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話
自貢話(國際音標:/tsɿ24 koŋ23 xua23/或/tsɿ24 koŋ23 xua24/),語音學上屬於漢語官話西南官話西蜀片江貢小片,自貢話是自貢市主城區及富順縣所使用的語言。但並非全市境內都使用自貢話。自貢市境內也有客家話的使用者。除此之外,自貢市下轄的榮縣大境使用榮縣話,在發音上與自貢話存在明顯差異。富順縣和榮縣(尤其是以西部長山鎮為代表)的部分鄉鎮還有岷赤小片的使用者。
自貢話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自貢市(老三區),沿灘區,富順縣,威遠縣,榮縣東部,宜賓市敘州區北部,瀘縣北部,內江市東興區南部,仁壽縣大部,井研縣大部,隆昌市小部,筠連縣,鹽津縣,威信縣,古藺縣、習水縣(主要是習酒鎮、桑木鎮等)與仁懷市(主要是茅台鎮等)三地交界的局部地區,方言島受周邊強勢方言影響正在縮小 |
母語使用人數 | 350萬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cmn |
ISO 639-6 | rfne |
使用自貢話的地方除自貢市市區以外,還包括下轄的富順縣全境、榮縣東部部分鄉鎮。在語言學中,以人為的行政區劃作為一種方言的劃分標準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與自貢市毗鄰的威遠縣等地的方言和自貢話也完全一致,也應當算作自貢話的範疇。由於文化經濟影響,地處川滇交界的筠連、鹽津、威信等鹽業渡口和川黔交界的古藺、仁懷、習水等產酒區中的少部分地方,也操自貢話,成為方言島和飛地。另外,自貢話也不等於江貢小片,因為與自貢話相比,同屬江貢小片的內江話、榮縣話在發音上是有區別的;儘管西康地區的某些漢語方言也被語言學者強行劃入仁富小片方言島,但它與自貢話並無任何淵源關係,差異更加明顯。
自貢話的使用者大約有350萬。和其它上江官話最大的區別在於:區分南京型舌尖前後音、入聲歸去、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併入陰平、虛詞音節連讀和順同化、連續變調、疊詞變調、疊詞使用頻率和詞彙使用習慣差異等。
自貢話是明代正音的延續,至今仍大量沿襲著《洪武正韻》、《音韻日月燈》、《佩文詩韻》等韻書的發音方式,又融合了湖廣音和中州韻,徽漢合流,因此在聽覺上與崑曲念白、京劇韻白、黃梅調有高度的相似性。
歷史與概況
編輯自貢市是一座移民城市,處於南方官話-南方其它方言過渡帶。明朝正統年間(十五世紀),陸榮、張位等人記載的巴蜀方言,已經顯示出現代自貢話的部分特徵。而真正意義上的自貢話,是在清朝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兩千年的鹽業文明塑造了這座城市的花樣年華,數百年來「因鹽而聚」的移民塑造了這座城市的獨特方言。因此,自貢話形成了一座方言島,與周邊地區的成渝話、岷江話存在明顯區別。
自貢話的主要源頭,是600多年前的明代雅言南京話,這也是當今上江官話和下江官話的共同源頭。宋代以後,自貢原住民僚人的語言逐漸消失。元代以後,漢語方言巴蜀西語消失。明滅大夏後,駐軍和移民大規模進入盆地。由於自貢的江淮駐軍移民眾多,需要交流溝通,於是就使用當時漢民族的共同語——金陵雅音作為交流溝通基礎。隨著歷史的發展,成渝地區的入聲、舌尖前後音對立、尖團音對立都消失了,形成了具特色的川黔片成渝小片方言。岷江流域地區入聲的韻尾消失發展出新聲調,舌尖前後音和尖團對立亦消失了。
尤其是清初到清朝中葉,自貢迎來鹽商、鹽工、錢商移民最高潮,移民入井後,形成了以南京話(老老派)為主體,吸收客家話、贛語、閩語等諸方言特點的格局。自貢話較為保守,與明代南京官話在遣詞造句、發音上較為一致。明清小說中常用的南方官話(尤其是《紅樓夢》、《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白話小說中的詞彙)諸如「曉得」、「心口」、「羅唣」、「恁」、「磕膝頭」、「滾水」、「挺屍」、「將息」、「現世報」、「茅廝」、「屙屎」、「吃酒」、「吃茶」、「短住」(對應普通話「攔住」)、「轉來」(對應普通話「回來」)、「鬧熱」、「爭點/些」(對應普通話「差些」)、「展」(對應普通話「抹」)、「別個」、「鼻子」(對應普通話「鼻涕」)、「嘈」(表示胃部不適)、「背時」、「虼蚤」、「過生」、「好生」、「慪人」、「欠」(對應普通話「牽掛」)、「相因」、「揸」等,在現代自貢話中依然常用,不勝枚舉。盆地內其它方言舌尖前後音已經合流,但自貢話仍然能夠區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平翹舌音)。金陵雅言決定了自貢話中平翹舌音的規律,因此自貢話中的平翹舌音與老派南京話相同。自貢在歷史上有客家聚居區,客家話粵台片分布也非常廣泛。同時,自貢自古鹽業發達,因此自貢一直以來的外省鹽商比較多。隨著井鹽工業生產和城市的發展,自貢以平和開放的胸懷,綿綿不斷地接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於是,「王三畏堂」的祖先從湖北來了,「李四友堂」的祖先從河南來了,「胡慎怡堂」和「李陶淑堂」的祖先從江西來了,「顏桂馨堂」的祖先從廣東來了。在古代鹽業巨額利潤的驅使下,山西的錢商,福建的商人也紛至沓來。久而久之,隨著族群的融合交流,形成了新一代的自貢人。以人為載體,以南京話為內核,以湖廣話為表面,融合了南腔北調,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自貢話。
大部分自貢人並非土著的四川人,移民文化在自貢融匯和升華。移民的大浪潮讓自貢一時間方言薈萃,充滿南腔北調。以稱呼「父親」為例,有人喊「爹」,有人說「父親」,有人叫「爸」,有人稱「爺」,有人呼「大大」,有人稱「伯」,還有叫「太爸」,有人叫「老子」,還有人叫「老漢兒」,更有人叫「老爸子」,甚至有叫「咗」的,「巴補(爸父)」、「伢伢」則是自貢客家人對父親常見的稱呼。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以說,自貢是對「父親」稱謂最為豐富的地方,與盆地內的周邊地方形成了巨大的差異,常常讓不同背景的移民摸不清頭腦。除了移民來源的導致的族群差異外,城市和鄉村、知識階層和一般市民在遣詞造句上差別也較大。方言的多樣是自貢文化的多元的最佳體現。
古代自貢及周邊地區還存在僚語(屬於壯侗語族,是泰語、壯語的源頭之一),自宋代僚漢融合後逐漸消亡,再加上後世的漢移民湧入和自貢話的形成,這些語言也不復存在。例如,唐朝曾在自貢話區域內置有「婆日縣」(今威遠縣)、「至如縣」(今自貢市西北和威遠縣東南區域)皆為僚語發音音譯,這也得到現代僚語(泰語)的印證。僚語中,「婆日」意為「鐵山」。泰語演變後,山作「ภู」(P̣hū),仍與唐漢語「婆」發音類似;「鐵」作「เหล็ก」(H̄el̆k),仍與唐漢語「日」發音類似。而「鐵山」,正是漢人對威遠地方的稱呼。僚語「至如」意為「鹽」,現代僚語(泰語)叫「鹽」為「เกลือ」(Kelụ̄x),與唐漢語「至如」發音類似。而鹽正是自貢最重要的產業。「鐵山縣」和「鹽縣」佐證了僚語在自貢的存在。自貢話中,也存在古代僚語遺存。老派自貢話中的「弗論」(音Fu-len)意為「謝謝」,翻遍漢語典籍皆無此種表達方式。而漢語中的「弗論」是「不管」的意思,與「謝謝」之意大相逕庭。Fu-len可能是僚語,現代泰語演變為「ขอบคุณ」(K̄hxbkhuṇ),也與其諧音類似。還有一些自貢話是「漢僚合音」。青蛙,自貢話口語叫「蚵蟆兒」,「蚵」就是僚語,泰語也把青蛙叫กบ(Kb)。鯰魚,自貢話口語叫「連巴啷」,無獨有偶,傣語叫鯰魚也是「巴啷」。榕樹,自貢話叫「黃葛樹」,唐史記載,今天川南的僚人當時漢語稱為「葛僚」,「黃」便是僚語榕樹的意思,傣族至今仍叫「黃」。自貢等川南許多地名叫XX灣(壪)。這些地方並非都坐落在山道彎彎之地或水曲江灣之濱,灣即村,是僚語,現今傣拉語仍叫「壪」,泰、佬、傣西、壯、布依、水、毛南語略有變異,叫「板」(บ้าน);傣德語、邕寧壯語、仡佬語叫「曼」。自貢話口語稱公雞、母雞、小雞為雞公、雞婆、雞仔,不符合漢語構詞法。這正是泰語齊頭式的「類名+專名」的命名格式,是壯泰語族中心詞在前、修飾語在後的語法體現。
