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编辑

 
唐朝(公元618-907年)时期的守墓木俑;那时的机械驱动木俑曾充作呈杯、倒酒、以及其他用途之用。
 
取自宋朝(公元960-1279年)李诫于公元1103年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的大殿横切面图;《营造法式》一书明确地提出了8级建筑模组化系统以供结构不同规模的木造大厅、凉亭所使用
 
来自公元14世纪明朝军事著作《火龙经》中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 非摩擦火柴:最早类型的点火用火柴是在公元577年北齐(公元550-577年)朝廷宫女们所发明;当时因为北周(公元557-581年)和陈朝(公元557-589年)联军围城,她们拼命地寻找可用材料以生火取暖做饭。[1][2]早期中国火柴被设计成由现行燃烧中的火焰点燃,然后持着去点燃另一枝。这些火柴是松木制小木棒,以硫磺浸透,然后只须轻触燃著的火焰就可点燃。[3][2] 该事记载于公元950年(五代十国期间)陶谷所著《清异录》中;他亦记载人们在将之商品化为“火寸”前曾经称之为“引光奴”。[3][2]依靠划面摩擦自燃的火柴一直要到公元1827年才由约翰·沃克(John Walker)所发明出来。
  • 机械剧场磨车的发明人、后赵(公元319-351年)时期的解飞、魏猛变,还发明了一种复杂、安装在马车上的机械剧场;机械剧场木俑是由车动力驱动(即只是驱车往前运动,木俑就会动)。[4][5]从公元335到345年,他们两人侍后赵武帝石虎(公元334-349年)。[4][5]他们所造的马车有四轮,6米(20英尺)长,约3米(公元10英尺)宽。[4][5]搁于其上的是大金佛像并附带木道人像,木道人像不断以其机械手摩擦佛像胸处。[4][5]佛像周围也有10座木道人像在其周围旋转,到佛前时行礼作揖,并捻香炉中投。[4][5]佛像上方有九个龙首状水龙头吐水。[4][5]如同解飞、魏猛变所发明的磨车与舂车一样,当马车一停,所有的机械雕像和喷水龙头之运动部件皆停止动作。[4][6]
  • 八阶标准等级的建筑模组系统:虽然在《营造法式》之前已有其他文献(如部分保存在其他文献中的唐朝(公元618-907年)《营缮令》),不过于公元1103年由宋朝(公元960-1279年)将作监少监李诫(公元1065-1110年)出版的《营造法式》一书是充分完整地留存下来的最古老建筑论文。[7] 它包含了材份制8级标准度量的详细描述与插图,以备木材建筑和结构木工模块构件之用。[8] 在《营造法式》木材构件模块的8级标准中,第一级最大第八级最小,而它被用来确定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最终的比例和规模,例如所有大木作施工类型 — 宫殿府第一般住宅亭台楼阁 — 都被按照社会阶级分类,以对应着该采用哪一等级材份方式。[9]举例来说,宫殿型态的建筑仅用等级1到等级5的材份,而王公府第型态建筑永不会用到大于等级3的构件,也不会用等级小于6的构件。[10]在这个木工结构系统中的,最小的第八级是以一材代表;而一材等于现代的15厘米(5.9吋),而一材亦可分为15份(因此此模组体系得其名)。[11]
  • 多管播种机:木制播种机在公元前3世纪前的中国就已存在,而铁制多管播种机则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公元前202-后220年)期间首度问世。[12][13]播种机让农民在作物行间洒播种子更快速更整齐,而非如史前粗耕那样撒到农田里。[12]
  • 多级火箭:虽然在欧洲最早的火箭是否于公元13世纪首次开发出来还有些暧昧不明(即希腊人马克[14]约在公元1232年著作中提到的“ignis volantis in aere”(即“飞火枪”:意指飞行火标枪),尽管李约瑟和戴维斯声称该著作提及者可能是翻译自中国的“‘飞火’枪”:使用致盲火药“飞火”的火枪;一字之差),不过如李约瑟所述,文献上中东(即公元1280年哈桑·拉姆玛(Hasan al-Rhammāh)所指“中国箭”阿拉伯文英拼“sahm al-Khitāi”)、中国(即“地老鼠”或公元1270年为抵抗蒙古入侵,军所使用与现代迫击炮原理类似的“冲”)、以及自元朝(公元1271-1368年)期间“火箭”一词从借用时用于指火攻箭矢来描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火箭,上述三者用词混淆皆造成史学家考证上的困难。[15][16][17]明朝(公元1368-1644年)初期由焦玉(活跃时期公元14世纪到15世纪初)与刘基(公元1311-1375年)的著作《火龙经》则介绍了多种火箭,[18]其中之一名为“火龙出水”的多级火箭,尽管与其说它不名符其实地从水下发射,倒不如说是在接近水平面发射并维持一条扁平的弹道;一如二级火箭所定义,“火龙出水”采用了数枝起飞火箭,当它们快烧完时会点燃一大群小火箭从前端龙嘴飞出,射向目标。[19][20]

