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國海軍

新加坡海軍,全名「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馬來語Angkatan Laut Republik Singapura;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簡稱「RSN」,是新加坡共和國海軍,也是新加坡武裝部隊的一部分。該海軍負責保衛新加坡領海以及航線,主要在新加坡海峽地區行動,被認為是「該海域最強的海軍部隊之一」。[1] 新加坡海軍的所有艦艇代號為「RSS」,即「Republic of Singapore Ship」的縮寫。

新加坡共和國海軍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成立時間1975年4月1日
國家或地區 新加坡
部門海軍
規模4艘潛艦
6艘巡防艦
8艘近海任務艦
8艘巡邏艦
4艘戰車登陸艦
4艘掃雷艦
直屬新加坡武裝部隊
參與戰役伊拉克戰爭 (參見多國部隊),
持久自由行動 (非洲之角),
聯合特遣部隊151英語Combined Task Force 151
指揮官
海軍總長屈堅文少將
著名指揮官邱永安
James Aeria
梁振連
張志賢
呂德耀
戴榮利
趙文良
黃志平
黎忠漢
標識
海軍軍旗
飛機
直昇機西科斯基 S-70B型 海鷹海軍直升機
巡邏機福克50

歷史

編輯

19世紀開始,世界性的航海貿易蓬勃興起,由於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新加坡對於英國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史丹佛·萊佛士和繼任的新加坡總督將新加坡發展為大英帝國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港口。而新加坡又是一個依賴外國航運進口的地域,其海域安全性也顯得極為重要。自英國占領新加坡後幾位注重新加坡的海防力量,建設了岸防炮台,訓練水兵以保證新加坡海域受到英國的絕對控制。[2]

新加坡海軍最早是由20世紀3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駐紮在新加坡的兩艘巡邏艇起家的。1934年4月20日英屬海峽領地的皇家海軍志願預備隊在馬來亞地區成立,1941年新加坡志願部隊從馬來人志願部隊中脫離,成為了新加坡海軍的人員基礎。相對於當時強大的日本海軍,新加坡武裝力量極為薄弱,1941年下半年,英國決定派出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等6艦進駐新加坡進行協防以保衛新加坡不受到日本的入侵,但在該年12月10日,即被日本航空部隊截殺,此後新加坡在受到日本以陸軍為主海空軍為輔的夾攻下投降。

二戰之後的1948年,馬來亞地區的共產黨實力不斷壯大繼而爆發了馬來亞危機。該年新加坡地區的共產黨人發動了暴亂隨後新加坡進入了戒嚴狀態。1952年英國准予新加坡和馬來亞海軍部隊以「皇家馬來亞海軍」自稱,從而表彰海軍部隊在馬來亞危機中協助政府戒嚴的表現。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而「皇家馬來亞海軍」也更名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63年9月22日。新加坡志願海軍則正式由英國皇家海軍轉至馬來西亞皇家海軍,成為新加坡志願部隊(Singapore Volunteer Force,SVF)的一部分。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由馬來西亞正式分離而獨立,並加入了英聯邦。1966年1月22日,新加坡志願部隊海事分隊改名為新加坡志願海軍部隊。1967年5月5日,新加坡志願海軍部隊第一次升起自己的軍旗,同年9月,新加坡志願海軍部隊改名為人民海上防衛部隊,受海上防衛司令部的指揮。1968年,海上防衛司令部改名為海事指揮部(Maritime Command,MC),即現在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的前身。此後海事指揮部立志於擴大海軍部隊的規模以更有效的防衛新加坡海域。

1975年4月1日,海事司令部正式改名為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隨後新加坡武裝部隊正式確立海陸空三軍分立。[3]

組織機構

編輯

新加坡共和國海軍部隊由新加坡海軍總長領導(Chief of Navy,CNV),現任海軍總長為屈堅文海軍少將。海軍總長負責新加坡海軍的全部行動和管理,並且直接向三軍總長報告,三軍總長通常是一位三星中將。新加坡海軍總共分為5個指揮部,分別是後勤指揮部,艦隊指揮部,海岸防衛指揮部,蛙人部隊指揮部和訓練指揮部。

