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是指拥有华人背景,同时是个股份由华人掌握的工商企业的经营者,而海外华商世界华商国际华商则是特别专指海外华人的工商企业经营者。华商除了涉及传统的金融、商贸与制造业外,也积极开拓博彩、娱乐和服务业等新兴市场。部分报导将华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喻为世界移民族群的三大金融力量。[1][2]

辞源 编辑

“商”,在古时是指行走各地进行买卖活动的人,“贾”,则是指在固定场所从事买卖活动的人,两者合称为“行商坐贾”,也就是“商人”。[3]清廷与外国列强签定不平等条约之后,大批外国商人开始进入中国,当时就有了“华商”一词,主要是为了与“洋商”或“外商”有所区别。[4][5][6]在外国商人进入中国的同时,也有大批的中国人开始侨居海外,这些移居海外的华侨以及他们的后代,有从事商贸活动的,也被称为“华商”。[7]

海外华商的分布情况 编辑

华商的分布与华人人口分布比率息息相关,据2003年估计,全球海外华人人口约有4千万人,以亚洲最多,然后依次为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在超过100个国家皆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华商企业和组织。[8][9][10]亚洲周刊》的“国际华商五百排名”则是以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企业家为主。[1]

海外华商的资本 编辑

海外华商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家本身一点一滴逐步累积而来的,也就是俗称的“白手兴家”;另一种则是在中国战乱以后,由中国、台湾或香港企业家投资在海外的“身家”。

由于海外华商分布在超过100个国家,而且主要是资产情况保密的小商人,所以资本无法成为一个整体。2007年9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就有人提出“世界华商总资产有6万亿美元”的说法,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式。[11]而在有基础的统计下,保守估计海外华商的总资产约是3.7万亿美元。[11]这些统计数字虽然是一种推断的结论,但是足以反映海外华商拥有可观的经济实力。

经济市场 编辑

市场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易的场所,这种交易可以是指有形的产品交易,也可以是指没有实体的服务交易,而负责联系这些市场的体系则被称为“市场经济”、“市场体系”或“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将市场的结构划分为:国际市场(包括世界市场国际区域市场外国市场)与国内市场统一市场(即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即地方市场)、城市市场乡村市场等不同层次,华商主要的市场包括以下几种。

全球市场

华人自19世纪中叶开始大规模迁徙海外,据2003年估计,海外华人约有4千万人口,其中有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各种商贸活动的,被称为“世界华商”。据估计,海外华人的资产约有1.5-2万亿美元,被喻为是世界移民族群的三大金融力量之一。[1][2]

中国市场

自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以后,中国被认定为是一个强大的新兴经济市场,海外华商借着与中国既有的连带关系,不仅仅只是为自身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所在国扮演中介者的角色。[8]

大中华市场

大中华地区是指两岸四地的经济市场,由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靠近两岸,同时是两岸四地以外最多华人聚集的地区,所以有时候也会把东南亚国家列入大中华地区内。基于政治上的敏感性,一些经济学者提出了“中国人共同体”、“华人共同市场”、“大中华共同市场”、“亚洲华人共同市场”、“两岸共同市场”等概念和构思。[12][13]

华人市场

华人地区是一个基于大中华地区的说法,指的是包括大中华地区、东南亚国家和其他海外华人聚集地在内的经济市场。

本国市场

本国市场是指海外企业家所在地区的经济市场,鉴于国际形势的演变,海外华人后裔的社会地位有顕著的提升,新生代已普遍融入主流社群,如今多从事商贸、产品制造、金融和服务等行业。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发表的《1997年经济普查》顕示,在亚太裔企业创造的3,069亿美元收益当中,华商企业占了28%,企业营业的平均成长率甚至超越美国本土企业。[9]

华埠

华埠,又称为唐人街或中国城,是老一辈华侨在海外城市的聚集区,早期的华侨主要从事的行业有餐馆洗衣、杂货和其他小型工业。现在,新生代的活动范围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华埠,土生土长的一代和新移民凭着专业的背景融入了主流社区,所从事的行业也从过去的餐馆、洗衣等演进到超市、房地产、保险、金融、国际贸易、通讯、运输、物流和高科技产品制造等行业。[9]

华商与社团组织 编辑

中国封建时代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民间以农业为本,对商业贸易的需求不高。但是随着外交的发展,商人的增加,以及民族成分的复杂化,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有规制体系的商贸组织。目前所知,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商业组织是宋朝的“”。“行”的领袖称为“行头”或“行老”,“行”有制定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权,同时代表官府收取商税,相当于现在的同业公会,但又具有官府的性质。[14]到了明清时期,商贸活动进一步扩大,商人的势力进一步扩张,于是出现了“会馆”和“公所”,作为商人联络感情和交换情报的场所。[14]

