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0年代初期的戰爭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战争的一部分

顺时针右上起:塞军进入米特罗维察城奥斯曼帝国陆军乔治一世斐迪南一世塞萨洛尼基会晤、保军重炮
日期1912年10月5日–1913年5月30日
(7个月3周又4天)
地点
结果

巴尔干同盟胜利

领土变更 奥斯曼帝国巴尔干领土为同盟诸国瓜分
参战方

巴尔干同盟

 奥斯曼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巴尔干联军:749,500+人

  • 保加利亚王国:450,000+人[1]
  • 塞尔维亚王国 (近代):230,000人[2]
  • 希腊王国:125,000人[3]
  • 门的内哥罗王国:44,500人[4]
奥斯曼帝国:起始436,742人[5]
切尔克斯志愿兵[6][7][8][9]
伤亡与损失

 保加利亚[10]

  • 14,000人战死
  • 4,926人失踪
  • 50,000人战伤
  • 19,000人病死

 希腊[10]

  • 5,169人战死
  • 23,502人伤病

 塞尔维亚

  • 5,000人战死
  • 18,000人战伤[11]
  • 6,698人病死

 门的内哥罗[10][12]

  • 2,836人战死
  • 6,602人战伤
  • 406人病死
总伤亡:156,139人

 奥斯曼帝国[12]

  • 50,000人战死
  • 100,000人战伤
  • 115,000人被俘
  • 75,000人病死
总伤亡:约340,000人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语Први балкански рат, Prvi Balkanski rat保加利亚语Балканска война希腊语Αʹ Βαλκανικός πόλεμος土耳其语Birinci Balkan Savaşı)是1912年10月至1913年5月间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同盟保加利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间的武装冲突,属于18到20世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当时的巴尔干联军击败了在兵员数和战略上都处劣势的奥斯曼军队,而迅速取得战果。由于这场战争,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剩余的大部分领地都被联军夺取。由之也促成了阿尔巴尼亚的独立。保加利亚由于不满在马其顿所分成的战利品,转向攻击起其他的前同盟国,引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战争原因 编辑

巴尔干半岛民族繁多,自从奥斯曼帝国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败巴尔干联军,以武力占领整个巴尔干半岛后,南斯拉夫民族便长期受其统治。18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亦多次与俄罗斯交战中战败。至19世纪初,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多年的塞尔维亚人发动两次革命成功取得自治,及1830年希腊王国成功脱离奥斯曼帝国取得独立,都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各民族,各族的民族主义者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力图摆脱奥斯曼帝国独立。

至于帝俄也一直为了夺取地中海出海口,多次向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至1875年,被奥斯曼统治,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央的波斯尼亚因饥荒发生动乱,不久动乱蔓延至保加利亚,1877年,俄罗斯乘保加利亚动乱再次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奥斯曼战败求和,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当中获准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独立,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则由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合并,另外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但有关安排引起其他列强如英国、奥匈等国不满。1878年,列强举行议定巴尔干秩序的柏林会议,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独立地位获国际承认,但保加利亚的版图大大缩小,波斯尼亚则交由奥匈帝国托管,奥斯曼帝国仍维持统治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等巴尔干中部的地区。

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奥匈帝国趁机吞并波斯尼亚,奥斯曼帝国无力阻止。奥斯曼帝国在波斯尼亚问题上的软弱无能,加深巴尔干各国对奥斯曼的轻视,加上本来一心想并吞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因奥匈并吞波斯尼亚后,改为计划向南扩展,以图夺取阿尔巴尼亚的出海通道。加上1912年义土战争奥斯曼帝国又败于另一位列强意大利王国,各国认为时机成熟,故组成巴尔干联盟,向奥斯曼宣战夺取土耳其在巴尔干的领土。

战争爆发 编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军事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军事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军事行动

在俄罗斯支持下,泛斯拉夫主义成为巴尔干半岛主流思想,巴尔干半岛诸国也积极扩军及进行外交工作,谋求得到欧洲列强的支持,希望夺取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半岛的领土。1912年3月,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结盟,5月,门的内哥罗希腊也参加,巴尔干同盟成型。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0月14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联合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10月17日奥斯曼帝国向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宣战,10月18日希腊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结果奥斯曼帝国被巴尔干联盟打败。

结果 编辑

 
一幅描述保加利亚士兵使用刺刀与奥斯曼士兵战斗的画, 由捷克画家Jaroslav Věšín所画.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最终领土划分

由于列强干涉,1913年5月30日双方在伦敦召开和会,原属奥斯曼的马其顿地区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及希腊瓜分,塞萨洛尼基则被并入希腊,随后奥匈帝国加入和会。奥匈怕塞尔维亚得到阿尔巴尼亚后得到出海通道,会变得更加强大,以此加强国内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赛族人以及其他南斯拉夫人的分离主义情绪,因而坚持阿尔巴尼亚必须独立。奥匈的动议正与塞尔维亚一直希望透过夺取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建立一个包含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阿尔巴尼亚的‘大塞尔维亚’梦想违背。此后塞尔维亚国内更加怨恨奥匈,成为奥塞战争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因。同时,阿尔巴尼亚虽在战后取得独立,但有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科索沃在战后并入塞尔维亚,成为二十世纪末科索沃问题的根源。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就马其顿地区的统治权产生分歧,6月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同盟结束。

新武器 编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奥斯曼军队

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场率先使用了机关枪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all1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all18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Erickson7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Erickson (2003), p. 69
  5. ^ Erickson (2003), p. 52
  6. ^ "Там /в Плевенско и Търновско/ действително се говори, че тези черкези отвличат деца от българи, загинали през последните събития." (Из доклада на английския консул в Русе Р. Рийд от 16.06.1876 г. до английския посланик в Цариград Х. Елиот. в Н. Тодоров, Положението, с. 316)
  7. ^ Hacısalihoğlu, Mehmet. Kafkasya'da Rus Kolonizasyonu, Savaş ve Sürgün (PDF). Yıldız Teknik Üniversitesi.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7). 
  8. ^ BOA, HR. SYS. 1219/5, lef 28, p. 4
  9. ^ Karataş, Ömer. The Settlement of the Caucasian Emigrants in the Balkans during lkans duringthe 19th Century Century
  10. ^ 10.0 10.1 10.2 Hall, The Balkan Wars 1912–1913, p 135
  11. ^ Βιβλίο εργασίας 3, Οι Βαλκανικοί Πόλεμοι, ΒΑΛΕΡΙ ΚΟΛΕΦ and ΧΡΙΣΤΙΝΑ ΚΟΥΛΟΥΡΗ, translation by ΙΟΥΛΙΑ ΠΕΝΤΑΖΟΥ, CDRSEE, Thessaloniki 2005, p. 120,(Greek). Retrieved from http://www.cdsee.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12.0 12.1 Erickson (2003), p.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