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事件阴谋论
911阴谋论(英文:9/11 Conspiracy Theories)是一种政治观点,认为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美国九一一事件是一场政治阴谋。该论点认为,官方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描述具有多个疑点,例如飞机不可能撞毁一栋摩天大厦,五角大楼的缺口直径与飞机直径不符,联合航空93号班机的碎片散布区域以及劫机者的生死等。袭击后,美国政府立即公布劫机者名单,不久后以消灭塔利班政权及捕捉本·拉登为名向阿富汗宣战,之后又以搜寻大杀伤力武器为名向伊拉克宣战;因此阴谋论者认为该袭击是乔治·W·布什政府自导自演,目的为巩固其统治合法性[1],转移媒体焦点,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达到美利坚治世,以便控制世界。政府和独立机构的调查均否认阴谋的存在[2][3],但阴谋论支持者仍认为官方叙述存在被忽视的疑点。[4]
一些阴谋论反对者反驳了部分阴谋论观点。同时不乏知名人士相信阴谋,更有组织地游行示威、出版书籍、纪录片等向民众宣传九一一阴谋论,其中较著名的便是纪录片《脆弱的变化》。2013年4月2日,根据一家专门分析政治动向的美国机构 — 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有11%的美国民众投票认为,九一一袭击是美国政府的自导自演[5]。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和科学研究杂志《Popular Mechanics》均调查了阴谋论观点,认为阴谋论不成立。 [6][7][8]《Popular Mechanics》主编更谴责阴谋论者借国难发财。[8]9/11调查委员会和大部分土木工程师均认同喷气式飞机的高速撞击摩擦、航空煤油所产生的大火(而非定向爆破)是大厦倒塌的原因[9][10],但亦有组织不认同[11]。
事件经过
编辑九一一袭击事件是美国最严重的恐怖攻击事件。据官方公布的资料,当地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先后于8时46分、9时03分撞入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摩天大楼,而另一架则袭击了位于首都华盛顿特区西南方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世贸的两幢110层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附近多座建筑也受震[来源请求]而坍塌,而五角大楼的部分结构被大火吞噬。第四架被劫持的飞机联合航空93号班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失事前机上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这架被劫持飞机目标不明,但相信劫机者撞击目标是美国国会山庄或白宫。[原创研究?][12]
被劫的航班包括:
疑点
编辑世贸倒塌
编辑有报导认为大楼倒塌并不是因为飞机的直接冲撞,而是飞机内满载的航空煤油倾泻进入大楼、引起大火所释放出的巨大热量,软化了支撑大楼的钢筋骨架,最终导致世贸中心大楼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但是,也有一批建筑学家认为仅凭大火并无法令大楼倒塌。
根据现场拍摄的影片,双子建筑倒塌的一开始,上层的建筑碎片还没来得及落下来,下层就已经开始崩塌。要出现粉碎性的自由落体,除非下层结构对上层完全失去支撑作用。有影像资料证实,从倒塌造成的污染、倒塌前地基处的白烟、垂直倒塌的特征、融化的钢铁,推论出世贸中心倒塌很有可能是爆破拆卸。
现场人员清理废墟时发现了地下室有流淌的亮黄色的“钢水”——熔化的钢铁。联邦紧急措施署的图片显示,整个地基如同一个炼钢炉。[13]
航空煤油主要的成分--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温度最高800摄氏度,况且双塔内部是闷烧——大量浓烟是不完全燃烧的表现,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调查报告,世贸大楼中的钢结构没有一根在600℃下暴露时间超过15分钟的,并且只有3根温度超过了250℃。质疑者主张这样的温度不足以熔化双塔的钢铁。就如同家用燃具在使用时也不会熔化。
Kevin Ryan是美国保险商实验所的职员,这个公司曾鉴定世贸中心的钢铁。在他给国家标准技术协会的Frank Gayle的一封信中提到:
钢材的成分经鉴定达到美国实验材料协会E119标准,这个标准时间温度曲线要求样品可以在2000℉左右高温下坚持几个小时。我们一致同意,世贸大厦的钢铁符合这些标准。另外我认为我们也一致同意,即使是没有经过耐火验证的钢材在接近3000℉的高温时才开始融化。
