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大禾花/沙盒 古典音樂
《卡門》(法語:Carmen,法語發音:[kaʁ.mɛn]),是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於1874年創作的一部四幕歌劇,亨利·梅拉克及呂多維克·阿萊維作詞。這部歌劇改編自普羅斯佩·梅里美的同名中篇小說。1875年3月3日,歌劇在巴黎的喜歌劇院首次上演,一時間震驚四座。《卡門》第33次演出後,比才猝然長逝。在他去世十年後,《卡門》才獲得國際讚譽,成為最受歡迎、上演頻率最高的歌劇,更是西方藝術的經典。歌劇第二幕的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與《鬥牛士之歌》就是膾炙人口的唱段。
歌劇採用法國喜歌劇的體裁創作,將唱段與對白穿插組織。其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南部,圍繞著角色唐·荷塞與卡門展開。唐·荷塞是個天真的士兵,他與吉普賽女郎卡門相識,墜入情網,拋棄兒時戀人米凱拉,離開軍隊。然而卡門又投向鬥牛士埃斯卡米諾的懷抱,唐·荷塞妒火中燒,殺死了卡門。《卡門》中對底層人物日常生活中傷風敗俗之事的描寫,對劇中主角悲慘死亡的情景的描繪,雖開創先河,但在當時的法國社會掀起軒然大波,故其首演後風評不佳,法國民眾普遍興味索然。《卡門》先是在國外收穫好評。1883年,它才在故鄉法國巴黎重獲人氣,此後受到舉世關注。後世評論家將《卡門》視為上承法國喜歌劇之傳統,下接19世紀義大利現實主義歌劇的橋梁。
歌劇中的配樂因其出色的旋律、和聲、配器及情感基調而聞名。比才成功地運用音樂來描繪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在比才逝後,樂譜經過多次重大改動,例如將歌劇原始的對話改成了宣敘調。今原始版本已佚,對何版樂譜更忠實比才原譜尚無定論。自從1908年《卡門》第一張黑膠唱片出版,這部作品已灌錄多次,卡門的故事多次被搬上熒幕,歌劇也被反覆改編。
背景
編輯儘管比才在19世紀60年代獲得了羅馬大獎,他仍需爭取自己的作品在巴黎舞台上演的機會。此時巴黎兩座國家資助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與喜歌劇院都選擇上演成熟保守的作品,從而限制了本地青年音樂家的發展[1]:586。比才同私營的抒情歌劇院經理雷翁·卡瓦洛在工作上有密切的往來,他的兩部大型歌劇《採珠者》(1863年)與《珀思麗姝》(1867年)得以上演,但這兩部歌劇均反響平平[2]:131-132[3]:69-73。
普法戰爭結束後,巴黎藝術家的生活回到正軌,比才得到更多展演作品的機會。1872年5月,他的獨幕歌劇《賈米萊》在喜歌劇院上演。儘管這部歌劇未獲成功,在第十一次演出後就淡出舞台[3]:97-98,喜歌劇院仍委託比才創作一部歌劇,歌劇劇本將由亨利·梅拉克與呂多維克·阿萊維完成[3]:100。阿萊維是比才妻子熱納維耶芙的堂兄,曾為比才的歌劇《奇蹟博士》(1856年)撰詞。阿萊維與梅拉克二人還合作為雅克·奧芬巴赫的輕歌劇創作劇本,名聲甚佳[3]:84。
比才接受了劇院的委約,他曾對他的朋友愛德蒙說自己「絕對找到了我的人生道路」,心滿意足[3]:100。歌劇的創作需要作曲家、劇本作者與劇院管理方的討論。三方討論期間,喜歌劇院的代表阿道夫·德·魯汶對歌劇提出幾點建議遭到婉拒。後比才首次提出使用普羅斯佩·梅里美的小說《卡門》創作歌劇[4]:15。梅里美的小說糅合了遊記與冒險故事,因此這部作品的靈感可能來自1830年作者在西班牙的長途旅行;1845年後小說首次在雜誌《兩個世界》上刊載[5]。梅里美還將亞歷山大·普希金於1824年的詩作《吉普賽人》譯成法語[3]:230,小說亦可能受其影響[註 1];還有說法認為梅里美的朋友,即拿破崙三世之妻蒙提荷向梅里美講述過類似的故事[5]。比才應於1858年-1860年間在羅馬逗留期間偶聞梅里美故事,其日記中曾提到在這三年間多從其他作家那裡受到啟發,梅里美便是其中之一[3]:34。