  • 新加坡共和國海軍(RSN)[4]
    海軍總長(Chief of Navy)
    海軍參謀長(Chief of Staff - Naval Staff)
    部門(Departments):
    • 海軍人事部(Naval Personnel Department)
    • 海軍情報部(Naval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 海軍作戰部(Naval Operations Department)
    • 海軍後勤部(Naval Logistics Department)
    • 海軍計劃部(Naval Plans Department)
    • 海軍訓練部(Naval Training Department)
    部隊(Formations):
    • 艦隊指揮部(Fleet)
      121中隊(新加坡空軍海上巡邏機)
      • 171中隊(潛艦)
      • 第一艦隊(First Flotilla)
        123中隊(新加坡空軍海上直升機)
        • 185中隊(可畏級巡防艦)
        • 188中隊(勝利級飛彈巡邏艦)
      • 第三艦隊(Third Flotilla)
        • 191中隊(戰車登陸艦)
        • 192/193中隊(民用資源船)
    • 海岸防衛指揮部(Maritime Security Task Force (MSTF))
      • 180中隊(隨船保安隊)
      • 182中隊(無畏級巡邏艇)
      • 194中隊(勿洛級掃雷艇)
    • 訓練指揮部(Maritime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MTDC))
    • 後勤指揮部(Naval Logistics Command (NALCOM))
    • 蛙人部隊指揮部(Naval Diving Unit (NDU))

歷任海軍指揮官[5]

編輯

新加坡海軍志願部隊司令(Commander, Singapore Naval Volunteer Force)

1966 - 1968 Jaswant Singh Gill

新加坡海事司令(Commander, Maritime Command)

1969 - 1969 Mohamed Bin Mohd Salleh

1969 - 1970 Geoffrey Vernon Dennis

1970 - 1975 James Aeria

新加坡海軍司令(Commander, RSN)

1975 - 1985 邱永安(Khoo Eng An)

1985 - 1990 梁振連(James Leo)

海軍總長(Chief of Navy)

1990 - 1991 梁振連(James Leo)

1991 - 1992 張志賢(Teo Chee Hean)

1992 - 1996 郭守仁(Kwek Siew Jin)

1996 - 1999 林承毅(Richard Lim Cherng Yih)

1999 - 2003 呂德耀(Lui Tuck Yew)

2003 - 2007 戴榮利(Ronnie Tay)

2007 - 2011 趙文良(Chew Men Leong)

2011 - 2014 黃志平(Ng Chee Peng)

2014 - 2017 黎忠漢(Lai Chung Han)

2017 - 2020 柳俊泓英語Lew Chuen Hong(Lew Chuen Hong)

2020 - 2023 孟耀誠英語Aaron Beng (Aaron Beng Yao Cheng)

2023 - 現任 屈堅文英語Sean Wat (Sean Wat Jianwen)

現役艦船

編輯

潛艇部隊

編輯

挑戰者級

編輯

1995年,新加坡海軍挑戰者級潛艇(Challenger class,原為海蛇級潛艇英語Sjöormen-class submarine)由瑞典海軍交付新加坡並開始服役,1997年全部4艘全部投入服役。挑戰者級潛艇是新加坡第一支潛艇部隊。[6] 該級潛艇由瑞典設計,用於在波羅的海執行任務。為出口新加坡,該級在原有設計上作了大量用於適應熱帶水域的修改,其中包括安裝空調系統,海洋生物保護系統和安裝抗侵蝕管路系統等等。[7]

艦船列表
  • RSS 挑戰者號— 1997年服役,2015年退役
  • RSS 征服者號— 1999年服役,2024年退役
  • RSS 百夫長號— 1999年服役,2015年退役
  • RSS 酋長號— 2001年服役,2024年退役
 
RSS 酋長號
 
2007年海軍開放日時停泊在樟宜軍港的新加坡酋長號潛艇
長度 50
寬度 6.1 米
排水量 水面1,125,水下1,400噸
艇員 23
航速 水面12 ,潛行20節
武備 魚雷

射手級

編輯

新加坡國防部於2005年11月4日與瑞典Kockums公司簽訂合同,後者為新加坡海軍提供2艘瑞典預備役海軍中的瓦斯特西約特蘭(Västergötland)級潛艇[8] 潛艇在進行現代化改裝和用於適應熱帶水域的改造之後交付。這兩艘潛艇預計將於2010年服役於新加坡海軍並替代挑戰者級中的兩艘。可以預見的是挑戰者級和Västergötland級將會在購買更新式的潛艇之前作為新加坡海軍的潛艇部隊而持續使用,儘管這些潛艇的艇齡已經超過了25歲。[9] 4艘潛艇部隊被編入171中隊。

