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战斗机

苏联战斗机
(重定向自苏-27

苏-27俄语Cy-27拉丁字母转写 Su-27)是前苏联时期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双发、全天候、重型战斗机。由北约划定的北约代号侧卫(英语:Flanker)。

苏-27
Су-27
北约代号: 侧卫 (Flanker)
摄于冷战末期,飞行中的苏联空军苏-27战斗机。
概观
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多功能战斗机
首飞1977年5月20日
服役1985年6月22日
设计苏霍伊设计局
苏联空气动力研究所(TsAGI)
生产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
产量680架[1]
主要用户 苏联空军(1985年-1991年)
 俄罗斯空军
 乌克兰空军
 哈萨克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衍生机型苏-30战斗机
苏-33舰载战斗机
苏-34战斗轰炸机
苏-35战斗机
苏-37战斗机
歼-11战斗机
歼-15舰载战斗机
歼-16战斗机
技术数据
长度21.9米
翼展14.70米
高度5.93米
翼面积35.20平方米
空重16吨
正常起飞重量20吨
最大起飞重量33吨
发动机2具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 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单台最大推力 74.5KN
单台最大后燃推力 123.85KN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2.35马赫
巡航速度0.95马赫
爬升率海平面爬升率:330米/秒
实用升限18000米
最大航程4000公里
作战半径1500公里
武器装备
机炮一门GSh-30-1机炮
火箭S-5航空火箭弹
S-8航空火箭弹
S-13航空火箭弹
S-24航空火箭弹
S-25航空火箭弹 等等
导弹R-60短程空对空导弹
R-27中程空对空导弹
R-73短程空对空导弹
R-77中程空对空导弹
AGM-88反辐射导弹等等
炸弹航空炸弹
Mk 80系列炸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2]

前苏联研发苏-27的目的是为对抗1970年代开始服役的美制战斗机,主要假想敌是美国空军的F-15。设计要求长航程、重武装及重视操控灵活性。苏-27除了担任空优任务为主的机型之外,还有其他多种任务的衍生型。依照当代之战机世代划分,属于第四代战机

发展历史

编辑
 
苏-27战斗机的原型机 - T-10-1,现存于莫斯科中央空军博物馆

背景

编辑

1960年代末,美国受米格-21米格-25原型机和米格-23原型机首飞成功的影响,从1965年相继开始了YF-15重型战斗机(发展成F-15)计划和YF-16(后来的F-16)轻型战斗机计划,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海军也有了从淘汰的YF-17衍生出的主力舰载机F/A-18“大黄蜂”。作为回应,前苏联于1969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PFI(Perspektywnyi Frontowoy Istryebytyel/Perspective Frontal Fighter, PFI)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超越F-15,所以此计划也简称为“反F-15”。

PFI的任务需求包括:

  1. 取代旧型的截击机,这些机种有Tu-128苏-15以及Yak-28P英语Yakovlev Yak-28等三款。
  2. 担任长程攻击任务,像是苏-24的护航机。
  3. 执行长程入侵任务,攻击敌人的空中目标,像是空中预警机或是空中加油机

在性能的要求上则有:

  1. 灵活的运动性。
  2. 最大空速1450公里/时。
  3. 作战半径高高度时为1,700公里,低高度时为500公里。
  4. 实用升限18,300米(60,000英尺)。
  5. 可以在前线空军的第三级机场(跑道短于1,200米)操作。
  6. 可攻击1,600公里至200公里作战半径内的敌军。

后续的评估显示为了需求数量的单座战机,想要同时达到运动性与航程的要求过于困难,在米格设计局的总裁Artem Mikoyan的要求下,这个PFI计划被一分为二,LPFI(Lyogkyi PFI,轻型PFI)及TPFI(Tyazholyi PFI,重型PFI),和美国F-15、F-16设计中以缠斗能力分离不同,苏联偏向制空权防卫的战略是以航程防御圈做分别,后来苏-27和米格-29都拥有相当优秀的机动设计也是因为如此的理念所致。

