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

东晋首位皇帝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字景文东晋第一位皇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母为琅邪王妃夏侯光姬。司马睿在八王之乱期间政治上从属于东海王司马越集团,并在其西征河间王司马颙时受指命镇守下邳后方。后司马睿南镇建业,在琅邪王氏为首的士族协助下建立起江南政权,并在西晋灭亡后延晋祚,建立东晋。但因欲抑制士族势力而遭琅邪王氏的王敦以军事力量反扑,虽然王敦未能推翻其帝位,然他亦在王敦挟胜掌权之下忧愤离世。

晋元帝
晋朝第5位(东晋第1位)皇帝
统治317年4月26日-323年1月3日(5年252天)
前任晋愍帝(西晋)
西晋灭亡、东晋开国
继任晋明帝(东晋)
晋王
统治317年3月-318年3月
前任晋愍帝(皇帝)
继任无(建立东晋)
琅琊王
统治291年-317年
前任琅邪恭王司马觐
继任琅邪孝王司马裒
出生(276-05-27)276年5月27日
逝世323年1月3日(323岁—01—03)(46岁)
安葬
全名
司马睿
年号
建武:317年3月-318年3月
大兴:318年3月-322年3月
永昌:322年3月-323年1月
谥号
元皇帝
庙号
中宗
王朝晋朝东晋
父亲琅邪恭王司马觐
母亲琅邪王妃夏侯光姬
个人资料
景文
首都建康

生平

编辑

父亲司马觐于太熙元年(290年)去世后,司马睿在翌年以十五岁之龄袭封琅邪王。袭爵后司马睿却遭遇到八王之乱开始,面对一段朝政混乱时期,司马睿就表现得谦恭退让,以图逃避灾祸,又因行事低调,当时也没太多人注意到他。元康二年(292年)司马睿拜员外散骑常侍。到了永安元年(304年)时,司马睿已升为左将军,并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荡阴之战;但此战由司马颖获得胜利,被带着亲征的晋惠帝被俘,战前劝司马颖投降的司马睿叔父东安王司马繇更被杀。司马睿恐惧祸及自身,便逃返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接母亲一同回到封国琅邪[1]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讨伐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挟帝掌政的河间王司马颙,就假司马睿为辅国将军;不久司马越统兵西进,加司马睿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让他留镇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在下邳期间,司马睿就请了昔日在洛阳力劝自己返回封国的王导担任自己的司马,并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2][3]。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及东海王妃裴氏的建议[4][5],将驻地由下邳迁至东吴故都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获晋怀帝进为假节、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6]。但司马睿初到建邺时未得江南士族礼敬,整整一个月都无人来访,在王导及王敦的协助下终在江南士族中建立起声望,司马睿亦因而选任顾荣、贺循等江南士族领袖为僚佐,与王导、刁协等侨姓士族合作治理江东。司马睿虽为皇族,然全因着王导、王敦而得江东人拥戴,遂为当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7][8]

永嘉四年(310年)十一月,镇东将军周馥以洛阳孤危,上书请晋怀帝迁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此举因未有先询问过主政的太傅司马越而令对方大怒。周馥早前派了淮南太守裴硕领兵赴司马越以应付对方对二人的征召,此时裴硕就宣称得到司马越的密令,让他讨伐擅命的周馥,转向进攻寿春。裴硕败予周馥,被逼退守东城并向司马睿求援,司马睿遂派了扬威将军甘卓及建威将军郭逸领兵进攻寿春。永嘉五年正月,周馥守了十日而败,出逃项县为新蔡王司马确所拘,不久则忧愤而亡[9][10]。五月又进号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11]。但六月就发生了永嘉之乱,洛阳失陷于汉赵且晋怀帝被俘,时司空荀藩逃到荥阳并移檄天下,推了司马睿为盟主。司马睿以盟主身份承制改易江州官员任命,但向来以洛阳怀帝政府尚在而拒绝接受司马睿命令的江州刺史华轶再次不听命,司马睿便派王敦统领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军讨伐华轶,华轶领兵积极抵抗,却在卫展周广担任内应之下遭到突袭,兵败被杀[12]。永嘉六年(312年),晋怀帝在汉赵都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被杀,消息在建兴元年(313年)四月传到长安后晋愍帝以皇太子即位为帝,并在五月壬辰日(6月27日)进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与大都督陕西诸军事的右丞相南阳王司马保分陕而治[13]。建兴三年(315年)进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建武元年(317年),在上一年汉赵俘掳晋愍帝的消息随平东将军宋哲传到建康后,宋哲宣称有愍帝诏命以司马睿总摄万机,西阳王司马羕为首的众官员则请司马睿登帝位,在司马睿拒绝之下依魏晋两朝先例改称晋王,并于建康备百官,立社稷,并改元“建武”。同年晋愍帝被杀,消息在翌年(318年)传到建康,百官劝进,司马睿遂即帝位,改元“太兴”。即位之时百官在旁,司马睿特别请一手协助他移镇江东并取得江南士族支持的王导和他一起同坐御座,惟王导推辞。