艦艇列表
  • RSS 射手號— 2010年服役
  • RSS 劍客號— 2010年服役
 
RSS 射手號
長度 60.5
寬度 6.1 米
排水量 水面1150,水下1500噸
動力 柴油引擎發動機 × 2
考庫姆4版- 275R號斯特林發動機 × 2
乘員 24
航速 水面12 , 水中20節
武裝 魚雷

長勝級

編輯

長勝級潛艦(英語:Invincible-class submarine),為新加坡海軍向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訂購的柴電潛艦,也稱218SG型,將取代「挑戰者級」(Challenger-class)與2艘「射手級」(Archer-class)潛艦[10]

艦艇列表
  • RSS 長勝號 - 2024年服役
  • RSS 完美號 - 2024年服役
  • RSS 光輝號 - 已下水
  • RSS 獨特號 - 已下水
長度 70
寛度 6.3 米
排水量 水面2000,水下2200噸
動力 柴油引擎發動機
乘員 28
航速 水面10,水中15節
武裝 魚雷

巡防艦

編輯

可畏級多功能匿蹤巡防艦是最新服役於新加坡海軍的戰艦,由法國海軍多功能巡防艦拉法葉級改裝而來[11]。可畏級是新加坡的主力水面戰鬥艦,被稱為「東南亞海區最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12]

可畏級裝備西科斯基 S-70B型海軍直升機,S-70B型由美國海軍SH-60B海鷹直升機發展而來。新加坡海軍部於2006年1月與西科斯基飛行器公司簽訂了協議購買6架該種直升機以用於裝備巡防艦。直升機裝備了反艦和反潛系統,可以擴大本艦的水面超視距作戰能力和反潛能力。6架直升機將隸屬於新加坡空軍部隊,並由新加坡空軍部隊飛行員駕駛,但整個操作系統來自於新加坡海軍。這6架直升機將於2008年至2010年交付新加坡海軍。[13]

可畏級首艦可畏號已於2007年5月5日服役,該級已在2009年全部服役,並取代原有的服役近30年的海狼級飛彈快艇。

艦船列表
  • RSS 可畏號Formidable(68)— 2007年服役
  • RSS 無畏號Intrepid(69)— 2008年服役
  • RSS 堅定號Steadfast(70)— 2008年服役
  • RSS 頑強號Tenacious(71)— 2008年服役
  • RSS 堅韌號Stalwart(72)— 2009年服役
  • RSS 無上號Supreme(73)— 2009年服役
 
2007年海軍開放日時,停泊在樟宜基地的RSS 無畏號
 
Anti-air: MBDA Aster 15/30[3] launched from 4× Sylver A50 8-cell VLS
 
S-70B Seahawk
長度 114.8 米
寬度 16.3 米
排水量 3200 噸
船員 70 包括15名機組人員
航速 25 節
武備

近海任務艦

編輯

獨立級近海任務艦,是新加坡國防軍就委託新家坡科技工程集團(ST Engineering)開始設計新一代的近岸水面作戰艦艇。2013年1月30日,新科集團宣布獲得新家坡國防部合約,設計與建造八艘近海任務船艦,設計工作獲得瑞典SAAB集團協助。ST Engineering旗下的新家坡科技海洋公司負責艦體建造以及船艦系統整合工作,建造工作在ST Marine旗下位於吉保船廠的新加坡班萬萊船塢進行,而艦上的戰鬥管理系統(CMS)以及感測、射控、武器系統整合工作由ST Engineering旗下新家坡電子公司擔任。LMV將取代ST Marine在1990年代為新家坡海軍建造的無畏級巡邏艦,以及1980年代建造的勝利級巡邏艦。

艦船列表
  • RSS 獨立號Independence(15)— 2016年服役
  • RSS 主權號Sovereignty(16)— 2017年服役
  • RSS 團結號Unity(17)— 2017年服役
  • RSS 正義號Justice (18) — 2018年服役
  • RSS 堅定號Indomitable (19) — 2018年服役
  • RSS 剛強號Fortitude (20) — 2020年服役
  • RSS 堅毅號Dauntless (21) — 2020年服役
  • RSS 無懼號Fearless (22) — 2020年服役
 