融合至今,書面自貢話是明代南京官話的延續,底層自貢話則是南方官話、湖廣音和僚語的結合體。
自貢話的形成,還極大地衝擊了自貢境內的其它漢語方言。以客家話為例,據出生於咸豐九年(1859)的劉光第(」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文章所記,他二十幾歲時,曾會見來自福建武平的秀才謝幼翹,「尤樂聞其鄉談(即客家話),效之以寄其想慕」。因為他在「兒時曾聽之自余祖母,後吾家無復能作武平話者」。劉光第家住趙化鎮(今屬自貢市富順縣),鎮上多福建來的客家人,他說在家鄉自他祖母以後能說「客家話」的客家人不多了。可見在一個半世紀前,自貢客家話已經面臨著危機。[1]
自貢話的變遷與處境
編輯老派與新派
編輯老派自貢話和新派自貢話最大的區別在於,老派區分尖團音(有尖音),即:老派自貢話中,煎、千、先聲母為ʦ/ʦʰ/s(尖音),而不是肩、牽、掀的聲母ʨ/ʨʰ/ɕ(團音);新派自貢話中,千/牽同音,尖團音合流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對外交流程度的深化,一些老的詞語也消失了,如「弗論」(謝謝或麻煩你),就只有19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知道,幾乎沒有人再說了。另外,城市和鄉村、知識階層和一般市民雖然口音一致,但用詞上差別也較大。
實際上,所謂「新派」只是相對而言,大致可以1950年代為界。當前不同年齡段的人口音也有顯著不同。
平翹舌
編輯由於自貢話將古代金陵雅言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固化保存了下來,也就是說,能夠明確區分平翹舌音(這在四川各地的方言中是比較少見的),因此也引發許多誤解。許多四川人錯誤地以為自貢人凡是說話一律捲舌。新四川人從小就在一種沒有翹舌音的語言環境中長大,所以會對自貢話非常不適應,產生大舌頭的聽覺誤差。其實,老派成渝話也是區分平翹舌音的,只是由於社會的變遷和新移民的湧入,成渝話中的翹舌音在1950年代後逐漸消亡,成渝片的翹舌音僅殘存在1920年代前出生在皇城和少城的老成都人的口音中。
需知自貢話的平翹舌音與普通話存在差異,前者是根據古代漢語語言規範著作《廣韻》標準中古音的嚴格演變規律而產生的,是非常標準的。自貢話的平翹規律與曾經作為漢語標準音的老派南京官話完全一致,屬「南京型」,比當代標準音普通話的翹舌音更少(普通話的翹舌音屬於「南京-濟南混合型」),但也大部分一致。嚴格地說,同樣讀翹舌音的字,自貢話與普通話的「翹舌」程度有細微差別。
四川人還往往有一種誤解,凡是聽到有翹舌音的上江方言,就誤認為自貢話。其實,平翹舌並非自貢話和仁富小片的專利。在雲南省以昆明市為代表的大部、湖北省的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麻城市、安陸市、恩施州等地及其附近的奉節縣、川北的巴中縣、西康的冕寧縣、川西的灌縣等地,都有平翹舌音的對立,但這些方言並不是自貢話。
方言作品
編輯川話版小品、電視劇如《山城棒棒軍》、《傻兒師長》乃至王保長系列的作品越來越受到西南一帶群眾的熱捧,也早讓自貢話登上了熒幕。電影《讓子彈飛》的川話版中,片中人物湯師爺被配以所謂的」自貢話「發音,但是,這部電影中」湯師爺「川話配音演員的自貢話發音非常不標準,和自貢話大相逕庭。網友紛紛指責,這種配音跟驢學馬叫差不多。1963年上映的方言電影《抓壯丁》是研究老派自貢話不可多得的語音資料,其中,電影大師陳戈的口音就是老派自貢話的發音,保留了尖團音,並且老派自貢話中的疑問詞「嚒」等在新派自貢話中已經不用了。不僅如此,這部電影中的部分主演是1920年代之前在盆地內出生的,因此,還可以從這部電影中聽到有平翹舌音的區分的老派成都話的發音。
當代以自貢話為載體反應中國社會現狀的是獨立導演應亮拍攝的自貢話獨立電影。自貢話電影長篇劇情電影《背鴨子的男孩》已經獲得了包括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SKYY在內的五個國際電影節的重要獎項,並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放映及收藏及新加坡亞洲電影資料館放映及收藏。第二部長片劇情電影《另一半》(2006)獲得了包括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四個國際獎項,曾在三十多個國際影展上放映。2008 年 3 月,《另一半》作為紐約現代藝術館「當代亞洲」影展開幕電影,放映六場,獲得《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應亮拍攝的第三部自貢話長片《好貓》獲得布里斯班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聯盟獎。以上三部長片皆被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被颱風颳走》已獲得鹿特丹國際電影節HBF數字項目基金,入選香港亞洲電影投資(HAF)、坎城電影節的「工作室」單元以及臺灣金馬創投會議。《慰問》獲得2010年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金虎獎。這些優秀作品都成為研究自貢語言文化和社會的珍貴資料。
本土興起的RAP說唱團TNT運用自貢話說唱的方式,詮釋和演繹了自貢話的特色。他們創作的MV《這就是是自貢》、《童年》、《鹽幫菜》等等受到廣大自貢人的歡迎。同時,也促進了自貢話的發展,有利於大力弘揚本土文化。渝蓉兩地的說唱團體例如GOSH和CDC中亦不乏自貢話的說唱者。其中的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重慶GOSH的當家rapper GAI。2015年,來自威遠的自貢話說唱者GAI憑藉《超社會》火遍全中國,由中國音樂定位製作人劉洲鼎力打造的《天乾物燥》也迅速走紅。其特點是用Trap表達本土。說唱風格既具有盆地中下游碼頭文化風格,又帶有中河幫井劇、山歌號子的本土印記。《苦行僧》、《江湖流》、《空城計》、《一佰零八》、《滄海一聲笑》等說唱進一步用自貢話詮釋了C-Trap文化。
現狀與困境
編輯如今,在普通話的強勢影響下,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已經不能正確標準地講自貢話。
- 不能把握正確的聲調:如自貢話中的"索"(去聲)、"合"(去聲)、"危"(陽平)、"微"(陽平)、"漆"(去聲)、"境"(上聲)、"振"(上聲)等等這些和普通話聲調不同的字彙容易被誤讀成普通話的聲調;
- 不能認識到自貢話和普通話的平翹舌差異:如"事情"、"老師"、"士兵"、"生產"等等在自貢話中都是平舌音,容易被普通話影響而誤讀成翹舌;
