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

中東國家
(重定向自約旦哈希姆王國

约旦哈希姆王国,通称约旦(阿拉伯语:الأردن‎,罗马化al-ʾUrdunn [al.ʔur.dunː]),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国家,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巴勒斯坦。首都为安曼

约旦哈希姆王国
المملكة الأردنّيّة الهاشميّة阿拉伯语
格言:الله الوطن المليك阿拉伯语
“真主,国家,君主”
国歌:عاش المليك
约旦国王万岁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安曼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英语
官方文字阿拉伯文
族群
阿拉伯人
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
政治体制单一制
君主立宪制
法律体系基于普通法系伊斯兰教法的混合法系
国家宪法《约旦哈希姆王国宪法》
政府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国王
阿卜杜拉二世
• 首相
加法尔·哈桑英语Jafar Hassan
成立
• 从英国保护下的外约旦独立
1946年5月25日
面积
• 总计
92,300平方公里(第110名
• 水域率
0.01%
人口
• 2020年估计
10,658,123
• 密度
62/平方公里(第106名
GDPPPP2023年估计
• 总计
1,320.92亿美元[1]第91名
• 人均
12,809美元[1]第112名
GDP(国际汇率)2023年估计
• 总计
500.22亿美元[1]第93名
• 人均
4,850美元[1]第114名
货币约旦第纳尔JOD
时区UTC+3(欧洲东部时间)
2022年10月起,夏令时被永久废除。
行驶方位靠右
电话区号+962
ISO 3166码JOR
主要节日宰牲节、开斋节、国庆日等
人类发展指数0.723[3](第102名)
互联网顶级域

死海位于约旦的西方国界上,红海则位于极西南方。战略上,约旦处于欧亚非大陆的交汇点。首都安曼是约旦国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中心。

词源

编辑

约旦的国名来自于其国境西北方的约旦河。而约旦河的河名可能是从闪族语“Yarad”演变来的,意思是“往下(流)的”。历史上将现在的约旦区域称为外约旦(Transjordan),意思是“越过约旦河”,也就是指约旦河的东岸。

在旧约中使用“约旦河的彼岸”指称约旦区域。早期的阿拉伯年代记用“Al-Urdunn”称约旦河,其意思与闪族语的“Yarad”相同。伊斯兰时期用“Jund Al-Urdunn”表示约旦河附近的军事区域。十字军东征时,用“Oultrejordain”一词表示约旦河东边的区域。

1946年5月25日外约旦结束英国的托管,约旦哈希姆王国宣告独立,由哈希姆家族统治。

汉语“约旦”一词则译自英语“Jordan”[4]

历史

编辑

古约旦时期

编辑

至少在90,000年前,约旦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因为地处人类从非洲向外拓展的路径上,约旦境内有许多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万年前)的遗址。这个时期的人们在富饶湖岸留下他们使用工具的遗迹。考古学家在有14,500年历史的纳图夫文化遗址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面包,该遗址位于现在约旦东北方的沙漠。

新石器时期(10,000-4,500 BC),人们从游猎采集转向发展农业。安曼东部的艾恩加扎尔(Ain Ghazal)是这个时期的史前聚落之一,人们在遗址中挖掘出数十个石膏制人像,它们是在公元前7250年制作的。

Teleilat el Ghassul 是铜石并用时代(4500-3600 BC)的聚落之一。

青铜时代(3600-1200 BC)早期,防御型城镇与市政中心开始在南部出现。瓦迪费南(Wadi Feynan)成为大量采铜的据点。中东区域的贸易与人口流动来到高点。外约旦的村落大量在水源充沛与适合农业发展的区域出现。古埃及黎凡特与约旦河两岸纳入领土。

 

铁器时期(1200-332 BC),在埃及人势力衰退后,外约旦由亚扪摩押以东三个王国接手。亚扪位于安曼高原上,摩押在死海以东的高地,以东在摩押和死海的南方。(见左图)他们使用闪族语,并被认为是部落王国而非国家。

