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於漢語族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紹興話同上海話蘇州話湖州話杭州話寧波話同屬北部吳語,彼此間互通度較高,可大致進行交流,如相對來說紹興話與蘇州話相似程度較高,交流相對容易。但是與蘇南浙北同屬北部吳語的紹甬方言。由於地理上的阻隔等原因,內部南北差異相對較大。紹興與寧波話雖互有差異,但基本可以聽懂。

紹興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中國紹興市及其近郊以及杭州市蕭山區寧波市餘姚市(九壘山以東除外)、慈谿市(觀海衛及觀海衛以東除外)。
母語使用人數
約780萬
語系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管理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wuu

紹興話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紹興話是指原明清會稽縣、山陰縣範圍,大致是現在的紹興市越城區和柯橋區,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原紹興縣劃到周邊縣市的鄉鎮。狹義紹興話內部差異很小,外人很難區分。廣義紹興話一般指紹興地級市範圍,但從語言上來講應該是原來紹興府範圍(諸暨、蕭山、 會稽、山陰、上虞、餘姚、嵊州、新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界變動。以原來縣界爲準)。除嵊州、新昌兩個山區縣區別較大之外,其餘六縣市溝通均沒有問題。又以曹娥江為界,江西與江東區別明顯。

紹興吳方言是現代語言學上吳語四大傳統方言基準點之一:蘇州太湖蘇滬嘉小片標準點),溫州(溫處台標準點),紹興(太湖南臨紹標準點),衢州(金衢婺州處州標準點)。

語音

編輯

同絕大多數吳語一樣,紹興話有全濁聲母,無舌尖後音;不分尖團,也不兒化;韻尾有n、但無辨字作用;聲調保留古四聲,各分陰陽;凡此形成紹興話的發音響亮、清晰;吐字質樸、沉實;連讀和諧、協律;聲、韻、調排列嚴整等諸多特色。紹興方言在語音,文白異讀現象顯著,讀書音上和白話音差別大,而在白話音中保留著不少中原古音。

聲母

編輯

紹興話共有29個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硬顎音 齦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 /n/ /ȵ/ /ŋ/
塞音 清音 送氣 /pʰ/ /tʰ/ /kʰ/
不送氣 /p/ /t/ /k/ /ʔ/
濁音 /b/ /d/ /ɡ/
塞擦音 清音 送氣 /t͜sʰ/ /t͜ɕʰ/
不送氣 /t͜s/ /t͜ɕ/
濁音 /d͜z/ /d͜ʑ/
擦音 清音 /f/ /s/ /ɕ/ /h/
濁音 /v/ /z/ /ʑ/ /ɦ/
邊音 /l/
近音 圓唇 /ɥ/ /w/
圓唇 /j/

韻母

編輯

紹興話共有57個韻母,其中陰聲韻17個,鼻化韻9個,鼻尾韻11個,入聲韻15個,聲化韻5個。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撮口呼
陰聲韻 /ɑ/ /iɑ/ /uɑ/
/ᴇ/ /iᴇ/
/ɤ/ /iɤ/
/ɒ/ /iɒ/
/o/ /io/
/ɿ/ /i/ /u/ /y/
鼻化韻 /æ̃/ /iæ̃/ /uæ̃/
/ẽ/ /iẽ/ /uẽ/
/ø̃/ /iø̃/ /uø̃/
鼻尾韻 /aŋ/ /iaŋ/ /uaŋ/
/əŋ/ /iŋ/
/ɒŋ/ /iɒŋ/ /uɒŋ/
入聲韻 /aʔ/ /iaʔ/ /uaʔ/
/æʔ/ /uæ̃ʔ/
/eʔ/ /ieʔ/ /ueʔ/
/əʔ/
/øʔ/ /iøʔ/ /uø̯ʔ/
/oʔ/ /ioʔ/ /uoʔ/
聲化韻 /m̩/
/n̩/
/ɳ̩/
/ŋ̩/
/l̩/
/ŋ̍/

聲調

編輯

紹興話有8個聲調:平上去入,各分陰陽。

調類 調值
陰平 ˥˨ (52)
陽平 ˨˧˩ (231)
陰上 ˧˧˥ (335)
陽上 ˩˧ (113)
陰去 ˧˧ (33)
陽去 ˩˩ (11)
陰入 ˦˥ (45)
陽入 ˨˧ (23)

詞彙

編輯
  • 妻子:「老嬤」
  • 奶奶:「娘娘」
  • 老頭子:「老太公」
  • 男孩:「小官人/男小人」
  • 早上:「早起」
  • 中午:「晏晝」
  • 晚上:「夜」
  • 午飯:「晏飯」
  • 自己:「己」
  • 拿:「馱」(佗[1]
  • 昨天:「昨晏晝」
  • 男人:「男人官」

研究

編輯

紹興方言的研究歷史比較悠久。

清代,主要有康熙年間毛奇齡越語肯綮錄》、乾隆年間茹敦和越言釋》和光緒年間范寅越諺》,其中尤以《越諺》為「分類考釋派」代表作。此外,當時紹興方志也已記錄一些紹興方言詞語。

以現代語言學方法表述紹興方言,始於20年代末趙元任編撰的《現代吳語研究》。該書記錄了紹興縣、諸暨縣王家井、嵊縣太平、崇仁4個點的語音材料、少量詞語和語法例句。

1959年,王福堂發表《紹興話記音》,比較系統地介紹紹興縣東頭埭土語的語音和一些特殊的語法現象。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對紹興地區方言作過幾次普查,成果匯於《浙江方言分區》、《浙江方言詞》以及紹興市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的《紹興市諺語卷》。

其後,錢乃榮對《現代吳語研究》中幾個點進行跟蹤調查,並補充嵊縣城關鎮、諸暨城關鎮的方言材料,著成《當代吳語研究》。此外,尚有若干零星研究論文,如錢曾怡《嵊縣長樂話語法三則》等。

參見

編輯
  1. ^ “佗”字的解釋 | 漢典. www.zdic.net.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