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首府

墨爾本(英語:Melbourne縮寫MEL),位於澳洲東岸,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7][8][9],也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坐落於大分水嶺余脈雅拉山脈西南、菲利普港灣東北兩面的沿岸平原。墨爾本的城市座右銘是「隨行聚力」。

墨爾本
Naarm
Melbourne
墨爾本中央商業區
弗林德斯街車站
墨爾本戰爭紀念館
聯邦廣場
墨爾本木球場
皇家展覽館
唐人街
墨爾本 Naarm Melbourne在澳大利亞的位置
墨爾本 Naarm Melbourne
墨爾本
Naarm
Melbourne
坐標:37°48′49″S 144°57′47″E / 37.81361°S 144.96306°E / -37.81361; 144.96306
國家 澳大利亞
一級行政區維多利亞州
地方政府區域31個(位於大墨爾本地區
建立1835年8月30日
面積(GCCSA)[1]
 • 總計9,992.5 平方公里(3,858.1 平方英里)
海拔31 公尺(102 英尺)
人口(2023)[2]
 • 總計5,235,407人
 • 排名第一
時區澳洲東部標準時間UTC+10
「墨爾本」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墨爾本
臺灣墨爾本
港澳墨爾本、美利濱
澳洲墨爾本、墨城、美利濱、新金山
舊譯美爾鉢、美爾砵、尾利彬
[3][4][5][6]

「墨爾本」一詞可有兩個含義,最常見的是指墨爾本大都會(Greater Melbourne),由31個地方政府區域組成[10],延伸腹地包括整個莫寧頓半島雅拉河谷以及西吉普斯蘭地區的一部分,面積達到3858.1平方英里(9992.5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廣大的都會區之一;另一個定義是專指以雅拉河下游北岸的墨爾本中央商業區[11]為主的墨爾本市(City of Melbourne)地方政府區域,位處菲利普港灣北端的雅拉河口灣以東[11],是整個墨爾本大都會區的商業零售貿易中心,經1993年的行政改制後,現時中央商業區人口約20,000[12]。整個大都會區截止至2016年共有488萬人[13][14][15][16][17],市民大多數居住在中央商業區周邊30公里範圍內,而且居住在城東面的人口遠遠多於城西的人口。

墨爾本曾經舉辦過1956年夏季奧運會,是南半球首個舉行奧運會的城市;2006年英聯邦運動會亦在此舉行,被譽為「澳洲的文化首都[18],同時亦是全國的文化商業教育娛樂餐飲體育旅遊中心[19]。墨爾本在服飾藝術音樂電視製作電影舞蹈等潮流文化領域引領澳洲,甚至於全球該領域範圍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墨爾本也是澳洲多民族文化的中心,擁有着為數眾多的移民。

2008年,墨爾本獲得英格蘭羅浮堡大學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評為「第一YO級世界都市[20]。從2002年至今,墨爾本一直佔據由《經濟學人》選出的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三甲位置[21][22][23][24][25],2011年到2017年連續七年位列第一[26][27]

歷史

編輯

墨爾本原稱「Bearbrass」,在歐洲人殖民范迪門斯地47年後,即1835年設立[28]。1837年,更名為墨爾本,以紀念英國首相第二代墨爾本子爵威廉·蘭姆[28]。本城最早的原住民居住於現在的雅拉河畔以及菲利普島,原住民在墨城所居住的歲月超過40,000年。英國政府於1803年制定殖民地法案,並在沙利文灣規劃菲利普港區,但是這一規劃在制定後即被放棄數月。

1835年5月至6月間,約翰·彼特曼英語John Batman在位於現在的墨城市中心以及北區籌組「菲利普港口協會」,並與當地原住民部落領袖 wurundjeri英語wurundjeri 酋長商討且達成了一項600,000畝的土地的永久交易計劃。隨後John Batman當即選擇了位於雅拉河北岸的一片廣大土地,表示將建設成一個大型的村落,隨後其與大部分菲利普港協會成員返回位於塔斯馬尼亞島的根據地。於此同時,另外一個由約翰·貝霖領導的協會抵達同一地點並建立新的居住地。至此兩個不同的協會開始為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產生不愉快。1835年8月30日,兩個協會達成一個共同分享的和平協議,而此前由菲利普港口協會與原住民所達成的交易被取消,且由新南威爾斯州政府[註 1]給予菲利普港口協會適當的補償。至此,定居者可以任意地選擇該區域的任何位置定居,政府亦開始勉強地接受來自英國的新定居者,並准許在此建立新的城市