在外约旦的这三个王国常和他们的邻国发生冲突。摩押王在公元前840年曾立了米沙石碑,石碑上他称赞自己于摩押国内的建设,并纪录了他战胜以色列人的功绩。这个石碑是考证圣经历史的重要佐证。大约公元前700年新亚述帝国控制黎凡特期间,王国受惠于叙利亚和阿拉伯之间的贸易。公元前627年,新巴比伦王国在亚述解体后接手其领土。王国们在597 BC的耶路撒冷之围中曾帮助巴比伦王国入侵犹大王国,却也在十年后反叛巴比伦。这些王国之后被并为附庸,在度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后,在约公元前63年,亚扪、摩押、以东被罗马并吞与同化。

 
佩特拉城内的卡兹尼神殿

古典时期

编辑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的过程中为中东地区带来希腊化。亚历山大于323 BC去世,他的领土被底下的将军们瓜分,外约旦最终成为托勒密王国塞琉古帝国争夺的目标。

纳巴泰人在169 BC于以东的南部建立纳巴泰王国。纳巴泰王国控制了外约旦的贸易路线,并将势力沿着红海一路向南延伸到汉志沙漠,往北则到大马士革,甚至曾短暂统治过该城(85-71 BC)。佩特拉城是纳巴泰王国的首都,城内的卡兹尼神殿是纳巴泰王国在公元1世纪建造,用途可能是作为国王的陵寝。

公元前63年,格奈乌斯·庞培率领罗马军团占领了黎凡特的大部分区域,开启了罗马持续4百年的统治。公元106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并吞纳巴泰王国并重建君王大道。外约旦、巴勒斯坦与叙利亚南部区域内的希腊化城邦,罗马将它们组成德卡波利斯,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自治。

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分裂。外约旦由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掌控,并持续到公元636年。拜占庭帝国时期,外约旦蓬勃发展。由于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90年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外约旦各处都有基督教教堂,在安曼南部的 Umm ar-Rasas 就发现至少16座拜占庭时期的教堂。亚喀巴教堂也是此时期建造的教堂之一,且被视为是全世界第一座专门建造的教堂,更早的教堂都是从其他建筑改建的来的。同时期的佩特拉城因为海运兴起而没落。

拜占庭帝国东边的萨桑王朝在鼎盛时期曾控制过外约旦区域。

伊斯兰时期

编辑

公元629年,拜占庭帝国与伽珊王国在现在的卡拉克击败了穆斯林军队,阻止他们进攻黎凡特。然而拜占庭帝国在636年的亚尔穆克战役中在外约旦北方败给穆斯林。失去外约旦之后大马士革也被穆斯林占领,他们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王朝

哈里发倭马亚王朝是穆罕默德去世后的哈里发的第二个,他们曾在外约旦建造了数座碉堡。阿拔斯哈里发在长期的政治活动后在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并将首都设在巴格达。阿拔斯王朝(750-969年)时期曾有数个阿拉伯部落往北移入黎凡特,同时期的外约旦地区则因为海运兴起而没落。外约旦此后依序由法蒂玛王朝(969–1070)、耶路撒冷王国(1115–1187)统治。

十字军在外约旦建造了数座城堡,包含蒙特利尔和卡拉卡。为了抵抗十字军,阿尤布王朝建造了阿杰隆城堡,并重建其他旧的城堡作为军事要塞。1187年,在外约旦北方、提比里亚湖附近爆发哈丁战役,十字军输给了阿尤布王朝(1187-1260)的创立人萨拉丁。阿尤布王朝统治下的外约旦村落成为穆斯林朝圣的重要中继站,他们沿着叙利亚到汉志前往麦加

马穆鲁克王朝(1260-1516)延用了数个阿尤布王朝时期的城堡,并进行了扩建。在下个世纪里,外约旦遭遇了蒙古西征,不过蒙古在阿音札鲁特战役(1260)中被击退。

1516年,奥斯曼哈里发的军队占领了马穆鲁克王朝的领土。外约旦的农业村落在16世纪见证了一段相对富裕的时期,但之后就没落了。奥斯曼帝国并不重视外约旦地区,所以政府的控制几乎不存在,只有每年收税时才出现。

在奥斯曼统治的前三个世纪,许多来自叙利亚与汉志的阿拉伯贝都因人移入外约旦地区,包括Adwan、Bani Sakhr 与 Howeitat。他们占领外约旦的各个区域,由于奥斯曼当局漠不关心,所以外约旦陷入这种无政府状态持续到19世纪。这也导致瓦哈比派运动(1803-1812)的发生。