参与此项目的有雅克福列夫设计局雅克-45(Yak-45)、米高扬设计局米格-29以及苏霍伊设计局的T-10(苏-27的原型机,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编号,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苏霍伊设计局的第十种三角翼飞机)。雅克设计局在初期就退出竞标,转为发展垂直起降雅克-41(Yak-41)战斗机。经过一番竞争后,当局决定发展较轻的米格-29以对抗F-16、发展重型的苏-27以对抗F-15。而落选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则只能继续独自研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系列。

设计要求

编辑

总的来讲,苏-27是为了因应苏联空军对有远距续航能力与大载弹量的战斗机的需求而设计的。

苏-27的主要设计战术要求是:最大速度达到2,500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8,500m;航程2,500km;能够消灭高度为30m到18,000m、时速2,400公里(海平面时速1,400公里)的敌机;能够在1,2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当时前苏联在钛合金制造以及在电传操纵系统方面(已在苏霍伊T-4上试验成功)具有一定技术积累,这对后来的研发起了很大作用。总设计师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于1975年9月15日去世。在这之后由米哈伊尔·佩特罗维奇·西蒙诺夫接任主设计师之职。

代号T-10(苏霍伊第十个三角翼设计)的原型机于1977年5月20日首次试飞,这个设计有大型三角翼、两个各自'分舱'的发动机、和高耸的双垂直尾翼。如同F-14的设计,两个发动机间的空间提供额外的升力以及隐藏武器的空间,减低被雷达追踪的性能。

研制初期

编辑

开发始于1970年代,首架苏-27原型机T-10-1(北约代号'Flanker-A')于1977年初出厂,当年5月20日在接近Ramenskoe市的儒可夫斯基飞行试验中心(Zhukovsky Air Base and Gromov Flight Research Institute)由试飞员弗拉基米尔·伊留申完成其处女航。1978年初美国侦察卫星首次拍到T-10-1的照片,由于误将儒可夫斯基当作拉明斯科基地(Ramienskoje Site),美国人将这架从未见过的飞机称作RAM-K(当时相信Ram-K会发展成两种版本,一种是后掠翼战机类似格鲁门F-14以及双座截击机,后来是证实其实是独立发展的米高扬MiG-31)。 1978年T-10-2也出场了,但不久后由于电传操纵系统故障而坠毁,试飞员耶夫根尼·索罗维约夫(Yevgenyi Soloviov)牺牲。安装了因机匣装在发动机底部倍受争议的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的T-10-3于1979年出厂,并于当年8月23日由伊留申首飞成功。1979年10月31日首飞的T-10-4同样使用了AL-31F发动机。T-10型总共制造了10架,剩余几架(T-10- 5, 6, 9, 10, 11号)则都使用AL-21F发动机。在操控方面使用线传飞控系统,这点和以前的苏制飞机不同。

定型改进

编辑
 
苏-27SK的进气道下部及起落架
 
苏-27UB头部特写,清晰可见IRST系统,摄于第38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

通过由波兰间谍马里安·札查斯基(Marian Zacharski)搞来的F-15性能资料相对比,设计师发现T-10依然处于下风。开发了近十年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了达到新指标以及之前的试飞不稳定性,设计师对苏-27几乎重新设计,后来证明这种高风险的赌注是正确的,苏联人得到一架值得骄傲的飞机。

按指标制造的T-10-7和T-10-12被命名为T-10S-1(S代表系列即Series)和T-10S-2。T-10S与T-10相比改进很多,主要是:

  1. 机气动布局做了重新设计:加大机翼面积、减小后掠角、除去翼刀、将弧形的翼梢改为方形并加导弹发射轨、后缘襟翼和副翼改为单一的襟副翼并增加计算机控制的前缘襟翼、减速板从机身下方改为与F-15一样的机背减速板
  2. 进气道改进:为避免发动机吸入跑道上的杂物,前起落架向后移到两个进气道之间,进气道内加装防杂物吸入的网状隔板
  3. 发动机舱重新设计:机匣由发动机底部移到了上部,由此双垂尾放置到两个发动机外侧,而尾喷口也变为可调式

