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動員令/第十三次動員令/籌備討論

上方的talkarchive模板是為了防止機器人提刪而加入,討論仍可繼續。--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20日 (六) 15:24 (UTC)

有關今年的動員令, 有人有意願要主辦嗎?

維基百科定期會有Wikipedia:動員令的活動,大家一起擴充某些領域條目的質與量,最近一次是去年的維基百科:動員令/第十二次動員令,約在暑假時間進行,好像以前也是在五月份開始討論。

因此現在已經五月了,想問一下今年是否有人有意願擔任動員令的主持人呢?--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16日 (六) 23:38 (UTC)

 謝謝您好期待這樣的活動啊。--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17日 (日) 13:34 (UTC)
大家一起來擴充數學條目!----V (1984) 2015年5月17日 (日) 14:42 (UTC)
去年是寫金磚國家條目,今年看要不要寫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不含澳大拉西亞)和中南美洲,這三個大陸的條目感覺比較缺乏。--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17日 (日) 14:52 (UTC)
極不建議設立這種地域內容主題,上次Carrotkit君就是藉助金磚國家主題大量創建差強人意的條目,我們當中某些用戶已經有微言的了。我在廢棄工地寫下了一些預測和建議,歡迎各位參閱。--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17日 (日) 16:12 (UTC)
其實我覺得只要有主題,就是會有不熟該主題的人試著去寫該主題然後造成差強人意的條目--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17日 (日) 16:23 (UTC)
能力不足,內容寫錯不是問題;某用戶被點出問題,錯而不改才是問題--113.52.126.161留言2015年5月18日 (一) 12:06 (UTC)
勞民傷財的活動--Peachpofattt留言2015年6月7日 (日) 07:03 (UTC)

主持人確定

謝謝大家的回覆,可看出不少人仍希望今年可以進行動員令,有關動員令主題一事可能可以晚一點再討論,想先確認一件事,今年是否有人有意願擔任動員令的主持人?動員令一般會有多位維基人擔任主持人,主持人要協助提出日期、主題、計分方式的相關討論,在動員令期間負責更新動員令相關頁面,決定大家的貢獻是否可列為動員令貢獻等事。事情不少,不過也只有確定有主持人時,動員令才會往下繼續進行,另外,我不會擔任這次動員令的主持人,祝編安。--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18:01 (UTC)
@Wolfch我有興趣嘗試,但6月上旬因私人原因而不會上線,希望閣下給予機會。--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19日 (二) 07:43 (UTC)

建議各位參考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14年12月的相關討論,謝謝。--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18日 (一) 05:34 (UTC)

願意選擇一些有趣的主題,我也願意去撰寫一些其他類型和風格的條目。另希望大陸牆能早點恢復。--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19日 (二) 13:18 (UTC)
我OK的--(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5月22日 (五) 09:30 (UTC)

@Walter GrassrootTheodoreianmo2百战天虫WhitePhosphorus不好意思,不知是否可以先確認哪些維基人有意願擔任這次動員令的主持人,再由主持人主持,討論後續事項?謝謝--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22日 (五) 14:19 (UTC)

正如我之前在自己用戶頁提到,我建議本次動員令主持人不再由自願者自動擔任,而是由選舉產生(不設「出閘門檻」)。我提出這個意見,原因如下:我們的社群越壯大,總不免會出現擾亂者,或者少不更事、有擾亂傾向的用戶。如果動員令主持人包括這些用戶,他們有機會擾亂動員令運作,比如有意無意否決特定用戶的貢獻、在審核作品資格的討論中拒絕配合其他主持人的決定等;這樣對動員令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引入選舉,目的是為了令社群有權把關,保證動員令主持人人選能為社群成員接受,由此主持人也需要對社群負責。而且,這樣也可以減低上述那類用戶當選主持人機會,保證動員令運作穩定。同樣,我提到今年我不會出任主持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2日 (五) 14:34 (UTC)
(+)贊成上述春卷柯南所提,本次動員令主持人不再由自願者自動擔任,而是由選舉產生的作法,不過可能還是要先問誰有意願,再由有意願的人中間選出主持人,以免選出像這位仁兄一様,無意願擔任動員令主持人的人--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22日 (五) 15:21 (UTC)
如果沒有異議,我提議在動員令開始之前用三至七天調試,再之前十五日對主題進行表決,並選舉主持人。根據先前的建議,兩者流程相若,後十天是投票期。至於前五天,建議方案有二:一、這五天定為提名期,不設宣傳期;二、前三天定為提名期,後兩天定為宣傳期。主題設有數目上限,高票者得;主持人不設上限,但必須得到三分之二投票者同意。阿迪王昨天還說要精簡動員令流程,這事情還可以再商量商量,不過經驗顯示越遲開始,動員令收效越差(如果大陸在82週年後未解封,那就更嚴重),所以我們要考慮到他的建議,並盡快回覆,還有制定動員令籌備的日程,以免耽誤往後的選舉、調試程序。--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3日 (六) 11:03 (UTC)
贊成上述的提議--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23日 (六) 15:11 (UTC)
反對--(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5月24日 (日) 10:44 (UTC)

Jimbo提過「任何只是提出無根據的批評、拒絕參與討論的人都應該被回絕、被忽視。」大家認為應該沿用原來主持人由自薦者自動擔任的辦法,還是改以選舉產生主持人?這幾個星期就要確定了。--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31日 (日) 09:49 (UTC)

由自薦者自動擔任--(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5月31日 (日) 09:58 (UTC)
我認為以選舉產生比較好。-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6月1日 (一) 13:37 (UTC)

(+)支持:要不然什麼人都能做例如破壞者擾亂者不就慘了?還是先鎖個保險吧。另外,我會考慮一下做不做主持人w的。--bilibiliξGespräch 2015年5月31日 (日) 16:03 (UTC)

動員令內容建議

整體

貢獻方式 大動員令 中動員令 小動員令
創建條目 達標條目 1 2 3
新條目推薦 4 5 12
優良條目 35 65 100
特色內容 100 150 250
擴充條目 達標條目 2 3 3
新條目推薦 8 10 24
優良條目 70 130 200
特色內容 150 200 300
改善工程 A 3 4 4
B 2 3 3
C 1 2 2
D 0 0 0

這樣如何?--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2日 (五) 17:09 (UTC)

新條目推薦另行算分的話主持人工作量會大增喔。而且現時達標與新薦提名的要求相若,分數差那麼多(2.5倍至8倍)真的好嗎?-Choihei留言2015年5月23日 (六) 15:46 (UTC)
分數可以酌量更改。達標條目可能只是粗製濫造,但DYK要求4票支持,對品質的要求稍高。--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3日 (六) 15:52 (UTC)
那提高達標標準就好。例如規定參考腳註數下限。-Choihei留言2015年5月23日 (六) 16:05 (UTC)
這建議不錯,但提防標準太高趕走新手。--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3日 (六) 16:17 (UTC)
若新條目推薦另行算分的話,怕那陣子的新條目推薦申請量會大增,影響正常運作--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23日 (六) 17:43 (UTC)

小動員令

本人認為今年的動員令重點應該放在基礎條目提升質量方面。之前有用戶在互助客棧消息版聲稱中文維基百科在基礎條目質量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我上去看了一下,儘管條目是位列第三,但條目長度中位數和平均長度上稍遜於第四位的英文版,而且英文版有很多條目是獲評為優良條目或特色條目的,而且我注意到名人傳記方面,信息覆蓋仍不全面。大家都知道,基礎條目是維基百科發展的基石,可以說「贏基礎者贏天下者」,這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希望能藉由本次動員令讓社群重視基礎條目的建設。--百戰天蟲支持維基一萬年拯救霉霉計劃 2015年5月22日 (五) 10:22 (UTC)

