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罗杰斯

(重定向自弗雷德·羅傑斯

弗雷德·麦克菲利·罗杰斯(Fred McFeely Rogers,1928年3月20日—2003年2月27日),又称罗杰斯先生(Mister Rogers),是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制片人和长老宗牧师。[1]他是1968年至2001年儿童电视节目《罗杰斯先生的邻居英语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的创作者、节目主持人。

牧师大人英语The Reverend
弗雷德·罗杰斯
1982年的弗雷德·罗杰斯
出生Fred McFeely Rogers
(1928-03-20)1928年3月20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布
逝世2003年2月27日(2003岁—02—27)(74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墓地Unity Cemetery, Latrobe, Pennsylvania, U.S.
别名罗杰斯先生(Mister Rogers)
母校达特茅斯学院 (Transferred)
罗林斯学院 (BM)
匹兹堡神学院英语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 (BD)
职业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 演员, 木偶师英语Puppeteer
歌手, 作曲家, 电视制作人, 作者
教育家, 长老宗牧师
活跃时期1951–2001
政党共和党
配偶Joanne Byrd1952年结婚)
儿女2
奖项总统自由勋章 (2002)
签名

罗杰斯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附近的拉特罗布,1951年获得罗林斯学院音乐学士学位。毕业后前往全国广播公司位于纽约的办公室工作,1953年回到匹兹堡,参与NET(后来的PBS)电视台WQED英语WQED (TV)的儿童节目制作。他于1962年毕业于匹兹堡神学院英语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并于1963年成为长老宗牧师。他之后又就读于匹兹堡大学儿童发展研究生院,在那里他与儿童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麦克法兰英语Margaret McFarland开始了30年的合作。他还帮助在匹兹堡为WQED电视台开发儿童节目《The Children's Corner》(1955年)和在加拿大CBC制作的《Misterogers》(1963年)。1968年,他回到匹兹堡并改编了他的加拿大系列剧的格式,创作了《罗杰斯先生的邻居》,该剧播出了33年。该计划因关注儿童的情感和身体问题而广受好评,例如生死、兄弟姐妹竞争、入学和离婚。

1997年,弗雷德·罗杰斯获得艾美奖终身成就奖英语Lifetime Achievement Emmys,1999年入选电视名人堂英语Television Hall of Fame。2002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2003年2月27日,罗杰斯因胃癌去世,享年74岁。罗杰斯影响了许多儿童电视节目的作家和制片人,他的节目一直是悲剧事件中的安慰之源,甚至在他去世后也是如此。

早年生活

编辑

罗杰斯于1928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布,距匹兹堡约40英里(64公里),位于主街705号[2] ,是詹姆斯·罗杰斯和南希·罗杰斯(James and Nancy Rogers)的孩子。詹姆斯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3] ,他是拉特罗布最大的企业之一麦克菲利砖公司的总裁。南希的父亲弗雷德·布鲁克斯·麦克菲利是一位企业家,罗杰斯以他的名字命名。[4] 南希为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美国士兵编织毛衣,这些士兵在欧洲作战并定期在拉特罗布医院(Latrobe Hospital)做志愿者。最初,她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想安定下来,过着医院志愿工作的生活。罗杰斯在拉特罗布韦尔登街(Weldon Street)737号的一座三层砖砌豪宅中长大。[5][2] 他有一个妹妹伊莱恩(Elaine),罗杰斯在他11岁时收养了她。[5] 罗杰斯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度过的,玩木偶,还和他的祖父一起度过。他五岁时开始弹钢琴[6] 通过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祖先约翰尼斯·梅弗特(Johannes Meffert,生于1732年),罗杰斯是美国演员汤姆·汉克斯的第六个表弟,后者在2019年电影《知音有约》中饰演他。[7]

罗杰斯有一个艰难的童年。他害羞、内向、超重,在患上哮喘后经常回家。[3] 他小时候因为体重而受到欺负和嘲笑,并被称为“小胖弗雷迪”。[8] 根据2018年纪录片导演摩根·内维尔执导的《与我为邻英语Won't You Be My Neighbor? (film)》,称罗杰斯有一个“孤独的童年……我想他尽可能多地与自己交朋友。他有一个腹语术木偶,还有(填充)玩偶动物,在他童年的卧室里创造自己的世界”。 [8]

 
1951年罗林斯学院毕册中的罗杰斯

罗杰斯就读于拉特罗布高中,在那里他克服了害羞。[9] “一开始对我来说很艰难,”罗杰斯在1984年告诉NPR泰瑞·格罗斯英语Terry Gross。“然后我交了几个朋友,他​​们发现我的核心是好的。其中一个是......足球队”。[10] 罗杰斯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是国家荣誉学会英语National Honor Society的成员,并且是学校毕册的主编。[9] 1948年,20岁的他在拉特罗布登记加入志愿役,在那里他被归类为“1-A”,可以服兵役。[11] 然而,在1950年10月12日进行武装部队体检后,他的身份被改为“4-F”,不适合服兵役。[11] 罗杰斯在达达特茅斯学院学习了一年,然后转学到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罗林斯学院英语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6] 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4],获得音乐学士学位。 [12]

罗杰斯于1962年以优异成绩[13]匹兹堡神学院英语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毕业,获得神学学士学位。[12] 1963年,他被美国长老宗英语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匹兹堡长老宗任命为牧师。[14] 他作为一名被任命的牧师,而不是教会的牧师,他的使命是通过电视为儿童和他们的家人服务。他经常出现在教会神职人员面前以维持他的按立。[15]