- 不能正確辨別部分字彙的聲母韻母:如"遍"(pian4)、"略"(lüo4)、"晨"(shen2)、"約"(yo4)、"累"(lui4)、"杏"(hen4)、"界"(jiai4)、"崖"(ŋai2)等等容易像普通話那樣讀成:bian4、 lüe4、chen2、yue1、lei4、xing4、jie4、ya2。
除普通話的影響之外,周邊方言對自貢話也會產生影響。1995年自貢經濟危機後,由於社會經濟原因,大量自貢人前往蓉、渝、穗、深等中心城市工作或長期居住,難免受到當地語音影響。如今,夾雜著自貢音、成渝音和普通話音的自貢話變得非常普遍。
發音特點
編輯自貢話的爆破音與喉音使用頻率偏高,呈現出一種抑揚頓挫,迂迴宛轉的節奏。有一種起伏跌宕,氣勢逼人的氣場感覺。在發音之初尤其善於迅速升高音調,語言中的高潮大都使用喉音,有一種吼出話語主題的習慣;然後又迅速回復響亮的爆破音狀態,以結束表達。這一特徵在整個川南語言習慣中呈現普遍現象,尤其是在川西南的宜賓、犍為、樂山,川南的自貢、榮縣、富順、威遠、內江,川東南川江沿岸的瀘州、合江、白沙、江津與雖身在邊緣山區的綦江話中尤為明顯。比盆地內其它方言相比,川西成都話則加重了爆破音和減少了使用喉音,同時保留了扁平音,顯得纏綿悱惻柔和。川東南的南川、巴南與萬盛等有相對弱化爆破音的傾向。川東重慶話體現出開埠以來的碼頭人流語言特徵,展現出快捷而利落的語言特徵。川東北萬縣話等則展現出更多的鄂西口音和遠古巴人流傳下來的語言習成。
自貢話的特色還在於它的音調更善於融合移民方言。自貢話的入聲歸屬在西南官話中顯得尤其特別。「入聲歸去聲」與部分客家話(古入聲清聲母字歸陽去,濁聲母字歸陰去)、贛語、徽語以及部分湘語等有相似之處。同時,自貢話去聲分化陰陽現象。古漢語中的部分「全濁上」聲調並不完全歸入「去聲」,在自貢口語中可以讀作陰平(如:「是」、「樹」等字)。在客家話中,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併入陰平;在北部吳語中,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歸陽去,這與自貢話的白讀音變規律類似。自貢市歷史上也多有江右、湖廣、閩粵、下江的移民,說明了自貢話比其它西南官話更具有族群融合的特點。
自貢話的飛地
編輯自貢話是以自貢市為中心的一種方言。然而,行政區划具有人為性、任意性和政治性,不應當作為方言的劃分界限。實際上,自貢話的使用者還存在於自貢市以外的鄰近地區。甚至,由於歷史、經濟和文化原因,自貢話還有兩塊飛地:第一塊飛地是筠連縣-鹽津縣-威信縣連片大部,第二塊飛地是古藺縣-仁懷市茅台鎮-習水縣習酒鎮小部。這兩塊地區雖然並不與自貢市毗鄰,但它們的方言卻是從自貢鹽場帶來的,與自貢鹽業歷史具有直接的深厚淵源。因此,在方言學上應該納入自貢話的範疇。
自貢話飛地:鹽津-筠連-威信大部
編輯在鹽津縣、筠連縣和威信縣,地處川滇結合部,當地人的口音和自貢口音幾乎相同,卻與相距較近的岷江口音不同(筠連縣口音受臨近宜賓話影響,部分詞彙帶較弱的入聲)。《鹽津民風民俗》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述:「鹽津漢語方言屬北方方言區,系西南官話的雲南次方言滇東北片的一個方言點。由於毗連筠連縣、高縣、宜賓縣,多有川籍人來此定居,方言深受川南話影響,尤與川南自貢音系接近,致有『三川半』語的戲稱。」清乾隆時,自貢鹽場成為中心產鹽場地之一。鹽津,顧名思義即運輸鹽的渡口。過去,川滇兩省互為鹽銷區,自貢的鹽要運到攀西高原極其不便,與之毗鄰的滇鹽產區的食鹽便銷往這些地方,因此攀西高原上的仁富方言分布區(冕寧等縣)與自貢並無淵源,他們所操的仁富話不屬於自貢話範疇。而銷往滇東北的鹽,則都是自貢富榮鹽場生產的。自貢井鹽銷往雲南始於清代乾隆時期,鹽井鎮(鹽津縣)因系自貢井鹽銷往雲南船隻停靠的重要碼頭,漸興商賈,不僅眾多自貢鹽運工、鹽商往來、屯駐在這裡,自貢鹽場所需要的部分役牛及相關生產、生活物資也經這裡輸入。至清朝末年,該地逐漸發展成為物資集散中心,鹽運工與商賈雲集,茶館、飯館、酒館、棧房林立。每至夜晚,正街上燈紅酒綠,笙歌笑聲直衝雲霄。大茶館中的說書聲、提籃叫賣小吃的聲音、打更匠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正是「夜市連三鼓,鹽船起五更」。
古代自貢人給鹽津帶去了財富和先進的文化,自貢口音因此逐漸成為該地區的主流口音。經濟寬裕、文化發達的自貢人對鹽津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立體化的,自貢很多風味食品的製作技藝被帶到了這裡,至今當地仍盛行糯米飯、醃臘肉、豬兒粑、包穀粑等自貢地方傳統佳餚。此外,鹽津人的婚姻習俗、耍龍燈等民俗均與自貢大同小異。甚至鹽津縣許多地名都與自貢的雷同。
自貢話飛地:古藺-仁懷-習水-桐梓-鎮雄-畢節-金沙沿赤水河小部
編輯仁懷市茅台鎮、習水縣習酒鎮、桑木鎮和古藺縣等地沿赤水河的局部,地處川黔結合部,當地有一部分鄉鎮村落與自貢口音幾乎相同,卻與周圍的口音不同。茅台和古藺著名的酒文化譽滿天下,而鮮為人知的是,茅台酒的重要推手,卻是自貢厚重的井鹽文化。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清人鄭珍語)的繁華寫照。正是因為有自流井的「川鹽走貴州」,才有了自流井的秦籍鹽商「聚茅台」,進而才有了茅台國酒。
由於地理環境及鹽的質地等原因,貴州不產鹽,絕大部分食鹽都是從自流井運入。自貢的井鹽入黔主要通過4個口岸:瀘州市的敘(永)岸、貴州省的仁(懷)岸、重慶市的綦(江)岸及涪(陵)岸。其中,仁(懷)岸的運輸線路是:從自流井張家沱碼頭出發,沿釜溪河一路下行,到富順縣城關鎮入沱江,又一路向東到瀘縣入長江,到達合江縣後,轉入到在此匯入長江的赤水河,再一路南下到達赤水,又經習水、二郎灘,最後到達茅台鎮——當時茅台還只是一個村。仁懷古鹽路上流傳著許多川鹽入黔的故事,同時還流傳著許多反映鹽運工人生活的民歌,如《背鹽歌》、《拉船歌》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一些陝西商人來到自流井經營他們熟悉的錢莊、當鋪的同時,開始販運井鹽到川滇黔邊。清雍正年間,大批陝西籍鹽商陸續聚集到自流井,他們勇於開拓,敢於在原來川人不敢或不願去的地方大膽開闢新的市場,並且在回程時捎帶下游的布匹、瓷器、山貨等到自貢出售,利潤頗豐。有了豐厚的財富積累後,秦商們開始買地造屋,並於乾隆元年(1736年)投資萬兩白銀,在自流井修建西秦會館(當今自貢的標誌性建築)。自清乾隆八年(1743)以來,對赤水河進行過四次整修,自貢和仁懷的往來更加緊密。清嘉慶以後,秦商開始投入井灶生產,至第一次「川鹽濟楚」時,秦商進入鼎盛時期。據清代劉蓉在相關文獻中記載:「川鹽各廠井灶,秦人十居七八,蜀人十居二三。」而銷往貴州的自貢井鹽,幾乎都由自流井的秦商販運。
