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音樂/專輯條目格式指導
本頁面是由音樂領域維基專題的編者們所撰寫,為一篇給予格式上一些建議的論述。 本建議頁不屬於方針、指引或格式手冊,僅代表這篇文章作者們的一些意見。請勇於更新本頁,或在討論頁討論適當的修改。若本頁面已被維基社群廣泛接受,可提議為指引或格式手冊。 |
| |||||||||||||||
---|---|---|---|---|---|---|---|---|---|---|---|---|---|---|---|
| |||||||||||||||
| |||||||||||||||
| |||||||||||||||
| |||||||||||||||
| |||||||||||||||
本文為音樂專題參與者推薦的專輯條目格式指導。這只是一篇指導,意在幫助編輯創作一篇成長良好的條目。
通用指導
編輯命名
編輯條目名應為專輯標題名,若有需要請消歧義。請不要預先消歧義——當沒有別的百科條目佔據專輯標題時,條目應當直接使用主要標題名稱,如London Calling而非London Calling (專輯)。需要消歧義的時候,EP需以(EP)消歧義,音樂影片則應使用(專輯),比如Insomniac (專輯)和Gas Food Lodging (EP)。若多張專輯同名,請以藝術家名區分,比如Down to Earth (Rainbow專輯)和Down to Earth (Ozzy Osbourne專輯)。藝術家發行的多張同名專輯以年份區分,如Weezer (1994年專輯)和Weezer (2001年專輯)。
若多名藝術家合發的專輯(split album)無唯一官方名稱,請以斜線分割兩藝術家的名稱;格式手冊允許選擇半角或全角斜線,使用半角斜線時請在斜線兩側加入空格,全角斜線則無需空格。A面(或首張CD)的藝術家寫在前面。若兩樂隊合發多張專輯且所占盤面相同,一般可使用年份消歧義,比如(2000年專輯)。若合發專輯兩面各有一個標題,請以類似的方式斜線分割,比如Jihad / Freezing Moon。
若專輯標題並非中文或非拉丁字母,請將之翻譯為中文,或查看封面是否寫有拉丁字母名稱。無法譯為中文時請將原文羅馬化轉寫。
格式
編輯正文中的歌曲、單曲和專輯名應以書名號引起。不應仿照英文使用引號或斜體,或如日文使用直角引號(「」)。比如:
- 披頭士專輯《Revolver》收錄了歌曲《Taxman》、《Eleanor Rigby》和《Yellow Submarine》。
大小寫
編輯對於英文歌曲和專輯或歌曲,其標題可以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的首字母大寫標準:
- 首尾單詞始終首字母大寫
- 此外下列單詞首字母小寫:
- 連接詞-and、but、or、nor
- 短於五個字母的介詞-of、to、in、for、on、over、with、than;即Through、About、During、Until不小寫
- 冠詞-an、a、the
- 不定式中的to
注意短動詞(Is、Are、Be、Do)和名詞(Me、It、His)要大寫
非英語歌曲或專輯的標題大小寫方式以該語言為準,不沿用英語大小寫規則。不確定其它語言的大寫標準時,請查閱第三方可靠來源、外語維基百科,或相關專題與語言的格式手冊。
時間
編輯條目或段落中初次提到專輯時,請用括號附註其年份(除非句子提到年份),比如「涅槃樂隊下一張專輯是跳脫傳統的《從不介意》(1991)」。請不要管道鏈接「xxxx年音樂」如([[1991年音乐|1991]]
),而是在「參見」等合適之處直接加入1991年音樂。
請不要用季節名描述非精確時間,比如「1995年冬發行」。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這會造成混淆。請以最精確的時間代之,比如「1995年2月」,如果精確時間無從考證,可寫「1995年早期」。
歧義鏈接
編輯條目里鏈接流派或其它術語時,請確認目標條目有關音樂,而非一篇消歧義頁。比如「流行」應該連接到流行音樂而非消歧義頁流行。必要時請使用管道連接。樂隊(流行樂團)、LP(密紋唱片)等詞語也需要注意。
資源鏈接
