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丈語日語八丈方言/はちじょう ほうげん羅馬字Hachijō hōgen,當地人稱作島言葉島言葉/しまことばshima kotoba日語發音:[ɕima kotoba],是日語中最獨特的一支方言,在另外一些分類方案中是日本語系的單獨一支(與日語、北琉球語南琉球語並列)。[5]以此語為母語的人口分佈在八丈島青島沖繩縣大東群島也說此語言,他們是在明治時代伊豆群島遷過去的。根據相互理解性的標準,八丈語可被視作獨立於日語的一種獨特語言。[2]:100-120

八丈語
島言葉 sima kotoba
母語國家和地區 日本
區域伊豆群島南部和大東群島
母語使用人數
< 1000 (2011)[1]:3–14[2]:13–14
語系
早期形式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hhjm
Glottologhach1239[3]
ELPHachijo
瀕危程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瀕危語言[4]
危險UNESCO
伊豆群島的位置

八丈語是上代東國方言的後代,保留了8世紀《萬葉集》中吾妻方言詩和《古風土記》所載常陸國方言特徵。八丈語和九州方言的詞彙也有相似之處,目前尚不清楚這指示著什麼。[6]

八丈語脫胎自上古日語東國方言日語日本語の方言#上代東国方言,保留有很多上古日語的特色,與今日其他地區的日本語方言差別迥異,難以互通。但由於島民與本土交流變得頻繁,加上大氣電波的標準日語廣播對民眾的影響,會說八丈語的當地人變得愈來愈少。2009年2月19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7][8]

分類與方言 編輯

伊豆群島的八丈方言根據八丈支廳內歷史上不同的村莊建制,可分為八組。八丈島上有大賀鄉、三根、中之鄉、樫立、末吉方言;八丈小島上有宇津木、鳥打方言;青島村自成一支。大賀鄉與三根方言十分相似,中之鄉與樫立也是如此;而青島方言和末吉方言與它們都不太相同。宇津木、鳥打方言沒有被歸入八丈語,儘管鳥打方言在語音上和大賀鄉十分相似。[9]:196–198大東群島方言未被分類。

八丈語及其方言的分類由John Kupchik[10]:7國立國語研究所(NINJAL)[9]:162–166[11]:9分別獨立作出,在日本-琉球語系內部的分類地位如下:

  • 日本-琉球語系
    • 日本語族
      • 上代東國方言/上古日語東部方言
        • 八丈語
          • 大賀鄉-三根方言(坂下方言)
          • 中之鄉-樫立方言(坂上方言)
          • 末吉方言
          • 青島方言
      • 中-西部上古日語
    • 琉球語

青島和樫立方言與其他方言、與彼此均有較大差別。青島方言與其他方言在語法上有細微的差異,[1]:39詞彙上則有明顯不同。樫立方言在詞彙上和鳥打方言、八丈島諸方言十分相近,但經歷了一些獨特的音變,例如/s、ɾ/消失;其他村莊的人把失去後者稱作シタギレチャッチャ(sitagirecjaQcja)「無舌者」。[9]:191–201

八丈島的方言和其村莊一樣,常被分為「坂上」和「坂下」兩支。位於西北部的大賀鄉和三根屬於坂下,而位於南部的中之鄉、樫立和末吉屬於坂上,儘管末吉方言與其他「坂上」方言並不太相近。[2]:95–96因此,末吉方言經常被排除在「坂上」方言之外。

由於八丈語剩餘的使用者人數不詳,每種方言剩餘的使用者人數也不詳。自1969年八丈小島被遺棄為無人島後,一些講宇津木和鳥打方言的人搬到了八丈島,並繼續講八丈語,不過他們的語言似乎已經與坂下方言趨同。[2]:95–96截至2009年,鳥打方言至少還有1名話者,宇津木方言至少還有5名。[12]

音系 編輯

音位配列 編輯

與標準日語類似,八丈語音節可表示為(C)(j)V(C):可選的聲母輔音C;可選的顎介音/j/;強制的音節核元音V;可選的韻尾/N或Q/。韻尾/Q/只能出現在詞中,音節核可以是短元音或長元音。

