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风灾
丁丑风灾又称九二大风灾,为香港历史上最严重的天灾之一。一个强烈台风在1937年(岁次丁丑)9月2日凌晨正面吹袭香港和澳门,造成广泛破坏。台风在新界吐露港引起超过20英呎(6米)高的风暴潮,大埔一带伤亡惨重。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共造成介乎2,565[1]至约11,000人在这次风灾中丧生,澳门亦有21人于陆上身亡。
1937年丁丑台风 Great Hong Kong Typhoon of 1937(英文) | |||||||
---|---|---|---|---|---|---|---|
| |||||||
| |||||||
概况 | |||||||
形成日期 | 1937年8月24日 | ||||||
消散日期 | 1937年9月2日 | ||||||
最低气压 | ≤940.05 hPa | ||||||
影响 | |||||||
死伤人数 | 英属香港:2,565[1]-11,000死88伤 葡属澳门:21死 | ||||||
影响地区 | 菲律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日属台湾、中国 | ||||||
1937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发展过程
编辑引起丁丑风灾的台风[注 1]在1937年8月24日位于关岛以南约200英里(322公里),向西北西方向移动。8月31日上午,台风抵达巴林坦海峡的东面。受日本附近海域的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动。9月1日下午5时在东沙群岛以北掠过,并且以时速17英里(31公里)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靠近广东沿岸。9月2日上午3时,台风在接近横澜岛以南的海面掠过。台风在约上午3时45分最接近香港,中心在最接近时位于香港岛以南约5英里(9公里),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南约7海哩(13公里),台风中心在赤柱半岛以南掠过。掠过香港岛以南后,台风在澳门以北登陆,台风大约在澳门以北约10英里(16公里)掠过,其后在内陆消散。
影响
编辑菲律宾
编辑台风在8月31日下午1时最接近菲律宾巴士古,中心位于巴士古以南约30英里(48公里)掠过,巴士古录得最大11级西北西持续风,最低气压29.102吋汞(985.3毫巴)。
英属香港
编辑-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十号风球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以南13公里(掠过香港境内)
皇家香港天文台于9月1日午夜凌晨0时35分[2]悬挂一号风球,当日香港仍然天晴,但天上隐约可见台风来临前常见的卷云。随着台风逐步逼近,天文台在下午3时20分[3]改挂五号风球(即现今之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至晚上7时,香港转吹西北偏北风,风力逐渐加强并维持方向,显示台风可能正面来袭。午夜后雨势不断,气压亦不断下降,天文台遂于9月2日上午1时58分[3]直接悬挂十号风球,2时10分鸣炮警告。
9月2日早上3时左右,台风在香港南面的横澜岛以南掠过,横澜岛灯塔录得最低气压为27.76吋汞(940.05毫巴)。台风在3时45分左右最接近香港,当时其中心位于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南约7海哩(13公里)。天文台3时至3时50分曾几乎停雨,同时风向转变。港岛以南收到风力平静的报告,持续约10至20分钟,但风力未有彻底平静,且风向为东风,因此相信风眼中心是在港岛以南掠过。其后天文台在4时45分再录得强阵风。当台风吹袭香港期间,天文台收到发生闪电的报告。台风掠过香港后横渡珠江口,天文台在6时25分[3]改挂较低的八号风球(即现今之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风暴其后在澳门北面的珠江口西岸登陆并移入内陆,香港风力进一步减弱,10时45分[3]除下所有风球。
台风经过时,天文台录得最低瞬时气压为958.3毫巴,最高1小时平均为每小时59海哩(109km/h),最高10分钟平均为每小时74海哩(137km/h),最高阵风为每小时130海哩(241km/h)(此为该风速计的量度极限,真实的最高阵风很可能高于此数);10分钟平均和最高阵风皆成为香港的纪录,直至1962年方被台风温黛所打破。另外,香港电灯公司在北角电力厂的风速计录得最高阵风为145海哩(269km/h)。香港天文台录得最高一小时降雨量为4时30分到5时30分的2.15英寸(54.61毫米)。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使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比正常高潮高出6英呎(2米)。而新界东北面的吐露港由于地形关系,风暴潮更达20至30英呎(6至9米)。
破坏情况
编辑由于风暴潮在深夜来袭,且事前并没有预警,故此在香港造成特别严重的伤亡。政府在最初的报告估计造成11,000人死亡,但其后修正为2,565人死亡,但后人仍多以前者数字为凖。警方统计的伤亡数字为548人死亡,26人受伤;政府收到的死亡登记数字则是490人。但由于大部分人是淹死而找不到尸体,故真实的死亡数字难以确认。另有101艘在码头停泊和28艘航行中的蒸汽船搁浅,3,500艘舢板和1,255艘小舢板(一说1,361艘)沉没,600艘严重损坏。据统计台风至少造成$80,883的经济损失。
在新界东地区,台风所造成的大风的高度结合涨潮造成严重的风暴潮。政府报告显示,估计在凌晨2至5时吐露港的海浪高出平均海平面约30英呎(9米)。天文台则估计,台风导致的最高水位约为海基准面以上6.25米,风暴潮约3.81米,北角最高水位约为海基准面以上4.05米,风暴潮约1.98米[4]。海水沿着大鹏湾、沙头角海、吐露港及沙田海一直淹没近岸,远离海边甚远的内陆都受到海水淹没,多个农地遭淹没。而九广铁路在沙田至大埔墟的的接近6,000英尺(2公里)的铁路基堤更被冲走,使铁路服务受阻10天。