茅台,最初並不產酒,而是一個自貢井鹽的流通集市。1803年,具有雄厚資金和先進經營管理水平的自貢秦商,看中了川黔結合部的好山好水,帶著具有創新能力的自流井酒師來到茅台村釀酒。酒師通過努力探索,很快掌握了高品味蒸餾酒的釀造技術,使得茅台在井鹽和其他物資貿易昌盛的同時,酒業也逐漸興盛起來。一位姓劉的陝商居茅台村,回到故鄉西鳳酒的發源地陝西柳林鎮,找到一位姓田的配酒師來到茅台村,以西鳳酒配方加赤水河水,經九次勾兌造出了香醇可口的茅台燒鍋。這是最初的茅台酒,這也是因鹽而生發出來的美酒。茅台酒是自貢鹽商的附帶產品,同時又是那些行商和坐商的重要商品。秦商將川鹽販運到茅台,再躉給黔商,由他們通過陸路販運到貴州省各地出售,自己卻像捎帶布匹、瓷器、山貨等一樣,將大量茅台酒帶回自貢鹽場銷售。在清嘉慶年間,茅台鎮的酒無論是數量(年產量達170噸)、質量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形成了「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的繁榮局面。這樣的局面保持了近百年。到了清同治八年(1869),鹽商華聯鋒在此建立了貴州成義茅台酒廠,所產酒使用 「仙女飛天」、「百年老窖」等商標。在成義酒廠創建十年後,茅台鎮又出現了榮和酒廠,創辦人是經營天和鹽號的鹽商王立夫。經過長期發展,到了20世紀20年代,榮和酒廠的規模已和成義酒廠不分上下。在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獲獎的茅台酒,就是榮和酒廠送展的「王茅牌」。而這些茅台酒業世家,都與自貢鹽商的關係密不可分。尤其是王立夫的祖父王振發,在自貢鹽商的幫助下,囤積居奇賺得了第一桶金,成為茅台巨富,為釀酒打下了基礎。
商貿和文化往來,促進了方言的合流。至今,在著名的酒產區古藺和仁懷,仍有一部分鄉鎮集市村落的人操著一口自貢話。2000年,仁懷市在吳公岩修建了鹽文化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鹽運文物。其中有兩件古代稱鹽的大秤鉈,它是鹽路上重要的歷史見證。
音系
編輯今天的自貢話,有24個聲母,38個韻母和4個聲調。
聲母
編輯自貢話中有23個輔音聲母,加上1個零聲母,共24個聲母。與普通話相比,多了2個。雖然少了鼻音[n],但是多了舌面前音[ȵ]、唇齒音[v]、舌根音[ŋ]。民國時期自貢話區分尖團音,這在老年人的口音中可以體現,但1950年代出生後的人已經完全不分尖團了。列表如下:
雙唇 | 唇齒 | 齒後 | 齒齦 | 捲舌 | 硬齶 | 軟齶 | ||
---|---|---|---|---|---|---|---|---|
塞音 | 不送氣 | p 布不 |
t 得到 |
k 古哥 | ||||
送氣 | pʰ 配遍 |
tʰ 太抖 |
kʰ 可開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ts 早眨 |
tʂ 找住 |
tɕ 價基 |
||||
送氣 | tsʰ 草倉 |
tʂʰ 車出 |
tɕʰ 巧秋 |
|||||
鼻音 | m 門米 |
l(邊音) 路弄 |
ȵ 你宜 |
ŋ 我愛 | ||||
擦音 | 清 | f 發噴 |
s 素師 |
ʂ 書石 |
ɕ 小修 |
x 好杏 | ||
濁 | v 五舞 |
ʐ 如熱 |
||||||
零聲母 | 0 兒衣元鴨圍 |
特點: 1./x/的摩擦成分比北京音重些。
2./n/和/l/自由變讀。
3.其他聲母音值同北京音。
4./ŋ/只跟開口呼韻母相拼,構成的音節較少。
5.零聲母四呼都有,齊合撮自成音節時,前面帶有明顯的摩擦成分。
分平翹舌的規律
編輯自貢話能夠清楚區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也就是俗稱的平翹舌/ts/–/t͡sʰ/–/s/和/ʈ͡ʂ/–/ʈ͡ʂʰ/–/ʂ/-/ʐ/,翹舌發音的方式部位與北京方言捲曲幅度稍微小一些,與當代普通話標準音基本一致。這在四川方言中是非常少見的,因此成為區分其它四川話的辨識特點之一,很多時候也引起四川其它地區的誤解。其實,四川話最初也是區分平翹舌音的,只是後來消失了。只有自貢話保存了下來,展現出川南方音的古老特徵。
需要注意的是,自貢話的舌尖前後音與普通話單字發音不完全一致,自貢話的平翹規律與老派南京話基本一致,且和《廣韻》中古音有較嚴格的演變規律,長江上下游的西南官話與江淮官話的平翹分辨模式一律如此。自貢話的平翹舌音和蘇州評彈的平翹規律也基本一致。然而,北京話的平翹系統由原有的精照對立與南京的分法混合而成,因此北京話和《廣韻》中古音無嚴格繼承規律。
普通話和北京話中的部分翹舌音,如:「事」、「士」、「師」、「眨」、「生」、「楚」、「初」、「省」、「瘦」、「宅」、「崇」、「創」、「嶄」等等,在自貢話中作平舌,和老派南京話一致。
古漢語在自貢話中的平翹舌音變規律
編輯自貢話的分平翹規律如下:
把《廣韻》中的「知徹澄」聲母分為一組,為「知組」聲母;把「莊初崇生」聲母列為一組,為「莊組」聲母;把「章昌船書禪」列為一組,為「章組」聲母。「--」表示無字或古漢語中沒有這種發音。
知組二等 | 知組三等 | 莊組二等 | 莊組三等 | 章組三等 | |
---|---|---|---|---|---|
果攝 | -- | -- | -- | -- | -- |
遇攝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止攝開口呼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止攝合口呼 | -- | 翹舌 | -- | 翹舌 | 翹舌 |
流攝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深攝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臻攝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宕攝 | -- | 翹舌 | -- | 平舌(初聲母) 翹舌(其餘聲母) |
翹舌 |
曾攝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通攝 | -- | 翹舌 | -- | 平舌 | 翹舌 |
假攝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 | 翹舌 |
蟹攝 | 翹舌 | 翹舌 | 平舌(生聲母) 翹舌(其餘聲母) |
-- | 翹舌 |
效攝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 | 翹舌 |
咸攝 | 翹舌 | 翹舌 | 平舌(莊聲母) 翹舌(其餘聲母) |
-- | 翹舌 |
山攝 | 翹舌 | 翹舌 | 翹舌(「產」字平舌) | -- | 翹舌 |
江攝 | 翹舌 | -- | 平舌(初崇聲母) 翹舌(其餘聲母) |
-- | -- |
梗攝 | 平舌 | 翹舌 | 平舌 | -- | 翹舌 |
規律解釋:
(1)古漢語中的「精組」字,在自貢話中全部念平舌音,這一點與普通話一致。
(2)古漢語中「知組」二等,「梗攝」(如:「撐」、「宅」等字)念作平舌音,與普通話不同;其餘攝均念翹舌音。
(3)古漢語中「知組」三等,全部念翹舌音,與普通話相同。
(4)古漢語中「莊組」二等比較複雜,「生」聲母遇「蟹攝」(如:「崽」、「灑」等字)讀作平舌,其餘聲母讀作翹舌;「莊」聲母遇「咸攝」(如:「眨」、「蘸」等字)念平舌,其餘聲母讀翹舌;「山攝」中僅「產」字念平舌;「江攝」遇「初崇」聲母(如「窗」、「淙」等字)讀平舌,遇「莊生」聲母(如「捉」、「雙」等字)讀翹舌;「梗攝」(如「爭」、「責」等字)念作平舌,與普通話不完全相同。
(5)古漢語中「莊組」三等,僅「止攝」的合口呼(如:「衰」、「揣」等字)以及「宕攝」的「莊崇生」聲母(如「壯」、「霜」等字)為翹舌音,其餘(如「事」、「士」、「創」)全部為平舌音。
(6)古漢語中「章組」三等,全部讀作翹舌音,與普通話一致。
自貢話與其它方言的平翹舌音比較
編輯自貢話 | 南京話 | 北京話 | 徐州話 | 濟南話 | |
---|---|---|---|---|---|
茶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平舌 | 翹舌 |
澤 | 平舌 | 平舌 | 平舌 | 平舌 | 翹舌 |