編輯按維基百科指引,可在外部連結章節給出存放視頻的網站,唯網站必須官方(如官方Myspace頁面、樂隊/唱片公司的網站)或有授權(如Radio3Net)。若需特別媒體(「Adobe Flash」)或無法全球播放,則需註明在特別註明。請注意網站存放視頻是否合法;是否屬於應當避免的鏈接;網站至少能供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主要中文區域觀看;鏈接需適當格式填寫。建議格式如下:
- Radio3Net上的Live at Leeds(Adobe Flash)(有播放授權)
- Myspace上的Live at Leeds(25周年版)(Adobe Flash)(有播放授權)
建議在鏈接旁寫上「<!-- 该视频获得授权,遵守维基百科方针 -->
」,並在編輯摘要註明「外部链接:[[WP:ELYES]]#2;[[WP:MUSICSTREAM]]」
條目頭部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NoteTA模板 (2016年2月23日) |
Wiki標籤
編輯按照WP:LEAD,維基百科相關標籤模板應置於專輯信息框之前。頂注和消歧義鏈接應置於條目最上方;如果讀者錯誤進入條目,就會立刻看到指示信息。維護和其它模板信息緊接腳註後面。
信息框
編輯頭部Wiki標籤後緊接新起一行,中間不要多餘的空白,插入{{Infobox album}}模板。為防不經意使用不完整或錯誤的專輯信息框,建議直接從模板說明文檔複製粘貼代碼,而不要複製其它專輯類條目。
序言
編輯WP:LEAD中有關於如何組織導言的一般性建議。導言應該獨立成文,且注重於簡潔概述專輯。它應該說明為什麼這張專輯出名,還需概括多數要點,比如人們對該專輯是否有明顯的爭議。一般在導言的前幾句話中就要交代清楚專輯的知名度如何。導言中所強調的內容應該是對專輯而言特別重要的信息,至少要在大體上向讀者反映出這一點,而且還應該設法引用可靠的和已正式出版的資料。除一些基本事實信息外,在後面的正文中並沒有談到的其它醒目信息就不要寫入導言了。我們在這裡給個屢試不爽的好建議:導言應該是由不超過4段的緊湊語句組成,並儘量小心地引用可靠的信息作為來源。除專輯名稱外,可以考慮寫進導言的事實類信息一般還包括:藝術家或藝術團體的名字、音樂風格(最好在後面的正文中有提及)、發行時間和唱片公司(如果唱片公司的條目也在維基百科中存在的話,應該給唱片公司的名字加上超鏈接)。如果專輯名稱中還含有小標題(次級標題),那就不要在頁面名稱中包括小標題的文字。小標題什麼的,其實在導言中說明一下就可以了。對於有別名的專輯,可以如法炮製。(具體做法可參考英文維基中的「The Beatles (album)」和「Hellbilly Deluxe 2」這2個條目。)可以在導言中順帶提及該專輯是某個藝人的第幾張專輯,大家也普遍接受這一做法。
條目正文
編輯下文為專輯條目可能會有的一系列章節。但專輯和專輯相異,強制統一章節並不現實,但是我們一般建議散文章節放到前面,列表與表格(曲目列表、職員、銷量榜等)置於後方。請只創建有信息的章節。比如:如果專輯標題的信息只能寫一句話,請考慮將之和封面或歌詞章節合併。如果專輯標題來源充足、內容長達數段,則可考慮獨立成節。請自由發揮你的創造力,必要時還可忽略所有規則。
背景
編輯不應假定讀者熟悉藝術家的歷史,以及/或者其曾經的專輯。如果需要這些信息來理解後文,我們建議開一個背景章節。該章節應敘述藝術家必要的歷史信息,以及影響此專輯的重要事件。至於樂隊或音樂和流行樂團,還可介紹成員的增減,以及重要的唱片廠牌變更。藝術家在上張專輯到這張專輯間做了什麼,藝術家個人項目是否影響了唱片錄製,這些都值得列出。可見Adore (The Smashing Pumpkins專輯)和In Utero (專輯)。
樂風、填詞、作曲
編輯歌曲和單曲信息量很難支撐起獨立條目(見WP:NSONGS)。對於內容不過信息框加音樂視頻介紹的歌曲條碼,建議之併入相關專輯條目。
錄製、製作
編輯製作人是誰,他的代表作是什麼?製作人有自己的條目,所以介紹其他作品時簡短些。製作人之前參與過該藝術家的作品麼?專輯在哪兒製作的,製作了多長時間,期間有使用特殊或突出的錄製技術麼(比如菲爾·斯佩克特和他著名的回音室)?製作花費很高或很低麼,有採用創新技術麼?