其實,近年來動員令都把基礎條目列為小動員令主題,這其實就不用談的,不過範圍大小可以再商量,看看要不要修改(突然想起很久之前打算擴充的惠特拉姆條目,已經擱置了很多年了)。此外,有說那個基礎條目質量排名其實是不科學的,俄文版和中文版之所以會這麼高分,原因是西里爾字母和漢字佔位元組較多,拉高了條目的「得分」。--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2日 (五) 13:35 (UTC)
隨便提一個,小動員令:基礎條目、侵權條目,理科條目、哲學宗教條目(文理各一剛好均衡,而且我發現wiki滿缺哲學宗教類條目,雖然這類條目的確大家比較沒興趣);中動員令,就如我上面說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含紐澳的大洋洲、中南美洲,另外一個我想推薦是經濟類--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2日 (五) 14:23 (UTC)
如上所述,上屆動員令Carrotkit君就是藉助金磚國家主題大量創建差強人意的條目,出現翻譯失誤、內容出錯/貧乏等問題,更有用戶批評他的作品是「劣譯」、「每篇N錯」(我承認這種言辭是過火的)。還沒收拾的殘局不少,至於解決辦法,不要看得太樂觀,這個還是八字沒有一撇。我不贊成今年繼續設立地域限定的動員令題目(例如「金磚五國」、「東盟十國」),以免關於某地域的訛誤資訊大量浮現。同時恢復「世界各地」主題,這樣專注編輯關於不同地區的條目的用戶都能受惠。至於「侵權待刪條目」主題,考慮到過去兩年這個主題以下的達標條目很少,建議改為加分項目,採用擴建條目的處理方式,提高其他主題當選的機會。理工類、經濟類主題不錯,不過我認為可以擴大經濟類的範圍,設立人文及社會科學主題。到時可以寫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等題材的條目,還可以高分,何樂而不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2日 (五) 15:12 (UTC)
政治、外交和社會目前維基平常就有穩定輸出,我想不用特別放入動員令吧(我對動員令的理解是增加一些維基比較缺乏的,還是我理解有誤?)。而地區性的問題,我認為就算擴及全球,這種差強人意的條目不見得會變少(個人想法);而且我一向是認為有聊勝於無...--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2日 (五) 15:17 (UTC)
先申報利益:比起數量,我更重視條目的品質。重設世界各地主題,雖然會出現同樣的問題,不過至少會把參與者的貢獻分散,就算有訛誤資料,也未必是和某一個特定地區有關吧。這也是一個聊勝於無的問題。--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2日 (五) 15:46 (UTC)
我覺得世界各地這個範圍實在太廣了,根本與大動員令無異(也就是大部分的條目都可以說它是屬於中動員令世界各地,而不是大動員令),那特別分出來的意義就沒有了吧...--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3日 (六) 00:56 (UTC)
並不是如此的。在第十二屆動員令取消「世界各地」主題之前,該主題的範圍是:「包括各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城市、歷史、體育等條目,亦包括各國人物,但不包括泛世界性的內容。」按此,用《中文圖書分類法》來看,這個主題的範圍是700-800(中外史地;外加旁邊500社會科學類、800文學類的部分子分類);全世界通用的地理、理工、哲學思想(包括毛主義等有地域特色的政治意識型態)等,都不屬於這個主題。這個主題的確是大,不過總不會和大動員令主題一樣吧?--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3日 (六) 08:57 (UTC)
戲劇及戲曲又是否可行?-- Billy talking to HK People貢獻 2015年5月24日 (日) 02:16 (UTC)
@春卷柯南@Liaon98請問上述「基礎條目質量排名其實是不科學的」是否有連結,本人最近做的研究成果其實可以用來比較跨語的「訊息」內容多少而非只是位元組長短,該研究將發表於Web Science 2015,不過全文的草稿印前版將於這幾天釋出。--❦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31日 (日) 08:22 (UTC)
見互助客棧今年5月關於各語種基礎條目品質排名的討論。--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31日 (日) 08:39 (UTC)

中動員令

維基百科作為一部網絡百科全書,內容應該要全面覆蓋。每周我從DYK候選區看到的滿眼是文化方面的條目,工科的條目非常的少。我希望本次動員令能把科學類加入中動員令。--百戰天蟲支持維基一萬年拯救霉霉計劃 2015年5月22日 (五) 10:22 (UTC)