角色
編輯角色 | 類型[7] | 1875年3月3日首演陣容[2]:390 指揮:阿道夫·德洛弗爾[3]:112-113 |
---|---|---|
卡門(Carmen),一位吉普賽女郎 | 次女高音 | 塞萊斯蒂娜·加利-瑪莉 |
唐·荷塞(Don José),騎兵下士 | 男高音 | 保羅·萊里耶 |
埃斯卡米諾(Escamillo),鬥牛士 | 低男中音[註 2] | 雅克·布伊 |
米凱拉(Micaëla),一位農村姑娘 | 女高音 | 瑪格麗特·沙皮 |
祖尼伽(Zuniga),騎兵中尉 | 男低音 | 歐仁·迪弗里什 |
莫拉雷(Moralès),騎兵下士 | 男中音 | 愛德蒙·迪韋努瓦 |
法斯蓋達(Frasquita),卡門的朋友 | 女高音 | 愛麗絲·杜卡斯 |
梅塞德斯(Mercédès),卡門的朋友 | 次女高音 | 艾絲特·舍瓦利耶 |
里拉絲·帕斯蒂亞(Lillas Pastia),客棧老闆 | 朗誦 | M.納坦 |
當卡洛(Le Dancaïre),走私犯 | 男中音 | 皮埃爾-阿爾芒·波泰爾 |
雷蒙達多(Le Remendado),走私犯 | 男高音 | 保羅·弗勒雷 |
旁白 | 朗誦 | M.泰斯特 |
合唱:士兵、年輕女郎、煙廠女工、埃斯卡米諾的擁護者、吉普賽人、賣橘子的小販和商人、警察、鬥牛士、頑童、路人。 |
- The stage designs are credited to Charles Ponchard.
劇情
編輯- 地點:西班牙塞維亞,以及周邊的山谷中
- 時間:1820年前後
第一幕
編輯塞維亞城中的一處廣場。右側是煙廠大門,遠處有座橋,左側是衛兵室。
一群士兵在廣場遊憩等待交班,看著來往的人們,評頭論足。合唱《街上往來的人們》(Sur la place, chacun passe)。米凱拉出場,向莫拉列斯詢問情人唐·荷塞,得知唐·荷塞還未下崗,莫拉列斯邀請她一同等候,米凱拉回答一會兒再來,離去。當荷塞回到衛兵室時,他帶著接班的衛兵,身邊簇擁著一群孩子模仿他走路,合唱《和士兵們在一起》(Avec la garde montante)。
工廠的鐘聲響起,女工們走出廠房同廣場上的青年男子談笑,合唱《鐘聲響了》(La cloche a sonné)。卡門唱著一首哈巴涅拉(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走進廣場,放蕩不羈。男人們盼望卡門在他們之中挑選一位做情郎,一番戲弄後,他將手中的花拋給了唐·荷塞。以前唐·荷塞對卡門無動於衷,但今天他被卡門的無禮惹惱了。
女工返回煙廠做工後,米凱拉也回到廣場,帶來唐·荷塞母親的一封信(二重唱《母親的慈容好像就在面前》,Parle-moi de ma mère!)。他閱讀信件後得知母親希望自己娶米凱拉為妻,一旁的米凱拉尷尬地跑開了。唐·荷塞決心遵從母意,此時煙廠里傳來爭執聲,女工們涌了出來。士兵長官祖尼伽了解到卡門用刀刺傷了一名女工,隨即盤問卡門,卡門不以為然地應對著(二重唱與合唱《托拉拉……砍我吧,燒我吧》,Tra la la ... Coupe-moi, brûle-moi)。祖尼伽命令唐·荷塞綁住卡門雙手,旋即回去準備簽發拘捕令。場上只剩下卡門與唐·荷塞,卡門唱著斯桂第拉舞曲誘惑唐·荷塞,她在歌中繪聲繪色地描繪著與情人——不論是誰——在野百合酒館共舞的場面。唐·荷塞鬼使神差般同意放走卡門,當她被帶走時,故意將押送的士兵推倒,笑著跑開了。唐·荷塞因為玩忽職守被拘留。
第二幕
編輯野百合酒館中。
兩個月過去了,卡門、法斯蓋達、梅塞德斯三人在酒館中招待祖尼伽與其他士兵(詠嘆調《吉普賽之歌》,Les tringles des sistres tintaient)。得知唐·荷塞在兩個月監禁後獲釋,卡門十分高興。酒館外,鬥牛士埃斯卡米諾在眾人的簇擁下被邀請進屋(合唱《埃斯卡米諾萬歲》,Vivat, vivat le Toréro)。在酒館中,他放聲歌唱(《鬥牛士之歌》,Votre toast),不斷把目光投向卡門,卡門置之不理。
