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一種表演視聽藝術
(重定向自映畫

电影(英语:movie/ film),特点是运动/移动的画面(英语:motion/ moving picture),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用来模拟透过使用动态图像来传达思想、故事、感知、感觉、美或氛围的体验。这些图像通常伴有声音,更少有其他感官刺激。[1]

一段显示一匹马飞奔,骑在它背上的骑师的动画片断
1878年由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拍摄的《飞驰中的马》一组照片的GIF动画
一部早期的电影放映机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郎德海花园场景
1912年的动画短片《蚊子是怎么生活的》是历史上最早的动画电影之一
卓别林的电影《债券英语The Bond

电影中看起来连续的画面,是由一帧单独的照片完成的,至于关于电影中运动的感觉,是因为人们因为视觉上的飞现象(Phi phenomenon),使得对一连串静态图片却会造成移动的错觉。传统对电影中运动感知的理解是因为视觉暂留,使得图像离开后,仍能在眼睛保留“视像”约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脑感觉到图像是“运动”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运动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证明了外观运动绝不是影像滞留(即视觉暂留)的结果,而是(但不仅仅是)对运动的连续阶段的感知。

电影制作本身是艺术也是产业。电影可以由电影摄影机拍摄真实影像再制作而成,也可以利用传统的动画技巧绘制图画再拍摄图画而成,甚至可以利用电脑成像计算机动画制作电影,也可以在电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术及其他视觉效果。电影技术发展初期有各种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现时电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图像作放映标准[2]

刘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英语Ricciotto Canudo(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诞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将电影放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之后,他后来又加入了早在电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为第七艺术[3]。也有一些说法是将早在电影问世前就有的戏剧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来算,电影就成为第八艺术

如今,许多电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记录到胶卷上的摄影机来拍摄。胶卷经过冲洗之后,再用放映机来运行胶卷。放映机可以发出光线,透过胶卷,这样影像就在银幕上显示出了。自从有声电影发明以来,大多数的电影都是有声电影。最近许多电影都用数字摄像机来拍摄,放映的时候,可以用数字放映机,也可以把数字影像转置到传统的胶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胶片长时间存放的失真。

起源

编辑
 
西厢记》的电影海报(1927年)
 
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电影院

历史

编辑

初期

编辑

1895年,“火车进站”是卢米埃兄弟制作的黑白无声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火车驶抵希欧达(la Ciotat)车站的影片,是架在月台上所拍摄的。全长五十秒的内容,描写了蒸汽火车牵引著客车,从远处渐渐地驶进车站。同年,卢米埃兄弟亦映演“离开工厂”,一套真正有演员演出的电影出现,拍摄当时工人下班的景象。

早期

编辑

草创初期

编辑

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然而,电影发行商发现,在播放电影时有一个讲评人来叙述故事、补上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更吸引观众。没过几年,播放的电影都会在下边附上字幕,这样就可以在演员“说话”时,表示出他说的内容。这使得讲评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极速60秒 汽车 好莱坞电影

默片

编辑

事实上,电影院老板经常替换掉讲评人,请乐师在电影放映时伴奏,若电影院有相应乐器的话,通常是钢琴师或风琴师。伴奏的音乐应该随时符合电影的情节气氛。

有声电影

编辑

后来,技术的进步允许制片人创作与电影画面同步的音轨,使得电影进入了有声时期。史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电影是《爵士乐歌星》(1927年)[6],而第一部百分百的有声电影是《纽约的灯光》。音轨的录制可以与拍摄电影相分离,但真人电影音轨录制,许多部分是与拍摄画面同时进行的。有声电影发明后,无声电影和电影院里的乐师迅速销声匿迹。

彩色电影

编辑

电影发展中一个重要步骤是彩色电影于1930年左右引入市场,而被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彩色电影片是《浮华世界》。在彩色电影取代黑白电影更是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彩色技术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彩色电影,至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没有黑白电影了。除了个别的例外,例如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1年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以及2013年的波兰电影《依达的抉择》等。这通常都是出于艺术或戏情的考量,特意拍成黑白电影。

电脑电子计算机特效

编辑

在电影制作初期,电影的特别效果镜头加以各项技术来配合。一般意义上的特效镜头,使用合成遮片,多重曝光,微缩模型,逐格动画等多种技术实现。到如今,计算机生成图像已大量配合应用在电影制作上。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数字化后可合成或者完全替换电影中景物与角色。电影特效业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后,几乎百分之百的特效依靠计算机生成,甚至可以整部电影完全只使用计算机生成,只有少数电影,因特殊的美学追求,还保持传统物理特效的运用。