另一方面,世贸大楼的倒塌速度已经接近自由落体速度。由公式 可得知,塔顶(以南塔为准)高为415.1米[14], 取常量9.8,则可以得出方程:
算得t约等于9.2秒。在实际录影中,大楼的倒塌过程为12秒左右[15],已经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然而在普通的倒塌中达不到这种速度。[16]
纪录片《脆弱的变化》,指出建筑史上的所有钢筋大楼,并没有一栋是因为燃烧而倒塌的,大楼倒塌的速度与装有炸药的拆楼解体相类似。当时的纽约市市长鲁迪·朱利安尼迅速地将世贸残骸当作废物运出国外,当中有否炸药引致的爆炸痕迹已无法鉴别。至于飞机撞击大楼后、漏出燃油所燃烧的高温,质疑者认为其并不足以将钢筋烧熔以至影响全栋大厦的结构。前美国劳工局首席经济师穆尔根·雷诺兹,九一一真相运动参与人,一样认为那两架客机并不能使世贸大楼倒塌[17]。
一些反对阴谋论的人认为两架波音767客机的冲击,损毁双塔支撑柱与钢板楼面支架,导致双塔周边支柱向内坍塌,以及钢板楼面被直往下拉。[18][19]但实际上建造时已经考虑过抵御较小型的波音707冲撞。[20]
七号大楼倒塌
编辑世贸七号大楼并没有受到任何飞机撞击或恐怖攻击,但在一号及二号大楼倒塌后不久,七号大楼亦随之倒塌。根据《脆弱的变化》,七号大楼倒塌前有一些闪光,因此认为是建筑物内的炸药引爆而发出的闪光,导致七号大楼倒塌。根据自由时报报导,这是因为世贸一号和二号大楼倒塌后,使邻近的七号大楼受到大面积波及破坏,而楼内变电站油库起火令七号大楼倒塌。[18][19][21][22]不过,根据联邦紧急措施署,七号大楼为防火钢结构建筑[13],所以并不可能被火烧至倒塌。另外,七号大楼相较于其他世贸中心建筑距离一号大楼较远,因此一号大楼倒塌时碎片击中七号大楼所造成的破坏其实并不严重。
五角大楼
编辑五角大楼被飞机撞击后,美国政府没收了附近有关摄录机的录像带,包括Citgo加油站、喜来登大酒店和弗吉尼亚州交通部。美国政府在公众压力下,才公开撞击前一小部分的片段[23],但当中并没有任何关于飞机踪影。有人认为是巡航导弹撞击五角大楼,而片段中也找到类似导弹的踪影。[24]但在2001年10月21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抨击“导弹攻击五角大楼”的说法,[25]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等他国政府机构也证实其有公民在撞击五角大楼的美国航空77号班机上遇难。[26]
相关论者主张,五角大楼的缺口直径并不能与一架波音757相比,而且也找不到任何与飞机相关的零件,例如发动机。五角大楼的缺口直径不到16英尺,然而波音757的直径有12英尺,翼展达124英尺,高44英尺,这缺口明显不是由一架波音757造成的。波音757客机两个各重六吨钛合金引擎,在530哩的时速下撞击五角大楼应该会在外墙上留下两个明显的洞,然而在2006年发布了一辑新的照片中,原本该被飞机两侧引擎撞击的位置就连窗玻璃都没碎;虽然这组照片中找到了发动机,但纪录片《脆弱的变化》 [27] 则指出该发动机不是劳斯莱斯的产品,因而该片主张应该排除波音757撞击五角大楼的可能性。
联合航空93号班机
编辑根据《九一一调查报告》,联合航空93号班机坠毁于宾夕法尼亚州,原因是劫机失败,不过有人指出是一架美国军机击落的。此说法是由David Ray Griffin在他的书籍《新珍珠港》(The New Pearl Harbor)提出。
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校友利用笔名保罗·汤普森(Paul Tompson),指出坊间流传该飞机的发动机在坠机现场范围一英里外找到;《费城日报》指此说法是“有趣”,因为有热能导向的空对空响尾蛇导弹已经安装在F-16战机上,因此能够轻易对准该飞机的发动机而作出攻击,因此发动机残骸远离现场。[28]至于联航93的其它碎片,则可以在现场八英里范围外找到,有目击者声称那些碎片像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降。[28][29]可是《大众机械师》反驳该说法,认为那些碎片远离现场并不是在空难历史上的第一次。[30]
汤普森发表一本关于九一一的书籍,名为《恐怖时间线》(The Terror Timeline)。他指出不少传媒曾报道美军战机十分靠近坠毁现场,[31]有目击者看见一架小型的白色喷射机在空难发生后,曾经接近坠毁现场,[32]但美国官方反驳称,那是一架达索猎鹰公务机,该飞机曾经请求下降至1,500呎去查看坠机现场。[33]美国联邦航空局2001年9月11日的全美营运管理官班·史莱尼指出当时并没有任何军用飞机靠近93号航班。[34]汤普森质疑那些“没有军用飞机靠近坠毁现场”的说法,并指出他们知道和曾经建议派出飞机调查并且有可能需要击落联航93。[35]
另一名《恐怖时间线》参与人,詹·霍夫曼指出飞机坠毁时间也有时间误差。飞行记录仪的终止记录时间是早上10:03,但克利夫兰控制塔与93号班机失去联络时间是早上10:06,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雷达也一样是早上10:06与飞机失去联络,[36]而地震学家也一样在早上10:06:05录到一项小型撞击[37]。尽管如此,九一一调查报告仍旧写出坠毁时间是10:03。
