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號事件

1949年事件

「紫石英」號事件(英語:Amethyst Incident)又稱揚子江事件(英語:Yangtze Incident),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國皇家海軍於1949年4月20日至21日在長江下游鎮江附近江面發生的軍事衝突。

「紫石英」號事件
第二次國共內戰渡江戰役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拍攝的「紫石英」號軍艦照片
日期1949年4月20日-1949年7月
地點
結果 英國軍艦撤出長江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 英國皇家海軍
傷亡與損失
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252人
另有平民重大傷亡
「紫石英」號:
死:17人;傷:20人
「伴侶」號:
死:10人;傷:12人
「倫敦」號:
死:15人;傷:13人
「黑天鵝」號:
傷:7人
遠東艦隊統計:死45人、失蹤1人、傷93人(1949年5月6日)[1]

1949年4月20日,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正準備於次日在長江鎮江段發起渡江作戰時,駛入中國內河長江的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HMS Amethyst, 又譯「紫水晶」號)[a] ,仍按例自上海駛往南京準備換防部署於此的「伴侶號」驅逐艦英語HMS Consort (R76),無視解放軍公告4月20日外國艦船撤離長江的期限,試圖通過解放軍預定渡江江段防區,且不聽從警告,中英雙方發生軍事衝突[2]。人民解放軍炮兵在警告無效後炮擊「紫石英」號,英艦隨即開炮還擊。在炮戰中,「紫石英」號掛白旗調頭,但因艦長重傷船體漏水最後在鎮江太平洲沖灘擱淺。

英國隨即電令駐南京的「伴侶」號驅逐艦下行,在近海的「倫敦號」重巡洋艦帶領駐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上行增援,意圖從淺灘將「紫石英號」拖出至上海。4月20日下午至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炮兵又炮轟先後趕來增援的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伴侶」號驅逐艦(HMS Consort[b]、「倫敦」號重巡洋艦(HMS London[c]、「黑天鵝」號輕護衛艦(HMS Black Swan[d],交火規模大幅超過「紫石英號」戰事本身,最終三艘英艦放棄拖帶計劃返回上海。

此後,雙方就事件責任及「紫石英」號的扣押問題展開長達3個月的接觸和談判,但一直未有結果,此間「紫石英號」做了簡單維修自行脫離淺灘,在解放軍監視下掛白旗將火炮包裹並在江中下錨。7月30日,「紫石英號」趁漲潮於夜間起錨,貼近經過的噸位及體形相似的「江陵解放號」客輪左舷逃走,長江南岸的人民解放軍炮兵發現後攔截,但「江陵解放號」不明情況熄燈後被誤認為「紫石英號」被擊沉沒。7月31日,「紫石英」號逃出長江口,有關談判隨之終止。

在「紫石英」號事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252人[3],英國海軍死45人、失蹤1人、傷93人[1]

背景

編輯

自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爭之後,清英談判先後通過《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從中國獲取了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權。[4]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國政府與英國政府於1943年1月簽訂《中英新約》,廢除了包括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權在內的一系列英國在華特權。[5]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奉行不給任何一個國家單方面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權的政策,但對美國卻有特別的優待。在英國遠東商業利益集團的壓力下,英國政府公開表示對中國將英國排除在「內河自由貿易」之外深為不滿。[6]

1948年秋,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的國共內戰進入了最後的決戰,內戰中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於11月在淮河流域展開。由於長江流域極可能也成為戰場,英國再次謀求在中國內河的航行權和軍事存在。經大英國協國家駐華大使們決議,11月9日英國駐華大使施諦文以對「英國僑民給予保護和精神支持」並「在需要時提供撤退手段」為由,請求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給予英國軍艦在長江上海南京段江面航行、並駐泊南京的權利。[7]雖然中華民國政府過去曾決定不再給予英國內河航行權,此次還是在原則上同意了英國的請求,但要求英國軍艦每次計劃進入長江之前必須將細節通知南京方面。[8]從當月開始,英國軍艦始終在南京港停泊一艘軍艦,每隔約2至3個星期輪換一次。

1949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在長江北岸集結。2月8日,中華民國政府發表正式聲明,要求所有外國船隻撤出長江。[9]:34-35在美國軍艦已經撤離南京的情況下,英國軍艦仍繼續駐泊在南京並保持輪換。3月22日,英遠東艦隊排水量1710噸的「伴侶」號驅逐艦抵達南京,計劃將在4月12日由澳大利亞護衛艦「肖爾黑文」號(HMAS Shoalhaven)替換。[10] 在此之前,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撤往廣州前後曾警告英方,他們不能保證給予英艦的航行許可未來仍能保有其效力。[11]