理论

编辑
 
16 mm英语16 mm filmBolex英语Bolex H16反光相机是电影学校英语film school中很受欢迎的入门级相机

电影理论的目的是以电影为一个艺术来研究,发展简明且系统化的概念。以电影为艺术形式的概念起源自的乔托·卡努杜英语Ricciotto Canudo的《The Birth of the Sixth Art》。鲁道夫·阿恩海姆贝拉·巴拉兹齐格弗里德·科拉考尔开始的形式主义电影理论英语Formalist film theory强调电影和现实的不同,因此可以视为是美术。不过安德烈·巴赞反对此一理论,认为电影美学的本质是在有能力机械性的复制现实,而不是其和现实不同的的部分,这就产生了现实主义理论(realist theory)。更近期的分析是由雅各·拉冈精神分析弗迪南·德·索绪尔符号学等理论所带动,因此出现了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英语psychoanalytical film theory结构主义电影理论英语structuralist film theory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等。另一方面,受到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影响,来自分析哲学传统的评论,试着澄清一些理论研究中出现的误解,因此生了电影词汇(film's vocabulary)的分析,以及其和生活形式英语Form of life (philosophy)之间的关连性。

语言

编辑

电影有其使用的语言詹姆斯·摩纳哥英语James Monaco曾写了一篇电影理论中的经典文章,标题是《如何"读"电影》(How to "Read" a Film),就是提到此一概念。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对我而言,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是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忠于电影的本质”。这种语言的一个例子是一连串来回出现的画面,其中一个画面是一个演员在画面的左侧,另一个画面是一个演员在画面的右侧,观众可以了解这种语言,知道这代表这二个人的对话。这描述了另一个电影理论180度法则英语180-degree rule,利用视觉的组合及恰当的剪辑,电影可以让观众有似乎身在现场,观看主角之间对话的能力。经典好莱坞电影就包括了这种叙事理论,因为在电影经典时期,位于好莱坞的各片厂早已反复的使用此一手法。另一个电影语言是将镜头拍摄一个演员,画面无声,然后镜头切换到另一个较年轻,长相类似的另一个演员,这代表了演员在回忆以前的情形,电影中叙述一些在较早时间发生的事情。

评论

编辑

电影评论(影评)是有关电影的分析以及评估。一般而言电影评论会分为二类:由电影研究者提出的学术电影评论,以及在报纸杂志或其他媒体上常见到的杂志电影评论。

撰写报纸、杂志及广播媒体上影评的电影评论者多半会看许多新上映的电影。一般每部片只会看一次,而且一天只看一部到二部片,才有足够时间来撰写电影评论。影评对电影本身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特定片种的电影更是如此。一般大众口味的动作片恐怖片喜剧片的票房不太会受到电影评论的影响。电影评论的主要内容是剧情概要及对电影的描述,这也是大部分人决定是否要看特定电影的原因。对于一些经典电影(例如剧情片),电影评论的影响相当大,糟糕的电影评论可能会毁掉一部电影,而且造成电影公司的经济损失。

电影评论是否影响票房表现一事仍是争议中的议题。有些人认为因为电影营销如此激烈,资金充足,电影评论者很难影响电影的票房。不过有些重金行销的电影被影评批评的一文不值,结果票房非常差,也有一些独立制作或是小成本行销的电影因为影评的赞誉,因此有意外的成功,因此在一些情形下,影评可能还是会影响票房。也有人注意到影评者的正面评论会让大众注意到一些较不为人知的影片。相对的,也有一些电影公司可能因为对电影信心不足,因此不安排对影评者的试映会,避免影评者的评论破坏大家对电影的印象。不过这多半会有反效果,电影评论者相当聪明,此情形下可能会警告大众这部片不值得一看,而常常电影也的确如影评预期的不好看。

产业

编辑

制作

编辑

电影制作的方式是依制片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呈现内容的设备而不同。拉洋片只需要在纸卷上有一连串的图案即可。电影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一个人加一台电影照相机(其至可以不用电影照相机,像斯坦·布拉哈格1963年的电影Mothlight英语Mothlight),或是由上千名演员、临时演员及剧组及许多道具及设备组成。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需要经过概念、计划、拍片、修改及发行的流程。在典型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周期中,会有以下主要的步骤。

  1. 脚本发展
  2. 前期制作
  3. 电影制作
  4. 后期制作
  5. 电影发行

一般一部电影会需要三年的时间,头一年脚本发展,第二年是前期制作及电影制作,第三年是后期制作及电影发行。

发行

编辑

电影发行是指让阅听人可以看到电影的过程。一般会由专门的电影发行公司英语film distributor进行,他们会决定电影的行销策略、影片将要展出或可供观赏的式,以及决定电影上映英语film release时间等。电影除了在电影院供人观看外,放在随选视讯上,或是透过广播联卖方式作成电视节目

其他发行的方式包括个人购买或是出租电影的VHSDVD蓝光光盘,是在互联网上下载。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everny, Andrei. The Movie Theater of the Future Will Be In Your Mind. 翠贝卡. 2013-09-05 [September 5,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7日). 
  2. ^ 王志艳.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我的第一本百科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Esphere Media(美国艾思传媒). 1 February 2013: 96–. ISBN 978-7-201-07964-6. 
  3. ^ Bordwell, David.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9 [2016-09-08]. ISBN 0-674-6342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1). 
  4. ^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all editions.
  5. ^ daqihupi. Movie Fans(Chinese Edition).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 24 July 2015: 35–. ISBN 978-1-68124-367-2. 
  6. ^ 有声电影,为“耳朵”设宴.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