N 编辑

 
一座现代的地热钻井;古人凿井始于汉朝(公元前202-后220年),以取得天然气作为燃料来煮沸卤水产生
 
公元14世纪中叶记载于《火龙经》中的水底龙王炮
 
九章算经》中的一页,由刘徽于公元263年所加注。
  • 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罗伯特·坦普尔声称,中国人最早于何时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与照明之用的保守估计是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21]他指出,从上古到公元前1世纪(汉朝时期)为提取卤水所进行系统化钻探,结果在四川意外发现了许多的出产天然气的“火井”。[21]如在公元2世纪的地方志记载,这导致古人系统化地寻找天然气。[21]卤水和天然气两者皆以竹筒管线运送;自小型钻井流出的天然气可以直接导引到锅炉火口,而卤水则可以导引到铸铁锅中煮沸蒸发并产生,不过从深达2000英尺(610米)抽出的刺鼻天然气得需先与空气混合,以免发生爆炸。[2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把天然气先导引到一座置于地下3米(10英尺)、木制、大型锥状气室里,由另一个管道打入空气,从而把该气室转化成一种大型汽化机[22]为避免瓦斯突然过剩造成大火,古人另外安装了“冲天笕”作为排气系统之用。[23]
  • 水雷:由焦玉(活跃时期公元14世纪到15世纪初)与刘基(公元1311-1375年)所著军事著作《火龙经》还介绍了用于河川湖海的水雷;它由熟铁制成,装在牛脬内。这是一种定时装置,其中漂浮在雷体上燃烧中的信香决定何时点燃导火线;而在《火龙经》中明确提到,若没了空气或者打湿了导火线将不会燃烧,因此它是放在羊肠制成的长防水管中保护起来;后来宋应星(公元1587-1666年)于公元1637年所著《天工开物》里插图的模型显示生漆皮囊取代了牛膀胱袋,而水雷由岸边拉索拉动钢轮发火机制引爆。[24]
  • 负数符号与使用负数:于公元179年汉朝(公元前202-后220年)时期编纂而由刘徽(活跃于公元3世纪)于公元263年评注的《九章算数》一书中[25]算筹记数系统,黑筹表示负数,而红筹表示正数。[26]刘徽还使用算筹倾斜摆放来表示负数。[26]负数以一“+”号表示也于古印度巴克沙利手稿(Bakhshali Manuscript)中出现,但学者们对其何时编纂的看法分歧,其意见归总在公元200至公元600年间。[27]印度人约在公元630年一定知晓负数;当时的数学家婆罗摩笈多(公元598-668年)正使用负数。[26] 在欧洲负数由希腊数学家丢番图(活跃于3世纪)于公元275年左右首度使用,然而它在西方一度被认为是荒谬的。这种情况一直到公元1545年由意大利数学家吉罗拉莫·卡尔达诺(公元1501-1576年)所著《大术》(Ars Magna,英文 The Great Art)之后才改变。[26]

O 编辑

  • 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已知最早的全石开拱肩段拱桥赵州桥位于河北省南部,由隋朝(公元581-618年)匠人李春于公元605年完成。[28][29][30]该桥跨度为37.5米(123英尺),由于四个半圆形拱桥劵,故其结构在重量上相对轻,且发大水时可让更多的洪水通过。[30]其他中国桥梁大概此设计所影响,如公元1130年建成的河北赵县敞肩永通桥[31]以及公元1698年(原本在公元1189年建成)建成的简易弓形芦沟桥[32]后者刚好位于北京市西边,特点是11个圆拱形孔,每个跨度18.8米(62英尺),总跨度213米(700英尺)。[33]