4月,中國共產黨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在北平和談,中國共產黨讓人帶信給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如果中華民國政府拒絕中國共產黨的八項和平條件,人民解放軍最早將在4月12日渡江。[10] 施諦文得知消息後與澳大利亞駐華大使緊急商議,認為在12日派軍艦來南京可能是魯莽的挑釁。施諦文7日致電英國遠東艦隊副司令亞歷山大·馬登英語Alexander Madden海軍中將,建議推遲「肖爾黑文」號的行動,14日再次建議馬登暫不採取任何替換「伴侶」號的行動,但馬登對施諦文的建議不以為然。16日,馬登決定改派英艦「紫石英」號護衛艦前往南京,並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了航行申請。然而,在馬登決定向南京派艦的前一天,在北平和談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已經向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提出《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並指出20日為簽字最後期限,否則人民解放軍將立即渡江。施諦文明知人民解放軍已經控制了長江北岸並且即將渡江,卻沒有反對馬登的行動計劃,他也不打算就英艦在長江上的行動徵得中國共產黨方面的同意。19日8時,「紫石英」號離開上海前往南京,而馬登當天下午才接到中華民國政府允許「伴侶」號和「紫石英」號在長江上航行的許可。[9]:40-41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原計劃在南京停泊一艘軍艦,但在4月19日要求第七艦隊司令奧斯卡·白吉爾二世英語Oscar C. Badger II「在中共軍未到達前便要把海軍調離他處」。[12]

在「紫石英」號駛向南京之前,人民解放軍已經做好發起渡江戰役的準備。4月21日,中央軍委指示三野代司令粟裕、參謀長張震:「凡擅自進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作戰的兵艦均可轟炸。」[13]第三野戰軍所屬第8、第10兵團預定將在長江的揚州三江營至鎮江張黃港段渡江。為了預防外國(主要是美國)軍艦軍事干預解放軍渡江,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e]的部分單位部署在長江北岸封鎖江面,奉命如果發現外國軍艦不聽警告航行可以開炮射擊。解放軍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在回憶錄中寫:「沒有料到」試探解放軍決心的是英國而非美國,「我們雖然炮擊的是英國軍艦,打中的卻是帝國主義分子的神經中樞,使它們終於不敢輕舉妄動」。[15]「紫石英」號就在這種緊張、敏感的局勢下進入了長江水域國共兩軍交戰的前線。[16]

衝突經過

編輯

與「紫石英」號的炮戰

編輯

4月20日清晨,懸掛英國國旗英國海軍軍旗白船旗)的「紫石英」號駛入泰興以南七圩港附近江面,當時處在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的預定渡江作戰區域,配屬三野特縱炮6團。炮6團1營3連報告發現了由下游上駛的一艘不明軍艦,當時天色朦朧,江面上霧氣未散,紫石英號很快駛過沒有引起進一步注意。

8時30分,「紫石英」號進入揚州東南口岸三江營附近江面,當時處在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的預定渡江作戰區域。北岸解放軍炮兵第1團1營所轄炮兵部隊向紫石英號前後水面鳴炮示警,紫石英號展開大幅英國國旗表明身份,繼續向上遊行駛,並用艦炮指向北岸[來源請求]。9時30分左右,紫石英號已駛過三江營左翼的解放軍炮位,進入了三江營江段狹口和彎道。負責封鎖江面的解放軍三野特種兵縱隊炮兵第3團的2個連,分別配置日制75毫米野炮和日制105毫米榴彈炮各3門,中國共產黨日後聲稱該部隊在請示上級後,對其進行警告,紫石英號並未返航或停航,而繼續加速上駛,解放軍火炮開火向紫石英號射擊[17],紫石英號立即開炮還擊。紫石英號的艦橋和輪機艙有多發炮彈命中,正、副艦長負傷,失控擱淺在靠近南岸的沙洲雷公嘴(Rose Island)附近[18]。由於航向失控,紫石英號3個炮塔中位於艦艏的兩個都無法瞄準解放軍炮兵陣地,只有艉部的X炮塔雙聯主炮發射了30餘發炮彈[18][10][9]:50-51[19][20][21]。在解放軍炮兵的打擊下,「紫石英」號艦長下令升起白旗[22][23],解放軍炮兵隨後停止了射擊。[19][16]

炮戰中解放軍有6人受傷[16]。據英國首相艾德禮4月26日在下議院的報告,紫石英號中彈50餘發,陣亡19人、傷27人,其中艦長斯金納(B. W. Skinner)少校重傷,幾天後不治死亡[21]。紫石英號的部分船員登上國軍控制的南岸,後來經國軍送往上海[18]。南岸的國軍第51軍目睹了炮戰的整個經過,向中華民國海軍第二艦隊確認江面上不是己方艦之後,第51軍沒有開火[22]。當天晚些時候,英國的一架桑德蘭水上飛機緊急起飛救援,飛抵三江營江面降落,送來軍醫費恩利(Fearnley)上尉,飛機遭到警告炮火射擊和驅離。

