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战役
敦刻尔克战役,又称敦刻尔克大撤退或敦刻尔克大撤退(法语:Évacuation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欧洲大陆执行的一次战略性撤退。德国军队瓦解法国马奇诺防线后包抄英法盟军,盟军撤至敦刻尔克(法国北部靠近比利时的港口)后,为了避免被德军围歼,执行了当时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名为“发电机行动”(Operation Dynamo)。撤退过程中,法军在里尔围城战中拖延德军进攻,至少多挽救了10万以上的军队,[2]以及在敦刻尔克外围奋勇抵御。[3]最终英国动员各种大小船只,将大部分的士兵撤离欧洲大陆。同时留在大陆的法军仍继续抵抗,但无法阻止德军于6月14日占领巴黎,最终法国于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
敦刻尔克战役 (Bataille de Dunkerque)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 |||||||
1940年5月21日至6月4日德军的“镰刀收割”计划 | |||||||
| |||||||
参战方 | |||||||
法国 英国 比利时 | 德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马克西姆·魏刚 乔治·布兰查德 勒内·普里乌 让·阿布里亚尔 约翰·维里克 |
冯·伦德施泰特(A集团军群) 克莱斯特上将 | ||||||
兵力 | |||||||
约400,000人 338,226人撤离 | 约80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估计伤亡 61,774人 法国 18,000人死亡 35,000人被俘 英国 3,500人死亡 |
估计伤亡 20,000人 100辆坦克 240架飞机[1] | ||||||
1,000名平民死亡 |
历史背景
编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发动波兰战役,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但英国按兵不动、法军主要守在马其诺防线后,除了萨尔攻势和部分海上冲突外,没有积极出兵支援波兰。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沦陷,此时英法两国只谴责德国。到了1940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并入侵挪威后,英法军队才有实际行动协助挪威,但德国最终仍成功占领挪威。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在136个师、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其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西欧国家。德军的主攻由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向马其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坦克无法通过之崎岖森林阿登山区进攻,令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出所料。仅十余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北部,直击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被包围在法国北部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名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
“停止前进”的争论
编辑当德军从西、南、东3个方向朝敦刻尔克步步紧逼,而德军最近的装甲部队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道命令后来引起了争论,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干涉军事指挥的命令。首先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完成最后包围,其次联军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加重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部队损耗的担心,因快速突进的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令突前的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总司令帝国兼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是他担心部队会困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地带而陷入阵地战,从而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议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将领反对希特勒的命令,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结果,英法联军在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虽然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着海岸包抄。当时联军为生存而战斗,于是加强了敦刻尔克周边地区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战役过程
编辑5月20日德军部队切断了英法联军与其南翼法军的联系,英法联军3个集团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佛兰德地区,随后德军抵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联军被压缩在宽50公里的敦刻尔克周边滨海地区。早在5月20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提出撤退,希望每天撤退10,000人,5月26日18:57,英国海军部下令展开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
英国的撤退计划面临几项难题,首先德国空军在敦刻尔克的港区内击沉许多船只,威胁进出水道的安全,在附近海域出没的潜艇也大幅威胁水面船只的安全,敦刻尔克西面的沙滩区水深不足,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运输舰只能停泊在1.6公里之外,而最严重的问题是,英国能够动用的船只数量太少。
撤退计划的执行由多佛尔的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中将指挥,第1步是调动运输车辆,将食物和医疗设备送往多佛尔,以应付退回来的大批部队。随后,建立通讯网,以维持行动的顺利。第一天德国空军猛烈轰炸敦刻尔克,将港口炸成废墟,阻止联军撤退,英国海军军舰由于吃水深,无法靠近海滩,撤退速度较慢,5月27日只撤出了7,000多人,英国最乐观的估计是能够将45,000名部队在德军占领海滩区前成功撤出,然而以第一天的作业效率来看,英国要40天才能将所有的人员撤离。
拉姆齐中将提出紧急呼吁平民提供船只,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超过850艘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游艇、内河船只等,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火炮的攻击,穿梭于海峡之间,将一批批联军官兵送回英国本土。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次行动。
5月28日敦刻尔克地区恶劣的天气,阻止了德军空袭,近17,000人撤离。开始撤退后,德军加强地面攻势,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英军竭尽全力地坚守其东、西侧战线,以保持向海峡沿岸撤退的通道,并加紧部队登船工作,各式各样的小船负责接驳,还将卡车沉入海中,作为海滩延伸入海的登船栈桥。德军投掷的炸弹在海边沙滩上爆炸威力大减。5月29日撤出了47,000人,同时估计每小时有2,000名士官被送离法国海岸。5月30日雾气导致能见度降低而再次阻止了德军突袭,联军撤出近50,000多人,5月31日撤退人数达到68,000人。
敦刻尔克的包围圈逐步缩小,但德军无法阻止联军从海上撤走部队,英国空军为了掩护地面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有力抗击德军的空袭,尽管在德军空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6月1日仍有60,000多人撤出。
由于德军空袭和逼近敦刻尔克海滩的炮火,6月2日撤退开始转而利用夜间进行,其后3天联军利用暗夜的掩护每天将26,000人撤往英国,6月4日德军攻陷敦刻尔克,担任殿后而来不及撤退的40,000名法国军队被俘。
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000人、法军约95,000人、比利时军约33,000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式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就把34万大军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大量的人员战力。