酒館老闆里拉絲·帕斯蒂亞把士兵與其他顧客趕走,只剩下卡門及女伴法斯蓋達、梅塞德斯,和走私犯當卡洛、雷蒙達多。兩個法外之徒正商議如何處置手中違禁品(五重唱《我們正有個計劃》,Nous avons en tête une affaire)。法斯蓋達與梅塞德斯想加入走私者,卡門卻拒絕加入,因為她在等候唐·荷塞。走私犯走後,唐·荷塞來了,卡門獨自一人向他展示一段浪漫的異國舞蹈(二重唱《我要為你跳舞》,Je vais danser en votre honneur ... La la la),卻被遠處傳來部隊歸營的號角聲打斷。唐·荷塞急著歸隊,卡門輕蔑地笑著,他卻拿出廣場相見時卡門擲予他的花(詠嘆調《你丟給我的這支花》,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ée)以表愛意。卡門並不信服,若唐·荷塞真心愛她,就請他離開軍隊一起流浪。唐·荷塞拒絕了卡門的請求,正當他要離開酒館時,祖尼伽進來看望卡門。二人因吃醋而大打出手,卡門叫來其他吉普賽人拉住祖尼伽。唐·荷塞在爭鬥後走投無路,成為卡門和她走私隊伍中的一員(合唱《越過高山和原野》,Suis-nous à travers la campagne)。
第三幕
編輯群山中荒涼的谷地。
卡門、唐·荷塞攜眾走私犯來到此地(合唱:《夥計們》,Ecoute, ecoute, compagnon)。卡門厭倦了唐·荷塞,Carmen has now become bored with José and tells him scornfully that he should go back to his mother. Frasquita and Mercédès amuse themselves by reading their fortunes from the cards; Carmen joins them and finds that the cards are foretelling her death, and José's. The smugglers depart to transport their goods while the women distract the local customs officers. José is left behind on guard duty.
Micaëla enters with a guide, seeking José and determined to rescue him from Carmen ("Je dis que rien ne m'épouvante"). On hearing a gunshot she hides in fear; it is José, who has fired at an intruder who proves to be Escamillo. José's pleasure at meeting the bullfighter turns to anger when Escamillo declares his infatuation with Carmen. The pair fight ("Je suis Escamillo, toréro de Grenade"), but are interrupted by the returning smugglers and girls ("Holà, holà José"). As Escamillo leaves he invites everyone to his next bullfight in Seville. Micaëla is discovered; at first, José will not leave with her despite Carmen's mockery, but he agrees to go when told that his mother is dying. He departs, vowing he will return. Escamillo is heard in the distance, singing the toreador's song.
