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丈语
八丈语(日语:八丈方言/はちじょう ほうげん,罗马字:Hachijō hōgen),当地人称作岛语言(島言葉/しまことば,shima kotoba,日语发音:[ɕima kotoba]),是日语中最独特的一支方言,在另外一些分类方案中是日本语系下的单独一支(与本土日语、北琉球语群和南琉球语群并列)。[5]以此语为母语的人口分布在八丈岛和青岛。冲绳县的大东群岛也说此语言,他们是在明治时代从伊豆群岛迁过去的。根据相互理解性的标准,八丈语可被视作独立于日语的一种独特语言。[2]:100-120
八丈语 | |
---|---|
島言葉 sima kotoba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日本 |
区域 | 伊豆群岛南部和大东群岛 |
母语使用人数 | < 1000 (2011)[1]:3–14[2]:13–14 |
语系 | |
早期形式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hhjm |
Glottolog | hach1239 [3] |
ELP | Hachijo |
濒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4] 危险(UNESCO) |
八丈语是上代东国方言的后代,保留了8世纪《万叶集》中吾妻方言诗和《古风土记》所载常陆国方言特征。八丈语和九州方言的词汇也有相似之处,目前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6]
八丈语脱胎自上古日语的东国方言,保留有很多上古日语的特色,与今日其他地区的日本语变体差别迥异,难以互通。但由于岛民与本土交流变得频繁,加上大气电波的标准日语广播对民众的影响,会说八丈语的当地人变得愈来愈少。2009年2月1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语言[7][8]。
分类与方言
编辑伊豆群岛的八丈方言根据八丈支厅内历史上不同的村庄建制,可分为八组。八丈岛上有大贺乡、三根、中之乡、㭴立、末吉方言;八丈小岛上有宇津木、鸟打方言;青岛村自成一支。大贺乡与三根方言十分相似,中之乡与㭴立也是如此;而青岛方言和末吉方言与它们都不太相同。宇津木、鸟打方言没有被归入八丈语,尽管鸟打方言在语音上和大贺乡十分相似。[9]:196–198大东群岛方言未被分类。
八丈语及其方言的分类由John Kupchik[10]:7和国立国语研究所(NINJAL)[9]:162–166[11]:9分别独立作出,在日本-琉球语系内部的分类地位如下:
青岛和㭴立方言与其他方言、与彼此均有较大差别。青岛方言与其他方言在语法上有细微的差异,[1]:39词汇上则有明显不同。㭴立方言在词汇上和鸟打方言、八丈岛诸方言十分相近,但经历了一些独特的音变,例如/s、ɾ/消失;其他村庄的人把失去后者称作シタギレチャッチャ(sitagirecjaQcja)“无舌者”。[9]:191–201
八丈岛的方言和其村庄一样,常被分为“坂上”和“坂下”两支。位于西北部的大贺乡和三根属于坂下,而位于南部的中之乡、㭴立和末吉属于坂上,尽管末吉方言与其他“坂上”方言并不太相近。[2]:95–96因此,末吉方言经常被排除在“坂上”方言之外。
由于八丈语剩余的使用者人数不详,每种方言剩余的使用者人数也不详。自1969年八丈小岛被遗弃为无人岛后,一些讲宇津木和鸟打方言的人搬到了八丈岛,并继续讲八丈语,不过他们的语言似乎已经与坂下方言趋同。[2]:95–96截至2009年,鸟打方言至少还有1名话者,宇津木方言至少还有5名。[12]
音系
编辑音位配列
编辑与标准日语类似,八丈语音节可表示为(C)(j)V(C):可选的声母辅音C;可选的颚介音/j/;强制的音节核元音V;可选的韵尾/N或Q/。韵尾/Q/只能出现在词中,音节核可以是短元音或长元音。
介音/j/表示前面的辅音颚化,有时也会导致特定辅音调音部位或调音方法发生变化。与日语相似,这些变化可在音位上被分析为颚化与不颚化的两类辅音。[2]:63–66然而,从形态、跨方言的视角来看,将颚化辅音视作/C+j/的序列要更加直接,本文也用此方法,遵循Kaneda (2001)的分析。[1]:15–16另外,当元音以闭前元音/i/起首,前面的辅音(若有)也会与有/j/一样被颚化。
八丈语区分三级音节重量,取决于音节的韵母:
- 轻音节带短元音且无韵尾(如ko)。也可分析为1音拍。
- 重音节带短元音且有韵尾(如koN),或带长元音且无韵尾(如koo)。也可分析为2音拍。