墨爾本於1835年正式建城。1840年全城人口有1萬人,最早的城市移民來自英國的自由民。墨爾本於1847年獲維多利亞女皇授予城市地位,其後成為剛設立的維多利亞州首府。1850年,殖民者在墨爾本周邊發現金礦,使其快速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人口紛紛移民至,其中包括英國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荷蘭中國等,墨爾本遂得名新金山;另外的一座在此前發現金礦的美國城市金山則被改稱為舊金山。至1854年,墨爾本的人口達到123,000人,超過舊金山的淘金人數。1850年代,英國設立維多利亞殖民區期間,擇定墨爾本為殖民區的府城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時,墨爾本已是全國的金融與文化中心,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駐地也在墨爾本國會大廈,然而當時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悉尼人口已超越墨爾本,工商業的發展亦高於墨爾本,雙城皆力爭聯邦首都的地位,使定都的問題陷入僵局。為了平衡雙城之爭,1900年通過的澳洲憲法規定首都應設於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境內但必須距離悉尼至少200英里。最後澳洲在1908年決議將首都設在相當於雙城之間的坎培拉。惟遲至1927年,澳洲國會才真正從墨爾本遷往坎培拉[29]

氣候

編輯

墨爾本地處大分水嶺余脈的外側,西南面有水深較淺但面積較廣的菲利普港灣,南面的莫寧頓半島和貝拉林半島將大部分來自於南大洋的冷空氣屏蔽,都市區的大部分地區常年受東南面塔斯曼海南太平洋暖流影響,處於副熱帶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的交叉地帶,全年氣溫變化較為和緩,降水分布均勻(下半年降水量略多)。但由於同時受到西面從大澳洲灣吹過西部火山平原和南面來自巴斯海峽的部分印度洋南大洋西風帶殘餘寒流的影響,冷空氣被布里斯班山脈和奧特威山脈局限只能從吉朗附近通過以西南風的形式吹過水溫較暖的菲利普港灣產生大湖效應,加上整個北面和東面被西北的維多利亞中部高地(大分水嶺余脈)、東北的雅拉山脈(維多利亞阿爾卑斯山脈余脈)和東面的丹德農山脈(雅拉山脈支脈)半環抱利於地形降水,墨爾本早晚溫差大(超過10°C)、晴陰突變的天氣狀況也比較常見,有「一天有四季」的俗稱。城區內全年無霜降,冬季(雨季)溫暖短暫,降雨頻繁,略微潮濕,降雪少見(墨爾本地區上一次降雪追溯到1986年7月);夏季(旱季)漫長而溫熱,相對乾燥,高溫天氣少見,偶有極端高溫(尤其是熱浪發生時)。最冷月為7月,平均氣溫10.5℃;最熱月為1月,平均氣溫21℃。極端最低氣溫−2.8 °C(1901年7月4日),極端最高氣溫46.4℃(2009年2月7日)。

雖然墨爾本有南面的菲利普港灣與莫寧頓、貝拉林兩個半島、西南面的奧特威山脈和東南面的斯特爵雷茨基山脈屏障來自南方的極地洋流,北面又有大分水嶺隔離來自內陸的乾旱熱浪,氣候普遍較為平緩舒適,但由於受氣候變暖的影響,近年來其平均溫度(尤其是旱季)呈明顯上升趨勢,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程度也顯著升高和加深。例如2009年1月末至2月初,熱浪突襲澳大利亞,墨爾本是主要的受影響城市之一。該市保持了150年之久的最高溫紀錄就在此期間被打破 [30]。加上臭氧層空洞的問題,墨爾本夏季的陽光也容易引起皮膚癌,市民在外出時均會塗上防曬油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

墨爾本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45.6
(114.1)
46.4
(115.5)
41.7
(107.1)
34.9
(94.8)
28.7
(83.7)
22.4
(72.3)
23.1
(73.6)
26.5
(79.7)
31.4
(88.5)
36.9
(98.4)
40.9
(105.6)
43.7
(110.7)
46.4
(115.5)
平均高溫 °C(°F) 25.9
(78.6)
25.8
(78.4)
23.9
(75.0)
20.3
(68.5)
16.7
(62.1)
14.1
(57.4)
13.5
(56.3)
15.0
(59.0)
17.2
(63.0)
19.7
(67.5)
22.0
(71.6)
24.2
(75.6)
19.9
(67.8)
平均低溫 °C(°F) 14.3
(57.7)
14.6
(58.3)
13.2
(55.8)
10.8
(51.4)
8.6
(47.5)
6.9
(44.4)
6.0
(42.8)
6.7
(44.1)
8.0
(46.4)
9.5
(49.1)
11.2
(52.2)
12.9
(55.2)
10.2
(50.4)
歷史最低溫 °C(°F) 5.5
(41.9)
4.5
(40.1)
2.8
(37.0)
1.5
(34.7)
−1.1
(30.0)
−2.2
(28.0)
−2.8
(27.0)
−2.1
(28.2)
−0.5
(31.1)
0.1
(32.2)
2.5
(36.5)
4.4
(39.9)
−2.8
(27.0)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47.6
(1.87)
48.0
(1.89)
50.3
(1.98)
57.4
(2.26)
55.8
(2.20)
49.0
(1.93)
47.5
(1.87)
50.0
(1.97)
58.1
(2.29)
66.4
(2.61)
60.4
(2.38)
59.5
(2.34)
650.0
(25.59)
平均降雨天數 8.4 7.5 9.4 11.8 14.6 15.4 16.1 16.1 14.9 14.2 11.8 10.4 150.6
月均日照時數 279.0 234.9 210.8 168.0 120.9 108.0 114.7 145.7 171.0 195.3 210.0 232.5 2,190.8
數據來源:[31]