罩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平舌 | 翹舌 |
撞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桌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炒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平舌 | 翹舌 |
省 | 平舌 | 平舌 | 翹舌 | 平舌 | 翹舌 |
師 | 平舌 | 平舌 | 翹舌 | 平舌 | 翹舌 |
瘦 | 平舌 | 平舌 | 翹舌 | 平舌 | 翹舌 |
初 | 平舌 | 平舌 | 翹舌 | 翹舌 | 翹舌 |
上表僅僅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字彙在不同官話中的讀音,可以發現,自貢話和老派南京話的平翹舌區分規律完全一致,而與北京話(普通話)、徐州話或濟南話均不完全一致,自貢話中的翹舌音比北京話要少。
自貢話的平翹舌區分與南京話相同,也就意味著自貢話和江淮官話內的許多方言有相通性。基於此,我們可以發現,用自貢話唱歌,則和黃梅戲的發音幾乎一致!例如,「愁」讀cou,「事」、「師」、「士」讀si,「瘦」讀sou,「生」、「省」讀sen,「百」、「白」讀be,「綠」、「六」讀lu,「街」讀gai,「鞋」讀hai,「愛」讀ngai,「瓊」讀qun等等,都是黃梅戲的發音,非常動聽。
韻母
編輯自貢話有38個韻母,相對普通話來說,多了[e]、[io]、[ue]、[iai]四個韻,少了[ɤ]、[uo]、[iŋ]、[əŋ]、[uəŋ]五個韻。列表如下:
開尾 | 元音尾 | 鼻音尾 | ||||||||||||
---|---|---|---|---|---|---|---|---|---|---|---|---|---|---|
開口呼 | ɿ 自 |
ʅ 支 |
ɚ 二 |
a 大 |
o 我 |
e 黑 |
ai 街 |
ei 批 |
au 包 |
əu 走 |
an 煩 |
ən 櫻 |
aŋ 幫 |
oŋ 畝 |
齊齒呼 | i 一 |
ia 牙 |
io 藥 |
ie 葉 |
iai 介 |
iau 標 |
iəu 九 |
ian 變 |
in 兵 |
iaŋ 量 |
||||
合口呼 | u 五 |
ua 瓜 |
ue 國 |
uai 乖 |
uei 類 |
uan 段 |
uən 春 |
uaŋ 光 |
||||||
撮口呼 | y 魚 |
yo 略 |
ye 絕 |
yan 鮮 |
yn 泳 |
yoŋ 容 |
1.韻頭方面,自貢方言同普通話一樣,都有開、齊、合、撮四呼;從韻尾方面看,也與普通話相同,有開尾韻、元尾韻、鼻尾韻。
2.古曾、梗兩攝舒聲字的後鼻音韻尾與深、臻兩攝的前鼻音韻尾讀音相混,都讀作前鼻音韻尾[n],沒有[ŋ]韻尾。
3.b、P、m、f後的[eŋ]韻全部都歸入了[oŋ]韻,與普通話中b、p、m、f不能與[oŋ]相拼的規則不同。
4.普通話中的[ai]韻( 如「百」 「白」「拍」等)、[o]韻(如「墨」「伯」等)、[ei]韻(如「黑」「北」等)與[ɤ]韻( 如「得」「德」「隔」「割」「蛇」等)在自貢話中常常讀作[e]韻
5.普通話中的部分[ai]、[ian]韻在自貢話中有讀作[ɑn]韻的情況,如「掰」「淹」「銜」等的讀音
6.普通話中的[ə]、[ɤ]韻( 如「餓」 「惡」 「麼」 「歌」 「和」 「蛇」「惹」「扯」「車」等)在自貢話中還有著讀作[o]韻或[ei]韻的情況
7.普通話中的部分[ỵe]韻( 如「確」 「學」「鵲」「雀」等)在自貢話中常常讀作[io]韻
8.普通話中的部分[ei]韻(如「類」 「淚」「內」「雷」等)在自貢話中常常讀作[uei]韻
9.普通話中的[uo]韻(如「幗」「國」等)、[ie]韻(如「且」「茄」「怯」等)與[ỵ]韻(如「取」「娶」等)在自貢話中存在著均讀作[ỵ e]韻的現象
10.普通話中個別的[ỵ]韻(如「綠」「律」等)、[ou]韻(如「肉」)、 [iou]韻(如「六」)在自貢話中讀作[u]韻
11.普通話中個別的[ỵ]韻(如「育」「去」等)在自貢話中分別讀作[o]韻或[i]韻
12.普通話中個別的[eŋ]韻(如「繩」「橫」)在自貢話中讀作[uen]韻,普通話中個別的[ioŋ]韻(如「瓊」)在自貢話中讀作[ỵn]韻
13.普通話中的一些[iao]韻( 如「藥」「角」「腳」「窖」「覺」「咬」等)在自貢話中分別讀作[io]韻或[ao]韻。
聲調
編輯自貢話共有4個聲調。自貢話與大部分官話的調類保持一致,即仍有陰平、陽平、上聲與去聲之分,但是在發音的程度上和調值上與普通話有所區別。其基準調值大致為44(半高平調)、21(中降調)、53(高降中調)、與24(中升調)四種,55(高平調)、11(低平調)、23(中升中調)、43(中降調)、31(中降調)、214(中降低升調)僅在發生音變時出現,入聲13(低升調)已經和24(中升調)趨同。這和明末官話較為一致。所以,嚴格意義上講,自貢話有4個聲調,但地道的自貢話加上變調現存共有10個調值。
自貢話的聲調特色主要有:
1.自貢方言聲調演變具有較強的規律性:
(1)古平聲中的清聲母字,今自貢話為「陰平」;古平聲中的濁聲母字(包括全濁、次濁),今自貢話為「陽平」。
(2)古上聲中的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自貢話仍為「上聲」。
(3)古全濁上聲字和古去聲字(包括令清、次清、全濁、次濁聲母),今自貢話基本上為「去聲」。
(4)古入聲字,不論清濁,今自貢話全歸到「去聲」里。
(5)古全濁上、全濁去、次濁去派入「去聲」後,分化出陰陽,部分「陽去」在白讀時歸入「陰平」(口語中的調值往往比實際的陰平調44要高,變為55)。
城市區與郊鄉區的調值有一定區別,郊區調值高亢起伏,市區相對低平:
(1)部分郊區及富順鄉區的陰平發音往往比市區、縣城更加高亢,調值從44變為55,如同白讀的「陽去」。
(2)部分郊區及富順威遠鄉區的陽平發音往往比市區、縣城更加高亢,調值從21變為31。
(3)部分郊區及榮縣威遠鄉區的去聲發音與市區、縣城相比,帶有先降後升的起伏特點,調值從24變為214。
城市區的人,在表示某字的強調時,通常使用高亢起伏的郊區調。
下表的調值主要記錄市區的發音。
聲調 | 自貢話調值 | 普通話/國語調值 | 明代正音五度調值[2] | 例字 |
---|---|---|---|---|
陰平 | 44 | 55 | 44 | 方 添 初 婚 中 |
陽平 | 21詞首 11詞中或詞尾 |
35 | 21~11 | 房 田 除 危 雄 |
上聲 | 53 43連讀第二字 |
214 | 53 | 仿 舔 儲 碗 晚 |
陰去 | 24 23連讀第二字 |
51 | 24 | 放 到 稻 犒 看 |
陽去 部分 | 24文讀 55白讀 |
51 | 24 | 是 樹 抱 地 路 |
入聲 | 24新派 13~23老派 |
23~24明末 12 |
黑 急 各 鐵 雜 |
2.古漢語入聲歸入去聲。入聲字歸入去聲也成為自貢話區別於其他西南官話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西南官話中,重慶話、武漢話、成都話、昆明話、貴陽話等把入聲歸入陽平,雅甘小片等的入聲歸入陰平,與自貢話同屬西蜀片的川南樂山話、宜賓話等皆保留入聲。因此,自貢話的入聲歸屬在西南官話中顯得尤其特別。這種音律的改變與部分客家話(古入聲清聲母字歸陽去,濁聲母字歸陰去)、贛語、徽語以及湘語等有相似之處,而自貢市歷史上也多有江右、湖廣、閩粵、下江的移民,說明了自貢話比其它西南官話更具有移民融合的特點。