永昌元年(322年),大将军、荆州牧王敦于武昌起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司马睿其实早就提防王敦,尤其前一年就派戴渊以征西将军出镇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刘隗以镇北将军镇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作外援,闻王敦起兵后便召他们入卫建康,并以王导为前锋大都督,自己亦亲身披甲在城郊检阅六军,积极抵抗。然而王敦兵临建康时即攻石头城,守城的周札开门迎敌,王敦遂控制石头城。司马睿随后命令诸军进攻石头城,为王敦所败。司马睿无力抵御王敦,只好妥协,王敦遂自授丞相主政。逼于王敦的司马睿忧惧成疾,在同年闰十一月己丑日(323年1月3日)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葬建平陵,庙号中宗,谥元皇帝

治理江东

编辑

南北形势

编辑
 
晋元帝画像

司马睿移镇后南方时有的乱事:永嘉四年(310年)建威将军钱㻅作乱阳羡县[14]、建兴元年(313年)在湘州起事,影响荆江湘三州的杜弢[15]及在竟陵郡举事作乱的杜曾。建兴三年(315年)杀吴兴太守袁琇的徐馥及在宣城郡举事的吴末帝族人孙弼图响应周勰的报复行动[16]。这些变乱而在侨姓和吴姓士族力量的协助及支持下,司马睿遣军将之一一讨平,以稳定当地。

与南方积极经营相比,司马睿南镇建康后北方仍然陷于战乱之中,洛阳、关中地区及北方诸镇接连遭汉赵及石勒部队所攻。司马睿专心经营南方,虽在晋愍帝被俘后北方诸镇领袖如刘琨、段匹䃅、邵续、段部慕容鲜卑等皆联名上表司马睿劝进以示支持[17],司马睿亦曾发檄文北伐[18],但终未有出兵北征;而有北伐志向的祖逖自请北伐亦得不到支持,司马睿仅给了一千人的粮食及三千匹布作为物资,让祖逖自行募兵, 连兵器和盔甲都没有提供。祖逖努力招抚及进攻下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领土,并让原本在徐兖豫一带与外族作战的各个晋将势力如李矩赵固郭默等都和睦共处,受祖逖节度;连石勒也因祖逖而不敢南侵。祖逖以功勋获当时已称帝的司马睿晋升为镇西将军,但朝廷仍着眼于与琅邪王氏有关的士族冲突中,甚至为提防王敦而在太兴四年(321年)让戴渊以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出镇作外援。祖逖本来就对朝廷内士族冲突影响接着对河北之北伐而忧心成疾,现在更派了戴渊来都督自己,更令其不快,终在同年去世。祖逖的位置由其弟祖约接手,但祖约不得众心,无法继承其北伐事业,王敦之乱时石勒更趁势南侵,祖约因无法抵抗而南退,河南领土得而复失[19]

