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技

区域科技概述

韓國科技是推動韓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造了「漢江奇蹟」。在韓國經濟迅速騰飛的背後,「科技立國」戰略是根本原因之一。建國之初,韓國科技在經歷了日占韓戰之後,幾乎一片空白。20世紀60年代,韓國科技基本上是模仿、消化引進的技術。經過對本國科技的培育與扶植,20世紀80年代,韓國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創新的跨越[1]:3-6[2]。1979-1988年,科技進步對韓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9%;1990-2000年,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達到了39.5%[3]:164。韓國亦在彭博社《2016年全球創新力排名》以及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的《2016年環球創新指數排名英語Global Innovation Index》中,分別位居榜首和第十一位[4][5]

韓國月城核電站

韓國的法律、法規為科技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世紀90年代,韓國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法律、法規就有200多部,占到法律法規總數的四分之一[1]:5。韓國把智慧財產權戰略作為保持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措施。早在1908年,韓國就已經頒布了《專利法》、《外觀設計法》和《商標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韓國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韓國已經成為世界智慧財產權制度強國[2]:179-180。韓國是世界首個擁有網際網路專利電子申請系統的國家,也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全球普及線上國際專利電子申請系統的開發合作夥伴。韓國智慧財產權廳(KIPO)國際智慧財產權研修院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指定的世界首家正式研修機構[6]

韓國的科研機構大體可分為公共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研究機構三類,分別承擔著國家戰略層面的大規模研究,基礎性單一學科研究和產業與高新技術方面的研發[1]:26。韓國主要的科研機構包括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首爾國立大學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三星綜合技術院等[1]:13-20

歷史

編輯

古代科技

編輯

早在石器時代,生活在朝鮮半島的原始人類就掌握了磨製石器、製作陶器農具的技術。青銅器時代,人們掌握了鉛銅合金技術,打制出琵琶型銅劍、精美的銅鏡和更為精緻的農具和武器。之後,中國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瓷器技術傳入朝鮮半島,對韓國古代的科技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7]:300

 
朝鮮王朝時期發明的龜船

朝鮮三國時期出現了天文觀測冶金技術、木板印刷、建築等傳統科技成就。公元7世紀,新羅真德女王時期建造的瞻星台是亞洲現存最早的觀象台[8]百濟金銅大香爐聖德大王神鍾新羅金冠等展現了這一時期精湛的冶金技術與製程。石窟庵佛國寺等是三國時期建築技術的代表[7]:300[1]:4

科學技術在高麗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早於西方二百年的金屬活字印刷《詳定古今禮文》、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白雲和尙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9]、流傳至今的《鄉藥救急方》、插秧技術的使用、火藥的應用和精美的高麗青瓷顯示了高麗時期的科學技術在醫藥、印刷術、農業、武器、製程技術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7]:300。在天文領域,高麗人已經熟悉用非常先進的授時理論方法計算曆法。1343年由姜寶編制的授時曆計算表計算的一年長度相當於現代一年長度值的小數點後的第六位[10]:450

朝鮮王朝時期,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醫藥方面有著名的《鄉藥整合方》、《東醫寶鑑》出版。這一時期的農業科技已經非常先進。朝鮮世宗大王時期發明的測雨器是世界最早的測量降雨量的儀器。一些先進的武器如火炮、火車、龜船等也在朝鮮王朝時期出現。[1]:4[7]:300

現代科技

編輯

19世紀末20世紀初,韓國隨著電氣火車電話等西方科技的傳入,開始與近代科技接軌。經歷了日占韓戰後,大韓民國建國初期的科技幾乎一片空白。1959年,韓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科研機構韓國原子能研究院。20世紀60年代,韓國開始倡導「技術革新」、「科技立國」,並制定了「第一個技術振興五年計劃」。1961年7月,經濟企劃院開始設立技術管理局。1967年,科學技術處正式成立[7]:301[1]:1[11]:47。韓國科技在60年代主要是引進外國技術進行模仿、消化和吸收。1966年,隨著韓國首個綜合性科研機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建立,韓國科技創新體制開始形成。20世紀70年代,韓國政府明確提出「科學立國,技術自立」。1971年和1973年,韓國先後成立了韓國科學技術院大德科學研究園[1]:26-28[2]:60-62[11]:30

進入20世紀80年代,韓國開始提出「尖端科技立國」,韓國科技開始轉型為自主研發。1982年韓國開始制定「科學技術開發五年計劃」[11]:32[11]:16[2]:5。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等國家科研機構先後開始投入運營。1987年,隨著三星綜合技術院的成立,韓國各大企業紛紛成立了各自的研究院[1]:26-28[7]:301

20世紀末,韓國遭到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執政的金大中政府為應對危機提出了「第二次教育立國」的口號。2003年,韓國開始實施「第二次科技立國」戰略[11]:21。2006年,韓國已經在半導體手機液晶顯示器網際網路普及率和造船業的競爭力在IMD科技競爭力排名中世界第一,技術競爭力世界第六,科學競爭力世界第7[2]:4