「伴侶」號的救援

編輯

「紫石英」號在炮戰時通過無線電求救,英國遠東艦隊副司令馬登中將命令在南京的「伴侶」號前往增援。11時30分,「伴侶」號從南京出發,13時45分靠近「紫石英」號,並同解放軍炮兵第3團所屬部隊交火。伴侶號出現後,紫石英號降下了白旗。[19] 炮兵第3團野炮連的陣地存在射擊死角,「伴侶」號利用這一點,擊毀解放軍炮兵2門野炮,同時自身中彈5發。隨後「伴侶」號幾次試圖拖帶紫石英號,但遭到解放軍榴彈炮連的炮擊,英艦艦橋、兩座炮塔中彈,「伴侶」號意識到不可能安全地帶走已失去動力的紫石英號,於是向下遊方向以29節的高速離開。[10][19][9]:50-51 途中進入解放軍炮兵第1團1營(配備美制105毫米榴彈炮)的火力範圍又遭炮擊。這次炮戰中,「伴侶」號10人陣亡,包括艦長羅伯森中校在內的4人重傷[21]。解放軍傷亡約40人。[16]

4月21日的炮戰

編輯

4月20日,即「紫石英」號與解放軍交火當天,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副司令馬登中將正乘「倫敦」號重巡洋艦在前往上海的途中。獲悉事件後,馬登沒有在上海停靠,立即命令「伴侶」號與在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與他匯合。馬登親自帶領「倫敦」號和「黑天鵝」號直接駛入長江,試圖救出「紫石英」號。晚8時,與「伴侶」號在江陰江面匯合。由於伴侶號損傷,馬登命令該艦前往上海修理[21]。與此同時,解放軍當晚已經開始從長江中游渡江,在江陰附近集結的部隊將於第二天渡江[24]。雙方發生軍事衝突尚未經交涉,英艦再次進入長江救援也未與解放軍取得聯繫。

4月21日凌晨2點,紫石英號在副艦長韋斯頓(Geoffrey Weston)上尉指揮下,擺脫擱淺。此時「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在江陰江面距紫石英號65公里處,馬登命令紫石英號前來會合,但該艦人員傷亡過半、領航員死於爆炸、航行圖毀壞,只得上駛到玫瑰島上游2公里處下錨。4月21日清晨,馬登的艦隊打出大幅英國國旗白船旗緩緩上駛,試圖接近紫石英號。[9]:68-69[25] 8時,英艦在七圩港江面拋錨停泊,停留約兩小時。這裡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下屬第23軍以及配屬的炮兵第6團的作戰地域,由兩個炮兵連(8門美制105毫米榴彈炮)執行封鎖江面的任務。第23軍發現英艦後,軍長陶勇、政委盧勝命令沿江部隊加強警戒,同時上報兵團、野司。[26]粟裕、張震接報後致電中央軍委,請示「是否給予轟擊」,並建議新華社發布廣播,勸告外國軍艦退回上海[27]。晚6時,軍委回電:「你們所說的外艦可能是國民黨偽裝的,亦可能是真的,不管真假,凡擅自進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作戰的兵艦,均可轟擊,並應一律當作國民黨兵艦去對付,裝作不知道是外艦」,「但如該外艦對我渡江在實際上無妨礙,則可置之不理,暫時不去打他。」[28]但是在這封電報發出以前,解放軍與英艦的炮戰已經再次打響。

解放軍第10兵團當天下午即將渡江,渡口附近的英艦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在等待上級命令時,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與第23軍軍長陶勇決定按照事先公告先打信號彈以示最後警告。[29]英艦開始起錨移動,10時,在未接到上級命令的情況下,炮兵第6團1營3連的2炮長梁學成向英艦開炮,再次觸發了英國海軍和解放軍之間的炮戰[f],第23軍軍屬、師屬炮兵的戰防炮等也加入炮戰。「倫敦」號與「黑天鵝」號闖過七圩後,在口岸附近又遭到炮兵第1團1營封鎖江面的4門美制105毫米榴彈炮炮擊。在炮戰中,倫敦號的8英寸(203毫米)主炮炮塔被擊穿,並有一發105毫米榴彈命中艦橋,艦長卡札勒(Peter Cazalet)上校負傷,馬登軍服破裂。倫敦號的8英寸(203毫米)主炮、4英寸(102毫米)副炮以及所有近距離火炮猛烈開火還擊,在48分鐘的交火中,發射8英寸(203毫米)炮彈155發、4英寸(102毫米)炮彈449發、近距火炮彈藥2625發。但解放軍炮兵陣地隱蔽,英艦的炮擊沒有造成威脅[10][25]。然而倫敦號的8英寸(203毫米)炮彈打到江堤後方,造成在堤後集結準備渡江的解放軍第23軍68師第202團、69師第205團步兵重大傷亡,其中202團團長鄧若波陣亡。[16] 11時,馬登意識到強行拖帶紫石英號只會帶來更嚴重的傷亡,他命令放棄援救返回江陰,英艦向上遊行駛避開解放軍炮兵陣地後掉頭返回,再次經過解放軍炮兵陣地時繼續遭到炮擊並受到嚴重損失。[30][25]14時,英艦「倫敦」號與「黑天鵝」號經七圩港向下遊行駛,當天夜裡回到了上海。據當時報載,有英國官員聲稱「倫敦」號與「黑天鵝」號在返回途中還遭到了國軍炮兵的轟擊[23]