行政區劃

編輯
 
墨爾本市簡略地圖(2008年)

自1989年行政區域改制後,大墨爾本地區原本的30個區被重新規劃爲31個地方政府區域。大墨爾本地區的範圍包括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周邊的地區以及改制之前墨爾本的區,而這31個地方政府區域亦包括了三個之前屬於鄉村的「」。近二十年來,墨爾本市城市化發展迅速,為澳洲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這亦直接導致了大墨爾本地區的不斷快速外擴蔓延,因此吸收了周邊一些原來並不屬於墨爾本的地區。

因為不斷增長的人口以及城區的擴大,隨之而來的帶動了交通以及服務行業的交叉外擴,許多新區域的形成在行政方面亦擴大了當地市議會、警察局、學校等服務部門的影響力。近數十年來隨著墨爾本的工業區轉型,之前的大部份重工業工廠以及污染行業全部遷移至亞洲地區;一些之前的工業區亦變成以住宅為主的區域。而隨著人口增長以及交通的快速發展亦會帶來許多相應的新型住宅區。

下列是墨爾本地區的31個地方政府區域,包括27個和4個

經濟

編輯

墨爾本是全澳乃至亞太地區的經濟和商業中心城市之一。多家澳洲大型公司的總部位於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包括澳洲四大銀行當中的澳紐銀行澳洲國民銀行;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必和必拓Medibank私人保險,電信行業巨頭Telstra,零售業巨頭Coles超級市場,百貨行業巨頭邁爾;汽車業巨頭霍頓;電子零售業巨頭JB HI-FI等。亦有多家跨國公司的澳洲乃至南半球總部設立於墨爾本,包括賓士BMW東芝惠普松下西門子博士佳能尼康摩托羅拉馬自達汽車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產汽車福特汽車三菱汽車三菱重工7-Eleven安聯野村證券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ING集團摩根大通KFC等。

2012年4月,墨城的失業率為5.2%,略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的5.4%。[32]根據《經濟學人》於2012年的統計,墨爾本是世界上生活成本第8昂貴的城市。[33]而墨城的房價自1990年代開始後亦逐年遞增,漲幅度在20年間達到了400%。

當地政府亦會保障當地人優先就業,而在墨爾本,時薪平均約25澳元,最低工資為18澳元[34]

墨爾本亦是全球生物科技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全澳的科技中心,澳洲以及世界各國的大多數生命科學電子高科技能源企業總部或是澳洲(澳紐)總部都位於墨城東南部的莫納什大學周邊地區;該地區附加了多個莫納什大學以及墨爾本大學的大型實驗室,亦被稱為是「澳洲矽谷」。 墨爾本的服務行業極為發達,是澳洲和南半球的購物中心城市。眾多大型購物中心遍佈大墨爾本地區。

 
墨爾本CBD是全澳乃至亞太地區的工商業中心之一

法律

編輯

墨爾本的法律框架以及行使權利是基於維多利亞州以及澳洲聯邦法律制定形成的。大墨爾本地區均被維多利亞州的各項法律覆蓋,立法機構為維州議會的兩院;而行使法律的的機構包括維州高等法院,墨爾本以及各市鎮的地區法院。執法機構則是維多利亞州警察,維州警察的執法範圍不僅包括大墨爾本地區,而且涵蓋全州的陸地,海域及空域範圍。另外維州的檢控部門亦為維州警察的一部分。此外在機場,港口等含有海關的入境地點,以及任何涉及到聯邦事務的執法事項上,澳洲聯邦警察則具有執法權利。

文化

編輯
 
墨爾本的標誌建築:弗林德斯街車站
 
墨爾本以其新舊建築的並置而聞名。圖:總理大廈和郵件交易大樓

墨爾本被公認為是澳洲文化的靈魂城市,市民以極高的文化涵養而著稱於世。城市無論在建築多元文化飲食文學體育藝術時尚方面都處於澳洲乃至世界的最前沿。此外多項聞名的文化及藝術活動亦會每年於墨爾本舉行。

建築

編輯

墨爾本市擁有眾多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數量在全球僅次於倫敦。此外一些近代產生的哥德式建築亦成為當代建築的典範。墨城市中心擁有眾多的新式以及代表著城市發展史的古老建築,交相輝映,景象獨特。此外,有小意大利之稱的來貢街英語Lygon Street, Melbourne以及附近擁有大量的數代義大利移民帶來的意式文化以及意大利風格的建築。此外在例如海德堡德國後裔雲集的區域亦有各式各樣的德式風格建築。