以上几处改进使得飞机的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小,提高了苏-27的机动性、速度、航程。其他诸如机头、机尾、座舱、起落架等许多地方也作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架T-10S-1于1980年出厂,1981年年4月20日首飞,试飞员还是伊留申。然而此时的T-10S依然不够可靠,1981年9月3日因燃油系统故障T-10S-1坠毁,伊留申死里逃生;之后生产的T-10S-2在81年12月23日由于前缘襟翼故障坠毁。试飞员科马洛夫(Aleksander Komarov)亦不幸遇难;1982年5月31日出厂的T-10-17(由T-10-7/T-10S-1发展而来)尽管第一次试飞时飞掉一个机翼,但飞机和试飞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N.Sadovnikov)的性命皆得幸免,而且通过这次飞行找到了前两次事故的解决方案。

此后经过一系列改进,真正的生产型苏-27终于在1982年11月出厂。量产型的苏-27(也被称为苏-27S,北约代号为Flanker-B)

列装

编辑

然而由于电子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问题解决缓慢,直到1985年苏-27才正式交付部队服役,1986年才大量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生产。迄今已有数百架服役,并出口多个国家。

设计

编辑
 
2007MAKS航展上的苏-33,尾部特写
 
挂载电视制导炸弹的苏-27SK在2007MAKS航展上
 
挂载R-27导弹的苏-27

新飞机的空气动力设计交由苏联空气动力研究所负责,成果由米格飞机公司与苏霍伊飞机公司一同分享。因此苏-27的基本设计与MiG-29相似,只是尺寸要大得多。为了能最大减轻重量,它的结构采用了大量的钛(约30%),比例比任何当时的飞机都高,而且没有采用复合材料。后掠翼的前沿延伸融入机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装置导弹或电子反制设备(ECM)。苏-27因为有传统的水平尾翼,因此并非真的三角翼飞机。此外发动机外侧还有一对垂直尾翼以及一对向下伸展的尾鳍以增加侧向稳定性。

苏-27的Lyulka 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间距较大,提供比较好的安全性,以及涵道无间断的气流。活动式的引导扇叶可以适应超过2马赫的速度,同时在高迎角时帮助维持发动机气流。在涵道中有过滤网防止起飞时异物被吸入发动机。 苏-27装置有苏联第一个实际应用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由苏霍伊飞机设计局Sukhoi T-4轰炸机计划经验所发展的。伴随着相对低的翼面负荷和强大的基本飞行控制,飞机的灵活性超乎寻常的好。甚至在极低的速度和高迎角时仍然可以控制。在航空展中这种飞机曾用眼镜蛇动作或是动力减速展示过优异的操控性,大约在120度迎角还维持飞行高度,推力矢量系统经过测试,(也装置在后续的苏-30MKI及苏-37)使飞机可以进行几乎是零半径的转弯动作。

海军的版本称作苏-27K(亦即是苏-33),由于库兹涅索夫上将号航空母舰没有弹射装置,所以增添了前端辅助翼缩短起飞距离,这种辅助翼也装置在部分苏-30苏-35苏-37上。

除了相当好的操控性外,苏-27利用很大的内部空间储存大量油料。超载设置最大航程能在内部油箱携带9,400千克油料,但操控性在这样的负重下会受影响。因此设计的油量是5,200千克。

作战任务

编辑

苏-27主要服役于苏联国土防空军PVO及苏联空军VVS的作战单位里。在防空司令部它主要担任拦截任务,汰换老旧的苏-15Tu-28。虽然苏-27具有携带空对地武器的能力,在苏联空军它主要的任务却不是空中支援,也不用于战场空优,而是特别用于对抗北约的空中加油空中预警系统战机系统,苏联专家知道北约因为这些战略资产而具有相当程度的优势,因此相信对这些系统的攻击,将可以限制北约组织维持和延伸其空中打击能力。

在苏联变成独联体后,苏-27的任务依然如此。后来的武装包括携带Novator KS-172 AAM-L长程反空中预警导弹。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乌克兰空军使用经改造的苏-27战机发射美制AGM-88 HARM反辐射导弹进行对敌防空压制 (SEAD)任务[3]