1818年,奥斯曼-沙特战争穆罕默德·阿里(埃及总督)的儿子易卜拉欣·帕夏应奥斯曼苏丹的要求消灭了德拉伊耶酋长国。1833年,易卜拉欣·帕夏与奥斯曼反目,并统治了黎凡特。因为他的高压统治,在1834年的巴勒斯坦发生了一场未成功的农民起义。Al-Salt与Al-Karak两座外约旦城市因为藏匿农民起义的领导,被易卜拉欣·帕夏的军队摧毁。埃及-奥斯曼战争(1839-1841)终结了埃及的统治,奥斯曼取回统治权。

易卜拉欣·帕夏事件后,奥斯曼开始试图巩固他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外约旦也是其中之一。1864年的一系列税制与土地改革(坦志麦特)为农业与村庄带来了些许繁荣,但是也引起其他外约旦地区的强烈反对。在建立了行政机关、征兵制度与重税后,奥斯曼统治的区域开始出现叛乱。外约旦的部落两次叛乱Shoubak(1905)与Karak(1910)被残酷地镇压。

1908年建造的汉志铁路横越了外约旦,连接伊斯坦布尔与麦加,目的是朝圣者的便利,与加强奥斯曼在阿拉伯省份的统治力。

现代约旦

编辑
 
1946年达成的伦敦条约宣告英国委任统治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约旦由英国代国际联盟管理。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边界,把西部称为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英国于东部设立了一个半自主的保护国——外约旦酋长国,立汉志国王侯赛因次子阿卜杜拉一世外约旦酋长国酋长。1946年5月25日,约旦获得独立,阿卜杜拉登基为王(埃米尔,即国家元首),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1948年约旦占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并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所有原西岸的阿拉伯居民成为约旦国公民。

约旦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建国。它参加了第一次阿拉伯国家联合对以色列的战争。在阿拉伯国家战败后,约旦获得了对西岸的控制。在控制西岸期间,由于担心国内世俗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可能会颠覆自己的政权,与纳赛尔政权对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强硬立场不同,约旦王室对伊斯兰激进组织采取了容忍甚至鼓励的立场;这导致在约旦王室治下,哈马斯的前身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的发展未如在纳赛尔政权治下那样受到太大影响。[5]1967年约旦又与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一起对以作战。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地区与整个耶路撒冷。战后以色列又允许投降的约旦人回到耶路撒冷, 管理圣殿山清真寺。两次战争中,都有大量阿拉伯难民包括约旦公民逃至约旦河东岸,使巴勒斯坦人在约旦的势力大为增加。巴勒斯坦人的增加,使约旦王室非常不安。1970年,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多次劫机后,约旦开始对他们开火,这影响到全阿拉伯世界。叙利亚在约旦的北部边境上,集中坦克部队以对约旦施加压力。1970年9月22日,在开罗的阿拉伯国家外交部长会议的调停下,双方熄火,但此后仍有小战斗持续发生。一直到1971年7月,约旦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其国境。

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约以边境上没有战火。但约旦派出一个旅的兵力进入叙利亚,抵御那里的以色列军队。约旦没有介入1991年的海湾战争

地理

编辑

约旦面积89342平方公里,北邻叙利亚、东毗伊拉克,南接沙特阿拉伯,西与以色列(约旦人称之为巴勒斯坦)为邻。[6]大部分地区是高原,海拔650-1000米。西部有约旦河谷,东和东南部是沙漠,被亚巴琳山脉贯穿。全国可耕地仅占全国面积的4%。在亚喀巴湾,约旦有一小段海岸线。死海位于约旦的西部,是其与以色列的边境的一部分。最高峰达1854米,死海最低处低于海平面408米,为地球上最低洼的地方[6]

气候

编辑

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西部山地属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100-700毫米。

军事

编辑
 
中国制83式火箭炮
 
约旦F-16

约旦军属于中东的一支中型逊尼派武装力量约10万人,敏感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宗教国体历史,使其军队虽然不具有战略攻击型实力,却是各国都有所顾虑的力量。

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约旦采取微妙的国防姿态,与西方和以色列交好,但同时与逊尼派的沙特阿拉伯什叶派伊朗也维持相对较好关系,21世纪后和崛起但遥远的中国也意图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其此种政策的好处在于能得到多国的武器军购并降低敌意,难处在于多方平衡的手腕,但是敏感的地理位置是其最大资产,让它能做最大发挥。[7]