职业生涯

编辑

早年

编辑

罗杰斯大学毕业后想进入神学院,[16] 但在1951年他在罗林斯学院大四时,在他父母家中遇到了一台电视机后,他选择进入新兴的电视媒体行业。[17] 在接受CNN采访时,他说:“我进入电视行业是因为我讨厌它,我认为有一些方法可以使用这种出色的工具来培养那些愿意观看和聆听的人”。[18][note 1] 毕业后1951年,他在纽约市NBC担任《Your Hit Parade英语Your Hit Parade》、《The Kate Smith Hour英语The Kate Smith Hour》和《The Gabby Hayes Show英语The Gabby Hayes Show》儿童节目的现场导演,并担任《The Voice of Firestone英语The Voice of Firestone》的助理制片人。[21][22][23]

 
乔西·嘉莉和罗杰斯在“The Children's Corner”拍摄阁楼场景。嘉莉的肩膀上是丹尼尔·S·(条纹)老虎,罗杰斯的左边是国王星期五十三世。

1953年,罗杰斯回到匹兹堡,在公共电视台WQED英语WQED (TV)担任节目开发人员。乔西·嘉莉英语Josie Carey与他合作开发了儿童节目《The Children's Corner》,由嘉莉主持。罗杰斯在镜头外为节目开发木偶,角色和音乐。他使用了许多在此期间开发的木偶角色,例如条纹老虎丹尼尔(以WQED的电台经理多萝西·丹尼尔(Dorothy Daniel)的名字命名,他在节目首映前给了罗杰斯一个老虎木偶),[24] 国王星期五十三世,女王莎拉星期六(以罗杰斯的妻子命名),[25] 猫头鹰X(X the Owl),亨丽埃塔(Henrietta)和伊莱恩夫人(Lady Elaine),在他后来的作品中。[26][27] 儿童电视艺人厄尼·库姆斯英语Ernie Coombs是一名助理木偶师。[28] 1955年,《The Children's Corner》获得喜万年奖英语Sylvania Award最佳本地制作的儿童节目,并在NBC全国播出。[29][30][31] 在为儿童之角工作期间,罗杰斯就读于匹兹堡神学院英语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并于1963年被任命为长老宗牧师。他还曾就读于匹兹堡大学儿童发展研究生院[32][31],在那里他开始与儿童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麦克法兰英语Margaret McFarland合作,根据罗杰斯的传记作者麦克斯韦·金(Maxwell King)的说法,后者成为他的“主要顾问和合作者”和“儿童教育大师”。[33] 罗杰斯对儿童的“思考和欣赏”很大程度上是由麦克法兰塑造和告知的。[32] 30年来,她一直是《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大部分剧本和歌曲的顾问。[33]

1963年,多伦多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与罗杰斯签约,开发并主持15分钟的黑白儿童节目《Misterogers》;该节目从1963年持续到1967年。[28][34] 这是罗杰斯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CBC的儿童节目负责人弗雷德·雷恩斯贝瑞(Fred Rainsberry)坚持认为,他告诉罗杰斯,“弗雷德,我看到你和孩子们交谈。让我们让你自己去播出”。[35] 库姆斯在多伦多加入罗杰斯,担任助理木偶师。[28] 从1964年到1967年,罗杰斯还与库姆斯合作过儿童节目《Butternut Square英语Butternut Square》。他于1967年获得了《Misterogers》的版权,并带着妻子、两个年幼的儿子和​​他开发的布景返回匹兹堡,尽管在 CBC 和在匹兹堡没有工作前景。[36][37] 在罗杰斯的推荐下,库姆斯留在多伦多,成为罗杰斯在加拿大的标志性电视人物,创建了长期运行的儿童节目,《Mr. Dressup英语Mr. Dressup》。从1967年到1996年。[38] 罗杰斯在CBC的工作“帮助塑造和发展了他后来为美国公共电视公司(PBS)制作的节目的概念和风格”[39]

罗杰斯先生的邻居

编辑
 
正在换鞋的罗杰斯
 
罗杰斯和法兰西斯・克雷门斯英语François Clemmons在1969年洗了一次洗脚浴,打破了众所周知的肤色障碍[40]

《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也称为邻居)是一个由罗杰斯主演的半小时教育儿童节目,于1968年开始在全国播出,共播出895集。[41] 该节目在匹兹堡的WQED进行了录像,并由全国教育电视台(NET)播出,该电视台后来成为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42][43] 它的第一季有180集黑白剧集。随后的每一季都由PBS、Sears-Roebuck 基金会和其他慈善机构资助,彩色拍摄,共65集。[44][45] 到该节目于2000年12月结束制作时,其平均收视率约为0.7% 的电视家庭,即68万个家庭,并在384个PBS电视台播出。在1985年至1986年的高峰期,其收视率为2.1%,即180万户家庭。[46][47] 邻居的制作于2000年12月结束,最后一集于2001年播出,但PBS继续播出重播;到2016年,该节目是PBS历史上运行时间第三长的节目。[45][48]

《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中的许多布景和道具,如手推车、运动鞋和城堡,都是由CBC设计师和制片人为罗杰斯在多伦多的演出创作的。该节目还“融入了后来成名的大部分极具想像力的元素”[49],例如缓慢的节奏和主持人的安静举止。[50][49]《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格式在整个节目中“几乎没有变化”[51] 。每一集都以摄像机视角开始,看到一个街区的模型,然后平移靠近一个房子的表示,同时播放由音乐总监强尼·科斯塔英语Johnny Costa演奏的主题曲《Won't You be My Neighbor?》的钢琴乐器,灵感来自贝多芬奏鸣曲。[52] 镜头放大到一个代表罗杰斯先生家的模型,然后切到房子的内部,穿过房间平移到前门,罗杰斯打开前门,唱着主题曲迎接他的来访者,同时把他的西装外套换成羊毛衫(由他母亲编织)[53],他的礼服鞋换成运动鞋,“完成一只鞋从一只手扔到另一只手”。本集的主题被引入,罗杰斯先生离开家去另一个地方,镜头平移到邻居模型,并在他进入新地点时放大到新地点[54]。这一段结束后,罗杰斯先生离开并回到他的家,表明是时候去“Make-Believe”社区了。罗杰斯先生走到电车轨道旁的靠窗座位上,在电车出来时在那里设置了动作。摄像机跟随它沿着房子后墙的一条隧道进入“Make-Believe”社区。讲述的故事和课程发生在一系列为期一周的剧集中,涉及木偶和人类角色。访问结束时,电车回到了它出现的同一条隧道,重新出现在罗杰斯先生的家中。然后,他在结束这一集之前与观众交谈。他经常喂鱼,清理他用过的任何道具,然后回到前面的房间,在那里他唱着结束曲,同时换回他的礼服鞋和夹克。当他结束这首歌时,他离开了前门,镜头从他的家中缩小,并在剧集结束时平移了邻居模型。[note 2]