影响与评价

编辑
 
P-42号机,留意机身上没有髹漆,以达至最大程度地轻量化。
 
各种西方战机对上苏-27升级型的BVR(超视距作战)战胜率

影响

编辑

苏-27以其气动外形流畅,机动性能卓越著称。 1986年开始,从原型T-10S-3发展一个特别型号的苏-27,代号P-42,被最大程度地轻量化,打破了1975年1月16日由F-15A创下的爬升时间、速度、高度等多项记录,从1986到1988年间,这架飞机共缔造了27个新纪录。(T-10S改) 爬升性能:

  • 3,000m:25.4秒
  • 6,000m:37.05秒
  • 9,000m:44.126秒
  • 12,000m:55.542秒
  • 15,000m:70.329秒

1989年苏-27首次亮相于法国巴黎航展,2,300公里的遥遥路程不需加油一口气飞到、最大飞行仰角120度、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被雷电击中且部分元件被溶化还能完成筋斗并安全降落等等优异表现赢得西方观察家广泛好评。

驾驶舱

编辑

本机配备了K-36IIM弹射椅,座舱中配备有抬头显示器以及ZSh-3UM头盔瞄准具,使得苏27能像米格-29一样做到“看到哪,打到哪”。

事件

编辑

对抗反潜机 -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编辑
 
与挪威P-3B对抗的苏联国土防空军941近卫战斗机航空团苏-27早期型

1987年9月13日,北约成员国挪威海军一架P-3B反潜机巴伦支海中立水域对苏联军舰进行空中监视时候[4],遭遇一架奉命驱逐的苏-27战斗机(机身涂红色编号:36)。苏-27驾驶员做出了一个惊险动作驱赶北约P-3B:突然减速后,加速从P-3B机腹下方通过,用后垂直尾翼划破了P-3B右边机翼靠外的发动机,使发动机停机。这导致P-3B瞬间失去动力,在一分钟之内急速坠降了三千米。挪威飞行员虽成功使飞机免于坠毁,但他们被迫返航,无法继续对苏联进行监视。而苏-27战斗机也因为尾翼损坏而返航。苏联36号战机左侧垂直尾翼翼尖破损,然而尾翼主体含舵面毫发无伤,甚至位于尾翼主体上方的多根天线也未受波及。因为此次切割苏联飞行员瓦西里·辛巴尔大尉将距离控制得十分精准,稍向下则会擦肩而过,稍向上则苏-27会被P-3B发动机螺旋桨切削或撞毁,故被西方称为“巴伦支海空中手术刀”[来源请求]。这也是苏-27战斗机第一次以特写照片出现在西方面前,当时北约并不知道此新型飞机故称其红色36号。而苏联事后为了保密也将飞机编号改为38,并将飞行员给予停飞处分并调离前线。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编辑

眼镜蛇是苏-27战机最具代表性的高迎角机动动作。1989年巴黎航展上,低速冲场的苏-27S猛然抬头,迎角达110度,以机尾朝前的姿态前进约1.5秒而后回到平飞状态,几乎没有高度变化。此一动作酷似准备攻击前的眼镜蛇,被称作“眼镜蛇动作”,由于普加乔夫是第一位公开表演此动作的飞行员,且该动作带给航空界太大的震撼,因此又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但事实上此动作并非他所发明,而是更早的一次意外所发现的飞机潜能,不过他本人也曾经历此事,后来成为此动作的好手)。眼镜蛇动作是一种达超大迎角(超过90度)并回复原姿态的暂态高迎角机动,是在一系列极高迎角与临界条件试验后发展出的一种机动方法。首先将飞控系统调整至“直接操控模式”(即操纵讯号直接放大输出到控制面而不经电脑校正)并猛然拉杆,这时飞机会以至多每秒70度的角速度变化达90度迎角以上,在最大迎角附近时再猛然将驾驶杆前推,这时飞机会开始回复迎角,当迎角达10至15度时再次拉杆同时增加推力并将飞控系统调至正常工作状态,以避免达到负迎角。整个过程费时5至7秒,在第2或3秒达到最大迎角并维持约1至1.5秒。眼镜蛇动作可在很大的高度范围(至少1,000至11,000m之间)、速率300至450km/hr、许多飞行姿态(平飞、爬升、滚转角80度、甚至许多传统空战机动过程中)中进行,过程中最大G值仅4G。但是实际上按能量机动理论它消耗能量甚巨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仅仅表现了该机的出色机动性。

