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日期20220626/六四事件期間的女性角色

許多女性參加了六四運動,以推進中國的民主改革。[1]其中柴玲王超華扮演了學生領袖角色。

學生領袖

編輯

柴玲

編輯

柴玲是天安門絕食運動的領導者,也是保衛天安門廣場總指揮部的總指揮。她之所以擔任領導職務,是因為她被認為可以緩和男性抗議者之間的爭論,並且她也是北大學生群體與北大籌委會之間的聯絡人。[2]

5月初,柴玲成為天安門絕食運動領袖。當5月12日開始絕食時,柴玲的演講成功說服數百名學生自願在絕食參與者名單上簽名。[3][4]李錄稱她的演講是「絕食抗議者的宣言」。[5]沈彤認為柴玲是一個有魅力的領導者,曾經評價柴玲的演講:「她的演講會讓你感動得流淚」。[6][7]

5月13日,柴玲參加學生與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復之間的會談。閻明復會談的目的是聽取學生的意見,並說服學生在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訪華抵達天安門廣場之前能撤出廣場。[8]柴玲於5月15日成為天安門絕食指揮部總指揮。[9]5月18日,許多學生領袖打算結束絕食抗議,因為他們擔心政府會對學生實施戒嚴。[10]於是學生領袖決定讓學生們集體投票,以決定是否應結束絕食,有許多人投票贊成就結束絕食。[11][12]

王超華

編輯

王超華是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成員。[13]她批評絕食運動,並說服柴玲取消絕食運動。[14]因為擔心絕食會「激起中共強硬的反應,並有可能導致流血事件」。[15]但是柴玲認為:「絕食是學生自發發起的,沒有人有權阻止它。」[13]

王超華也參加了5月13日學生與閻明復之間的會談,公開討論了學生對絕食的看法。[8]她還與王丹吾爾開希·多萊特一起參加了5月14日的會議,會議得出結論,無論學生是否撤出天安門廣場,中共都不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戈巴契夫訪華的歡迎儀式。[16]當天,王超華與戴晴以及其他11名知識分子於浩成李洪林、溫元凱、李澤厚、李陀、 嚴家其劉再復包遵信蘇曉康、蘇煒和麥天樞打算說服學生停止絕食。王超華大哭,並要求知識分子利用他們的影響力說服絕食者離開廣場。[17]戴晴和知識分子試圖阻止絕食學生,但沒有成功。

在王超華1999年2月21日與王丹和李民騏訪談中曾說,如果沒有發生絕食,六四運動的結果本來可以「減少災難」。[18]

知識分子

編輯

戴晴

編輯

戴晴光明日報的記者,葉劍英的養女。[19]曾在中國人民大學發表講話,「(1989年)民主運動標誌著中國探尋民主進入新的階段」。[20]戴晴參加了與王超華和其他11位知識分子於5月14日舉行的會談。戴建議大家直接與學生談判,以結束絕食抗議。[21]戴晴還打電話給統戰部,表示知識分子願意說服學生停止絕食,並要求允許知識分子在人民大會堂與學生領袖見面。[22]戴晴和其他人起草了《我們對今天局勢的緊急呼籲》。[23]戴晴在統戰部發出了「緊急呼籲」,並向學生大聲呼籲:

如果我們要打破這種僵局,政府和學生都需要做出讓步。 政府應首先讓步,其次是學生。至於讓步條件,如果學生願意相信我們,那麼我們就準備向政府施壓。[23]

但是,戴晴無法說服學生停止絕食。 戴在《天安門愚人:監獄回憶錄和其他著作》(Tiananmen Follies: Prison Memoirs and Other Writings)的回憶錄中提到,「當時她的地位和聲譽不足以影響絕食學生的行為。」[24]她和其他知識分子無法解決天安門廣場的絕食危機。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Lee Feigon, "Gender and The Chinese Student Movement," in Popular Protest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ed. Jeffrey N. Wasserstrom and Elizabeth Perry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4), 128.
  2. ^ Chai Ling, A Heart for Freedom: The Remarkable Journey of a Young Dissident, Her Daring Escape, and Her Quest to Free China's Daughters (Carol Stream: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11), 91-92, 102.
  3. ^ Li Lu, Moving the Mountain: My Life in China from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Tiananmen Square (London: Macmillan, 1990), 133.
  4. ^ Dingxin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1), 163.
  5. ^ Li, Moving the Mountain, 131-133.
  6. ^ Shen Tong and Marianne Yen, Almost a Revolu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90), 276.
  7. ^ Han Minzhu and Hua Sheng, "Taped Interview with Student Leader Chai Ling in Late May" in Cries for Democracy: Writings and Speeches from the 1989 Chinese Democracy Move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8.
  8. ^ 8.0 8.1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164.
  9. ^ Zhang Liang, The Tiananmen Papers, trans. Andrew J. Nathan and Perry Link (New York: PublicAffairs, 2001), 171.
  10. ^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182.
  11. ^ Chai, A Heart for Freedom, 190.
  12. ^ Li, Moving the Mountain, 200.
  13. ^ 13.0 13.1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163.
  14. ^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163, 166.
  15. ^ Han and Sheng, Cries for Democracy, 241.
  16. ^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166.
  17. ^ Zhao, The Power of Tiananmen, 167.
  18. ^ Wang Chaohua, "A Dialogue on the Future of China" in One China, Many Paths (London: Verso, 2003), 318.
  19. ^ Dai Qing, Tiananmen Follies: Prison Memoirs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 Nancy Yang Liu, Peter Rand, and Lawrence R. Sullivan (Norwalk: EastBridge, 2005), 67.
  20. ^ Zhang, The Tiananmen Papers, 139.
  21. ^ Dai, Tiananmen Follies, 70.
  22. ^ Zhang, The Tiananmen Papers, 165.
  23. ^ 23.0 23.1 Zhang, The Tiananmen Papers, 166.
  24. ^ Dai, Tiananmen Follies,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