(+)支持,之前的動員令好像都有這個主題,除了去年的。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5年5月22日 (五) 14:03 (UTC)
(+)支持,理科和工科都要加油。--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3日 (六) 03:36 (UTC)
(+)支持,中文維基的科學類條目超級缺乏,目前質量與數量都遠比不上英日文維基。例如我同學在查物理類條目時就全用英文維基,而且某次在審物理類條目GA時還被同學嘲笑說怎麼在看這個...。-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27日 (三) 01:07 (UTC)
WG的意見
(?)疑問,我同意應當拓寬撰寫科學條目,我也覺得科學部分能夠提高編輯的水平。但是「科學」是否範疇過寬?哪些屬於科學?我們是否應當細化,機械工程?建築?農學?物理?生化?醫學?語言?我覺得既然是動員,就是結束我們各自分兵作戰的局面;而能夠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力量向一個目標行駛。這個目標應當更具體、更集中為好。--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27日 (三) 06:40 (UTC)
統計了一下,發現相對於英文維基,目前(2015年6月2日 (二) 07:58 (UTC)、天文更新於2015年6月18日 (四) 07:03 (UTC))中文維基在科學類條目中,以數學類條目之狀況最差、生物類狀況最佳,如下表:
專題名 FA+GA+A+FL條目數(中/英) 比值(中/英) 極重要+高重要條目數(中/英) 比值(中/英) 總條目數(中/英) 比值(中/英)
物理 43/175 0.246 179/1470 0.122 1290/18699 0.067
化學 17/63 0.270 179/596 0.299 2790/8347 0.334
電子學 3/39 0.077 5/172 0.029 81/2471 0.033
滅絕 7/38 0.184 12/38 0.290 85/2593 0.033
天文 42/280 0.150 89/544 0.164 865/38626 0.022
生物學 11/37 0.297 159/153 1.039 487/2551 0.191
醫學 13/258 0.050 164/1065 0.154 508/33377 0.015
數學 1/73 0.014 25/1050 0.024 125/14143 0.009
電腦資訊 8/24 0.333 18/610 0.030 177/5323 0.033
地質 13/102 0.127 42/407 0.103 164/15244 0.011
氣象 175/1208 0.145 13/155 0.084 238/7634 0.031
所以,或許本次可以集中在數學、天文、醫學這三類來做為目標?-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28日 (四) 08:00 (UTC)
(~)補充:按現況,看來是數學、地質、電子學這三類最需擴充。還望大家能一同批量評級相關條目,以使此表更為準確。-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31日 (日) 15:18 (UTC)
@和平奮鬥救地球幫忙加入電腦資訊;不過電腦資訊我猜是有在talk頁放模板的太少才會造成怎麼才不到200個條目,我不太相信維基上電腦資訊的條目這麼少...--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8日 (四) 09:12 (UTC)
其他幾個專題我猜也都有這個問題,像是生物專題,光是所有物種都在talk頁放模板,就絕對不僅僅這樣的條目量了;天文也是,所有小行星都加一遍就爆表了,所以我覺得這個統計沒有那麼精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8日 (四) 09:14 (UTC)
@Liaon98剛剛加了幾個天文條目的評級模板,一堆幾乎都沒放,所以對上方表格做了些更新。不過GA、FA和重要度的統計應該會比較準,因為高質量或高重要度的條目比較會去放評級模板。然後我表格套色是以排名為基準。-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29日 (五) 04:03 (UTC)
@和平奮鬥救地球我認為天文類的質跟量應該在這裏面算不錯的了,FGA數量也僅次物理,條目數量少絕對是因為太多沒加模板,你看看小行星有多少顆,加入後跟英文維基的比例絕對不會很差,所以在這表格中應屬前段班。--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9日 (五) 07:32 (UTC)
  囧rz……個人已在數學、物理學忙得焦頭爛額,今天挺進電腦資訊才發現,連個人都找不見,跟數學似的。當然人文學科也應得到重視。--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8日 (四) 13:12 (UTC)
(+)支持,我同意@和平奮鬥救地球的三個目標,數學、天文、醫學,前兩者我不敢置喙,但醫學的確和英文維基有很大差距。然而我建議仍然具體一些,單論醫學而言,涉及到不同的器官和系統都會有非常龐大的內容和區別。如果設置醫學為動員令,我仍然不清楚我們的具體目標是什麼?希望大家繼續討論出一個更有針對性的方案。--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29日 (五) 00:06 (UTC)
(!)意見,天文地理可以二選一,其餘( ✓ )同意--Zwd626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09:29 (UTC)
  囧rz……大家怎麼都忽視我們電子學。--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9日 (五) 04:49 (UTC)
劉嘉就從來不肯碰醫藥類條目:如果醫學類翻譯條目,稍有差池,誤人子弟,那就是罪大惡極了。假如真的把醫學列入主題,則醫學主題評審門檻理應再提高,但是這樣是不可以的,對所有主持人都不公平。--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9日 (五) 08:49 (UTC)
也對,所以還是先不將醫學類列入動員令比較好。-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31日 (日) 15:20 (UTC)
為什麼地球科學不算科學?歧視地質和氣象?--7留言2015年5月28日 (四) 15:10 (UTC)
因為兄台等朋友的編寫速度和勤奮,已經讓我等有錯覺認為這類知識可能幾乎已然齊備了。--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29日 (五) 00:06 (UTC)
因為地質我還來不及算,尚未見(可能有,只是沒找到)有相關專題,可能過幾天有空會補上去,我是覺得地質也超需要擴充的。氣象的話閣下好像也已創建蠻多的了,不過若有相關專題也是可加上去比看看,搞不好坑還很大。-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29日 (五) 10:51 (UTC)
(*)提醒Wikipedia:地理學專題似乎是相關的,氣象專題只有一個評級模板Template:WikiProject_Meteorology,暫時未見地質專題。-Zwd626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09:29 (UTC)
掛了幾個地質條目的評級模板,發現坑超大的,而且像是白堊紀就有個存在了二年以上的超大破壞惡搞沒被修復。看來地質方面可能更需加強。-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31日 (日) 12:10 (UTC)
補上目前已掛上評級模板Template:地質專題之地質類條目(尚未創建專題),也希望大家能一同協力評級各科學類條目。-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31日 (日) 15:10 (UTC)
@Zwd626剛創建地質專題了,也歡迎大家參與。-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5日 (五) 04:00 (UTC)
地區呢?--(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5月31日 (日) 10:01 (UTC)
星巴克女王的建議
維基百科音樂類條目的質量和數量普遍不高,許多音樂專輯和單曲的條目都嚴重缺失,即使創建,也質素不高,基本沒有關於歌曲創作背景,樂評,商業成績等描述,希望動員令能夠大幅度發展此類條目。
--星巴克女王小甜甜布蘭妮新專首支單曲 "Pretty Girls" 🎵全球熱播中,敬請收聽並購買♡! 2015年5月24日 (日) 09:58 (UTC)
(+)支持,雖然每次翻譯評價都因為中文不好而比較艱難  囧rz……--lavixcanvas Fight On M T C 2015年5月27日 (三) 05:33 (UTC)
(+)支持,已經18個月沒寫過維基百科,這次動員令計劃寫伊仔的我的奇特幻想+12首單曲,如果再有時間就寫Kendrick Lamar的good kid, m.a.a.d city(好小子,瘋城市)+15首單曲,計劃全部都升等到GA/FA。-Rick Shaw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12:58 (UTC)
SzMithrandir的建議
(!)意見:抱歉,後知後覺。@和平奮鬥救地球Alexander_MiselLiaon98這個表格是從專題(project)而來的嗎?目測是的。我先趕快對專題說一兩句:
  • 本人印象中數學條目並沒有此表說的這麼差。目前中文維基的專題所納入的條目往往不完整,這會不會解釋了數學看上去如此慘澹的表象?
  • AM說到電子學,我就去翻了一下en:Wikipedia:WikiProject Electronics#Article Assessment就以start-Mid 和C-all 來看,很多條目也許都有些太專業甚至太「偏」了——也許本人學的是材料/化學,帶有慣性思維;但我的意思是,希望能挑選在知識框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來開工。或者說不要一味的追趕條目數量而「喧賓奪主」,使編纂布局變得「畸形」。  前略。仔細看了一下,更重要的問題似乎是首先把條目收集起來(和數學專題情況相同);比如2006年就有的MOSFET居然沒有加入到{{WikiProject Electronics}}中。
  • 然後就是本人比較感興趣的歷史內容,尤其是{{歐洲歷史專題}}。個人覺得,對於外行/愛好者而言,若要進行翻譯/模仿,歷史條目(包括傳記)是最好的題材,文字性很高,而技術性不高。  另外從站務來講,歐洲歷史專題的收錄似乎相當完整,但大多數都沒有評級(本人一直在默默地手動/半手動擼評級)。(?)疑問:有沒有技術大蝦知道如何快速地「翻頁」瀏覽一個Category?因為不會翻所以其實Category:未評級歐洲歷史條目一直都只是處理了前面的部分,求罩...
總之,不管本次動員令是傳統「複雜」方案,還是簡單方案,本人都有興趣參加。希望不要挖下巨坑。 --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1日 (一) 22:19 (UTC)
抱歉,有點晚回。是的,這表格是從專題的評級模板來的,納入的條目很多不完整,所以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把條目收集起來。不過GAFA和top/high重要度者應該比較完整。-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6月5日 (五) 02:47 (UTC)
我覺得主力其實都是乙級、丙級條目吧,甚至初級。優特屈指可數,除了醫學都好說;而且從整體部署來說,優特的基礎是廣大「主力」條目。  對了,(*)提醒一下,biology在英文那邊就是個「主基地」,主要的條目數量都在子專題里,有20多個啊!就算互相有一些重複(以我的印象其實子專題之間很少的),總量也是遠遠超過你們說的2500條。所以根本不要對(廣義)生物條目持任何滿足的態度!不要小看了英文水有多深。--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5日 (五) 19:53 (UTC)
Antigng的建議

建議此次活動更加重視存量優化工作,包括但不限於侵權拯救,關注度拯救,小小作品拯救,去小作品化,改寫機器刷出的條目,將B級條目提升至優良水平。改善既有條目也是對維基百科作貢獻。個人覺得有些領域其實大有可擴充餘地,但是已有條目內容不足。例如在中國大陸,每個鎮都有一本書那麼多的地方志,再算上古代的就更多了。但是維基百科上絕大多數此類條目都是機器刷出來的,內容嚴重不足。另見User:Antigng/五量調控設想。--Antigng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09:06 (UTC)

@Antigng不得不說閣下的五量調控設想之建議十分「保守」,卡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樣會發展不均衡,壓制條目數量的話,中文維基百科會直接吃虧的吧?不過本人對此持中立態度,也有一些同意中文維基達到「穩定態」時條目數肯定不應該跟英文維基攀比,能跟法/西/波/日平起平坐就挺好,能達到德語的水平那都有點高,畢竟從現在80萬翻倍到150萬+絕對是一個巨大變化——當然我說的是這幾種語言現在的樣子;如果他們像瑞典荷蘭那樣耍賴,那就直接無視。  關於中國地方志,我去建議一下,是否可以考慮跟歐洲地名條目「附帶」着(因為我猜想中國地名條目的缺口不是特別大)。--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7日 (日) 15:27 (UTC)
但是我們不希望點開「隨機條目」之後得到的全是機器刷出來的東西。--Antigng留言2015年6月8日 (一) 07:26 (UTC)