有价值的是表明苏-27有出色的抗因大迎角而失速进而陷入尾旋的能力,失速迎角对舰载机更有特别意义,早期的A-4A-6A-8F-7F-14因失速迎角不超过30度,必须高速着舰,阻拦索须承受额外负担。失速迎角大的战机可以较慢的速度着舰,在着舰失败后开加力并拉大迎角,以发动机推力补偿机翼不足的升力。作为优化计算机辅助控制而特别为提高失速迎角的F-18,最初就能达到35度,超过同时期F-14F-15,经多年改进后更是提高至60度。而苏-27表明在不装矢量喷口的情况下失速迎角至少70度至80度,装矢量喷口后更可达110度。

 
眼镜蛇机动

航展坠机

编辑

1999年巴黎航展,一架苏-30MKI战斗机进行了一连串特技表演:飞机机头冲下垂直俯冲,在离地极低的高度迅速改平快速飞离。在下滑过程中飞机大迎角拉起,但因高度过低机尾撞地,左侧发动机失火推力降低,飞行员仍试图让飞机高迎角爬升,拉起离陆约70米,但因左侧推力不足,飞机爬升减慢并开始左传,在机头左传约45度后,两名飞行员依靠K-36IIM弹射系统成功逃生。

2002年,乌克兰空军在进行飞行表演时发生航展事故,造成77人死亡,543人受伤。

非洲实战

编辑

2000年5月16日,埃塞俄比亚的2架苏-27迎战厄立特里亚2架米格-29战斗机,战果是击毁了1架米格-29,另外1架逃离。意外击毁厄立特里亚1架MB-339教练机,埃方1架苏-27也在战斗中受伤。但飞行员水准差距很大,这次实战不能完全代表两机型的差距。

但是此战中,俄罗斯设计生产的R-27导弹导弹的低可靠性曝露无疑,双方对射数十枚的此型导弹,命中率却低的惊人。促使苏-27的使用国纷纷要求俄罗斯提供更新型的导弹。

掠过美国航母战斗群

编辑

据报道在美国和日本于2000年10月至11月份在日本海举行代号为“利剑- 2000”的“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有日本大约30艘军舰和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率领的第七舰队)中,由苏-27战斗机和苏-24侦察机双机编队低空直接从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空掠过,美军立即处于混乱状态,当时情景被苏-24侦察机拍下并邮发给美军[5]。据五角大楼的声明俄国人在“吹嘘”“飞机在离地几千尺,离航母几百尺处飞过”[6]。 不过虽然演习期间航母战斗群处于“一级战备状态”,但该航母本身当时正在给甲板上的飞机加油,因此并不能即时派遣战机升空拦截。[7][8][9]

乌军同款机改装美制武器

编辑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乌克兰武装部队所属的苏-27战机于2022年9月被拍到携带美制AGM-88导弹对俄军实施防空压制任务[10]。及后,美国再于2023年3月,向乌军提供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并正整合至苏-27战机上[11]

撞毁美军无人机

编辑

2023年3月14日,一架正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面120公里水域执行侦察任务的美军MQ-9无人侦察机,被俄军2架苏-27战机拦截及喷洒燃油,随后侦察机被撞毁后堕海[12]