P 编辑

 
中国古扑克牌,可追溯到约公元14世纪明朝时期
 
针孔相机的原理:从物件发出的光通过一个小孔形成倒影
 
唐朝唐三彩瓷盘,制于公元8世纪
 
一座运河斗门水闸的上视图和侧视图,基本上是一座利用双门运河水闸于隔间调控河水水位来确保船只安全航行。它是宋初淮南转运使乔维岳于公元10世纪初为京杭大运河航运所发明
  • 针孔相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观察到,介于树叶间的细缝可如小针孔般投射部分日蚀的影像到地面上。[34]他亦利用带小针孔的金属板来完成相同的实验。[34]恰好活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之前、诸子百家时代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公元前470-前391年),在其《墨经》(可能是其弟子所编)之中描述了个针孔相机。[35]《墨经》表示了“端”(针孔)是一处空洞“像在描绘皇旗上的太阳月亮般煦煦照射”,在此影像可在中心交叉点上下颠倒地投射,而该交叉点“影响影像大小”。[36][35]《墨经》所述似乎与伊壁鸠鲁学说中所述光线如何行进入眼符合(而不是如在毕达哥拉斯主义般反之亦然),[37]因为墨经指出,从“受光照射的人”反照出的光辉,通过针孔后变得颠倒,即“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35]阿拉伯学者海什木(公元965-1039年)在其《光学书》(撰于公元1021年)中写到有关他的暗箱实验;而该实验后来由沈括(公元1031-1095年)跟进。沈括是根据唐朝(公元618-907年)《酉阳杂俎》一书作者段成式(死于公元863年)所述倒影现象所做的辨正。[38][39]
  • 扑克牌:在世界史上,首次提到纸牌游戏的日期当不晚于9世纪。当时苏鹗(活跃于公元880年)在其所著《杜杨杂编》中,描述了公元868年间,唐朝(公元618-907年)同昌公主丈夫韦保衡韦氏一家喜欢玩“叶子戏”[40][41][42][43]《叶子格戏》是一本跟着叶子戏纸牌刊行的书,据称由唐代妇女所著;而该书在后来的几个朝代中由许多学者所评述。[44][45][46]宋朝(公元960-1279年)学者欧阳修(公元1007一1072年)在其著作《归田录》中称,玩纸牌自唐朝中叶以来就存在,且与有关这项发明、一般充作中文书写媒介、不能印刷的卷轴到纸张同时进化。[47][42][45][46]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期间,许多来自如水浒传等通俗小说里的角色广泛出现于牌面上。[45][46]到了11世纪,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到处皆可见到牌戏。[48]牌戏在欧洲是最早印制的某些出版品之一,出现于14世纪(即在公元1377年于西班牙德国印制,公元1379年于意大利比利时印制,法国则于公元1381年)且由欧洲人以木板印刷制成,比约翰内斯·古腾堡(约公元1400-1468年)发明印刷机更早。[48][49]
  • 瓷器:虽说亮面陶器在之前就已经存在,学者萨姆·阿谢德(S.A.M. Adshead)写到那些带有玻璃化、半透明外观陶器、可被归类为真正最早期的瓷器一直要到唐朝(公元618-907年)才制造出来。[50]学者奈杰尔·伍德(Nigel Wood)指出,真正的瓷器是自唐朝约公元7世纪时期开始在华北生产;而华南则要到约300年后,即公元10世纪初才造出真正的瓷器。[51]
  • 斗门水闸:虽然在中国,单门运河潮闸在斗门水闸发明之前就已存在,不过公元984年宋朝(公元960-1279年)初期淮南转运使乔维岳发明了双门斗门水闸,因此船只可以安全地沿着有斗门调控隔间水位的运河水道航行。[52][53][54][55]宋朝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一书中描述了经济与交通上得益于此发明的种种便利。[56][53][57]
  • 水车动力傀儡戏:产自罗马帝国埃及行省的机械玩偶,特别是亚历山大的希罗(约公元10-70年)所制、重量驱动的傀儡戏,在西方世界是广为人知,并为如贝克(Beck)、蒲鲁东(Prou)、与罗莎·戴格朗(de Rochas d'Aiglun)等历史学家广泛讨论。[58]在中国,汉朝张衡(公元78-139年)记载了一场角抵戏中人造假鱼玩偶变身为假龙玩偶,[59]而公元6世纪著作《西京杂记》提到当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公元前202-前195年)于公元前206年在咸阳宫内发现秦始皇(约公元前221-210年)的整座12铜偶乐团,每座铜偶高1米(3英尺)着丝花并吹奏。而这些仅需两人一人吹空管一人扭绳即可控制。[60][61]又如《三国志》记载,巧匠马钧(全盛时期公元220-265年) —即造出指南车差速器的那位— 发明了由木水车推动的机械玩偶剧场:水转百戏,以供魏明帝(约公元226-239年)一朝官员娱乐之用。[62][61]随着水车转动,剧场上的诸多木偶表演杂耍,如女木偶奏乐跳舞,而当其中一个木偶进场、跳球掷剑、于绳梯上倒挂时,其他木偶便打鼓吹箫。[62][61]另外一些木偶装扮成官府官员一如真人般在衙门布景中工作,还有木偶打扮成工人进行打舂与磨米(杵槌磨石),而其他木偶观赏斗鸡,所有这些运动皆同时进行。[62][61]后人在稍后的朝代中也依马钧的传统,设计出的种种傀儡剧场出来。[63]