- 超重音节带长元音且有韵尾(如kooN)。也可分析为3音拍。
超重音节在八丈语中几乎不存在,也几乎不参与任何动词变位。它们即便出现,韵尾也往往会消失,长元音也可能缩短,使其变为重音节。当使用后者时,罗马音可用联结符表示为⟨kogo͡oN⟩,或径直写作短元音⟨kogoN⟩“这边走”;本文采用前一种写法。这些被缩短的元音和短元音的长度完全相同,但它们在不同方言间的反映仍和长元音相同(后详)。
还有少数词存在以N做韵核的音节,如ンンマキャ(NNmakja)“好吃”[m̩ː.ma.kʲa](词根为NNma-,与日语美味いuma-i同源)。
元音
编辑八丈语所有方言都有下列5个短元音:[1]:15–16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闭元音 | i i | u u[a] | |
中元音 | e e | o o | |
开元音 | a a |
八丈语很多长元音实际上是双元音。其中大部分的音值在不同方言间差异不小,有些方言中是单元音,另一些方言中是双元音。因此,本文的“长元音”也会包括双元音。不同方言间长元音的对应相当的直接:[1]:17–28[9]:129–134, 191–201
本文 | ii | uu | aa | ee | ei | oo | ou | aĭ | uĭ | oĭ |
---|---|---|---|---|---|---|---|---|---|---|
㭴立 | iː | uː | aː | ia~jaː[a] | iː~ɪː~e̝ː[b] | oɐ[c] | ʊː~oː[d] | ai | ui | oi |
中之乡 | iː | uː | aː | ea~jaː[a] | ɪː~e̝ː~eː[b] | oɐ[c] | ʊː~oː[d] | ai | ui | oi |
末吉 | iː | uː | aː | eː | iː | aː | oː | ai | ui | oi |
三根 | iː | uː | aː | eː~ei[e] | ei | oː~ou[e] | ou | ai | ui | oi |
大贺乡 | iː | uː | aː | eː | eː | oː | oː | ai | ui | oi |
鸟打 | iː | uː | aː | eː | eː | oː | oː | ai | ui | oi |
宇津木 | iː | uː | aː | eː | ɐi[c] | oː | ɐu[c] | ɐi[c] | ui | oi |
青岛 | iː | uː | aː | eː | ei~eː | oː | ɔu[f] | ai | ui | oi |
南大东[13] | iː | uː | aː | eː | (eː?) | (oː?) | oː | ai | ui | oi |
- ^ 1.0 1.1 坂上方言部分话者的口音中,双元音的第一个组分已经变为[i]或介音/j/,这一音变一般会引发前接辅音的颚化。㭴立方言的颚化比中之乡方言更普遍。变化后的元音常被写作⟨ea/ia/jaa⟩。[2]:100, 149–151
- ^ 2.0 2.1 [ɪ]、[e̝]常分别记作⟨i⟩和⟨e⟩~⟨ė⟩。
- ^ 3.0 3.1 3.2 3.3 3.4 [ɐ]常记作⟨a⟩。
- ^ 4.0 4.1 [ʊ]常记作⟨o/u⟩。
- ^ 5.0 5.1 不同文献描述的三根方言在/eː/与/ei/、/oː/与/ou/合流与否存在差异。Kaneda (2001)认为它们尚未合流,在转写中区分它们,而NINJAL (1950)则只列出了[ei]和[ou]。[1]:27–28[9]:129–134, 191–201
- ^ 青岛方言[ɔu]常被记作⟨au/ao⟩。
aĭ、uĭ、oĭ较罕见,主要产生自缩略形式。
另外,少数话语标记中还有鼻化元音,如oĩ“我的天!”及hõõ“哦?”或“哦吼!”。
辅音
编辑八丈语的辅音与标准日语的基本相同,大多数辅音都能接所有元音或/j/。[1]:15–16
唇音 | 舌冠音 | 软腭音 | 喉音 | |||
---|---|---|---|---|---|---|
鼻音 | m m | n n | ||||
塞音 / 塞擦音 |
清音 | p p | t t | c t͡s | k k | |
浊音 | b b[a] | d d | z d͡z[b] | g ɡ | ||
擦音 | s s[c] | h h[d] | ||||
闪音 | r ɾ[e][f] | |||||
近音 | w w[g] | j j[g] | ||||
特殊音拍 | N /N/,[h] Q /Q/[i] |
- ^ 宇津木方言中,元音间的/b/偶尔会实现为唇擦音[β]。[9]:196
- ^ T塞擦音[d͡z~d͡ʑ]和擦音[z~ʑ]实际上无别。本文都写作塞擦音。
