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

西式的正式套裝
(重定向自西装

西装,又称西服[1],泛指西式的正式套装,现代多指男性西装三件套。广义上的西装指洋服,包括整个西洋服饰体系。西装虽然源自欧洲,但现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正式服装,是表示礼貌、尊重场合的一种方式。现今社会即使平民,在出席婚、丧礼、婚宴、寿宴、欣赏歌剧、电影或表演等庄重场合时,亦会穿上西装以示尊重场合、表演者或主人家。

一套1900年代的晨礼服

男性西服最为规范化。长袖外套、相配的长、长袖衬衫领带,是男性套装的基本服饰。

  • 两件式西装:外套配长裤称为两件式西装;
  • 三件式:外套配长裤加上马甲,但现在比较少见。

女性西服则比较多样化,不过基本可归纳为外套、相配的裙子或裤子、女装衬衫。

旧式西装甚至有相搭配的帽子,男性可戴费多拉帽圆顶硬礼帽,女性戴药丸盒帽。不过时至今日,药丸盒帽多数只作为护理师或商店服务员制服的一部分,男性也少戴帽子。

历史

编辑

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

  • 1670-1770年,紧连身及膝的大衣“justacorps or justaucorps”。
  • 马甲“Waistcoat(美国通称为 vest 口语是 weskit)”。
  • 裙裤“Culottes”。

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中世纪时期贵族服饰礼仪基本是法国人和法国宫廷倡导,并为其他欧洲宫廷所普遍效仿的。

凡尔赛宫的宫廷礼仪为他国仿效,成为当今国际礼仪的重要根源。

1802年,拿破仑称帝后,分封新贵族,复辟了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礼仪。拿破仑制定了服饰法条例,各种礼仪对服饰要求严格,约瑟芬王后加冕时的长裙成为全国的样板。

拿破仑因里昂的市政府官员为当地的纺织业请命,而重视纺织,并曾大量使用纺织品来装饰他的皇宫,命令宫廷装束必须使用法国纺织品,以振兴纺织业,纺织业也得赖以生存。[2]当时公布的《宫廷礼仪》与《拿破仑法典》对各个阶层的服饰礼仪都进行了规范。

拿破仑的兄弟们以及王子以白色燕尾服为官服。大选侯穿红色官服,帝国大书记官穿紫色官服,政府大书记官穿浅蓝官服。最高军队司令官官服为中蓝色,帝国元帅官服为深蓝色。将军官服为深绿色。勋章绶带则用金银装饰。[3]

对于没有官职的宫廷侍从以及平民,拿破仑命令他们以凡尔赛宫常礼服Habit à la française为制服,从18世纪末逐渐演变为现代男性西装三件套。

不论男性女性,历代西装款式发展趋向简便,穿着套装的场合也越来越少。现时一般只有在正式或商务场合的时候才会穿套装,西装不再是日常服饰。

1990年代起,北美洲不少商业机构都开始接受便服上班。开始只有星期五才允许穿便服上班,但现在也有不少公司允许员工整个工作周都可以不穿整套西装。这有时反而引起了混乱,因为员工不知道什么才算适当上班服。

男性西装

编辑

现代西装出现之前,近代西方平民男性在不同时间或场合的套装

  • 出席商务场合穿的套装,有一件又长又厚的黑色外套,称为长外衣
  • 另一方面,晚间套装也发展出一种非正式装束。原本的燕尾服演变出小晚礼服

二战以后

  • 大礼服(SwallowTail or White Tie)为西方男士晚间最正式的穿着。
  • 早礼服(Morning Coat)为西方男士日间常用之礼服。
  • 小礼服(Smoking or Tuxedo or Black Tie)为晚间集会最常用之礼服。

时至今日

  • 小晚礼服甚至取代燕尾服,成为出席晚间场合的标准装束。
  • 历史较长的燕尾服只留给最庄重的场合穿着,如宴会音乐演奏会受勋仪式等。
  • 日间的正式装束则是早礼服[4]

虽说现代场合一般已经不太拘泥于繁文缛节,但视乎出席场合所要求的礼节,请柬上应该会注明穿衣要求(如白领结黑领结)。

晚礼服

编辑

大礼服,也称晚礼服或燕尾服。上装为黑色,前摆齐腰剪平,后摆较长,成燕尾状。燕尾服配白色马甲,浆硬白衬衫、白领结,镶有两道丝带的黑裤子,黑丝帽,黑皮带,佩戴各种勋章和奖章。