伊斯兰国崛起后,该组织诉求的哈里发问题中,从族谱世系表来看目前的约旦王族最有资格自称哈里发后裔和继承者,正当性高过沙特阿拉伯王室,因此在打击伊斯兰国上使约旦又占据了正当性,成为西方和逊尼诸国意图交好的对象。[8][9]

 
约旦警察

政治

编辑

约旦为君主立宪国家,国王拥有实权,总揽军、政及外交大权,拥有任命首相,召集、解散国民议会之权力,上议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议院议员民选。约旦独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约旦国王哈希姆家族胡笙国王,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为前国王胡笙的长子,于1999年继位。[6]

约旦位于亚洲、欧洲、中东的交界地带,所以地处一个政治上非常不稳定的地方,许多力量在这里逐鹿:美国苏联英国以色列、各个阿拉伯国家以及约旦国内数量众多的巴勒斯坦移民。在众多政治力量和兴趣中,侯塞因试图寻找一条可行的路,他温和的外交政策保障了约旦的主权和统一。虽然中东诸国在这些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约旦社会都基本上保持稳定。胡笙本人是多次刺杀的对象。1989年他恢复了约旦的国民议会选举;1994年,他签署了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

据约旦现行法律,国民议会议员虽通过选举产生,但是倾向于支持政府,成员包括效忠于国王的部落人员。

宪政改革

编辑

茉莉花革命的影响下,加上当时约旦约四分之一人口处于贫穷线下,失业率达百分之十四。穆斯林兄弟会号召约旦民众站起来,力争政治和经济改革,期望由选举产生新政府。2011年1月29日,在安曼街头约五千名示威群众游行,并手持约旦国旗;约二千名民众响应了穆斯林兄弟会的号召,在其他城市抗议。2011年2月,约旦国王解散由首相萨米尔·里法伊领导的政府,并要求前首相马鲁夫·巴希特组建新的政府内阁,立即开始“真正”的政治改革。

2011年6月,国王阿卜杜拉在电视演讲中表示支持改革选举法,即未来的内阁将由经选举出来的议会多数派组建,而不是由国王直接委任。他说:“我希望更新后的选举法令,将确保国民议会代表全约旦人民。”[10]2016年2月23日,约旦下议院经过6场马拉松式会期,通过2015年国民议会选举法,完成约旦3主要政治改革法(包括政党法、地方自治法暨市政局法),并将国民议会众议院席次自150席减至130席。选举法中重要者为选制变革,将目前所行“两票制”(一票投选区候选人,另一票投全国选区政团名单)改为“单一选区”及“比例代表制”之混合制(选区推出政团候选人名单,选民对支持政团候选人投下一票)[11]

对外政策

编辑
 
阿卜杜拉二世在五角大楼

约旦向来奉行着温和的外交政策,基本上与西方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英国美国海湾战争时,由于约旦继续支持伊拉克,使它和西方的关系稍微弱化,但是至今为止,美国是提供给约旦援助最大的国家。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达成了和平协议;在阿拉伯国家中,只有它和埃及以色列分别缔结了和平协议。伊拉克战争时,萨达姆政权崩溃以后,约旦积极扮演着关键的沟通角色,对伊拉克的稳定和安全贡献甚多。

行政划分

编辑
 
约旦地图

约旦分一十二个省,省长由国王任命。

人口(2008统计)[12] 首府 人口(城市,2008统计)[13]
阿杰隆省 118,496 阿杰隆 8,161
安曼省 1,939,405 安曼 1,135,733
亚喀巴省 107,115 亚喀巴 95,408
拜勒加省 349,580 萨勒特 87,778
伊尔比德省 950,700 伊尔比德 650,000
杰拉什省 156,680 杰拉什 39,540
卡拉克省 214,225 卡拉克 22,580
马安省 103,920 马安 30,050
马代巴省 135,890 马代巴 83,180
马弗拉克省 245,670 马弗拉克 56,340
塔菲拉省 81,000 塔菲拉
扎尔卡省 838,250 扎尔卡 447,880