平抑士族

编辑

司马睿所依仗的王导出身侨姓望族琅邪王氏,他除了成功让江南士族与司马睿合作外,亦调和了其他南来的侨姓士族人士,让他们安心奉戴这个江南朝廷[20]。但其实侨姓士族在朝中仍具主导起位,加上侨姓士族对江南士族的排挤,令到江南士族人士很不忿。其中江南拥巨大势力的义兴周氏领袖周玘虽然有三定江南之功,但仍感在朝中影响力遭侨姓士族压制,且司马睿亦顾忌其强盛的地方势力。周玘就与一些遭到侨姓士族欺侮的人阴谋诛除掌政的侨姓士族,改以戴渊及周玘辅以江南士族执政。但阴谋难产,风声却为司马睿所闻知,司马睿未有加罪,但短时间三度改调周玘官职,并进其爵为公,这令周玘怒而得病离世,但遗命儿子周勰为他向侨姓士族报仇。周勰及后便联结徐馥等人谋乱,但因得不到叔父周札支持而失败,失意而终[21][16]。但由于义兴周氏的声望及地方势力,司马睿未有加罪,至王敦之乱时周氏仍是一门五侯的盛极情形,王敦一直忌惮周氏,遂在钱凤劝说杀了周札及其亲族[22]吴郡陆氏陆玩亦轻视时主政的侨姓士族,并拒绝王导的联姻请求[23]。琅邪王氏虽然功勋卓著,王导与司马睿关系非纯君臣而王导堂弟王廙更是司马睿的姨表弟[24],但其实司马睿移镇后一直在提防琅邪王氏一族的势力太盛,威胁其司马氏的统治权威,遂亲任刘隗及刁协,推行自己主张的“用申韩之术”、“以法御下”的方针[25],其中就有打击士族的部分,如刘隗就曾连番表奏琅邪王氏王含的胡作非为,又以淳于伯判刑过重至死为理由弹劾出身义兴周氏之丞相从事中郎周莚为首的属官“不胜其任”,逼令王导也自求引咎辞职。后汝南周氏的周嵩门生伤人,并袭击前来处理的建康左尉,刘隗就因而弹劾周嵩兄周𫖮“纵肆小人,群为凶害”,让周𫖮被免官。司马睿即位后,刘、刁二人得重用,继续在司马睿同意下推行一系列崇上抑下,排抑豪强的“刻碎之政”,其中更包括征发士族拥有的奴和僮客为兵组建刘隗、戴渊出藩作援的军事力量, 如此种种反引起南北士族很多不满和怨恨,其中王敦更厌恶刘、刁二人的行动,终起兵叛乱[26][27][28][29]

侨州郡县

编辑
 
晋元帝

八王之乱开始后中原大乱,一些北方人陆续南迁避乱,司马睿为安抚并管理这些南迁人口,遂侨置了一些州郡县,如在原属扬州境内的京口侨置兖州[30]、在荆州侨置新兴郡及河东郡[31]、扬州宣城郡的春谷县侨立本属豫州的襄城郡繁昌县[32]、吴郡的海虞县北边侨置徐州的东海郡并置利城三县,东海余县如祝其襄贲就寄治晋陵郡曲阿[33]、属丹阳郡江乘县怀德县安置自封国琅邪随自己南镇的千余户人,隶琅邪郡[34],又置东平及兰陵郡;自晋陵郡武进县设立临淮、淮陵及彭城这些徐州侨郡,又在徐州侨置司州的顿丘郡[35]。此为侨州郡县之始,及后东晋及南朝皆有设置和改易侨州郡县之举。

身世佚闻

编辑
  • 司马睿为司马觐与王妃夏侯光姬所生的儿子,故为晋朝宗室,然而东晋孙盛晋阳秋》中就称曹魏时有预言书《玄石图》有“牛继马后”的记载,这令司马懿设计毒杀了将领牛金以避免预言实现,但称夏侯光姬和小吏牛钦私通,生下司马睿,以司马睿本当姓牛而应预言[36]。《晋书·元帝纪》文末所载亦大致一样,称司马睿是夏侯光姬与牛氏小吏私通所生[37]魏收在修《魏书》更直接说司马睿是牛金夏侯光姬的私生子[38]

评价

编辑
  • 唐代房玄龄于《晋书》的“史臣曰”评论说:“晋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滔天方驾,则民怀其旧德者矣。昔光武以数郡加名,元皇(案:晋元帝)以一州临极,岂余化,犹畅于琅邪垂仁,传芳于南顿?所谓后乎天时,先诸人事者也。驰章献号,高盖成阴,星斗呈祥,金陵表庆。陶士行拥三州之旅,外以安;王茂弘为分陕之计,江东可立。或高旌未拂,而遐心斯偃,回首朝阳,仰希乾栋,帝犹六让不居,七辞而不免也。布帐𦈌帷,详刑简化,抑扬前轨,光启中兴。古首私家不蓄甲兵,大臣不为威福,王之常制,以训股肱。中宗失驭强臣,自亡齐斧,两京,风埃相望。虽复《六月》之驾无闻,而《鸿雁》之歌方远,享国无几,哀哉!”
  • 唐代某贵族“公子”[注 1]虞世南的对话:“公子曰:‘中宗值天下崩离,创立江左,俱为中兴之主,比于前代,功德云何?’先生曰:‘元帝自居藩邸,少有令闻,及建策南渡,兴亡继绝,委任宏茂,抚绥,故能嗣晋配天,良有以也。然仁恕为怀,刚毅情少,是以王敦纵暴,几危社稷,蹙国舒祸,其周平之匹乎?’”[39]

