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350年代—398年10月13日),孝伯,小字阿宁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东晋外戚,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晋朝名士王濛孙。王恭在东晋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死,死前仍坚持自己起兵之出发点是忠于朝廷。

王恭
出生
东晋
逝世398年10月13日
东晋建康倪塘
职业东晋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

生平 编辑

少有美誉 编辑

王恭年轻时就有美誉,有过人情操,且自负才能和家族地位,常有担当宰相、辅臣的愿望。王恭年少就与同族的父辈王忱齐名,并仰慕刘惔。王恭初任佐著作郎,但他及后因为官小而不能彰显其才能和志向而称病辞官。后又任秘书丞,将要转任中书郎时父亲王蕴去世而无法受命。服丧后,先后任吏部郎,建威将军,丹杨尹,中书令太子詹事

刚直进言 编辑

因王恭是晋孝武帝皇后之兄,故此很受孝武帝器重。当时袁悦之能言善辩,受会稽王司马道子所亲待,又常劝司马道子专掌朝权[1]。王恭将这事情报告孝武帝,袁悦之不久就因他事而被诛杀了。一次司马道子召集朝士开酒宴,尚书令谢石因酒醉而唱起民间歌曲,被王恭严正指责。又一次因司马道子喜爱淮陵内史虞珧的妻子裴氏,下令她与众宝客谈论,然而因为裴氏服食丹药,身穿黄衣,样子如天师道道士一样,所以当时人以与她谈论为“降节”之举。王恭亦因而抗议道:“未听闻过宰相座上会有失行妇人。”言罢,坐上众人皆显得不安,司马道子亦很惭愧。

出镇京口 编辑

晋孝武帝当时十分信任王恭以及王珣殷仲堪郗恢等人,但当时王国宝附和并讨好司马道子,却与王珣等人不和。孝武帝于是担心日后二者的仇隙会产生事端,就让王恭、郗恢等人出外作外藩,以州府武力作外援,屏卫王珣等人[2]。王恭于是在太元十五年(390年)获授命为都督扬州晋陵诸军事、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

痛心朝事 编辑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去世,晋安帝继位,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当时司马道子宠王国宝,机要朝权都交给王国宝,故此引起王恭大大不满,常直言指斥,而司马道子亦深深忌惮和怨恨王恭。王恭不久就入拜山陵,曾感叹:“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暗指王国宝乱政将败坏东晋。虽然当时司马道子有意令朝内与外藩和平共处,于是将心腹都送到王恭那边,希望冰释前嫌。但王恭每次谈论到时政时都声色严厉,令司马道子深知与王恭之间的矛盾是不能化解,于是打算因故召王恭入朝,以伏兵将他杀掉。而在当时,王恭其实亦打算领兵入朝诛杀王国宝,只因害怕与王国宝一党的豫州刺史庾楷以及王珣的劝阻而没有实行。王恭将回京口时,辞色严厉地向司马道子说:“主上谅暗,冢宰之任,所难,愿大王亲万机,纳直言,远郑声,放佞人。”矛头直指王国宝,亦令王国宝十分畏惧。

首度举兵 编辑

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出于畏惧,于是劝司马道子裁减王恭兵力。而王恭则准备士兵及军需品,上表北伐,司马道子感到怀疑,于是以盛出兵妨碍农事为由命其解严。王恭当时已决心出兵讨伐王国宝,于是派使者向荆州刺史殷仲堪联络。当时殷仲堪已经因桓玄所劝起兵讨伐王国宝之事而迟疑,王恭的使者到后坚决了殷仲堪的决心,答应与王恭一同讨伐王国宝。而王恭知道殷仲堪支持自己后十分高兴,于是在四月甲戌日(5月19日)[3]表奏王国宝的罪行,起兵讨伐。 三日后,王恭上表到达建康,内外戒严,王国宝十分恐惧,听从王珣之计而上请解职并待罪,但不久则假称有诏命其官复原职。另一方面,司马道子但求息事宁人,于是将罪责全推给王国宝,并命司马尚之收捕王国宝,在四月甲申日(5月29日)[3]赐死王国宝并处死王绪,向王恭谢罪。王恭于是还镇京口。

王恭起兵时联结正在居母丧的王𫷷,王𫷷于是起兵响应,但王恭罢兵时就命王𫷷离职,继续服丧。然而王𫷷当时已经乘着起兵诛除不少异己者,不能就此罢手,于是不听王恭命令,更出兵讨伐王恭。王恭见状,于是命司马刘牢之领兵击败王𫷷,王𫷷逃亡失纵。事后王恭上表自贬,诏下不许。

