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英語: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縮寫:OUC),簡稱中國海大、海大,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始建於1924年,是中國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 |||
---|---|---|---|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 |||
校訓 | 海納百川 取則行遠 | ||
創辦時間 | 1924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37010423 | ||
學校類型 | 中央部屬高校 綜合性大學 | ||
黨委書記 | 田輝 | ||
校長 | 張峻峰 | ||
教師人數 | 3405人 | ||
學生人數 | 25000人 |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 | ||
代表色 | 海大海藍海大天藍海大紅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網站 | www | ||
|
中國海洋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同時入選國家111計劃,為北極大學聯盟、IAMRI聯盟、海洋大學聯盟成員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以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牽頭高校,現轄嶗山、魚山、浮山、西海岸4個校區。
校史
編輯校史沿革
編輯私立青島大學時期(1924-1928年)
編輯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以後,將其開放為商埠。1924年初,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交通部長的直系軍閥將領高恩洪出任膠澳商埠督辦。1924年5月29日,聯絡青島的富商巨賈和熱心教育的人士在其督辦行署開會,倡辦青島大學。公推高恩洪、邵筠農、宋徽五、傅炳昭、張德純、劉子山、王子雍、宋雨亭、於耀西、孫丙炎、孫廣欽(字子敬)等11人組成校董會,復由校董會推舉孫廣欽為籌備主任,邵筠農、孫丙炎為副主任。又聘請了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為名譽理事。[1]
學校校址選在德占青島時期修建的俾斯麥兵營[a]。當時,青島駐軍對青島大學校園垂涎欲滴,執意分享駐兵,高恩洪不允。雙方爭執不休,官司一直打到洛陽直魯豫三省巡閱使吳佩孚處。吳是蓬萊人,清末秀才出身,與高同鄉又曾同僚,私誼甚厚,雖系一軍閥,但是絕非一介赳赳武夫,「世界競爭端賴學術」的道理是懂得的,就一錘定音該兵營作為辦學之用。
大學籌辦之初經費拮据,籌辦諸人千方百計籌措經費,1924年6月19日,青島總商會曾向美國大使館請求以美國退回的庚子賠款作為青島大學的創辦經費,未有結果。幾經周折,最終由高恩洪捐洋1萬元、劉子山捐款2萬元作籌備費用,由膠澳商埠督辦公署、膠濟鐵路局撥款和青島紳商的捐款作為學校的常年經費。10月25日,私立青島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青島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大學,私立青島大學成立[b]。
學校董事會根據《大學令》確定私立青島大學「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宏材,應國家需要為宗旨」,規劃分為文、理、法、商、工、醫、農林七科,最終的目標是發展成一所綜合性大學,但考慮到青島工商發展的需要, 創辦之初以實用學科設置為主。先設工、商兩科。1924年8月11-13日,在北京、南京、濟南及青島四地同時招生。除本國學生外,還有南洋華僑子弟和朝鮮學生前來報考。學校重質不重量,首屆招收工商預科學生80名。首期學生中有抗日時期任山東軍區司令的羅榮桓元帥。
私立青島大學延聘國內高校畢業的學生擔任教師,北大、燕大、齊魯大學等,特別是北大畢業生居多;一為高薪聘請海外歸國的留學生。根據1925年的統計,私立青島大學全校教職員中留學生有11人,約占教職員總數的42%強,尤其以留學美國的最多。如邏輯學教師凌道揚、外文教師凌達揚、閔星熒。學校機構的教學和行政管理的負責人都由教師兼任。學校相繼設立土木工程科、機械科、礦科,並預備增設農林科、法科和文科。
第二次直奉戰爭突起,直系敗退,高恩洪去職,私立青島大學的發展遭到挫折。後由山東省議長宋傳典接任校長,維持殘局。學校經費,原來全靠高恩洪撥款和士紳捐贈,高恩洪一倒,經費無着,教師辭職的不少,學生也走了很多,形勢頓趨逆轉。奉系軍閥得勢後,由張宗昌督魯,溫樹德任膠澳商埠督辦。溫樹德是一介武夫,對教育事業不但缺乏熱情,且橫加摧殘。當時溫樹德對私立青島大學的校舍,垂涎欲滴,本擬恢復兵營,繼續駐兵,因有宋傳典鼎力維持,學校在苟延殘喘中繼續上課。且兵營改為青島大學校舍早成事實,溫樹德害怕遭到輿論的譴責,故一直未敢貿然強行駐兵[c]。學校此時每下愈況,自1925年以後再未招生。1928年初,蔣介石的北伐革命軍進抵山東,張宗昌敗逃,學校經費也斷絕來源,教師學生散去大半,學校在不得已中停辦,學生均按大學結業處理。
國立青島大學成立
編輯1926年,在奉系軍閥張宗昌主持下,濟南的6個專門學校合併,成立省立山東大學。山東省教育廳長王壽彭任校長。1928年8月在北伐軍攻占濟南後,張宗昌敗逃,奉系軍閥崩潰,省立山東大學也即停辦。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報請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省立山東大學基礎上,在濟南重新籌建國立山東大學,由何思源任主任組成11人的籌備委員會。當時因濟南「五三」慘案發生,日軍拒不撤兵,籌備工作無法進行。 1929年春,中日就濟南問題達成協議,日軍撤走,山東省政府由泰安遷回濟南。此間南京政府教育部對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進行調整,由何思源、王近信、趙畸、彭百川、杜光塤、傅斯年、楊振聲、袁家普、蔡元培9人組成籌備委員會,並推定何思源為籌委會主任。夏季蔡元培曾攜眷至青島小憩,住在已停辦的私立青島大學女生宿舍的小樓內。在籌備中,他力主國立山東大學的校址設在青島。理由是: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戰爭頻仍,濟南四省通衢,兵家必爭;青島地處海陲,既有舟車之便,又可免戰亂影響;且「青島之地勢及氣候,將來必為文化中心點,此大學之關係甚大」。[2]籌備委員會根據他的建議,報請教育部批准,遂決定將國立山東大學遷至青島重新組建,接收私立青島大學校舍,校名稱國立青島大學。蔡元培親自題寫了校牌,並推薦他的高足、時任清華大學教務長兼文學院院長的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
國立山東大學時期(1930年-1958年)