這次炮戰在「紫石英」號事件中是規模最大、後果嚴重的一次。炮戰造成了英國皇家海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多人傷亡。艾德禮4月25日在下議院承認倫敦號嚴重受損,有13人陣亡、15人重傷,黑天鵝號有7人受傷[21]。倫敦號記載13人陣亡、14人重傷(其中2人後來死亡)並有45人輕傷[25]。連同這次炮戰,解放軍公布在20日和21日的三次炮戰中,英艘開炮打死打傷人民解放軍252人。[31][2]

交涉與談判

編輯

雙方反應

編輯

中國共產黨在渡江前擔心的是美國的介入與干涉,而與前線發生衝突的卻是英國軍艦。中國共產黨方面判斷英國並沒有與國民黨合作而蓄意挑釁,「紫石英號」事件純屬偶然。因此,4月22日中共中央軍委在尚不知道前方已與「倫敦」號交火的情況下,致電前線總指揮部:「在不妨礙我軍渡江作戰條件下,可予以營救之便利」。在與「倫敦」號發生炮戰後,中共中央獲知前方遭受重大人員損失,且前線葉飛陶勇報告是英艦首先開火[g],中共中央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措辭強硬的聲明,譴責「英帝國主義的海軍竟敢如此橫行無忌和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在一起,向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挑釁,闖入人民解放軍防區發炮攻擊」,要求「英帝國主義政府必須擔負全部責任。」[3] 23日,中央軍委指示前線部隊:「(英艦)如敢再犯,則打擊之」[32],對於紫石英號,「占領鎮江後應即俘獲解除武裝」但「不侮辱其船員,對其傷員要予以醫治」。24日,中央軍委再次指示前線部隊「亦不必俘虜該船」。[19]基於英國甚至沒有提出抗議這一事實,中共中央又傾向於回到最初的判斷。28日,中央軍委下令進攻吳淞的部隊「不得中央命令,不得向外國軍艦發炮,至要至要。」[33]避免再與外國軍艦發生新的衝突。

事件發生後,英國各界一片譁然,議會和輿論界紛紛批評英國工黨政府,認為這一事件使英國海軍無端蒙受損失和恥辱。其中,有的指責輪換時機不當,有的批評英國反應過於軟弱,還有的如英國共產黨要求英軍退出中國[34]。下議院議員哈里森(James Harrison)致信艾德禮,稱「(中國人)都非常痛恨外國軍艦在他們國家的大江大河上航行。」[10][35]英國內閣4月20日舉行緊急會議時,也對「派遣一艘戰艦作為向大使館運送和平補給品之運輸工具的做法表達了質疑」,認為英艦在駛入長江前「應該努力從國共雙方都獲得讓該艦安全通行的保證」[36]。從4月26日開始,英國國會下議院圍繞紫石英號事件進行辯論。就政府的責任問題,艾德禮首相反覆強調英艦的航行已經得到中華民國政府批准,並且此前的航行也沒有受到共產黨方面的阻礙,只是由於「當時並不存在一個完全的合法政權,以使英國政府來履行將該軍艦行動通知它的義務」。但在野的保守黨領袖邱吉爾認為英艦的航行許可「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履行的,而應該充分認識和理解當地局勢後才去做」,他批評政府使英國士兵「處於不必要的危險境地」保守黨議員哈羅德·麥克米倫強調:「『炮艦』心態看來已經完全過時」。對於如何應對這一事件,邱吉爾強硬地要求派遣一艘航空母艦,「我們能提供的唯一保護方法就是保持有效的報復力量」。海德准將(Brigadier Head)要求政府立即派轟炸機「提供空中掩護」。但艾德禮明確表示拒絕:「這根本不是一場戰爭,根本沒有發動進攻的建議。」[11][21]

英國政府試圖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事件。英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三等秘書尤德4月23日晚抵達解放軍浦口某部,請求解放軍允許「紫石英」號不受干擾地駛往上海或南京。[37]但解放軍不承認尤德的外交人員身份只能看作普通僑民並且拒絕了他的要求,中國共產黨不打算在其政權與英國建立外交關係前接受駐民國政府大使館的外交人員,主張將談判限制在事發當地的雙方軍事指揮官之間。[34]

談判過程

編輯

英國海軍遠東艦隊救援紫石英號的嘗試失敗後,英國政府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的尋求外交解決,但沒有結果。因「紫石英」艦長重傷死亡,英國方面派遣駐華使館副武官約翰·克仁斯英語John Kerans少校接任「紫石英」艦長,帶傷指揮的副艦長韋斯頓上尉離艦就醫。4月26日,雙方展開了初步接觸。英國當局允諾紫石英號錨泊不再移動(此時紫石英號移動到鎮江以東的諫壁鎮東窯頭村附近江面)。解放軍方面准許紫石英號艦員可與當地居民交換補給品。5月18日,解放軍鎮江前線指揮部發函指派炮兵3團政委康矛召上校(軍階是臨時授予)作為談判的代表。在隨後會面中「紫石英」艦長克仁斯提出「有關這類責任的全局性的問題,是在南京的更高級別上討論的問題」。英國曾由其海軍遠東艦隊司令派屈克·布朗特英語Patrick Brind上將致解放軍鎮江地區指揮官、第8兵團政委袁仲賢的信函中表示,「紫石英號」事件的責任問題,不是一個艦長所能討論的問題。[19]