介音/j/表示前面的輔音顎化,有時也會導致特定輔音調音部位調音方法發生變化。與日語相似,這些變化可在音位上被分析為顎化與不顎化的兩類輔音。[2]:63–66然而,從形態、跨方言的視角來看,將顎化輔音視作/C+j/的序列要更加直接,本文也用此方法,遵循Kaneda (2001)的分析。[1]:15–16另外,當元音以閉前元音/i/起首,前面的輔音(若有)也會與有/j/一樣被顎化。

八丈語區分三級音節重量,取決於音節的韻母:

  • 音節帶短元音且無韻尾(如ko)。也可分析為1音拍
  • 音節帶短元音且有韻尾(如koN),或帶長元音且無韻尾(如koo)。也可分析為2音拍
  • 超重音節帶長元音且有韻尾(如kooN)。也可分析為3音拍

超重音節在八丈語中幾乎不存在,也幾乎不參與任何動詞變位。它們即便出現,韻尾也往往會消失,長元音也可能縮短,使其變為重音節。當使用後者時,羅馬音可用聯結符表示為⟨kogo͡oN⟩,或徑直寫作短元音⟨kogoN⟩「這邊走」;本文採用前一種寫法。這些被縮短的元音和短元音的長度完全相同,但它們在不同方言間的反映仍和長元音相同(後詳)。

還有少數詞存在以N做韻核的音節,如ンンマキャ(NNmakja)「好吃」[m̩ː.ma.kʲa](詞根為NNma-,與日語美味いuma-i同源)。

元音 編輯

八丈語所有方言都有下列5個短元音:[1]:15–16

八丈語短元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閉元音 i   i u   u[a]
中元音 e   e o   o
開元音 a   a
  1. ^ /u/與標準日語的相同,一般是不圓唇的[ɯ]或壓唇的[ɯᵝ],此處仍記作[u]

八丈語很多長元音實際上是雙元音。其中大部分的音值在不同方言間差異不小,有些方言中是單元音,另一些方言中是雙元音。因此,本文的「長元音」也會包括雙元音。不同方言間長元音的對應相當的直接:[1]:17–28[9]:129–134, 191–201

長元音的對應
本文 ii uu aa ee ei oo ou
樫立 ia~jaː[a] iː~ɪː~e̝ː[b] [c] ʊː~oː[d] ai ui oi
中之鄉 ea~jaː[a] ɪː~e̝ː~eː[b] [c] ʊː~oː[d] ai ui oi
末吉 ai ui oi
三根 eː~ei[e] ei oː~ou[e] ou ai ui oi
大賀鄉 ai ui oi
鳥打 ai ui oi
宇津木 ɐi[c] ɐu[c] ɐi[c] ui oi
青島 ei~eː ɔu[f] ai ui oi
南大東[13] (eː?) (oː?) ai ui oi
  1. ^ 1.0 1.1 坂上方言部分話者的口音中,雙元音的第一個組分已經變為[i]或介音/j/,這一音變一般會引發前接輔音的顎化。樫立方言的顎化比中之鄉方言更普遍。變化後的元音常被寫作⟨ea/ia/jaa⟩。[2]:100, 149–151
  2. ^ 2.0 2.1 [ɪ][e̝]常分別記作⟨i⟩和⟨e⟩~⟨ė⟩。
  3. ^ 3.0 3.1 3.2 3.3 3.4 [ɐ]常記作⟨a⟩。
  4. ^ 4.0 4.1 [ʊ]常記作⟨o/u⟩。
  5. ^ 5.0 5.1 不同文獻描述的三根方言在/eː//ei//oː//ou/合流與否存在差異。Kaneda (2001)認為它們尚未合流,在轉寫中區分它們,而NINJAL (1950)則只列出了[ei][ou][1]:27–28[9]:129–134, 191–201
  6. ^ 青島方言[ɔu]常被記作⟨au/ao⟩。