法律

編輯

韓國的法律為韓國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韓國現行憲法規定「國家必須通過科學技術的革新、情報以及人力開發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努力」,「用法律保護作者、發明家和科學技術工作人員的權利」。20世紀90年代,韓國共有800多部法律,其中直接關於科學技術的法律有90多部。加上其它與科學技術有密切關係的法律,韓國有關科學技術的法律有200多部,占到法律法規總數的四分之一。[1]:5

早在20世紀50和60年代,韓國就出台了《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扶植法》、《科學技術促進法》等法律法規,以保障「科技立國」戰略的實施。1989年12月,為了使基礎科學研究走上法制軌道,韓國製定了科技發展的一部重要法律《基礎科學研究振興法》。1997年,韓國出台了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性法律《科學技術創新特別法》(1999年該法進行了修訂)。根據修訂後的《科學技術創新特別法》,韓國設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強化了國家對科學技術的領導,制定了企業科技開發與援助計劃,並促進了國家重點研究成果的產業化。2001年,韓國頒布了科技進步的根本大法《科學技術基礎法》,並在2004年進行了修訂。該法律確立了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定了國家重大科技政策與決策的形成機制,強化了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現商品化的制度。[11]:62-67[1]:5-6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就開始制定鼓勵企業研發投資的政策、法規,包括《科學技術促進法》(1967年)、《技術開發促進法》(1972年)、《專門機構促進法》(1973年)、《技術評估法》(1973年)等。1973年,韓國出台了《國家技術資格法》和《技術勞務育成法》以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1974年,韓國頒布了《職業培訓特別法》,規定規模在500名以上員工的公司必須對其員工進行內部技能培訓。韓國為此還建立了專門的研究生院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以促進產學合作。1994年,韓國又制定了《產業技術基礎設施促進法》,通過建設大學、科研機構和中小企業的基礎設施和科技資訊網路,構建產學研合作體制。此外,《科學技術基礎法》也制定了增加企業研發投入、企業設立研究所、實行技術開發準備金制度等具體政府支援內容。[1]:6-7[11]:62-67

科研機構

編輯
 
KAIST校園

韓國的科研機構主要有公共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研究機構三大類[1]:13[11]:42。三類研究機構的則重點有所不同。公共研究機構主要承擔國家戰略層面的、基礎性、跨學科、大規模研究;大學則主要培養人才和進行基礎性單一學科的小規模研究;企業則側重產業技術和高新技術的研發[1]:26

公共研究機構是由韓國政府或非營利組織資助的研究機構,主要有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等。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66年,是韓國首家多學科的科研所。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成立於1976年)和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成立於1985年)是分別由韓國知識經濟部和教育科技部管轄的國家級電子通訊和生物技術研究院。[1]:13-16

研發經費居前的韓國研究型大學主要有首爾國立大學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浦項科技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漢陽大學等。基礎研究經費在韓國大學的研發經費中占很大的比例,均高於40%,遠大於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經費[1]:17-18

韓國企業的研究機構是韓國技術創新的主體,其研發經費占到韓國全部研發經費的75%,比已開發國家的比重還高。韓國之初,只是大型企業建立研究機構。20世紀80年代末,大批中小企業也開始設立研究機構,目前在企業研究機構的數目上看,中小企業研究機構已占到絕大多數。2007年,這個比例達到了93.6%。不過大企業的研發經費還是占到韓國民間研發經費的75%左右。研發經費排在前列的韓國企業有三星電子LG電子現代汽車三星SDI韓國電信浦項鋼鐵等。[1]:20-22

此外韓國政府還設立國家指定研究室和研究中心。韓國從1999年開始實行國家指定研究室計劃,旨在促進對提高國家科技競爭力有重大作用的研究中心的發展。國家指定研究室通過競標的方式選出。韓國政府在5年內為被指定的研究室每年提供2.5億韓圓的經費支援,不過在2年後的中期評估中排在20%以下的研究室將被取消資格。國家指定研究室數目一直在逐年增加。2008年,國家指定研究室數目達到了444個,其中278個在大學,90個在政府資助研究所、60個在企業。韓國的研究中心分為科學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醫學研究中心三種。研究中心是有戰略意義、有望產生重大科研成果的國際水平研究團體。韓國政府對這些研究中心給予集中、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1]:24

科研基礎設施

編輯
 
韓國超導核融合裝置KSTAR

成立於1988年的韓國基礎科學支援研究院(Korea Basic Science Institute,KBSI)是為在韓國進行基礎科學研究提供必需裝置、支援科研活動和開展聯合研究的機構。KBSI由本部和首爾釜山大邱等8個分部組成,擁有韓國最高水平的和國家級的各種研究儀器裝置,其中包括KBSI附屬的韓國國家核融合研究院建造的世界首個採用鈮三錫英語Niobium-tin線材超導材料的超導核融合裝置KSTAR。韓國科研人員可以通過KBSI網上共享服務指南和尖端儀器共享會員制的形式使用KBSI的儀器裝置。[1]:45-46