5月24日雙方開始談判,中國共產黨方面要求英方對「未經許可擅自侵入」的行為認錯並賠償,英方企圖限定談判內容迴避對事件承擔責任,談判多次不歡而散。由於對中國共產黨方面缺乏了解,克仁斯在5月31日致布朗特的電報中報告,他發現解放軍談判代表康矛召是炮擊「紫石英」號的炮兵部隊指揮官,於是想當然的認為,康矛召個人對談判持強硬立場是在維護炮擊行動正當性,而更高級的軍官是願意談判的。[34]

進入6月中國共產黨不希望談判長期僵持,「不宜在這種主要表現為軍事性的談判中長期僵持」,做出一定讓步,雙方有了進展。但英國方面堅持不能就「未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許可,擅自侵入中國內河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地區」認錯,至7月11日談判陷入僵持。解放軍方面談判代表康矛召回憶錄提到「我最高當局鑑於英方無談判誠意…我方在政治軍事上處於有利地位…我方不必與之糾纏,如紫石英號逃走,我沿江部隊可裝做不知,不予攔截…」[19]。甚至7月中旬解放軍方面同意了紫石英號補充燃料的申請。

僵持到7月下旬,解放軍發現英國軍艦在長江口活動,中共中央軍委改變了態度,命令前線指揮部:對紫石英號如逃走不予攔截的命令作廢[19]。7月28日,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司令遞交顯示誠意姿態的備忘錄,並授權克仁斯為正式談判的代表。此時距紫石英號逃走的時間很近,所以後來有人認為英國方面姿態是為掩護紫石英號逃走。[來源請求]

「紫石英」號逃脫

編輯

由於談判陷入僵持局面,「紫石英」號做了修復損傷擇機逃走的準備,上級授予艦長克仁斯機斷行事的權利。7月30日下午,克仁斯決定利用颱風過後江水上漲的機會,在當夜月落之後逃走。晚9時,克仁斯命令擰斷錨鏈起航[38][18],紫石英號用桅燈和用大塊帆布改變船外部輪廓偽裝成商船的模樣,趁「江陵解放」號客輪經過鎮江下駛往上海,強行靠近該輪與之合併,藉以逃跑。[2]當人民解放軍監視哨發現紫石英號啟航後立即上報,21時15分,解放軍大港炮兵(隸屬第25軍)鳴炮警告其駛過時,紫石英號軍艦開炮射擊,並發生炮戰[19]。炮戰中,江陵解放號客輪沒有表明身份,反而關閉燈光試圖躲避[18][19]。紫石英號加速趕上「江陵解放」號客輪,強行在客輪左舷並排行駛,「江陵解放」號與「紫石英」號側影疊加在一起,被解放軍炮兵炮火擊中,很快起火沉沒[h][18][19]。在接近江陰要塞時,「紫石英」號輪機熄火嚴格燈火管制順江而下,解放軍炮兵陣地因颱風水漲正移往高處,江陰要塞也沒有發現英艦。該艦因故障在天生港附近停泊修理約2小時。中國共產黨談判代表日後在其書中聲稱,紫石英號7月31日凌晨利用江水上漲,避開封鎖崇明島南側航道的第三野戰軍炮兵,經崇明島北側水道以22節高速逃脫,並撞沉民船多隻[2],並導致多名平民傷亡。[19]拂曉時,「紫石英」號與駛入長江接應的英國海軍「協和」號驅逐艦(HMS Concord)匯合,接受補給加油後,「逃出長江」[2]。紫石英號致電遠東艦隊「已重返艦隊,無損失無傷亡,天佑吾王」。[39]「紫石英」號由英艦護送,8月11日抵達維多利亞港,受到布朗特與港督葛量洪等人的盛大歡迎。[40][41]事後,英方隱瞞了協和號進入中國內水的經過。[42]「紫石英」號逃脫後,英國政府發表聲明稱「將在適當的級別上討論4月事件的責任問題」。由於英艦已經脫離控制,中國共產黨方面在譴責「英帝國主義」之外沒有再提責任問題,雙方的談判於是不了了之。「紫石英號」事件就此落幕。

事件影響

編輯

「紫石英」號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英軍第一次公開武力對峙。英國以武力介入中國內戰,最終中國共產黨及英國都沒有達成責任誰屬的共識,中國共產黨方面在譴責「英帝國主義」之外沒有進一步的行動。[34]中國學者認為,英艦因中國軍隊炮擊重傷並逃跑,標誌著西方強權自鴉片戰爭以來在中國的「炮艦政策」已經終結[34][43]。這一事件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34],「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聲望都因此提高了。[44][45]。包括楊起傅鷹程開甲等人均表示受到紫石英號事件很大鼓舞[46][47][48]