这种礼服只适合于非常正式的场合,如美国总统访问英国,英女王举行正式欢迎宴会时,宾主才穿。

大礼服有时也用于白天室内的典礼活动,如向英国女王递交国书,外交使节需要穿着这种大礼服。[5]

早礼服

编辑

早礼服是白天出席户外举行的典礼仪式或隆重迎送贵宾时穿着的服装,上装为黑色燕尾服,黒马甲,黑色丝织高顶帽。

  • 燕尾,是指长长上装被剪成燕尾状。

常礼服,均需配白衬衫,灰或黑色带条纹西裤,浆硬的翻领,灰领带,黑皮鞋。 如用于出席一般典礼,如婚礼,常礼服则配灰马甲、戴灰高顶帽;一般不佩戴勋章或绶带,但在军事或休战纪念日,可于左胸前佩戴勋章。

便礼服

编辑

小礼服,也是便礼服或晚餐礼服。用于晚间非正式的活动,如宴会、晚会、音乐会、观看歌舞剧等场合。

上装与普通西装基本相同,但左右两襟为黑缎,黒马甲,白衬衫,软领,不浆。不论白色或黑色上衣,其裤子都是黑色的,左右裤管都饰以黑色缎带,系黑领结,穿黑皮鞋。

  • 夏季,上装多采用白色,即白色小晚礼服。

常服

编辑

直至19世纪末,美国人开始改穿比较轻便、只长及胯部的外套,称作普通西服sack suit)。

这成为了非正式、非劳动场合的日间标准装束,即使是最朴实的男性也会有一套这样的西装,让礼拜日教堂礼拜时穿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种简便套装一般会连马甲穿着。

女性西装

编辑

女性穿的现代西服套装多数限于商务场合。女性出席宴会等正式场合多会穿正式礼服,如宴会礼服等。

西方女士礼服,同男士的礼服一样,分为三种

  • 晨礼服-常礼服。是质料、颜色相同的上衣与裙子。以长袖为多,肌肤暴露较少。可戴帽子和手套,也可携带小巧的手包。
  • 小礼服。长至脚背,不拖地的露肩式,单色连衣裙。
  • 大礼服。袒胸露背式、拖地或不拖地的单色连衣裙。上述女士三种礼服,用于与男性相应的三种礼服相同的场合。

常礼服

编辑

女性套装比男性套装物质更轻柔,裁剪也较贴身,以突显女性身型通常充满曲线感的姿态。

20世纪初,由外套和裙子组成的套装成为西方女性日间的一般服饰,适合上班和日常穿着[6]

1950年代铅笔裙是女性套装的常见部分,而1960年代开始出现配裤子的女性套装,但被接受为上班服饰的过程较慢。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开放,套装的裙子也有向短发展的趋势。

1990年代,迷你裙再度成为流行服饰,西装短裙的长度也因而受到影响,因应当地习俗及情况而异。

穿着礼仪

编辑

夹克

编辑

翻领

编辑

不同的领型都有哪些讲究以及符合哪些场合的特定需求

  • 剑领、尖领中的枪驳领(Peaked Lapel):最传统且正式的领款,手工及技巧是三款中要求最高的,几乎大部分双排扣的夹克都采用这种领款。
  • 标准领、方角领、钝领中的平驳领(Notch Lapel)
  • 丝瓜领(圆领)或称青果领(Shawl Lapel)

钮扣

编辑

双排扣(孖襟)的夹克应该一直扣好钮扣。

  • 两对钮扣的夹克,则只应该扣最上的一对,最下的一对扣或不扣亦可。
  • 三对钮扣的夹克,可以自由选择扣几对,但应该从最上方扣起。

单排扣的夹克则只需站着时才扣钮,坐着时则不扣,以避免夹克变形。

  • 单颗扣的夹克,扣或不扣亦可,扣起来较为庄重。
  • 两颗扣的夹克,仅扣上第一扣,最下面的那个扣子是永远都不扣上的。
  • 三颗扣的夹克,可只扣上第二扣,也可扣上第一第二扣,最下面的那个扣子是永远都不扣上的。

配有马甲的三件套西装,马甲的钮扣应该全部扣好,但夹克的钮扣和马甲的最后一个钮扣则不扣上。

颜色

编辑

一般西装颜色为海蓝、浅灰色、黑色、深灰色(炭色),通常无图案或细条纹。黑色西服套装本只为小晚礼服,但现在已成为各个场合都适用的全天候通用礼服。会计师的指定西装颜色是深蓝色。

