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
吳越太祖錢
吳越太祖 | |
---|---|
吳越國王 | |
天下兵馬都元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上柱國 | |
國家 | 唐朝 → 吳越國 |
主君 | 唐僖宗 → 唐昭宗 → 唐哀帝 |
姓名 | 錢鏐 |
封爵 | 越王 → 吳王 → 吳越王 → 吳越國王 |
出生 | 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 | 852年3月10日
逝世 | 932年5月6日 長興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 (80歲)
在位年代 | 907年6月16日-932年5月6日 |
唐末跟從石鏡鎮將軍董昌鎮壓農民反抗軍,任鎮海節度使,乾寧年間擊敗董昌,占有兩浙十三州,後梁開平元年被封為吳越王。在位期間,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有利於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後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長興三年(932年)病逝,葬安國縣(今臨安區)衣錦鄉茅山。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
生平
編輯出身貧寒
編輯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錢鏐生於臨安縣石鏡鄉大官山下的臨水里錢塢壠[1]。父親錢寬,母親水丘氏。一家以農耕打漁為生。傳說錢鏐出生時突現紅光,且相貌奇醜,父親本欲棄之,但因其祖母憐惜,最後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錢鏐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2]。
錢鏐自幼不喜詩文,偏好習武,常與鄰里諸小兒戲於里中大木之下,指揮群兒為隊伍,號令頗有法(錢鏐即位後將此樹封為「將軍木」)。錢鏐在16歲的時候就棄學販鹽。當時私販鹽料是官府嚴厲禁止的,但由於利潤極高,因此錢鏐鋌而走險,在杭州、越州(今紹興)、宣州等地販賣私鹽和糧食。這段販賣私鹽的經歷,練就了錢鏐體魄和膽略,也為他日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經濟基礎。
跟隨董昌
編輯17歲開始,錢鏐苦練硬弓長矛,並讀些《孫子兵法》,史書稱其「善射與槊,稍通圖緯諸書」。到21歲時,他在石鏡鎮充當「義兵」,並將小名「錢婆留」改為大名「錢鏐」(其為金字輩,並取「留」字音,故改「鏐」)。由於錢鏐武藝高強,受到石鏡鎮指揮使董昌重用,經過平定王郢、朱直管、曹師雄、王知新等叛亂之後,逐漸提拔為偏將、副指揮使、兵馬使、鎮海軍右副使等職。
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七月,黃巢起義軍進犯臨安。錢鏐以少敵多,巧妙運用伏擊和虛張聲勢等戰術,阻嚇了黃巢軍的進攻。880年,唐朝內亂四起,為保護地方安定,董昌、錢鏐聯合各縣民團,建立「八都軍」(臨安縣「石鏡都」、餘杭縣「清平都」、於潛縣「於潛都」、鹽官縣「鹽官都」、新城縣「武安都」、唐山縣「唐山都」、富陽縣「富春都」和龍泉縣「龍泉都」),次年,錢鏐授「都知兵馬使」,並注意團結各都力量和下層頭目,還將其弟錢銶、錢鎰、錢鏵、錢鏢,以及兒子錢元璙、錢元瓘等人安插到部隊中擔任將領,從而將八都軍逐漸培養成堅強的嫡系部隊。
平定兩浙