「紫石英」號的成功脫困在英國被宣傳為「偉大的冒險」,甚至有人將這一事件讚頌為海軍史上的奇蹟,將其與敦克爾克大撤退相比。但是英國政府擔心中國共產黨有可能會採取強硬的措施,因此要求有關方面降低了宣傳調門。[49]

1949年4月26日,美國駐上海總領事葛柏德與駐滬海軍軍官緊急會商決定:「因為共軍有威脅吳淞口之勢,要實行原來的計劃已經來不及了,同時為了避免美國軍艦也發生類似英國軍艦的事件,也必須及早開出黃浦江。」[50]4月26日正午,美艦「厄爾多拉多」號、「啟爾敦」號駛出黃浦江。4月27日中央軍委致電渡江戰役總前委:「美國駐上海軍艦為避免引起糾紛,有於二十六日下午撤退至長江口外之傳說,是否如此待證。」[51]4月28日,毛澤東證實指出:「美國軍艦及一營陸戰隊,已於二十六日由上海撤至吳淞口外,美國只留下一艘載有醫療設備的軍艦(醫艦)在上海」,此種態度「於我有利」。[52]4月30日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所寫聲明:「人民解放軍要求英國、美國、法國在長江黃浦江和在中國其他各處的軍艦、軍用飛機、陸戰隊等項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土、領空,不要幫助中國人民的敵人打內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直到現在還沒有同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願意保護從事正常業務的在華外國僑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願意考慮同各外國建立外交關係,這種關係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首先是不能幫助國民黨反動派。」[53]5月3日美國海軍部宣布:「美、英、法三國兵艦已駛離黃浦江」。[54]5月19日白吉爾下令所有軍艦「駛出黃浦江外」「共軍在浦東地區的活動,已使美國軍艦駛進黃浦江和停泊在長江口,很不安全。」[55]渡江戰役總前委5月21日指示三野:「沿江敵艦之懸掛外國旗者,多系國民黨假冒。同時司徒雷登已向我南京外事處黃華同志作個人負責表示,吳淞口內已無美艦。因此我們認為,應對通過黃浦江之艦批准施行炮火封鎖,對炮擊我者,更應還擊。」[56]國軍淞滬防衛司令石覺回憶:「淞滬戰爭期間,吳淞口外海有兩艘美國巡洋艦逡巡。戰爭前,美海軍軍官有時來滬與我們便餐,但一提及戰事,彼等就避而不談,顯然不願捲入。」[57]

中國共產黨和英國政府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的冷靜與克制,對雙方進一步深入接觸打下了基礎。「紫石英」號事件結束5個月之後,英國政府於1950年1月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0][34][58]