家世

编辑
晋元帝家族
 
 
 
 
 
 
 
 
 
 
 
 
 
 
 
 
 
 
高祖父:(追谥)京兆府君司马防
 
 
 
 
 
 
 
曾祖父:(追尊)高祖宣皇帝司马懿
 
 
 
 
 
 
 
 
 
 
 
高祖母:(追谥)京兆府君夫人
 
 
 
 
 
 
 
祖父:琅邪武王司马伷
 
 
 
 
 
 
 
 
 
 
 
 
 
 
曾祖母:扶风太妃伏氏
 
 
 
 
 
 
 
 
 
 
 
父:琅邪恭王司马觐
 
 
 
 
 
 
 
 
 
 
 
 
 
 
 
 
 
外曾祖父:高平侯诸葛诞
 
 
 
 
 
 
 
 
 
 
 
祖母:琅邪武王妃诸葛氏
 
 
 
 
 
 
 
 
 
 
 
 
 
 
外曾祖母:高平侯夫人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
 
 
 
 
 
 
 
 
 
 
 
 
 
 
 
 
 
 
 
 
外高祖父:博昌愍侯夏侯渊
 
 
 
 
 
 
 
外曾祖父:清明穆侯夏侯威
 
 
 
 
 
 
 
 
 
 
 
外高祖母:博昌愍侯夫人丁氏
 
 
 
 
 
 
 
外祖父:清明亭侯夏侯庄
 
 
 
 
 
 
 
 
 
 
 
 
 
 
外曾祖母:清明穆侯夫人
 
 
 
 
 
 
 
 
 
 
 
母:琅邪恭王太妃夏侯光姬
 
 
 
 
 
 
 
 
 
 
 
 
 
 
 
 
 
外高祖父:羊续
 
 
 
 
 
 
 
外曾祖父:羊耽
 
 
 
 
 
 
 
 
 
 
 
外祖母:清明亭侯夫人羊氏
 
 
 
 
 
 
 
 
 
 
 
 
 
 
外高祖父:颍乡肃侯辛毗
 
 
 
 
 
 
 
外曾祖母:辛宪英
 
 
 
 
 
 
 
 
 
 

嗣父

编辑

妃嫔

编辑
  • 虞孟母,追封元敬皇后
  • 宫人荀氏,生司马绍、司马裒,335年卒
  • 郑阿春,生司马焕、司马昱、寻阳公主,326年卒,追封宣太后
  • 石婕妤,生司马冲
  • 王才人,生司马晞