獨立級近海任務艦
長度 80 米
寬度 12 米
排水量 1250 噸
船員 53
航速 27 節
武備
  • MICA垂直發射防空飛彈*12
  • MK-38 Mod2 25mm颱風遙控武器站*1
  • Oto Melara 76毫米主炮
  • OTO Melera Hitrole 12.7mm遙控機槍*2
  • LRAD500X聲光非致命武器*2

巡邏艦

編輯

1983年,新加坡海軍從德國購進了6艘勝利級導彈巡邏艦。該級首艦由德國製造,剩下的五艘則由新加坡海事技術公司負責製造。勝利號也是新加坡第一個擁有反潛能力的新加坡戰艦。[14] 勝利級六艦隸屬新加坡海軍188中隊。

戰車登陸艦

編輯

堅忍級兩棲登陸艦是新加坡海軍中噸位最大的艦船。由新加坡海事技術公司設計製造,以取代原先郡級兩棲登陸艦。每艘登陸艦可以容納4艘登陸艇,飛行甲板可以容納兩架中型直升機[15] 新加坡海軍將堅忍級歸為傳統的戰車登陸艦(LST),但由於其具有直升機飛行甲板且登陸方式以釋放登陸艇和開啟首部登陸出口以釋放兩棲力量為主,所以堅忍級也被認為是船塢登陸艦。

堅忍級為新加坡海軍提供遠洋運輸能力以運輸陸軍的士兵和裝備到海外地區訓練,諸如[[]],菲律賓等地。堅忍號參與了2000年紐約的國際海軍巡展並成為新加坡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戰艦。[16] 堅忍級也經常活躍於東南亞的救災與人道救援行動之中,諸如東帝汶地區的人道救援,波斯灣地區和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救災之中。該級的4艘戰艦隸屬新加坡海軍第191中隊。

艦船列表
  • RSS 堅忍號Endurance(207)— 2000年服役
  • RSS 堅決號Resolution(208)— 2000年服役
  • RSS 堅持號Persistence(209)— 2001年服役
  • RSS 竭力號Endeavour(210)— 2001年服役
 
RSS 堅忍號
© Jane's
 
RSS 堅決號(深色)與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丹佛號英語USS Denver (LPD-9)(LPD-9)於暹羅灣參加金色眼鏡蛇英語Cobra Gold11號演習
長度 141 米
寬度 20 米
排水量 8500 噸
船員 65
航速 20 節
武備

勿洛級掃雷艇

編輯

新加坡海軍自1975年開始就擁有了反水雷的能力。新加坡的技術工程人員將美國海軍藍鳥級海岸掃雷艇長尾鮫號(USS Thrasher)和北美夜鷹號(USS Whippoorwill)翻新改進之後並轉入了新加坡海軍,並重新由新加坡命名為木星號和水銀號。[17]

現在這兩艘戰艦已經由勿洛級替代。該級首艦勿洛號由瑞典Karlskronavarvet公司基於Landsort級的設計改造而來。後三艘該級戰艦有瑞典進行初裝,然後運送到新加坡進行總裝。該級戰艦殼體所使用玻璃鋼和高強度塑料以降低戰艦的磁場噪音。該級四艦隸屬於新加坡海軍第194中隊。

艦船列表
  • RSS 勿洛號Bedok(M105)— 1995年服役
  • RSS 加冷號Kallang(M106)— 1995年服役
  • RSS 加東號Katong(M107)— 1995年服役
  • RSS 榜鵝號Punggol(M108)— 1995年服役
 
2007年海軍開放日期間停泊在樟宜海軍基地的勿洛級水雷對抗艦
長度 47.5 米
寬度 9.6 米
排水量 360 噸
船員 38
航速 15 節(28 km/h)
武備

退役艦船

編輯

無懼級巡邏艇

編輯

無懼級巡邏艇英語Fearless-class patrol vessel由新加坡自行製造,以替代原來老舊的巡邏艇,替換下來的巡邏艇裝備於海岸警衛隊。最初的6艘該級戰艦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隸屬於第189中隊。2003年1月,勇敢號在新加坡海峽與一艘集裝箱貨船發生了碰撞。[18] 2005年,第189中隊轉由海岸指揮部指揮,而該級12艘船轉屬182中隊。[19] 2020年12月11日,最後兩艘無懼級巡邏艇在大士海軍基地退役[20]