後續相關事件

編輯
  • 當時,英國駐華大使館三等秘書尤德隨接任「紫石英」艦長的駐華使館副武官克仁斯少校參與解放軍方面的交涉談判,因在事件中有功獲授MBE勳銜。尤德後來出任英國駐華大使香港總督
  • 紫石英號軍艦於1952年退出現役,1956年,英國拍攝《揚子江事件英語Yangtse Incident (film)》(Yangtse Incident)電影,當年在事件中接任艦長的克仁斯擔任軍事顧問,編入預備役中的紫石英號作為道具使用,在拍攝爆炸場面時嚴重受損。紫石英號於1957年報廢並解體。
  • 紫石英事件中,英國皇家海軍有23名陣亡艦員(包括紫石英號1名、伴侶號10名、倫敦號12名)葬在上海虹橋公墓(其他紫石英號陣亡艦員因軍艦受困而在長江「海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位於徐匯區的虹橋公墓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損(經調查徐匯區的番禺綠地就在當年虹橋公墓原址附近)。1999年,英國皇家海軍「拳師」號護衛艦英語HMS Boxer (F92)(HMS Boxer)訪問上海時,隨行的英國海軍上將麥可·博伊斯爵士(Admiral Sir Michael Boyce)曾在長江中撒下花環,紀念紫石英號事件中的死亡人員。有陣亡官兵家屬一直希望有機會來上海掃墓,2005年,紫石英號事件中陣亡官兵的憑弔者得以成行。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紫石英」號為黑天鵝級英語Black Swan-class sloop改進型輕護衛艦,舷號F116,裝備6門(3座雙聯裝)4英寸(102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砲、12門20毫米口徑機關炮,排水量1350噸。
  2. ^ 「伴侶」號為C級驅逐艦英語C-class destroyer (1943),舷號R76,裝備4門4.5英寸(114毫米)口徑主炮、6門40毫米口徑機關炮、2門20毫米口徑機關炮,排水量1885噸。
  3. ^ 「倫敦」號為郡級重巡洋艦,舷號69,裝備8門(4座雙聯裝)8英寸(203毫米)口徑主炮、8門4英寸(102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砲、8門40毫米口徑機關炮,標準排水量9750噸。
  4. ^ 「黑天鵝」號為黑天鵝級輕護衛艦,舷號L57,裝備6門(3座雙聯裝)4英寸(102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砲、8門20毫米口徑機關炮,排水量1250噸。
  5. ^ 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所屬炮兵部隊三個團又二個營配屬給第8、第10兵團支援渡江作戰:炮兵第3團、炮兵第1團第1營配屬第8兵團;炮兵第1團第3營、炮兵第5團、炮兵第6團配屬第10兵團,其中炮兵第6團第1營、2營配屬給第10兵團第23軍。[14]
  6. ^ 炮兵第6團1營的梁學成因擅自開炮引發與英國軍艦交火而處以禁閉處分,據說還得到了「梁前委」的外號,因為當時只有渡江戰役前線最高指揮機關——「總前委」才有權下令。[29][14]
  7. ^ 中央軍委追問與英艦「倫敦」號的炮戰中是誰先開炮,葉飛和陶勇訂好了「攻守同盟」,都說是英國軍艦先開炮[29],於是此後中國方面的宣傳都根據兩人的回答稱是英艦先開火。直到葉飛將軍著作發表才公開披露。
  8. ^ 7月30日夜,解放軍發現紫石英號逃走並開炮攔截。炮戰結束後在向上級匯報時稱紫石英號撞沉了「江陵解放」號。第三野戰軍隨即將此說法上報中共中央軍委。後來向客輪上獲救的倖存者調查,發現報告有誤,再於8月2日發電更正,此時新華社已於8月1日宣布紫石英號撞沉江陵解放號。為此事周恩來嚴厲批評了第三野戰軍方面。[1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英國外交部(Foreign Office)檔案. F.O.371/75891/F6522,英國公共檔案局(Public Record Office, P.R.O.). [遠東艦隊司令部1949年5月6日報告,死傷人員包括中國雇員。轉引自:陳謙平. 论“紫石英”号事件.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1998年, (第2期)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2. ^ 2.0 2.1 2.2 2.3 2.4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注釋1,載《毛澤東選集》四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61-1462頁。
  3. ^ 3.0 3.1 毛澤東. 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的联合进攻(1949年4月22日). 江蘇省檔案館、安徽省檔案館 (編). 渡江战役. 檔案出版社. 1989年: 113. 
  4. ^ 李國華. 近代列强攫取在华沿海和内河航行权的经过. 史學月刊. 2009, (09) [201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5. ^ 王建朗. 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 抗日戰爭研究. 2003, (03) [201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0). 
  6. ^ F.O.371/69559/F3285,P.R.O. [斯卡萊特關於「在華航運業」備忘錄(1948年2月26日)。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7. ^ F.O.371/75939/F5738/1611, P.R.O.[施諦文致英國外交部(1948年11月9日). 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8. ^ F.O.371/75887/F5476.P.R.O.[斯卡萊特備忘錄(1949年4月20日). 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9. ^ 9.0 9.1 9.2 9.3 9.4 Malcolm H. Murfett. Hostage on the Yangtze: Britain, China, and the Amethyst crisis of 1949.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June 1991. ISBN 978-0-87021-289-5. [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陳謙平. 论“紫石英”号事件. 南京大學學報. 1998, (02): 57––67. [永久失效連結]
  11. ^ 11.0 11.1 CHINA (BRITISH POLIC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C Deb, 05 May 1949, vol 464, cc1224-349 pp1224. 3.45 p.m.
  12. ^ 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日記:美國調停國共爭持期間前後》,黃山書社2009年版,第115頁。
  13. ^ 《對阻止我渡江之外國兵艦應予還擊》(1949年4月21日),載:粟裕文選編輯組《粟裕文選》第2卷,軍事科學出版社,第796頁。
  14. ^ 14.0 14.1 金明. 長江春雷驚天下:紫石英號事件.
  15. ^ 《葉飛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第539、542頁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董晨鵬. 炮打紫石英号:中英长江事件始末.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7222029842. 
  17. ^ 康鵬. 炮击英舰“紫石英”号事件真相. 黨史博採(紀實). 2014, (4): 44–48. ISSN 1006-8031. CNKI DSBC201404011. CQVIP 49218500.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W.R.N. Hughes. HMS Amethyst - the Yangtse Incident 1948. Naval Historical Review. 1979-09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6).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康矛召. 轟動一時的英艦「紫石英」號事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百年潮, 1997(4)
  20. ^ Prem 8/944,P.R.O. [艾德禮首相在英國下議院的發言(1949年4月26日).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ATTACKS ON H.M. SHIPS. CHI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C Deb, 26 April 1949, vol 464, cc25-46 [英國下議院辯論(1949年4月26日)]
  22. ^ 22.0 22.1 Shore batteries fire on British ships: R.N. destroyer hits back. The Mercury. 1949-04-21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3. ^ 23.0 23.1 British warships' Yangtze ordeal, Nationalist guns join in Red's atta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West Australian. 1949-04-23, page 3.