《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强调幼儿的社交和情感需求,与另一部PBS节目不同,《芝麻街》于1969年首播,并没有关注认知学习。[55] 作家凯西·默洛克·杰克逊(Kathy Merlock Jackson)说:“虽然这两部剧都针对相同的学龄前观众并为孩子们准备上幼儿园,但芝麻街专注于入学准备技能,而罗杰斯邻居先生则专注于孩子发展中的心理和情感以及道德和伦理推理意识”。[56] 社区在研究上花费的资源也少于《芝麻街》,但罗杰斯在他的课程中使用了他的导师玛格丽特·麦克法兰、本杰明·斯波克爱利克·埃里克森T.贝里·布拉泽尔顿英语T. Berry Brazelton教授的幼儿教育概念。[57]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指出的,罗杰斯教导幼儿文明、宽容、分享和自我价值“以令人放心的语气和悠闲的节奏”。[58] 他处理了一些棘手的话题,例如家庭宠物的死亡、兄弟姐妹的竞争、家庭中的新生儿的加入、搬家和进入新学校以及离婚。[58] 例如,他写了一个关于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案的特别片段,该片段于1968年6月7日,也就是暗杀事件发生几天后播出。[59]

据金说,将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每一集放在一起的过程是“艰苦的”[60],而罗杰斯对该节目的贡献是“惊人的”。罗杰斯编写和剪辑了所有剧集,弹钢琴并为大部分歌曲演唱,创作了200首歌曲和13部歌剧,创造了所有角色(包括木偶和人类),扮演了大部分主要木偶角色,主持了每一集,以及制作并批准了该计划的每一个细节。[61] 为“Make-Believe”社区创造的木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个性”。[62] 他们是简单的木偶,但却是“复杂、复杂、完全诚实的人”。[63] 1971年,罗杰斯成立了家庭通讯公司(FCI,现为弗雷德·罗杰斯公司英语The Fred Rogers Company),制作邻里、其他节目、和非广播资料。[64][65]

1975年,罗杰斯停止制作《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专注于成人节目。《邻居》的重播继续在PBS上播出。[66] 金报告说,这一决定让他的许多同事和支持者“措手不及”。[67] 然而,罗杰斯继续与麦克法兰讨论儿童发展和幼稚教育问题。1979年,在中断了近五年之后,罗杰斯重新开始制作《邻居》;[68] 金称新版本“比以往更强大、更复杂”。[69] 金写道,该节目在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播出时,“是一块文化试金石,激发了无数的模仿”[19] ,最著名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艾迪·墨菲对《周六夜现场》的模仿。[19]

2001年,73岁的罗杰斯退出了《邻居》的制作,但重播仍在继续播出。多年来,他和FCI每年都制作大约两到三周的新节目,“从1979年以来制作的大约300个节目库中填补了他的剩余时间”。[47] 2001年8月31日播出了《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最后一集。[70]

其他作品和演出

编辑
罗杰斯于1969年5月1日在参议院通信小组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erce Subcommittee 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et作证,由约翰·帕斯托雷担任主席。作为他证词的一部分,他背诵歌词《What Do You Do with the Mad that You Feel?英语What Do You Do with the Mad that You Feel?

1969年,罗杰斯在美国参议院通讯小组委员会作证,该小组委员会由罗德岛州民主党参议员约翰·帕斯托雷担任主席。美国总统林登·詹森在卸任前提出了一项二千万美元的法案,用于创建PBS,但他的继任者理查·尼克森想将资金削减至一千万美元。[71] 尽管罗杰斯尚未在全国范围内为人所知,但由于他有能力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并与听众建立情感联系,因此他被选中出庭作证。罗杰斯的证词片段在电视上播放并在网络上被数百万人观看,在此后多年帮助PBS获得资金。[72][73] 根据金的说法,罗杰斯的证词“被认为是国会有史以来提供的最有力的证词之一,也是有史以来拍摄的最有力的影片演示之一”。 [74] 这让帕斯托落泪,而且据金说,公共关系专家和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74] 参议院对PBS的资助从900万美元新增到2200万美元。[71] 1970年,尼克森任命罗杰斯为白宫儿童和青年问题会议英语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Children and Youth主席。[75][note 3]

1978年,在《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休息期间,罗杰斯在PBS上编写、制作并主持了一个30分钟的成人访谈节目,名为《Old Friends ... New Friends》。[77][78] 该节目持续了20集。罗杰斯的来宾包括霍奇·卡麦可海伦·海丝米尔顿·伯利英语Milton Berle洛林·霍兰德英语Lorin Hollander、诗人罗伯特·佛洛斯特的女儿莱斯利和威利·史塔格尔[77][79]

1987年9月,罗杰斯访问莫斯科,作为第一位嘉宾出现在长期播出的苏联儿童电视节目《晚安,小家伙!英语Good Night, Little Ones!》主持人塔蒂亚娜·韦德涅耶娃英语Tatiana Vedeneyeva[80] 这一露面于12月7日在苏联播出,恰逢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隆纳·雷根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华府峰会英语Washington Summit (1987)[81] 韦德涅耶娃于11月参观了罗杰斯先生的街区。她的访问被录制下来,后来在1988年3月作为罗杰斯节目的一部分播出。[82] 1994年,罗杰斯为公共广播公司撰写、制作并主持了一个名为弗雷德·罗杰斯的英雄的特别节目,该节目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四比特对儿童和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人进行了采访和拍摄。[83][84] 罗杰斯第一次以演员而不是他自己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上,是在1996年电视剧《荒野女医情英语Dr. Quinn, Medicine Woman》的一集中,扮演一名传教士。[6]