在大埔一带的渔村被夷为平地,很多村民被大浪卷走,成为是次风灾中最主要的遇难者。大埔墟至少60间房屋连同人和家畜等物件被海水卷走冲至大埔头,令该地灾后沦为废墟。在沙田、船湾、大尾督等地附近的小村庄的情况也较为类似,田间的阡陌和堤围几乎全被冲毁。沙田山下围远离海边近半哩(800米),仍避不过风暴潮,大部分房屋被风暴潮冲毁倒塌。沙头角海风暴潮同样严重,导致沙头角沿海所有土壆被摧毁,大部分渔船沉没,船员遇溺。离岛区及大屿山也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长洲灯塔损坏,灾后被拆除。大埔墟共147间房屋被完全摧毁,85间房屋部分损坏。沙头角共有31间房屋倒塌,143间房屋部分损毁。大埔有170人伤亡,沙头角有100人,各区共300人伤亡。在香港仔,约40艘渔船翻沉于海中漂浮,只有5人获救,其馀最少450人死亡;其他地方最少数以千计的渔民失踪及死亡。
在市区,维多利亚港的水位不断上升使中环海旁水浸,海水淹至德辅道中。台风吹袭期间港岛干诺道中131至139号发生火灾,但唯一通往地下的楼梯被海水淹没,住客无法逃生,结果导致41人在火灾中死亡。在九龙半岛,海水淹至弥敦道的末段。荔枝角700英尺的海堤损坏,需要重建。
善后情况
编辑台风过后,当务之急是维持道路的畅通,九龙往来元朗的青山公路一带在台风过后第二天清理完毕可以通行,而所有道路则在9月8日清理完毕,完全通行。风暴过后,大埔邮政局空地暂作临时收尸站,等候死者亲人认领,惨状凄然。大埔头村邓勋臣出钱出力,发起乡众将无人认领的骸骨,集中安葬在现时营盘下村侧始建于1918年用于殓葬因战争时期饿死的人的万安坟内。东华医院承担部分救灾和善后工作,并把所得到的$9,800捐款交予政府和作善后工作。
葡属澳门
编辑-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十号风球
9月2日上午2时5分,台风开始吹袭澳门,当局呜风炮3响,居民多从梦中惊醒,纷起戒备。至3时风势加剧,电灯及电话线多被吹毁,全市停电,警员及消防员疲于奔命。9月1日晚10时至2日早上4时半,风向为西北偏北,至5时风向转为西北,风力继续增剧,录得阵风时速178公里[5],6时当风速持续上升时已超过测量仪上限。澳门录得最低气压为717.46毫米汞柱(956.5毫巴)。市中心邮政局附近有一间砖屋倒塌,4死2伤。统计全市共21人身亡[6]。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编辑英属香港
编辑皇家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 ||
---|---|---|
上一热带气旋 | 一号风球
|
下一热带气旋 |
1937年7月热带气旋 | 1937年9月热带气旋(9月18日) | |
1937年7月热带气旋 | 五号风球
|
1937年10月热带气旋 |
1936年8月台风 | 八号风球
|
1939年11月台风 |
1936年8月台风 | 十号风球
|
1946年7月台风 |
前任: 丙子年台风 |
引致香港天文台需要跳过 九号风球, 直接改挂 十号风球的台风 |
继任: 强台风姬罗莉亚 |
葡属澳门
编辑葡萄牙海军[7] 热带气旋信号 | ||
---|---|---|
上一热带气旋 | 鸣风炮
|
下一热带气旋 |
1936年8月台风 | 1941年7月台风 |
参考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英属香港政府关于丁丑风灾的修订报告
- ^ 颶風醞釀 經過報告. 工商日报第三张第一版. 1937年9月3日.(繁体中文)
- ^ 3.0 3.1 3.2 3.3 風燈風球 頻頻更易. 工商日报第三张第一版. 1937年9月3日.(繁体中文)
- ^ Y. K. CHAN. Statistics of extreme sea-levels in Hong Kong (PDF). 1983-06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 ^ 風災! 澳門水陸損失亦極重要 電線吹斷電燈不明頓成黑暗之市 汎美航空機場上蓋吹去浮橋損壞 鉅大漁艇沉沒十艘. 工商日报第三张第一版. 1937年9月5日.(繁体中文)
- ^ MACAO TYPHOON DAMAGE. MANY LIVES LOST ON SHORE. FISHING FLEETS SUFFER. 士蔑报第四页. 1937年9月4日.(英文)
- ^ 澳门气象台于1952年成立,此前观察气象的工作由驻守澳门的葡萄牙海军负责
备注
编辑- ^ 1947年前并没有为台风命名的习惯。
外部链接
编辑- The Hong Kong Naturalist 1938(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DMINISTRATIVE REPORTS FOR THE YEAR 1937
- 1937香港大风灾(英文)
- 历年天灾的回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 1937年9月2日 ─ 香 港 史 上 最 严 重 的 一 次 风 暴 潮 灾 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OTÍCIA DE 2 DE SETEMBRO DE 1937 – LEITURA – TUFÕES QUE ASSOLARAM MACAU (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September 193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n the eye of the storm, Typhoons in Hong K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yphoon Hong Kong September 193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国电影协会
葡属澳门
编辑葡萄牙海军[1] 热带气旋信号 | ||
---|---|---|
上一热带气旋 | 七号风球
|
下一热带气旋 |
1927年8月台风 | 1931年8月台风 (七号风球改为十号风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