大動員令

由於維基百科的發展歷史悠久,目前留有很多侵犯版權或不符合格式手冊的內容,我希望能夠藉助本次動員令調動大家清理條目的積極性,在此建議將條目提刪和侵權內容等內容列入動員令,一旦條目被清除即可獲得相應分數,但分值應比其他內容要低。--百戰天蟲支持維基一萬年拯救霉霉計劃 2015年5月22日 (五) 15:36 (UTC)

(+)支持,但得分應比其他內容高。--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2日 (五) 15:38 (UTC)
(:)回應,不同意,畢竟這種工作使用TW就能輕易完成,工作量不大,況且人家寫條目是真真正正的腦力活,應該給予重賞。--百戰天蟲支持維基一萬年拯救霉霉計劃 2015年5月22日 (五) 15:48 (UTC)
那倒是的。--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2日 (五) 15:50 (UTC)
格式手冊那樣有異議。比如WP:GTL,本來參見一段在參考資料區上面,後來街燈電箱150號兄藉助討論,把這兩個部分的次序倒轉。但是,有意見認為,這個「共識」的形成並未充分諮詢社群成員,因此這個「共識」至今尚有爭議,甚至有編輯譏稱這是「澳門用戶的『共識』」。按照街燈兄的講法,WP:GTL只是指引,而非帶有強制性質的方針,並不需強制執行。反倒是一個澳洲IP不顧上述一切狀況,執行這項「共識」,最近我還和他正面交鋒。因此不很贊成把「修正不符合格式手冊規定的條目」列為動員令主題。首先,街燈兄認為制定格式手冊只是提供一個更理想的條目寫作方式,並不是強制所有條目都要根據手冊的規定編寫,如果強行按照手冊修正條目,這樣就違反了制定手冊的原意。而且,即使要不顧一切,進行有關修正,也必須充分考慮現行的格式手冊有沒有一些具有爭議的地方,而且還要保證格式手冊在這期間不需要改動,不然朝三暮四,叫動員令參與者無所適從。另外也不贊成把提刪列入動員令主題,看得壞一點,這可能會引致惡意提刪。--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2日 (五) 15:55 (UTC)

建議參考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14年12月的相關討論。--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2日 (五) 16:23 (UTC)

修正條目未必是大動員令。我建議,如果修正小動員令主題的條目,得分便比修正其他條目(大動員令)為高。--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3日 (六) 01:01 (UTC)
其實,我覺得目前最缺乏的是各學科概念、理論、術語類的條目。因為這類內容最不好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6月2日 (二) 01:49 (UTC)

其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此前剛剛投入測試的新討論系統「Flow」(中文暫譯:言流)。言流的誕生可謂是開創性的,它徹底克服了傳統討論頁和LiquidThreads所蘊含的缺點。希望能夠藉助動員令這一平台向大家推廣言流系統,讓更多人能夠像接受可視化編輯器一樣,接受這個全新的討論頁系統。--百戰天蟲支持維基一萬年拯救霉霉計劃 2015年5月22日 (五) 15:44 (UTC)

完全不會想用Flow...覺得占空間又沒彈性--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5月22日 (五) 15:56 (UTC)

建議到各專題討論頁宣傳這次動員令,確保每個專題均有人參與,使不同範疇的條目都更充實。--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5月22日 (五) 16:23 (UTC)

不建議,這樣做無異於隔空喊話,收效不大。更別說某些專題陷入蟄伏狀態了。倒不如沿用以往散佈動員令的方法。--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2日 (五) 16:44 (UTC)
(▲)同上--Zwd626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09:32 (UTC)
這些日子User:RalfX哪兒去了?flow不是他領大家玩的嗎?--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8日 (四) 13:15 (UTC)

簡化建議

其實動員令這幾年越來越複雜,諸位不妨考慮簡化一些程序、話題和方式,少一些繁雜的工作。不妨從以下幾個點着手。歡迎大家補充

  • 不再分大中小動員令,而是選定若干個(5-8個)中文維基百科極度匱乏的內容(如科學、醫學、女性話題等)作為動員令的話題,鼓勵維基人在動員令中擴大中文維基百科的維度,提升整體的質量。
  • 簡化個人貢獻頁面,只要按照DYK/GA/FA分開來列就好了,我覺得像DC7那樣就挺好的,不用在各種頁面裡跳來跳去。

--AddisWang (留言) 2015年5月23日 (六) 04:33 (UTC)

感謝意見。關於第二點,從第十屆開始就已經分頁處理按分類/用戶分類的總體貢獻列表,原因是因為動員令參加人數增加,就算用捲軸技術列出所有貢獻,仍然會大大減慢載入頁面的速度。以往就曾經有用戶投訴這一點了,這樣做不得已啊。第一點還可以再商量,不過一般來說,主題越少,就越難激起社群參與動員令興趣。我們可以考慮減少中動員令數目,增加大動員令的數目。--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5月23日 (六) 12:01 (UTC)
我的意思是動員令可以成為一個鼓勵大家編撰維基百科匱乏的內容的活動,所以可以不分大中小動員令,而僅僅選擇一些匱乏的話題(如果覺得8個話題還少的話可以是10個),而與本次動員令無關的話題則不再計入。主題並沒有減少,只是把不在主題範圍內的編輯排除在外。另外個人貢獻可以建一個subpage,而不是每個人建一個subpage,滾軸本來就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AddisWang (留言) 2015年5月23日 (六) 17:31 (UTC)
我也同意AddisWang的意見,應當簡化動員令的程序。另外,我希望能夠稍微等等,或許六月第一周後維基對大陸的封禁會有改觀,屆時會讓更多編輯參與;否則我希望動員令也能有針對性地,對現在的封禁有所回應。--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23日 (六) 14:41 (UTC)

不了了之

沒有進展了--(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5月31日 (日) 03:30 (UTC)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大陸被封禁的時期,討論參與度肯定會受到折扣。我的想法是這次動員令能夠單純提高我們的專業度,比如把動員令全部限於科學部分,要求大家都能提高編輯的專業度和難度。--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1日 (一) 00:04 (UTC)
我就在這裏一併回覆所有關於動員令的事項吧。一、動員令要令中文版的條目內容更專業,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恕我直言,如果主題僅限理工科,恐怕其他專攻文科、商科的維基人會給嚇跑了吧,雖然這裏也不是缺理工男女。我的疑問是,這樣一來會不會減低今年動員令的績效。雖然參考上面的討論以及我和個別同工的討論,我也支持把理工類列為動員令的一個主題。至於設立地方特定內容的主題,去年試過,結果我上面也提過,就不多說了。單純設立關於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主題不是不可以,不過我不贊成設立這樣的主題,因為關於大中華地區的條目太發達了(這點Clithering君八年前就留意到了;中文版編者多來自大中華地區這個現象,一直沒變過)。二、動員令討論氣氛冷淡,多多少少窒礙了動員令的籌備進程;某些議題根本就沒有充分的討論(比如主持人產生辦法的修訂)。而且一般來說動員令越遲開始成效就越差,所以這些議題應該要在這一個半月裏搞定。目前我們就連阿迪王的建議也未置可否。--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日 (一) 13:43 (UTC)
是啊,暑假再開動吧。畢竟注孤生(館高淚) --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1日 (一) 22:31 (UTC)
對於本次動員令與AddisWang的觀點,本人表示支持。本人認為應該簡化編輯流程,細化編輯分工,每一名編輯可以選定一類個人專業的進行編輯,同時應該是中文維基的詞條更加專業化和詳細化,就更倚賴於對某一分類有專業見地的人士了。P.S.本人同時認為由於大陸封禁,本次動員令應該稍稍推遲。 -- Ellsworth Kilpatrick(留言) 2015年6月14日 (六) 17:03 (UTC)