韓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院英語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是提供專業科技資訊研究和服務的機構。KISTI擁有韓國最大的超級計算和高效能網路資源「超級計算中心」(KISTI Supercomputing Center,KSC)。KISTI還管理著韓國研究環境開放網(KRECONET)和韓國虛擬天文台(KVO)。KRECONET通過推動韓國與國外資源的互換來提高研究人員的生產能力。韓國虛擬天文台於2003年2月啟動,是與韓國天文資料中心合作的一個國家級天文資料庫[1]:47-49

 
韓國國家電子圖書館

韓國國家電子圖書館英語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Korea是主要由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負責的韓國超高速資訊通訊網建設的一部分。自1996年啟動以來,已有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韓國國會圖書館、韓國法院圖書館、韓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院、韓國教育學術資訊院、KAIST科學圖書館、農村振興廳科學圖書館、國家知識門戶加入到韓國國家電子圖書館。科研人員可以在韓國國家電子圖書館的檢索介面上同時查詢這些機構的數位圖書館的資源。[1]:49

韓國目前在南極建有世宗科學基地張保皋科學基地英語Jang Bogo Station兩個科考站。世宗科學基地位於南極喬治王島,於1988年2月建成,是韓國首個南極科考站。1989年,韓國獲得了南極條約顧問國(ATCP)地位。韓國的第二個南極科考站張保皋科學基地於2014年2月12日建成。[12]韓國南極科考站配有一艘破冰船「Araon」號,是韓國自主研究建造的首艘破冰船[1]:51-53

韓國甚長基線干涉測量觀測網(KVN)是由位於延世大學蔚山大學和位於濟州島耽羅大學的3台口徑均為21米的無線電天文望遠鏡組成,是韓國首個甚長基線干涉測量基礎設施,也是東亞首個專用毫米波VLBI觀測網。KVN最大基線長度為480千米,最大觀測頻率為129千兆赫茲,最大角解析度到達1角秒。2010年,韓國與中國日本聯合啟動了「東亞VLBI觀測計劃」,將KVN與中國VLBI和日本無線電天體觀測網整合成世界最龐大的無線電天文觀測網路。[1]:50

浦項加速器實驗室是由韓國大型鋼鐵企業浦項鋼鐵公司和韓國政府聯合投資建立的加速器實驗室(浦項鋼鐵投資60%,韓國政府投注40%)。該實驗室配有一台束流能量為2.5GeV的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是亞洲最先進的加速器設施之一。該實驗室同時還配有一個總長160米,束流能量為2.5GeV的電子直線加速器。[1]:51

韓國其它的主要科研基礎設施包括解決物理學領域「變換常數測定」問題的中微子探測裝置化學材料、熱工學、航天力學領域的高溫電漿發生裝置,5000噸級大型海洋科考船 「異斯夫號」,韓國自主開發的通訊海洋氣象衛星COMS-1號,以及用於植物學研究的大型植物園(主要包括位於京畿道抱川市的國立樹木園、京畿道龍仁市的韓宅植物園和濟州道西歸浦市的如美地植物園)。[1]:50-57[13]

論文和專利產出

編輯

2012年,韓國SCI論文發表數量從1989年的1382篇增加到47066 篇,SCI論文發表數量在世界排名第10位,其中工程學電腦科學排名第4位元,化學第8位元,物理第9位。韓國在材料科學和交叉科學領域的SCI論文篇均被引頻次較高,是韓國科技的優勢領域。韓國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中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韓國原子能研究院、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和化學研究院的SCI論文數量排在前面。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成均館大學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是韓國大學中SCI論文數量排名最高的高校。SCI論文數量較多的企業研究院主要有三星電子LG電子韓國電力公司浦項鋼鐵[1]:57-68[14]

韓國的科技發展起步雖然晚,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專利大國。2006年,韓國一度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專利大國[1]:2。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2014年G20國家研究及革新成果報告書》顯示,2014年韓國向專利廳申請專利共計9萬件,世界排名第四[15]。韓國大企業是韓國專利申請的主力軍。三星電子LG電子是韓國國際專利申請件數最多的企業。韓國教育機構中,首爾大學高麗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浦項科技大學延世大學漢陽大學慶北大學專利申請件數較為居前。[1]:66-71>

韓國智慧財產權廳(KIPO)擁有世界第一個網際網路電子申請系統,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全球普及線上國際專利電子申請系統的開發合作夥伴和亞洲地區專利資訊運營與服務的機構。2006年3月15日,韓國專利廳國際智慧財產權研修院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指定為首家正式研修機構。[6]

技術轉移與產業化

編輯
 
現代Rotem研製的磁懸浮列車

技術轉移與產業化是韓國科技創新體制的重要環節。1973年,韓國修訂《產業教育振興法》,首次將產學合作寫入法律使之制度化,並相應成立了產學合作科。1974年,「產學合作財團」成立。1986年,韓國又頒布了《產業技術研究組合育成法》。20世紀90年代以後,韓國技術轉移與產業化進入快速發展期。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都加大了科技創新的投入。1993年,韓國政府在大德科學園區內設立了「研究開發資訊中心」。1994年,韓國科學技術院開始設立「技術商業化孵化器」和「技術創新中心」。1996年,韓國政府開始在全國各地設立科技園區以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2]:119-122