- ^ 宇津木方言的/s/同/t͡s/合流。[9]:195[2]:59
- ^ /h/接闭后元音/u/时,实现为唇音[ɸ];被颚化时,实现为硬颚音[ç]。[2]:41–42另外,中之乡方言部分话者在低元音/a/前也会将其发作[ɸ],如ha[ɸa]“齿”;hara[ɸaɾa]“腹”。其他所有环境的/h/都实现为[h]。
- ^ 宇津木方言的/ɾ/依不同的音韵环境与/j/或零声母合流。具体地,共同八丈语/ɾa、ɾo、ɾj/在宇津木方言中一般变为[ja、jo、j];/ɾi, ɾu/变为[i, u];/ɾe/变为[je]或[e]。[9]:192–194
- ^ /ɾ/少见于词首(主要出现在日语汉字词中),倾向于变为/d/。如八丈语デエネン(deeneN);日语“来年”(rainen)。[2]:50–51
- ^ 7.0 7.1 /j、w/分别后接/i、u/时会消失,如向格助词i~jii的变体jii[iː]。
- ^ /N/仅见于韵尾,与声母位置的m、n对应。默认实现为舌背音[ɴ~ŋ],若后跟阻碍音或鼻音,则其发音部位与后跟的音变为相同的。[2]:62
- ^ /Q/表示后接辅音的延长,如日语的促音。与标准日语不同的是,八丈语的Q还能出现在浊音之前。[2]:62–63
音系过程
编辑除上述变化之外,八丈语还有一些别的条件音变:
/t、d/擦化
编辑后接高元音/u、i/(无论长短)时,塞音/t、d/变为塞擦音,分别同c/t͡s/、z/d͡z/合流。[2]:52–61
舌冠音颚化
编辑后接高元音/i/(无论长短)或介音/j/时,舌冠音n、t、d、c、z、s从齿龈音变为硬颚音。于是t-j、c-j变为cj[t͡ɕ];d-j和z-j变为zj[d͡ʑ];s-j变为sj[ɕ],n-j变为nj[ɲ]。[2]:44–50[2]:52–61[1]:15–16
/j/已经是硬颚音了,任何类似于**/jj/的序列都会被简化为/j/。
舌冠塞擦音c、z偶尔会自发地颚化为cj、zj,比较宇津木方言ミゾマ(mizoma)[mʲid͡zoma]和㭴立方言ミジョマ(mizjoma)[mʲid͡ʑoma]“下水道;排水”,比较日语“沟”(mizo)。[2]:52–54, 264
元音接合
编辑除上述长元音之外,八丈语一般不允许出现跨词素的连续元音。若通过复合、加缀、辅音省略等手段造出了相邻的元音,两个元音会发生接合。两个元音接合的情况如下表:
-e | -i | -o | -u | -wa[a] | |
---|---|---|---|---|---|
a- | ee | oo | ee | oo | awa, oo |
e- | ei[b] | ei | ei | ei | ewa, ja |
i- | je | ii | jo[c] | ju | iwa, ja |
o- | ei | ei | ou[b] | ou | owa, oo |
u- | ii | ii | uu | uu | uwa, uu |
值得注意的不规则变化有:
- a-wo → ou,如1.1Aʼ类动词的活用,其词干以...aw-结尾,如utaw-“歌”→作定语*utaw-o→utou。
- e-wa → a,见于某些方言人称代词接主题标记-wa(ware-wa→wara)。
- o-wa → a,见于状态动词-ar-的活用(*-arowa→-ara)、系词dara的活用(*darowa→dara)、新型否定-Nn(ak)-的活用(*-Nnakowa→-Nnaka),等等。
词源上一般都遵循这些规则,但也有些例外:
- *uwa → a,见于*kuwa→ka“锄头”(与日语“锹”(kuwa)有关)。
- *ie → ei,见于一些二段动词活用,如*kierowa→keirowa“消失”(与上古日语“消ゆ”(ki1yu、ki1ye-)有关)。
- *ue → ei,见于*suerowa→seirowa“设置”(与日语“据える”(sueru)有关)。
- *ui → ei,见于*uttui→uQcei“前天”(与日语“一昨日”(ototoi)有关)。
- *ei → ee,见于一个词:*tame(s)ite→tameete“试着”(tamesowa“尝试”的分词形式,与日语“试す”(tamesu)有关)。[1]:155
- *owa → ou,见于一个词:*kowasowa→kousowa“摧毁”(与日语“壊す”(kowasu)有关)。
元音接合可被词法统一阻断,也可被其他方言或本土日语影响。
不接合
编辑作为上述元音接合规则的例外,有些特殊情况下元音[i]接短元音a、o、u时不会发生接合,而是变成长元音aĭ、oĭ、uĭ。这一般发生在/ɾe/变成{IPA-ja|i|}}之后,如waĭra“我们”(来自warera)和nomaraĭdou“尽管喝酒”(来自nomararedou)。这种现象取决于不同方言、不同话者。