編輯唐末、五代時期所稱「兩浙十四州」,包括現在浙江全境和江蘇長江以南部分地區。七五八年,江南東道下屬的浙江東道[3] 和浙江西道[4] 共有十四州,其中除去潤州和常州,再加上福建的福州和臨安縣的安國衣錦軍,共為一軍十三州,號稱「十四州」,便是錢鏐創立的吳越國的大致範圍。
開疆拓土(875年-896年)
編輯自討伐王郢起,錢鏐身經百戰,先後與劉漢宏、董昌等地方主要軍閥作戰,最終平定了兩浙範圍內的敵對勢力,建立了鞏固的地方割據政權。
882年7月起,占據浙東的義勝軍節度使劉漢宏發兵西進,欲併吞浙西。董昌、錢鏐率八都軍在錢塘江邊禦敵。由於出奇制勝,加上利用江上夜霧遮掩,錢鏐突襲敵營,獲得首勝。之後,又在江干、富陽、諸暨、蕭山西陵等地屢敗劉軍。最後,劉漢宏親自督戰,率十萬大軍與錢鏐在蕭山西陵一帶決戰,結果被錢鏐擊潰,劉漢宏本人易裝成屠戶逃跑。這一次西陵大捷,是錢鏐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據說,從此錢鏐將西陵改名為西興至今(現錢江三橋又名「西興大橋」)。
此後,劉漢宏仍不斷騷擾浙西,導致董昌和錢鏐決心徹底平定浙東之患。886年10起,錢鏐僅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率軍攻克越州,並將潛逃被捕的劉漢宏斬於會稽街市。此後,錢鏐為杭州刺史,董昌升任浙東觀察使、檢校太尉、隴西郡王等職。
董昌其人昏庸殘暴,野心日增,隨後就即位稱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895年2月,唐朝封錢鏐為浙東招討使,令其討伐董昌。但錢鏐起初感念董昌提攜之恩,猶豫不決,但董昌卻聯合淮南楊行密偷襲蘇州、杭州,最終使得錢鏐下定決心,攻克越州。董昌在被押付杭州途中,心存慚愧,投江自殺。從此,錢鏐基本控制兩浙,並於896年10月,被授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897年8月,鑑於錢鏐招討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賜金書鐵券於他,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孫三死。這件錢鏐鐵券後經宋代陸游、明代劉基等人為其寫跋,還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七位帝王御覽。900年,為了表彰錢王的功績,唐王朝派人取錢鏐畫像,懸於凌煙閣[5]。
保衛鞏固(896年-919年)
編輯錢鏐在平定了兩浙內部的敵對勢力後,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征討。但由於三面受敵,仍經歷了多次邊境保衛戰,有時還將戰鬥延伸至江西的信州(今上饒)和虔州(今贛州)等地。其主要對手就是淮南軍閥楊行密和內部的「徐許之亂」。
錢鏐和楊行密的關係時而友好,時而敵對,體現出五代十國亂世的特點。雙方的衝突共持續了三十年,其間錢曾出兵援助楊擒斬孫儒、安仁義等叛逆,並正式通婚,但也因董昌之戰等發生過激烈的戰鬥。最後通過兩次衣錦軍保衛戰和一次狼山江之戰,才結束了雙方的敵對狀態。從此兩浙地區進入休養生息的安定建設階段。
902年,錢鏐剛被封為越王不久,其部下的徐綰和許再思[6]起兵叛變,使錢鏐大傷元氣。最後錢鏐支付了二十萬緡犒軍錢,並派兩個兒子作為人質,才使得叛軍撤兵。這次內亂後,錢鏐吸取了教訓,治國更為謹慎。
904年,被封為吳王。907年6月16日(後梁開平元年五月初三·己卯),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史家以此為吳越國之始。923年3月12日(龍德三年二月廿二·丁卯),錢鏐接受後梁的「吳越國王」封號,且受九錫,吳越正式建國。他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禮制皆按照君主的規格。