墨城的城中心亦擁有眾多地標建築,包括位於墨爾本大學內的大量飽含歷史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有「旋舞的裙子」之稱的世界知名建築維多利亞藝術中心、現代維多利亞式建築的典範墨爾本演奏中心位於南岸、而現代建築麗奧圖大廈雙塔以其碧藍的塔身聞名於世、發現大樓則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純住宅大廈,為目前墨城的最高建築物、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GV)寬闊的水幕牆,皆是墨市多元文化匯聚的體現。墨城其它的著名建築還包括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墨爾本市政廳等。

墨爾本有南半球的「教堂之城」之美譽,城內存在大量維多利亞時期遺留下的大量各式的大型教堂,其中包括著名的衛斯理堂聖保羅座堂蘇格蘭教堂聖巴特利爵主教座堂聖米迦勒聯合教會等。

皇家展覽館位於墨城市中心東北部的卡頓園林內,是澳洲第一座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建築。展覽館於1880年由澳洲著名建築師約瑟夫利德英語Joseph Reed (architect)設計,並於1888年完工在墨爾本國際展覽會時投入使用,此後成為城市最受到矚目的地標建築之一。另外一座地標建築是弗林德斯街車站,該車站始建於1879年,並與1883年開放使用。現今車站作為墨爾本軌道交通中的中心環線的主要中轉車站之一平均每日大概接納850,900人次的通勤者。[35]現今弗林德斯街車站因為其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成為墨爾本的城市象徵之一,曾多次出現於電影和電視等公眾媒體當中。位於市中心東端的國會大廈則是澳大利亞新古典主義風格政府建築的突出代表,公認為澳大利亞各級立法機構使用的歷史建築中最莊嚴宏偉的一座。

多元文化

編輯

同澳洲其它城市一樣,墨城的居民以英國和愛爾蘭移民人數以及後裔為最多。且另有大量來自歐洲大陸的移民,包括德國意大利希臘荷蘭法國俄羅斯以及東歐諸國。亞洲移民主要以來自中東日本韓國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馬來西亞印尼以及越南爲主。

華人及亞裔文化

編輯
 
2006年農曆新年時的墨爾本華埠

墨城中央的中國城聚集着很多十九世紀中葉淘金熱時代來澳的華人後裔。1990年代後,與西方其它移民國家大城市一樣,隨著一些華人社區在郊區的崛起,華埠在墨爾本亦有衰敗的跡象。城市遠郊的博士山(Box Hill)、唐卡斯特(Doncaster)、威福利谷(Glen Waverley)、威藍町(Williams Landing)、庫克角(Point Cook)、史賓威(Springvale) 等以華人為主的區域先後雲集了大量的華人商業中心,亦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聚集在這些區域,形成了墨城的多個華人社區。墨爾本唐人街在2012年被美國有線新聞網評選為世界最佳唐人街之一,墨城的唐人街亦會在每年的端午節舉辦世界上最大的龍舟比賽[36]。200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和新移民湧入墨爾本,亦為這些區域的工商行業帶來了繁榮。

如今的博士山和威福利谷等區域雲集了大量的亞洲超級市場、中餐館以及其他的專營亞洲商品的商店,而食品中亦充滿了中港台以及東南亞地區各國的產品。而墨城本地亦有多份華語報紙,一些香港和台灣的傳媒亦有進入墨爾本發展,如:《星島日報(墨爾本版)》、《新報(墨爾本版)》、《大洋時報》、《墨爾本日報》、《澳洲日報》、《東方郵報》、《澳洲新報》、《聯合時報》等。而本地的華人電臺在1990年代後亦開始繁榮。

越南裔社區英語Vietnamese Australian主要集中在富茨克雷區(Footscray)、斯普林維爾區(Springvale)和里士滿區(Richmond)。韓裔社區主要集中在卡內基區(Carnegie)、庫揚區(Kooyong)、圖羅加區(Tooronga)。日裔社區英語Japanese Australian主要在南岸區(Southbank)以及布萊頓區(Brighton)。留學生大部聚居在各大學附近,如考菲爾德區(Caulfield)、克雷頓區(Clayton)等。

墨爾本現任市長是薩莉·卡普(Sally Capp)。華裔澳洲人蘇震西曾任墨爾本市長,出生於英屬香港;少年時隨父母移民澳洲。2001年7月,蘇震西當選了府城首任民選市長,在此之前墨市市長皆由城市委員會所任命。2004年蘇震西成功連任墨爾本市市長,2006年12月獲選為全球最佳市長(World Mayor 2006)[37]

藝術和時尚

編輯

墨爾本是澳洲的藝術和時尚之都,亦是南半球最有浪漫格調和藝術家雲集的城市。[38]位於墨爾本中央商業區科林斯街是全澳乃至南半球最為著名的商業街及奢侈品購物集中地,雲集了世界各地名牌服飾、珠寶、手錶等品牌的旗艦店。

