425-3083-3.
- ^ 《大南正編列傳二集·卷四十五》
參考文獻
編輯- 《嘉定城通志》
- 《大越地輿全編》
- 《大南一統志》
- 《大南列傳前編·卷六》
- 鄭懷德等編纂. 《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 戴可來、楊保筠校注.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 Cooke, Nola; Li, Tana, Water frontier: commerce and the Chinese in the Lower Mekong Region, 1750-1880, Rowman & Littlefield, 2004 [2019-02-20], ISBN 978-0-7425-308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 Ooi, Keat Gin, Mac Thien Tu (1780-1800),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Volume 1, ABC-CLIO: 806–807, 2004, ISBN 1-57607-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