3.古漢語中的有部分「濁仄」聲調在自貢口語中讀作陰平。由於自貢歷史上移民較多,自貢話也受到了客家話、贛語、吳語和江淮官話等方言的影響,有去聲分化陰陽現象。在客家話中,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併入陰平;在北部吳語中,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歸陽去,自貢話也有這種白讀音變規律。這種音變規律在自貢市的郊區和鄉鎮上尤其普遍。其表現就是:(1)古漢語當中的「全濁上」有部分的單字調變為陰平調。自貢話中最典型的就是,「是」這個字在書面語中念作「去聲」,但是在日常交際的口語中念作「陰平」,與其它西南官話非常不同。這些在口語中讀作「陰平」調的「全濁上」常見字還有:「樹」、「坐」、「肚」、「婦」、「抱」等等。(2)部分「全濁去」聲調在自貢口語中也可以念作「陰平」,例如「地」、「處」、「步」等等,在郊區,「就」、「又」等等也念陰平。(3)部分「次濁去」也可白讀作「陰平」,如「路」、「夜」、「妹」等。因為這是口語的音變導致的調值變化,所以,其調值往往比實際的陰平調44要高,變為55。(4)個別「濁入聲」也白讀為陰平,如「喫」,在郊區和農村的口音中通常不是去聲而作陰平。
表格黑體字的讀音就是自貢話中部分去聲白讀歸入陰平的例子:
自貢話中「陽去」聲調讀音舉例:
例字 | 陽去白讀聲調 | 陽去文讀聲調 |
---|---|---|
是 | 我是(陰平) | 實事求是(去聲) |
樹 | 樹子(陰平) | 樹林(去聲) |
肚 | 肚皮(陰平) | 肚子(上聲) 癆腸剮肚(去聲) |
婦 | 媳婦兒(陰平) | 婦女(去聲) |
抱 | 抱著(陰平) | 擁抱(去聲) |
下 | 看下([ha]陰平) 地下([ti陰平ɕia陰平]) |
下來([ɕia去聲]) 地下黨([ti去聲ɕia去聲]) |
地 | 地下([ti陰平ɕia陰平]) | 土地(去聲) |
處 | 到處(陰平) | 好處(上聲) 處所(去聲) |
步 | 幾步路([phu陰平lu陰平]) | 腳步([pu去聲]) |
路 | 走路(陰平) | 道路(去聲) |
夜 | 熬夜(陰平) 夜飯(陰平) |
夜晚(去聲) |
這 | 這([tʂei陰平])ㄍㄢ(跟前) | 這里([tʂe去聲]) |
那 | 那個([lei陰平]) | 那麼([la去聲]) |
坐 | 坐嘛(郊區讀陰平,市區讀去聲) | 連坐(去聲) |
就 | 郊區讀陰平,市區讀去聲 | 將就(去聲) |
又 | 郊區讀陰平,市區讀去聲 | 去聲 |
動 | 咬不動(郊區讀陰平,市區讀去聲) | 動物(去聲) |
住 | 著不住(陰平) | 住宿(去聲) |
妹 | 二妹(陰平,多用於郊區) | 兄妹(去聲) |
可見,官話中的濁上歸去僅在自貢話文讀(書面語)中適用,在白讀(口語)中並不完全適用。這種音變規律與客家話非常像,這是自貢歷史上大量客家移民帶來的方言影響的遺留。陽去字的部分塞音和塞擦音在自貢話中念送氣音,比如「步phu55」字,這點又與部分江淮官話相似,但是目前它們的親緣關係還不明確。
4.有部分次濁平聲字(m,ȵ,ŋ,l)讀陰平。比如「聾lɔŋ44」、「研ȵian44」、「熬ŋao44」等等,而在普通話以及其它多數方言中他們都讀陽平。自貢話的這種聲調規律與客家話、長沙話相似。
5. 自貢話的陽平較為平緩,口語裡調值從中降調(21)變為11(低平調),這在詞中和詞尾更為明顯。例如,「新年」對應調值是ɕin44 ȵian11;「陽平」對應調值是iaŋ21 pin11。
6. 自貢話兩個去聲相連,第二個去聲從中升調(24)變為中升中調(23)。例如,「快樂」對應調值是kʰuai24 lɔ23;「調值」對應調值是tiao24 tʂʅ23;「自貢」對應調值是tsɿ24 kɔŋ23;「二十歲」對應調值是ɚ24 ʂʅ23 suei23。
7. 自貢話兩個上聲相連,第二個上聲從高降調(53)變為中降調(43) 。例如,「侃侃而談」對應調值是kʰan53 kʰan43 ɚ11 tʰan11。
音變規律
編輯同化
編輯一些人稱代詞的第二音節的聲母由於受前一音節的影響,有脫落現象。如:「我們」[ŋo+mən]變讀為「阮(古音)」[ŋoən]或[ŋuən],你們[ȵi+mən]變讀為「恁」[ȵiən],他們[1a+mən]變讀為[1aən],人家[ʐən+tɕa]變讀為[ʐənia],跟他[ken+la]變讀為[kenna],吃了[tʂʰʅ+la]變讀為[tʂʰʅ+ʐa](重讀)或[tʂʰə](輕讀)。尤其是「了」字,自貢話中基本上不發其實音,而是作為a和ə韻,與前一個字相拼。如:走了[tsəu-ua],反了[fan-na],大了[ta-ia]。這種「順同化」音變規律是自貢話區別於成渝話的明顯特色之一,與閩南話、粵語有相似之處。
一些程度副詞的第一音節受第二音節的影響,發生順同化現象,第二音節脫落。如:"那麼"[la+mo]變讀為"恁"[lən去聲]或"啷"[lam去聲或陰平],"這麼"[tʂe+mo]變讀為"陣"[tʂem去聲]或"仲"[tʂom去聲],「這跟前」[tʂe+ken陰平+tɕʰan陽平]變讀為「這ㄍㄢ」[tʂei kan上聲]。「跟前」的聲調也一併連讀了。
變調
編輯1. 「其它聲調+陽平」連續變調:自貢話的陽平較為平緩,口語裡調值從中降調(21)變為11(低平調),這在詞中和詞尾更為明顯。例如,「新年」對應調值是ɕin44 ȵian11;「陽平」對應調值是iaŋ21 pin11。
2. 「上聲+上聲」連續變調:第二個上聲從高降調(53)變為中降調(43) 。例如,「侃侃而談」對應調值是kʰan53 kʰan43 ɚ11 tʰan11。
3. 「去聲+去聲」連續變調:兩個去聲相連,第二個去聲從中升調(24)變為中升中調(23)。例如,「快樂」對應調值是khuai24 lɔ23;「調值」對應調值是tiao24 tʂʅ23;「自貢」對應調值是tsɿ24 kɔŋ23;「二十歲」對應調值是ɚ24 ʂʅ23 suei23。陽去變調後,仍然符合此音變規律,如「夜飯」對應調值是ie55 fan23。
4. 組成重疊詞的兩音節都是陽平的,第二音節的陽平則變為陰平:如,年年(第一個」年「是陽平,第二個」年「是陰平),坨坨(第一個」坨「是陽平,第二個」坨「是陰平),爸爸,娘娘,油油。
5. 組成兒化韻詞的音節是陽平時,兒化後則多數變成陰平:如,葡萄兒(」萄兒「變陰平),姑娘兒(」娘兒「變陰平),蛾蛾兒(第一個」蛾「不變,第二個」蛾「字變陰平)。也有例外的如:光頭兒(第一個字去聲,第二個字陽平),窗簾兒(「簾」仍然是陽平)。
6. 「去聲+ʂʰʅ入聲」連續變調:當入聲[ʂʰʅ]碰到前一個字是去聲時,不再歸入去聲,而變讀為陽平。如:合適(兩個字在自貢話中都應歸為去聲,但第二個「適」本音是入聲,則變讀為陽平,讀作/ho去聲ʂʰʅ陽平/),蔣介石(「介石」都是去聲,但第二個去聲「石」本音是入聲,則變成陽平,讀作/tɕiai去聲ʂʰʅ陽平/)。
7. 強調:表示字彙的強調時,陰平、陽平、去聲從舒緩低平的城市口音一律變讀為55、31、214,和郊區說話方式趨於一致,更加高亢起伏。例如,市區說「吃飯」,對應調值是tʂʰʅ24 fan23,而郊區說「喫飯」,對應調值tɕʰɿ55 fan214。
8. 陽去口語變調:在聲調部分提到的「部分全濁上變陰平」、「部分濁去變陰平」的文白異讀規律,可以參照前文。
9. 輕聲:如,「外前」、「門前」的「前」就變讀為類似陰平的輕聲。