位於墨爾本東南的查斯頓購物中心英語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是南半球最大的購物中心,面積達19萬平方米,亦是全球第三大的購物中心[39][40]

音樂

編輯

墨爾本是澳洲音樂產業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自二戰以來產生了大量知名的流行音樂團體或個人。傑出代表有凱莉·米洛等。墨爾本的中央商務區亦是全澳乃至世界各地的街頭藝人自由表演的大型舞臺,每天都有許多不同的藝術家在墨城的市中心進行公開表演。而維多利亞藝術中心以及墨爾本演奏中心幾乎每週都有大型樂團進行演奏表演或音樂劇目表演。

墨爾本交響樂團英語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是澳洲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交響樂團,亦是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樂團之一;樂團目前的指揮為英國指揮家安德魯·戴維斯爵士。

墨爾本每一年亦會舉辦的多個音樂活動,如:墨爾本國際爵士音樂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聲浪音樂節 (SoundWave),聖傑洛米巷道音樂節 (St. Jerome’s Laneway Festival),Stereosonic音樂節及未來音樂節 (Future Music Festival)等。

教育

編輯

墨爾本市是全澳乃至南半球的教育中心之一,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享譽國際,主要的大學有: (依2025QS世界大學排名排列)

傳媒

編輯
 
時代報報社的總部,位於墨爾本著名的柯林斯大街

墨爾本是全澳的新聞中心城市之一,新聞集團默多克家族早期的發展亦於墨爾本起步。城市發行量最大的兩份報紙分屬1840年創刊的《太陽先驅報英語Herald Sun》和1854年開始發行的《時代報》。這兩份地方報紙都是在澳洲全國具有相當影響的報紙,在其他州和地區亦有小量發行。《太陽先驅報》隸屬於新聞集團,以綜合新聞報導為主,文稿的風格亦偏具娛樂性。而《時代報》則為費爾法克斯傳媒英語Fairfax Media旗下最為重要的報紙之一,風格保守,以政治性主題新聞見長。

墨爾本是七號電視網的全國總部所在地,七號電視網是全國最大的私營電視傳媒機構之一,亦是目前全國收視群體最高的電視臺。隸屬總部位於墨爾本的西部七號傳媒集團英語Seven West Media,而西部七號傳媒集團亦控制雅虎澳洲天空電視等全國性質的傳媒機構。

 
墨爾本大學

體育

編輯
 
墨爾本板球場(MCG)是全澳最大的體育場,亦是1956年奧運會的主賽場。圖為澳洲隊於MCG迎戰前來挑戰的希臘隊

墨爾本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體育中心城市之一,1956年曾舉辦澳洲以至南半球首次的奧運會。2006年,墨爾本舉辦英聯邦運動會亦堪稱成功。2007年世界游泳錦標賽於墨爾本成功舉辦。

國際男子職業網球總會四大滿貫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於每年的一月於墨爾本公園舉行,每年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球愛好者以及遊客雲集於墨爾本公園外場的草坪安營紮寨,形成一個獨特的風景。作為全球網球運動的重鎮,墨爾本在歷史中曾產生大量的網球巨星;而位於城市東南的庫揚網球綜合區英語Kooyong Stadium(Kooyong Stadium)亦是1988年以前的澳網主賽場,之後成為澳洲以及世界許多網球巨星的主要訓練場地。

國際汽車聯合會一級方程式於每年賽事的第一站的澳洲大獎賽都在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舉行,亞伯公園賽道亦是世界上三大城市賽道之一,在不進行比賽的普通時段,是作為公共道路開放於社會使用的。

墨爾本亦是澳式足球的發源地,大墨爾本地區擁有眾多的AFL球隊。每年9月中旬AFL的總決賽均固定在墨爾本板球場舉行。

每年11月設有春季賽馬節,當中的墨爾本杯及維多利亞打吡是澳洲全國矚目的重大賽事,而前者更是全球四大賽馬賽事之一。本市還有許多職業的澳式足球俱樂部,板球俱樂部以及足球俱樂部。主要的足球俱樂部以A-League墨爾本勝利最為有名。