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技術轉移與產業化開始由要素投入型轉變為創新主導型。為實現技術轉移和產業化,韓國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制定技術轉移與產業化年度計劃,每三年還要制定技術轉移與產業化中期推進目標與計劃。2000年4月,根據《技術轉移促進法》,韓國於設立了韓國技術交易所(Korea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KTTC),為公共及民間部門的技術轉移提供了一個技術交易平台和支援系統。與此同時,韓國政府還要求每個公共研究機構都要成立負責智慧財產權管理、挖掘專有技術、民間技術轉讓及產業化得技術轉移辦公室。[2]:122[1]:152-153[16]

為擴大對技術轉移與產業化的支援,韓國政府在2006年開展了「連接韓國」(Connect Korea)專案,幫助大學和研究所實現技術轉讓和產業化,對這類機構聘用技術轉移專門人才進行長期資助,並向科研院所派送專利管理顧問[1]:149。2008年9月,韓國知識經濟部實施了「專利信託管理制度」,通過用於現金不動產等資產管理與運營的信託方式促進未被利用的技術或專利的產業化[1]:151-152

科技園區是技術轉移與產業化的孵化器。韓國目前建有四大科技園區:首都地區,洪陵研究開發中心和水原遺傳工程研究開發科學園;中部地區,大德科學園;西南地區,漢南工業區精細化學和精密機械研究開發科學園;東南地區,浦項-蔚山地區材料科學研究開發科學園[3]:175-176。其中1973年1月成立的大德科學園是韓國最早也是最大的科學園。2005年,韓國開始實施《大德研究開發特區培育特別法》,以大德科學園為中心聯合大德科技谷、大德產業基地和政府其它開發區建立「大德研究開發特區」[1]:153-155[2]:120

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韓國技術轉移與產業化目前還處在較低的水平。韓國科學技術界太過偏重於以理論為主的研究。2012年,漢陽大學技術費用收入為42億韓圓,是韓國技術費用收入最高的高校。但此數位僅是同年美國西北大學2077億韓圓技術費用收入的2%。[17]

國際合作

編輯

韓國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並努力尋求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目前韓國已經與世界主要國家、亞洲周邊國家以及地區和國際組織簽有科技合作協定。2004年,韓國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合作基金會」,為海外優秀研發中心和教育機構在韓設點辦學提供一站式服務。2007年底,韓國已經引進了等國的55個研發機構。賽諾菲巴斯德IBM微軟谷歌西門子杜邦等知名國際跨國公司都在韓國設有海外研發中心。與此同時,韓國也在美、中、日、俄羅斯等國開設自己的研發機構。2006年,韓國還開始了開展對開發中國家的國際科技援助。援助形式包括教學、技術指導和合作研究。[1]:163-168

韓國主要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包括「全球實驗室計劃」(Global Research Lab, GRL)、「國外優秀研究機構引進計劃」和「韓國-全球創新網路計劃」。韓國通過」全球實驗室計劃」資助以韓國科研機構為主導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國內外傑出學者參與的,成果產出型國際合作研究,以提高韓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韓國向每個全球實驗室平均每年提供最高5億韓圓的資助,資助期限可由研究人員在3-9年內進行選擇。「國外優秀研究機構引進計劃」是通過韓國政府資助使韓國國內的科研機構與擁有世界一流研究成果和技術的國際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究中心。該計劃旨在通過開展合作研究的形式,更多地利用國外優秀的研究資源,來增強韓國的研發力量。「韓國-全球創新網路計劃」(Korea-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簡稱K-GIN計劃)的目的是通過國際合作為韓國提高即時技術資訊、進行人才交流和技術進出口、推動產業技術的發展,促進產學研的協同效應。[2]:172-177[1]:254

主要領域發展狀況

編輯

半導體

編輯
 
韓國三星電子是世界最大的儲式半導體生產商

韓國半導體業從1965年代工起步,同時也引進和購買相關技術。20世紀80年代中期,韓國半導體開始了自主研發。1992年末,由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三星現代LG等大企業組成的研發隊伍與美國日本同期開發出64M的DRAM。1994年,韓國率先自主研發出256M的DRAM。1996年和2001年,韓國又在世界最早開發出1G和4G的DRAM,成為世界半導體儲存技術的領跑者[2]:155-156。2015年,三星電子在世界率先開發出256GB V-Nand半導體[18]

20世紀90年代中期,半導體開始發展成為韓國最具競爭力和主導產業之一[2]:156。2013年,韓國半導體的世界市場占有率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僅此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生產國[19]。韓國企業在主記憶體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領域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2014年四季度,韓國在世界半導體DRAM市場的份額超過了70%,創下歷史新高。韓國三星電子SK海力士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兩個DRAM生產商[20]

與儲存式半導體形成對比,韓國在非儲存式半導體領域在世界上處於劣勢,目前正在培育非儲存式半導體產業的發展[2]:162[21]