aĭ、uĭ、oĭ較罕見,主要產生自縮略形式。

另外,少數話語標記中還有鼻化元音,如oĩ「我的天!」及hõõ「哦?」或「哦吼!」。

輔音 編輯

八丈語的輔音與標準日語的基本相同,大多數輔音都能接所有元音或/j/[1]:15–16

八丈語的輔音
唇音 舌冠音 軟齶音 喉音
鼻音 m   m n   n
塞音 /
塞擦音
清音 p   p t   t c   t͡s k   k
濁音 b   b[a] d   d z   d͡z[b] g   ɡ
擦音 s   s[c] h   h[d]
閃音 r   ɾ[e][f]
近音 w   w[g] j   j[g]
特殊音拍 N   /N/,[h]   Q   /Q/[i]
  1. ^ 宇津木方言中,元音間的/b/偶爾會實現為唇擦音[β][9]:196
  2. ^ T塞擦音[d͡z~d͡ʑ]和擦音[z~ʑ]實際上無別。本文都寫作塞擦音。
  3. ^ 宇津木方言的/s//t͡s/合流。[9]:195[2]:59
  4. ^ /h/接閉後元音/u/時,實現為唇音[ɸ];被顎化時,實現為硬顎音[ç][2]:41–42另外,中之鄉方言部分話者在低元音/a/前也會將其發作[ɸ],如ha[ɸa]「齒」;hara[ɸaɾa]「腹」。其他所有環境的/h/都實現為[h]
  5. ^ 宇津木方言的/ɾ/依不同的音韻環境與/j/零聲母合流。具體地,共同八丈語/ɾa、ɾo、ɾj/在宇津木方言中一般變為[ja、jo、j]/ɾi, ɾu/變為[i, u]/ɾe/變為[je][e][9]:192–194
  6. ^ /ɾ/少見於詞首(主要出現在日語漢字詞中),傾向於變為/d/。如八丈語デエネン(deeneN);日語「來年」(rainen)。[2]:50–51
  7. ^ 7.0 7.1 /j、w/分別後接/i、u/時會消失,如向格助詞i~jii的變體jii[iː]
  8. ^ /N/僅見於韻尾,與聲母位置的m、n對應。默認實現為舌背音[ɴ~ŋ],若後跟阻礙音或鼻音,則其發音部位與後跟的音變為相同的。[2]:62
  9. ^ /Q/表示後接輔音的延長,如日語的促音。與標準日語不同的是,八丈語的Q還能出現在濁音之前。[2]:62–63

音系過程 編輯

除上述變化之外,八丈語還有一些別的條件音變:

/t、d/擦化 編輯

後接高元音/u、i/(無論長短)時,塞音/t、d/變為塞擦音,分別同c/t͡s/、z/d͡z/合流。[2]:52–61

舌冠音顎化 編輯

後接高元音/i/(無論長短)或介音/j/時,舌冠音n、t、d、c、z、s從齒齦音變為硬顎音。於是t-j、c-j變為cj[t͡ɕ];d-j和z-j變為zj[d͡ʑ];s-j變為sj[ɕ],n-j變為nj[ɲ][2]:44–50[2]:52–61[1]:15–16

/j/已經是硬顎音了,任何類似於**/jj/的序列都會被簡化為/j/

舌冠塞擦音c、z偶爾會自發地顎化為cj、zj,比較宇津木方言ミゾマ(mizoma)[mʲid͡zoma]和樫立方言ミジョマ(mizjoma)[mʲid͡ʑoma]「下水道;排水」,比較日語「溝」(mizo)。[2]:52–54, 264

元音接合 編輯

除上述長元音之外,八丈語一般不允許出現跨詞素的連續元音。若通過複合、加綴、輔音省略等手段造出了相鄰的元音,兩個元音會發生接合。兩個元音接合的情況如下表:

-e -i -o -u -wa[a]
a- ee oo ee oo awa, oo
e- ei[b] ei ei ei ewa, ja
i- je ii jo[c] ju iwa, ja
o- ei ei ou[b] ou owa, oo
u- ii ii uu uu uwa, uu
  1. ^ 元音與主題標記助詞wa的共時接合一般會被詞素邊界阻斷。
  2. ^ 2.0 2.1 值得注意的是,e-e、o-o分別產生ei、ou,而不是**ee和**oo。
  3. ^ 青島方言和末吉方言中,i-o組合同現代ii。詞中的*io則規則變為jo,如ショ(sjo)「潮」←上古日語「潮」(sipo)。

值得注意的不規則變化有:

  • a-woou,如1.1Aʼ類動詞的活用,其詞幹以...aw-結尾,如utaw-「歌」→作定語*utaw-o→utou。
  • e-waa,見於某些方言人稱代詞接主題標記-wa(ware-wa→wara)。
  • o-waa,見於狀態動詞-ar-的活用(*-arowa→-ara)、系詞dara的活用(*darowa→dara)、新型否定-Nn(ak)-的活用(*-Nnakowa→-Nnaka),等等。