插圖、封面
編輯音樂專輯除了歌曲本身外,還有不同風格的包裝和插圖,它們會提升唱片視覺效果。可以開章節介紹專輯外觀、商標的製作過程,以及可能爭議內容。注意封套圖片須遵守合理使用守則。
發行、宣傳、營銷
編輯專輯或歌曲泄露到網上的時間不值得關注,除非其引發其它重要後果,比如音樂藝術家或出資方對此直接回應,或是泄漏事件獲得媒體廣泛關注。只有和條目其他內容一樣,當泄露重要後果受可靠來源媒體支持時,偷跑時間才能寫到條目中。除了宣布專輯和歌曲泄露外,再無其他內容的網站,並非滿足RS條件的恰當來源,比如diditleak.co.uk和hasitleaked.com。
巡演
編輯音樂會巡演並不總值得建立獨立條目(en:WP:NMG#Concert tours)。代之可將重要的巡演和音樂節併入藝術家條目,或是巡演對應的專輯條目。請勿羅列全部日期,應以時間段代之(比如1992年6月-9月)。 音樂會應介紹的方面有:財務或商業成功,巡演的其他樂團,舞台佈置(燈光、道具、背景幕等),重要登場客串。
媒體評價
編輯條目應撥出一節專門簡述專輯媒體評價,其內容依賴相關可靠第二手來源做成,包括評論、書籍和聲譽良好的文章。此外亦應記錄專輯的社會文化影響,這可進一步確立關注度。
職業評論可能只有職業音樂記者DJ的評論,或有(付費或志願)主編和編輯職員的線上或紙質出版物(個人blog除外)。收錄標準始終是評論滿足維基百科可靠來源指引,且獨立於藝術家、唱片公司等。en:WP:ALBUM/SOURCES列出了一些職業評論來源。榜單是另一具關注度品論來源,但因榜單泛濫或可疑(如虛構的「1980年代早期滾石百大朋克搖滾專輯」),其門檻應該更高。不應簡單列舉榜單,而應在段落中引用。
專輯評級模版
編輯大部分信息應以段落格式展示,但這些文字可由{{Album ratings}}模版輔助,以表格形式概覽專業評論。因為簡單的五星制評分系統(或者其它打分系統)不能精確概括評論,因此模版不應取代段落。如果評價章節有表格但匱乏段落,可在模版中加入字段| noprose = yes
標示需要擴充。
請勿列出10個以上的評論。請按來源知名度取捨評論,同時保持觀點中立。老專輯除了當時評論外,還可以加入一些近期評論。
獎項
編輯專輯榮譽是為出版物和協會頒發的權威獎項,如年度最佳專輯等認可。添加榮譽需謹慎。某些年度專輯榜單按字母排序,此時排序沒有實際價值,此外有些榜單編制者為用戶,而非出版物編輯職員。
曲目列表
編輯僅當未創建歌曲滿足歌曲關注度指引時,才應當插入紅色鏈接。
曲目列表一般應採用有序列表格式。
- "Complete song title" (John Doe, Brian Smith) – 4:23
- First verse: Name of rapper
- Second verse: Name of rapper
- Samples: Name of sample source (preferably including artist, song, and album)
- "Complete song title" (Doe, Kelly Kalamazoo) – 3:24
- "Complete song title" (Doe, Kalamazoo, Smith, David Whitman) – 2:34
複雜場合下,表格或{{Track listing}}通常是更好的選擇。使用表格時應以class="wikitable"格式化,行頭為「#」「標題」「時長」,分別對應曲目編號、曲目題目和曲目長度。(見Help:Table)
曲目列表中的歌名可不用書名號引起。無題曲目在使用書名號的場合寫為「無題」(不帶書名號)。如果曲目有獨立條目,則應當鏈接標題名。
注意詞曲作者應始終列出全名,如果人物有獨立條目,首次出現時請加入鏈接。中文和英語等語言不同,不可在多次列出人物時省略名字。如果全曲皆由同一人或團隊所作,則可直接在頂部協商「全曲由戈登·加諾作詞、作曲」。若大部分曲目由同一人或團隊所作,則可寫「除另有註明,曲目由戈登·加諾作詞、作曲」或「全曲由德懷特·尤肯姆作詞;《無》「和《鐵石心腸》由科斯塔斯共同作詞」。