不接合的元音在宇津木方言中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其他方言中的ri、ru、re因为词中/ɾ/的消失变为[i]、[u]、[e]。因此,古代的ari和aru合流为[ɐi]、[ɐu],与共同八丈语ei、ou相同。比较:[9]:192–194
共同八丈语 | 三根方言发音 | 宇津木方言发音 | 词义 |
---|---|---|---|
オジャリヤレ/ozjarijare | [od͡ʑaɾʲijaɾe] | [od͡ʑɐijɐe] | “欢迎” |
タル/taru | [taɾu] | [tɐu] | “桶” |
マルバラ/marubara | [maɾubara] | [mɐubaː] | “死了” |
オキレバ/okireba | [okʲiɾeba] | [okʲɪeba] | “当(他)醒” |
カブレ/kabure | [kabuɾe] | [kabʊe] | “戴(帽子)!” |
辅音延长
编辑大多数辅音在延长时没有特殊变化:t[t]→Qt[tt]。也有些例外,主要是以/Q/结尾的前缀引起的:
- h的延长:h延长时,变为Qp[pp]—例如oQ-(强化前缀)+hesowa“推”→oQpesowa“推”。[14]
- n和m的延长:n或m延长时,分别变为Nn[nn]或Nm[mm]—例如,hiQ-(强化前缀)+magarowa“弯折”→hiNmagarowa“弯折”。
- s的延长:s或sj延长时,会产生一个插音[t],分别变为Qc[tt͡s]或Qcj[tt͡ɕ]—例如hiQ-(强化前缀)+simerowa“系”→hiQcimerowa“系”。这一特征见于除末吉方言外的所有方言,末吉方言规律变为Qs[ss]和Qsj[ɕɕ]。[2]:59–63
坂上方言(其他方言偶见)中,/N/后接浊阻碍音会变为/Q/:
- b、d、g、z的特殊延长:坂上方言中,古Nb、Nd、Ng、Nz常会变为Qb、Qd、Qg、Qz。例如,jomowa“读”的分词在㭴立方言中是joQde[jodde],不同于其他大多数方言的joNde[jonde]。
连浊
编辑与日语一样,八丈语也会发生连浊,即清阻碍音在组成复合词时浊化:
无连浊 | p | h | t | c | s | k |
---|---|---|---|---|---|---|
有连浊 | b | d | z | g |
其他音不受连浊影响。
语法
编辑八丈语的主要语法特征有中心词后置、左向分支、话题优先、论元省略,默认语序为SOV,名词无性之分,也几乎没有数的变化。
八丈语保留了一些上古日语—特别是上代东国方言(EOJ)—的语法特征:[10][1]:3–14, 35–38, 109–120
- 形容动词用定语后缀-ke来自EOJ。比较上古日语西部方言-ki1>现代日语~い(-i)。
- 动词定语后缀-o ~ -ro'来自EOJ。比较上古日语西部方言和现代日语-u ~ -ru。
- 从动词派生状态词的中缀-ar-来自EOJ。比较上古日语西部方言-e1r-。
- 动词过去时后缀-ci ~ -zi,来自上古日语-si(-ki1的定语)。
- 动词推量形-naw-来自EOJ-nam-。比较上古日语西部方言-ram-、现代日语-rō。
- 存在动词arowa可用于所有主语,没有有生性。
- 动词irowa(与日语iru同源)只有“坐”的本义。
- 助词ga、no均用于标记主格和属格。
- 许多疑问助词基于an-,如ani“什么”、aNde“为什么”、aNsei“为什么”。比较上古日语西部方言nan-:“何”nani、なんで(nande)“为什么”、なぜ(naze)“为什么”。
- 日语的系结(日语:係り結び/かかりむすび,罗马字:kakari-musubi)仍可见于疑问助词ka(与日语か/ka有关)和焦点助词ka、koo(可能与日语こそ/koso有关)。这一现象在中世日语中逐渐消亡,江户时代已经彻底消失。[15]:358–361
- 原始日语*e和*o常常没有经历高化,保留了原貌,EOJ也如此。上古日语西部方言中,这两个元音常常与i1和u合流。
八丈语也有不见于现代标准日语的自己的变化:
- 许多情景下的动词后缀-u ~ -ru被新的陈述式-owa ~ -rowa取代。
- k-和g-词干动词的分词(te形)以-Qte、-Nde结尾,不同于现代日语方言的-ite和-ide。
- 一些动词词汇基于类祈愿式后缀-oosi,某种程度上与中古日语的祈愿式~ま欲し-(a)maosi有关。
词汇
编辑八丈语有大量无法从日语同源词推出的词汇。这主要是因为八丈语的主体来自上古日语东部方言(上代东国日语),或发生过不规则变化。
八丈语 | 上代东国方言 | 同源词 |
---|---|---|
