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瑶

(重定向自知襄子

知瑶(?—前453年),(荀氏、知氏)[1],名,又称智瑶荀瑶知伯瑶谥号,称知襄子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之一,知宣子之子。知瑶在位期间,以晋侯的名义四处征伐,成功取代赵氏担任晋国正卿,又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赵氏不给。知瑶大怒,联合韩、魏两氏进攻赵襄子,包围赵襄子于根据地晋阳并引晋水灌城二年(前455年—前453年)之久。在即将获胜之际,知瑶却因一席话导致了韩、魏两氏倒戈,与赵氏联合反攻知氏阵地,知瑶被擒杀,首级赵襄子作成“饮器”。智伯家族灭亡,其所有的领地被韩、魏、赵三家所瓜分[2]

荀瑶
晋国正卿(公元前475年)
君主
出生不明
逝世公元前453年
子嗣知颜
谥号
智襄子(或作知襄子)
政权晋国(春秋时期)
父亲荀申(亦作知申、智申)

生平

编辑

知瑶继位及对外发展

编辑

知宣子打算立知瑶为继承人时,他的族人知果对此劝谏,请求以知宵为继承人,并说知瑶虽有着仪态不凡、善于骑射、才艺出众、能写善辩,以及坚毅果决的五大优势,但却并不仁厚而且内心凶狠。若知瑶继位后恃著本领欺压他人,以残酷不仁的思想行事,最终必定因为与人不睦而导致知氏家族的灭亡。知宣子不听从他的意见而坚持立知瑶为储。[3][4]

知瑶继位后,在晋出公三年(前472年)率师伐齐,又于晋出公九年(前466年)伐郑,壮大了知氏的势力。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知瑶联同赵襄子毋恤进行第二次伐郑,郑向齐求援。齐国援军刚至,晋国撤退。然而此次伐郑,智伯因为不满赵襄子拒绝先攻城而辱骂对方[5],又在宴会上借着酒意向赵襄子灌酒并殴打他,因而与赵襄子结怨。[6]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知氏联合赵氏魏氏韩氏大夫,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和财产。知氏独占了范氏和中行氏大部分故地,并取代赵氏而掌管晋国政事,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居晋国四大卿之首,并自称“”。同年率军灭中山国的属国仇由国(在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隔年(前457年),在讨伐卫国回国后,与韩康子虎魏桓子驹蓝台举行宴会,知瑶戏弄韩康子并侮辱韩氏家臣段规,并对进谏的近臣智国说:“只有我能为难别人,若我不对别人发难,又有谁敢为难我?”智国以列国过去因小怨酿成大祸的教训,劝谏知伯既然已经与韩家君臣结怨,就必须小心防备二人将来伺机报复,知伯不听。[7]

晋出公十九年(前456年),知瑶向韩氏、魏氏索求并各取得了万户之邑,志得意满之下向赵氏索要皋狼两邑,赵襄子却因为昔日围郑之辱而拒绝。知瑶大怒,在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氏,赵襄子自知不敌,几经考虑之后决定奔走晋阳,是为晋阳之战[8][9][10]

水灌晋阳及三家灭知

编辑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知襄子久攻晋阳不取,引汾水灌城,赵氏“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军民病饿交加[11],十分危急。

知襄子看见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12]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个水攻的对象。

赵氏水困已久,无法续守,遂派谋臣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张孟谈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之,智氏在灭赵后必定以韩、魏作为下个目标。[13]韩、魏二主本来就不满平日嚣张跋扈的智伯,听了张孟谈之言决定倒戈起事。于是三方密约共同攻灭智氏。知襄子的谋臣郗疵与族人智果都先后劝谏知襄子小心韩、魏两家会背叛智氏,建议知襄子早作防备,但知襄子自信胜利在望,听信韩、魏二主解释,断定两家为了瓜分赵家土地必会守诺不生二心,因而不肯听信郗疵智果的意见。结果郗疵请求出使齐国以离开晋阳;智果则改姓为辅氏以避祸。[9]

三月初十丙戌日,赵襄子派出部队,杀死知伯守堤的士兵,决开堤防反灌知伯军营,知伯军因仓促救水而陷入混乱,韩、魏军趁势从侧翼进攻,赵襄子亲率士卒正面进击,大败知氏军队,擒杀知襄子,将知襄子的首级挖空雕刻上漆,作成“饮器”[14](饮器之义,众说纷纭:一说盛酒的容器。甚至有人认为是“溺器”之误,是指盛尿的夜壶[15]),之后三家联合族灭知氏,共分其地。只有知果因为已改姓为辅氏,所以得以保全。[9]

知襄子有食客豫让,为了要报答知襄子的知遇之恩,并发誓要替主公报仇雪恨,三番两次刺杀赵襄子,都不成功,最后依旧被赵襄子所擒,于是请求刺了赵襄子衣服三剑,以达到报仇的意愿,然后自杀身亡。[16][17]

注释

编辑
  1. ^ 在古代“知”和“智”可通用。
  2. ^ 《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3. ^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智果论智瑶必灭宗》: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宣子曰:“宵也佷。”对曰:“宵之佷在面,瑶之佷在心。心佷败国,面佷不害。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4. ^ 资治通鉴·巻一》: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5. ^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6.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晋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毋恤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撃毋恤。毋恤群臣请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为能忍訽。”然亦愠知伯。
  7. ^ 见《国语·晋语九》。
  8.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
  9. ^ 9.0 9.1 9.2 《战国策·赵策一》。
  10. ^ 《战国策·魏策一》。
  11. ^ 史记·赵世家》载:“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12. ^ 见《战国策·秦策四》“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绛水利以灌平阳。”
  13. ^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
  14. ^ 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15. ^ 《淮南子·道应训》:“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汉·高诱注:“饮、溺器、椑榼也。” 庄逵吉按:“疑此酒字讹‘溺’。”《汉书·张骞传》:“以其头为饮器” 唐·颜师古注:“ 韦昭曰:‘饮器,椑榼也。’晋灼曰:‘饮器,虎子属也,或曰饮酒之器也。’…… 韦云椑榼,晋云兽子,皆非也。椑榼,即今之偏榼,所以盛酒耳,非用饮者也。”
  16. ^ 战国策·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17. ^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

家庭

编辑

参考

编辑
前任:
知宣子知申
晋国知氏家主
?-前453年
继任:
前任:
赵鞅
春秋晋国正卿
前475年—前453年
继任:
赵无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