應分別列出各曲目的時長。在用橫線分隔前面內容和時長時,應使用一字線(-)而非破折號字符(—)。你可通過下方的特殊字符列表插入,或直接從這裡複製粘貼。你還可在編輯區輸入HTML字符編碼-,但這樣代碼可讀性不佳。如果你覺得很麻煩,也可以直接用破折號或減號,其他人可能會幫忙改為一字線。該規則同時適用於「曲目列表」和「人員」章節。
特別對於hip hop專輯,列出演唱各節的團隊成員(或客串)並列出採樣源是很有用的。部分合作專輯可以採用類似方式,比如The Chieftains的專輯《Tears of Stone》列出了各曲目的客串聲樂。
曲目列表因置於二級目錄「曲目列表」下。如果有版本曲目列表明顯不同,則可列於子章節下。若專輯通過CD首發且分為多張碟片,則各碟片曲目應分別列於「碟片一」「碟片二」等子章節下。若專輯首發媒介為黑膠唱片或卡帶,則章節標題應為「第一面」「第二面」。若專輯首發跨盤片,無論是CD還是黑膠唱片,各盤曲目都應像這樣從1開始編號,而非像這樣延續數字。
下面是「碟片一」/「碟片二」形曲目列表示例:
- 碟片一
- "First Song" – 34:11
- "Track 2" – 15:10
- 碟片二
- "Third Time's a Charm" – 53:19
一些專輯有推出豪華版,附加曲目或附加碟片。附加曲目可按上述方式處理。R.E.M.專輯《Accelerate》的曲目列表給出了附加曲目示例。
曲目列表示例
編輯下面皆以Dave Matthews Band的《Before These Crowded Streets》為例,說明上文介紹的各種方式。
有序/嵌套列表
- "Pantala Naga Pampa" (Dave Matthews) – 0:40
- "Rapunzel" (Matthews, Stefan Lessard, Carter Beauford) – 6:00
- Guest musician: Butch Taylor
- "The Last Stop" (Matthews, Lessard) – 6:57
- Guest musician: Béla Fleck
- "Don't Drink the Water" (Matthews) – 7:01
- Guest musicians: Alanis Morissette, Fleck
- "Stay (Wasting Time)" (Matthews, Lessard, LeRoi Moore) – 5:35
- Guest musicians: Tawatha Agee, Cindy Myzell, Brenda White King
- "Halloween" (Matthews) – 5:07
- Guest musicians: Morissette, John D'earth, Kronos Quartet
- "The Stone" (Matthews) – 7:28
- Guest musicians: D'earth, Kronos Quartet
- "Crush" (Matthews) – 8:09
- Guest musicians: Taylor
- "The Dreaming Tree" (Matthews, Lessard) – 8:48
- Guest musician: Greg Howard
- "Pig" (Matthews, Lessard, Beauford, Moore, Boyd Tinsley) – 6:57
- "Spoon" (Matthews) – 7:33
- Guest musicians: Morissette, Fleck
{{Track listing}}模板
曲序 | 曲目 | 詞曲 | Guest musician(s) | 時長 |
---|---|---|---|---|
1. | Pantala Naga Pampa | Dave Matthews | 0:40 | |
2. | Rapunzel | Matthews, Stefan Lessard, Carter Beauford | Butch Taylor | 6:00 |