封建时代的“帮会” 编辑

帮会”是封建时代民间自发组织的互助团体,“帮”,是“帮忙、帮助”的意思;“会”,是“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合二为一就是“互不认识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互相帮助。”而封建时代最早出现的帮会就是“商帮”,“商帮”主要有源于业务性质(如丝帮、茶帮、盐帮……)、同乡关系(如福建帮、广东帮……)或贩运贸易(如船帮、马帮、驼帮……)。在各地的商帮中,举足轻重的有包括晋帮徽帮潮帮等在内的十大商帮

明末清初,一些失业手工业者、破产农民或反清人士为了政治或生活上的需要,混入或组织各种帮会,因为这些帮会的封建性质容易被反动者利用,再加上吸纳的成员良莠不齐,有些帮会最终堕落成为流氓帮派。今日黑帮行话中,就可以找到“江湖”、“码头”等来自帮会的术语。

明清时代的“会馆”和“公所” 编辑

“会馆”,也称为“公所”,是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公共组织。按功能和性质不同,有地域性和行业性两种。地域会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乡亲们联络情谊的聚会场所,此外,也有祭神和办慈善的功用。[15]行业会馆则是工商同业者的组织,大多有制定行规、制定商品价格、制度量衡、招收学徒、救助同业的规定。[15]

清治台湾的“郊” 编辑

”是清治台湾时期的商业公会组织,隶属该公会组织的商家行号,称为“郊商”。“郊”一词与“交关”有关,意指交易。历史学者黄典权认为,贸易商因夜晚无法入城,而在城郊设立货栈,因而得名,相对于城内的铺(文市)。兼取交往之意。

早期东南亚的“公司” 编辑

公司英语Kongsi”或“会党”(Kongsi)是东南亚华侨初到南洋形成的互助团体,与商业法中的“公司”没有任何共同点,性质类似中国封建时代的“帮会”。“公司”一词相信是译自外语“Company”,原意除了商号的意思外,也有同伙、同伴、结社的意义,早期的东南亚华侨用“公司”来代表“帮会”,含义更接近商业法中所定义的“公司”。“公司”除了经营生意买卖之外,也有管理和协助“新客”,主持“公祠”的义务。和中国的“帮会”一样,一些“公司”最终堕落成为私会党Kongsi gelap)。

今时今日的“公会”和“商会” 编辑

公会”或“商会”通常是相同业务性质的业者联合组织的团体,成员们拥有相同的目标,借由分享彼此的情报和资讯,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和福利。“公会”或“商会”组织大多有制定行规、市场标准、资格认证等的规定。

除了业缘性的“同业公会”外,其它的社团组织还有血缘性的“宗亲会馆”、地缘性的“同乡会馆”、学缘性的“师生校友会”等。部分较大规模的“同业公会”、“宗亲会馆”和“同乡会馆”甚至有跨国界的联谊大会。

另见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1.0 1.1 1.2 华商成世界移民族群 三大金融力量之一. 《发展导报》. 2004年11月9日. [永久失效链接]
  2. ^ 2.0 2.1 华商组织遍布全球. 世界华商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2). 
  3. ^ ·复卦》:商旅不行。《说文》:贾,市也。《周礼·地官·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注》:行曰商,处曰贾。
  4. ^ 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华商既贿托洋商,则货本较重,不増价则本亏,价增则华商之货日滞,洋商之货畅销矣。
  5.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试观南洋英属诸埠,其筑路之资大半为华商集股,利之所在,人共趋之。华商何厚于英属而薄于宗邦?
  6.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七章》:以纺织业为例,据1896年的统计,中国境内共有纱厂十二家,四十一万七千纱锭。外商五家占有十五万八千纱锭,华商七家占有二十五万九千纱锭。
  7. ^ 康有为著有《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8. ^ 8.0 8.1 世界华商大会:马哈蒂尔称中国商机无限. 国际纵横. 2003年7月29日. [永久失效链接]
  9. ^ 9.0 9.1 9.2 今日美國華商. U.S.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9). 
  10. ^ 中國式金錢觀. 《韩经商业周刊》. 2005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7日). 
  11. ^ 11.0 11.1 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 沈阳侨务. 2008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2日). 
  12. ^ 海基会. 兩岸與世界經濟:從「自由貿易港區」構思看兩岸經濟合作的展望. 两岸经贸网. 
  13. ^ 兩岸共同市場兩岸和解契機?.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 [永久失效链接]
  14. ^ 14.0 14.1 商人的社會組織. 中国古代商业. [201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15. ^ 15.0 15.1 會馆、公所. 中国古代商业.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