編輯學校成立後,青島本部設文、理兩個學院,文學院下分中文、外文、教育3個系,理學院下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4個系,在濟南設農事試驗場和實習工廠。1932年經過調整,教育部將學校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文、理兩學院合併成文理學院,增設工、農兩學院,工學院設土木工程系和機械工程系,農學院在濟南,設研究、推廣兩部。這段時期,學校聘請了老舍、洪深、聞一多、沈從文、梁實秋、王統照、王淦昌、童第周等一大批名流學者,國立山東大學斐名全國。1936年在校學生411人。1937年「七七」事變後,學校遷往四川,後停辦,學生轉入中央大學等校。1946年1月,國立山東大學接管於1939年4月日據期間在青島建立的醫學專門學校[d]籌建醫學院。設一個醫療專業不設系,學制六年,首屆全國招生40名。1946年10月25日,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正式復校。設文、理、工、農、醫5個學院,下設中文、外文、數學等14個系,以後又增設歷史學系。至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全校教師達220人,在校學生1132人。山東大學在青島時的校址包括魚山路(今青島海洋大學)、泰山路(今青島醫學院二院)、武定路(今青島警備區司令部)等處。1951年,山東大學與華東大學合併,組成新的山東大學,華崗任校長。仍設文、理、工、農、醫5個學院,連同新增加的政治、藝術兩個直屬系共18個系,另外還有歷史語言和海洋物理兩個研究所。從1951年始,中文、歷史兩個專業招收研究生,之後又相繼增設了數學、物理、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生專業。當時教師、學生分別達到486人和2366人,學校初步形成以文史見長而又重視研究和開拓海洋學科的特色。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調出工、農兩學院和地礦、政治、藝術3個系。除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與原山東工學院的土木、紡織兩系合併成立青島工學院而留在青島外,其餘均遷至外地。[e]院系調整後,學院除暫保留醫學院外,取消院一級的建制,設中文、外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海洋、水產9個系。至此,山東大學定型為一所中央教育部直接領導的、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1956年,山東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山大醫院獨立成為青島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1958年10月,將近三分之二師資遷往濟南。主校園、附屬中學以及部分文理教師和海洋、水產和地礦三系留繼續在青島,形成同一所大學包含山東大學濟南校區和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的辦學局面。[3]
海洋大學時期(1958年至今)
編輯1959年-1960年,山東大學(青島)在已有學科基礎上,整合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其餘海洋科研力量,更名為山東海洋學院,仍為中央直屬高校,成為中國海洋科研領域中一所綜合性的最高學府。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正式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大學之一。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校名為鄧小平題寫。2002年10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5月,海南省、中國海洋大學、三亞市三家共建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該事業單位位於三亞[4]。2023年11月,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成立。
沿革年表
編輯時間 | 事件 |
1924年10月25日 | 私立青島大學成立 |
1926年 | 濟南6個專門學校合併,省立山東大學成立 |
1928年 | 私立青島大學、省立山東大學相繼停辦 |
1930年9月21日 | 在私立青島大學基礎上,吸納省立山東大學,成立國立青島大學,校名為蔡元培題寫,楊振聲任校長 |
1932年 | 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 |
1937年 | 抗戰爆發,學校遷往內地 |
1938年 | 暫時停辦 |
1946年10月25日 | 國立山東大學正式復校 |
1958年10月 | 山東大學將近三分之二師資遷往濟南,原校園、附屬中學以及部分教師和海洋、水產和地礦三系留在青島 |
1959-1960年 | 山東大學青島餘部整合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其餘海洋科研力量,成立山東海洋學院 |
1960年 | 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性大學之一 |
1988年 | 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校名為鄧小平題寫 |
1998年 | 入選首批「211工程」建設大學 |
2001年 | 入選首批「985工程」建設重點大學 |
2002年10月 | 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
2017年 | 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A類 |
學校現狀
編輯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5]
人才培養
編輯辦學條件
編輯學校設有19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中心。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5000餘人、碩士研究生8300餘人、博士研究生1800餘人。教職工3405人,其中專任教師1683人,博士生導師45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3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4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著名作家王蒙擔任學校顧問、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受聘學校顧問、海洋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物理學家錢致榕受聘學校顧問、特聘講席教授、行遠書院院長,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12位作家受聘為學校「駐校作家」。
畢業生中已有14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先後擔任國家海洋局局長,參加中國第一次南極考察的75位科學家中一半以上是學校畢業生。
本科專業 | 73個 |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4個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4個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2個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 2個 |
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 | 16門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12個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試點專業 | 7個 |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3個 |
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2個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2個 |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含重點培育學科1個) | 10個 |
山東省重點學科 | 21個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13個 |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 85個 |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工程博士,國家首批) | 1個 |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 33個 |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 194個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 | 14個 |
