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菩萨

(重定向自維摩詰居士

维摩诘菩萨梵语Vimala-kīrti,音译为维摩诘、毗摩罗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1],也称维摩诘居士、简称维摩居士),是大乘佛经中的佛教修行者。他并未出家,而以在家居士的形象积极行善、修道,是大乘佛教在家众的典范,《维摩诘经》的主要人物。唐代徒讲经,有维摩诘变文传世。其文生动有趣,为俗文学之佳作。传说他是金粟如来的应化身[2]

敦煌壁画中的维摩诘菩萨(唐代)

语源 编辑

维摩诘的梵语作Vimala-kīrti。维摩(梵语:विमल,Vimala)是清净、无垢,诘(梵语:कीर्ति,Kīrti;巴利语:Kitti)是名声、名望,合起来就是“净名”、“无垢称”。

简介 编辑

古传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化身。他来到娑婆世界,化身在家居士,襄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于过去世第三十一劫毗舍浮如来之时,曾为释迦牟尼的兄弟[3]

维摩诘居士住在印度恒河北面的毗舍离城。其妻名唤无垢(另说“无垢”只是“净名”的另外个意译方式[4]),姿色绝伦。并育一双儿女,子名善思[5],女名月上[6]。其妻及子、女皆深悟佛法。

维摩诘居士虽家财万贯、富居千金,却乐善好施。平日救助贫民、布施僧侣。更不执著于外相,为度化众生,他既可向天神天魔说法,亦不弃世上执迷的贵族以及不肯信佛的外道人士,甚至在妓院赌场向贪欢求乐的乡民说法。是故,其声名远扬,世人尽知。

一次,维摩诘居士称病在家,释迦牟尼佛知其想借机说法,故欲遣十大弟子[7]罗汉与诸菩萨前去探视。但他们皆因曾受维摩诘居士指正,而婉拒的差遣。佛于是请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往视,文殊菩萨应允,诸菩萨、罗汉等随行。探视中,文殊菩萨与居士探讨佛法,每每相与推敲而道尽机锋,不时妙语如珠而语惊四座,诸高僧大德遂对两位菩萨更为崇敬。

维摩诘居士欲医治众生之病。所谓病,当然非指生理而指精神层面。而涤除病根之方就是向众生传授可以解缚的“不二法门”,让其亲证空性本来无生,即得以明白疾病之根源在于“执著”。维摩诘居士示疾而引大众前去询疾问病,借此因缘广为众生说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种种设问,继而向大众教导“空相”的大乘佛法。其思想,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大乘佛教,特别是禅宗

此外,南朝谢灵运昭明太子唐朝大诗人王维李白等,都曾经以维摩诘居士为尊崇或布施的对象。尤其是王维的,其典故即出自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虽富而不吝,好济贫施僧;曾广种福田,故财源不断。因此,他也是佛教民间信仰的财富之神,昭明太子与谢灵运被民间视为维摩诘菩萨从神

画像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陈义孝; 竺摩法师. 佛學常見詞彙. 佛陀教育基金会. 2005. 维摩诘华译即是“净名”,“净”是“淸净无垢”之义,“名”是“声名远播”之义 
  2. ^ 马采. 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09: 263. ISBN 978-7-306-01368-2. 葛立方《韵语阳秋》:…维摩诘号金粟如来 
  3. ^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本事品第四记载,于过去世第三十一劫有佛号毗舍浮如来时,有一大婆罗门名弗沙耶若,令其弟八人安住三归受持五戒。弗沙耶若就是后来的释迦佛.其中弟二人乐离欲化众生,修六波罗蜜得无碍智,就是后来的弥勒菩萨和毗摩罗诘。其他六弟依于五欲,为诸结所缚疑惑愚痴,就是后来的罗睺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波罗陀阿修罗王,婆稚毗卢遮那阿修罗王,波旬,和提婆达多. [永久失效链接]
  4. ^ 罗根泽. 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 243. ISBN 978-957-05-1237-3. 天竺语称“维摩诘”,旧译解云“无垢称”,关中译云“净名”,“净”即“无日垢”,“名”即是“称”,此言殊而义均也。旧经称口众枯。新经云“世尊”,此立义之异旨也。 
  5. ^ 《善思童子经》世尊言:若有比丘或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于当来世有能信心听此经典受持读诵。彼人当得最大福德。
  6. ^ 《月上女经》:于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耀其家内。然其父母见彼光故。即为立名称为月上。
  7. ^ 据《维摩诘经》所列之十大弟子为:(1)舍利弗(智慧第一)(2)大目犍连(神通第一)(3)大迦叶(头陀第一)(4)须菩提(解空第一)(5)富楼那(说法第一)(6)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7) 阿那律(天眼第一)(8)优波离(持律第一)(9)罗睺罗(密行第一)(10)阿难(多闻第一)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