罗杰斯进行了“数十次采访”。[85] 尽管他不愿意出现在脱口秀电视节目中,但他通常会“以其敏捷的机智和即时即兴表演的能力吸引主持人”。[86] 罗杰斯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毕业典礼演讲者之一,发表了150多次演讲。[85] 他的朋友和同事大卫·纽厄尔(David Newell)报告说,罗杰斯会“为一次演讲感到痛苦”[87],而金报告说,罗杰斯在演讲中至少有一点谨慎,内容涉及儿童、电视、教育、他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以及他对自我认识的追求。 他的语气平静而不拘礼节,但“引人注目”。[85] 在许多演讲中,包括他在1997年接受艾美奖的终身成就英语Lifetime Achievement Emmys演讲、1999年入选电视名人堂英语Television Hall of Fame的演讲、以及2002年在达特茅斯学院的最后一次毕业典礼演讲中,他都训示听众保持沉默,思考一下对他们有良好影响的人。[88]

个人生活

编辑
 
弗雷德和乔安妮·罗杰斯坐在钢琴前

罗杰斯在罗林斯学院就读期间遇到了来自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莎拉·乔安妮·伯德(Sara Joanne Byrd)。他们从1952年结婚,直到他于2003年去世。他们有两个儿子,詹姆斯和约翰。[89][90] 乔安妮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钢琴家”,[91] 她像弗雷德一样从罗林斯获得了音乐学士学位,然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了音乐硕士学位。从1976年到2008年,她与她的大学同学珍妮·莫里森(Jeannine Morrison)公开表演。[91][92] 据传记作者麦克斯韦·金称,罗杰斯的亲密伙伴说他“绝对忠实于他的婚姻誓言”。[93][94]

罗杰斯是红绿色色盲[95][96] 父亲去世后,他于1970年成为一名鱼素主义者,并于1980年代初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97] 他说自己“不能吃任何有母亲的东西”。1980年代中期,他成为了《素食时报英语Vegetarian Times》的共同所有者,[98] 并在一期中说,“我喜欢豆腐汉堡和甜菜”。[99] 他告诉《素食时报》,出于道德和健康两方面的原因,他成为了一名素食者。[99] 据罗杰斯的传记作家麦克斯韦·金称,罗杰斯还签署了一份声明抗议穿动物皮草[98] 罗杰斯是一名共和党注册党员,但根据乔安妮·罗杰斯的说法,他“在投票管道上非常独立”,选择不谈论政治是因为他想保持公正。[100] 罗杰斯是一名长老宗教徒,他在《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中表达的许多资讯都受到基督教核心教义的启发。 罗杰斯很少在广播中谈论他的信仰; 他相信以身作则和说教一样强大。 他说,“你不需要为了传达资讯而公开谈论宗教。”。 根据作家谢·塔特尔(Shea Tuttle)的说法,罗杰斯认为他的信仰是他性格的一个基本部分,并“称观众和电视机之间的空间为‘圣地’”。 但是,尽管罗杰斯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仍在愤怒、冲突和自我怀疑中挣扎,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15] 他还研究了基督教神秘主义犹太教佛教以及其他信仰和文化。[98][101] 金称他为“具有真实精神生活的独一无二的电视艺员”,强调耐心、反思和“在嘈杂的世界中保持沉默”的价值观。 金报告说,尽管罗杰斯的家庭很富有,但他不在乎赚钱,生活节俭,尤其是当他和他的妻子长大后。[98] 还声称,罗杰斯与年轻观众的关系对他很重要。[101] 例如,自从在加拿大主持《Misterogers》活动以来,他亲自回复了每一封寄给他的信。[102][103] 在《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开始在美国播出后,这些信件的数量新增了,他雇佣了工作人员和制片人赫达·夏拉潘来回答,但他阅读、编辑并签署了每封信。金写道,罗杰斯将回复观众的来信视为“某种牧师职责”。[104]

纽约时报》称罗杰斯为“一位热心的游泳运动员”,[105] 1998年《君子杂志》对罗杰斯的个人简介《Can You Say ... Hero?》的作者汤姆·儒诺说:“罗杰斯先生几乎每天早上去游泳了”。[95] 罗杰斯小时候在拉特罗布郊外的家庭度假屋里开始游泳,他们在那里拥有一个游泳池,并在冬季去佛罗里达旅行期间开始游泳。金写道,游泳和弹钢琴是“终生的爱好”,“两者都让他有机会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并掌握自己的命运”,[106] 并且游泳成为“强烈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培养的纪律”。罗杰斯每天在匹兹堡体育协会游泳,每天早上4:30到5:30之间醒来祈祷并“ 阅读圣经并为这一天做好准备”。[107] 他不抽烟也不喝酒。[105] 根据儒诺的说法,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变他的体重,而他的体重是他成年后大部分时间的143磅(约65公斤)生活;到1998年,这还包括每天小睡、晚上9 点30分上床睡觉、每晚不间断地睡八个小时。儒诺说,罗杰斯认为自己的体重“是一种命运的实现”,并告诉儒诺,“数字143意味着'我爱你。' 用一个字母说‘我’,用四个字母说‘爱’,用三个字母说‘你’”。[95]