二度举兵 编辑

司马道子经历过王恭、殷仲堪举兵后,对二人十分忌惮,心腹司马尚之则建议司马道子任命心腹作外藩以作屏卫。司马道子听后同意,于是在隆安二年(398年)命王愉为江州刺史,并割本属庾楷的豫州四郡让王愉都督。此举触怒了庾楷,于是派儿子庾鸿劝说王恭讨伐司马尚之兄弟。王恭听从并联结桓玄与殷仲堪,而二人则推王恭为盟主,刻日同取建康。当时殷仲堪写信给王恭,藏在箭干中并由庾楷代送。但送到时用来写信的斜绢变形,不能看出是谁人的字迹。因为殷仲堪在上一年举兵时都没有实质派兵支持,王恭于是以为是庾楷假作殷仲堪书信,决心先行起兵。当时刘牢之试图谏止,但王恭不听,又上表以讨伐王愉及司马尚之兄弟为名起兵。

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主战,司马道子于是以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率领诸军抵抗王恭。当时王恭自恃才能和家族地位,又成功逼司马道子杀王国宝,于是趾高气扬,虽然侍仗刘牢之但却待他如同部曲将般,令刘牢之十分愤恨。司马元显看穿这点,命庐江太守高素策反刘牢之,并许以事成后以王恭位号授予刘牢之[4]。当时王恭参军何澹之将此情报告诉王恭,但王恭以何、刘二人有仇隙而没有相信,但却设酒宴款待刘牢之,当众拜其为兄,并将手下精兵都交给刘牢之,以其为前锋。但当刘牢之到竹里后,刘牢之杀死账下督颜延并投降朝廷,并命儿子刘敬宣东莞太守高雅之进攻王恭。当时王恭正在出城打算阅兵,就被刘敬宣截击,部众溃败。王恭打算返回城内时又发现城门已被高雅之关上,唯有骑马逃奔曲阿,但又因不习惯骑马而令大腿内侧长了疮,碰巧遇着故吏殷确,以船打算送王恭到桓玄那里。到长塘湖时,因被人告发而被捕。

忠心遗世 编辑

王恭被押送建康后,在同年九月十七日[5](10月13日)[3]倪塘被处斩。王恭临行刑前仍整理须鬓,神色自若,对监刑的人说:“我暗于信人,所以至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邪!但令百世之下知有王恭耳。”王恭与子弟和党众都被处死。桓玄为王恭立丧庭吊祭。至桓玄执掌朝政时上表为王恭平反,朝廷追赠侍中太保,赐谥号为忠简

性格特征 编辑

  • 王恭性格刚直不屈,深存节义,每次读《左传》读到“奉王命讨不庭”就会叹息。
  • 王恭性不宽弘,昧于运用机会,在京口以来虽以宽大仁惠作方针施政,但自以矜贵,与部下总有着隔阂。
  • 王恭虽然发起了两次兵变,但其实他不习武艺,在其骑马逃亡时弄得腿上长疮。亦知其并非习武行军之人。
  • 王恭信,任刺史时曾经调动百姓修建佛寺,更加务求壮丽。此举令众人都怨愤嗟叹。
  • 一次王忱探望刚从会稽回来的王恭,见他坐着一块长六尺的竹席,于是请求王恭送他一块。及后王恭将那块竹席送给王忱,自己竟然则只坐在荐上。王忱知道后大惊,说:“我以为你有多的,才向你索讨这竹席。”而王恭则答:“你不熟悉我了,我为人身无长物。”可见其简朴直率。[6]
  • 王恭辩论时言辞清新简明,能叙事理,但因读书少而缺少文采,引用词句常有重复之处。不过就有人说:“王恭常有新意,令人不觉烦闷。”[7]
  • 王恭曾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8]

逸事 编辑

  • 孟昶未著名时住在京口,一次见王恭乘坐高轿子,披着鵗氅裘。孟昶在篱笆间隙间偷看微雪中的王恭,叹道:“这真是神仙中人呀!”[9]
  • 一次王恭与王忱一同到何澄里作客,但他们在席间闹得不和谐,王忱劝王恭饮酒,但王恭不喝,王忱坚持并强来,并各自拿起对方裙带。王恭府中近千人都被叫来何澄处,而王忱虽然随从少但仍上前,两边似乎要打起来。何澄见此没有办法,只好坐在两人之间分开他们。因着权贵和财富而结交,古人认为是羞耻的。[10]

评论 编辑

  • 谢安:“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
  • 司马道子:“孝伯亭亭直上。”

子女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84》,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资料 编辑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及卷一百九
  • 《晋书·王恭传》
  1. ^ 《晋书·袁悦之传》
  2. ^ 《晋书·王珣传》
  3. ^ 3.0 3.1 3.2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4. ^ 《晋书·刘牢之传》
  5. ^ 桓玄《王孝伯诔》:“隆安二年九月十七日,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太原王孝伯薨。”
  6. ^ 《世说新语·德行篇》及《晋书·王恭传》
  7. ^ 世说新语·赏誉篇》
  8. ^ 世说新语·任诞篇》
  9. ^ 《世说新语·企羡篇》
  10. ^ 《世说新语·忿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