根据《脆弱的变化》,指出联合航空93号班机的坠毁地点不像飞机残骸,似是一个大洞及一堆废铁,没有尸体,看不出与飞机有关的碎片。《脆弱的变化》指出,该航班接着达美航空1989号班机降落后,安全降落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
劫机者
编辑飞行技术
编辑在四架被劫机的航班之中,当中每航班至少一名劫机者有操控飞机的能力。《脆弱的变化》指出,美航77的其中一人Hani Hanjour曾在2001年8月去马里兰州租借一架小型飞机,当他第三次测试飞行时,对单引擎飞机塞斯纳C-172的操控能力非常糟糕,飞行能力中等偏下。然而,美航77在撞击五角大楼前,曾在2分半钟内下降至7000尺,期间转了270度,展现出一个螺丝型俯冲,以便对准目标。阴谋论者认为对于一个飞行能力中等偏低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38]
生死之谜
编辑2001年9月14日,美国官方公布了19名劫机者名单,找到至少9人仍然生还,包括:
- 瓦利德·艾尔·谢瑞生活在摩洛哥
- 阿卜杜勒·阿齐兹·艾尔奥马里:一名沙特阿拉伯的电信公司工程师
- 瓦伊勒·谢里:一名飞行员
- 莫罕德·谢里
- 哈立德·阿米达:一名计算机程序员
- 萨利姆·哈兹米:在沙特阿拉伯一所化工厂工作
- 赛义德·加马蒂:在突尼斯受训为一名飞行员
- 阿梅德·奈米:一间航空公司的高级行政员
- 穆罕默德·阿塔:他的父亲在9月12日接到他的电话[39][40]
官员说法不同
编辑在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大大小小的官员对九一一事件的说法不一:
有很多预警。
是政府的失败。
我认为没有人可以预见这些恐怖份子会劫持客机像导弹一样撞向世贸大楼。
没有预警。
- 相关影片:《追寻沼泽历史 CIA和FBI参与911骗局?》(YouTube 影片)
动机
编辑美利坚治世
编辑反恐战争被认为是达到美利坚治世目标的其中一个借口,詹·霍夫曼宣称那是911攻击的关键动机,因为美国也许创造一个“永久威吓”的恐怖行为,其功能与在冷战期间对付共产主义十分相似。[45]詹·霍夫曼引用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的话,说反恐战争“不会完结,至少不会在我们有生之年”。[46]
在2003年,美国政府绕过联合国,在英国和荷兰的支持下向伊拉克宣战,可是战争没有为伊拉克带来和平。直到2008年3月20日,布什重申没有后悔出兵伊拉克,强调无意改变伊拉克政策,又认为铲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决定是正确的。战争开支会达到6070亿美元,是原先预计的10倍。有专家估计,这场战争最终会令美国付上30,000亿美元的经济代价。[47]
支配世界
编辑在2008年2月26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及其他媒体报道,意大利著名政治学家朱利叶托·基耶萨称已找到铁证,证实911是美国当局自己一手策划的。[48]
“ | 我们找到了非常重要的证人,例如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前任领事。据他讲述,领事馆曾根据中情局的要求给许多被怀疑参与恐怖活动的人发放了签证,使他们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美国。……他们当中就包括被指控策划和实施911恐怖袭击的人。我的结论如下——911恐怖袭击改变了历史轨迹。在那之后开始了无尽的战争,被美国用来维持其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力度太小不可能达到目的。应该造成很多人员伤亡,因为电视直播在全世界数十亿人心中引发的震惊对组织者有利。 | ” |
入侵计划
编辑美国当局宣称在九一一事件前已经计划发动阿富汗战争。在2001年6月,杂志《新闻观察》透露了美国和俄罗斯打算入侵阿富汗,而印度和伊朗则会提供协助,从而铲除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49]英国广播公司在2001年9月18日指出入侵阿富汗计划将会在10月中进行,而资料来源是由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向前巴基斯坦外交部长Niaz Naik透露。[50]在2002年5月16日,MSNBC报导了一项未经核实的消息,指出美国总统布什在2001年9月6日已经计划发动一场世界性战争,向基地组织宣战。[51]