外地人在學習自貢話時,往往掌握不好變調,因此顯得不太地道。例如,「不是得」不能讀作pu24 ʂʅ24 te24,而應該讀作pu24 ʂʅ55 te23,表示強調可以讀作pu214 ʂʅ55 te23,外地人在模仿時,即使在了解濁去變陰平的規律後,仍往往容易錯讀為pu24 ʂʅ44 te24或pu24 ʂʅ55 te24。還有一句比較具有區分度的自貢話是「窗簾外前的樹子在沒在拗」(意思是「窗簾外面的樹在動嗎?」),按字面發音是tsʰaŋ44(陰平)lian21(陽平)' wai24(去聲)tɕʰan21(陽平)ti24(去聲) ' ʂu24(去聲) tsɿ53(上聲) ' tsai24(去聲) mei24(去聲) tsai24(去聲) ' ȵiou24(去聲),實際上應該讀作tsʰaŋ44(陰平) liɚ11(陽平連續變調)' wai24(去聲) tɕʰan4(陰平輕聲) le4(陰平輕聲) ' ʂu55(陽去變調) tsɿ53(上聲) ' te24(去聲) mei55(陽去變調) te23(去聲連續變調) ' ȵiou24(去聲),這涉及到了陽平連續變調、輕聲變調、陽去變調、去聲連續變調,另外,口語中受到閩語影響往往把「在」讀作te24。
兒化
編輯自貢方言中有大量兒化詞,由兒化造成的音變現象十分普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堆堆兒[tuei+ tuei+ɚ]變讀為[tuei+ tuɚ]、罐罐兒 [kuan + kuan +ɚ]變讀為[kuan + kuɚ],這兩個詞語兒化時,韻腹和韻尾失落,只保留韻頭,然後直接加上捲舌音[ɚ];還有在韻母後直接加捲舌音[ɚ]的詞語「珠珠兒」[tʂu + tʂuɚ]等多種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詞彙的結尾固定有「兒」字,且是必須獨立音節(而非去影響最後一個字)的,如𢱟撻兒(打耳光)、妹兒(小妹妹)、褲兒(褲子)等。
文白異讀
編輯自貢方言中有部分字存在文白異讀現象,有幾種讀法,這包括兩種情況:
一種是無條件的異讀,如聲母[l]和聲母[n]可自由變讀而不影響意義。
另一種情況就是有條件的異讀,即一個字在不同的情況下有幾種讀音:如「去」字在「去掉」里讀[ʨʼy24],在「你到哪裡去」里讀[ʨi24];「在」字在「存在」里讀[tsai24],在「你在哪裡」讀[te24]。「大」字在「大人」里讀[ta24],在「這盆好大喲」里讀[tʼai412](註:將「大」讀作「太」,在自貢郊區常見,市區不常見)。「著」在「著裝」里讀[tʂo24],在「看著」里讀[tou53]。在郊區,口語中一般把「吃」讀作「喫」[tɕʰɿ陰平],但市區還是讀作[tʂʰʅ去聲]。 舉例如下:
例字 | 白讀 | 文讀 |
---|---|---|
在 | 在[te4]那ㄍㄢ(kan1) | 存在[tsai4] |
著 | 看著[tou3] 睡著[tʂʰo1]了 |
著[tʂao2]打 著[tʂo4]裝 |
去 | 去[ʨi4]哪裡 | 去[ʨʼy4]除 |
嚴 | 把門關嚴[ŋan2] | 嚴[ȵian2]肅 |
下 | 等一下[xa1] | 下[ɕia4]午 |
等 | 等[tʰən4]幾天 | 等[tən3]待 |
院 | 醫院[uan4] | 院[yan4]落 |
憑 | 憑[pʰen1]著欄杆 | 憑[pʰin2]據 |
詞彙
編輯自貢方言有很多詞語和普通話在詞形上存在著差異。自貢方言詞語與普通話詞語在音節上有時不能整齊對應,有時用法也不同。
自貢話與普通話部分詞彙對照
編輯例如(括號內的注音是上江話拉丁拼音):
普通話 | 自貢話 | 普通話 | 自貢話 | 普通話 | 自貢話 | 普通話 | 自貢話 | 普通話 | 自貢話 | 普通話 | 自貢話 | |
---|---|---|---|---|---|---|---|---|---|---|---|---|
兇惡 | 歪 | 倚靠 | 憑(pen1) | 摔倒 | 拽(1) | 瓢 | 瓜瓢 | 淚 | 眼流水 | 霧 | 霧罩 | |
粘貼 | 巴 | 麵條 | 麵 | 澆灌 | 飲(4) | 快點 | 幾下 | 使勁 | 嘿起 | 猜 | 暗(ngan2)到 | |
孵化 | 抱 | 調皮 | 唣 | 欺負 | 碼 | 軟 | 𤆵(pa1) | 柄 | 把把(兒) | 扒手 | 摸哥兒 | |
奔跑 | 驫 | 打磨 | 戕(qi3) | 蠻橫 | 踹 | 膝蓋 | 磕膝頭兒 | 吹噓 | 吹皮皮/提勁兒 | 妓女 | 梭夜子 | |
回潮 | 回 | 依戀 | 生 | 調換 | 左 | 壁虎 | 巴壁虎兒 | 好 | 巴適/安逸 | 差 | 否(pie4)/否火藥 | |
刺 | 鋦(jü1) | 中午 | 晌午 | 明天 | 明(men2)朝(zhao1) | 今天 | 今(zhen1)朝 | 以為 | 默(me4)到 | 故意 | 挑身 | |
貝殼 | 蚌(pan1)殼兒 | 照顧 | 經佑(you1) | 祖母 | 娘娘 | 阿姨 | 孃孃/嬢嬢 | 妻子 | 婆娘 | 聊天 | 擺龍門陣 | |
吵架/打架 | 角逆(go4 nie4) | 脛骨 | 連二桿 | 靠背 | 憑憑兒(pen1 per1) | 瓶塞 | 揍揍兒 | 蹲 | 跍(ku2) | 罵 | 叨(tao1) | |
扛 | 㧯 | 扔 | 砸(zang2) | 髒 | 煩 | 騙 | 豁 | 踩 | 蹅(cha1) | 碰 | 搒(pang3) | |
熏 | 煪 | 踢 | 啄(zhua4) | 拼 | 𢭃(dou4) | 打呼嚕 | 扯噗(pu2)鼾 | 頭皮屑 | 風虱(se4) | 工作 | 活路 | |
青蛙 | 虼蟆兒(ke2 mer1) | 蟾蜍 | 癩虼寶(lai4 ge4 bao3) | 蟬 | 蛪螯兒(ni1 nger1) | 那裡 | 那跟前(gan1)/那堂跟兒 | 滑梯 | 梭梭板兒 | 魚腥草 | 側(ze4)耳根 | |
熱鬧 | 鬧熱 | 公雞 | 雞公(已不常用) | 紙錢 | 錢紙 | 力氣 | 氣力 | 兒媳婦 | 媳婦兒 | 陀螺 | 螺陀 |
基本意義不同
編輯詞語 | 自貢話含義 | 普通話含義 |
---|---|---|
造孽 | 可憐 | 本字為「造業」,佛教用語,意為身、口、意的所有行為 |
飲 | 用水或肥料澆灌植物 | 給牲畜水喝 |
跑馬 | 遺精 | 騎著馬跑;賽馬 |
生 | 親近,依戀;過生日 | 生育;生長;生命 |
不好 | 生病 | 「好」的反義詞,其意義為「好」的反面 |
醒 | (蛋類)變質 | 麵食等二次發酵 |
使用範圍方法不同
編輯在自貢方言中某些詞的詞義範圍比普通話的詞義範圍要更大,如像:
- 口水在自貢方言中,「口水」除了有「唾液」的意思之外,還表示「痰「。
- 鼻子在自貢方言中,「鼻子」除了指稱人身體的器官之外,很多時候還借用來指稱「鼻涕」。一般不單獨用其他詞語來表示「鼻涕」的意思。
- 青在自貢方言和普通話中,「青」都作為一個顏色詞存在。所不同的是,普通話的「青」是可以指綠色、藍色、黑色。而在自貢話中,「青」代表了「綠、醬紫、黑」等幾個顏色,相對普通話而言更多一些。例如可以說「麥地頭長得青油油的啦」,這裡的「青」是綠的意思;「他一腳尖把我的連二桿啄得黯青」, 這裡的「青」就指的是因皮下出血而出現的皮膚醬紫的色彩;而在葬禮上,自貢話中一律把「黑紗」稱為「青紗」,這裡就用的是「青」的「黑色」的意義了。
- 飲食在自貢方言中除了指「吃喝的東西」之外,還有一個意思是指人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例如「打飲食」就是指醫治這種疾病。
- 新鮮在自貢方言中,這個詞除了有和普通話相同的「(食物)沒有變質,也沒有經過醃製、干制等」以及「(空氣)經常流通,不含雜類氣體」等義項外,還有「從睡眠狀態清醒過來」的一個義項,例如:麼兒(對小兒的愛稱)才將睡醒,還不口①一。
此外,在自貢方言中,有些詞的意義範圍比普通話要小。例如:
