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中國越南古代皇帝側室的封號中,等級中的封號。宸,北极星所在,也就是帝星,因為常用以指宫殿、帝位,也用作帝王代称。由唐高宗首创,“宸妃”是唐高宗准备赐予自己特别宠爱武昭仪的封号,但後來有沒有正式封她為宸妃並沒有明確記載,不久後武氏被封為皇后。

历史

编辑

中國

编辑

唐高宗时,后宫制度,在皇后之下設四夫人,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高宗为晉封武則天正一品妃子,可是當時唐高宗的後宮的四夫人名額己滿,但又不能無故貶去其中一人的封號,因此特意设了宸妃的位号,但宰相韩瑗来济出面反对。最终武昭仪是否获得宸妃的封号,《旧唐书》的表述不一[1][2]

宋代宋真宗妃、宋仁宗生母李氏封宸妃(李氏為病危晉封),位列四妃之外。金朝有第四代皇帝完顏亮之妃,蕭宸妃明朝共有四位妃嬪曾封宸妃,分別為明英宗万宸妃明宪宗邵贵妃明世宗沈皇贵妃王宸妃

清代初期也有此封号,清太宗海蘭珠封宸妃。

越南

编辑

越南宸妃位號始見於陳朝陳憲宗陳旺封妃子顯貞公主陳氏為宸妃,後來陳藝宗陳暊又有黎宸妃後黎朝時期也有宸妃位號,黎太祖黎利有鄭宸妃

有關宸妃地位爭議

编辑

於唐朝,將正一品妃嬪封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設於皇后之下的四夫人漸成定制,由那時開始貴妃成爲了皇后以外后宮地位最尊者。但於唐高宗时,高宗为晉封武則天正一品妃子,特意设了宸妃的位号,這是宸妃的首次出現。雖然當時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宸妃明確地位及武氏到最後有沒有冊封,但我們可以從字面中可以得知「宸」一字解作北极星所在點,代稱帝王。以代指帝王之字去冊封,其尊貴可見一斑,絕非「貴」一字可以相較。

但也由於宸字代稱帝王,因此較少用為嬪妃封號。

再看宋朝,武媚娘之後再沒出現宸妃一號,直至宋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后將病危的李順容特封為宸妃,宸妃一號再度出現。當時宋朝皇后之下的四夫人仍然循用唐朝的制度,設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無宸妃。而後來史書也記載,李宸妃其實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只是劉太后死後才大白於天下。劉太后以四夫人以外的正一品封號去封皇帝之親生母親,以宸妃一號去補償李氏隱瞞真相及彰顯其帝母之真實身份,一個貴妃也不能相較的尊貴身份。

金朝皇后之下主要以元妃為尊,其次再到原來的四夫人。到海陵王完顏亮時後宮制度淩亂,唯一出現的宸妃為海陵煬王完顏亮妾蕭氏,於即位之初被封為昭容,後進封淑妃、宸妃。當時完顏亮設置皇妃位號多達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宸妃、貴妃、淑妃、麗妃、德妃、昭妃、賢妃、溫妃、柔妃。排序方面可以肯定仍然以元妃為最尊,貴妃則比姝妃、惠妃低,但宸妃和貴妃之間的排序則沒有方法證明(蕭氏於貞元二年由淑妃進封宸妃時,貴妃唐括定哥已於貞元元年被賜死),不過可以肯定宸妃地位相較不甚崇高,比淑妃、麗妃、德妃、昭妃、賢妃、溫妃、柔妃高(金宣宗更改的後宮制度證明淑妃比麗妃高,而淑妃比宸妃低)。

於明朝,後宮制度再沒有四夫人,宸妃的出現亦為歷代最多,有明英宗萬宸妃、明憲宗邵宸妃、明世宗沈宸妃王宸妃,但這裡的宸妃基本上已經沒有特別意義,而且可以肯定宸妃地位比貴妃低。於明朝妃為一個階級、貴妃為另一個階級,而宸妃只是妃位其中一個產生物。以孝惠皇后為例,她由邵宸妃晉封邵貴妃便是宸妃地位較低的最好的例子。

最後到清朝,清太宗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封了他五位妻妾,即崇德五宫,分別為清寧宮皇后關雎宮宸妃麟趾宫貴妃衍慶宮淑妃永福宮莊妃。其中以清寧宮皇后為中宮居首,再到東西兩宮兩位大福晉,宸妃居東宮位列第二,貴妃居西宮位列第三。東宮側福晉淑妃居第四,西宮側福晉莊妃居末。由此明確可見,皇太極把自己最珍愛的海蘭珠封為次於皇后的東宮宸妃,地位高於西宮貴妃,所以於此可以肯定宸妃的崇高地位。此後中國便再無出現過宸妃。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旧唐书 卷六 本纪第六》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2. ^ 旧唐书 卷八十 列传第三十》时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宸妃,密表谏曰:“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武皇后既立,等惧不自安;后乃抗表称济忠公,请加赏慰,而心实恶之。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