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

清朝政府與外國所簽的戰敗條約
(重定向自中法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咸丰十年)清廷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在北京分别与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俄罗斯帝国各自签订的战败条约。1887年(光绪十三年)与葡萄牙王国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中英续增条约
中法续增条约
中俄续增条约[1]
中英北京条约部分内容
签署日1860年10月24日(中英)
1860年10月25日(中法)
1860年11月14日(中俄)
签署地点大清北京
签署者清朝和硕恭亲王 奕䜣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额尔金伯爵 詹姆斯·布鲁斯
法兰西第二帝国 参议院议员法语Sénat (Second Empire) 让-巴蒂斯特·路易·葛罗
俄罗斯帝国 驻清朝公使 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
缔约方大清帝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俄罗斯帝国
保存处 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
英国 英国国家档案馆
维基文库 收录于维基文库的条约原文:

北京条约的主要条文有:割让九龙予英国并纳入英属香港,增开天津为商埠,并承认1858年(咸丰八年)《瑷珲条约》有效,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40万平方公里永久归予俄国所属,从此中国一次失去了两片海,并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出海口。三份条约正本由中华民国外交部保存,现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2]

谈判过程

编辑
 
恭亲王奕䜣
 
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

咸丰皇帝委任钦差大臣恭亲王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

中英北京条约

编辑
 
《中英北京条约》内中国割让予英国的九龙半岛部分

本条约系属天津条约之扩充合约。源自英国大使欲依天津条约第56款于女王批准后赴清朝京师换约,但船只行驶至大沽炮台时受驻军所阻;致使英方强行叩关肇生冲突所致。清朝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 清朝割让(“永租”)九龙予英国并纳入英属香港(正式称为“九龙司”南部,即界限街以南连同昂船洲在内的地方)
  • 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 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1300万两。
  • 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 容许外国商人招聘华人出洋工作(实际上充当廉价劳工,又称“苦力”)。

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中并没有声明废除此条约,而是声明香港地区(即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是中国领土,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

中法北京条约

编辑

清朝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约文中法文共27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 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 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 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 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中俄北京条约

编辑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完全失去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

清朝与俄罗斯帝国于1860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约文中俄文共43页。

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迫清廷签署这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约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不冻港海参崴在内,未提及库页岛之归属)约40万平方公里永久归予俄国所属,从此中国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并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两项条约划定现代中国和俄罗斯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原则规定,成为后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

沙俄在1860年边界谈判时的考虑更多的是基于封堵中国东北地区出海口,以此达到消除中国在日本海的威胁。因而,俄国人隐藏了图们江入海口北岸的Y字碑,又在《北京条约》勘界谈判时玩弄辞藻,将“图们江口”解读为“江口”非“海口”,指T字碑(土字碑)为图们江终点界碑,从而使得中国就此失去了整个出海口[4][需要较佳来源]就此,外东北的大片中国领土被划入俄国的版图中。1886年,清朝官员吴大澄受命与俄国重新勘定边界。抱着“一寸土地尽寸心”的决心,与俄国人展开了三个月针锋相对的谈判,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明文规定,插有中国国旗的船只,可以经由图们江驶入日本海,俄国“不可阻拦”。在条约签订后,中国沿江的各族人民利用此出海航行权出海捕鱼、晒盐、经商。“跑崴子”指的就是到海参崴和摩阔崴(今波西耶特)进行贸易。除此之外,中国还曾开辟了由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国的航线,广泛开展了对俄罗斯、日本朝鲜的贸易,沟通了往来联系,进行繁忙的海上经济活动[5][需要较佳来源]

条约还向俄国割让了朝鲜王朝声称主权的鹿屯岛。1990年,朝鲜苏联签订界约,确认鹿屯岛属于苏联;韩国仍宣称鹿屯岛的主权。[6][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歷史之鑑.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7-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2. ^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3. ^ John, Mark, Carroll.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79 [2007]. ISBN 9780742534216 (英语). 
  4. ^ 《北京条约》割让了多少个“崴”——1860年中国失去的50个港湾. [2016-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5. ^ 图们江出海权的历史风云——南保钓鱼岛,北复出海权. 南方周末.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9). 
  6. ^ Иванов А.Ю. — «Проблема острова Ноктундо в средствах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Южной Кореи». Центр изучени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регионе. [202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7) (ru-RU). 
  7. ^ South Korea fires warning shots at Russian military aircraft. ABC 10 News San Diego KGTV. 2019-07-23 [202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英语).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