內政治理(919年-932年)
編輯結束了與周邊敵對勢力的戰爭後,錢鏐開始轉向對內的大規模經濟和文化建設。唐大順元年(890年)錢鏐開始著手建設杭州城。先後建造了夾城、羅城和子城。杭州羅城築於唐景福元年(892年)七月,築城時發動餘杭、鹽官、新城、唐山、富陽、龍泉「八都兵」,及紫溪、保城、龍通、三泉、三鎮,合計「十三都兵」二十餘萬人。城區範圍廣袤七十里,四至分別是:南到六和塔;東至侯潮門和艮山門一線;北達武林門;西臨涌金門和清波門一帶,設朝天門、龍山門、竹車門、南土門、北土門、鹽橋門、西關門(涵水門)、北關門、寶德門共十門。天寶三年(910年)又擴杭州城,鳳凰山柳浦隋唐所築子城被改造為府城,南為通越門,北為只門,子城內大修台館,有天冊堂(即王位之所)、天寵堂(即位、理政之所)、思政堂、功臣堂(寢宮)、握髮殿、咸寧院、義和院、碧波亭、虛白堂、八會亭、都會堂、蓬萊閣、直儀門(設廳)、青史樓、天長樓、玉華樓、瑞萼園等建築。錢鏐築杭州城,在客觀上為杭州成為日後南宋的都城打下了基礎,南宋臨安宮城即原吳越王宮。
錢王還在城內開鑿水井(據說杭州的百井坊巷原有99眼,就開鑿於此時),建設錢塘江堤,為杭州的飲水淡化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此外,錢鏐及其繼承者崇信佛教,前後修建了不少寺院佛塔,使杭州在當時就有「佛國」之稱。其中著名的靈隱寺、淨慈寺、昭慶寺、高麗寺等寺院,以及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閘口白塔和臨安功臣塔等都是在吳越國時期興建或擴建的。
錢鏐在內政建設上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修築海塘和疏浚內湖上。910年起,錢鏐上書後梁朝廷,指出「目擊平原沃野,盡成江水汪洋,雖值干戈擾攘之後,即興築塘修堤之舉。」[7],並開始著手修築錢塘江沿岸石塘。由於錢江潮汛,工程進展困難,後錢鏐以竹器填以巨石,才奠定了基礎。當時修築的石塘,從六和塔一直到艮山門,長33萬8593丈。此外,錢鏐還重點抓了疏浚西湖、太湖和鑑湖等工作。當時他設置了7000名撩湖兵,專門從事西湖的開浚工作[8],後代的蘇軾也是在參考了錢鏐治湖的經驗上,才開始大規模疏浚西湖。
然而據歐陽修《五代史》吳越世家所稱,吳越自錢鏐時起,賦稅繁苛,小至雞、魚、雞卵、雞雛,也要納稅。貧民欠稅被捉到官府,按各稅欠數多少定笞數,往往積至笞數十以至百餘(一說五百餘),民尤不勝其苦。於杭州建造「地上天宮」,耗盡民財民力。[9]
錢鏐做節度使時,有人獻詩,詩中有「一條江水檻前流」句,「前流」與「錢鏐」是諧音,錢鏐認為獻詩人諷刺自己,於是暗殺此人。羅隱聲名大,曾作詩譏笑錢鏐出身寒家,錢鏐卻欣然不怒。錢鏐留心收買名士,皮日休(當時黃巢失敗後,逃來依靠錢鏐)、羅隱、胡嶽等都得到優待,自己也學吟詠,與名士唱和。天寶三年十月錢鏐巡視故鄉衣錦軍,置酒宴請父老,賞八十歲以上者金樽,百歲以上者玉樽,又作《還鄉歌》:「三節還鄉兮掛錦衣,碧天朗朗兮愛日暉。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遠來兮相追隨。家山鄉眷兮會時稀,今朝設宴兮觥散飛。斗牛無孛兮民無欺,吳越一王兮駟馬歸」。父老不解其意,錢鏐復用吳語為歌:「你輩見儂底歡喜,則是一般滋味子,長在我儂心底里」,舉座叫笑振席。[10]
由於錢鏐在其晚年堅持保境安民政策,不參與軍閥混戰,而且對內統治相對廉潔清明,使得這一時期杭州的發展超越了中原地區的許多大城市,成為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
封號、諡號、廟號、年號
編輯後唐長興三年三月二十八日(932年5月6日),錢鏐逝世於臨安王府正寢內,享壽八十一歲,在位四十一年。安葬於安國縣衣錦鄉茅山,建廟於東府。後唐賜諡號武肅,吳越國上廟號太祖。[11][12]
