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坦克是指不仅可以通过陆地,还可以通过漂浮或潜水的方式穿越河流等障碍物的坦克。 根据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它们也被称为潜水罐浮罐

雪曼DD战车

概述 编辑

概括地说,有两种运输方式:漂浮方式,像船一样漂浮在水面上;潜水方式,在水底行驶。

漂浮法 编辑

 
雪曼DD坦克漂浮着

这种方法透过将车辆本身设计得轻量化或根据需要附加浮力材料,使得车辆能够像船一样在水上航行。 在某些情况下,会部署可折叠萤幕来提供浮力。 获得推进力的常见方法有两种:移动水进行陆地行驶和使用特殊的螺杆,也有在启动轮上附有蹼轮的明轮船方法的实验示例。 就履带式而言,履带的形状易于在水上产生推进力。

漂浮系统的缺点是必须重量轻,难以提供足够的武器和装甲。 结果,实际发展的例子很多战斗力并不大于轻型坦克。现有的常规坦克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额外配备浮力材料,所需的浮力材料变得巨大,导致其难以投入实际使用。 此外,虽然螺旋桨对于提高水上航行的速度是必要的,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即在陆地上操作时它会成为不必要的重负载。

尽管没有任何武器可以使它们成为“两栖坦克”,但许多现代装甲车都具有漂浮能力,可以用于渡河。 然而,许多人为了防御而放弃了漂浮能力,有些人最初能够漂浮,但由于强化装甲导致重量增加而失去了这种能力。

潜水穿越法 编辑

这种方法可以让您使用通气管在水下表面航行。 与漂浮型相比,重量限制更宽松,因此具有容易装备足够的武器和装甲的优点。 另一方面,需要承受水压并保持完全水密,需要开发复杂的通气管机构,而且还存在因水下地形而无法操作的风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德国坦克都使用它。

世界各国的现代主战坦克都额外配备了通气管,可以穿越3至5米深的河流。 相反,在现代,坦克具有一定程度的潜水能力已经很常见,因此具有这种能力的坦克很少被称为两栖坦克。

历史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坦克出现后,两栖坦克的研究于1920年代开始。例如,日本陆军于1926年试制了小型两栖装甲车轮胎履带相结合的半履带式车辆),并于1933年生产了多种类型(三菱重工的SR I车和SR B车。石川岛汽车公司(现五十铃汽车公司)生产了SR-II和SR-III的原型车,部分在抗日战争期间用于战斗测试,但并未正式部署。

第一辆量产的两栖坦克是维克斯-卡登罗伊德A4E11/12两栖坦克,1931年左右研制。虽然它可以用浮动螺旋推进,但它的武器和装甲却低得相当于一辆小型坦克。虽然它没有被英国陆军采用,但却出口到中国荷兰苏联等国家。苏联制造了T-33作为一个死仿品,但后来生产了自己的改进版本, T-37和T-38 。这些Cardenroid型两栖坦克在诺门罕事件冬季战争期间被用于战斗。

第一辆大量生产的两栖坦克是维克斯-卡登罗伊德 A4E11/12 两栖坦克,于 1931 年左右开发。 虽然能够以漂浮方式进行螺旋推进,但其武装和装甲的性能却与微型坦克一样低。 虽然没有被英国陆军采用,但却出口到中国、荷兰、苏联等国家。 苏联制造了T-33作为一个死仿品,但后来生产了自己的改进版本,T-37和T-38。 这些Cardenroid型两栖坦克在诺门罕事件和冬季战争期间用于战斗。

在潜水艇版本中,BT-5PKh是苏联开发的,作为装备通气管等的BT-5坦克的改进型,并于1936年左右部署了少量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二战中,由于登陆作战的增加,许多两栖坦克被开发出来并用于作战。

德国国防军开发了一种两栖坦克,这是现有坦克的改进版本,用于在英国大陆的登陆行动II号浮动式两栖坦克是II号坦克,车体后部的引擎区域覆盖有防水罩,车体两侧或前后安装有两个船形浮体。 推进是透过旋转履带实现的,在水上的移动速度约为10公里/小时。也开发了III号浮动式两栖坦克IV。 这用防水罩覆盖了三号坦克四号坦克的车体之间的缝隙(落地后,坦克从内部被炸毁,将防水罩拆下进行战斗),发动机进气和排气装置上装有带有防水罩的管子。防回流阀,将机器人延伸至水面上的浮体,轨道以5 km/h的速率在约15 m深度的海底行驶。 上述所有行动均计划透过渡船运送至登陆目标点海岸,然后从那里发射。 虽然入侵英国本土的行动被推迟并且没有使用,但二号两栖坦克和三号潜水坦克经过一些修改后被分配给第18坦克营。 它于1941年6月被引入巴巴罗萨行动,并用于布库河渡河行动。 早期版本的虎I重型坦克还配备了用于渡河的潜水装备。 该设计假设了由于重量限制而难以使用桥梁的情况。

此外,以“踏脚石行动”逼近太平洋战区日本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发了各种两栖车辆,甚至使用了两栖坦克。 一种是LVT(A)系列,以两栖装甲运兵车LVT为基础,配备战车和自走炮炮塔。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对现有的M4中型坦克进行改造,采用一种带有巨大进排气装置的车辆,从发动机所在的车体后部向上延伸,使其能够在浅水中作业。

英国陆军在珀西·霍巴特少将的指挥下,开发了一种名为谢尔曼DD的浮动两栖坦克,它是M4中型坦克的改良型。 其中许多用于诺曼底登陆,但许多最终淹没在海浪中。出于这个原因,有些人认为对轻型微型坦克进行改装就足够了。

在日本,海军开发的供地面部队使用的特种2型内火艇投入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编辑

虽然具有一定两栖能力的装甲战车数量不断增加,但专用的两栖坦克却不多。唯一的例子就是苏联PT-76以及中国制造的先进型号。 PT-76系列曾用于越战等战斗。

此外,在冷战时期,人们对用于水下作战和渗透作战的履带式潜艇进行了研究,这些潜艇有时通常被称为“潜水坦克”。

主要两栖坦克 编辑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苏联

  瑞典

  中国

  朝鲜

相关项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