“侧卫”家族

编辑

从苏27诞生日期,凭借良好的性能和不断改进,“侧卫”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 苏-27 :设计局编号T-10S,共青城厂为空军制造的基本空军型
  • 苏-27IB:设计局编号T-10V,苏-34的原型机,由新西伯利亚厂制造
  • 苏-27K:设计局编号T-10K,由空军基本型苏-27发展而成的海军舰载战斗机,被命名为“海侧卫”,苏-27K的生产改型命名为苏-33。
  • 苏-27KM:配备苏-35武器系统的苏-33,由共青城厂制造
  • 苏-27KPP:苏-33的电子战型
  • 苏-27KRTS:苏-33的侦察型
  • 苏-27KU:战斗轰炸机,后改名为苏-34
  • 苏-27KUB:设计局编号T-10KUB,由共青城厂制造的并列式座舰载机
  • 苏-27M:设计局编号T-10M,老苏-35的原型机,增加了鸭翼,更改了机体,升级了雷达、航电,装备尾椎雷达
  • 苏-27P:共青城厂为防空军制造的基本生产型
  • 苏-27PD:加装空中加油装置的苏-27P
  • 苏-27PU:设计局号T-10PU,苏-30的原型机,给国土防空军设计的远程截击机
  • 苏-27R:苏-34的侦察型
  • 苏-27SK:设计局编号T-10SK,共青城厂制造的苏-27出口型
  • 苏-27SKM:针对苏-27SK的升级型。
  • 苏-27SM : 苏-27战机的现代化升级版本,几乎变成了一架新的飞机。原先的类比式测距仪换成了新型的计算机测距仪,并安装了由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以及更精密的火控系统;强化了机身,使其能携带更多的武器负载;安装了改良的N001雷达;玻璃化驾驶座舱焕然一新,安装三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和改良的航空电子设备;发动机更换成莫斯科“礼炮”机器制造厂改进型AL-31 F1发动机,推力将达到145千牛(33,000磅)。
  • 苏-27SM2:重大改进型
  • 苏-27SM3:利用中国放弃的苏-27套件生产改造的飞机,应用了苏-35S的技术
  • 苏-27SMK:由苏-27SK改良的多功能出口型
 
乌克兰空军的苏-27UB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苏-27UBK
 
静态展示的苏-33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上的“海侧卫”
  • 苏-27UB(设计局号T-10U):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苏-27双座纵列教练机
  • 苏-27UBK(设计局号T-10UBK):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苏-27UB出口型
  • 苏-27UBM:苏-27UB的现代化改型,即苏-35UB
  • 苏-27UBM1:白俄罗斯的苏-27UB改进型
  • 苏-27UBM2:哈萨克斯坦的苏-27UB改进型
  • 苏-30: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双座远程截击机
  • 苏-30I-1:苏-30MKI的首架原型机
  • 苏-30K: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苏-30出口型
  • 苏-30K2(暂时型号):共青城厂制造的双座并列型战机
  • 苏-30KI:共青城厂制造出口印尼的苏-27SK
  • 苏-30KN: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苏-30多用途型,只有一架
  • 苏-30M:苏-30的现代化改进发展型
  • 苏-30M2:俄罗斯自用型苏-30MK2
  • 苏-30M3:苏-35UB的原称呼
  • 苏-30MK:设计局号T-10PMK,双座纵列多功能战机的通用型号
  • 苏-30MK2:基于苏-30MKK的多用途战斗机
  • 苏-30MK3:增加Kh-59发射功能和强化其他性能的改进型
  • 苏-30MKI: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印度苏-30MK,装有前翼、推力矢量和西方火控系统
  • 苏-30MKK:共青城厂制造的中国苏-30MK,采用基于苏-30标准机体改造的飞机
  • 苏-30MKK2:出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运用,属第二批采购的苏-30MKK家族,后改名为苏-30MK2
  • 苏-30MKK3:苏-30MKK2的改进型,后改称苏-30MK3
  • 苏-30MKM:出售给马来西亚的改型,基于苏-30MKI,有前翼但是没有矢量喷口,并且采用西方航电系统和武器标准
  • 苏-30MKN:基于苏-30MKM的出口型
  • 苏-30MKV:基于苏-30MKK的委内瑞拉定制型,也有说称被归纳为苏-30MK2内
  • 苏-30MK2V:基于苏-30MK2的越南定制型
  • 苏-30MKA:阿尔及利亚定制型,机体构造基础为苏-30MKI,航电系统更换法国及俄罗斯制品。
  • 苏-30SM:苏-30MKM俄罗斯自用型
  • 苏-32FN:供出口用的苏-34陆基海上攻击/反潜机
  • 苏-32MF:供出口用的苏-34多功能型
  • 苏-33:共青城厂制造的舰载机,目前主要服役于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 苏-33UB:苏-27KUB的军用型号
  • 苏-34(设计局号T-10VS):新西伯利亚厂制造的双座并列攻击机
  • 苏-35:即苏-27M,共青城厂制造的先进多功能战机
  • 苏-35K:在1995年出现的多功能海军型编号
  • 苏-35UB(设计局号T-10UBM):共青城厂制造的苏-35双座型,采用苏-30MKI的部分技术
  • 苏-37MR:苏-35的最终派生型,半装有新型的航电系统和推力矢量,原型机编号T10M-11
  • 苏-35BM:有别于之前由T-10M发展的三翼面苏-35型号,系基于苏-27SM发展而来的新一代4++代多用途战斗机,苏-35BM、苏-27SM2和苏-35S统称新苏-35系列
  • 苏-35S:苏-35BM的最终定型型号