Q 编辑

从缺。

R 编辑

 
李约瑟和罗伯特·坦普尔写道,在中国古突起地势图的发展可能是受到汉朝(公元前202-后220年)所铸香炉、香坛等的影响。如此图所示香炉为例,该炉在盖上铸了一座人造山作为装饰,而这座山往往用于描述传说中的蓬莱仙岛[64][65]
 
一本来自香港当地餐厅的菜单,而第一本菜单是在宋朝(公元960-1279年)中土出现。
 
早期带气动翼火箭弹“神火飞鸦”的插图,摘自《火龙经》,由焦玉刘温于公元14世纪中叶编纂。
  • 突起地势图:在约翰·伊夫林(John Evelyn,公元1620-1706年)于1665年提交给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的论文中,他认为,模仿自然地貌的蜡模型暨浅地势图是一种全新发明,源自于法国[66]一些后来的学者将第一位发明突起地势图的人归功给保罗·大斯(Paul Dox),因为他于公元1510年于其突起地势图中展示了奥地利库夫施泰因地区。[66][67]20世纪历史学家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指出,伊本·白图泰(公元1304-1368年或1377年)的著述中描述了他在公元14世纪旅居直布罗陀时目睹了突起地势图。[66][67]然而,突起地势图可能自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就已经存在,如果将史记司马迁著,公元前91年)中有关秦始皇(约公元前221-前210年)墓记载的一事证明正确(在它挖掘出来时)的话。[68][65](公元618-907年)蒋防在其《聚米为山赋》(约成书于公元845年)[69]及《后汉书[70]中的记载,汉朝马援(公元前14年-后49年)于公元32年建造了利用米堆成了突起地势图。[65]刘宋(公元420-479年)时期的谢庄(公元421-466年)建了一座显示帝国江山的0.93平方米(10平方呎)木制突起地势图,该地势图可拆卸并拼凑回去,如同一座巨型立体拼图[71][65]宋朝(公元960-1279年)学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受朝廷命令巡边测界以解决领土纠纷时,制作了一座三维立体的突起地势图。该图利用木头、面糊、木屑、蜂蜡制成,上刻山川道路。[72][73][74][75][76]当时皇帝宋神宗(约公元1067-1085年)见后大加赞赏,后来下令所有戍边的官吏皆应制作类似的木制地势图,以便上送朝廷交内府保管。[72][75]公元1130年,黄裳制作了木制突起地势图,[77]后来引起了理学朱熹(公元1130一1200年)的注意。朱熹试图取得该图,然而后来利用黏土与木材自己做了一座。[78][75][76]该图由8片木块构成,以卡笋相连,可以折叠起来由一人随身携带。[79][75]
  • 餐厅菜单:在(公元960-1279年)初,商人中产阶级中在城市开店的业主,由于常常在家吃饭的时间不多,所以他们便大胆地在各式各样场所,如庙宇、客栈、茶馆、熟食档、以及做附近的妓院、歌屋、戏班场饮食生意的酒家吃饭;这些旅居中土的外国人,以及那些自全国各地聚居城市的人由于烹调方式间的差异,促使做饮食业生意的想尽办法满足种种不同的口味,由此而造成菜单的崛起。[80][81]
  • 带空气动力翼和爆炸载荷的火箭弹:已知最早配备了空气动力翼的火箭者为记载在焦玉刘基(公元1368-1644年)初所编的《火龙经》(成书于公元14世纪初到中期)中的“神火飞鸦”。[82][83]该火箭的形状很像只鸟(特别像乌鸦),塞满了火药,并形成由条编成篮状长筐。筐再以纸补强。[82][84]筐瘦长端前后分装上装饰用鸦头鸦尾,而翅膀被钉在两旁。[82][84]在每边翼下固定了两个斜角火箭以推进本体,主要导火线是点燃这引发了四倍保险丝连接到每个火箭和运行通过钻孔在后面的鸟类。[82][84]该书声称,“神火飞鸦”瞄准敌人营地或船只发射到空中,后自动导火线自动引爆内藏火药,焚烧遥远的敌营。[82][85]成书于公元1621年的《武备志》一书中亦描述了一种被称为“飞空击贼震天雷”的武器。它是另一种带空气动力翼的火箭弹,以多层油纸粘固。这种震天雷后方并备有一管管状火箭。[85]当后方管状火箭在飞行中烧尽后,它将自动点燃内藏炸药并释放出毒烟以及毒蒺藜[85]
  • 人力和水力驱动的旋转风扇:为了空调汉朝(公元前202-后220年)匠人丁缓(活跃于公元180年)发明了一种有7个扇轮、直径3米(10呎)、用手操作的旋转风扇。[86]到了公元8世纪唐朝(公元618-907年)年间,老祖先们利用水力转动扇轮来进行空调,而到了宋朝(公元960-1279年)期间,旋转风扇变得更加普及。[87][88]在欧洲,第一台旋转式风扇的使用是在16世纪,用于矿井通风,一如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公元1494-1555年)于其著作中所绘。[8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见《南村辍耕录卷五,原文:“...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
  2. ^ 2.0 2.1 2.2 Temple (1986), 98.
  3. ^ 3.0 3.1 见《清异录器具,原文:“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见《邺中记》,原文:“...石虎性好佞佛,众巧奢靡,不可纪也。尝作檀车,广丈余,长二丈,四轮。作金佛像,坐于车上,九龙吐水灌之。又作木道人,恒以手摩佛心腹之间。又十余木道人,长二尺。余皆披袈裟绕佛行,当佛前,辄揖礼佛。又以手撮香投炉中,与人无异。车行则木人行,龙吐水,车止则止。亦解飞所造也。...”
  5. ^ 5.0 5.1 5.2 5.3 5.4 5.5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159.
  6.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160.
  7. ^ Guo (1998), 1–3.
  8. ^ Guo (1998), 6–7.
  9. ^ Guo (1998), 7–8.
  10. ^ Guo (1998), 7.
  11. ^ Guo (1999), 97.
  12. ^ 12.0 12.1 Greenberger (2006), 12.
  13. ^ Cotterell (2004), 46.
  14. ^ 希腊名 Marcus Graecus,英文作 Mark the Greek,故中文应称“来自希腊的马克”
