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霖(1900年—1937年10月23日) ,(秦霖生於1904年8月28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十八日)——據《陸海空軍軍官佐任官名簿》。) 原名同觀,字松濤,號沛然廣西桂林丁字村人,國軍第171師511旅少將旅長。1919年考入廣西陸軍講武堂步兵科,1936年冬,進入中央軍校第6分校高級班深造。1937年10月23日,在淞滬會戰中遭日機轟炸身亡,後追授陸軍中將。[1]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中的秦霖烈士遺像

早年 編輯

秦霖先後在廣西省立模範兩級小學和桂林舊制中學讀書。

1919年,考入廣西陸軍講武堂步兵科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1924年,李宗仁擊敗舊桂系陸榮廷,主政廣西,秦霖開始在李宗仁部出任軍職。

1926年,李宗仁白崇禧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 廣西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秦霖擔任少校營長。後在1927年的南京龍潭之戰中協力擊敗了孫傳芳。北伐戰爭期間,秦霖兩次負傷被送院,然傷未痊癒便再次投入戰鬥。

1929年3月,新桂系蔣桂戰爭中兵敗,秦霖返鄉編練民團。

1930年至1933年,秦霖分別擔任李宗仁部桂林行營少校參謀教導團少校團副第7軍第19師第56團中校團長秦霖也是桂軍中的五虎少將之一。

1936年冬,秦霖入中央軍校第6分校高級班帶職學習。後因七七事變猝發,未及結業便返回部隊準備抗戰。桂軍亦在此期間啟用新番號,秦霖任第7軍第170師第510旅第1019團上校團長。

抗戰 編輯

1937年10月11日,南京大本營電令,由第7軍和第48軍組成第21集團軍,隸屬第三戰區。任命第7軍軍長廖磊為總司令,立即開赴淞滬戰場。秦霖出任171師第511旅少將旅長。10月14日至17日,桂軍4個師,先後進入上海寶山薀藻浜南岸陳家行、談家頭、沈宅、北候宅至大場以西至走馬塘洛河橋、老人橋之線。

1937年10月16日,秦霖率部從連雲港出發,經徐州南京到達上海前線。到達南翔後,奉命率所部之一團進至老人橋,在張家樓、湖裡宅、季項宅、蘇家宅一帶第二防線布陣,為預備隊。[2]

他在早些時候給其兄長秦焰的書信中寫道:「暴日為實行大陸政策,侮我太甚。弟奉令北上殺敵,此我軍人千載一時為用命之機會。嗣後家事,盼兄維持,國事弟當勉力為之。[3]

1937年10月18日,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決定以桂軍為主力,於次日在薀藻浜兩岸展開大規模反擊戰。後因桂軍休整,改定為10月21日。在此期間,日軍則繼續向薀藻浜南岸發動攻擊。第1軍胡宗南部由於傷亡過重,由秦霖所在第171師接防灣宅、張家樓陣地。 10月21日,國軍開始在薀藻浜兩岸反擊,171師513旅旅長高仰雲指揮不當,部隊被打散回撤。513旅後被秦霖接管,再進入第一線陣地作戰。隨後數日內,秦霖部與日軍數次陷入白刃戰,陣地多次易手,指揮系統被打亂而無力進攻,戰局陷入膠著。

10月23日拂曉,日軍繼續進攻,秦霖部傷亡驟增,但仍掌控有陣地。戰至當日午時,第102團第1營營長呂漢、第2營營長唐朝鋼相繼陣亡,第3營營長葉浩壽負傷,第1022團顏團長亦負傷,第2營營長陳經楷陣亡,秦霖所部至此所剩無幾。 23日午後,秦霖部對外聯絡中斷,171師部派特務連第2排增援,秦霖率所剩官兵涉水渡河至老人橋參與戰鬥。後在日軍轟炸中與參謀長、傳令長一同殉國(一說被火炮集中)。 當晚8時, 秦霖部奉令撤出戰場,前線交由友軍接替。

歿後 編輯

秦霖殉國後遺體無存,其三兄秦焰將其衣冠葬於桂林市南部苗圃內,以示悼念。[4] 南嶽衡山和台灣的忠烈祠內也有秦霖之靈位。

國民政府追授秦霖為陸軍中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52年亦追認秦霖為革命烈士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