網路通訊

編輯

早在金大中政府時期,韓國就把發展以寬頻為代表的資訊科技提升為國家戰略。從1999年開始,韓國定期提出發展寬頻的政策[22]。目前韓國已是世界上網路通訊發達的國家之一,網速全球最快,寬頻普及率世界第一[23]。美國《財富》2011年報道說,2010年韓國網速每秒流量為14Mbps,是全球平均網速(1.9Mbps)的約7倍,而美國50個州中網速最快的德拉瓦州(7.1Mbps)也只有韓國的一半水平,證明韓國在網路硬體環境方面的領先地位[23]

韓國是OECD成員中首個無線寬頻普及率達到100%的國家[24]。2013年6月,在距離4G網路商用還不足兩年時間,新一代LTE-A網路開始在韓國商用,使韓國行動網路進入4.5G時代[24]。2013年5月12日,三星電子宣布已率先開發出基於5G核心技術的移動傳輸網路,使韓國5G技術上也占得先機[22]。2013年,韓國政府宣布實施「吉韓位元組國」戰略。該戰略計劃到2020年使韓國無線寬頻傳輸速度達到每秒1吉位元組以上[24]

韓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政府數位化的建設。續政府1.0版(單純提供資訊)和2.0版(限制性的公開和參與)後,朴槿惠政府提出了實現政府3.0版本的目標[25]。政府3.0版是通過行動技術和巨量資料為國民提供差異化一對多的行政服務[24],使社會民主化得到更深的提高[25]朴槿惠指出,政府3.0時代不僅僅意味著政府資訊的公開,而意味著政府工作從過去以國家為中心的工作方式向以國民為本的工作理念的全面轉型[24]。自2010年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UNDESA)公布全球各國電子政府排名以來,韓國已經連續三次位列榜首[26]

核能

編輯

與歐美國家相比,韓國核能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韓國已經成為世界核能的後起之秀。2007年,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自行研發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27]。目前,韓國在核電站的設計到建設的整個環節中,技術自立度達到95%,擁有20座全部按照自己核技術建造的核電站。2009年底,韓國力壓美國法國等世界老牌核電出口國,成功贏得阿聯價值200億美元的四座輕水核反應爐核電站建設合同,成為世界上第六個核電站出口國[28]

韓國研製的「APR-1400英語APR-1400」第三代核電技術,電功率達1450MWe,抗震設計標準達到0.3g,並採用了先進的堆芯保護技術和事故緩解措施。與歐美的壓水反應爐和「AP1000」等第三代核電技術相比,韓國的「APR-1400」技術在相關方面更為出色[29]。2019年8月26日,APR-1400輕水反應爐正式獲得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的設計認證(DC)。這是非美國核電站首次獲此認證。在此之前,APR-1400曾在2018年8月獲得歐洲設計認證 [30]。。目前,韓國正在開發電功率達1500MWe,安全水平是「APR1400」十倍的「APR+」技術。韓國核電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執行效率。2005年韓國核電廠容量因子達到95.5%,是該指標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核電廠的平均功率損失率僅為3.6%,遠低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6.4%的平均值,世界最低。與此同時,韓國核能技術的安全性不斷提高,非計劃停堆率不斷下降。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韓國核電廠的非計劃停堆率是5;到2010年,該指標已降到了0.1,遠低於歐美國家,世界最低的。除此之外,與歐美國家相比,韓國的核能技術造價低,工期短[29]

韓國致力於發展比核分裂能量更大,而且近乎零污染的核融合發電技術,並計劃在21世紀40年代建造商業性熱核融合發電廠。韓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開展小規模的實驗室電漿實驗。70年代晚期,韓國大學先後建造了SNUT79、KAIST、 KT 1、HANBIT等托卡馬克裝置。1995年,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TARA串級磁鏡,建造並安裝了中型裝置HANBIT。1995年,韓國投資3090億韓圓(25億人民幣)建造世界上首一個採用新型超導磁體材料產生磁場的全超導聚變裝置KSTAR,成為韓國核融合技術研發的里程碑。2009年12月,被稱為「韓國太陽」的KSTAR在1000萬攝氏度的溫度下成功獲得了電流為320千安的電漿體放電,持續時間約3.6秒。2010年11月8日,KSTAR首次成功實現了電漿體約束狀態的H模式。這是世界首次用超導熱核實驗裝置實現H模式,對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專案的進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價值。[31][32][33]

機器人

編輯
 
韓國研製的Albert Hubo機器人

由於韓國人力資源的短缺,機器人的發展在韓國非常受重視。韓國政府計劃在2018年以前,使韓國成為世界三大機器人強國之一[34]。2010年韓國公布了《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將服務型機器人列為發展的重點[35],韓國政府還計劃到2020年前使機器人的普及率在韓國達到一戶一個[36]。在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機器人飛行員[37]、機器人獄警[38]、機器人教師等紛紛在韓國問世[39]