过世与纪念

编辑

2001年罗杰斯退休后,他一直忙于与FCI合作,学习宗教和灵性,公开露面,旅行,并与拉特罗布的圣文森特学院英语Saint Vincent College院长阿卡博特·道格拉斯·诺维奇英语Douglas Robert Nowicki一起在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儿童媒体中心工作。[108] 到2002年夏天,他的慢性胃痛变得严重到足以去看医生,2002年10月,他被诊断出患有胃癌[109] 他延后了治疗,直到他在2003年玫瑰花车游行中担任主席,并于1月份与阿特·林克莱特英语Art Linkletter比尔·寇司比一起担任主席。[110] 1月6日,罗杰斯接受了胃手术。不到两个月后,2003年2月27日,[111][112] 在他75岁生日的前一个月,他在匹兹堡的家中去世,与他结婚50年的妻子乔安妮陪伴在他身边。在他临死前不久昏睡时,他接受了阿切博特·诺维奇的基督教最后仪式。[113][112][6]

第二天,《匹兹堡邮报》在头版报导了罗杰斯的死讯,并用一整节来介绍他的死因和影响。[114] 该报还报导说,到中午时,网络上“已经充满了家长、观众、制片人和作家的赞赏作品”。 [115] 罗杰斯的死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大多数美国都市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告,有些专门用整个版块来报导他的死讯。[115] WQED在罗杰斯去世的那天晚上播出了他的节目;《匹兹堡邮报》报导说,他们的报导的评级是正常评级的三倍。[115] 同一天晚上,ABC的《夜线》重播了最近对罗杰斯的采访。该节目获得了当天的最高收视率,打败《大卫深夜秀》和《杰哥今夜秀英语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的二月平均收视率。[115] 3月4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了由宾夕法尼亚州众议员迈克·多伊尔英语Mike Doyle (American politician)发起的一项表彰罗杰斯的决议。[116]

2003年3月1日,罗杰斯的神父在拉特罗布联合公墓(Unity Cemetery)为罗杰斯的父亲修复的联合教堂(Unity Cemetery)举行了私人葬礼。大约80名亲戚、同事和亲密的朋友参加了这项仪式,“这是在非常保密的情况下计划的,以便与他最亲近的人可以私下哀悼”。[117] 松鼠山英语Squirrel Hill第六长老宗罗杰斯家族教会的牧师约翰·麦考尔(John McCall)牧师作了讲道,威廉·巴克(William Barker)牧师是一位退休的长老宗牧师,他是“罗杰斯先生的亲密朋友,鸭嘴兽先生在他的声音”,[117] 阅读罗杰斯最喜欢的圣经段落。罗杰斯被安葬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布的联合公墓,在他母亲家族拥有的陵墓中。[117][118]

2003年5月3日,匹兹堡的亨氏音乐厅英语Heinz Hal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举行了一场公众纪念活动。 根据《匹兹堡邮报》,有2700人参加。 小提琴手伊扎克·帕尔曼、大提琴手马友友(通过视讯)和风琴手艾伦·莫里森英语Alan Morrison (organist)为罗杰斯表演。巴克主持仪式; 匹兹堡慈善家艾西·希尔曼英语Elsie Hillman、前《早安美国》主持人大卫·哈特曼英语David Hartman、《好饿的毛毛虫》作家艾瑞·卡尔和亚瑟的创作者马克·布朗英语Marc Brown也参加了活动。女商人兼慈善家特雷莎·海因茨、PBS总裁帕特·米切尔英语Pat Mitchell和匹兹堡项目执行主任萨利姆·古布里尔(Saleem Ghubril)发表了讲话。[119]杰夫·厄兰格英语Jeff Erlanger在1981年10岁时出现在《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家附近,向他解释他的电动轮椅,他也发表了讲话。[120] 这一纪念日在匹兹堡电视台和网站上播出了几次追悼会。[121]

回响

编辑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会在新闻中看到可怕的事情,我妈妈会对我说:“寻找帮手。你总会找到帮助的人。”时至今日,尤其是在“灾难”的时候,我记得妈妈的话,我总是因为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帮手——那么多有爱心的人而感到欣慰。
—弗雷德·罗杰斯[122]



每当一场大悲剧发生——战争、饥荒、大规模枪击事件,甚至是民粹主义愤怒的爆发——数以百万计的人都会转向弗雷德关于生活的信息。然后网络上充斥着他的文字和图像。以令人着迷的频率,他的书面信息和影片剪辑在网络上激增,接触到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或不祥的发展,向罗杰斯的安静沉思、简单、积极倾听和积极倾听的信息敞开心扉。人类善良的实践。
—罗杰斯传记作者麦克斯韦·金[123]

PBS另一个儿童节目《亚瑟小子》的创作者马克·布朗英语Marc Brown (author)认为罗杰斯既是朋友,也是“如何利用电视和媒体帮助孩子和家庭的一个了不起的榜样”。[124]Wonder Pets!英语Wonder Pets》的创造者乔希·塞利格英语Josh Selig认为罗杰斯影响了他对结构和可预测性的使用,以及他对音乐、歌剧和原创性的使用。[125]

罗杰斯启发儿童电视节目《妙妙狗英语Blues Clue's》的共同创作者安吉拉·桑托米罗英语Angela Santomero获得发展心理学学位并进入教育电视行业。[126] 她和《妙妙狗》的其他制片人使用了罗杰斯的许多技巧,例如使用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让主持人直接对着镜头说话并来到虚构的世界。 [127] 2006年,在罗杰斯去世三年后,《妙妙狗》停止制作,弗雷德·罗杰斯公司联系了桑托梅罗,以制作一个宣传纪念罗杰斯的节目。 [126] 2012年,《小老虎丹尼尔英语Daniel Tiger's Neighborhood》,以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为原型的角色,在PBS上首映。[128]

罗杰斯对儿童电视和幼儿教育的风格和方法也“乞求被模仿”。[129] 喜剧演员艾迪·墨菲在1980年代在《周六夜现场》上模仿《罗杰斯先生的邻居》。[19][130] 罗杰斯在1982年告诉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他相信像墨菲这样的模仿是“带着善意”完成的。[131]