再往前推進一步:WG的建議稿

以下是我根據大家討論的一個方案,當然不能代表大家,只不過綜合了一下@AddisWang春卷柯南Carrotkit百战天虫星巴克女王@JarodalienZwd626Alexander_Misel和平奮鬥救地球Liaon98等仁兄意見。希望大家繼續踴躍討論

動員令 動員令
大動員令 地球科學 數學 電子資訊科學與工程 音樂 歐洲歷史 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不限主題,但只限條目(即不包括模板、草稿之類)。 地質、環境科學、氣象天文學 數學及相關條目(公式、科學家、協會、概念) 電子科學及計算機相關條目(公式、科學家、作品) 西方與東方音樂、流行音樂相關的作品、作曲家、演唱家 歐洲國家歷史(包括典故、事件、人物及外交關係) 包括所有超過15種語言版本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包括待撰)。可以擴充已有的超過15種語言版本的條目
參考清單(不一定依從)
第十三次動員令 計分表
達標條目 優良條目 特色條目 特色列表
大動員令 5 75 200 125
小動員令 15 200 500 275

備註:

  1. 達標條目中新創建條目3500位元組,擴充條目擴充超過3500位元組且超過原條目2/3。3500位元組以上不論長短全部同分
  2. 任何動員令條目均需已完成維基化、掛上必要模板和信息框(如有)、有最少一個資料來源、且未有大量未翻譯的非中文文字
  3. 如條目在評分後被刪除,所得分數會被取消(參見「報名需知」)
  4. 一條條目只能獲得一個分數,如條目同時合乎中動員令及小動員令,或條目又是達標條目又是新條目推薦(或優良或特色條目或特色列表),均只能得到最高一個分數;一個條目亦只能在一個分類中出現,如合適於多個分類,則放入最高分的分類內

這樣的分類能夠兼顧一些老的主題,也便於核對分數。科學部分可以着重撰寫地質天文、數學、電子科學等中文維基相對薄弱的條目;音樂與歐洲歷史又能兼顧新手能夠很快學習維基撰寫並積累經驗(也是相對比較薄弱的文科領域)。以及維基百科:最多語言版本的待撰條目是我們一貫的老項目。其他不歸屬這些類型的,則屬於大的動員令,也可以用於積累分數。我希望各位能夠很快確定好主題和主持人,然後我們需要至少1個月推廣(無論GFW何時停止)希望大家不要停止討論,謝謝。--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2日 (二) 04:16 (UTC)

(?)疑問:其實我可以發言嗎?因為我上面好似無發表過意見--(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3日 (三) 09:22 (UTC)
  • (+)支持;另外,如果@Liaon98春卷柯南Walter GrassrootCarrotkit和平奮鬥救地球大家想對「應該編輯哪些條目」有一個感覺,可以參考我對條目Talk的編輯記錄 ,基本上都是評級。我一般不會亂評,只有看到這個條目有點意義才去評,否則直接放置(未評級)——也即優先評定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或者化學條目。然後大家就可以Ctrl+F 搜stub、start之類的詞,看看有多少可以下手的。--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4日 (四) 02:16 (UTC)
    • (:)回應@SzMithrandir,評級本身是一個主觀的過程,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對於條目的標準都會有所變化。如果我跨過這層討論,單論創建那些「英文維基百科中有、而我們沒有的條目」。那麼哪些類型的條目值得創建?那些類型尤其在數量上匱乏呢?--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4日 (四) 04:00 (UTC)
      • 額..我似乎還沒有這樣想過;在我眼裡可能更多看到的是一些重要的科學或歷史條目卻只編寫到stub/start吧。如果你說()數量,我個人知道的有:
      1. 學術期刊條目(但基本都是只有英文版,或者最多有個荷蘭語,荷蘭語的優良機翻傳統你懂的;我覺得中文維基百科沒有必要大批翻譯這種條目;不過其實總量並不大,可以試一下)
      2. 地名條目,各國的州/省、縣/區、鎮 等等——我記得有一大批德國地名都是一行字+infobox ,跟沒寫其實差不多;地名在各種條目中都可能會提及,因此也算是比較有意義的吧。
      3. 化學物質條目,其實重要的物質大都已創建,不過mid/low 重要度的還是有潛力的;總量也是不算太大;zh的infobox得更新一下了,太醜了。
      4. 體育類條目,包括歷年的比賽(整個比賽+預賽+決賽圈)、運動員、運動隊、教練等等。依靠英文翻譯的話可以寫很多;不過這類的問題可能是關注度,關注度的「容忍程度」其實與中文維基的條目總數是正相關的吧,「那麼多條目,還輪不到這個xxx」。
      這些條目的共同點是機械化,若不要求長度則基本不費腦;但這也正是缺點,我覺得這種東西擼多了不好。。唉說到這裡我自己也矛盾了,現在中文維基除了提升質量之外,也需要追趕葡語日語波蘭語(自動忽略某些東南亞語言;以及瑞典語也開始學荷蘭語耍賴,無語啊)。(?)疑問:這個思路,是不是就是小中大動員令的起源?一部分負責數量(新條目),一部分負責質量(長條目)。  不知我說的這幾類是否太「火星」,你們早都知道了;希望對形成計劃有幫助。--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4日 (四) 04:49 (UTC)
      • 我覺得上面提到了一個思路還不錯,就是增加一個「擴充機器人創建的條目」,主要範圍是正文只有兩句話以內的小條目。--AddisWang (留言) 2015年6月4日 (四) 05:54 (UTC)
      • @AddisWangSzMithrandir,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可以把學術期刊條目融入到他們各自歸屬的化學、數學、物理的類別中;而地名方面可以融入到「歐洲」裡面,把「歐洲歷史」擴大為「歐洲歷史地理」;或者把「地名」也放在「地球科學」裡面。「化學類條目」可以單獨作為一項小動員令。體育類的條目我倒是不建議,一方面的確涉及關注度的問題,另一方面的確還有後續更新的工作量。不知道兩位意見如何?--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4日 (四) 23:59 (UTC)
        • 雖然我沒被PING,但我表達一下意見:「地名」和「地球科學」差很多,就像「音樂」和「物理」的差別一樣,不太適合併入計算,比較支持融入到「歐洲」裡面,把「歐洲歷史」擴大為「歐洲歷史地理」。學術期刊條目可融入到所屬各科的類別中,而「化學類條目」相對其他科學類條目已經好很多了,就像SzMithrandir君所說「化學物質條目,其實重要的物質大都已創建」,但相較之下物理條目較沒那麼好了(參見上方表格)。理工類就先專心補那些超大的坑吧(如數學、地質、電子學)。-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6月5日 (五) 01:35 (UTC)

再再往前推進一步:WG意見徵求稿更新

以下是我根據大家繼續的一個方案,當然不能代表大家,只不過綜合了一下各位意見,特再次誠邀 @AddisWang春卷柯南Carrotkit百战天虫星巴克女王@JarodalienZwd626Alexander_Misel和平奮鬥救地球Liaon98@SzMithrandirDukeAntLNDDYL如沐西风Outlookxp‎@霧島聖‎Wetrace黑暗魔君JAKAT‎等仁兄意見。