目前韓國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居世界第三位[40]。截至2013年,韓國製造業機器人出廠台數已排名世界第4位元。韓國在奈米級搬運機器人系統和高密度革新製造工程用機器人領域已經掌握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41]。2013年,韓國全南大學細菌機器人研究所研發出世界上首個可治療癌症的奈米機器人(「體內醫生」),可對大腸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高發性癌症進行診斷和治療[42]。韓國現代機器人、羅普伺達機器人、東部機器人、斗星機器人和阿爾帕機器人是韓國目前最具影響力的五大機器人廠商,其中現代機器人在韓國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40]

生物技術

編輯

早在1983年,韓國就頒布實施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生物技術促進法案》。在過去的幾十年內,韓國先後出台和啟動了「國家研究實驗室(NAL)計劃」(1999年)、「21世紀前沿研發專案」(2000年)、「Bio-Star計劃」(2003年)、「促進生物產業,新藥研發,器官工程和生物晶片發展專案」(2003年)等支援生物科技發展的計劃和專案[43]。據統計,自1994年以來韓國政府對生物技術的投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累計投資達到4.3萬億韓元[43]

生物醫藥是韓國生物技術領域最重要的構成,韓國60%左右的生物技術公司為生物製藥企業。2003年,Factive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可,成為韓國第一個獲得國際認可的新藥。此後,隨著諸多新藥研發成功並投入生產,韓國已經擁有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藥[43]。韓國的發酵科技是韓國生物技術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領域,涉及胺基酸製劑、抗生素等多個產業。其中胺基酸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達20%。2005年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辛辣甘藍泡菜中成功提取了一種可以治療禽流感和其他雞的疾病的發酵芽胞桿菌[43]。為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韓國非常重視生物柴油的發展。2004年10月,韓國修訂了《石油及石油替代燃料事業法》並制定了生物柴油品質標準。[43]韓國目前實施較嚴格的生物燃料和燃料效率規定[44]。在生物製品方面,韓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製品已經從最初的功能性食品逐漸轉變為生物醫藥類和生物診療類製品,擁有一批自主研發世界品牌[43]

2005年和2007年,首爾大學成功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隻複製狗史納比[45]和兩隻瀕危物種的[46]。2011年,韓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從人類胚胎幹細胞株中成功分離並培養出血小板。這是續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出紅血球後,人類向利用幹細胞實現人工血液商用化邁進的又一步。韓國科學家還發現了植物在寒冷、鹽土、乾旱等極度惡劣條件下存活的基因鹽生植物,Halophyte)[47]

高鐵和磁懸浮

編輯
 
韓國自主研發的設計時速430公里的新一代高鐵「海霧(HEMU-430X)」

韓國從1992年開始興建高鐵。1996年,韓國鐵路研究所(KRRI)啟動了HSR-350X英語HSR-350x高鐵研發專案。2004年12月,HSR-350X的最高執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352.4公里。到2006年10月,HSR-350X在時300公里以上的累計行程超過了15萬公里[48][49]。與此同時,韓國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鑑定了100%技術轉讓的高鐵合同,並對法國高鐵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研發出了KTX-II[50]。2004年,韓國首條高鐵線路京釜高速線正式通車,使韓國成為繼日本法國德國瑞典西班牙之後世界上第6個擁有高速鐵路的國家[3]:247[7]:125。韓國高鐵裝有「高速行駛感知系統」。在列車行進途中,如果司機身體發生異常,會馬上啟動警報裝置,如果司機未採取必要措施,列車會自動停止。列車配有電腦控制的三重製動系統,比法國的TGV還多一重。另外,韓國高鐵列車頭部裝有障礙物探知器、司機防瞌睡、火情探知等防止事故隱患的各種尖端儀器。此外,列車前方還裝有蜂窩式衝擊吸收裝置,即使列車與前方700公斤物體相撞也不會脫軌。列車車廂之間也採用了「關節型對接方式」連接,即使列車脫軌,也不會顛覆[51][52]。目前,韓國已經研製出設計時速為430公里的新一代高鐵「海霧(HEMU-430X)」,即」KTX-III」,高鐵自主研發跨進了世界第四的行列。韓國鐵路技術研究院還計劃研發時速500公里的高鐵技術[53]

韓國磁懸浮技術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現代精密加工公司和大宇重工分別在1985年和1989年完成了技術論證車型的研製,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出全尺寸示範車。其中,現代精密加工開發出的HML-03磁懸浮列車在1993年大田世博會博覽會上向公眾作了展示。在世博會召開的3個月期間(1993年8月7日至1993年11月7日),現代磁懸浮在560米長的試驗軌道上搭載了120,000名乘客[54]。2005年5月11日,現代Rotem與韓國機械材料學會聯合開發出最高速度110公里/小時的磁懸浮列車,後在2007年建成連接大田世博會公園和國立中央科學館的起磁懸浮列車線路,使韓國繼德國日本之後成為第3個擁有商業化磁懸浮列車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54]