人才培養成果
編輯畢業生中現已出現管華詩等14位兩院院士,王曙光等3任國家海洋局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胡敦欣 | 張經 | 焦念志 | 宋微波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管華詩 | 趙法箴 | 高從堦 | 張福綏 | 張經 | 蔣興偉 | 李陽 | 麥康森 | 包振民 | 張偲 |
傑出學界校友 | 王斌 | 謝尚平 | 梁鑫峰 | |||||||
業界翹楚 | 姚勁波 | 張娟娟 | 李文波 |
科學研究
編輯學校於1946年成立了國內高校第一個海洋、水產研究所,第一個水產系;於1960年在物理海洋學和海洋生物學專業招收中國第一批海洋學科研究生;於1985年授予了中國第一個海洋科學博士學位;於1986年研製上市了以中國第一個現代海洋藥物藻酸雙脂鈉(PSS)為代表的系列海洋堂類藥物,獲得了中國海洋和水產領域唯一一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於1998年被授予中國首個海洋科學博士學位授予一級學科點,以及2000年中國第一個水產博士學位授予一級學科點。
人才隊伍
編輯學校現有教職工3405人,其中專任教師1683人,博士生導師45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3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4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學校相關人才情況如下所示:
兩院院士 | 13人 |
---|---|
「千人計劃」特聘教授 | 7人 |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 9人 |
「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 | 12人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16人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11人 |
青年千人、青年長江、青年拔尖、優青等「四青」人才 | 19人 |
山東省「泰山學者」 | 41人 |
「築峰/繁榮/綠卡/英才」人才 | 147人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9人 |
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10人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8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 2個 |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2個 |
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 | 4個 |
博士後流動站 | 13個 |
專任教師 | 1683人 |
博士生導師 | 455人 |
科研平台
編輯學校擁有教學和科學考察船舶4艘,包括5000噸級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號、3500噸級的「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300噸級的「天使1」號科考交通補給船、2600噸級的「海大」號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與企業合作共建共管),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遠海並輻射到極地的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系統,具備了一流的海上現場觀測能力。學校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主要依託單位,主持其中「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2個功能實驗室的工作,作為骨幹力量參與其他6個功能實驗室的建設。相關科研平台統計如下:
實驗室級別 | 實驗室數量 | 實驗室(基地)列表 |
---|---|---|
國家實驗室 | 1個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個 | 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大數據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前沿科學中心 | 1個 | 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6個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化學理論與工程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4個 | 海水養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材料與防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油氣開發與安全保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 1個 | 農業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 |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 3個 | 山東省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糖科學與糖工程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 |
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1個 | 山東省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青島市重點實驗室 | 5個 | 青島市混合現實與虛擬海洋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青島市光學光電子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海洋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海洋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 |
青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4個 | 青島市海洋食品生物製造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海洋大數據工程實驗室、青島組織工程角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現代服務業數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海洋儀器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 1個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共建) | 1個 |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 |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海洋學、化學) | 1個 |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海洋學、化學) |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 1個 |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