  24. ^ 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949年4月22日)
  25. ^ 25.0 25.1 25.2 25.3 R.F. Leonard. HMS London Book of Commiss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6). 
  26. ^ 盧勝,謝雲暉.「春風又綠江南岸」,京滬杭戰役. 第349頁
  27. ^ 粟裕、張震關於外艦進入戰區請示如何處理致中央軍委等電(1949年4月21日). 中央檔案館. [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28. ^ 中央軍委關於凡擅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之兵艦均可轟擊致粟裕、張震等電(1949年4月21日). 中央檔案館. [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29. ^ 29.0 29.1 29.2 葉飛. 叶飞回忆录.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506553605. 
  30. ^ 1949年4月26日,粟裕、張震關於與英艦戰鬥情況給軍委並總前委的電報[永久失效連結],中央檔案館藏。
  31. ^ 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委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 解放軍出版社. 1996年. ISBN 9787506553971. 
  32. ^ 毛泽东军事年谱(1927-1958). : 747. 
  33.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 : 491.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王建朗. 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 近代史研究. 2001, (04) [201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9). 
  35. ^ Prem 8/944,P.R.O. [哈里森致艾德禮首相(1949年4月22日). 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36. ^ Prem 8/944,P.R.O. [英國內閣委員會致內閣辦公室的備忘錄(1949年4月20日).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37. ^ F.O.371/75888/F5713,P.R.O. [施諦文報告派員同解放軍交涉情況(1949年4月24日)。轉引自:論「紫石英」號事件, 1998.]
  38. ^ William Leitch. The Yangtze Incident 1949 / 2008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Pubic Pettion No.PE1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39. ^ HMS AMETHYST BREAKS OUT OF THE YANGTZE RIVER (MP16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ritime Print.
  40. ^ Richard Mooney. The untold rescue of the HMS Amethyst during the Yangtse Incident. Wishaw Press. 2010-03-03 [2012-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6). 
  41. ^ 香港歡迎紫石英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vietone 電影新聞數碼存檔
  42. ^ William Leitch, RN (HMS Consort): After the Concord and Amethyst cleared the River Yangtze Sir Ralph Steven, the British Ambassador in Nanking sent a telegram to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 in Singapore stating: "No, repeat, no public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fact that HMS Concord entered Chinese Territorial waters."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Pubic Pettion No.PE1312)
  43. ^ Angus Konstam. Yangtze River Gunboats 1900–49.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2-12-20: 39–40. ISBN 978-1-78200-842-2. (英文)
  44. ^ 馮友蘭. 三松堂自序.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154. 北大有一位教授,在美國有很好的職業,他聽說解放軍在解放南京的時候,用江陰炮台的大炮扣留了英國的紫石英號炮艦,他說:「好了,中國人站起來了!」他馬上辭職,冒著危險回到中國。 
  45.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天津·香港一脉情.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115. 「靈甫號」到港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形勢變化很快。我們得知解放軍已強渡長江全線,滬寧戰線國民黨軍敗潰。有一件特別引起我們這些青年海軍人員關注的事,就是英國派出軍艦闖入我內河長江,企圖阻撓威脅解放軍渡江,受到解放軍炮擊。……企圖在長江中解救「紫石英號」的英艦之一重巡洋艦……回港後就停靠在我們近旁的碼頭上,艦身上的彈孔清晰可見。這個事件,使我們認識到共產黨有骨氣,敢於教訓到我們中國內河來宣揚武力的洋人,也使我們感到揚眉吐氣,長了威風。(陶行健) 
  46. ^ 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 (編).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在舊社會國家受帝國主義欺侮,知識分子也沒出路,當然也就難有做為。當得知解放軍英勇炮擊阻撓我大軍渡江的英帝國主義軍艦「紫石英號」,迫使它夾著尾巴逃出長江口外時,才使我長長地吐出了憋在心中多年的悶氣。這一炮擊大大地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使我揚眉吐氣。(楊起) 
  47. ^ 楊河 (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北京大学文化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29. 傅鷹先生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一貫憂國憂民。1949年,他在美國聽到解放軍渡江作戰炮擊英艦紫石英號的消息,十分激動,便毅然拋棄大學系主任的職位,攜同正懷孕的妻子回國。 
  48. ^ 熊杏林. "中国核司令":他的名字走入国家绝密档案. 中國軍網綜合. 2018-04-21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6). 
  49. ^ F.O.371/75895/F11300.[Note by P.Coates,Aug.2,1949]
  50. ^ 《美法泊滬軍艦駛出吳淞口外》,載《華商報》1949年4月27日第1頁。
  51. ^ 《要做好接收上海的準備工作》(1949年4月27日),載《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第560頁。
  52. ^ 《關於穩住湯恩伯及外交對策問題》(1949年4月28日),載《毛澤東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頁。
  53.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1949年4月30日),載《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1頁
  54. ^ 《美英法兵艦駛離黃浦江》,《申報》1949年5月4日第1張第1版。
  55. ^ 《美艦前日全部開出黃浦》,《華商報》1949年5月21日第1頁。
  56. ^ 《總前委關於對敵艦應施行炮火封鎖致粟裕、張震並報中共中央軍委電》(1949年5月21日),載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中共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合編《上海戰役》,第368頁。
  57. ^ 陳存恭、張力:《石覺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版,第320頁。
  58. ^ 陳謙平. 上海解放前後英國對中共的政策.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