球隊 聯盟 運動 主場 成立年份 錦標賽
維多利亞板球隊英語Victoria cricket team 冠軍聯賽20英語Champions League Twenty20 板球 墨爾本板球場 1851年 24次謝菲爾德盾杯賽冠軍
卡爾頓藍衣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墨爾本板球場 1864年 16次聯盟總冠軍
里士滿老虎英語Richmond Football Club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墨爾本板球場 1885年 10次聯盟總冠軍
哥寧伍喜鵲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墨爾本板球場 1892年 15次聯盟總冠軍
鶴坊老鷹英語Hawthorn Football Club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墨爾本板球場 1902年 10次聯盟總冠軍
墨爾本魔鬼英語Melbourne Football Club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墨爾本板球場 1859年 12次聯盟總冠軍
阿辛頓轟炸機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阿提哈德球場 1871年 16次聯盟總冠軍
北墨爾本袋鼠英語North Melbourne Football Club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阿提哈德球場 1869年 4次聯盟總冠軍
聖柯達仙人英語St Kilda Football Club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阿提哈德球場 1873年 1次聯盟總冠軍
西部鬥牛犬英語Western Bulldogs 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 澳式足球 阿提哈德球場 1883年 9次聯盟總冠軍
墨爾本叛軍英語Melbourne Rebels 超級欖球聯賽(Super Rugby) 橄欖球 墨爾本矩形球場 2010年 1次聯盟總冠軍
墨爾本風暴英語Melbourne Storm 國家橄欖球聯盟(NRL) 聯盟式欖球 墨爾本矩形球場 1997年 4次聯盟總冠軍
墨爾本勝利 澳洲職業聯賽(A-League) 足球 墨爾本矩形球場阿提哈德球場 2004年 2次聯盟總決賽冠軍
墨爾本城 澳洲職業聯賽(A-League) 足球 墨爾本矩形球場 2008年 --
墨爾本聯英語Melbourne United 澳洲國家籃球聯賽(NBL) 籃球 維州籃網球及曲棍球中心體育館英語State Netball and Hockey Centre 1931年 4次聯盟總冠軍
東南墨爾本鳳凰 澳洲國家籃球聯賽(NBL) 籃球 約翰·凱因體育館 2019年 --
維多利亞維京人英語Victorian Vikings 澳洲曲棍球大聯盟英語Australian Hockey League(AHL) 曲棍球 維州籃網球及曲棍球中心體育館英語State Netball and Hockey Centre 1991年 --
墨爾本王牌英語Melbourne Aces 澳洲職業棒球聯盟(ABL) 棒球 墨爾本大球場英語Melbourne Ballpark 2009年 --
墨爾本寒冰英語Melbourne Ice 澳洲冰球大聯盟英語Australian Ice Hockey League(AIHL) 冰球 O'Brien冰球場英語O'Brien Icehouse 2000年 4次聯盟總冠軍
墨爾本野馬英語Melbourne Mustangs 澳洲冰球大聯盟英語Australian Ice Hockey League(AIHL) 冰球 O'Brien冰球場英語O'Brien Icehouse 2010年 1次聯盟總冠軍

交通

編輯

公路

編輯
 
繁忙時間的莫納什高速公路

墨爾本擁有一個由數個交叉高速公路組成的龐大高速公路網絡,市區內的16條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南北東西縱橫交錯,其中有兩條路段因為交通流量擁堵而在2000年代後開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向通勤者收取費用。

收費路段

編輯
 
博爾特大橋英語Bolte Bridge:墨爾本市區內的第二長橋,僅次於西門大橋英語West Gate Bridge
  •   市區專線(City Link)和機場專線。
  •   東部專線(EastLink)只在南北走向的東部地區收費。

高速公路

編輯
  •   莫納什高速公路(Monash Freeway):是一條連接墨爾本東南區和西區的主要高速公路之一,起始於太子路東段直到墨爾本西南部的衛星城市吉朗,全長159公里。
  •   塔拉梅林高速公路(Tullamarine Freeway):是一條可以銜接 莫納什高速公路的一條機場高速公路,全長13公里。
  •   東部高速公路(Eastern Freeway):一條自墨城東部而到達市中心的東部主要幹道,全長62公里。
  •   莫寧頓半島高速公路(Mornington Peninsula Freeway): 從莫寧頓半島南端到東部高速公路北端,全長25公里。
  •   大都會環線(Metropolitan Ring Road),也稱西部環線(Western Ring Road):為一條環繞墨爾本都市西部的高速公路,可以連接至 的塔拉梅林高速公路直達墨爾本國際機場以及 進入市中心和東南區,全長38公里。
  •   西部高速公路(Western Freeway):是一條可以連接墨爾本西南區以及西北區的主要高速路,通過 西部高速可以直接連接至洲際公路 從而到達澳洲南部城市阿德萊德

軌道交通

編輯

墨爾本擁有全澳最為龐大,以長度計算為世界都市中排名第3大的軌道交通系統,其城市輕軌系統全長達到372公里(不包含有軌電車系統)[41],擁有200個車站[42]

通勤鐵路

編輯

墨爾本的通勤鐵路由包含16條電氣化線路的4個線組(Group)以及位於市中心的城市環線(City Loop)組成,總長度達到了830km,2016年總客流達到了2.354億人次。不過由於大多數線路始建於100多年前,設施老化,導致在日常運營中經常發生延誤甚至中斷運營的情況。另外,城市環線由於只為每個線組分配了1條軌道,導致在高峰時班次受到了很大限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長度為9公里,有5座車站的墨爾本地鐵隧道項目已經開工,預計於2024-2025年投入使用。該項目旨在構建一個地鐵式的(Metro Style)運行系統,連接現有的克蘭本線、派肯漢線以及森伯里線、未來將會在2019年電氣化的梅爾頓線。[43]