詞源上一般都遵循這些規則,但也有些例外:

  • *uwaa,見於*kuwa→ka「鋤頭」(與日語「鍬」(kuwa)有關)。
  • *ieei,見於一些二段動詞活用,如*kierowa→keirowa「消失」(與上古日語「消ゆ」(ki1yu、ki1ye-)有關)。
  • *ueei,見於*suerowa→seirowa「設置」(與日語「據える」(sueru)有關)。
  • *uiei,見於*uttui→uQcei「前天」(與日語「一昨日」(ototoi)有關)。
  • *eiee,見於一個詞:*tame(s)ite→tameete「試著」(tamesowa「嘗試」的分詞形式,與日語「試す」(tamesu)有關)。[1]:155
  • *owaou,見於一個詞:*kowasowa→kousowa「摧毀」(與日語「壊す」(kowasu)有關)。

元音接合可被詞法統一阻斷,也可被其他方言或本土日語影響。

不接合 編輯

作為上述元音接合規則的例外,有些特殊情況下元音[i]接短元音a、o、u時不會發生接合,而是變成長元音aĭ、oĭ、uĭ。這一般發生在/ɾe/變成{IPA-ja|i|}}之後,如wra「我們」(來自warera)和nomardou「儘管喝酒」(來自nomararedou)。這種現象取決於不同方言、不同話者。

不接合的元音在宇津木方言中較為普遍,這主要是因為其他方言中的ri、ru、re因為詞中/ɾ/的消失變為[i][u][e]。因此,古代的ari和aru合流為[ɐi][ɐu],與共同八丈語ei、ou相同。比較:[9]:192–194

共同八丈語 三根方言發音 宇津木方言發音 詞義
オジャリヤレ/ozjarijare [od͡ʑaɾʲijaɾe] [od͡ʑɐijɐe] 「歡迎」
タル/taru [taɾu] [tɐu] 「桶」
マルバラ/marubara [maɾubara] [mɐubaː] 「死了」
オキレバ/okireba [okʲiɾeba] [okʲɪeba] 「當(他)醒」
カブレ/kabure [kabuɾe] [kabʊe] 「戴(帽子)!」

輔音延長 編輯

大多數輔音在延長時沒有特殊變化:t[t]→Qt[tt]。也有些例外,主要是以/Q/結尾的前綴引起的:

  • h的延長:h延長時,變為Qp[pp]—例如oQ-(強化前綴)+hesowa「推」→oQpesowa「推」。[14]
  • n和m的延長:n或m延長時,分別變為Nn[nn]或Nm[mm]—例如,hiQ-(強化前綴)+magarowa「彎折」→hiNmagarowa「彎折」。
  • s的延長:s或sj延長時,會產生一個插音[t],分別變為Qc[tt͡s]或Qcj[tt͡ɕ]—例如hiQ-(強化前綴)+simerowa「系」→hiQcimerowa「系」。這一特徵見於除末吉方言外的所有方言,末吉方言規律變為Qs[ss]和Qsj[ɕɕ][2]:59–63

坂上方言(其他方言偶見)中,/N/後接濁阻礙音會變為/Q/:

  • b、d、g、z的特殊延長:坂上方言中,古Nb、Nd、Ng、Nz常會變為Qb、Qd、Qg、Qz。例如,jomowa「讀」的分詞在樫立方言中是joQde[jodde],不同於其他大多數方言的joNde[jonde]

連濁 編輯

與日語一樣,八丈語也會發生連濁,即清阻礙音在組成複合詞時濁化:

無連濁 p h t c s k
有連濁 b d z g

其他音不受連濁影響。

語法 編輯

八丈語的主要語法特徵有中心詞後置、左向分支、話題優先論元省略,默認語序為SOV,名詞無之分,也幾乎沒有的變化。

八丈語保留了一些上古日語—特別是上代東國方言(EOJ)—的語法特徵:[10][1]:3–14, 35–38, 109–120

  • 形容動詞用定語後綴-ke來自EOJ。比較上古日語西部方言-ki1>現代日語~い(-i)。
  • 動詞定語後綴-o ~ -ro'來自EOJ。比較上古日語西部方言和現代日語-u ~ -ru。
  • 從動詞派生狀態詞的中綴-ar-來自EOJ。比較上古日語西部方言-e1r-。
  • 動詞過去時後綴-ci ~ -zi,來自上古日語-si(-ki1的定語)。
  • 動詞推量形-naw-來自EOJ-nam-。比較上古日語西部方言-ram-、現代日語-rō。
  • 存在動詞arowa可用於所有主語,沒有有生性
    • 動詞irowa(與日語iru同源)只有「坐」的本義。
  • 助詞ga、no均用於標記主格屬格
  • 許多疑問助詞基於an-,如ani「什麼」、aNde「為什麼」、aNsei「為什麼」。比較上古日語西部方言nan-:「何」nani、なんで(nande)「為什麼」、なぜ(naze)「為什麼」。
  • 日語的繫結日語係り結び/かかりむすび羅馬字kakari-musubi仍可見於疑問助詞ka(與日語か/ka有關)和焦點助詞ka、koo(可能與日語こそ/koso有關)。這一現象在中世日語中逐漸消亡,江戶時代已經徹底消失。[15]:358–361
  • 原始日語*e和*o常常沒有經歷高化,保留了原貌,EOJ也如此。上古日語西部方言中,這兩個元音常常與i1和u合流。

八丈語也有不見於現代標準日語的自己的變化:

  • 許多情景下的動詞後綴-u ~ -ru被新的陳述式-owa ~ -rowa取代。
  • k-和g-詞幹動詞的分詞(te形)以-Qte、-Nde結尾,不同於現代日語方言的-ite和-ide。


  • 一些動詞詞彙基於類祈願式後綴-oosi,某種程度上與中古日語的祈願式~ま欲し-(a)maosi有關。

詞彙 編輯

八丈語有大量無法從日語同源詞推出的詞彙。這主要是因為八丈語的主體來自上古日語東部方言(上代東國日語),或發生過不規則變化。

八丈語 上代東國方言 同源詞
nubur- 「爬」 -- 上る nobor-ModJ
no2bor-WOJ
nubuyuɴ (沖繩語)
horow- 「撿起」 pirop- 拾う hirow- (ModJ)
拾ふ firof- (EMJ)
pi1rip- (WOJ)
firiɴ ~ firiyuɴ (沖繩語)
phurūruɴ (今歸仁國頭語)
houm- 「口銜」 popom- 含む fukum- 「包含」(ModJ)
pupum- (WOJ)
nogow-「擦拭」 nogop- 拭う nuguw- (ModJ)
拭ふ nogof- (EMJ)
nuguyuɴ (沖繩語)
ote- 「掉」 -- 落ちる ochi- (ModJ)
oti- (WOJ)
*ote- (PR)
ʔutiyuɴ (沖繩語)
ore-「減少;下(船、車)」 -- 降りる ori- (ModJ)
ori- (WOJ)
*ore- (PR)
ʔuriyuɴ (沖繩語)
memezume 「蚯蚓」 -- 蚯蚓 mimizu (ModJ)
mimidu (EMJ)
*memezu (PR)
mimiji (沖繩語)
asub-「玩」 -- 遊ぶ asob- (ModJ)
aso1b- (WOJ)
*asub- (PR)
asibuɴ ~ ashibuɴ (沖繩語)
igok- 「工作」 -- 動く ugok- (ModJ)
ugo1k- (WOJ)
*igok- (PR)
ʔɴjuchuɴ, ʔɴjuk- (沖繩語)
kasjag- 「倚靠;傾斜」 -- 傾ぐ kashig- (ModJ)
kashig-, katag- (近世日語)
kasik- 「蒸;煮」 -- 炊ぐ kashig- (ModJ)
kasik- (EMJ)
kashichii強飯」(沖繩語)
katog- 「忍受」 -- 擔ぐ katsug- (ModJ)
katug- (近世)
jo 「魚」 -- uo (ModJ)
uwo ~ iwo (EMJ)
*iyo (PR)
ʔyu (沖繩)
ɿɿu (宮古語)
hito, tecu ~ teQcu 「1」 -- hito, 一つ hitotsu (ModJ)
pi1to2, pi1to2tu (WOJ)
*pito, *pitetu (PR)
chu, tiitsi (沖繩語)
pɿtu, pɿtiitsɿ (宮古語)