3. | The Last Stop | Matthews, Lessard | Béla Fleck | 6:57 |
4. | Don't Drink the Water | Matthews | Alanis Morissette, Fleck | 7:01 |
5. | Stay (Wasting Time) | Matthews, Lessard, LeRoi Moore | Tawatha Agee, Cindy Myzell, Brenda White King | 5:35 |
6. | Halloween | Matthews | Morissette, John D'earth, Kronos Quartet | 5:07 |
7. | The Stone | Matthews | D'earth, Kronos Quartet | 7:28 |
8. | Crush | Matthews | Taylor | 8:09 |
9. | The Dreaming Tree | Matthews, Lessard | Greg Howard | 8:48 |
10. | Pig | Matthews, Lessard, Beauford, Moore, Boyd Tinsley | 6:57 | |
11. | Spoon | Matthews | Morissette, Fleck | 7:33 |
表格
# | Title | Writer(s) | Guest musician(s) | Length |
---|---|---|---|---|
1. | "Pantala Naga Pampa" | Dave Matthews | 0:40 | |
2. | "Rapunzel" | Matthews, Stefan Lessard, Carter Beauford | Butch Taylor | 6:00 |
3. | "The Last Stop" | Matthews, Lessard | Béla Fleck | 6:57 |
4. | "Don't Drink the Water" | Matthews | Alanis Morissette, Fleck | 7:01 |
5. | "Stay (Wasting Time)" | Matthews, Lessard, LeRoi Moore | Tawatha Agee, Cindy Myzell, Brenda White King | 5:35 |
6. | "Halloween" | Matthews | Morissette, John D'earth, Kronos Quartet | 5:07 |
7. | "The Stone" | Matthews | D'earth, Kronos Quartet | 7:28 |
8. | "Crush" | Matthews | Taylor | 8:09 |
9. | "The Dreaming Tree" | Matthews, Lessard | Greg Howard | 8:48 |
10. | "Pig" | Matthews, Lessard, Beauford, Moore, Boyd Tinsley | 6:57 | |
11. | "Spoon" | Matthews | Morissette, Fleck | 7:33 |
人員
編輯人員章節應置於二級目錄「人員」下,且通常以無序列表格式列出名稱和參與職務,兩項間以一字線分割(見曲目列表章節)。名稱若有條目應在首次出現時列出。多項職務間應以頓號分隔,且職務只應在首次出現時連接。請記得必要時使用管道鏈接,比如「鍵盤」之於鍵盤樂器。注意「貝斯」可以指「低音吉他」和「低音提琴」,需要正確鏈接。請不要鏈接常見樂器(見WP:OVERLINK)。
注意此處格式為「[名字]-[樂器]」,請不要使用「[名字]-[職務]」(如「約翰尼·比-吉他收手」)。這即是說你應當採用「吉他」而非「吉他手」。此外不要使用AllMusic的括號格式——「鋼弦吉他」而非「吉他(鋼弦)」。
