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地理专著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
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作者郦道元
编者注解者:郦道元
类型地理
语言文言文
文字:汉语
成书年代北魏晚期
发行信息
编辑郦道元
出版地点中国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赏析

编辑

《水经注》一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高抱相逢各绝尘,水经山疏不离身”,可见唐代已大为流行。[1]至北宋时已经缺5卷。[2]清代王先谦认为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3]。《水经》记载的河流仅137条,大量的支流被忽略了;《水经注》则记录更小的支流,所以《注》里记述的大小河流竟多至1252条,是《水经》的近10倍,《渐江水》原本只有“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余杭,东入于海”十六字,《水经注》中的注解竟长达六千字。此外还有五百多处湖泊和沼泽,湖泊类型名称有14个,即湖、泽、海、坈、陂、浦、渊、潭、池、薮、渚、塘、淀、沼等。二百多处泉水井水地下水伏流有三十余处,瀑布六十多处,岩溶洞穴四十六处,温泉三十一处,各种桥梁超过九十座,津渡亦有九十余处;建筑方面记有中外古塔三十多处,宫殿一百二十余处,各种陵墓二百六十余处,寺院二十六处。而且观察得也很仔细,例如对温泉温度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有些地方详细记下了河谷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等,如洞庭湖“湖水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华池“池方三百六十步”,黄河孟津河段的冰层厚度“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

〈河水〉一篇,专讲黄河及其上游水系,是《水经注》全书最长的一篇,凡五卷,占《水经注》全文的七分之一,《水经注》对二次黄河改道称之为“大河故渎”和“王莽河”。〈河水〉卷五甚至描述了古印度的恒河印度河孟加拉湾的水文地理。

《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所记矿物如等,非金属矿物有雄黄硫黄石墨云母石英石材等有20余种,岩石19种。《水经注》中记载了许多古生物残骸化石和遗迹化石,渭水上游成纪县(今甘肃庄浪县)僵人峡还有人类化石。后世可以从中了解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动物的地区分布及其活动的季节性,以及古人如何利用它们取得经济效益。《水经注》还载录了不少古代的陵墓以及墓前碑刻。

《水经注》所记载的地名高达二万处左右。[4]清人钱大昕发现汉初分封的侯国,在班固的《汉书》中已经记载不完全了,但《水经注》里竟能索得十之六七。[5]

郦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能以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不同性格的山水,仅就描写瀑布,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多收录生动优美的故事神话、人物典故、民俗物产、人文遗迹、建置沿革、民间歌谣、谚语方言,“词组只字,妙绝古今”,引书多达437种[6],辑录汉魏金石碑刻350种。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初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引用此书甚多。宋朝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7]清朝人刘献廷称此书为“宇宙未有之奇书”[8]丁谦推此书为“圣经贤传”[9]

失误

编辑

水经》因循黄河河源为昆仑山的错误,卷一说:“余考群书,咸言河出昆仑,重源潜发,沦于蒲昌,出于海水。”唐代杜佑在《通典》说它“灼然荒唐”,宋代欧阳忞的《舆地广记》亦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10]卷十四《濡水》:有“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一语,并说︰“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所在也”。郦道元推断“赞水”在汉朝时已经“苞沦洪波”,清人赵一清还认为赞水是辟耳山的拘夏溪。[11]事实上,这都是以讹传讹,“有赞水者”指的是赞引渡水之人,清人孙诒让指出此文见诸于房玄龄注《管子․小问》就解释过这个问题。[12]

由于郦道元北朝人,未必能亲临南方水系,记录不免简略,有不少错误;[13]卷二十九〈沔水〉写沔水(今汉江)“又东至会稽余姚县,东入于海”,是重大错误[14];事实上,《水经注》记载的北方诸水,错误也不少。陈桥驿曾以卷十四《濡水》一篇为例,经“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注中,注文对濡水发源的记载,即是一个明显的错误。[15]又由于受到《山海经》、《穆天子传》的影响,《水经》甚至有荒诞不经的内容,例如称济水“三伏三见”,《尚书·禹贡》最早提出“三伏三见”的特性,甚至《梦溪笔谈》亦载:“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东阿亦济水所经”;卷三十九《庐江水》,则是一条不存在的河流,很明显是受到《山海经》的误导。[16]郦道元以岷江为长江之发源,这是受到《尚书·禹贡》的误导。大陆郦学专家陈桥驿甚至认为郦道元并没有到过三峡,实是参考袁山松的《宜都记》。《水经注》喜引奇文[17],有时并不加以考订,清人全祖望称其“过于嗜奇,称繁引博”,凌扬藻也说“但嗜奇博,读者眩焉”,卷一还包括印度河恒河的上源在内,也存在不少错误,明代杨慎称其“泛引佛经怪诞之说,几数千言,亦赘已”[18]周婴亦提出过批评:“皆蹑法显之行踪,想恒流之洄洑,其间水陆未辨,道里难明,所计差池,厥类亦众。”,黄宗羲亦称“开章河水二字注以数千言,援引释氏无稽,于事实何当,已失作者之意”[19]章巽在其《水经注和法显传》一文详列错误。《水经注》说:“洹水上党泫氏县。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也是错的,洹水应发源自河南省林州市林虑山,最早在《后汉书·林虑》条下晋徐广作注即说:“洹水所出,苏秦诸侯盟处”;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长子县志》即指出《水经注》的错误:“案洹水出林虑山,东流入淇,去长子甚远,郦注未核”。