以下为中国制造的型号

  • 歼-11A:苏-27SK/SMK的中国授权生产型号,与原版有细微不同
  • 歼-11B: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歼-11A的基础上的改进型号,升级了航电,挂架使用中国的规格,使用国产发动机
  • 歼-11BS:基于歼-11B和苏-27UBK基础上的双座型,除了挂架使用中国规格外还改用电传飞控
  • 歼-11D:采用主动相位列阵雷达,已终止研发,转为研发歼-11B改装方案
  • 歼-11BG:歼-11B改装主动相位列阵雷达,加强多用途能力,加强挂架。
  • 歼-15:早期称歼-11C,参考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3研发的舰载型,挂架采用中国规格,机翼折叠位置不同,尾部天线也不同
  • 歼-15S:串列双座的舰载型,有鸭翼
  • 歼-15D:歼-15S电子战型
  • 歼-16:由歼-11BS发展而来,设计理念来自于苏-30MKK的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垂尾切尖,前起落架是双轮
  • 歼-16D:歼-16电子战型

使用国

编辑
 
使用国
 
俄国勇士表演队

现役中

编辑

已退役

编辑

图集

编辑

Су-27СМ

流行文化

编辑

参见

编辑

相似机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Russia Air Force Handbook (World Strategic and Business Information Librar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USA (1/1/2009), P. 167
  2. ^ 中时新闻网. 烏克蘭大量使用JDAM 彌補海馬士彈藥不足 - 話題觀察. 中时新闻网. 2023-04-11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中文(台湾)). 
  3. ^ So far, we have only seen AGM-88 HARM in use with Ukrainian MiG-29 jets. However, evidence has now emerged showing the powerful Su-27S (Notably in an older colour scheme) apparently carrying two HARM missiles; another boost to UkAF SEAD capability.. Twitter.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英语). 
  4. ^ 存档副本.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5. ^ 俄罗斯战机突入美国航母战斗群内幕. 北京青年报. 2000-11-17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6. ^ Pentagon acknowledges flyove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0-26.
  7. ^ 俄罗斯战机突入美国航母战斗群内幕_国际新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8. ^ Russian flyover takes Navy by surprise?.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9. ^ Journal of Military Ordnance, Vol 11, 2001.
  10. ^ D'Urso, Stefano. Ukrainian Su-27s Are Now Using AGM-88 HARM Missiles Too. The Aviationist. 2022-09-09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 (美国英语). 
  11. ^ Winged JDAM Smart Bombs Are Now Operational In Ukra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rive/The War Zone. 2023-03-06.
  12. ^ 美軍無人機於黑海墜海 隨後英德聯手攔截兩俄戰機. 棱角媒体. 2023-03-15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13. ^ 存档副本.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14. ^ 存档副本.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7). 
  15. ^ 小国空军志——乌兹别克斯坦空军. 知乎专栏. [2023-06-22] (中文). 
  16. ^ 左舷炮手. 联合国军兵器-海上兵器【Neon Genesis Evangelion设定翻译】. www.bilibili.com.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