錢鏐累事三朝,唐、後梁、後唐屢加封號,累賜啟聖匡運同德功臣、定亂安國啟聖昌運同德守道戴功臣、淮南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淮南浙江東西等道管內觀察處置、充淮南四面都統營田安撫、兼兩浙鹽鐵製置發運等使、天下兵馬都元帥、開府儀同三司、尚父、檢校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上柱國、吳越王,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食邑一萬五千戶。
歐陽修《五代史》稱吳越「有改元而無稱帝之事」。吳越國從908年(後梁開平二年)至913年(後梁乾化三年),曾用天寶年號;924年(後唐同光二年)至931年(後唐長興二年),用寶大、寶正年號[10]。
後世評價
編輯後世一般對錢氏評價較高,認為他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保障了民眾安居樂業的局面。主要有:
史書載錢鏐性儉樸,衣衾雜用細布,常膳用瓷器、漆器。除夕子夜與子孫宴於府城內,未鼓數曲而令罷宴,稱「聞者以我為長夜之歌」。其寢居之殿名為「握髮殿」,取周公「一沐三握髮」典故。[10]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吳越世家》中譴責錢氏嚴刑酷法[13]。而宋代別史《丹鉛錄》稱,歐陽修為推官時,昵一妓,比而為忠懿王之子錢惟演得去,歐陽修深銜之,後作《五代史》時乃誣以錢氏諸王「重斂虐民」之語,以公報私。錢世昭撰《錢氏私志》也稱歐陽修是挾怨報復[14]。
目前在西湖南岸,建有錢王祠,供後人瞻仰錢王業績。
家庭
編輯妻妾
編輯- 馬氏,馬綽之妹[15]。
- 昭懿夫人陳氏,名字,家世,籍貫均不詳,生長子錢元璉、七子文穆王錢元瓘、十一子錢元瑾、十六子錢元裕、十七子錢元祐、十八子錢元弼、十九子錢元邧、錢元(王𣶒)。死後追贈晉國太夫人,諡昭懿。
- 莊穆夫人吳氏(857年-919年),嫡妻,生三子錢元瑛、六子錢元璙、十子錢元㻑、十四子錢元璛、十五子錢元璟、二十三子錢元琳
- 慶安夫人胡氏,生次子錢元璣、四子錢元璲、十二子錢元珦、二十子錢元琢、錢元禧
- 金氏,生第五子錢元懿、九子錢元球、十三子錢元玧、二十二子錢元璫、錢元珣
- 章氏,生二十一子錢元璞
- 童氏,生錢元琛、錢元璝
- 小陳氏,生錢元璠、錢元勗
- 鄭氏,寵姬,以父犯死罪出
子女
編輯子
編輯- 錢元璉
- 錢元璣 宛陵縣侯,又晉封寧國公
- 錢元瑛 追封雲國公
- 錢元璲 永嘉縣侯
- 錢元懿(錢元璹)金華郡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師,中書令
- 錢元璙 追封廣陵宣義王,蘇州刺史
- 錢元瓘 吳越王,天下兵馬都元帥
- 錢元(王瞿) 餘姚縣侯,金吾衛大將軍
- 錢元球 大彭縣侯,扶南侯,明州置制使(937年被錢元瓘處決)
- 錢元㻑 金華縣侯,義州刺史
- 錢元瑾
- 錢元珦 淮陰侯(937年被錢元瓘處決)
- 錢元玧(錢元琰) 巒州刺史
- 錢傳璛(錢元琇) 新安侯
- 錢元璟 霅國公
- 錢元裕(891年-?,母陳氏)
- 錢元祐 靜海軍節度使
- 錢元弼 秀州刺史
- 錢元邧(錢元玩) 溫州刺史
- 錢元琢(898年-?,母胡氏)
- 錢元璞 錢塘侯
- 錢元璫
- 錢元琳 吳興侯
- 錢元珣(911年-?,母金氏)
- 錢元(王𣶒)(912年-?,母陳氏)
- 錢元琛(922年-?,母童氏)
- 錢元璠(925年-?,母小陳氏)
- 錢元璝 追封寧明王
- 錢元勗(927年-?,母小陳氏)
- 錢元禧(929年-?,母胡氏)
- 錢元珪
- 錢元𤪙 駙馬都尉
- (失名)
女
編輯- 有史可查者,僅一人
影視形象
編輯電視劇
編輯演員 | 年份 | 影視作品 |