2016年2月3日,仁川機場磁懸浮線的正式開通,使韓國成為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實現中低速、城市型商業化磁懸浮列車的國家[55]。仁川機場磁懸浮列車為完全無人駕駛列車,最高時速為110公里。該磁懸浮線路的造價為每公里427億韓圓(約4156萬美元),但運營維護成本要比常規輕軌列車低很多,並可節約20-30%的能源。韓國還計劃把大田地鐵2號線韓語대전 도시철도 2호선打造成磁懸浮路線。該線路總長36公里,有30個車站,計劃於2020年投入運營[56]

航空航天

編輯
 
韓國國產運輸直升機「Surion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是韓國從事航天科研的主要機構。1992年8月11日,韓國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韓國星1號英語Arirang-1」進入太陽同步軌道,成為世界航天俱樂部的第22個成員[57]。2010年6月,韓國自主研發的通訊衛星「COMS-1號」發射成功,使韓國成為世界第l0個能研製和使用通訊衛星的國家[47]。自1992年起,韓國至今已連續成功開發了八顆人造衛星[58]。出於防止朝鮮半島軍備競賽的考慮,韓國的盟友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試圖阻止韓國發展自主的飛彈火箭技術[59],因此韓國與俄國合作發展航天技術。2008年4月,俄國成功將韓國首位太空人李素妍送至國際太空站[60]。2013年1月,韓國與俄國共同研製的羅老號運載火箭成功將科學衛星送至指定軌道,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十個能發射衛星的國家[61]。韓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世界號運載火箭於2022年6月首次發射成功[62]。2022年12月17日,韓國首個月球探測器賞月號成功進入繞月軌道[63]

韓國首架國產超音速戰鬥機「制空號」(F-5E/F)由大韓航空研製,於1982年9月9日首飛成功[64]:225。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的航空產業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9年7月,韓國首次研製出國產運輸直升機「Surion[65]。2011年,首次開發出「無人智慧型飛機」[66]。同年5月,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基於T-50超音速教練機研製的輕型攻擊機FA-50首飛成功[67]。T-50超音速教練機出口至印度尼西亞,也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六個出口超音速飛機的國家[68]