nubur- “爬” | -- | 上る nobor- (ModJ) no2bor-(WOJ) nubuyuɴ (冲绳语) |
horow- “捡起” | pirop- | 拾う hirow- (ModJ) 拾ふ firof- (EMJ) pi1rip- (WOJ) firiɴ ~ firiyuɴ (冲绳语) phurūruɴ (今归仁国头语) |
houm- “口衔” | popom- | 含む fukum- “包含”(ModJ) pupum- (WOJ) |
nogow-“擦拭” | nogop- | 拭う nuguw- (ModJ) 拭ふ nogof- (EMJ) nuguyuɴ (冲绳语) |
ote- “掉” | -- | 落ちる ochi- (ModJ) oti- (WOJ) *ote- (PR) ʔutiyuɴ (冲绳语) |
ore-“减少;下(船、车)” | -- | 降りる ori- (ModJ) ori- (WOJ) *ore- (PR) ʔuriyuɴ (冲绳语) |
memezume “蚯蚓” | -- | 蚯蚓 mimizu (ModJ) mimidu (EMJ) *memezu (PR) mimiji (冲绳语) |
asub-“玩” | -- | 游ぶ asob- (ModJ) aso1b- (WOJ) *asub- (PR) asibuɴ ~ ashibuɴ (冲绳语) |
igok- “工作” | -- | 动く ugok- (ModJ) ugo1k- (WOJ) *igok- (PR) ʔɴjuchuɴ, ʔɴjuk- (冲绳语) |
kasjag- “倚靠;倾斜” | -- | 倾ぐ kashig- (ModJ) kashig-, katag- (近世日语) |
kasik- “蒸;煮” | -- | 炊ぐ kashig- (ModJ) kasik- (EMJ) kashichii“强饭”(冲绳语) |
katog- “忍受” | -- | 担ぐ katsug- (ModJ) katug- (近世) |
jo “鱼” | -- | 鱼 uo (ModJ) uwo ~ iwo (EMJ) *iyo (PR) ʔyu (冲绳) ɿɿu (宫古语) |
hito, tecu ~ teQcu “1” | -- | 一 hito, 一つ hitotsu (ModJ) pi1to2, pi1to2tu (WOJ) *pito, *pitetu (PR) chu, tiitsi (冲绳语) pɿtu, pɿtiitsɿ (宫古语) |
八丈语也保留了大部分日语方言中已经废弃不用的词,如:[1]:159–168
八丈语 | 同源词 |
---|---|
magure- “模糊的” | 眩る magure- “变晕” (LMJ) |
heirak- “伤害;叮、蜇” | 疼らく fifirak- “叮、蜇” (EMJ) |
hotour- “变热” | 热る fotofor- ~ fotobor- “排热” (EMJ) |
sjo-ke “已知” | 著き siru-ki1 ~ (iti)siro1-ki1 “已知、显著” (WOJ) |
nabure- “藏” | 隠る nabar- ~ namar- “藏” (EMJ) |
njow- “呻吟” | 呻吟ふ niyof- ~ niyob- “呻吟” (EMJ) |
kour- “爱”[a] | 恋ふ kofi- (EMJ) ko1pi2- (WOJ) |
也有些词在标准日语中确实存在,但词义发生了变化:[2]:147–269
八丈语 | 日语同源词 |
---|---|
ヤマ/jama“原野” | 山 yama |
ゴミ/gomi“柴火” | ゴミ gomi“垃圾” |
オヤコ/oyako“亲属” | 亲子 oyako |
コワキャ/kowakja“疲劳” | 怖い kowai |
ニクキャ/nikukja“丑” | 憎い nikui“可憎” |
カモワ/kamowa“吃” | 噛む kamu“嚼、咬” |
イジメロワ/izimerowa“骂” | 苛める ijimeru“虐待” |
ヘイロワ/heirowa “叫” | 吠える hoeru“(狗)吠叫” |
ヤドロワ/jadorowa“就寝(敬语)” | 宿る yadoru “过夜” |
マルボワ/marubowa “死” | 転ぶ marobu “摔倒” |
八丈语也有一些来源不明的词:[2]:71–92
八丈语 | 词义 |
---|---|
トギロワ/togirowa | 邀请;唤起 |
カスロワ/kasurowa | 忘 |
デーツィキャ/deecikja | 整洁 |
クツカワスメ/kucukawasime | 蝉 |
ケービョーメ/keebjoome | 蜥蜴 |
ヒョウラ/hjoura | 午饭 |