王亞楠 | 2006年 | 《吳越錢王》 |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錢鏐後改臨安縣為安國縣,石鏡鄉改名廣義鄉,又改名為衣錦鄉,臨水裡改為勛貴里,舊居安眾營改為衣錦營。大官山改名功臣山
- ^ 《臨安縣志》:「武肅王(錢鏐)初生時有異相,棄井中,婆奮留之,故乳名。」《錢鏐》第3-4頁,蔡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 ^ 共轄潤(今鎮江)、常、蘇、杭、湖、秀(今嘉興)等六州。
- ^ 共轄越(今紹興)、明(今寧波)、婺(今金華)、衢、睦(今建德)、溫、處(今麗水)、台等八州。
- ^ 《錢鏐》第62-64頁,蔡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 ^ 原為孫儒部下,後帶領「武勇都」投奔錢鏐。其軍驍勇善戰,但軍紀渙散,在建設臨安衣錦城時對錢鏐積怨。
- ^ 錢鏐《築塘疏》
- ^ 《宋史·河渠志》記載「錢氏有國,始置撩湖兵七千人,專一開浚。」
- ^ 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對錢氏吳越多有褒讚之詞。宋代別史《丹鉛錄》認為歐陽修在《五代史》中貶低吳越,是因為其曾與錢鏐的曾孫錢惟演爭奪一妓、未得,故而銜恨在心,在編纂《五代史》時詆毀其父祖,以公報私。
- ^ 10.0 10.1 10.2 吳任臣《十國春秋》吳越二·武肅王世家下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吳越三·文穆王世家
- ^ 出土吳越國墓誌《元圖墓誌》中有「太祖武肅王義重尋盟」、「太祖改賜姓元」,《羊蟾墓誌》中有「我朝太祖武肅王底平吳越」語句,可明證武肅王廟號為太祖。
- ^ 《吳越世家第七》:「錢氏兼有兩浙幾百年,其人比諸國號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鏐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史各持其簿列於廷;凡一簿所負,唱其多少,量為笞數,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猶積數十,多者至笞百餘,人尤不勝其苦。又多掠得嶺海商賈寶貨。」又評價:「考錢氏之始終,非有德澤施其一方,百年之際,虐用其人甚矣,其動於氣象者,豈非其孽歟?是時四海分裂,不勝其暴,又豈皆然歟?是皆無所得而推歟?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歟?」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小說家類一》亦云:「惟其以《五代史·吳越世家》及《歸田錄》貶斥錢氏之嫌,詆歐陽修甚力,似非公論。」況周頤《蕙風詞話》卷四《望江南詞誣歐公》:「竊疑後人就德壽詞衍為雙調,以誣歐公,世昭遂錄入私志,王銍因載之默記。唯錢穆父固與歐公同時。然公詞既可假,即自白之表,穆父之言,亦何不可造作之有。竊意歐陽文集中,未必有此表也。」
- ^ 《九國志·拾遺》引《資治通鑑》註:馬綽,餘杭人。少與錢鏐俱事董昌,以女弟妻鏐;……
- ^ 《新五代史 卷六十七 吳越世家第七》拜鏐都團練使,以成及為副使。及字弘濟,與鏐同事攻討,謀多出於及,而鏐以女妻及子仁琇。
參考書目
編輯- 新五代史·吳越世家
- 舊五代史·世系列傳二
- 《十國春秋》
- 《錢鏐》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淺談錢鏐的治國方略及歷史功績》 李洪華 《浙江檔案》2004年第1期
- 《唐昭宗賜錢鏐鐵券》 王銘 《浙江檔案》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