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
全真道也稱全真教,道教的重要派別,由王重陽等人創於金熙宗正隆四年(1159)京兆府終南山劉蔣村,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以山東東路寧海軍(寧海州)等地為中心。[1]元代,張紫陽一系所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稱南宗,把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
歷史
編輯金朝的武官王重陽醉心於鍾離權、呂洞賓的思想,1160年開始自行結庵修道,1167年在山東寧海開創了全真派。王重陽仙遊羽化後,弟子七真等人接任掌門。全真教由於地處金國當時的國境之內,所以在劉處玄、丘處機和王處一掌門時,都承認金國的政權。王處一更曾應金世宗的邀請進宮講授道學。
另一方面,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西征時,邀請丘處機前往西域與他會面,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丘處機以「敬天愛人」、減少屠殺、清心寡欲等為回應。成吉思汗稱丘處機為「神仙」。因丘處機獲得成吉思汗的尊信,使全真教在元朝得以壯大。
到了李志常後期,由於忽必烈偏信佛教,全真教受到嚴重打擊,全真教刊行《老子化胡經》,說佛教是老子出西域,化身釋迦佛,以教化胡人而創,1257年,全真教道士與佛教僧侶在忽必烈面前辯論,道士敗北,忽必烈下令把《老子化胡經》連同刻版一起焚毀。造成了全真教的一度低落。到元成宗時才重新正常發展。
元代,金丹派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稱南宗,把王重陽這支稱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與原來的全真道不同的是,南宗人士多不提倡獨身修道。南宗從陳楠開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並撰有多種雷法著作。
明朝以後,全真南北兩宗多有相互融合。但正一道的復興,使得全真道在明代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始終代表道教正宗之一。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現在是中國道教協會的所在地。
教義
編輯全真教的教義總體來說,繼承了漢鍾離、呂洞賓的內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認為儒家、釋教、道教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實踐的原則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實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歷史上如正一道者,多不出家,還世襲尊位。所謂全真教南宗也不提倡出家。)
全真五祖
編輯全真教尊奉北宗五位祖師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全真五祖,為與南五祖區分,故稱「北五祖」(另見五祖七真)。
全真諸賢
編輯北七真
編輯北七真是全真道的開山祖師王重陽的七個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因其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因此獲稱真人。
南五祖、南七真
編輯張伯端宣稱於1069年在成都遇到劉海蟾,海蟾並授予張伯端「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張將此訣傳給石泰,石泰又傳給薛式、薛式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
歷任掌門
編輯- 第一任:王重陽 (1167-1170年主教)
- 第二任:馬鈺 (1170-1183年主教)
- 第三任:譚處端 (1183-1185年主教)
- 第四任:劉處玄 (1189-1203年主教)
- 第五任:丘處機 (1209-1227年任掌教)
- 第六任:尹志平 (1227-1238年任掌教)
- 第七任:李志常 (1238-1256年任掌教)
- 第八任:張志敬 (1256-1271年任掌教)
- 第九任:王志坦 (1271-1272年任掌教)
- 第十任:祁志誠 (1272-1285年任掌教)
- 第十一任:張志僊 (1285-1308年任掌教)
- 第十二任:苗道一 (1308-1311年任掌教)
- 第十三任:常志清 (1312-1313年任掌教)
- 第十四任:孫德彧 (1313-1320年任掌教)
- 第十五任:蘭道元 (1321-1323年任掌教)
- 第十六任:孫履道 (1323-1328年任掌教)
- 第十七任:苗道一 (1328-1335年任掌教)
- 第十八任:完顏德明 (1335-1362年任掌教)
小說中的全真教
編輯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裡,全真教被喻為「天下武學正宗」,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大門派。不只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親宋抗元,但歷史中的全真教卻是依附女真、蒙古的政權。
參考資料
編輯- ^ 田浩(Hoyt Tillman)《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p.680
參考書籍
編輯-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
- 蜂屋邦夫著,欽偉剛譯:《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 景安寧:《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北京:中華書局,2012)。
- 金庸,《射鵰英雄傳》附錄。
- 胡孚琛 著,湯一介 審定,(1991),《神州文化集成叢書:道教與仙學》,中國・新華出版社
- 日語版:神坂風次郎 訳,(1998)「道教と仙學」 第2章第6節:宋・遼・金・元の時代における道教の盛況と改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蜂屋邦夫:〈全真教草創期的信仰對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福井文雅:〈佛教與全真教的成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李豐楙:〈仙遊:全真道的求道、訪道與體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王錦萍:〈宗教組織與水利系統:蒙元時期山西水利社會中的僧道團體探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鄭素春:〈金元全真道中原地區以外的傳教活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黎志添:〈近代廣東羅浮山全真教道觀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蜂屋邦夫:〈全真教出家、乞覓思想的現代意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道教學術資訊站
- 香港道教明善學院 - 元朗錦上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宏道精舍 - 香港離島長洲:設扶乩服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世玄精舍 - 臺灣新北市永和區:設扶乩服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