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英国大使馆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是美国在英国首都伦敦设置的外交代表机构[1],旧址于1960年到2017年间为格罗夫纳广场西侧的24号大楼,2018年搬到九榆树大道33号[2]。这栋馆舍同时也是美国驻西欧各国使领馆中规模最大的建筑[3],以及美国在英相关事务的焦点场所[4]。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 |
---|---|
概要 | |
类型 | 大使馆 |
地点 | 英国伦敦梅费尔 |
地址 | 九榆树大道33号 33 Nine Elms SW11 7US |
坐标 | 51°28′57″N 0°07′54″W / 51.4826°N 0.1317°W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基兰-廷伯莱克建筑事务所[*] |
使馆信息 | |
馆务辖区 | 英国 |
所属部门 | 美国国务院 |
大使 | 简·D·哈特利(2022年7月19日 - ) |
网站 | |
https://uk.usembassy.gov/ | |
地图 | |
历史
编辑第一代美国驻英大使馆位于大坎伯兰广场(Great Cumberland Place,51°30′55″N 0°09′34″W / 51.515156°N 0.159479°W)之后迁至皮卡迪利街、波特兰街与格罗夫纳花园等地。1938年时,又移至麦克唐纳大厦(格罗夫纳广场1号,目前是加拿大驻英高级专员公署部分单位的办公处),之后该大厦还成为美国数个机构的联合办公楼,当中包含了盟军驻欧指挥官德怀特·艾森豪的办公处及美国海军驻欧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斯敏斯特公爵捐出了一块用地以纪念大战期间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5]。
1950年代末期,开始兴建美国大使馆的办公大楼,该栋采现代主义风格的楼宇由芬兰裔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设计,并于1960年启用,总共拥有地上六层和地下三层。楼顶上安装了一只西奥多·罗斯札克设计的镀铝白头海雕塑像,双翅展开的宽度约有11米,使之成为伦敦一个醒目的地标[3]。2009年10月,美国大使馆馆舍获授英国的二级登录建筑地位[6]。
维安问题
编辑美国大使馆的安全问题曾在1980年代、1990年代时,因为有数起针对美国驻外使馆和领事馆的连续攻击事件而升高。然而,直到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可见的维安措施才显著增加。之后在使馆周边进行了大量改进工程,包含取消开放格罗夫纳广场的一侧给外界车辆进入,建筑外圈也增设了武装路障。2002年8月29日,一名突尼斯裔的瑞典公民克里姆·沙提在斯德哥尔摩-韦斯特罗斯机场准备搭乘瑞安航空685航班前往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时,就因为在行李内携带枪械被捕,而事发后便有不具名消息来源出现在媒体上,宣称此男的目的是预谋劫机、冲撞美国驻英大使馆,并利用使馆楼顶的老鹰像来从空辨视目标。瑞典保安警察(Säpo)否认了这类意见,并表示报导“资讯有误”[7]。这场风波的结果是沙提被免除了一切与恐怖主义挂勾的嫌疑和指控[8]。
对大使馆的安全威胁也促使美国政府开始考虑另迁新址的可能。数家英国媒体一度指出美方希望利用肯辛顿宫作为新馆,还称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该宫为理查德亲王、爱德华亲王等数位英国王室成员的住所为由,而予以拒绝。美国大使馆“费力否认”了这些报导,而白金汉宫发言人也表示美国没有提出正式请求[9]。当时新馆的另一个选项是切尔西军营,美国大使馆曾于2007年2月试着出价将之购下,却未成[10]。
新馆
编辑2008年10月8日,美国驻英大使馆宣布与不动产发展商巴利摩集团(Ballymore)达成协议,以在泰晤士河南岸、旺兹沃思的九榆树地区替使馆新址购买用地[11]。该地所处的地带位在“伦敦计划”中划定的沃克斯豪尔/九榆树/巴特西潜力发展区(Opportunity Area),属于新兴区域。伦敦地铁的北线巴特西延伸段也计划在九榆树地区增设新站,除了加强新使馆区的交通机能外,亦预计会替当地带来其他发展。然而,这项计划必须在美国国会和当地的规划机构批准后才会有进一步进展[12]。美国国务院在2009年1月时称其正于九家营建业者间物色新馆的建商,透过从中选择“现代化”和“高质量”的方案,来取代使用已久而显得老化的现有馆舍[11]。同年3月,负责美国驻外馆舍事务的国务院海外建筑运作局(S/OBO)声称四家业者已入围设计竞夺赛的最终阶段[13]。根据法令,获准负责美国驻外馆舍建造业务的厂商,必须是通过“安全许可”审核的美国自家业者[13]。后来,由于工程经费快速激升到10亿美元,因此将开工日设定到2012至2013年间,并已于2013年11月13日在九榆树的新址上正式举行了动土典礼[14],预计至在2016年至2017年间完成搬迁[15]。
美国政府在2009年11月时,有条件地同意将格罗夫纳广场的驻英大使馆馆舍卖给正在进行海外地产投资,并于2007年购得切尔西军营的卡塔尔投资局(QIA)[16]。尽管成交价格未公开,但该楼的估计价值在2000年7月时为约5亿英镑,之后由于馆舍被定为二级登录建筑的缘故,使其发展价值下滑[17],因为此级建筑要求新业主维持楼房原有的设计。然而,美国大使馆馆舍仍名列在梅费尔地带的238大登陆建筑与遗址中[18][19]。
2010年2月23日,美政府宣布基兰-廷伯莱克建筑事务所领导的一个团队赢得了新大使馆和周围绿地的设计方案竞赛[20][21]。获奖方案将新馆设计成一座玻璃立方大楼、外围搭配一块半环状的水池(被《泰晤士报》昵称作“护城河”[22][23])和宽阔的公共绿地[24]。美国驻英大使馆声明这个方案“符合建立一个现代化、受欢迎的、永恒的、安全和节能高效的21世纪大使馆的目标”[25],然而英美两国都有舆论对此设计表示批评[21]。
大楼动工仪式于2013年11月13日举行,2017年12月13日向公众开放[26][15]。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原计划于2018年2月出席新大使馆揭幕仪式,但在2018年1月,他宣布不出席。特朗普公开谴责新大使馆的开销和选址以及出售这栋大楼所获得的利润,谴责前任贝拉克·奥巴马的这项交易太糟糕[27]。然而,大使馆迁移的决策是在奥巴马政府之前做出[28]。
使馆部门
编辑- 领事处(Consular Section)
- 美国商务服务局对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联络室
- 武官室
- 海外农业服务局
-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
- 公共事务处
- 国防合作室(Office of Defense Cooperation)
- 国土安全部移民局
- 美国国税局
驻英领事馆与机构
编辑除伦敦的大使馆外,美国在英尚设有爱丁堡总领事馆(领事辖区苏格兰)、贝尔法斯特总领事馆(领事辖区北爱尔兰)、加的夫事务处(威尔士)及格拉斯哥的一处联络中心。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 ^ The London Diplomatic List (PDF). 14 December 2013 [2013-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1).
