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读
日語漢字發音方式
(重定向自日语漢字音)
音读(日语:音読み/おんよみ On'yomi),是日语汉字的一种发音方式,是保留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发音[1]。相对的,若使用该等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则称为训读[2]。
日语音读
编辑日语的汉字音读(日语:音読み),又称“日本汉字音”,依其传入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分为以下数种:
- 古音:早于吴音[3]传入日本的汉字音。源于中国上古音。
- 吴音:早在公元5世纪、6世纪辗转而入的字音,多使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用语。通说吴音是从南方六朝或经由朝鲜半岛辗转而入,但缺乏史料证实。“吴”是本来学汉音的留学生叫的蔑称。
- 汉音:于公元7世纪左右,日本始派出遣唐使自大唐所习得之字音,多使用于儒学。近代又用于大量创造新辞汇(和制汉语)。对当代日语影响最为深远。
- 新汉音:汉音的最晚层,约在唐末期传入日本。
- 唐音:指宋元以后才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以南方口音为基准。
此外,传入日本后发生变异,不合于以上任一种的读音称为惯用音。
日语音读多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特别的是,古汉语的入声塞音韵尾 [-t]、[-k] ,在日语当中已独立自成一个音节,造成这些入声字的音读拥有两个音节。而现代假名遣中[-p]则化为长音。
汉字 | 吴音 | 汉音 | 唐音 |
---|---|---|---|
和 | わ (wa) |
くゎ (kwa) |
を (wo) |
外 | ぐゑ (gwe) |
ぐゎい (gwai) |
うい (ui) |
子 | し (shi) |
し (shi) |
す (su) |
脚 | かく (kaku) |
きゃく (kyaku) |
きゃ (kya) |
暖 | なん (nan) |
だん (dan) |
のん (non) |
行 | ぎゃう (gyau) |
かう (kau) |
あん (an) |
京 | きゃう (kyau) |
けい (kei) |
きん (kin) |
明 | みゃう (myau) |
めい (mei) |
みん (min) |
同一词中音读与训读同时出现的,前训读后音读者称为汤桶读法,反之称为重箱读法。
最早讨论吴音、汉音、唐音传入日本的历史过程的是本居宣长(1730-1801年),著有《汉字三音考》(《本居宣长全集5》,筑摩书房)。
朝鲜汉字音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音讀》,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訓讀》,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 ^ 吳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3-02-1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