子女

编辑

影视形象

编辑
  • 电视纪录片《中国》第一季(2020年):滕文浩

注释

编辑
  1. ^ 学者李锦绣怀疑此公子实指唐太宗,陈虎则认为就是太宗无误,不过是登基前的秦王李世民与虞世南的对话纪录,见 李锦绣,〈读敦煌P2636《帝王略论》文书札记〉,《论史传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唐)虞世南 撰、陈虎 译注,《帝王略论》(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卷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晋书:元帝纪》:元康二年,拜员外散骑常侍。累迁左将军,从讨成都王颖。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害。帝惧祸及,将出奔。其夜月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有顷,云雾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驰,因得潜出。颖先令诸关无得出贵人,帝既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宋典后来,以策鞭帝马而笑曰:“舍长!官禁贵人,汝亦被拘邪!”吏乃听过。至洛阳,迎太妃俱归国。
  2. ^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司空越以琅邪王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睿请王导为司马,委以军事。越帅甲士三万,西屯萧县。
  3. ^ 《晋书·王导传》: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4. ^ 《晋书·东海王越传》:初,元帝镇建邺,裴妃之意也,帝深德之,数幸其第,以第三子冲奉越后。
  5. ^ 《晋书:元帝纪》: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邺,以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𫖮、刁协并为腹心股肱,宾礼名贤,存问风俗,江东归心焉。
  6. ^ 《晋书·怀帝纪》:(七月)己未,以平东将军、琅邪王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邺。
  7. ^ 《晋书·王敦传》: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8. ^ 田馀庆. 《東晉門閥政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17–27. ISBN 7-301-01123-7 (中文(中国大陆)). 〈司马睿与王导。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9. ^ 《晋书·周馥传》: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迁,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曰:“不图厄运遂至于此!戎狄交侵,畿甸危逼。臣辄与祖纳、裴宪、华谭、孙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计,佥以殷人有屡迁之事,周王有岐山之徙,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河朔萧条,崤函险涩,宛都屡败,江汉多虞,于今平夷,东南为愈。淮扬之地,北阻涂山,南抗灵岳,名川四带,有重险之固。是以楚人东迁,遂宅寿春,徐邳、东海,亦足戍御。且运漕四通,无患空乏。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祚。臣谨选精卒三万,奉迎皇驾。辄檄前北中郎将裴宪行使持节、监豫州诸军事、东中郎将,风驰即路。荆、湘、江、扬各先运四年米租十五万斛,布绢各十四万匹,以供大驾。令王浚、苟晞共平河朔,臣等戮力以启南路。迁都弭寇,其计并得。皇舆来巡,臣宜转据江州,以恢王略。知无不为,古人所务,敢竭忠诚,庶报万分。朝遂夕陨,犹生之愿。”越与苟晞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檄。摛,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摛之辞。”摛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
  10. ^ 《晋书·怀帝纪》:(永嘉五年正月)戊寅,安东将军、琅邪王睿使将军甘卓攻镇东将军周馥于寿春,馥众溃。
  11. ^ (永嘉五年五月)进司空王浚为大司马,征西大将军、南阳王模为太尉,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荀籓为司空,安东将军、琅邪王睿为镇东大将军。
  12. ^ 《晋书·华轶传》:轶自以受洛京所遣,而为寿春所督,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县多谏之,轶不纳,曰:“吾欲见诏书耳。”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而问之,访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今又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其衅。吾当屯寻阳故县,既在江西,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寻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至是,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奔于安城,追斩之,及其五子,传首建邺。
  13. ^ 《晋书·愍帝纪》:(建兴元年)五月壬辰,以镇东大将军、琅邪王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
  14. ^ 《晋书·周处传》:初,呉兴人钱㻅亦起义兵讨陈敏,越命为建武将军,使率其属会于京都。㻅至广陵,闻刘聪逼洛阳,畏懦不敢进。帝促以军期,㻅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㻅俱西。㻅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㻅遂杀度支校尉陈丰,焚烧邸阁,自号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孙皓子充,立为呉王,既而杀之。来寇圮县。帝遣将军郭逸、郡尉宋典等讨之,并以兵少未敢前。玘复率合鄕里义众,与逸等俱进,讨㻅,斩之,传首于建康。
  15. ^ 《晋书·杜弢传》
