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曾先後組成六次:1926年兩次,1927年、1931年、1933年、1948年各一次。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26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正規軍
種類軍隊
規模3個師:第84師、第2師、第25師
駐軍/總部北平
參與戰役抗日戰爭
長城抗戰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冬季攻勢中條山戰役國共內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關麟徵劉珍年徐庭瑤高桂滋何文鼎

沿革 編輯

1926年10月8日,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成立,原屬福建省都督陸軍第三師李鳳翔部(閩軍)的旅長曹萬順杜起雲通電參加國民革命軍蔣介石將其與陳炯明林虎殘部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長何應欽(曹萬順代);第一師師長,曹萬順兼,後改余仲麟[1];第二師師長,杜起雲。該軍編成後配合東路軍,奪取松口之戰勝利。[2]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 編輯

1926年12月,東路軍攻佔福州,收編福建周蔭人所部第十二師第廿三旅李春生部為第十七軍第三師,王成芳任第三師師長,原旅長李春生任副軍長。1927年1月,李春生部編入東路軍第四縱隊。2月,因第十七軍第三師陰謀叛亂,何應欽命第二縱隊司令馮軼裴解除李部武裝,李被擒獲法辦。1927年7月,第十七軍回調江南途中,收編陳以焱部為第三師,師長李德銘[2]

1927年11月,第二師師長杜起雲升任副軍長,由鄧振銓繼任師長並兼任軍參謀長。1928年3月,杜起雲、鄧振銓他調,李明揚任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林蔚任軍參謀長。此時,所轄第一、第二、第三師,改番號為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五十五師。1928年6月,第十七軍改編為第十一師,第十七軍番號第1次撤銷。[2]

1926年春,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3個獨立團師合編組成桂系第十七軍,軍長周斕[3],下轄:第一師,師長王錫燾;第二師,師長羅霖;第三師,師長魏鎮藩。1928年5月,第三師由李品仙指揮,進軍至冀東地區。第一師駐湖北黃陂,第二師駐湖北孝感。年底,第三師縮編為第五十一師一旅。1929年春,第二師縮編為第二師一旅,第一師縮編為第十一師一旅。第十七軍番號第2次撤銷。[4]

中原大戰時期 編輯

1927年,張宗昌直魯聯軍劉珍年部被國民革命軍收編為第十七軍,劉珍年任軍長兼第廿一師師長。1930年5月,在中原大戰中,該軍編入討逆軍第一軍團。1931年1月,因韓復榘未戰先逃,第十七軍番號第3次撤銷。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1933年長城抗戰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部分將領在1942年冬的重慶補拍合影。前排左起黃杰徐庭瑤杜聿明;後排左起劉嘉樹鄭洞國邱清泉.

1931年6月,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次圍剿後,原西北軍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十七師合編組成第十七軍,任高樹勛為軍長。1932年春,高樹勛被中國工農紅軍打敗,高樹勛離職回鄉。10月,國民政府宣佈撤高樹勛該軍軍長職,該軍番號第4次撤銷。

1933年2月,以劉戡第八十三師、黃杰第二師、關麟徵第二十五師和騎兵第一旅、砲兵第四團合編重建為第十七軍(中央軍)參加長城抗戰,軍長徐庭瑤[5][6];長城戰功,援助宋哲元部,劉戡晉升為第九十三軍軍長兼第八十三師師長,率部駐守密雲[5]

1933年3月11日,第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徵負傷,杜聿明代理師長。長城抗戰結束後駐北平。1935年5月,軍長徐庭瑤轉調職,軍番號第5次撤銷。[5]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

1937年8月,以李仙洲第二十一師和高桂滋第八十四師合編為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原屬黃杰第二師、關麟徵第二十五師改編組建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軍[7]

1938年,李仙洲忻口戰役戰功,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二軍中將軍長兼第廿一師師長。第廿一師撥出第十七軍。

1940年,改轄第八十四師高桂滋和新編第二師長金憲章。1941年,第十七軍下轄高建白第八十四師和新編第二師金憲章。1942年,高桂滋衛立煌請求調同鄉好友高增級到該軍任副軍長兼新編第二師中將師長。新二師在晉南垣曲橫嶺關一帶守御,日軍大舉進攻中條山戰役,該軍損失慘重,軍長高桂滋失蹤數日,高增級身負彈傷二處。1943年冬,該軍西移到隴東轉為對付包圍陝甘寧邊區,新二師駐防鎮原慶陽合水寧縣一帶。1943年,任事勳接任第八十四師師長。1945年,別光漢接任第八十四師師長。

第十七軍先後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七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國民革命軍三十六集團軍第二戰區第一戰區第八戰區。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1939年冬季攻勢中條山戰役會戰等。[7]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1946年初,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轉任第八戰區副司令官,原第六十七軍軍長何文鼎接任十七軍軍長職務,駐防甘肅定西,隸屬西北行營。5月,第十七軍改編為整編第十七師,駐防陝西洛南,隸屬整編第二十九軍(原第三十七集團軍)。第十七軍番號撤銷,為第5次消失。何文鼎任整編第十七師師長,副師長梁文鐵、參謀長宋質堅,下轄整編第十二旅,旅長陳子乾;整編第四十八旅,旅長何奇;整編第八十四旅,旅長任子勳[7] 1947年初,整編第四十八旅,旅長改為康莊;整編第八十四旅,旅長改為張淇

1947年10月10日胡宗南放棄延安以北地區,何文鼎率整17師(欠整84旅)接替整27師,從甘泉縣進駐延安,兼任延安警備司令。擔任延安至甘谷驛的守備任務,維護延安到洛川間咸榆公路交通線的安全。1947年12月下旬西安綏署延安前進指揮所撤銷,駐金盆灣的整27師南調,延安成為孤城。1948年4月21日從延安撤退關中。[8]

1948年10月,恢復第十七軍番號。軍長康莊;整編第十二旅恢復第十二師番號,師長陳子乾(後李繼唐);整編第四十八旅恢復第四十八師番號,師長康莊兼(後由萬又麟梁鐘)。[9]1949年11月,第十七軍在西南戰役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達成停戰協定,作戰部隊遣散。第十七軍番號第6次撤銷。

歷任軍長 編輯

  1. 何應欽1926.10.08--1928.06(曹萬順代)
  2. 周斕1926--1929
  3. 劉珍年1927--1931.01
  4. 高樹勛1931.06--1932.10
  5. 徐庭瑤1933.02--1935.05
  6. 高桂滋1937.08.07--1946.5
  7. 康莊1948.10--1948.12
  8. 楊德亮回族1948.12--1949.5
  9. 周文韜1949.5--1949.12.29

參考 編輯

  1.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189頁
  2. ^ 2.0 2.1 2.2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0頁
  3.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4.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
  5. ^ 5.0 5.1 5.2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3頁
  6.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7. ^ 7.0 7.1 7.2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4頁
  8. ^ 何文鼎:「整編第十七師從擔任護路到守備延安的經過」,來源:《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第二章 胡宗南進攻延安,寧、青二馬出動配合)
  9.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