希望大家繼續踴躍討論

動員令 動員令
大動員令 地球科學 數學 物理 電子資訊科學與工程 音樂 歐洲歷史地理 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不限主題,但只限條目(即不包括模板、草稿之類)。 地球科學(包括地質學、環境科學、氣象學、天文學知識等) 數學及相關條目(術語、理論、實驗、科學家、科研機構、學術期刊、獎項等) 物理及相關條目(術語、理論、實驗、科學家、科研機構、學術期刊、獎項等) 電子科學、工程及計算機相關條目(術語、理論、實驗、科學家、科研機構、學術期刊、獎項、作品、公司等) 西方與東方音樂(包括西方音樂和東方音樂,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作品、流派、作曲家、演出團體、指揮、歌手、樂器、演出場所等) 歐洲地理歷史(包括國家及地域、歷史典故、事件、飲食文化、人物及外交關係等) 包括所有超過15種語言版本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包括待撰)。可以擴充已有的超過15種語言版本的條目
參考清單(不一定依從)
第十三次動員令 計分表
達標條目 優良條目 特色條目 特色列表
大動員令 5 75 200 125
小動員令 15 200 500 275

備註:

  1. 達標條目中新創建條目3500位元組,擴充條目擴充超過3500位元組且超過原條目2/3。3500位元組以上不論長短全部同分
  2. 任何動員令條目均需已完成維基化、掛上必要模板和信息框(如有)、有最少一個資料來源、且未有大量未翻譯的非中文文字
  3. 如條目在評分後被刪除,所得分數會被取消(參見「報名需知」)
  4. 一條條目只能獲得一個分數,如條目同時合乎中動員令及小動員令,或條目又是達標條目又是新條目推薦(或優良或特色條目或特色列表),均只能得到最高一個分數;一個條目亦只能在一個分類中出現,如合適於多個分類,則放入最高分的分類內

以上是根據大家討論的不同意見所做的整理和匯總。從共識的角度上,應當逐項討論最為民主;但是列出方案相對效率高一些。列出方案的目的並非是私心,以上數項均為鄙人的弱項。在下只是希望能夠通過動員令,兼顧提高我們所有編輯的水平;更希望能夠通過他,培養和挖掘出一批優秀、專業的新晉編輯。請各位不吝賜教,繼續提出修改建議。--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6日 (六) 07:50 (UTC)

此外請求以前數屆動員令主持人(@WaihoraceAddisWangFranklsf95Flamelai@J87j8787SyaNHsWasami007Wolfch靖天子@蘇州宇文宙武ChoiheiCdip150PortalandPortal2Rocks春卷柯南@Yhz1221小躍Zetifree金善賢Jacklamf1d14ByfseragThe powder toy)出面提供建議,並懇請諸位及@Theodoreianmo2百战天虫WhitePhosphorusJacklamf1d14@和平奮鬥救地球等君出面擔任本次動員令主持人。鄙人以草案代替各項投票選舉,已有違中立、公平之嫌疑。鄙人願當一先鋒,竭力撰寫條目,以助此次成功。--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6日 (六) 12:27 (UTC)
  • (+)支持:個人沒有大的意見。不過:1、可否考慮把數學和物理合併?(或者把地球科學也併入,三合一;甚至把信息科學與工程也併入,四合一)我覺得這幾個小動員令門檻比以往高,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參與的人數、提交的條目可能不多,或許不必分這麼細;而且這幾個學科本身也比較近。2、可不可以考慮更改一下措辭,比如物理學「公式、科學家、協會、基礎概念、學術期刊等」感覺有一點瑣碎凌亂,不夠專業,比方說改成「術語、理論、實驗、科學家、科研機構、學術期刊、獎項」之類會不會好一點?「西方與東方音樂(包括東西方、流行音樂相關的作品、作曲家、作詞家、演唱家等)」或許改成「包括西方音樂和東方音樂,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作品、流派、作曲家、演出團體、指揮、歌手、樂器、演出場所等」好一些?「歐洲國家地理和歷史」里的「地名」也有點怪,應該是說市縣、省份或大區?另外感謝W.G.的辛勤努力。--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17:46 (UTC)
    • 插個嘴,我個人意見,「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的領域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寫的,因為編者只需要有一點相應專業知識即可。現有動員令的範圍中,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最難的是音樂,但也正因如此,個人認為這類作品不但不會多,而且品質也不高。--7留言2015年6月7日 (日) 02:34 (UTC)
      • 我同意,音樂最難寫。其他相對還容易些,我計劃寫地質水文水利方面,一方面資料相對容易學習;另一方面圖片比較豐富。還能和劉嘉兄在水文學科中相互呼應。--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7日 (日) 14:18 (UTC)
    • @如沐西风,數學、物理、信息工程分成三個小動員令原因,主要是因為這方面是中文維基相對缺乏的條目。其次是因為最近化學和生物的爭議過多,我有意向讓引導社群主力規避這些爭議(而非讓更多的新手或主編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其他意見我覺得沒有問題,願意接受採納。--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7日 (日) 14:18 (UTC)

奇怪的意見:維基頁面、評級、分類

話說有可能給翻譯維基方針,對頁面評級等"內部事務給點分數嗎?比如說譯好WP:AGF給1分,評級100個頁面給1分,補齊100個頁面應有的分類給1分等等。--Temp3600留言2015年6月12日 (五) 16:13 (UTC)

以往有一次動員令是翻譯方針,但是效果極差,沒有多少條目翻譯,當時社群還討論批評了。--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12日 (五) 17:20 (UTC)
(+)支持評級100個頁面給1分(或其他計分方式)。-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13日 (六) 12:52 (UTC)
我不贊成把翻譯方針和為條目評級列入主題。中文維基百科並不可以隨便引入外語版的方針指引,要引入就必須切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搞不好會出亂子的;劉嘉提到的「種族問題」這裏就免談了。至於條目評級,以前我看過有人對評級標準不甚理解,結果評級結果很令人啼笑皆非。而且街燈兄也講過,不同專題的評級標準可能會大同小異。--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3日 (六) 13:00 (UTC)
好吧,的確評級標準容易讓不甚理解者弄出啼笑皆非的結果,還是不要好了。另外(?)疑問:這跟劉嘉提到的「種族問題」有什麼關係?-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13日 (六) 13:10 (UTC)
唉呀,那就可惜了。但那些工作真的沒什麼人做啊...--Temp3600留言2015年6月15日 (一) 14:21 (UTC) 

動員令舉行時間

要不要先把時間確定?不然七月要開始的話可能會很趕,這次可能還要搞主持人選舉。平常這個時候已經有當主持人的發起人並且開了動員令頁面及相關模板。按上一年的慣例是七月第一個星期六開始(今年是七月四日),九月第一個星期天結束(今年是九月六日),共65天。再上一年則是七月第二個星期一開始,共九星期即63天。-Choihei留言2015年6月12日 (五) 23:04 (UTC)

我的建議如下:
  1. 7月4日(六)~9月6日(日)(65日)(同上)
  2. 7月4日(六)~9月7日(一)(66日)
  3. 7月7日(二)~9月7日(一)(63日)
  4. 7月5日(日)~9月4日(五)(62日)
  5. 7月2日(四)~8月31日(一)(61日)

我較認同2號和5號方案。--(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3日 (六) 00:19 (UTC)