阴谋论者认为九一一袭击是给于美国和英国期待已久的战争的最好借口,顺理成章地英美两国便可以发动合法的战争,出兵阿富汗。阴谋论者也认为出兵伊拉克是布什期待已久的,因为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因此便以搜寻大杀伤力武器和捕捉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为名发动伊拉克战争。
电影《华氏911》中指控布什操弄了911事件后的美国公众情绪,并且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动机上隐瞒大众。
一群学者发起了九一一真相运动,透过书籍、电影和游行,唤醒人民对九一一阴谋论的关注,当中不乏知名人士如明尼苏达大学杜鲁斯分校退休哲学教授詹姆斯·费特泽坚称,某些劫机的恐怖份子尚在人世[52]。一群人士为了使更多人知道九一一阴谋论,制作了一套名为《脆弱的变化》的电影,就九一一事件的各种疑点进行抨击。[20]
《时代》杂志在2006年9月11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九一一事件的文章[53],抨击有关九一一阴谋论的说法;澳洲的每日电讯在2007年5月发表了一篇关于《脆弱的变化》的评论。[54]
参考文献
编辑- ^ 参见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
- ^ 9/11 Conspiracy Theories - Debunking the Myths - World Trade Center - Pentagon - Flight 93 - Popular Mechanics. web.archive.org. 2010-10-24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4.
- ^ Purdue study supports WTC collapse findings - USATODAY.com. web.archive.org. 2013-12-23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3.
- ^ Nast, Condé. Click Here for Conspiracy. Vanity Fair.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英语).
- ^ Conspiracy Theory Poll Results. 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 2013-04-02 [2017-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英语).
- ^ NIST and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eb.archive.org. 2009-05-29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9.
- ^ Wayback Machine (PDF). web.archive.org. 2008-09-28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8.
- ^ 8.0 8.1 Afterword--Debunking 9/11 Myths - Popular Mechanics. web.archive.org. 2006-10-24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4.
- ^ Bažant, Z. K. P.; Verdure, M. Mechanics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Learning from World Trade Center and Building Demolitions (PDF).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07, 133 (3): 308–319 [2019-11-04]. doi:10.1061/(ASCE)0733-9399(2007)133:3(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8-09).
As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community of specialist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hough not by a few outsiders claiming a conspiracy with planted explosives), the failure scenario was as follows: [continues with a four-part scenario of progressive structural failure].