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111創新引智基地」 | 5個 | 海-氣作用動力學創新引智基地、水產健康養殖理論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海洋化學創新引智基地、海洋工程與海洋再生能源創新引智基地、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 |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1個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1個 | |
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 1個 | |
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4個 | |
山東省「十二五」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2個 |
科研成果
編輯學校地球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技術、化學、材料科學、農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學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微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共11個學科(領域)名列美國ESI全球科研機構排名前1%。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十二五」以來,主持國家級各類項目110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4項、人文社科獎勵51項,被 SCI、EI、ISTP等三大收錄系統收錄論文1700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704項,授權發明專利918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6項。
學術資源
編輯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分設於魚山校區和嶗山校區,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閱覽座位4000餘個,其中電子閱覽室座位260餘個。文獻資源建設實行專家圈選、讀者推薦、館員建構三位一體的機制,集專家、讀者和館員的智慧,使文獻資源更貼近於教學科研,更貼近於讀者,更具有實效性。至2017年底,館藏紙質圖書報刊文獻約250萬冊、中外文電子書刊500餘萬冊、數據庫303個。館藏文獻資源在保持連續性和覆蓋面的基礎上,努力滿足重點學科和優勢研究領域的需求,館藏文獻特色日益凸顯。2004年以來,圖書館以中國海洋大學突出的海洋、水產學科傳統館藏文獻資源為基礎,建設了實體海洋文庫,至目前,紙本館藏圖書6萬餘冊,面向讀者開放。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已被美國化學文摘、數學評論、俄羅斯文摘雜誌、英國動物學記錄、德國數學文摘以及美國劍橋科學社網站等多家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連續四屆獲教育部科技司授予的「精品期刊獎」。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CSSCI核心源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海洋發展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政治學與法學研究、語言與文學研究、學術專題等,其中「海洋發展研究」為特色欄目。學報獲得「全國百強社科期刊」,「全國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全國理工農醫院校優秀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等稱號。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英文版》特聘美、英、法、德、澳等國家40餘名著名學者為國際編委,由德國Springer公司代理國際發行。學報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已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Expanded)、美國《化學文摘:光盤版》(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ASFA0/ASFA1/ASFA2/ASFA3/B-CSV/EEA/Envl/MGA/OA/PollA/WRA/BS)、英國《動物學記錄》(ZR)、美國《生物學文摘:預評》(BP)、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錄。
《中國海洋大學高教研究》(季刊)是由中國海洋大學主辦的高等教育學術期刊,為內部定期刊物,每年3、6、9、12月出版,主要在校內發行,並與國內數百家高教研究單位同行進行交流。
排名聲譽
編輯大學排名 | |
---|---|
中國海洋大學 | |
全球排名 | |
ARWU世界排名[6] | 401–500名(2020) |
QS世界排名[7] | 沒有排名(2021) |
泰晤士世界排名[8] | 801–1000名(2021) |
USNWR全球排名[9] | 779名(2021) |
發展目標
編輯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知名、特色顯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海洋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
院系學科
編輯學院(學部) | 系(學院) | 其他機構設置 | ||||||||
---|---|---|---|---|---|---|---|---|---|---|
海洋與大氣學院 | 海洋學系 | 氣象學系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 |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電子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海洋技術學院 | 國家保密學院 | 軟件學院 | 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海洋大數據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化學化工學院 | 海洋化學系 | 化學系 | 化學工程系 | 海洋化學理論與工程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 海洋地球科學系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系 | 河口海岸帶研究所 | 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海洋生命學院 | 海洋生物系 | 海洋生物工程系 | 環境生態系 | 海洋生物遺傳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水產學院 | 水產養殖系 | 海洋漁業系 | 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系 | 山東省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醫藥學院 | 藥學系 | 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工程學院 | 海洋工程系 | 機電工程系 | 土木工程系 | 自動化及測控系 | 海洋工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系 | 環境工程系 | 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系 | 會計學系 | 營銷與電子商務系 | 旅遊學系 | 中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心 | |||||