如果參與人員超過20名,請使用{{Div col}}或{{Col-begin}}等模板分欄。若專輯有各自的貢獻者,用子章節分組介紹或許更好。比如:
- Tom Example – guitar
- Jane Fake – 手搖琴
- Jim Audio – mastering
- The Nobodys – producer
- Mike Yaris – producer (on "Song #1")
- Jane Zebulon – artwork
分組方式沒有標準格式——您可視情況選擇最佳展現方式。若專輯由樂隊發行,將樂隊成員和其他音樂家及技術人員分開比較好。若有多名藝術家創作封套和唱片內頁,則可將藝術家分出來一節。如果專輯有豪華再版或修改版,將人員按版本分開更為合理。一般而言,按專機封面的順序列出人員是最合理的;不過本地共識或會決定改用其他順序。
如果引用Allmusic,請勿加入「作曲」(composer)職務。Allmusic上的「作曲」欄位不過是重複專輯裡的歌曲作者,因為曲目列表里已經有寫歌曲作者,所以這就冗餘了。此外也不要加入「音樂家」等重複職位。而且Allmusic里許多列表不完整或有筆誤,驗證音樂家時,有時使用其他來源會更好。
有些專輯每首歌可能涉及大量表演者,這種情況下列明每首歌的表演者。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先列出歌名,再列出表演者名單;另一種單獨列出表演者,再用括號指出參與每個表演者參與的歌曲。第一種依歌曲列出方法的例子如下:
- Johnny Bee – 吉他
- Tom Example – 吉他
- Jane Fake – 手搖琴
- The Nobodys – 製作
統一列出歌曲的示例:
- Johnny Bee – 吉他
- Tom Example – 吉他(《歌曲2》)
- Jane Fake – 手搖琴(《歌曲2》)
- Sally Morris – 鐘琴、吉他、風琴、卡祖笛(《歌曲1》)
- The Nobodys – 製作(《歌曲2》)
- Mike Yaris – 製作(《歌曲1》)
須注意兩種情況均未給重複出現的詞語添加內鏈(如「吉他」)。另外,在第二種情況中,Johnny Bee在整張專輯中演奏吉他,故未標「吉他(《歌曲1》和《歌曲2》)」,僅直接列出「吉他」,只有未在整張專輯中演奏所負責樂器的表演者,才需要單獨列出負責的歌曲。為了讓本指南的讀者清晰明了的遵循使用該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單個列表需要讀起來不那麼讓人感到困惑,便使用;若逐條曲目拆分記錄有作用,可直接使用。不同條目所使用的列表風格可各不相同,視個人需求而定,並不是所有條目都需要強行加入表演者名單。考慮使用歌曲名,而不是出於方便套用「Tom Example – 吉他(2、5和8)」這類簡單的格式。強烈推薦擁有不同版本的專輯拆分列出各個版本的曲目列表。
製作人員名單可廣泛,可鬆散。部分專輯會把經紀團隊、網頁設計和A&R代表列入名單,這類人對專輯創作的貢獻甚少。此外,部分專輯的內頁還列出了完全不相關人物的冗長名單。上述無關人員不列入名單,只列入報稱與專輯或封面創作有關的音樂和技術人員,包括表演者、攝影、平面設計、繪畫、插畫、內頁文案、工程師、製作人、混音、母帶專家等。
要注意,部分專輯內頁含糊不清或不正確。這種情況下須引用可靠第二手來源告知讀者實際上參與專輯製作的人員。例如,Scott McCaughey和Minus 5的《My Chartreuse Opinion》說鮑勃·迪倫是鼓手,很明顯是個笑話,因此不能引用該參考資料,或是將專輯列入巴布·狄倫音樂作品列表。類似地,迪倫的專輯《Street-Legal》為部分貢獻者冠上了模糊的頭銜,製作人Don DeVito被列為「Captain in Charge」。這種情況下,部分參與人員的貢獻不明確,因此最好為添加表明他們身份的注釋。為了清楚起見,應該尋找概述其對專輯的實際貢獻的第二手來源。
榜單