艦船列表
  • RSS 無懼號Fearless(94)— 1996年服役
  • RSS 勇氣號Brave(95)— 1996年服役
  • RSS 勇敢號Courageous(96)— 1996年服役
  • RSS 英勇號Gallant(97)—1997年服役
  • RSS 堅決號Daring(98)— 1997年服役
  • RSS 堅毅號Dauntless(99)— 1997年服役
  • RSS 剛韌號Resilience(82)— 1998年服役
  • RSS 團結號Unity(83)— 1998年服役
  • RSS 主權號Sovereignty(84)— 1998年服役
  • RSS 正義號Justice(85)— 1998年服役
  • RSS 自由號Freedom(86)— 1998年服役
  • RSS 獨立號Independence(87)— 1998年服役
 
2018年RSS 堅毅號在印度布萊爾港
長度 55
寬度 8.6 米
排水量 500
艇員 30
航速 20 (37 km/h)
武備

飛彈快艇

編輯

海狼級飛彈快艇最初於1968年服役,基於TNC-45型炮艇發展而來。該級首兩艘艇由德國建造,後四艘由新加坡海事工程公司建造。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海狼級經過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和升級以增強其打擊能力。[21] 海狼級已經接近報廢年限,而該級6艇將會被最新的可畏級巡防艦所代替。2008年5月13日,所有海狼級在樟宜海軍基地退役[22]

艦船列表
  • RSS 海狼號Sea Wolf(P76)— 1972年-2008年服役
  • RSS 海獅號Sea Lion(P77)— 1972年-2008年服役
  • RSS 海龍號Sea Dragon(P78)— 1974年-2008年服役
  • RSS 海虎號Sea Tiger(P79)— 1974年-2008年服役
  • RSS 海鷹號Sea Hawk(P80)— 1975年-2008年服役
  • RSS 海蠍號Sea Scorpion(P81)— 1976年-2008年服役
 
2007年海軍開放日時,RSS 海龍號停泊在樟宜海軍基地
長度 44.9 米
寬度 6.5 米
排水量 226 噸
艇員 40
航速 30 節(56 km/h)
武備

海軍基地

編輯

布拉尼海軍基地

編輯

布拉尼海軍基地(Brani Naval Base,BNB)是新加坡海軍第一座基地,已經由大士基地和樟宜基地接替其職能並在2000年正式關閉。[23] 現在新加坡武裝警察部隊和海岸警衛部隊接管了布拉尼基地並將指揮部設立在基地中。

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決定建造海軍基地並選址布拉尼地區,並於1972年8月17日開始進行施工,由英國陸軍准將Bruce White為顧問。[24] 整個建造計劃耗資3500萬新幣。1974年,基地建造完畢,同年1月26日,該基地以及位於基地內的新加坡海事司令部正式開幕[25][26]。1983年,新加坡海軍耗資1600萬新幣為布拉尼基地擴建了一個碼頭和對應的補給設施。

由於大士基地的建造,部分布拉尼基地的設施被移動至大士基地。2000年10月12日,基地中全部的海軍設施被封閉至2004年。2004年3月23日,移民與關卡局所屬海岸指揮部正式入主布拉尼基地並由內務部長黃根成開幕。2006年3月20日,海岸警衛部隊及其司令部入主布拉尼基地並關閉了原先在加冷地區的設施。[27]

大士海軍基地

編輯

大士海軍基地(Tuas Naval Base,TNB)是新加坡海軍第二座基地,位於新加坡西部,占地0.28平方千米。該基地於1994年9月2日正式開放。 在大士基地投入使用之前的20年裡,新加坡海軍一直使用唯一的一座布拉尼海軍基地。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海軍擴大艦隊規模之後,布拉尼基地已經明顯不夠使用。而基於原布拉尼基地進行擴建也由於附近的民用設施和地理條件而被否定。[28] 於是,新加坡軍方在大士地區建造了第二座,也就是大士海軍基地。

經過了空間優化分配之後,儘管大士基地僅占用850的海岸,但停泊空間卻達到了布拉尼基地的2.5倍。而且由於大量的自動化設備投入大士海軍基地使用,該基地節剩了大量的人力,比如機械化裝卸系統,自動化後勤補充系統以及自動艦船檢索系統。大士基地還有一座浮動船塢可以停靠並運送600噸的戰艦以進行修理和維護。