經濟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 金融系 | 經濟學系 | 海洋經濟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系 | 日語系 | 朝鮮語系 | 法語系 | 德語系 | 大學外語教學部 |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中文系 | 新聞與傳播學系 | 文化產業系 | 漢學系 | 文化部—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 |||||
法學院 | 法學系 | 最高人民法院海洋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 | ||||||||
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 | 政治學系 | 公共事業管理系 |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系 |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海洋材料與防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基礎教學中心 | 教育系 | 藝術系 | 體育系 | 計算機基礎部 | 學習支持中心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部 |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教研部 | 中國近現代史教研部 |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 | ||||||
崇本學院 | ||||||||||
海德學院 |
文化傳統
編輯學校校訓
編輯中國海洋大學的校訓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
學校校徽
編輯1.校徽主要構圖為藍天和海浪,上方寫有學校的建校時間。
2.校徽採用藍色為主色調,與海洋顏色相符。
3.中英文校名在外圓內上下呼應。
校園建設
編輯魚山校區
編輯魚山校區是學校歷史最為悠久的校區,位於魚山路5號,為原私立青島大學及後來的國立山東大學所在地。占地面積約0.31平方千米(465畝)。校區作為學校生命科學研究集群的空間載體,海洋生命學院、水產學院、醫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及藝術系等院系均位於此。校園中包含多個歷史建築群,包括德軍俾斯麥兵營舊址、日本中學舊址及國立山大時代所建教學樓。
浮山校區
編輯浮山校區於20世紀90年代始建,位於香港東路23號,該校區位於浮山前麓,毗鄰海邊,交通便利。原管理學院、法學院以及新聞傳播學院等院系位於該校區,現均已於2008至2010年間陸續搬入嶗山校區。目前,浮山校區是中國海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以及一部分學院實驗室駐地。校區內辦公用房大多已出租給校外培訓機構。
嶗山校區
編輯嶗山校區建於21世紀初,2006年開始進駐新生。該校區位於嶗山腳下,目前已成為中國海洋大學的主校區。嶗山校區占地面積約1.21平方千米(1815畝),所轄學院有海洋與大氣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數學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基礎教育中心(體育系、教育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校區內設施齊全,建設有圖書館、體育館、田徑場、游泳館、工程訓練中心以及包括南區、北區和東區在內的十餘個餐廳等基礎設施。
西海岸校區
編輯海洋科教創新園區(西海岸校區)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毗鄰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校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島校區。校區目前(2018年)處於待建狀態,規劃於2021年完成一期建設。
西海岸校區地處大珠山東側,占地約2800畝,初步確定了濱海實驗基地和海上試驗場、工程技術學科群和研發基地、海洋發展戰略研究領域的協同創新中心、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五大功能定位。校區規劃總建築面積(地上)177萬餘平方米,建築容積率約為0.8,容納在校生總體規模20000人,教職工2000人。按照規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院系將調整至西海岸校區。[10]
歷任校長
編輯私立青島大學
國立山東(青島)大學
- 楊振聲(1930年9月—1932年9月)
- 趙太侔(1932年9月—1936年6月)
- 林濟青(1936年7月—1938年2月)
- 趙太侔(1946年2月—1949年6月)
- 華崗(1951年2月—1955年8月)
- 晁哲甫(1956年7月—1958年7月)
山東海洋學院
青島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知名教授和校友
編輯私立青島大學時期(1924年-1928年)
- 高恩洪(1875-1928),字定庵,山東省登州府蓬萊縣(今蓬萊市)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1924年主持創辦私立青島大學。
- 孫廣欽(1902-1963),曾任私立青島大學代理校長。
- 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人,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就讀於私立青島大學工商預科(1924屆)。
國立山東(青島)大學時期(1930年-1958年)
-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縣)人,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29年,以「青島之地勢及氣候,將來必為文化中心點,此大學之關係甚大」為由,力主國立山東大學的校址設在青島,開國立山東大學興盛之勢。
- 楊振聲(1890-1956),字今甫,山東省登州府蓬萊縣(今蓬萊市)人。著名教育家、作家。 曾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
- 聞一多(1899-1946),本名聞家驊,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曾任教於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並任文學院院長。
-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曾任教於國立青島大學。
- 趙畸(1890-1968),字太侔,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今青州市)人。著名戲劇教育家。首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
- 洪深(1889-1955),江蘇武進人,著名劇作家,中國話劇和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教於山東大學,並任外文系主任。