  15.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gernet 1996 31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Crosby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7, 472–474.
  18. ^ Needham, Volume 5, Part 7, 473–505.
  19. ^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7, 505–510.
  20. ^ Temple (1986), 240–241.
  21. ^ 21.0 21.1 21.2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temple 1986 78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2. ^ 22.0 22.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temple 1986 78 79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3. ^ Temple (1986), 79.
  24. ^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7, 203–205.
  25. ^ Needham (1986), Volume 3, 24–25.
  26. ^ 26.0 26.1 26.2 26.3 Temple (1986), 141.
  27. ^ Teresi (2002), 65–66.
  28.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3, 177–179.
  29. ^ Day & McNeil (1996), 434.
  30. ^ 30.0 30.1 Temple (1986), 69.
  31.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3, Plate CCCL
  32. ^ Temple (1986), 70.
  33. ^ Temple (1986), 70–71.
  34. ^ 34.0 34.1 Clee (2005), 6.
  35. ^ 35.0 35.1 35.2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1, 82.
  36. ^ 见《墨子经说下,原文:“...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与经下,原文:“...景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37.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1, 85.
  38. ^ 见《酉阳杂俎卷四 物革,原文:“咨议朱景玄见鲍容说,陈司徒在扬州,时东市塔影忽倒。老人言,海影翻则如此。”以及《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原文:“...《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39.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1, 97–98.
  40. ^ 见《杜杨杂编卷下,原文:“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
  41. ^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1, 131–132.
  42. ^ 42.0 42.1 Zhou (1997), 34.
  43. ^ Lo (2000), 390.
  44. ^ 见《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九 经籍考五十六,原文:“《叶子格戏》一卷 晁氏曰:不着撰人。世传叶子妇人也,撰此戏。晚唐之时。”
  45. ^ 45.0 45.1 45.2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1, 132.
  46. ^ 46.0 46.1 46.2 Temple (1986), 116.
  47. ^ 见《归田录卷二,原文:“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说者云,因人有姓叶号叶子青(一作清或作晋)者撰此格,因以为名。此说非也。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48. ^ 48.0 48.1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1, 309.
  49. ^ Temple (1986), 116–117.
  50. ^ Adshead (2004), 80.
  51. ^ Wood (1999), 49.
  52. ^ 见《宋史列传第六十六,乔维岳,原文:“...维岳规度开故沙河,自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凡四十里。又建安北至淮澨,总五堰,运舟所至,十经上下,其重载者皆卸粮而过,舟时坏失粮,纲卒缘此为奸,潜有侵盗。维岳始命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二门相距逾五十步,覆以厦屋,设县门积水,俟潮平乃泄之。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矣。”
  53. ^ 53.0 53.1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3, 350–352.
  54. ^ Day & McNeil (1996), 582.
  55. ^ Temple (1986), 196.