樟宜海軍基地

編輯
 
樟宜基地的大門,攝於2007年海軍開放日

樟宜海軍基地(Changi Naval Base,CNB)是新加坡第三座海軍基地,用於替代布拉尼基地。樟宜基地位於新加坡東端,占地1.28平方千米,於2004年5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

樟宜基地中擁有6.2公里長的泊位,可以停靠一艘大型航空母艦。樟宜基地經常用於停靠美國海軍航母以及其他來訪和路過的各國海軍船隻。[29]

與大士基地相同,樟宜基地也大量運用了自動化設備並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樟宜基地擁有一座全自動化的地下彈藥庫,可以為戰艦進行自動彈藥補充,全部基地使用無線網絡進行信息管理和控制。基地的設計儘可能的保護環境,防波堤的夜間導航燈通過一些小型的風力發電機供電,艦隊司令部的頂部裝置了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太陽能發電以提供基地的日常供電。基地中還是用了海水冷卻系統,通過使用海水冷卻空調系統以節省淡水。[30]

參考文獻與注釋

編輯
  1. ^ Huxley, Tim. Defending the Lion City. Allen & Unwin. 2001. ISBN 978-1-86508-118-2. 
  2. ^ 《A History of Singapore》Part-II,Ernest C.T.Chew & Edwin Lee,ISBN 978-0-19-588565-1
  3. ^ History.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200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4. ^ Organisation Structure.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2018-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5. ^ MINDEF Singapore. www.mindef.gov.sg. [2020-08-20] (英語). 
  6. ^ Challenger. Kockums. [2005-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5). 
  7. ^ Submarine Tropicalisation Programme. MINDEF. [200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8. ^ Kockums receives Singapore order to two submarines. Kockums. [2005-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1). 
  9. ^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Navy League of Australia. [2005-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月15日). 
  10. ^ 放大南海議題聲量!新加坡「客製化」218SG潛艦「完美號」到位首次亮相. Yahoo News. 2023-07-21 [2023-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1) (中文(臺灣)). 
  11. ^ Formidable Frigate. DCNS. [2007-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3). 
  12. ^ Minnick, Wendell. Singapore’s Navy Cruises Toward Blue-Water Force. Defence News (Army Time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05-14. 
  13. ^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Acquires Six New Naval Helicopters. Sikorsky Corporation. [2005-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14. ^ 1988 - RSN's Missile Corvettes. MINDEF. [200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7). 
  15.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urance class LST. MINDEF. [200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1). 
  16. ^ Speech by Dr Tony Tan Keng Yam, Deputy Prime Minister & Minister for Defenc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ommissioning Ceremony for the RSN Landing Ship Tank, RSS Endurance & RSS Resolution Held on Saturday, 18 March 2000 at 10:00 AM at Tuas Naval Base. MINDEF. [200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1). 
  17. ^ Safe in my wake. MINDEF. [200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5). 
  18. ^ One dead in naval collision. BBC. 2003-01-04 [2007-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1). 
  19. ^ COSCOM Expands (PDF). Navy News, Issue 01 2005. [2005-03-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5-20). 
  20. ^ Final Two Patrol Vessels RSS Freedom and RSS Gallant Retire After Decades of Distinguished Service. MINDEF.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1). 
  21. ^ 1975 - Missile Gunboats. MINDEF. [200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9). 
  22. ^ Missile Gunboats Retire After 33 Years of Distinguished Service. MINDEF. [2008-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23. ^ Closing Ceremony of Brani Naval Base, 12 October 2000. MINDEF. [200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3). 
  24. ^ Building up Singapore's defence construction capabilities, Mr Peter Ho Permanent Secretary (Defence), 17 April 2002. MINDEF. [200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6). 
  25. ^ Factsheet - Significant Milestones For Brani Naval Base. MINDEF. [200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6). 
  26. ^ The Singapore Maritime Command was the predecessor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27. ^ Singapore Police Force Annual. Singapore Police Force. [2007-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8). 
  28. ^ Tuas Naval Base. MINDEF. [2005-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9). 
  29. ^ Our Bases. 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 [200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3). 
  30. ^ DSTA gives Changi Naval Base a 'green' edge. DSTA. [2005-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2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