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10月21日),字士光,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时重要官员,官至散骑常侍、卫将军。陆晔为东吴丞相陆逊的侄孙,祖父为陆逊弟陆瑁。
陆晔 | |||||||
---|---|---|---|---|---|---|---|
东晋江陵穆公 | |||||||
东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卫将军 | |||||||
国家 | 西晋、东晋 | ||||||
时代 | 晋朝 | ||||||
主君 | 晋怀帝→晋愍帝→东晋元帝 | ||||||
姓 | 陆姓 | ||||||
名 | 晔 | ||||||
字 | 士光 | ||||||
封爵 | 平望亭侯(311年) 江陵县伯(323年) 江陵县公(329年) | ||||||
氏族 | 吴郡陆氏 | ||||||
籍贯 | 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
出生 | 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 吴景帝永安四年 | ||||||
逝世 |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九月戊寅日 334年10月21日 (72—73岁) 东晋都城建康 | ||||||
谥号 | 穆 | ||||||
| |||||||
生平
编辑陆晔年轻时就有高名望,父亲陆英死后居丧期间亦以孝闻名。陆晔后来获察孝廉,曾被任命为永世、乌江两县县令,但陆晔不应命。
永嘉元年(307年),时任镇东将军的晋元帝司马睿移镇建康,任命陆晔为祭酒。永嘉五年(311年),江州刺史华轶拒绝接受在永嘉之乱后被推举为盟主的晋元帝命令,于是被晋元帝讨伐并兵败被杀,陆晔亦因参与讨伐而获封平望亭侯,后迁任散骑常侍、吴郡大中正。晋元帝即位为帝,建立东晋后,陆晔改任太子詹事。前后历任侍中和尚书、领州大中正。
太宁元年(323年),晋明帝即位后改任光禄勋,后担任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不久又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任领军将军。陆晔随后因在王敦之乱中协助朝廷平定钱凤而进封江陵伯。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病重,陆晔与司徒王导、领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丹杨尹温峤和护军将军庾亮皆为顾命大臣,辅助皇太子司马衍,陆晔更入殿统禁军值夜。明帝于遗诏加陆晔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太子于次年即位为晋成帝,陆晔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咸和二年(327年),历阳太守苏峻与镇西将军祖约叛乱并攻向首都建康,并于次年成功攻陷建康,掌握朝政并大肆抢掠、奴役士民,而当时陆晔与王导及荀崧等官员都在成帝身边守护,并跟随成帝迁至石头城。陆晔当时举动方正,不因苏峻等人的凶暴行为而动摇变节;而苏峻亦因陆晔在江东有很高名望而不敢加害,而他留守建康留台。
咸和四年(329年),当时苏峻已被荆州刺史陶侃领导的讨伐军所杀,部分叛军兵众溃散,陆晔与其弟陆玩成功劝说匡术以宫城苑城归降西面讨伐军[1],百官都到临苑城并推举陆晔督宫城军事。苏峻之乱平定后,加授卫将军,并进爵为江陵公。
家庭
编辑祖父
编辑- 陆瑁,陆逊弟,东吴吏部尚书。
父亲
编辑兄弟
编辑子女
编辑评论
编辑- 晋书评:“陆晔等并以时望国华,效彰历试,迭居端揆,参掌机衡。然皆率由旧章,得免祗悔。”“士光时望、士瑶允当。政既弟兄,任惟台相。”
- 堂兄陆机:我家世不乏公矣。
- 晋明帝: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晋书·陆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