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號鐵甲艦
「克里姆林宮」號(俄語:Кремль,羅馬化:Kreml,直譯:克里姆林宮)[b]是俄羅斯帝國海軍於19世紀60年代中期建造的第三艘也是最後一艘佩爾維涅茨級舷側鐵甲艦。該艦建成後加入了波羅的海艦隊,並於1869年意外撞沉了一艘俄國巡防艦。該艦於1870年被分配至炮兵訓練支隊,期間經常更換武器裝備。1885年,「克里姆林宮」號在一場風暴過後擱淺,之後被打撈起並重新投入使用。該艦於1904年被列入預備役,並於次年解除武裝,最終在1908年被出售拆解。
歷史 | |
---|---|
俄羅斯帝國 | |
艦名 | 俄語:Кремль |
艦名出處 | 克里姆林宮 |
下訂日 | 1863年4月20日 |
建造者 | 聖彼得堡塞米尼科夫和波萊蒂卡 |
成本 | 898,000盧布(僅艦體和輪機) |
動工日 | 1863年12月23日[a] |
下水日 | 1865年8月26日 |
服役日 | 1866年 |
重新歸類 | 1892年2月13日,岸防艦 |
除籍日 | 1905年10月12日 |
結局 | 1908年9月8日,出售拆解 |
技術數據(建成時) | |
艦級 | 佩爾維涅茨級船旁列炮鐵甲艦 |
排水量 | 3,664長噸(3,723公噸) |
全長 | 221英尺(67.4米)(o/a) |
全寬 | 53英尺(16.2米) |
吃水 | 15英尺(4.6米)(平均)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8節(15公里每小時;9.2英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2,000海里(3,700公里;2,300英里) |
乘員 | 430名軍官和水手 |
武器裝備 | 17門7.72英寸(196毫米)60磅滑膛炮 |
裝甲 |
設計
編輯該艦被設計為一艘岸防艦,用於保護通往聖彼得堡的通道,並被稱為「自行式裝甲水上炮台[c]」。因此,重型武器和防護是該艦設計中最重要的因素。[3]
「克里姆林宮」號全長221英尺(67.4米),舷寬53英尺(16.2米),平均吃水15英尺(4.6米),滿載時排水量為3,664長噸(3,723公噸),超出同級艦約300長噸(300公噸)。該艦在艦首裝有撞角,但沒有同級艦上通移動艦尾撞角。參照其姊妹艦「佩爾維涅茨」號的經驗,在水線下12英寸(305毫米)深處安裝有20英尺(6.1米)長的舭龍骨以減少船舶的橫搖。這艘艦的操控性並不好,歷史學家史提芬·麥克勞克林(Stephen McLaughlin)指出,這艘船「經常有突然向一邊或另一邊猛地傾斜」,這可能是由於導向其舵的水流動力不佳所致。該艦需要至少六名水手來操作舵輪,而通常配置下,全艦共有459名軍官和水手。[4]
為了降低成本,該艦安裝的是從聖彼得堡卡爾和麥花臣建造的木製巡防艦上拆下翻新的水平筒形蒸汽機。艦載有兩個汽缸,每個汽缸的直徑為83.6英寸(2,120毫米),行程為36英寸(910毫米)。使用四座矩形火管鍋爐產生的蒸汽,驅動一具直徑為13英尺6英寸(4.11米)的螺旋槳,設計輸出功率為870匹指示馬力(650千瓦特),在1866年10月18日的海試中,本艦達到了7.08—8.93節(13.11—16.54公里每小時;8.15—10.28英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克里姆林宮」號的鍋爐在服役約十年後就需要更換,尤其是在1876年、1886年、1892年和1901年。為了節省資金,更換上來的鍋爐皆取自退役艦隻,並在安裝到「克里姆林宮」號之前進行翻新。[5]
本艦原計劃像同級艦一樣裝備三桅縱帆式帆裝,但首任艦長建議將前桅和主桅改為橫帆,以充分利用其更適合航海的艦體。中空的鐵製桅杆被用來給下層甲板通風,這也是俄羅斯帝國海軍首次使用這樣的桅杆。為了在戰鬥中保護負責測量龍骨下水深的水手,該艦還安裝了兩根從炮甲板通到底部的測深管。[6]
「克里姆林宮」號配備了俄羅斯帝國當時最強大的17門7.72英寸(196毫米)60磅滑膛炮。其中15門安裝在舷側,2門安裝在上層甲板的中軸炮座[d]上作為追擊炮。不幸的是在1859年至1860年的試驗中,這種炮被證實在200碼(183米)的射擊距離下都無法穿透4.5英寸(114毫米)厚的鍛鐵裝甲。此外,該艦還裝備了8英寸(203毫米)線膛炮。在其整個服役生涯中,上層甲板上的武器更換得更加頻繁,其中包括不同配置的6英寸(152毫米)和8英寸線膛炮,以及數量不等的小型火炮。[8]
該船的裝甲配置與其姊妹艦不同,雖然側面大部分被4.5英寸(110毫米)的鑄鐵裝甲,但裝備有同樣厚度的橫向裝甲艙壁保護炮甲板免遭掃射,而艙壁外的艦體上部未受防護。裝甲的柚木背板增加到15英寸(381毫米)。「克里姆林宮」號甲板最大厚度為1.14英寸(29毫米)。指揮塔也由4.5英寸厚裝甲防護。艦體由四道水密橫向艙壁和兩道縱向艙壁隔開,以防止來自水下的損害。[9]
