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溫克爾曼
亨利·傑勒德·溫克爾曼 (荷蘭語:Henri Gerard Winkelman, 1876年8月17日—1952年12月27日)是一名荷蘭軍官,於德國入侵荷蘭期間擔任荷蘭軍總司令。
亨利·溫克爾曼 Henri Winkelman | |
---|---|
本名 | 亨利·傑勒德·溫克爾曼 Henri Gerard Winkelman |
出生 |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 | 1876年8月17日
逝世 | 1952年12月27日 荷蘭蘇斯特貝赫 | (76歲)
效命 | 荷蘭 |
軍種 | 荷蘭皇家陸軍 荷蘭皇家東印度軍 |
服役年份 | 1893年-1934年 1939年-1945年 |
軍銜 | 上將 |
統率 | 荷蘭軍總司令 |
參與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獲得勳章 | 軍事威廉勳章 (四級騎士) 荷蘭大十字獅子勳章 (騎士大十字) 動員戰爭十字勳章 |
配偶 | 艾倫丁·傑科米娜 ·柯爾特 Arendina Jacomina Coert (1902年-1952年結婚) |
戰前生涯
編輯溫克爾曼於1876年8月17日出生在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父親為朱利葉斯·亨德里克·溫克爾曼(Julius Hendrik Winkelman),母親為夏洛特·亨麗埃特·布拉姆斯(Charlotte Henriëtte Braams)。在中學畢業後,他前往布雷達的皇家軍事學院學習。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名荷蘭皇家東印度軍(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軍)的軍官,但在訓練期間,他改變了想法,並成為了一名步兵軍官。他於1896年晉升為中尉。1902年,他同艾倫丁·傑科米娜 ·柯爾特(Arendin Jacomina Coert)結為夫妻,並育有二子二女。在完成個人軍事教育後,他開始在荷蘭陸軍中嶄露頭角。他於1913年晉升為上尉,1923成為少校,1931年被授予將級軍官軍銜,並成為荷蘭第四師的指揮官。1934年,在離開軍隊前不久,他晉升為中將。溫克爾曼在競爭荷蘭陸軍參謀長一職時落敗於伊薩克·雷因德斯將軍,隨即決定退役,並最終獲准榮休。作為一名退役軍官,他依然通過提出建議的方式活躍於軍隊的方方面面。
荷蘭於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前的四天,即1939年8月28日發起了武裝部隊動員。時任參謀長的伊薩克·雷因德斯將軍被任命為荷蘭軍隊最高統帥,但由於他從一開始就與國防部長阿德里安·戴克斯霍恩產生了明顯分歧,致使雷因德斯最終被迫在1940年2月5日退休。荷蘭高層在一次碰頭會後,決定把溫克爾曼將軍召回海牙,並選他為新任的荷蘭軍隊最高統帥。他於次日接受了這一任命。
戰爭期間
編輯溫克爾曼深知荷軍的局限性,其麾下僅有28萬人可供調遣,這遠不足以防衛整個國家。更糟的是,整個荷蘭陸軍甚至沒有坦克可供作戰,軍隊缺乏有效訓練,野戰砲及防空炮也面臨短缺。溫克爾曼確信荷蘭軍隊沒有能力進行現代化的「機動」防禦,因此他決定簡單起見:荷蘭軍隊將防衛重心放在「荷蘭要塞」(由北荷蘭省、南荷蘭省和烏德勒支省組成,大致位於今天的蘭斯塔德地區)地區,通過加強現有防線工事來應對攻擊。溫克爾曼從未幻想過將德軍推回德國境內,相反,他認為荷軍能做的僅僅是拖住德軍進攻,好贏得足夠時間守住「荷蘭要塞」,直到盟軍援軍趕來。
事實上,荷蘭北部的德倫特省、格羅寧根省和弗里斯蘭省基本沒有設防。溫克爾曼將最先進的防禦工事部署在阿夫魯戴克大堤(連接着弗里斯蘭省和北荷蘭省)東側的科倫沃德灘上,希望能遲滯德軍進攻,防止德軍從北部威脅「荷蘭要塞」的安全。在荷蘭東部,他把第一道防線部署在荷蘭艾瑟爾河至默茲河沿岸。荷軍的主要防線則位於荷蘭的心臟地帶,稱為格雷貝防線,由第二和第四軍團防衛。格雷貝防線是荷蘭新建的河岸防線,在戰前被認為是整個荷蘭防禦系統的代表,作為「荷蘭要塞」的東部防線,溫克爾曼對其寄予厚望,要求堅守到最後。然而,過時的防禦系統與過於靠近烏德勒支和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該防線面臨諸多問題。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國入侵荷蘭。