有軌電車系統

編輯
 
墨爾本電車交通圖

墨爾本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有軌電車系統,總計250公里長的電車軌道[44][45]。該系統始於1880年代,亦是全球最古老的輕軌運輸系統之一。2010-2011年度有1億2千8百70萬人次的乘客使用該系統。每天有493輛電車在24條線路上運營,車站的數量更是達到1,763個之多。[46][45][45][47]

因為墨爾本電車的軌道都部署在公路中央,而且法律規定電車在行駛中擁有優先路權,所以轉彎的機動車輛不允許在鋪有軌道的道路中線上等待跨線阻礙電車運行。加上墨爾本中央商業區許多街道只有雙向四車道,如果除掉電車道每邊只能剩下一個車道的空間,沒法設置專門的轉彎車道,因此交通法規定跨道右轉(澳大利亞是左側駕駛)的車輛在一些指定的十字路口必須採用鈎形轉彎,在路口左側的道路外線與人行橫道之間的空地中耐心等待,當直行交通燈變紅、橫向交通燈變綠時再開始轉彎。墨爾本這條獨特的交通規則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二段式轉彎的一個參考藍本。

機場

編輯

大墨爾本地區共擁有七座飛機場,其中四座為民用客運機場。

  • 墨爾本國際機場(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MELICAO代碼YMML):位於市區西北23公里(14英里)的泰勒馬林(Tullamarine)區,因此也稱泰勒馬林機場,為墨爾本最大的綜合國際機場,貨運吞吐量為澳洲最大,客運量第二大僅次於悉尼國際機場
  • 愛華隆機場(Avalon Airport,IATA代碼AVVICAO代碼YMAV):位於市區西南50公里(31英里)、吉朗市東北15公里(9.3英里)的愛華隆鎮,是維多利亞州的第二個國際機場,現為捷星航空的主要機場並設有澳洲航空的大型飛機維修設施,每年亦舉辦澳洲國際航空展。
  • 埃森登機場(Essendon Airport,IATA代碼MEBICAO代碼YMEN):位於市區西北13公里(8.1英里)的埃森登區,是澳大利亞第二座國際機場,1950至1970年間曾是墨爾本的主要機場(當時名為墨爾本機場),直到後來被西北8公里(5.0英里)處新建的墨爾本國際機場取代。現在主要民航業務為澳大利亞國內線以及少數新西蘭跨洋航線,以及私人、商務飛機和一些貨運業務。除此之外,機場還提供飛行學校和維修廠房,並且是維多利亞空中救護車、皇家飛行醫生服務隊和維多利亞警察空勤隊的基地。
  • 穆拉賓機場(Moorabbin Airport,IATA代碼MBWICAO代碼YMMB):位於市中心東南21公里(13英里)的曼通(Mentone)區東部,除了少量支線客運服務以外,是墨爾本主要的通用航空機場,起降次數為澳大利亞全國第二,僅次於悉尼機場。在1949年底開放時原計劃命名為曼通機場,但因與當時法國芒通的機場音近而放棄;之後欲以西北相鄰的切爾滕納姆(Cheltenham)區命名,但因擔心與英國格洛斯特郡機場附近的切爾滕納姆混淆而放棄,最終選用了西北並不相鄰的穆拉賓區命名。在1989年,為了紀念澳大利亞飛行先驅哈利·霍克(Harry George Hawker,1889~1921)的百年誕辰,還命名為哈利·霍克機場。穆拉賓機場同時還是澳大利亞國家航空博物館和維多利亞皇家飛機俱樂部(世界上最老的航空組織之一)的所在地。

其餘三座機場為私人和軍用機場,不進行商業化服務。

  • 科爾德斯特里姆機場(Coldstream Airport,ICAO代碼YCEM):位於市區以東37公里(23英里)的科爾德斯特里姆鎮,是雅拉河谷地區的兩座私人機場之一,主要用於輕型飛機通航和飛行訓練,同時還是空中消防的基地。
  • 莉莉戴爾機場(Lilydale Airport,ICAO代碼YLIL):位於市區東北38公里(24英里)的伊伶(Yering)鎮,以南面的6公里外的墨爾本莉莉戴爾區命名,是雅拉河谷地區的兩座私人機場之一中較大的飛行場,主要用於輕型飛機通航和飛行訓練,也負責一些維多利亞阿爾卑斯地區的輕型支線客運服務。
  •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威廉斯機場(RAAF Williams,ICAO代碼YMPC):位於市區西南25公里(16英里)的庫克角區。原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庫克角基地(RAAF Base Point Cook),在1989年與附近以北7公里(4.3英里)的萊沃頓基地合併後,為了紀念「澳洲空軍之父」理查德·威廉斯而得名。

港口

編輯

墨爾本港開通於1889年。港區面積143,000平方米,擁有超過30個的泊位、以及16個平臺。年吞吐量在190萬個貨櫃。以目前的設計能力,預計到2015年港口將會飽和,擴建亦迫在眉睫。[48]

