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遮那佛

釋迦牟尼佛之法身
(重定向自毗盧遮那

毘卢遮那佛梵语वैरोचन罗马化:Vairocana巴利语Verocana),“毘”亦作“毗”字,又称为大毘卢遮那佛或摩诃毘卢遮那佛(梵语Mahā-vairocana),义为“太阳”或“光明遍照”,意译大日如来大日觉王[1][2]。通常当作报身佛或法身佛的名称,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毘卢遮那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中间。

毗卢遮那佛
10世纪初的大日如来像,现藏于檀香山美术馆
汉名大日如来
(拼音: Dàrì Rúlái)
毘卢遮那佛
(拼音: Pílúzhēnà Fó)
梵名वैरोचन 借音:马 Lu 甘n
Vairocana
藏名རྣམ་པར་སྣང་མཛད་
Wylie: rnam par snang mdzad
THL: Nampar Nangdze
日语大日如来だいにちにょらい
(罗马字: Dainichi Nyorai)
毘盧遮那仏びるしゃなぶつ
(罗马字: Birushana Butsu)
蒙古名ᠮᠠᠰᠢᠳᠠ ᠋᠋ᠭᠡᠢᠢᠭᠦᠯᠦᠨ ᠵᠣᠬᠢᠶᠠᠭᠴᠢ Машид гийгүүлэн зохиогч
Masida geyigülün zohiyaghci
韩语대일여래
(RR: Daeil Yeorae)
비로자나불
(RR: Birojana Bul)
越南语Đại Nhật Như Lai
Tỳ Lư Xá Na
Tỳ Lô Giá Na Phật
信息
信仰教派大乘佛教密宗
属性光明、太阳
对应其他宗教的
神道垂迹天照
佛教主题

名称释义

编辑

毗卢遮那(Vairocana),意思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3],唐朝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采用此译名。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出的《六十华严》,译为卢舍那[4]

毗卢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5],释迦牟尼是他的名称之一[6]嘉祥吉藏大师在《华严游意》说明,卢舍那佛即是释迦牟尼[7]印顺法师根据《华严经》的汉译本比较,也支持这个说法。[8]

法身佛毘卢遮那佛(又译作卢舍那佛、大日如来),居于莲华藏世界(或称密严世界 Ghanavyūha Akaniṣṭha[9])。天台宗法身佛也称为毗卢遮那,报身佛称卢舍那(毗卢遮那和卢舍那其实皆来自于同一梵语名称Vairocana),释迦牟尼佛应身佛唐密以毗卢遮那佛为密教最大本尊胎藏界金刚界的主尊之一,《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经》是其经典。

不同译名

编辑

此外还译作毗卢舍那佛卢舍那佛遮那佛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等。

形象

编辑

毗卢遮那佛在佛教各个教派的形象不尽相同。

显宗

编辑

毗卢遮那佛通常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双手结“毗卢印”,坐于千叶宝莲高台上。另一种形象与释迦牟尼佛无异,而手印是“说法印”。

唐密和真言宗

编辑

毗卢遮那佛在汉传佛教唐密真言宗显现为菩萨形象,头戴五佛冠,身着华丽的服饰,跏趺坐于千叶宝莲高台上,背后有带火焰圆光(象征光明遍照)。由于两部曼荼罗手印种子字不同,因此而分为胎藏界金刚界两种形象。胎藏界是“法界定印”,而金刚界是“智拳印”。

藏密

编辑

毗卢遮那佛在藏传密宗显现为菩萨形象,白色皮肤,双手托宝轮。在一些唐卡中毗卢遮那佛被描绘成四张脸,称为普明大日如来,因此又称为“四面佛”(不同于泰国的“四面佛”梵天)。

化身

编辑

毗卢遮那佛的忿怒化身不动明王,相传曾经降伏过大自在天,是佛门中伏的大力者。

日本东密觉鑁法师在《阿弥陀秘释》大认为阿弥陀佛即是大日如来的化身[10]

明朝净土宗莲池大师也有相同的看法。认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为毗卢遮那佛所化身[11]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无边身如来[12],“施饿鬼七佛”中的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广博身如来亦被认为是本如来化身[13]