损失统计
编辑在撤退中英法联军将重装备全部丢弃,撤回英国本土后,英法联军只剩步枪和数百挺机枪等轻武器,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近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000辆汽车、75,000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000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步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英法联军有40,000余人被俘,还有28,000余人死伤。在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861艘各型船舰,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炮火击沉。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739架次,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火力击落德机约140架。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曾被征用为撤退军事运输船,后被德军炸沉,至少3,500名英军士兵死亡,是“泰坦尼克号”罹难人数(约1500名)的两倍以上。
战役影响
编辑这次的撤退行动成功挽救了将近40万名盟军士兵,并成为4年后反攻欧洲及守护英国本土的根本。但盟军所有的重型装备(反装甲武器、车辆、坦克等)都遗留在欧洲大陆,英国的地面防卫严重不足。由于许多地勤人员无法及时备战,导致不列颠空战初期的不足。
后来晋升为英国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也在撤退官兵之列。两年后,蒙哥马利被丘吉尔委以重任派往北非,成功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击败德国和意大利军队,遏制了轴心国在北非的扩张。
后续
编辑“ | 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 ” |
他说明了英国将决心继续战斗:
“ | 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在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 ” |
影视作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注脚
编辑- ^ Murray 2002,第42页 (1985 ed.)
- ^ Battle of Lille (25-31 May 1940). filefront.com. [200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0).
- ^ Site officiel de Dunkerque-Opération Dynam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来源
编辑- Bond, Brian. Britain, France and Belgium 1939–1940. London: Brasseys, 1990. ISBN 0-08-037700-9.
- Butler, J. R. M., ed. The War in France and Flanders 1939–1940: Official Campaign History. Uckfield, UK: Naval & Military Press Ltd., 2009. ISBN 978-1845740566.
- Holmes, Richard, ed. "France: Fall of".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ilitary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866209-2.
- Hooton, E.R. Luftwaffe at War; Blitzkrieg in the West. London: Chevron/Ian Allen, 2007. ISBN 978-1-85780-272-6.
- Keegan, John.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Viking Penguin, 1989. ISBN 0-670-82359-7.
- Kershaw, Ian. Fateful Choices: Ten Decis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1940–1941.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8. ISBN 978-0141014180.
- Kilzer, Louis. Hitler's Traitor: Martin Bormann and the Defeat of the Reich. New York: Presidio Press, 2000. ISBN 0-89414-710-9.
- Liddell Hart, B.H.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G.P. Putnam, 1970. ISBN 0-30680-912-5.
- Lord, Walter. The Miracle of Dunkirk.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1982 / London: Allen Lane, 1983. Citations from the Wordsworth Military Library reprint of 1998. ISBN 185326685-X.
- MacDonald, John. Great Battles of World War II. Toronto, Canada: Strathearn Books Limited, 1986. ISBN 0-86288-116-1.
- McEwan, Ian. Atonement. London: Jonathan Cape, 2001. ISBN 0-224-06252-2.
- McGlashan, Kenneth B. with Owen P. Zupp. Down to Earth: A Fighter Pilot Recounts His Experiences of Dunkirk, the Battle of Britain, Dieppe, D-Day and Beyond. London: Grub Street Publishing, 2007. ISBN 1-904943-84-5.
- Murray, Willamson. Strategy for Defeat: The Luftwaffe 1935-1945. Princeton, New Jersey: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2. ISBN 0-898-75797-5.
- Murray, Williamson and Allan R. Millett. A War to Be Won: Fight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elknap Press, 2000. ISBN 0-674-00163-X.
- Salmaggi, Cesare and Alfredo Pallavisini. 2194 Days of War: An Illustrated Chronolog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 Gallery Books, 1993. ISBN 0-8317-8885-2.
- Shirer, William 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59. ISBN 0-33070-001-4.
- Taylor, A.J.P. and S.L. Mayer, eds. A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London: Octopus Books, 1974. ISBN 0-7064-0399-1.
- Thomas, Nick. RAF Top Gun: Teddy Donaldson CB, DSO, AFC and Bar, Battle of Britain Ace and World Air Speed Record Holder. London: Pen and Sword, 2008. ISBN 1-84415-685-0.
- Thompson, Major General Julian. Dunkirk: Retreat to Victory. London: Pan Books, 2009. ISBN 978-0-330-43796-7.
- Weinberg, Gerhard L. A World at Arm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521-44317-2.
- Wilmot, Chester. The Struggle for Europe. Old Saybrook, Connecticut: Konecky & Konecky, 1952. ISBN 1-5685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