墨爾本港以港口吞吐量和面積計算都是澳洲的第一大港口。

城市景觀

編輯
 
墨爾本的聖誕節
 
花園城市墨爾本

墨爾本市中心的外圍有環繞市區的免費旅遊觀光電車,沿途經過著名觀光景點,包括:

友好城市

編輯

墨爾本市共有6個友好城市[49]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當時,新南威爾斯州統轄著澳洲東南部的大片土地。

參考文獻

編輯
  1.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5–16: Population Estimates by Statistical Area Level 2 (ASGS 2016), 2006 to 2016. abs.gov.au.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7-07-28 [2017-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6).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30 June 2016.
  2. ^ Rigonal population. ABC.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0). 
  3. ^ Page 1. 民報 Chinese Times (Melbourne, Vic. : 1902 - 1922). 1922-01-07 [2024-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6). 
  4. ^ 我國原駐美之「羅安琪」. 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聞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2-04-30 [201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8) (中文(臺灣)). 
  5. ^ 典藏臺灣:駐美爾鉢領事館電外交部有關澳外長將繼續尋求擱置准許中共進入聯合國事.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6. ^ Page 5. 廣益華報 The Chinese Australian Herald. 1919-12-13 [2024-04-03]. 
  7. ^ 存档副本. [202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3). 
  8. ^ 存档副本. [202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9. ^ 存档副本. [202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2). 
  10. ^ Victorian Local Government Directory (PDF).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Government of Victoria: 11. [2009-09-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9-15). 
  11. ^ 11.0 11.1 Melbourne CBD. Google Maps, Google Inc. [200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6). 
  12. ^ 澳大利亞統計局. Melbourne (State Suburb). 2006 Census QuickStats. 2007-10-25 [2007-09-26]. 
  13.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1-12.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3-04-30 [2013-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14.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8-17.
  15. ^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States and Territories - Capital City and Balance of State/Territory. [2012-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7). 
  16. ^ Growth in Melbourne.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07-08.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04-23 [200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17. ^ Colebatch, Tim; Lahay, Kate. Melbourne's population hits 4 million. The Age. 2009-09-23 [200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18. ^ Melbourne. Tourism Australia,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200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3月30日). 
  19. ^ 澳洲》墨爾本古典天空下 塗鴉自由. [200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1). 
  20.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08.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200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21.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veability Survey. London: Economist Group.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2. ^ Source: agencies. Best city in the world. The Age. 2002-04-10 [200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23. ^ Source: agencies. Vancouver is 'best place to live'. BBC News. 2005-04-10 [200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24. ^ Source: agencies. Melbourne 'third most' livable city in world. ABC News. 2009-09-06 [200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6). 
  25. ^ The Economist:Liveability ranking 2011. [201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1). 
  26. ^ 墨尔本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中國新聞網. 2013-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7. ^ Melbourne named world's most liveable city by The Economist for seventh year.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7-12-12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英語). 
  28. ^ 28.0 28.1 History of the City of Melbourne (PDF). City of Melbourne: 8–10. [2009-09-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2-20). 
  29. ^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nstitution Act (PDF). Department of the Attorney-General,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45 (Section 125). [2009-09-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5年7月18日). 
  30. ^ 墨爾本飆46.4℃高溫 打破150年紀錄. [2009-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0). 
  31. ^ Bureau of Meteorology. [200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1). 
  32. ^ Melbourne jobless rate shoots up. [201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9). 
  33. ^ 当澳洲变成“贵”洲……. [201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2). 
  34. ^ 【自由城市.墨爾本】「低端」窮人 都能享受生活.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35. ^ Stopping all stations as minister backs down. www.theage.com.au. 2010-09-09 [201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3). 
  36. ^ 美媒评全球最佳中国城 墨市唐人街上榜. [201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37. ^ 全球最佳市长. 2006 [2008-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英語). 
  38. ^ 《世界十大浪漫城市之南半球藝術之都:墨爾本》 知更出版社 2009年
  39. ^ Colliers International. Retail bricks to endure challenge from retail clicks. colliers.com.au. 2011-02-02 [201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5). 
  40. ^ 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 – Chadstone, Victoria (PDF). universalconcretepumping.com.au. 2008 [last update] [2011-03-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年7月6日). 
  41. ^ Melbourne – ringing in the change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3-25.
  42. ^ Metro Trains Melbourne (MT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8-15.
  43. ^ Home. metrotunnel.vic.gov.au.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英語). 
  44. ^ Facts & figur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6) 
  45. ^ 45.0 45.1 45.2 Facts & Figures, Yarra Trams, [201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4) 
  46. ^ Facts & Figures. Yarra Trams. [2014-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47. ^ Milestones, 1981 - 1990, Yarra Trams, [201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 
  48. ^ Boom port to bust by 2015. The Age (Melbourne). 2011-12-10 [2012-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49. ^ 墨爾本市政府官方網站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9-2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