罗杰斯1969年为公共电视节目辩护的证词影片自2012年以来经历了复苏,至少传播了两次。在当时的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建议削减PBS的资金后,该影片首次浮出水面。[132][133] 2017年,在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议取消几个与艺术相关的政府项目(包括PBS和国家艺术基金会奖英语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后,证词影片再次传播开来。[132][134]

2014年3月4日,宾夕法尼亚州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Pennsylvania Historical Marker)批准[135] 了一个专门用于罗杰斯的路边历史记标[136]。该于2016年6月11日设立,标题为"弗雷德·麦克菲利·罗杰斯(1928-2003),Fred McFeely Rogers (1928–2003)"。[137]

2018年纪录片《与我为邻英语Won't You Be My Neighbor? (film)》,导演摩根·内维尔拍摄关于罗杰斯生平的纪录片,票房收入超过2,200万美元,成为五年来票房最高的传记纪录片,也是有史以来票房收入第12名的纪录片。2019年的剧情片《知音有约》讲述了罗杰斯和他的电视连续剧的故事,并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罗杰斯。[138][139]

据《华盛顿邮报》的凯特琳·吉布森(Caitlin Gibson)报导,罗杰斯成为了育儿建议的来源。她称他为“在不断变化的育儿理念和文化趋势背景下的永恒神谕”。[138] 雪城大学的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Thompson)指出,罗杰斯“带着美国人的童年——我认为整个美国人——经历了一些非常动荡和艰难的时期”,[130]越战和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到2001年911袭击。根据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亚细亚·西蒙娜·伯恩斯(Asia Simone Burns)的说法,在2001年《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停止制作并于2003年去世后的几年里,罗杰斯成为“安慰的源泉,有时是在悲伤之后” [130] 伯恩斯说,罗杰斯的安慰之词在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2017年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爆炸案和2018年佛罗里达校园枪击案等悲剧之后“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130]

