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可持續指數
環境可持續指數(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I)是一項整合性指標系統,追蹤21項環境永續的元素,包括自然資源、過去與現在的污染程度、環境管理努力、對國際公共事務的環保貢獻,以及歷年來改善環境績效的社會能力。[1][2]
環境可持續指數由美國耶魯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資訊網路(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 CIESIN),以及世界經濟論壇所合作,在1999年至2008年間公開發表。
環境可持續指數的團隊已經發展出另一項新的指標系統,名為環境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該指數利用結果導向的指標,以作為政策制定者、環境科學家、諮詢者與一般大眾能更容易使用的基準指標[3]。
2005年環境可持續指數排名
編輯只列出2005年首140名國家。
- 芬蘭
- 挪威
- 烏拉圭
- 瑞典
- 冰島
- 加拿大
- 瑞士
- 蓋亞那
- 阿根廷
- 奧地利
- 巴西
- 加彭
- 澳洲
- 紐西蘭
- 拉脫維亞
- 秘魯
- 巴拉圭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埃西亞
- 玻利維亞
- 愛爾蘭
- 立陶宛
- 哥倫比亞
- 阿爾巴尼亞
- 中非
- 丹麥
- 愛沙尼亞
- 巴拿馬
- 斯洛維尼亞
- 日本
- 德國
- 納米比亞
- 俄羅斯
- 波札那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法國
- 葡萄牙
- 馬來西亞
- 剛果共和國
- 荷蘭
- 馬利
- 智利
- 不丹
- 亞美尼亞
- 美國
- 緬甸
- 白俄羅斯
- 斯洛伐克
- 迦納
- 喀麥隆
- 厄瓜多
- 寮國
- 古巴
- 匈牙利
- 突尼西亞
- 喬治亞
- 烏干達
- 摩爾多瓦
- 塞內加爾
- 尚比亞
- 波赫
- 以色列
- 坦尚尼亞
- 馬達加斯加
- 英國
- 尼加拉瓜
- 希臘
- 柬埔寨
- 義大利
- 保加利亞
- 蒙古國
- 甘比亞
- 泰國
- 馬拉威
- 印度尼西亞
- 西班牙
- 菲律賓
- 哈薩克
- 斯里蘭卡
- 吉爾吉斯
- 幾內亞
- 委內瑞拉
- 阿曼
- 約旦
- 尼泊爾
- 貝南
- 宏都拉斯
- 象牙海岸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北馬其頓
- 土耳其
- 捷克
- 南非
- 羅馬尼亞
- 墨西哥
- 阿爾及利亞
- 布吉納法索
- 奈及利亞
- 亞塞拜然
- 肯亞
- 黎巴嫩
- 波蘭
- 尼日
- 查德
- 摩洛哥
- 盧安達
- 莫三比克
- 烏克蘭
- 牙買加
- 阿聯
- 多哥
- 比利時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沙烏地阿拉伯
- 埃及
- 瓜地馬拉
- 敘利亞
- 薩爾瓦多
- 多明尼加
- 獅子山
- 賴比瑞亞
- 南韓
- 安哥拉
- 茅利塔尼亞
- 幾內亞比索
- 利比亞
- 越南
- 辛巴威
- 印度
- 蒲隆地
- 巴基斯坦
- 伊朗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塔吉克
- 衣索比亞
- 孟加拉
- 葉門
- 科威特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蘇丹
參考資料
編輯- ^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2005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PDF). Yale University.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8-05).
- ^ Peart, Karen. Finland Tops Environmental Scorecard at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Office of Public Affairs at Yale. 2005-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2).
- ^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 Rankings & Scores, SEDAC, CIESIN, Columbia Univers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