  56. ^ 见《梦溪笔谈卷十二官政二,原文:“...天圣中,监真州排岸司右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是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副,表行之,始为真州闸。歳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闸成,始为四百石船。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余元丰中过真州,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57. ^ Temple (1986), 197.
  58.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156.
  59. ^ 见《西京赋》,原文:“...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
  60. ^ 见《西京杂记卷三,原文:“...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缀花釆。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
  61. ^ 61.0 61.1 61.2 61.3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158.
  62. ^ 62.0 62.1 62.2 见晋傅玄傅子》,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其后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踯剑,缘ㄌ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
  63.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164.
  64. ^ Needham (1986), Volume 3, 580–581.
  65. ^ 65.0 65.1 65.2 65.3 Temple (1986), 179.
  66. ^ 66.0 66.1 66.2 Needham (1986), Volume 3, 579.
  67. ^ 67.0 67.1 Temple (1986), 181.
  68. ^ 见《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原文:“...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69. ^ 见《聚米为山赋》,原文:“至精者米,至大者山。...昔马援以炎徼未宾,雄图是急。爰请兵以薄伐,将越险而深入。惧君意之未明,陈地形之久习。既而辨襟带,分郡邑。虽蛮貊千里,亦可围于寸眸;冈峦万重,诚不过于数粒。...”
  70. ^ 见《后汉书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 第十四,原文:“...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71. ^ 见《宋书列传第45 谢庄 王景文原文;“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
  72. ^ 72.0 72.1 见《梦溪笔谈卷二十五 杂志二,原文:“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屑上。未几寒冻,木悄不可为,又熔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故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73. ^ Sivin (1995), III, 22.
  74. ^ Ebrey, Walthall, and Palais (2006), 162.
  75. ^ 75.0 75.1 75.2 75.3 Needham (1986), Volume 3, 580.
  76. ^ 76.0 76.1 Temple (1986), 180.
  77. ^ 即现存于苏州市博物馆《地理图》的原作
  78. ^ 见《答李季章》,原文:“...闻黄文叔顷年尝作地理木图以献,其家必有元样,欲烦为寻访,刻得一枚见寄。...”
  79. ^ 见《鹤林玉露丙编卷三,原文:“...季仁因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又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笋相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足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
  80. ^ West (1997), 70–76.
  81. ^ Gernet (1962), 133–134, 137.
  82. ^ 82.0 82.1 82.2 82.3 82.4 见《火龙经》, 原文:“用篾造制,形若飞鸦,两傍设飞翅,腹悬神火,尾缚催火筒,逐风飞入城中,用鸦数百,火光蔽天,乘乱攻之,此其神机也。腹藏神火、飞火,中以爆火发之,尾缚推火。随风发去火鸦百只,满城火发,内外交攻,贼可擒矣。”
  83. ^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7, 498–501.
  84. ^ 84.0 84.1 84.2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7, 500.
  85. ^ 85.0 85.1 85.2 Needham (1986), Volume 5, Part 2, 502.
  86. ^ 见《西京杂记卷一,原文:“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87.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99, 134, 151, 233.
  88. ^ Day & McNeil (1996), 210.
  89.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