- 晁哲甫(1894-1970),河南清豐人,曾任山東大學校長。
- 王統照(1897-1957),山東諸城人,著名作家、詩人,曾任教於山東大學。
- 張璽(1897-1967),河北平鄉人,著名海洋動物學家,中國海洋無脊椎動物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
- 老舍(1899-1966),北京人,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曾任教於山東大學中文系。
-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縣人,著名胚胎學家,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曾任教於山東大學。
- 華崗(1902-1972),浙江龍游人,著名哲學家、史學家、教育家,曾任山東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 梁實秋(1903-1987),名治華,字實秋,祖籍浙江杭縣(今餘杭),出生於北京,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曾任教於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並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
- 束星北(1905-1983),浙江諸暨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政道的物理啟蒙老師。曾任教於山東大學。
- 朱樹屏(1907-1976),山東昌邑人,著名海洋生態學家、水產學家、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實驗生態學領域的先驅。創建並任教於山東大學水產系。
- 林紹文(1907-1990),福建漳州人,著名生物學家、海洋學家,中國水產學奠基人之一,曾任教於山東大學,並任生物系主任。
- 王淦昌(1907-1998),江蘇常熟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教於山東大學物理系。
- 赫崇本(1908-1985),遼寧鳳城人,著名海洋學家,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人之一。曾任教於山東海洋學院。
- 曾呈奎(1909-2005),福建廈門人,著名海洋學家長期從事海藻生物學研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曾任教於山東大學,並任植物系主任、水產養殖系首任系主任。
- 方宗熙(1912-1985),福建雲霄人,著名遺傳學家、科普學家,海藻遺傳學和育種學研究的先驅和奠基人。曾任教於山東大學。
- 江青(1914-1991),山東諸城人,毛澤東的第四任妻子,文革時期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在青島大學圖書館工作。
- 臧克家(1905-2004),山東諸城人,現代詩人,1934年畢業於國立青島大學中文系(1930屆)。
- 黃敬(1912-1958),浙江紹興人,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一,曾是江青的男友,1933年畢業於就讀於國立青島大學物理系(1931屆)。
海洋大學時期(1958年至今)
- 文聖常(1921-),河南光山人,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山東海洋學院院長。
- 李慶忠(1930-),江蘇崑山人,石油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中國海洋大學雙聘院士。
- 劉鴻亮(1932-),遼寧大連人,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中國海洋大學雙聘院士。
- 王蒙(1934-),北京人,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顧問、文學院院長。
- 馮士筰(1937-),天津人,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教於中國海洋大學。
- 張國偉(1939-),河南南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海洋大學雙聘院士。
- 管華詩(1939-),山東夏津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1959屆),曾任青島海洋大學校長。
- 高從堦(1942-),山東即墨人,化工分離專家,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化學系。
- 蔣興偉(1959-),山東莒南人,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7月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水文專業。
- 包振民(1961-),山東煙臺人,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專家,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7月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系。
- 宋微波(1958-),江蘇睢寧人,生物學家,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85年7月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碩士(1978屆)。
- 張偲(1963-),海南文昌人,海洋學家,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85年7月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系(1981屆)。
- 郭大涌(1939-2017),上海市黃浦區人,物理學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1961年7月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
- 付國豪(1991-2021),天津人,2009年進入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15年從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環球時報》工作,2019年8月香港反修例事件期間在香港國際機場遭到示威者襲擊時喊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私立青岛大学. 2011-08-03 [201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中文(簡體)).
- ^ 蔡元培与国立山东大学. 2008-07-31 [201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3) (中文(簡體)).
- ^ 山东大学. 2011-08-03 [201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中文(簡體)).
- ^ 人事處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2021年 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及技術人員招聘啟事 時間:2021-11-12
- ^ 学校简介. www.ouc.edu.cn. [201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西海岸校区概览. web.ouc.edu.cn. [201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