获奖与荣誉

编辑

博物馆展示品

编辑

艺术作品

编辑

荣誉学位

编辑

参见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据《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制片人赫达·沙拉潘(Hedda Sharapan)称,罗杰斯使用电视来传达他的信息;[19] 大卫・纽维尔英语David Newell在“Neighborhood”中饰演麦克菲利先生(Mr. McFeely),他说:“对弗雷德来说,电视是一种接触儿童和家庭的工具;它是一种必要的邪恶”。[20]
  2. ^ 有关《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结构的完整描述,请参见Wolfe,第9-16页。
  3. ^ 有关罗杰斯证词的证词,请参阅 American Rhetoric.com。[7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red Roger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March 16, 2020 [July 19,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9, 2020). 
  2. ^ 2.0 2.1 Harpaz, Beth J. Mister Rogers: 'Won't you be my neighbor?' fans can check out Fred Rogers Trail. Burlington Free Press. Associated Press. July 18, 2018 [November 1, 2018]. 
  3. ^ 3.0 3.1 Early Life.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 Children's Media. [October 30,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4. ^ 4.0 4.1 Woo, Elaine. It's a Sad Day in This Neighborhood. Los Angeles Times. February 28, 2003 [October 30,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5. ^ 5.0 5.1 King (2018), p. 19.
  6. ^ 6.0 6.1 6.2 6.3 DeFranceso, Joyce. Remembering Fred Rogers: A Life Well-Lived: A look back at Fred Rogers' life. Pittsburgh Magazine. April 2003 [January 17,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 2005). 
  7. ^ Capron, Maddie; Zdanowicz, Christina. Tom Hanks just found out he's related to Mister Rogers. CNN. [November 20,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8. ^ 8.0 8.1 Breznican, Anthony. The relics of Mister Rogers: 7 emotional items from the new film Won't You Be My Neighbor?. EW.com. June 9, 2018 [October 20,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9. ^ 9.0 9.1 Comm, Joseph A. Legendary Locals of Latrobe.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Arcadia Publishing. 2015: 52. ISBN 978-1-4671-0184-4. 
  10. ^ Gross (1984), event occurs at 4.27.
  11. ^ 11.0 11.1 Celebrating Mr. Rogers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S. National Archives. Retrieved September 14, 2021.
  12. ^ 12.0 12.1 Fred M. Rogers Receives Degree From Seminary. The Latrobe Bulletin 60 (121). May 10, 1962 [June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3. ^ Vol 1960–1965: Annual Catalogue of the 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 Internet Archive. 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 394. 1965 [April 27, 2020]. 
  14. ^ On Sunday: Fred M. Rogers To Be Ordained. The Latrobe Bulletin (Vol. LXI, No. 145). June 8, 1963 [August 5,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5. ^ 15.0 15.1 Burke, Daniel. Mr. Rogers was a televangelist to toddlers. CNN.com. November 23, 2019 [November 23,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6. ^ Herman, Karen. Fred Rogers: On his college years. Television Academy Interviews.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October 22, 2017 [November 23,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英语). 
  17. ^ Deb, Sopan.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at 50: 5 Memorable Moments.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5, 2018 [November 23, 2019].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美国英语). 
  18. ^ Schuster, Henry. Fred and me: An appreciation. CNN.com. February 27, 2003 [January 2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19. ^ 19.0 19.1 19.2 19.3 King, p. 266.
  20. ^ King, p. 265.
  21. ^ Hendrickson, Paul. In the Land of Make Believe, The Real Mister Roger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8, 1982 [October 20,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9). 
  22. ^ Gross (1984), event occurs at 6.38.
  23. ^ Highlights in the life and career of Fred Roger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February 27, 2003 [January 2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4. ^ Tiech, p. 10.
  25. ^ Fred Rogers. Pioneers of Television. PBS.org. 2014 [January 2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26. ^ Early Years in Television.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 Children's Media. [November 1,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27. ^ Tiech, p. 9.
  28. ^ 28.0 28.1 28.2 Broughton, Irv. Producers on Producing: The Mak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McFarland & Company, Inc. 1986: 51. ISBN 978-0-7864-1207-5. 
  29. ^ Sunday on the Children's Corner, Revisited. Presbyterian Historical Society. February 15, 2018 [November 1,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30. ^ Schultz, Mike. Sylvania Award. uv201.com. [January 2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31. ^ 31.0 31.1 Fred Rogers Biography. Fred Rogers Productions. 2018 [November 1,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9). 
  32. ^ 32.0 32.1 Flecker, Sally Ann. When Fred Met Margaret: Fred Rogers' Mentor. Pitt Med.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Winter 2014 [October 2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0). 
  33. ^ 33.0 33.1 King, p. 126.
  34. ^ King (2018), p. 145.
  35. ^ Roberts, Soraya. The Fred Rogers We Know. Hazlitt Magazine. Penguin Random House. June 26, 2018 [October 2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36. ^ Matheson, Sue. Good Neighbors,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 Masculine Ideal. Merlock Jackson, Sandra; Emmanuel, Steven M. (编). Revisiting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Essays on Lessons about Self and Community.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Publishers. 2016: 25. ISBN 978-1-4766-2341-2. 
  37. ^ King, p. 150.
  38. ^ Gillmor, Don. How Mr. Rogers and Mr. Dressup's road trip from Pittsburgh to Toronto changed children's television forever. National Post. July 11, 2018 [October 26, 2018]. 
  39. ^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and Beyond.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 Children's Media. [October 2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40. ^ Fred Rogers Took a Stand Against Racial Inequality When He Invited a Black Character to Join Him in a Pool. Biography. May 24, 2019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41. ^ Bahr, Lindsey. Mister Rogers pic in development with 'Little Miss Sunshine' directors. Entertainment Weekly. September 27, 2013 [March 2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42. ^ Children's TV Host Fred Rogers Dies At 74. PBS News Hour. February 27, 2003 [March 2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43. ^ Burns, Asia Simone. Mister Rogers Is Coming Back To Your Neighborhood, On A Stamp. NPR.org. February 7, 2018 [March 2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44. ^ King, p. 164.
  45. ^ 45.0 45.1 Estrada, Louie. Children's TV Icon Fred Rogers Dies at 74.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28, 2003 [March 3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46. ^ DeFranceso, Joyce. A Life Well-Lived. Pittsburgh Magazine. April 2003 [March 2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 2005). 
  47. ^ 47.0 47.1 Montgomery, David. For Mister Rogers, a Fina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1, 2001 [March 2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48. ^ Jackson, Kathy Merlock; Emmanuel, Steven M. Introduction. Revisiting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Essays on Lessons about Self and Community.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2016: 1. ISBN 978-1-4766-2341-2. 
  49. ^ 49.0 49.1 King, p. 158.
  50. ^ King, p. 146.
  51. ^ Wolfe, Mark J. P. The World of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New York: Routledge Publishers. 2017: 16. ISBN 978-1-315-11008-0. 
  52. ^ Woo, Elaine. From the Archives: It's a Sad Day in This Neighborhood. Los Angeles Times. February 28, 2003 [April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53. ^ Jackson, Christine. The Importance of Sweaters and Sneakers in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Rewire.org. PBS. March 20, 2017 [April 10,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54. ^ Wolfe, p. 11.
  55. ^ King, p. 145.
  56. ^ Jackson, Kathy Merlock. Social Activism for the Small Set. Jackson, Kathy Merlock; Emmanuel, Steven M. (编). Revisiting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Essays on Lessons about Self and Community.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Publishers. February 17, 2016: 11. ISBN 978-1-4766-2341-2. 
  57. ^ King, p. 134.
  58. ^ 58.0 58.1 Estrada, Louie. Children's TV Icon Fred Rogers Dies at 74.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28, 2003 [April 10,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59. ^ King, p. 192.
  60. ^ King, p. 184.
  61. ^ King, p. 204.
  62. ^ King, p. 216.
  63. ^ King, p. 219.