八丈語也保留了大部分日語方言中已經廢棄不用的詞,如:[1]:159–168

八丈語 同源詞
magure- 「模糊的」 眩る magure- 「變暈」 (LMJ)
heirak- 「傷害;叮、蜇」 疼らく fifirak- 「叮、蜇」 (EMJ)
hotour- 「變熱」 熱る fotofor- ~ fotobor- 「排熱」 (EMJ)
sjo-ke 「已知」 著き siru-ki1 ~ (iti)siro1-ki1 「已知、顯著」 (WOJ)
nabure- 「藏」 隠る nabar- ~ namar- 「藏」 (EMJ)
njow- 「呻吟」 呻吟ふ niyof- ~ niyob- 「呻吟」 (EMJ)
kour- 「愛」[a] 戀ふ kofi- (EMJ)
ko1pi2- (WOJ)
  1. ^ 從二段動詞不規則地變為1.1B類動詞,最可能是經過上古日語定語形式*kop-uro,重分析為kopur-o。[1]:147–158

也有些詞在標準日語中確實存在,但詞義發生了變化:[2]:147–269

八丈語 日語同源詞
ヤマ/jama「原野」 yama
ゴミ/gomi「柴火」 ゴミ gomi「垃圾」
オヤコ/oyako「親屬」 親子 oyako
コワキャ/kowakja「疲勞」 怖い kowai
ニクキャ/nikukja「丑」 憎い nikui「可憎」
カモワ/kamowa「吃」 噛む kamu「嚼、咬」
イジメロワ/izimerowa「罵」 苛める ijimeru「虐待」
ヘイロワ/heirowa 「叫」 吠える hoeru「(狗)吠叫」
ヤドロワ/jadorowa「就寢(敬語)」 宿る yadoru 「過夜」
マルボワ/marubowa 「死」 転ぶ marobu 「摔倒」

八丈語也有一些來源不明的詞:[2]:71–92

八丈語 詞義
トギロワ/togirowa 邀請;喚起
カスロワ/kasurowa
デーツィキャ/deecikja 整潔
クツカワスメ/kucukawasime
ケービョーメ/keebjoome 蜥蜴
ヒョウラ/hjoura 午飯
ツゥベ/cube 屋頂
ゾクメ/zokume 公牛
アビ/abi

另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Kaneda (200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Iannucci (2019).
  3.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Hachijō.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5. ^ Thomas Pellar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Japonic languages. Approaches to endangered languages in Japan and Northeast Asia: Description, document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ug 2018, Tachikawa, Japan. ffhal-01856152
  6. ^ Masayoshi Shibatani, 1990. The Languages of Japan, p. 207.
  7. ^ 消滅の危機にある方言・言語. 日本文化廳. [2017-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6) (日語). 
  8. ^ 八丈語? 世界2500言語、消滅危機 日本は8語対象、方言も独立言語 ユネスコ. 朝日新聞. 2009-02-20 [2014-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9) (日語).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NINJAL (1950).
  10. ^ 10.0 10.1 Kupchik (2011).
  11. ^ Kibe (2013).
  12. ^ 山田平右衛門, 2010. 消えていく島言葉~八丈語の継承と存続を願って~, pp. 181–182. ISBN 978-4-87302-477-6
  13. ^ 中井 精一, Daniel Long, et al. 南洋プランテーション社會における方言—南大東島の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をもとに—. 地域言語 第15號, pp. 51–60. 地域言語研究會, 2003-10-26. 富山, 日本.
  14. ^ Iannucci (2019),第39頁.
  15. ^ Frellesvig (2010).

文獻 編輯

  • Frellesvig, Bjarke, A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1-107-40409-0. 
  • Iannucci, David J., The Hachijō Language of Japan: Phonology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 2019. Ph.D. Thesis. 
  • Kaneda Akihiro, 八丈方言動詞の基礎研究, 笠間書院, 2001. 
  • Kibe Nobuko (編), 八丈方言調査報告書, 大學共同利用機関法人, 2013. 
  • Kupchik, John E., A Grammar of the Eastern Old Japanese Dialects, University of Hawaiʻi, 2011. Ph.D. Thesis. 
  • NINJAL, 八丈島の言語調査, 1950. 
  • Vovin, Alexander, Origins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ISBN 978-0-19-938465-5, doi:10.1093/acrefore/9780199384655.013.277 . 
  • Vovin, Alexander, A Descriptive and Comparative Grammar of Western Old Japanese, Part 2, Global Oriental, 2009, ISBN 978-1-905246-82-3. 

閱讀更多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