  16. ^ 16.0 16.1 《晋书·周处传》:勰字彦和。常缄父言。时中国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多居显位,驾御呉人,呉人颇怨。勰因之欲起兵,潜结呉兴郡功曹徐馥。馥家有部曲,勰使馥矫称叔父札命以合众,豪侠乐乱者翕然附之,以讨王导、刁协为名。孙皓族人弼亦起兵于广德以应之。馥杀呉兴太守袁琇,有众数千,将奉札为主。时札以疾归家,闻而大惊,乃告乱于义兴太守孔侃。勰知札不同,不敢发兵。馥党惧,攻馥,杀之。孙弼众亦溃,宣城太守陶猷灭之。
  17. ^ 《晋书·司马睿传》:六月丙寅,司空、幷州刺史、广武侯刘琨,幽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段匹䃅,领护乌丸校尉、镇北将军刘翰,单于、广甯公段辰,辽西公段眷,冀州刺史、祝阿子劭续,青州刺史、广饶侯曹嶷,兖州刺史、定襄侯刘演,东夷校尉崔毖,鲜卑大都督慕容廆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劝进。
  18. ^ 《晋书·司马睿传》:及西都不守,帝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征天下之兵,克日进讨。
  19. ^ 《晋书·祖逖传》
  20. ^ 《晋书·王导传》:桓彝初过江,见朝廷微弱,谓周𫖮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欲求全活,而寡弱如此,将何以济!”忧惧不乐。往见导,极谈世事,还,谓𫖮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𫖮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21. ^ 《晋书·周处传》:玘宗族强盛,人情所归,帝疑惮之。于时中州人士佐佑王业,而圮自以为不得调,内怀怨望,复为刁协轻之,耻恚愈甚。时镇东将军祭酒东莱王恢亦为周凯所侮,乃与圮阴谋诛诸执政,推玘及戴若思与诸南士共奉帝以经纬世事。先是,流人帅夏铁等寓于淮、泗,恢阴书与铁,令起兵,己当与玘以三呉应之。建兴初,铁已聚众数百人,临淮太守蔡豹斩铁以闻。恢闻铁死,惧罪,奔于玘,玘杀之,埋于豕牢。帝闻而秘之,召玘为镇东司马,未到,复改授建武将军、南郡太守。圮既南行,至芜湖,又下令曰:“玘奕世忠烈,义诚显著,孤所钦喜。今以为军咨祭酒,将军如故,进爵为公,禄秩僚属一同开国之例。”玘忿于回易,又知其谋泄,遂忧愤发背而卒,时年五十六。将卒,谓之勰曰:“杀我者诸伧子,能复之,乃吾子也。”呉人谓中州人曰“伧”,故云耳。
  22. ^ 《晋书·周处传》:王敦举兵攻石头,札开门应敦,故王师败绩。敦转札为光禄勋,寻补尚书。顷之,迁右将军、会稽内史。时札兄靖子懋晋陵太守、清流亭侯,懋弟莚征虏将军,呉兴内史,莚弟赞大将军从事中郎、武康县侯,赞弟缙太子文学、都鄕侯,次兄子勰临淮太守、乌程公。札一门五侯,并居列位,呉士贵盛,莫与为比,王敦深忌之。后莚丧母,送者千数,敦益惮焉。及敦疾,钱凤以周氏宗强,与沈充权势相侔,欲自托于充,谋灭周氏,使充得专威扬土,乃说敦曰:“夫有国者患于强逼,自古衅难恒必由之。今江东之豪莫强周、沈,公万世之后,二族必不静矣。周强而多俊才,宜先为之所,后嗣可安,国家可保耳。”敦纳之。时有道士李脱者,妖术惑众,自言八百歳,故号李八百。自中州至建邺,以鬼道疗病,又署人官位,时人多信事之。弟子李弘养徒灊山,云应谶当王。故敦使庐江太守李恒告札及其诸兄子与脱谋图不轨。时莚为敦咨议参军,即营中杀莚及脱、弘,又遣参军贺鸾就沈充尽掩杀札兄弟子,既而进军会稽,袭札。札先不知,卒闻兵至,率麾下数百人出距之,兵散见杀。
  23. ^ 晋书·陆玩传》: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玩。玩对曰:“培𪣻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玩尝诣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其轻易权贵如此。
  24. ^ 《晋书·王廙传》:王廙,字世将,丞相导从弟,而元帝姨弟也。
  25. ^ 晋书·阮孚传》: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时帝既用申、韩以救世,而孚之徒未能弃也。
  26. ^ 唐长儒.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北京市: 中华书局. 1983年: 151–167 (中文(中国大陆)). 〈王敦之乱与所谓刻碎之政〉
  27. ^ 《晋书·刘隗传》
  28. ^ 《晋书·刁协传》: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以奴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
  29. ^ 《晋书·戴若思传》:出为征西将军、都督兖豫幽冀雍并六州诸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
  30. ^ 《晋书·地理志上》:是时遗黎南渡,元帝侨置兖州,寄居京口。
  31. ^ 《晋书·地理志下》:元帝渡江,又侨立新兴、南河东二郡。
  32. ^ 《晋书·地理志上》:元帝渡江,以春谷县侨立襄城郡及繁昌县。
  33. ^ 《宋书·州郡志一》:晋元帝初,割吴郡海虞县之北境为东海郡,立郯、朐、利城三县,而祝其、襄贲等县寄治曲阿。
  34. ^ 《宋书·州郡志一》:晋乱,琅邪国人随元帝过江千余户,太兴三年,立怀德县。
  35. ^ 《晋书·地理志下》: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遂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
  36. ^ 《太平御览·卷九十八》引《晋阳秋》:又初,元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37. ^ 《晋书·元帝纪》: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38. ^ 《魏书》卷96:僭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
  39. ^ 《唐文拾遗》卷十三;亦收入(唐)虞世南 撰、陈虎 译注,《帝王略论》(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0. ^ 《晋书·卷十九·志第九》:元帝既即尊位,上继武帝,于元为祢,如汉光武上继元帝故事也。

外部链接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06》,出自房玄龄晋书
 魏书·卷96》,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晋元帝
出生于:276年逝世于:323年
统治者头衔
前任:
晋愍帝
司马业
(堂侄)
晋朝皇帝
316年-323年
继任:
晋明帝
司马绍
(长子)
中国南部君主
316年-323年
中国皇族
前任:
司马觐
晋朝琅邪王
291年-317年
继任:
司马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