能解釋一下為甚麼會有這麼多其他差幾天的方案?補上了星期幾,以方便說明。我所指的開始是開始當日協調世界時0:00(即東八區上午8時),結束是指結束日當日協調世界時23:59(即東八區上午7:59)。週末一般是最方便編者們的日子,所以慣例方案(1)的好處是在動員令起始和結束都是週末,方便搶閘和衝刺。星期一作為結束日不是很好吧,有很多人星期一不方便,讓星期一有空的人拼命衝好像不公平。-Choihei留言2015年6月13日 (六) 02:19 (UTC)
最後一天不太會有拼命的情況,倒是相差幾個小時並無大礙。現在遲遲沒有主持人,這個是比較大的問題。--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13日 (六) 05:40 (UTC)
我認為如果按照本來我的盤算(現在明顯是支持主持人選舉的人比反對的人多),我們很快就要進行主題、起訖日期和主持人的選舉;我估計表決和測試程序至少需時22天。最近DYK新制問題分散了社群的注意力,所以動員令的討論沉寂了好幾天。和前幾天我所說的一樣,WG君的主題草案在表決之前,要經過充足的討論。主持人選舉卻可以提早舉行(理據見上;如果新的反對者不出現,社群大部分成員也贊成舉辦的話)。當然,日程還可以再調整;測試日期可以縮短,表決期也可以縮短至一周。Choihei君的建議還算合理的。--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3日 (六) 09:21 (UTC)
我也覺得主持人選舉早點辦比較好。-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13日 (六) 12:55 (UTC)
那儘快開始主持人報名如何?大約用一周的時間自願報名,然後再用大約一周的時間來投票?這樣到六月底之前應該可以確定主持人。順道@上面參加主持人討論的各位@WolfchCarrotkitTheodoreianmo2Jacklamf1d14 --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6月13日 (六) 16:37 (UTC)
贊成先決定主持人--Wolfch (留言) 2015年6月13日 (六) 23:17 (UTC)
現在反對投票決定主持人也無用,惟有(+)支持user:如沐西風的意見--(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4日 (日) 00:05 (UTC)
(+)支持:那得這幾天就要開始報名了。-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14日 (日) 03:05 (UTC)
(~)補充(!)意見@如沐西风:6/15(一)~6/21(日)報名、6/22(一)~6/28(日)投票、6/29(一)~7/05(日)製作、7/06(一)~7/12(日)測試推廣,好像很趕。-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14日 (日) 03:41 (UTC)
說時間趕的意思是說兩周決定主持人太費時間麼?另外,投票的規則有哪些?一共選多少名主持人,每人可以投幾票(或者不限),主持人是否可以投自己,是否要求投票人在投票開始前就是自動確認用戶?(不知道以前的規矩是什麼……)那明天開始報名吧,考慮把廣告貼到維基百科:公告欄……--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6月14日 (日) 12:23 (UTC)
比如說,一共選5名主持人(如果票數相同,可以多1名,或者票數靠前者協商解決),每人投票數不限,主持人不可以投自己,投票人在投票開始前應當是自動確認用戶,這個辦法可以嗎?(或者是不是需要補充別的規定?)--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6月14日 (日) 12:25 (UTC)
我當初的計劃是不設主持人上限,太祖爺說過人多好辦事嘛(不過設立主持人上限也有好處,就是令疑似破壞者、擾亂者或者少不更事,有擾亂傾向的用戶更難當選)。候選人提名方面,建議可以自薦或他薦;他薦者,則被提名者必須同意該提名。選民和候選人都要是自動確認用戶(類似於在香港住滿七年才有資格當選民和被提名參選的規定)。由於事關重大,建議設置支持、反對、中立三票,支持和反對票當中支持票如超過三分之二,才可以當選。另外,提名期可以再縮短到三至五天,我還聽過新加坡大選用一天就完成了提名程序,不過當然之前的就是各黨之間的協調和黨內的部署了。而且到時要不要公佈候選人的註冊年期、站務管理經驗、政綱之類的東西?--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4日 (日) 12:52 (UTC)
那縮到4天吧,給別的事情勻出點時間。他薦感覺好麻煩,改成邀請如何(有意他薦者,直接聯繫被推薦人,如果此人同意的話被推薦人直接到報名區簽名)。主持人從自動確認用戶中產生。如果設支持票占2/3以上的要求,是要像GA/FA評選之類規定淨票數6票或者幾票才能當選麼(人數就沒法限制了)。。。其實我覺得可以一票反對抵消一票支持,然後統計淨得票數,最多的5個人當選。投票的時候每位候選人可以寫100字左右的自述介紹維基編輯經驗、站務經驗、較熟悉的領域以及對動員令的展望之類?快點把主持人選出來,各種麻煩的事情就可以交給他們打理了……--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6月14日 (日) 14:13 (UTC)

他薦的話,建議參考榮銜頒授投票,設置一個欄位,給受提名者表明自己接受還是拒絕提名。支持票要通過三分之二門檻這個規定,可以不受總票數制約,但是也可以仿照榮銜頒授投票,以十票為當選者總票數底限。其他沒意見。測試期還可以再縮短,因此推定主持人選舉提名日由19日開始,23日結束,緊接的就是主持人選舉、主題表決(和日期表決),由24日到30日。上面的五個方案,我覺得只有第一個方案靠譜(也就是Choihei君本來的建議;學生黨表示周日,也就是星期一至五很不方便)。如我所料者,那麼接着5天是調試,動員令將在7月6日正式開始。--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4日 (日) 15:18 (UTC)

15至19日提名,提名期之後表決確定主持人(19至26日)。投票者應在投票開始之前成為自動確認用戶。可以投支持、中立、反對票。當選主持人的支持票應超過其總票數的2/3,且支持票數超過反對票數至少8票。如果超過5人達到此項要求,取淨得票數(支持票數減過反對票數)最多的五人當選。如果出現票數相同的情況,由得票靠前的候選人協商解決人數問題。每人投票數不限,但候選人不可以給自己投票。每位候選人可以提供一份約100字的自述供投票人參考。我們大概需要在19號之前確定選舉的細節,各位的意見如何?--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6月14日 (日) 23:52 (UTC)
(+)支持,但自述何時要給?-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15日 (一) 08:04 (UTC)
(?)疑問如推薦人可否投票?--(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5日 (一) 11:07 (UTC)
1.想問動員令開始及結束時間?
2.WP:DC13難明,可否修改?而且,規則-計分-備註 章節仍有「中動員令」,與前面的「分為大、小兩類動員令」自相予盾。--(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5日 (一) 11:07 (UTC)

我認為動員令各項表決事宜,包括時間、主題草案的表決,還有主持人選舉,都不能一蹴而就。主持人選舉推薦人是否可以投票給被推薦者這方面,正常的選舉都是可以這樣做的,不過如沐西風君說如果是自薦的話,就不能投票給自己,這也有道理,因為萬一不這樣做,難免會有舞弊的情況:動員令主持人選舉原意是要社群推選他們能信任、品行(比較)端正的編輯擔任動員令主持人,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影響到整個選舉是否可靠。另外,動員令頁面某些字句沿襲自往年的動員令,已開始修正,預計明天完成。--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5日 (一) 15:08 (UTC)

對於如沐西風先生在2015年6月14日 (日) 23:52 (UTC)的言論,我認為有部份不妥當,我的修改本如下(修改地方以粗體表示):
15至19日提名,提名期之後表決確定主持人(19至26日)。投票者應在投票開始之前成為自動確認用戶。可以投支持、中立、反對票。當選主持人的支持票數超過反對票數至少1/3。如果超過5人達到此項要求,取淨得票數(支持票數減過反對票數)最多的五人當選。如果出現票數相同的情況,就同時進入主持人行列。每人投票數不限,候選人不可以給自己投票,但可投給其他候選人。每位候選人可以提供一份約100字的自述供投票人參考。--(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6日 (二) 08:05 (UTC)
強烈(-)反對把門檻調低到三分一。這樣的話,明天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通過無疑了,如是者香港難保不會出現騷亂。這裏也一樣,擾亂者難保不會把動員令搞砸。--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6日 (二) 09:04 (UTC)
那怎樣?如沐西風先生要8票,如果投票人數不足或其他原因令無人當選?三份一太低的話,那怎樣才好?--(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6日 (二) 09:36 (UTC)
三分一太低,這樣的話就算有六成六人反對,也可以輕鬆過關,這就違反了設立主持人選舉的原意。過半數通過也不能看出社群是否信任某候選人擔任主持人,就好像之前的化學元素投票爭議,Hanteng和蘇州的方案只是差幾票,但是這並不表示社群同意採用較多人支持的蘇州方案,而是社群對於應該採用哪一方的仍然有重大的分歧。Jimbo認為,這樣藉助簡單多數決而建立的「共識」是假的,這無異於多數人暴政。因此三分之二已經是比較穩妥的,這是重大議題。目前的管理員選舉門檻也是八成,也是為了令當選的管理員得到社群大多數人的信任。還有,其他修訂的地方,均屬畫蛇添足,或者不可取:如沐西風說,如果票數相同,那麼就藉助協商解決,這個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至少比得票率第五高的候選人,還有和他得票率一樣的候選人自動當選要好。另外是否設立票數底限,現在還沒有定案。--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6日 (二) 10:05 (UTC)
@春卷柯南請留意,三份一指如支持九票,反對六票,九減六等於三,三是六的一半,超過三份一,當選--(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6日 (二) 13:15 (UTC)