领带

编辑

领带一般是个人品味问题,但保守一点的话可以概括出几项要点。领带应该比下面的衬衫深色,也绝对不应该同色。领带最好可以衬托衬衫或套装的色彩。总的来说,出席保守场合不应该打颜色鲜艳或图案夸张的领带,不过何谓鲜艳、夸张则见仁见智。

领带打好应该刚好长及或盖着皮带扣。打好的领带后面幼的一端,不应该比前面宽的一端长。

传统认为单件西装可以不打领带,成套西装一般应该打领带,而穿着双排纽扣及三件套(有背心)的西装更必须打领带。

衬衫

编辑
  • 领角的大小
90度
低于90度
  • 领尖(Collar Point)
  • 领尖长度(Collar Point Length)
  • 领圈(Collar Band)
  • 领子高度(Collar Height)
  • 领带空间(Tie Space)
  • 领尖与领尖中间的距离(Spread)
  • 领口位置
正常领口
高领口
低领口

男装一般穿长袖布质缝制衬衫,所有钮扣从领子至衬衫下端全部扣好,但是没有打领带则不扣最上面的纽扣。衬衫熨烫整齐,扎进裤子里。

一般传统衬衫为浅蓝或白色,当中以白色最为保守。配有法式袖口的衬衫最为正式,这种衬衫的袖口会另外使用袖扣或丝带扣系好,而不是一般附有纽扣的衬衫。

穿着连同外套的全套西装,绝对不应该配以短袖衬衫、网球衣、T恤

女装衬衫与男装衬衫不同,长度较短,无需也不能束进裤子里,也无需扣上领子上的钮扣。现代女性有时会以高质纯白色T恤代替衬衫。

袜子

编辑

袜子应该和皮鞋的颜色一样,这样会让腿部显得更修长,也让不够长的裤管没那么明显。一般颜色为黑色、灰色、海军蓝。如果没有相同颜色的袜子,袜子应该比裤子的更深色,以达类似效果。穿有图案的袜子,底色应该和套装颜色相配。如果不能和裤子颜色相配,可以考虑和鞋子颜色相配。绝对禁忌穿白色的,因为这是出席告别式穿法。

下身穿裙者,一般会配上连裤袜或最少过膝袜(以朴素单一色彩为主,例如本人皮肤颜色、棕色灰色黑色,偶尔会有穿花纹连裤袜或过膝袜),务求双腿线条划一清爽,减少暴露肌肤。但也有不穿袜的。

其他配饰

编辑
 
西装胸袋放置手帕

是否系皮带属个人选择,但应该和皮鞋相配,一般为黑色、棕色等。浅棕色的皮带较适合非正式商务服装。

皮带扣应该为金色或银色。不系皮带时可以选择系背带。套装其他金属配饰,如袖扣领带夹手表等,应该和皮带扣相衬。鞋子以皮鞋为佳。

一般来说,手表越薄越显正式,正装表较为正式,而且必须是自动机械表或者是手动机械表。最庄重的场合不应该戴手表,而应该带怀表,但今日并不常见。

胸袋放置手帕已经不是今日常见的装束。如有则应该配衬衬衫颜色,并以丝质为佳,以显示穿衣者的阶级,但一般棉质或麻质手帕亦可。折放方式则由穿衣者随意决定。

花眼

编辑

西装左边的翻领上都有一个扣眼,而右侧的领子上却不钉相匹配的纽扣,许多人对此不理解。其实,它是用来扣住右侧领子的第一颗暗纽扣的,作防风沙和冬天保暖用。

它的原型是“插花纽/美人肯/胸花/俏皮眼(Boutonnière)”。

早在19世纪的欧洲,贵族子弟为显示自己的洒脱风流,逗惹情人的愉悦,往往在自己的胸前藏朵小花,于是左领上的扣眼就成了鲜花插座,背地里称“俏皮眼”,公开场合冠以“美人肯”、“花眼”的雅号。

时至21世纪,许多年轻人,仍在此扣眼上插小花、徽章之类点缀。它是起到装饰的作用。

袖口钉纽扣

编辑

垫肩

编辑

垫肩是西装造型的重要辅料,人们说它“暗中作美事”,因为它衬垫的内部不显露出来。

据说最初使用垫肩的人是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他相貌堂堂,但却有点“柳肩”,穿西装有点“发水”,缺乏男子汉风度。