郦学研究

编辑

明、清学者十分重视《水经注》,对研究《水经注》的学问称之“郦学”。郦学是指针对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研究,一般可分三大学派:考据学派、词章学派以及地理学派。另外还有一宗戴震校勘《水经注》时卷入抄袭赵一清成果的百年公案。目前陈桥驿著《郦道元评传》可视为研究郦道元的典范著作。

杨守敬 行书节录郦道元水经注卷 1899年

版本

编辑

《水经注》不同版本中,以《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笺》、《七校水经注》、《水经注释》、《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合校水经注》及《水经注疏》为最著名。胡适曾经用二十多年的光阴研究《水经注》,写有七十余篇的手稿,辑入《胡适手稿》一至六集[20][21]

  • 宋朝时仅有抄本
  • 《宋成都府学宫刊本》
  • 元祐二年(1087年)刊本
  • 《黄省曾刊本》(1534年)
  • 《吴琯刊本》(1585年)
  • 朱谋㙔《水经注笺》(1615年)
  • 锺惺、谭元春《评点本》。
  • 沈炳巽《 水经注集释订讹》
  • 《项𬘡刊本》
  • 全祖望《七校本》
  • 赵一清《水经注释》
  • 武英殿聚珍本。
  • 张匡学《水经注释地》
  • 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

注释

编辑
  1. ^ 见陆龟蒙《和袭美寄怀南阳润卿》;郦学专家陈桥驿则认为《水疏》是否为《水经注》仍有待商榷。
  2. ^ 《祟文总目》
  3. ^ 《王先谦合校本序》
  4. ^ 陈桥驿:《论地名学及其发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1981年
  5. ^ 钱大昕在《潜研堂答问》卷九中指出:“汉初功臣侯者百四十余人,其封邑所在,班孟坚已不能言之,郦道元《水经注》始考得十之六七。”
  6. ^ 1934年出版的郑德坤《水经注引得》一书称《水经注》注文引用四百三十六种。明嘉靖黄省曾校本《水经注》卷首所列为一百六十四种;马念祖编《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所列《水经注》引书共三百七十五种;陈桥驿在《郦道元评传》中记载《水经注》列名引用的文献,计得四百八十种,分成二十五类。
  7. ^ 苏轼《寄周安孺茶》诗:“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现今许多郦学专家多以为此《水经》是郦道元《水经注》。如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郑德坤《水经注引得序》;陈桥驿《郦学札记》、《郦道元评传》;谭家健《(水经注)的文学成就》等。但一说是指唐代张又新撰写的《煎茶水记》。
  8. ^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9. ^ 丁谦:《水经注正误举例》
  10. ^ 通典》卷174:“《水经》所云河出昆仑者,宜出于《禹本纪》、《山海经》;所云南入葱岭及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传》,而郦道元都不详正……终是纰缪。”《舆地广记》卷16:“河出昆仑,自古说者皆失其实……(张)骞使大夏,见于阗、葱岭二河合流注蒲昌海,其水亭居,皆以为潜行地中,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此乃意度之,非实见蒲昌海与积石河通流也。”不过陈桥驿认为杜佑的批评并不公平。《旧唐书》卷六十七《侯君集传》载贞观九年(635)侯君集李道宗奉命征吐谷浑,过星宿川星宿海),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方才确认黄河之源并非出自昆仑山,这是南北朝的郦道元所无法企及的,郦道元在注文中承认:“余考群书,咸言河出昆仑,重源潜发,沦于蒲昌,出于海水。”,“儒墨之说,孰使辨哉”。
  11. ^ 《水经注释》卷十四《濡水注》,赵一清释
  12. ^ 《札移十二卷》卷三
  13. ^ 齐召南水道提纲》尝言:“郦氏之注《水经》,明于西北,而暗于东南,且域外之水道未详。”陈澧亦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言中指出:“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大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乎无一不误。”
  14. ^ 黄宗羲今水经序〉:“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浦阳江,以姚江大江之奇,分苕水山阴县,具区在余姚县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
  15. ^ 详见陈桥驿撰《郦道元评传·第十章《水经注》的错误和学者的批评》
  16. ^ 杨守敬著《山海经·汉志·水经注庐江异同答问》认为庐江水即今安微省淸弋江。这是牵强附会。(《晦明轩稿》上册)
  17. ^ 程大昌禹贡论》:“郦道元最为尚怪,其叙注诸水,悉取小说、异教、奇闻、幻记以为实录。”
  18. ^ 杨慎水经序
  19. ^ 黄宗羲:〈今水经序〉
  20. ^ 《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2辑
  21. ^ 《中华文史论丛》第47辑,1991年。

参考书目

编辑
  • 段仲熙:〈《水经注》六论〉
  • 汪辟疆:《杨守敬熊会贞传》
  • 陈桥驿:《水经注研究》一、二、三、四集
  • 陈桥驿:〈关于《水经注疏》不同版本和来历探讨〉
  • 日比野丈夫:《有关〈水经注疏〉稿本的二、三问题》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水经注 (四库全书本)
 水经注 (四部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