- ^ Bažant, Z. K. P.; Le, J. L.; Greening, F. R.; Benson, D. B. What Did and Did Not Cause Collapse of World Trade Center Twin Towers in New York? (PDF).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08, 134 (10): 892 [2019-11-04]. doi:10.1061/(ASCE)0733-9399(2008)134:10(89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3).
Universally though has the foregoing explanation of collapse been accepted by the communities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researchers, some outside critics have nevertheless exploited various unexplained observations to disseminate allegations of controlled demolition.
- ^ U.S. skeptics to speak of 9-11 cover-up at three Canadian universities | The Star. thestar.com.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英语).
- ^ 17年來持續為受害者找回身份,還記得震驚世界的 911 恐怖攻擊嗎?. Yahoo News. [202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中文(台湾)).
- ^ 13.0 13.1 FEMA - World Trade Center Building Performance Study 5 WTC7 (PDF).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8-01).
- ^ GmbH, Emporis. One World Trade Center, New York City | 131020 | EMPORIS. www.emporis.com.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 ^ WTCFOIAVideos, WTC 9/11 Video by Unknown, Incl. Collapses of WTC 2 & 1 (Enhanced Video, Doubled FPS), 2017-08-03 [201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 ^ Freefall. www.911myths.com. [201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 ^ Morgan Reynolds - No More Games. [200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6).
- ^ 18.0 18.1 网络阴谋论 挥之不去[失效链接]
- ^ 19.0 19.1 網路陰謀論 揮之不去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4).
- ^ 20.0 20.1 《脆弱的变化》电影
- ^ 紐約世貿中心7號樓將重建高228米的辦公大樓. [200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8).
- ^ 【透視911】陰謀論:美國政府摧毀世貿. [200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4).
- ^ CITGO Gas Station Cameras Near Pentagon Evidently Did Not Capture Attack.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5).
- ^ youtube.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9).
- ^ DoD News: Secretary Rumsfeld Interview with Parade Magazine. 2001-11-19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1-19).
- ^ 外交部发言人谈中方人员在美恐怖事件中伤亡情况.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 2001-09-13 [200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4-14).
- ^ 存档副本. [2014-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28.0 28.1 The Crash of Flight 93: Crashing Plane Leaves Debris Field Miles W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6-05-05
- ^ 9-11 Research: Eyewitness Reports. 911research.wtc7.net.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 ^ Debunking the 9/11 Myths: Special Report. [200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 ^ Cooperative Research. [200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7).
- ^ Cooperative Research. [200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7).
- ^ Carlin, John. Unanswered questions. 独立报. 2002-06-13.
- ^ 60 Seconds. [200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9).
- ^ Was Flight 93 Shot Down?. [200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1).
- ^ 9-11 Research: The Crash of Flight 93. 911research.wtc7.net.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0).
- ^ maryland Geological survey (PDF). [2008-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3-03-20).
- ^ 9-11 Review: ERROR: 'Pentagon Attack Maneuvers Preclude a 757'. 911review.com.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Hijack 'suspects' alive and well.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 ^ Revealed: the men with stolen identities. [202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 ^ Defense Secretary: "Lots of Warnings" Prior to 9/11 Portuguese Web Archive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7-10
- ^ Clarke: 'Your Government Failed You'. [200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8).
- ^ K-Band report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11-22.
- ^ Press Briefing to the Pool By Ari Fleischer. [200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 ^ 9/11/01 and the Perpetual and So-Convenient Al Qaeda Threat. [200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7).
- ^ CIA Told to Do 'Whatever Necessary' to Kill Bin Laden. [200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0).
- ^ 香港亚洲电视新闻[永久失效链接]
- ^ 再有新證指911事件由美國政府策劃.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3).
- ^ India in anti-Taliban military plan. [202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8).
- ^ US 'planned attack on Taleban'.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8).
- ^ U.S. sought attack on al-Qaida. 2004-03-23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9).
- ^ 真相學者組織成立 911陰謀論再起. [200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6).
- ^ Grossman, Lev. (2006) Tim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hy The 9/11 Conspiracies Won't Go Away
- ^ Daily Telegraph. Daily Telegraph.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5)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