ツゥベ/cube | 屋顶 |
ゾクメ/zokume | 公牛 |
アビ/abi | 莓 |
另见
编辑参考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Kaneda (200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Iannucci (2019).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Hachijō.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 Thomas Pellar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Japonic languages. Approaches to endangered languages in Japan and Northeast Asia: Description, document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ug 2018, Tachikawa, Japan. ffhal-01856152
- ^ Masayoshi Shibatani, 1990. The Languages of Japan, p. 207.
- ^ 消滅の危機にある方言・言語. 日本文化厅.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 (日语).
- ^ 八丈語? 世界2500言語、消滅危機 日本は8語対象、方言も独立言語 ユネスコ. 朝日新闻. 2009-02-20 [201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9) (日语).
-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NINJAL (1950).
- ^ 10.0 10.1 Kupchik (2011).
- ^ Kibe (2013).
- ^ 山田平右卫门, 2010. 消えていく岛言叶~八丈语の継承と存続を愿って~, pp. 181–182. ISBN 978-4-87302-477-6
- ^ 中井 精一, Daniel Long, et al. 南洋プランテーション社会における方言—南大东岛の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をもとに—. 地域言语 第15号, pp. 51–60. 地域言语研究会, 2003-10-26. 富山, 日本.
- ^ Iannucci (2019),第39页.
- ^ Frellesvig (2010).
文献
编辑- Frellesvig, Bjarke, A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1-107-40409-0.
- Iannucci, David J., The Hachijō Language of Japan: Phonology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 2019. Ph.D. Thesis.
- Kaneda Akihiro, 八丈方言動詞の基礎研究, 笠间书院, 2001.
- Kibe Nobuko (编), 八丈方言調査報告書, 大学共同利用机関法人, 2013.
- Kupchik, John E., A Grammar of the Eastern Old Japanese Dialects, University of Hawaiʻi, 2011. Ph.D. Thesis.
- NINJAL, 八丈島の言語調査, 1950.
- Vovin, Alexander, Origins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ISBN 978-0-19-938465-5, doi:10.1093/acrefore/9780199384655.013.277 .
- Vovin, Alexander, A Descriptive and Comparative Grammar of Western Old Japanese, Part 2, Global Oriental, 2009, ISBN 978-1-90524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