- 老姑娘在普通話中這個詞有「年紀大了還沒有出嫁的女子」和「最小的女兒」兩個義項,而在自貢方言中則只有第一個義項,即指「年紀大了還沒有出嫁的女子」。
- 裁縫在普通話中它既可作為名詞,指稱「做衣服的人」,同時也可作動詞性短語,指「剪裁縫製(衣服)」。而在自貢方言中,這個詞只能作為名詞,指「做衣服的人」,而不做動詞使用。
- 婆婆這個詞在普通話里第二個字發為輕聲,表示了「丈夫的母親;祖母、外祖母;對老年婦女的尊稱」三個義項,而在自貢方言裡則需分為幾種情況。這個詞在自貢方言中既有後字讀為輕聲的,也有後字仍讀為陽平聲的。後字讀為輕聲,在自貢話里表示「丈夫的母親」;後字讀為陽平,表示「對老年婦女的尊稱」;而在自貢話中,表示「祖母」的意思用「孃孃」(音同娘,前字陽平,後字陰平)這個詞,表示「外祖母」的意思用「家婆」這個詞。
疊詞使用習慣不同
編輯自貢話中有大量的疊詞,對名詞事物的愛稱,有輕鬆詼諧的意味,但普通話不常用。比如「包包」、「飛飛ㄦ」(紙片)、「攤攤(ㄦ)」等,北京話通常沒有這種表述方法。
自貢話的疊詞使用頻率較高,哪些物品能用重疊詞並無特別規律,大多約定俗成,與其它上江官話也存在差異。如,自貢話常說的「凳凳ㄦ」、「杯杯ㄦ」、「憑憑ㄦ」、「瓶瓶ㄦ」、「鐙鐙(ㄦ)」、「擦擦ㄦ」、「帶帶(ㄦ)」、「袋袋(ㄦ)」、「索索ㄦ/繩繩ㄦ」、「盆盆兒」、「本本兒」、「跛跛兒」、「刷刷兒」等疊詞,而成都話通常會表述為「凳子」、「杯子」、「靠背」、「瓶子」、「鐙子」、「橡皮」、「帶子」、「袋子」、「索子/繩子」、「盆子」、「本子」、「跛子」、「刷子」,他們使用疊詞的情況明顯較少。
自貢話中部分特色用法的字
編輯自貢話中,有些字彙的用法是普通話中沒有的。自貢話的特有字彙豐富,有的來自於古代蜀語(如:壩、觸、跍),有的來自於古代楚語(如:漚、倦),有的來自於古吳語(如:髈),有的甚至來源於北燕和古代朝鮮語(如:抱、癆)。由於移民來源地域分布較廣,自貢話比四川其它地區的方言的字彙更加豐富。
例如(部分字後的括號內是上江話拉丁拼音):
- 觸 (chu上聲)《集韻》:「觸,昌句切,抵也。」《蜀語》:「言語憐人曰觸人。」現在自貢方言中表示以言語牴觸某人就謂之「觸你一鼻子」。
- 𡎺(zhu去聲)《玉篇·土部》:「𡎺,塞也。」《廣韻》:「𡎺,側六切。塞也。」《蜀語》:「鼻塞曰𡎺。」自貢方言將之由鼻塞又引申出指某人行為怪異,違反常規。例如:「落雨穿新衣服,這個人鼻子才𡎺哦。」
- 龜《蜀語》:「訴裂曰,……龜音兵。」現在自貢方言中把冬天手腳上凍裂的口子仍稱為「龜口兒」。
- 鮓(zha去聲)《釋名·釋飲食》:「鮓,葅也。以鹽米釀魚以為葅,熟而食之也。」《蜀語》:「以米撒鹽椒釀肉曰鮓。」今自貢仍有菜名為「鮓海椒』,其做法中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在青椒中加入少許米粉、鹽、酒等蒸熟後用罈子釀制。
- 蠚(ho去聲)《廣韻》:「蠚,蜇也,呵各切。」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沿用其刺傷義。如:蠚麻(一種植物)
- 癆(lao去聲)《說文》:「癆,朝鮮謂藥毒曰癆,郎到切。」《方言》卷三:「凡飲藥傅藥而毒,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疹。」《蜀語》:「以毒藥藥人曰瘩。」今自貢方言中仍有「癆藥」(即毒藥)、「癆人」(即下毒害人)等的說法。
- 圿(ge去聲)《廣韻》:「圿,垢圿,古黯切。" 現在自貢話中仍有「圿泥"\ `ke =ni\(指皮膚上的污垢)一詞的說法。
- 蹇(jian上聲)《說文》:「言蹇難也。」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稱口吃的人為「 蹇巴郎」(jian上聲ba陰平lang陽變陰平)
- 抱《方言》卷八:「北燕朝鮮冽水之間謂伏雞曰抱。」《蜀語》:「雞伏卵曰抱。」《蜀方言》卷下:「雞伏卵曰抱」。現在自貢方言中進一步引申為
人在一個地方長期呆住不動。例如:你都在床上抱了一天了,還不起來吃飯。
- 奓(zha陰平)《集韻》: " 奓,陟駕切。」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用為「張開」之義。如:奓胯八胯(zha陰ka去ba去ka上)
- 革《方言》卷十:「『誡鰓,乾都,考,革,老也。皆南楚江湘之間代語也。」郭璞注:「皆老者皮色枯瘁之形也。」《蜀語》:「老曰老革革。」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沿用此,形容某人長相顯老就稱某人「老革革」。
- 漚《周禮·考工記·慌氏》:「慌氏諫絲以說水,漚其絲七日,去地尺暴之。」鄭玄注:「漚,漸也。楚人曰漚,齊人曰潘。」《蜀語》:「衣物矮爛曰漚。」現在自貢方言中仍有「漚醒糟兒、漚豆豉」的說法,當為沿用此義。
- 倦(juan陰平)《淮南子·道應》:「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食蛤梨。」高誘注:「楚人謂據為倦。」《新方言·釋言》:「今四川謂踞地曰倦在地,倦讀如倦。」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把人彎曲四肢說成「倦」,並有「倦二八糾」一詞形容動植物盤曲身體的樣子。
- 髈(pang上聲)《廣韻》:「髈,髀,吳人云髈。」現在自貢方言中將該詞縮小為僅指「豬大腿的上部分」,繼續沿用。
- 跍(ku陽平)《新方言·釋言》:「《說文》:『 跍,蹲也。』此即今之踞字。黃州謂跍地曰跍倒,讀如枯。惠、潮、嘉應之客籍曰跍下去,讀如古。」《蜀語》:「蜀語謂蹲為跍,音如姑,古語之遺也,旁轉溪紐為跍。《廣韻》『跍,蹲貌。』音枯,蓋即踞之省也。」現在自貢方言中仍把蹲下說為「跍倒」,為此詞的沿用。
- 躧(li陰平)《蜀語》:「足踏曰躧,所蟹切,釵上聲。俗作踹,非。踹,都管切,音短,足踢也;又音鍛,足跟也。」現在自貢方言中仍沿用此義,把用腳踩住東西在地上擦稱為「躧」。
- 𢱟(chan上聲)《集韻·彌韻》:「𢱟,擊也。」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把「抽打、用物驅趕及迅速攪和」稱為𢱟,如有「𢱟螺陀(即兒童所玩之陀螺)」「𢱟耳矢(即打耳光)」等詞語。
- 躂(da去聲)《廣韻》:「躂,足跌。」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五:「躂腳,他末反。《字書》:倒」稱為「躂」『及地曰躂。』取其義矣。」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把從高處「跌倒、摔倒」稱為「躂」。
- 㰵(ju去聲)《玉篇》:「㰵,吮也。」《廣韻》:「㰵,飲也。」《集韻》:「㰵,口飲謂之卒欠。」現在自貢方言中仍然沿用此詞。例如,自貢方言中把嬰孩吮吸乳汁稱為「㰵奶」。如自貢口語:「這個小娃兒像從來沒睡醒樣,㰵奶的時候眼睛都一眯一眯的。」
- 𪐀(nia陰平)《集韻》:「𪐀,黏著。』,現在自貢方言中從該詞中引申出「撒嬌』,或「撒嬌的樣子、聲音」等意思,例如:「不要看到媽媽來了就放𪐀哈。」
自貢話的民俗特色詞彙
編輯在方言中,詞語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古漢語的保留,還有在語言運用過程中的發揮和演變。其中,民俗對於方言的影響甚大,幾乎每一種民俗,都伴有相應的方言詞語,而每個方言詞語,都可能從某種角度反映一定的民俗。
注釋
編輯參考
編輯- 四川大學碩士論文《自貢方言詞語研究》劉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