  64. ^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and Beyond.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 Children's Media. [April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65. ^ Jefferson, Robin Seaton. Siefken Heads Up Fred Rogers Company, Keeping Mister Rogers' Message Relevant For Next Generation. Forbes. March 23, 2017 [April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66. ^ King, pp. 230–231.
  67. ^ King, p. 231.
  68. ^ King, p. 240.
  69. ^ King, p. 243.
  70. ^ King, p. 338.
  71. ^ 71.0 71.1 Frank, Steve. Mr. Rogers offers timeless defense of PBS funding…in 1969. MSNBC.com. September 6, 2013 [November 13,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72. ^ King, pp. 170–171.
  73. ^ King, p. 176.
  74. ^ 74.0 74.1 King, p. 172.
  75. ^ King, p. 175.
  76. ^ Mr. Fred Rogers: Senate Statement on PBS Funding. American Rhetoric.com. May 1, 1969 [November 13,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77. ^ 77.0 77.1 Neuhaus, Cable. Fred Rogers Moves into a New Neighborhood—and So Does His Rebellious Son. People. May 15, 1978 [Ma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78. ^ King, p. 230.
  79. ^ King, p. 233.
  80. ^ Mesce, Deborah. Beautiful Day For Mr. Rogers And Soviet Counterpart. Associated Press (Associated Press). November 20, 1987 [June 1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81. ^ Ogintz, Eileen. Neighborhood Hero. Chicago Tribune. March 6, 1988 [Ma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82. ^ Brennan, Patricia. 'Neighborhood' Detente.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6, 1988 [June 1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83. ^ King, p. 232.
  84. ^ Williams, Scott. 'Mr. Rogers' Heroes' Looks at Who's Helping America's Children. AP News. Associated Press. September 2, 1994 [Ma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85. ^ 85.0 85.1 85.2 King, p. 326.
  86. ^ King (2018), p. 308.
  87. ^ King (2018), p. 326.
  88. ^ About Fred Rogers. Mister Rogers.org. The Fred Rogers Company. [July 30,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89. ^ Dawn, Randee. Fred Rogers' widow reveals the way he proposed marriage—and it's so sweet. Today.com. June 12, 2018 [Jul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90. ^ King (2018), p. 54.
  91. ^ 91.0 91.1 Schlageter, Bill. Children's Museum of Pittsburgh to honor Joanne Rogers with its 2016 Great Friend of Children Award. Children's Museum of Pittsburgh. February 3, 2016 [Jul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92. ^ Owen, Rob. Music plays key role in Mrs. Rogers' relationship with husband Fred. Pittsburgh Post-Gazette. April 9, 2002 [Jul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93. ^ King (2018), p. 208.
  94. ^ Joanne Rogers, Widow Of Fred Rogers, Dies At Age 92. KDKA-TV. January 14, 2021 [January 1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4, 2021). 
  95. ^ 95.0 95.1 95.2 Junod, Tom. Can You Say…Hero?. Esquire. November 1998 [July 29,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96. ^ King (2018), p. 87.
  97. ^ Rick Sebak (host/producer). My Interview with Fred (video clip). WQED. October 19, 1987 [December 7,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通过YouTube. 
  98. ^ 98.0 98.1 98.2 98.3 King (2018), p. 9.
  99. ^ 99.0 99.1 Obis, Paul. Fred Rogers: America's Favorite Neighbor. Vegetarian Times. November 1983: 26 [July 2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100. ^ Kaufman, Amy. How befriending Mister Rogers' widow allowed me to learn the true meaning of his legacy. Los Angeles Times. November 26, 2019 [November 27,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101. ^ 101.0 101.1 King (2018), p. 313.
  102. ^ King (2018), p. 10.
  103. ^ King (2018), p. 336.
  104. ^ King (2018), p. 328.
  105. ^ 105.0 105.1 Lewis, Daniel. Mister Rogers, TV's Friend For Children, Is Dead at 74.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8, 2003: A00001 [July 29,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06. ^ King (2018), p. 318.
  107. ^ King (2018), p. 317.
  108. ^ King, pp. 338, 344.
  109. ^ King, pp. 343–344.
  110. ^ King, p. 344.
  111. ^ De Vinck, Christopher. My friend, Mr. Roger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February 24, 2013 [July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12. ^ 112.0 112.1 Owen, Rob; Vancheri, Barbara. Fred Rogers dies at 74. Pittsburgh Post-Gazette. February 28, 2003 [July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13. ^ King, p. 348.
  114. ^ Kalson, Sally. Lasting connection his legacy: Children felt Mister Rogers was talking just to them. Pittsburgh Post-Gazette. February 28, 2003 [July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15. ^ 115.0 115.1 115.2 115.3 Simonich, Milan. Rogers' death gets front-page headline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rch 2, 2003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16. ^ McFeatters, Ann. It's a beautiful day in the U.S. House as Congress honors Fred Roger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rch 5, 2003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17. ^ 117.0 117.1 117.2 Rodgers-Melnick, Ann. Friends, relatives mourn death of Mr. Roger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rch 2, 2003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18. ^ The Grave of Mister Rogers. Atlas Obscura. [Nov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英语). 
  119. ^ Vancheri, Barbara; Owen, Rob. Pittsburgh bids farewell to Fred Rogers with moving public tribut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y 4, 2003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20. ^ Vancheri, Barbara. Memorable guest: It's you, Fred, that I lik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y 4, 2003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21. ^ Owen, Rob. Appreciation: Mister Rogers will always be part of our neighborhood.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y 3, 2003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122. ^ Rothman, Lily. The Backstory: The Moving Mr. Rogers Clip 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Time. April 16, 2013 [November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123. ^ King, p. 357.
  124. ^ Juul, Matt. Creator Marc Brown on Mr. Rogers, Memes, and 20 Years of Arthur. Boston Magazine. October 10, 2016 [June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125. ^ King, pp. 353–354.
  126. ^ 126.0 126.1 Santomero, Angela. Mister Rogers Changed My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1, 2012 [June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127. ^ King, p. 353.
  128. ^ Owen, Rob. A 'very Fred-ish' birthday for 'Daniel Tiger's Neighborhood'. Pittsburgh Post-Gazette. September 2, 2013 [June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129. ^ Pioneers of Television: Fred Rogers. PBS.org. 2014 [June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130. ^ 130.0 130.1 130.2 130.3 Burns, Asia Simone. Mister Rogers Still Lives In Your Neighborhood. NPR.org. February 18, 2018 [June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131. ^ King, p. 267.
  132. ^ 132.0 132.1 Eberson, Sharon. Fred Rogers re-emerges as champion for PB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March 17, 2019 [November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133. ^ Harris, Aisha. Watch Mister Rogers Defend PBS In Front of the U.S. Senate. Slate Magazine. October 5, 2012 [November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英语). 
  134. ^ Strachan, Maxwell. The Best Argument For Saving Public Media Was Made By Mr. Rogers In 1969. HuffPost. March 16, 2017 [November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英语). 
  135. ^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 Approves 21 New State Historical Markers. PR Newswire. PR Newswire Association LLC. March 4, 2014 [June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 2020). 
  136. ^ State Marker in Latrobe to Honor Mr. Rogers.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ren's Media at Saint Vincent College. Fred Rogers Center for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ren's Media. March 5, 2014 [June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 2020). 
  137. ^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Marker Search.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 [June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138. ^ 138.0 138.1 Gibson, Caitlin. How Mister Rogers became a timeless oracle of parenting wisdom.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12, 2019 [August 18,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139. ^ McNary, Dave. 'Won't You Be My Neighbor', 'RBG' Nab Producers Guild Documentary Nominations. Variety. November 20, 2019 [August 18,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