在民用飛機的研製方面,韓國首款自行研製的民用小型飛機KC-100於2011年7月試飛成功[69],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28個能夠自行製造民用飛機的國家[70]。2012年10月,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大韓航空與龐巴迪宇航公司達成協定,共同研製能運載90人的支線飛機[7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潘教峰主編. 《韩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03-029842-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李東華著. 《韩国科技发展模式与经验—从引进到创新的跨越》.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11月. ISBN 7-107-18312-5. 
  3. ^ 3.0 3.1 3.2 田景 等. 《韩国文化论》.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0年5月. ISBN 9787306036575. 
  4. ^ The 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 Bloomberg. [2017-03-01] (英語). 
  5. ^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Cornell UniversityINSEAD.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英語). 
  6. ^ 6.0 6.1 劉昌明. 韩国的专利战略及其启示.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7年第04期.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韓)林敬淳著; 尹敬愛 王妍譯. 《韩国文化的理解》.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12年1月. ISBN 978-7-5505-0190-4. 
  8. ^ 世界9大神秘古观象台:中国河南告成观星台列第2. 《北京日報》. 2009-02-04. 
  9. ^ UNESCO/Jikji Memory of the World Prize. UNESCO.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1). 
  10. ^ 韓國海外公報館. 《韩国手册》. 首爾: 韓國海外公報館. 1992年12月. ISBN 8973750011.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孫啟林 安玉祥編著. 《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ISBN 7-107-18312-5. 
  12. ^ 韩国海洋水产部:南极张保皋科学基地12日竣工. 《人民日報》. 2014-02-07. 
  13. ^ 韩国首艘5000吨级大型海洋科考船命名“异斯夫号”. 中國船舶網. 2015-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14. ^ 韩国SCI论文成绩位列上游 技术实用化却处于下游. 《中央日報>. 2014-01-14. 
  15. ^ 韩国申请专利数全球第四 中国第一. 《亞洲經濟》. 2014-05-26. 
  16. ^ 全球知名技术交易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介绍. 《中國高新區》. 2010年第7期. 
  17. ^ 金韓別. 韩国SCI论文成绩位列上游 技术实用化却处于下游. 《中央日報》. 2014-01-14. 
  18. ^ 三星率先开发出256GB V-Nand半导体. 《朝鮮日報》. 2015-08-12. 
  19. ^ 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有率韩国首次超越日本 居第二. 《朝鮮日報》. 2014-01-21. 
  20. ^ 韩企全球半导体DRAM市场占比突破70% 创下新高. 中新社. 2015-02-12. 
  21. ^ 韩国拟大力培育非存储芯片产业. 《第一財經日報》. 2010-09-10. 
  22. ^ 22.0 22.1 韩国抢先机引领信息消费. 《人民日報》. 2013-08-19. 
  23. ^ 23.0 23.1 网速调查报告:韩国互联网网速全球居首. 《新華日報》. 2009-08-26.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韩国移动网络进4.5G时代无线宽带普及率达100%. 《人民日報》. 2013-08-20. 
  25. ^ 25.0 25.1 韩国政府计划每年公开一亿条信息. 《中央日報》. 2013-06-20. 
  26. ^ 联合国电子政府排名公布韩国三连冠. 《日經技術線上》. 2014-07-09. 
  27. ^ 韩国:核电领域后起之秀. 新華社. 2010-04-10. 
  28. ^ 韩国核技术发展令世界惊讶中国成其公关对象. 《廣州日報》. 2010-01-06. 
  29. ^ 29.0 29.1 韩国核电出口探秘. 《中國核工業報》. 2012-08-03. 
  30. ^ Korea’s APR-1400 certified by US NRC. 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31. ^ 康衛紅. 韩国的核聚变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14年第36卷第2期. 
  32. ^ 热核聚变研究设备KSTAR实现超标. 韓聯社. 2009-12-09. 
  33. ^ ITER CODAC controls KSTAR in real-time. ITER.org. 2012-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英語). 
  34. ^ 韩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國行業研究網.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1). 
  35. ^ 韩国政府规划“机器人强国”战略. 網易新聞.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36. ^ 韩国大力发展高科技 2020年每家都有机器人. 《羊城晚報>. 2006-11-08. 
  37. ^ 韩国成功研发机器人“飞行员”能按实况开飞机. 《文匯報》. 2014-09-22. 
  38. ^ 韩国机器人狱警明年3月起上岗. 《西安晚報》. 2011-11-28. 
  39. ^ 韩国机器人老师受学生热捧. 中國日報. 2010-03-22. 
  40. ^ 40.0 40.1 韩国工业机器人大盘点技术先进直追日本. 工控網.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41. ^ 韩国构筑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國工控網.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42. ^ 韩国加快推广医疗机器人. 《人民日報》. 2014-10-21.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韩国分三步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 《科學時報》. 2010-09-03. 
  44. ^ 龐曉華. 韩国实施较严格的生物燃料和燃料效率规定. 《中國石化新聞》. 2010-08-11. 
  45. ^ First Dog Clone. National Geographic. 2010-10-28 (英語). 
  46. ^ 韩国首尔大学确认克隆狼是真的. 《韓國時報》. 2007-04-28. 
  47. ^ 47.0 47.1 單波. 2011年韩国科技管理体制和成果. 《全球科技經濟嘹望》. 2012年9月第27卷第9期. 
  48. ^ David Briginshaw; 鄒婷婷[譯] 李莉[校]. 韩国高速铁路列车. 《國外鐵道車輛》. 2008年第45卷第2期. 
  49. ^ 劉重慶. 韩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世界軌道交通》. 2007年第9期. 
  50. ^ 林鷹. 韩国亮相子弹头列车. 《交通與運輸》. 2010年第26卷第6期. 
  51. ^ 林鐘. 体验韩国高速铁路. 《環球財經》. 2004年第4期. 
  52. ^ 曹世功. 韩国:开启高速铁路新时代. 《經濟日報》. 2004-02-17. 
  53. ^ 韩国新高铁将试运行10万公里 拟2015年通车. 《環球日報》. 2013-06-24. 
  54. ^ 54.0 54.1 張志洲; 張惠霞. 韩国磁悬浮列车发展. 《國外鐵道車輛》. 2006年4期. 
  55. ^ 韩国仁川机场磁悬浮列车开通 全程仅需15分钟. 環球網. 2016-02-03. 
  56. ^ 韩国城市磁悬浮列车试运营 时速110公里. 國際線上. 2014-05-15. 
  57. ^ 韓伊. 起步虽晚,但雄心勃勃的韩国航天事业. 《太空探索》. 1996年第06期. 
  58. ^ 为罗老号鼓掌!. 中央日報. 2013-02-10. 
  59. ^ 韩国发展火箭技术令美头痛对朝鲜无实质性威胁. 《青年參考》. 2009-08-29. 
  60. ^ 韩国首位宇航员讲述太空之旅细节. 新華社. 2008-04-21. 
  61. ^ 韩首颗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成功. 韓聯社. 2010-07-01. 
  62. ^ 韩国成功发射自研运载火箭“世界”号. 韓聯社. 2022-06-21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63. ^ 韩探月器“Danuri”号进入首个绕月轨道. 韓聯社. 2022-12-19 [2022-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0). 
  64. ^ 張光軍. 《韩国财团研究》. 廣州: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0年11月. ISBN 978-7-5100-2850-2. 
  65. ^ 韩国首架军用运输直升机下线. 新華社. 2009-07-31. 
  66. ^ 韩国产“智能无人飞机”亮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 201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67. ^ 韩国国产FA-50轻型攻击机首飞成功. 《首爾經濟》. 2011-05-05. 
  68. ^ 韩称将成继美俄英等第6大出口超音速飞机国. 《朝鮮日報》. 2011-04-13. 
  69. ^ 姬新龍. 韩国首架自主研制民用飞机试飞成功. 《科學時報》. 2011-07-21. 
  70. ^ 我国步入能够生产民用飞机国家行列. 韓聯社. 2011-07-20. 
  71. ^ South Korea Consortium in Talks With Bombardier About Developing Passenger Plan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2-10-08 (英語).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