希特拉計劃直接將傘兵投放到海牙,迅速控制整座城市,逮捕荷蘭內閣成員、皇室成員和身為荷蘭軍隊最高軍事指揮的溫克爾曼並在開戰24小時內逼迫荷蘭投降,但未能成功。在東部,德軍起初進展順利,不久就被荷軍的主要防禦工事阻滯。經過一天戰鬥,荷軍在劣勢下擋住了德軍首輪進攻,這令溫克爾曼將軍感到些許安慰。然而南部前線卻已告急,德軍傘兵搶佔了位於多德雷赫特和鹿特丹以南的穆爾代克大橋。與此同時,由德軍第9裝甲師支援的步兵部隊攻破了荷軍皮爾拉姆防線,進佔至北布拉班特省南部,即將與穆爾代克的德軍會合併從南邊進入「荷蘭要塞」,進而徹底切斷荷蘭同比利時和法國的陸上聯繫。荷軍隨後聯合法國軍隊發起反擊,意在收復穆爾代克大橋和格雷貝防線的失地,卻都以失敗告終。
5月13日,威廉明娜女王已流亡至倫敦,大部分內閣部長也聚集在荷蘭角港準備啟程。時任荷蘭商務部長馬克斯·斯滕貝爾赫以女王和內閣的名義,將荷蘭位於歐洲部分的政府權力授予溫克爾曼,並要求常務秘書們聽從他的指示。內閣和女王后來默認了這一安排。
經過三天激戰,格雷貝防線於5月13日晚間被德軍攻破。此時德軍第9裝甲師已同穆爾代克的部隊會合,突破了「荷蘭要塞」並進入鹿特丹,佔領了默茲河南岸。儘管已無勝利的希望,北岸的荷軍依然頑強抵抗,海軍陸戰隊在橋頭架起機槍,德軍始終無法通過默茲河。希特拉對此大為光火,他本預計此時已佔領整個荷蘭。5月14日,德軍下達了最後通牒,緊接着對鹿特丹展開轟炸。德軍隨後又威脅要轟炸烏德勒支,無奈之下,溫克爾曼將軍只得於當天晚上向德軍投降,正式的投降書則於次日在雷松德簽署。
戰後歲月
編輯簽署荷蘭投降書後,由於溫克爾曼將軍拒絕協助德軍勸降荷蘭境內的抵抗組織,他從1940年7月2日起遭到囚禁,在獄中度過了整個德佔時期。他於戰後的1945年10月1日從荷蘭軍隊中光榮退役,並被授予荷蘭最古老、等級最高的軍事威廉勳章。
溫克爾曼將軍於1952年12月27日在蘇斯特貝赫的家中安詳去世,享年76歲。
紀念
編輯他的雕像至今仍樹立在雷松德小學的門前,他於1940年5月15日在那裏簽署了荷蘭投降書。
寧斯佩特的一座軍事基地以他命名,在該基地於2007年5月15日關閉後,這一名字被轉以命名另一座位於哈爾斯坎普的軍事基地。
參考資料
編輯- Dr. Loe de Jong.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in de Tweede Wereldoorlog. Den Haag: Staatsuitgeverij. 1981. ISBN 978-90-1206-880-2.
- Teo van Middelkoop. Een soldaat doet zijn plicht. Zaltbommel: Europese Bibliotheek. 2002. ISBN 978-90-2883-643-3.
- Teo van Middelkoop. Generaal H.G. Winkelman. Standvastig strijder (1876-1952). Zaltbommel: Aprilis. 2006. ISBN 978-90-5994-103-8.
- Alan Axelrod; Jack A. Kingston. Encyclopedia of World War II.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7. ISBN 978-08-1606-022-1.
- K.A. van den Hoek; John Preger. De bange meidagen van '40. Rotterdam: Lekturama. 1978. OCLC 652587909.
- (荷蘭文)TracesOfWa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荷蘭二戰權威網站)
- 荷蘭軍事博物館
- 荷蘭抵抗運動紀念館
外部連結
編輯- (荷蘭文)1940年荷蘭高級軍官列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荷蘭文)荷蘭歷史研究所的相關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軍職 | ||
---|---|---|
前任: 伊薩克·雷因德斯 |
荷蘭軍總司令 1940年2月6日 –1940年5月15日 |
繼任: 職位空缺 下一相同職位 貝恩哈德親王 (利珀-比斯特費爾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