就算是如此,如果支持票數量沒有超過總票數三分之二,仍然不能看出社群是否信任某人擔任主持人。舉個例子,十四個人投票,八人贊成,六人反對,支持票數目剛好超過反對票數目的三分之一,可是如果計算總票數,8÷14=0.57(準確到兩位小數),仍然未超過三分二,不能算是獲得絕大多數支持(supermajority)。就算用樓上的例子,也只是剛好六成,卻還是沒有超過六成六(三分二)。之所以我建議推高主持人選舉的當選門檻,是因為萬一主持人當中有擾亂者、破壞者,或者有擾亂傾向的用戶,界外成本(external cost)就會推高,也就是有意無意否決他人貢獻,拒絕與其他主持人合作,擅自宣布自己當選主持人等情況出現機率會提高,嚴重的話更會打消別人參加動員令的興趣。減低界外成本的方法,就是藉助主持人選舉的高門檻,還有社群成員對這場選舉的參與(並從中表達對候選人的信任與否)。--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6日 (二) 13:47 (UTC)

都已經說過無數次了,維基不是民主試驗場,又祭出什麼「少數人暴政」、「邊際效用」之類的政治詞彙;還把字體加粗;然後把H/蘇州的矛盾、DYK的爭議也都牽扯進來,這是要鬧到什麼時候了?動員令是以鼓勵撰寫條目為核心的團體活動,主持人也是以核對計分為主的工作,本身並不需要他們有多深的資歷;不是管理員選舉,沒有什麼額外的權限給予主持人。--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17日 (三) 01:18 (UTC)
為了和解,我願意向春卷柯南先生道歉--(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7日 (三) 06:49 (UTC)
@春卷柯南春卷柯南先生,我向您道歉。--(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7日 (三) 07:03 (UTC)

主持人提名

提名期:2015年6月15日 (一) 00:00 (UTC) 至 2015年6月19日 (五) 00:00 (UTC)
主持人應當在提名期開始之前(2015年6月15日 (一) 00:00 (UTC)前)成為WP:自動確認用戶(註冊達7天並編輯達50次)。
可以自薦或他薦。自薦者直接在下面簽名。如果推薦他人,需要得到被推薦人的同意後,方可在下方推薦。
提名期結束後進入投票階段。提名期間不可投票。

臨門一腳

最後還有幾個問題:

  1. @AddisWang之前閣下講過今屆動員令一切從簡,不過今非昔比(見Wikipedia:動員令/統計),這幾年動員令參與人數有增無減。如果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同一個頁面,頁面(腳本)載入速度會減慢,出現編輯衝突的機率也更高。我看不如這次動員令一樣分成幾個頁面,保留整體貢獻、計分表分頁,主持人報告版併入討論頁,一切貢獻在個人貢獻分頁申報,推廣、雜項、統計這些併入主頁。至於說明書,則是可有可無,我個人是傾向廢除的。閣下怎麼看?
  2. 關於動員令選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最後自薦的候選人少於五人,是不是全部自動當選。如果自動當選的話,動員令仍然會有足夠的人手管理,不過社群卻無法藉助選舉選出他們認可的主持人,害群之馬也可以因利乘便,企圖擾亂動員令的運作。反之,選舉有助選出受到社群信賴的維基人,可是會引致動員令主持人手不足。不過,我現在已經四處找人了,大家免著驚。--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6日 (二) 09:18 (UTC)
@春卷柯南我只是建了個頁面,既然沒有人願意去做的話。不過我認為單提個人貢獻,如果沒有那些表格和複雜的東西,只是純粹的文本的話,恐怕參與的人數多也不太會影響加載速度。整體貢獻和計分表另開一頁就夠了,沒必要太複雜。當然如果您覺得個人貢獻量比較大單另開一頁我也是沒什麼意見。
說白了主持人就是個計分的工作,我倒是鼓勵沒有維護或者僅有少量維基百科管理經驗的新手用戶試着去參加動員令的主持。(比如說只要之前完成過一次動員令就OK)--AddisWang (留言) 2015年6月16日 (二) 09:30 (UTC)
我也同意AddisWang意見,讓新晉巡查員和回退員可以主動申請動員令(也算是培養以後的管理員),其餘的編輯各就各位回到主戰場去。有人當指揮官,也有人當機槍手。--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6月16日 (二) 13:45 (UTC)
當年選擇分開個人貢獻和整體貢獻的確是基於載入效率的考慮,而且個人貢獻頁面還有一些計算函數來確定該用戶是否合乎完成要求及得分,故此我認為有必要繼續分開,以免影響載入。—HW 2015年6月17日 (三) 07:03 (UTC)

各位的意見也收到了。一、雖然技術上模版、圖片載入等問題可完全解決,也就是用「(查)」三個字符取代過往沿用的計分模版,不過大家都知道劉嘉這幾屆動員令大顯神威,貢獻數量獨佔鰲頭,而且近年每屆動員令參加人數計有六、七十餘人,生怕把個人貢獻放到主頁會把頁面拉長,這也不利閱讀(不過已經和載入速度扯不上邊兒了)。因此竊以為還是分開比較好。二、主持人選舉五人自動當選的問題自忖已解決一大半,只是細節位(主要是門檻、如何處理第五同票者問題)還沒有着落。我認為三分二門檻已足以看出社群是否信任某候選人,不過這還可以斟酌,門檻不一定是三分二(約六成七),也可以是二分一(五成)或五分三(六成)。同票者藉助協商或第二輪選舉推舉就可以了。本來主持人選舉不用像管理員選舉那麼複雜。順帶一提,主持人選舉以前也有試過;就算沒巡查/回退員經驗的用戶當主持人我也不反對,只是個人認為行為靠譜的會比較好。三、我認為主題草案和時間遲早也要付諸表決(近來關於主題的討論看似沉寂了下來),不過這個搞單選項簡單多數決就可以了(但用戶可提出修改意見)。如果這項表決和主持人選舉同時進行,則如何?四、恕我武斷,動員令主頁已經做好模子了。可是如何提交貢獻那部分還沒寫到(具體而言就是在個人開一個新段,如果有需要則在編輯欄位中加載模版,類似現時GAN/FAC的做法),本次動員令的宣傳模版也沒做好。可能我寫的部分有些閃失錯,還望各位賜教。如果沒有疑問,我下一個打算是擇日(自忖星期六應該到時候了吧)把上面所有討論一併搬到動員令討論頁。當然以上都只是拋磚引玉而已。--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17日 (三) 09:55 (UTC)

(+)支持--(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5年6月17日 (三) 10:04 (UTC)
返回專案頁面「动员令/第十三次动员令/筹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