建造和服役
編輯「克里姆林宮」號得名自克里姆林宮[10],於1863年4月20日同俄國造船廠塞米尼科夫和波萊蒂卡(Семенников и Полетика)簽訂了造艦合同,總成本為898,000盧布。但工程尚未開工,俄羅斯海軍部委員會於7月20日修改了合同,並額外支付48,000盧布以將工程時間縮短一年。這是由於當年俄羅斯殘酷鎮壓波蘭和立陶宛起義引起了外國的強烈反應。海軍部隨後將造艦的優先權轉移到較小型的烏拉甘級淺水重炮艦,以期這些艦艇可以更快完工。因此「克里姆林宮」號的進度在10月2日開工後幾乎停滯不前。該艦直到12月23日才正式鋪設龍骨,並於1865年8月26日下水。[11]
該艦於1866年加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12]。1869年8月15日,該艦與鐵甲艦「佩爾維涅茨」號、「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號、巡航艦「奧列格」號以及巡防艦「勇士」號一起在霍格蘭海岸參加演習。期間,「克里姆林宮」號撞上了「奧列格」號,致使艦上445名船員中有16人遇難。倖存者被其餘四艦救起[13][14]。「克里姆林宮」號在這次事故中僅受到輕微損壞。1870年3月,該艦被分配至炮兵訓練支隊,並在這個位置上度過了大部分服役生涯。1881年11月,該艦安裝了從鐵甲艦「彼得大帝」號號上拆下來的蒸汽動力舵機,這就需要在狹窄的鍋爐房內安裝一個高壓副鍋爐。事實證明,這一舉措帶來的麻煩比其本身的價值要多,因此兩年後該舉措被取消。1885年6月10日,「克里姆林宮」號在駛往雷瓦爾的途中遭遇風暴,艦身進水嚴重,因此艦長決定駛往淺水區。但由於軸承過熱,發動機被迫停機,最終只能獨自航行至愛沙尼亞海岸的昆達灣。到達目的地後,海水繼續通過通風井、測深管和內部艙壁有缺陷的閥門不斷湧入,艦身進水26英尺(7.9米)。五天後,「克里姆林宮」號被重新打撈起並在喀琅施塔得進行修復。1892年2月13日,該艦被重新歸類為岸防艦,並於1904年12月24日轉為預備役。1905年9月15日,「克里姆林宮」號被解除武裝並移交給喀琅施塔得港處置。1908年10月12日,該艦被從海軍名單中除名,並於最終1908年9月8日作為拆解品出售。[12]
腳註
編輯註釋
編輯出處
編輯- ^ 張恩東 (2018),第178頁.
- ^ 袁隨善 & 何志剛 (1992),第15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5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7–11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7, 125–126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9, 126頁.
- ^ 楊堅 (2017),第19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4, 121–122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7, 122, 124頁.
- ^ Silverstone (1984),第378頁.
- ^ McLaughlin (2011),第115–116頁.
- ^ 12.0 12.1 McLaughlin (2011),第119, 121, 128頁.
- ^ This Evening's News. Pall Mall Gazette (1416) (London). 1869-08-26 (英語).
- ^ Russia. The Standard (14061) (London). 1869-08-27: 5 (英語).
參考書目
編輯- McLaughlin, Stephen. Jordan, John , 編. Warship 2011. London: Conway. 2011: 112–129. ISBN 978-1-84486-133-0 (英語).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英語).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袁隨善; 何志剛. 英汉船舶近海工程词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03. ISBN 7-80513-966-0 (中文(中國大陸)).
- 楊堅. 英国战列巡洋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7-07. ISBN 978-7-5518-1518-5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