編輯若專輯等上任意一國的最高榜單,比如美國Billboard 200或英國專輯榜,條目就應當有個章節表示榜單信息。若專輯只登上一兩個國家,則可能沒必要使用表格,但即使使用也可以接受。
可以參照en:WP:GOODCHARTS集合列出了可以引用的榜單。每項排名應加上與之相關的榜單來源,或是可獲取有關信息的可搜索資料庫。
可藉助模板{{Albumchart}}可創建整齊而結構化的專輯榜單表格。
認證
編輯專輯在某國內,銷量或給零售商的出貨量達到一定數字後,就會獲得認證獎勵。專輯認證可在條目正文介紹,若專輯獲得多項認證,亦可製作表格。表格可由{{Certification Table Top}}、{{Certification Table Entry}}、{{Certification Table Summary}}和{{Certification Table Bottom}}生成,其同時也會自動為專輯加入來源和分類;不過此方法並非必須。{{Certification}}可用來單獨列出認證項目名稱。
發行歷史
編輯專輯常在多個區域,由多間廠牌在不同日期以各種媒介發行。這些信息可以歸入一張表格。注意信息框只應列出首發日期及廠牌。
區域 | 時間 | 廠牌 | 格式 | 編號 |
---|---|---|---|---|
英國 | 1968年11月22日 | 蘋果唱片 | 單聲道雙LP | PMC 7067-8 |
立體聲雙LP | PCS 7067-8 | |||
美國 | 1968年11月25日 | 蘋果、國會音樂集團 | 雙LP | SWBO 101 |
全球再版 | 1987年7月20日 | 蘋果、Parlophone、EMI | 雙CD | CDP 7 46443-4 2 |
日本 | 1998年3月11日 | 東芝EMI | 雙CD | TOCP 51119-20 |
2004年1月21日 | 東芝EMI | 數位修復LP | TOJP 60139-40 |
條目底部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在條目底部放置{{Reflist}}將收集內文所有置於<ref> </ref>內的參考資料。建議使用參考資料模板自動正確格式化參考資料。大量使用書籍和雜誌等平面媒體的情況下,推薦使用短腳註參考系統。引用太多使得編輯困難的情況下,列表定義參考系統會在條目收集大量參考編碼。
注意辨別添加到條目中的可靠來源。用戶生成網站及其他wiki類網站,例如Discogs和Rate Your Music不能用作來源。避免使用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網站。如果這些網站上的消息確實值得注意,已出版的出版物很可能會寫出來。有關專輯條目合適來源的建議列表,參閱WP:音樂專題/資源。
外部連結
編輯專輯條目可包含囊括與專輯相關外部資源的外部連結張杰。本部分不含與歌手相關、與專輯無關的資源鏈接,這類鏈接相反須列入歌手的條目。個人評價的鏈接也不屬於該部分,而是將評價內容以散文形式納入「評價」章節,並將鏈接放入引用。適合列入該部分的鏈接為專輯的和弦或歌詞。然而,需要注意,歌詞可能受版權保護,轉載歌詞的外部連結可以侵犯保護,故此種情形不鏈入。
排行榜接替關係
編輯排行榜單的接替關係(展示該專輯奪冠前後分別是哪張專輯)應位於參考和外部連結的下方,由一個導航框展示,參考Wings樂隊專輯《Venus and Mars》.
導航模版
編輯如果藝人已有導航模版,請把模版添加到「外部連結」和分類列表之間的地方。如果藝人有突出的發行作品或相關條目,卻沒有現存的導航模版,創建該模版的文檔會出現在鏈接上方。由於該工具是導航工具,因而不建議把沒有在條目中提到的發行作品加進模版。
分類
編輯請將專輯歸入下列幾大分類的子分類:
更多格式建議
編輯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Template:WikiProject Albums nav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