画廊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佛学大辞典》【大日觉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佛名)大日如来也,觉王者如来之别称。
  2. ^ 《佛学大辞典》【毘卢舍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日如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毘卢遮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一切经音义》:“毗卢遮那,案梵本‘毘’字应音云无废反,此云种种也。毘卢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于身智以种种光明照众生也。或曰:毘,遍也。卢遮那,光照也。谓佛以身智,无碍光明,遍照理事无碍法界也。”
  4. ^ 《一切经音义》:“卢舍那,或云卢柘那、亦言卢折罗、此译云照,谓遍照也。以报佛净色遍周法界故也。又日月灯光遍周一处,亦名卢舍那。其义是也。”
  5. ^ 唐译《八十华严》卷8:“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刚庄严为际,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住;状如虚空,以普圆满天宫殿庄严虚空云而覆其上,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其佛即是毘卢遮那如来世尊。”
  6. ^ 《八十华严》卷12〈如来名号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7. ^ 《华严游意》:“建初法师曾以此问兴皇一大学士。云:舍那、释迦,为一为异耶?答云:舍那释迦,释迦舍那。建初即云:我已解。”
  8. ^ 《八十华严》卷75:“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时太子得轮王位供养佛者,岂异人乎?今释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本中,此段译为“今世尊毘卢遮那如来是也”,一般认为,梵文《华严经》本中,毗卢遮那如来与释迦牟尼如来 是可互更换使用的。
  9. ^ Akaniṣṭha意为色究竟,Ghanavyūhaḥ意为密严、密林。称为密严世界、莲华(花)藏世界、华(花)藏世界。中含密严法界宫。
    《佛学大辞典》:【密严国】(界名)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为此异名。密严者,以三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严经上曰:“今此世界名曰密严,是中菩萨。悉于欲、色、无色、无想、有情之处,以三摩地力生智慧火,焚烧色贪及以无明,转所依止得意成身,神足力通以为严饰。”又曰:“欲色无色界无想天等天宫,如来回已出,而往密严住。(中略)依自难思定,现于众妙色。色相无有边,非余所能见。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金刚顶一切瑜祇经曰:“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严。”二教论曰:“密者金刚三密,华者开敷觉华,严者具种种德,言以恒沙佛德尘数三密庄严身土,是名曼荼罗。”瑜祇经拾古钞上曰:“是说两部法身所依土,密严华严华藏也。”菩提心论曰:“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菩萨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密严诸秘释九,有密严净土略观。
    【密严华藏】(界名)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也,密严国密严经说之,华藏世界华严经说之,皆为他受用之报土,初地已上断一分无明之法身菩萨所生之净土也。但华藏世界属显教,密严国属密教。
    【法界宫密严国】(杂名)大日法身之所都曰法界宫,又云密严国。虽常言在第四禅之摩酰首罗天((参见:法界宫)),而深秘之意,谓欲界之都率天亦为依此处云。
    《佛光大辞典》【密严净土】指以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又作密严国、密严佛土、密严佛国、密严世界、密严道场。此净土乃修得之果圆满,远离诸过患,具足智慧、神通之观行者所依止之处。又此净土以如来藏无垢净识为体,密教特指为法身大日如来之净土,盖若以九识拟配五佛,则第九阿摩罗无垢识相当于大日如来,故此以无垢识为体性之净土为大日如来之住处。此净土为密严经所说金刚界、胎藏界二部法身之依处,亦相通于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
  10. ^ 《阿弥陀秘释》:“一者无量寿。法身如来居法界宫,不生不灭。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二者无量光。法身如来妙观察智光,遍照无量众生,无量世界,常恒施利益。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等等”
  11. ^ 《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12. ^ 青莲灵椉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小注“三身皆有此意”,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没有形相,法身是理不是事相,理遍一切处,这是无边身。《华严经》上我们念到毘卢遮那,这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这是本体、理体。在《华严》里面也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法身,在净土里面称之为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没有形相。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常寂光没有相,实报土就是报身,方便土、同居土是应化身,应化身随类化身,众生有感立刻就现相,也是无量无边。明白这个意思,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入般涅槃?没有,不但理上没有,事上也没有,这是真的。何以说事上也没有?释迦牟尼佛入灭,换一个身份出现,不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用这个身相。为什么不用这个身相?众生福薄,所以佛就现另外的身相。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可以现无量无边的身相,示现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每一尊佛都能现无边身相,特别是在众生有大灾难的时候,受大苦、造大罪业的时候,佛菩萨慈悲心愈重。我们要认识、要明了。
  13. ^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广博身如来:佛名。大日如来之异名。以佛身广大,完具法界之事物故也。《焰口饿鬼经》曰:“由称广博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咽喉宽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饱。”秘藏记本曰:“广博身如来,中央毘卢遮那佛也。”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