- ^ McKenzie, Sheila. Billion dollar US embassy opens in London. CNN. 16 January 2018 [18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3.0 3.1 US embassy moving to south London. BBC. 2 October 2008 [27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William Lee Adams and Liz Logan. US Embassy in London to Move Down-Market. Time. 2008-10-06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Video: Britain's Roosevelt Memorial at Grosvenor Square, 1946/11/28 (1946). Universal Newsreel. 1943 [February 20, 2012].
- ^ Sherwin, Adam. US sale plan spoilt as its London embassy is listed. The Times (London). 2009-10-23 [2009-11-04].[失效链接]
- ^ Whitaker, Raymond; Hetland, Jarle; Carrell, Severin. Hijack suspect had flight training in US.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2-09-01 [200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 ^ Sweden drops hijack inquiry. BBC News. 2002-10-30 [200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US 'eyed royal palace'. BBC News. 2003-08-17 [200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 ^ US Embassy bids for Chelsea Barracks. The Times. 2007-02-21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4).
- ^ 11.0 11.1 Lee, Matthew. US looks upscale for London embassy design. Washington: Fox News Channel. Associated Press. 2009-01-02 [2009-11-04].[永久失效链接]
- ^ U.S. Takes First Steps Toward Embassy Relocation (新闻稿).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London. 2008-10-02 [200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7).
- ^ 13.0 13.1 Department of State Selects Final Architectural Firms To Prepare Designs for the New London Embassy (新闻稿).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London. 2009-03-10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3).
- ^ U.S. MISSION BREAKS GROUND FOR NEW EMBASSY IN LONDON. US Embassy London. 2013-11-13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 ^ 15.0 15.1 Gray, Melissa. Qatari firm buys U.S. Embassy building in London. CNN. 2009-11-03 [200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O'Connor, Rebecca. Qataris buy US Embassy building in London. London: The Times. 2009-11-03 [200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2).
- ^ Bourke, Chris. U.S. Embassy Building in London Sold to Qatari Diar. Bloomberg. 2009-11-03 [2009-11-03].
- ^ National Heritage List. English Heritage. 2011-07-22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4).
- ^ US embassy sold to Qatari group. BBC News. 2009-11-03 [200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Kennicott, Philip. KieranTimberlake chosen to build 'modern, open' U.S. Embassy in London. The Washington Post. 2010-02-24 [201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21.0 21.1 美國駐倫敦新使館最終建築設計方案惹爭議. 艺术中国(art.china.cn). 2010-02-26 [201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Philp, Catherine. US diplomats add a moat to their expenses at $1bn London embassy. Times Online. 2010-02-24 [24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 ^ 图文:美斥资10亿在伦敦建大使馆. 新浪网. 2010-02-26 [201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New U.S. Embassy in London. KieranTimberlake ISO. 23 February 2010 [9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8).
- ^ 美国驻伦敦大使馆/KieranTimberlake建筑事务所. 火石效果图. [201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 ^ Archived copy.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1).
- ^ Donald Trump cancels February visit to UK. BBC News. 12 January 2018 [12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 ^ Skeptics rebuttal of Trump claims. stackexchange.com. 12 January 2018 [14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