苦恼中他令人做了一副假肩缝于内衣上,使“柳肩”得以矫正。当西装热席卷英伦时,服装师将乔治一世的办法移来,使垫肩与西装为伍,成为一种美谈。

文化含意

编辑

负面意涵

编辑

19世纪以来,欧洲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世界各地都属强势,因此西装成为了通行世界各国的商务和正式服装,亦可视为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所以“拒绝穿西装”便可能成为反对西方文化的象征。

一些非洲中东等地伊斯兰国家领导人会穿着自国的民族服装或传统服装代替西装,例如前利比亚领导人格达费,以及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而伊朗总统内贾德虽然穿西装,但衬衫敞口不打领带,也是由于同类原因,并非粗心大意。

印度许多政治人物亦习惯穿着传统服饰,包括甘地尼赫鲁等人皆是。而像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有时会穿军装来代替西装,苏联领导人史太林一生更只会穿军装,从不会穿着西装。有一部分早期的中国领导人例如孙中山、蒋介石、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则大多穿着中山装或军装代替,另外朝鲜的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等几乎亦不穿上西装,认为这是带有资本主义的色彩,故一律中山装代替,然而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虽然在绝大部分场合穿着西装,但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参加与军事有关的活动时)亦以中山装代替。

正面意涵

编辑

日本明治维新后,政府大力推动现代化明定西装为正式服装,当时的天皇总理大臣国务大臣官吏,以至于一般民众出席正式场合时,多半穿着西装,且视为进步的象征,而女性则多半穿着和服

1895年台湾进入日本统治时代,亦开始穿着西装,配上帽子视为进步的象征,许多正式场合、结婚喜宴、上街或外出多以西服为主。

时至今日,台湾政坛上之政治人物,由总统,至内阁官员、朝野立委等,正式场合多半都穿西装。

中国第一套西装诞生于1903年,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大阪与同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王睿谟开设的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王睿谟手工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7]不过一直到20世纪后期西装在中国才趋于普遍。

西装的传入,初时多由出国商人或出国留学生穿着。上海的中式裁缝也开始学习制作西装。

19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西装冲击了传统的长袍马褂,此后西装广泛流传,中国的西装业也蓬勃发展[8]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曾明定长袍马褂为国民礼服,当时的政治人物包括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也多穿着长袍马褂中山装或者军装,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重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均穿着中山装,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治界人物,才普遍穿着西装。

香港立法会《议事规则》第42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订明:“议员进出立法会会场,在衣饰及举止上须保持庄重”,因此,大多数议员会穿着西装或套装裙出席会议。梁国雄在2004年成为第三届立法会议员后,坚持继续穿平时的圆领图案T恤,被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认为违反上述议事规则[9]。最后,议事规则委员会认为无需就“衣着庄重”下定义,即同意穿圆领T恤不算不庄重[10]。梁国雄至今仍然没有穿着全套西装出席会议,只会个别时候在T恤上穿西装外套。

工作服 - 西装

编辑
 
工作服西装

在不少行业,指定的工作服都是西装,包括专业人士,例如警察律师会计师等,甚至是酒楼部长地产代理经纪等等。篮球、足球等运动的教练有时也被规定在职业比赛及国际比赛督军时需穿着西装。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在日本称为蘭服,因为日本首次接触的西方国家是荷兰,而荷兰人穿着西服,则被日本人当作“兰服”传入
  2. ^ The Empire/Georgian/Regency Era: 1790-1820.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8). 
  3. ^ Katell Le Bourhis, 1989, The Age of Napoleon: Costume from Revolution to Empire, 1789-1815,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4. ^ Morning suit v lounge suit. [201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5. ^ 西方礼服和中山装.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6. ^ 套装[永久失效链接]〉,载《中国大百科全书智慧藏》,存取于2006年6月30日。
  7. ^ 杨先放. 勇于向未知的事物挑战. 强者生存之道.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4 [2020-04-18]. ISBN 97878025161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8. ^ 西装[永久失效链接]〉,载《中国大百科全书智慧藏》,存取于2006年6月30日。
  9. ^ 〈范太长毛为T恤激辩〉,载香港《明报》,2004年10月7日。
  10. ^ 〈长毛衣着不算不庄重 田少赞圆领T恤够潮〉,载香港《明报》A20版,2004年11月12日。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