每省被分成52街道(阿拉伯语:ناحية,"nahia英语Nahiyah")。

经济

编辑
 
巴垮难民城
 
大城洛斯法

约旦全国缺水,同时缺乏石油之类的自然矿产品,因此关税为政府重要的财源。安曼为其商业中心,阿卡巴港为唯一进出口港,主要商品仍赖进口,对奢侈品、烟酒、电气用品及汽车课征重税,以收寓禁于征之效。约旦每年进口金额约为出口金额的3倍。为照顾低收入民众,约旦政府对米、面、糖及汽(重)油等基本民生必需品采补贴政策。[6]

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给约旦经济带来了极大困难。约旦被迫暂停偿还债务。约旦国内的大批巴勒斯坦难民、其它海湾国家对约旦的资助、去他国工作的民工,都给约旦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混乱,造成全国经济非常不稳定而复杂。

阿卜杜拉二世国王试图对国家经济进行有限的改革,其中包括将一些国营企业私有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寻求外援,扭转了约经济长期负增长或零增长的局面。1999年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尽管2004–2008年间经济增长率超过8%,可是,债务、贫困和失业依然是约旦最大的经济困难。[14]

人口

编辑

约旦人口中约93%是阿拉伯人,其他民族包括高加索人希腊人亚述人(含古阿拉米人后裔)等。

36.6%的人口小于14岁,3.4%老于64岁。

人口增长率是2.89%。婴儿死亡率是1.961%。期望寿命为77.71岁。

2015年人口普查之统计,约旦总人口数为9,531,712人。

宗教

编辑

约旦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占97.1%(绝大多数是逊尼派),2.1%为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叙利亚东正教科普特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新教信徒,0.4%为佛教、0.1%为印度教、小于0.1%为犹太教、小于1%为民间信仰、小于0.1%未确定、小于0.1%为其他宗教(2020 估计)。[15]东正教及天主教信徒集中于安曼米底巴市。约旦虽属伊斯兰教国家,却不似沙特阿拉伯、阿曼、也门等伊斯兰教国家具有浓厚宗教氛围和禁忌,宗教较自由,两教信徒相处和谐,并不相互排斥。[16]也因约旦人多数为温和的逊尼派,在较少宗教冲突下,使约旦经济能够发展。[8]

健康与教育

编辑

2017年约旦的预期寿命为74.8岁。死亡主因是心血管疾病,其次是癌症。5岁以下孩童的疫苗接种率为95%(2002年数据)。水资源与公共卫生设施的普及率达98%(2015年数据)。66%的约旦公民有医疗保险。

约旦重视教育,实行10年义务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免收学费,高中教育为非义务性专业学习,学制两年。第12年级学期末,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会考(Tawjihi),凭成绩申请就读大学。[6][14]

全国共有10所公立大学和17所私立大学,较著名的大学如下:约旦大学(University of Jordan)、雅尔木克大学(Yarmouk University)、约旦科技大学(Jor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穆塔大学艾勒·贝塔大学侯赛因大学拜勒加应用大学。另有51所中专院校。学龄儿童入学率95%,全国文盲率7%。[6][1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Jordan.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英语). 
  2.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6).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6). 
  4. ^ 黄河清 (编). 近现代汉语辞源.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1877. ISBN 978-7-5326-5403-1. 
  5. ^ 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第177页 [2024-01-24]. ISBN 978-7-5201-239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6. ^ 6.0 6.1 6.2 6.3 6.4 6.5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约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al-Hussein, Abdullah II bin. Our Last Best Chance: The Pursuit of Peace in a Time of Peril, New York City: Viking Adult, 2011. ISBN 978-0-670-02171-0 pg 241
  8. ^ 8.0 8.1 环球视线-约旦:营救被俘飞行员不惜代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央视网》,2014年12月26日
  9. ^ Jordanian Military Helps Its Neighbors. [2014-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10. ^ 担心街头示威酿成骚乱 约旦国王承诺民主改革.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7). 
  11. ^ 约旦通过2015年国民议会选举法,仅作小幅修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台湾)驻约旦代表处,2016年2月24日。
  12. ^ دائرة الإحصاءات العامة - الأردن. [200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13. ^ 存档副本. [200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14. ^ 14.0 14.1 14.2 约旦国家概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约旦哈希姆王国大使馆。
  15. ^ 存档副本.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16. ^ 中华民国外交部,约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