第四幕
編輯創作
編輯Meilhac and Halévy were a long-standing duo with an established division of labour: Meilhac, who was completely unmusical, wrote the dialogue and Halévy the verses.[9] There is no clear indication of when work began on Carmen.[10] Bizet and the two librettists were all in Paris during 1873 and easily able to meet; thus there is little written record or correspondence relating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laboration.[11] The libretto was prepa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ventions of opéra comique, with dialogue separating musical numbers.[n 1] It deviates from Mérimée's novella in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respects. In the original, events are spread over a much longer period of time, and much of the main story is narrated by José from his prison cell, as he awaits execution for Carmen's murder. Micaëla does not feature in Mérimée's version, and the Escamillo character is peripheral—a picador named Lucas who is only briefly Carmen's grand passion. Carmen has a husband called Garcia, whom José kills during a quarrel.[13] In the novella, Carmen and José are presented much less sympathetically than they are in the opera; Bizet's biographer Mina Curtiss comments that Mérimée's Carmen, on stage, would have seemed "an unmitigated and unconvincing monster, had her character not been simplified and deepened".[14]
經過
編輯人物形象
編輯演出
編輯首演
編輯再受關注
編輯享譽世界
編輯音樂
編輯配器
編輯全劇所用的管弦樂器包括2支長笛(加倍[註 3]短笛)、2支雙簧管(第2樂手加倍英國管)、2支單簧管、2支低音管、4把圓號、3把長號、1架豎琴及弦樂器組。打擊樂器包括定音鼓、小鼓、三角鐵、鈴鼓、銅鈸、響板、大鼓[16]。在首次演出上,樂團同台的樂手多達62人,少至57人(視樂段中小號與長號加倍之需而增減) [17]。
結構
編輯錄音
編輯衍生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Steen, Michael.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London: Icon Books. 2003. ISBN 978-1-84046-679-9.
- ^ 2.0 2.1 Curtiss, Mina. Bizet and His World. London: Secker & Warburg. 1959. OCLC 505162968.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Dean, Winton. Georges Bizet: His Life and Work. London: J. M. Dent & Sons. 1965. ISBN 0-333-23111-2. OCLC 643867230.
- ^ McClary, Susan. Georges Bizet: Carme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521-39897-5.
- ^ 5.0 5.1 Prosper Mérimée's Novella, Carmen. Columbia University. 2003 [11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October 2012).
- ^ Newman, Ernest. Great Operas 1.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58. OCLC 592622247.
- ^ 7.0 7.1 Macdonald, Hugh. Carmen. Oxford Music Online. [29 March 2012].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Jander, Owen; Sawkins, Lionel; Steane, J.B.; Forbes, Elizabeth. Baritone. Grove Music Online. [19 March 2021].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 ^ Dean 1965, pp. 112–113
- ^ Macdonald, Hugh. Bizet, Georges (Alexandre-César-Léopold). Oxford Music Online. [18 February 2012].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 ^ Curtiss, p. 352
- ^ Bartlet, Elizabeth C. Opéra comique. Oxford Music Online. [29 March 2012].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 ^ Newman, pp. 249–252
- ^ Curtiss, pp. 397–398
- ^ Doubling(iii). Oxford Music Online. [2022-03-26].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Georges Bizet. Carmen. Opéra comique en quatre actes. Critical Edition edited by Robert Didion. Ernst Eulenberg Ltd, 1992, 2003, pXVIII.
- ^ de Solliers, Jean. Commentaire litteraire et musical. In: Carmen, Bizet. L'Avant Scène Opéra, no 26. Paris, Editions Premières Loges, 1993, p. 23.
外部連結
編輯- Carmen:國際樂譜典藏計劃上的樂譜 ,包括:
- 完整管弦樂譜,保羅·舒當,1877年(1994年克內曼再版)
- 完整管弦樂譜,彼得斯,1920年(1987年卡爾穆斯再版)
- 人聲部分樂譜,1875年
- 比才, 喬治. Carmen: Opera in Four Acts [《卡門》:四幕歌劇]. 紐約: 席爾默公司. 1958. OCLC 475327.(1875年埃內斯特·吉羅改編,僅人聲部分樂譜,英法雙語)
- Carmen by Prosper Mérimée (1845) - 古騰堡計劃
- 歌劇劇本 (法語和英語)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n">
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n"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