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什翼kin4(318年—376年),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部首領王,338年至376年在位,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拓跋鬱律之次子,拓跋翳槐之弟。

生平

編輯

321年,時任代王的什翼犍父親拓跋鬱律拓跋猗㐌妻惟氏殺害,什翼犍當時還是幼兒,其母王氏將什翼犍藏在褲內,並祈求:「上天暫時保存你性命,則不要啼哭。」什翼犍終沒有哭,得逃過一劫。

329年,什翼犍兄拓跋翳槐出任代王,曾以什翼犍至後趙為質,請求和解。338年,翳槐病重,遺命立什翼犍。各部落酋長認為什翼犍難以返還,遂擁戴什翼犍之弟拓跋孤,拓跋孤拒絕,自願前往後趙為人質以交換什翼犍,後趙天王石虎感其義,遂送二人回國。於是什翼犍在繁畤(今山西渾源)即位,建元建國,分封國土一半給拓跋孤。什翼犍有勇略,因此祖業逐漸復興,人民紛紛歸附,並開始設置百官,分別掌理政務,律令簡單,民眾安居樂業。國土東自濊貊(今朝鮮半島北部),西及破落那,南至陰山,北至沙漠。建元二年(339年),與大臣商議定都於灅源川。後聽從母親王氏的意見,未建都城。同年,娶慕容皝妹,進行政治聯姻

建國三年(340年)定都於盛樂(有認為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次年十月,鐵弗部首領劉虎進攻代國西境,被拓跋什翼犍打敗。十二月,慕容皝遣使朝貢。建國十六年(353年),慕容俊遣使朝貢。十七年(354年),涼王張祚遣使朝貢。

鐵弗部首領劉衞辰初附代國,但反覆於代國及前秦之間,什翼犍在建國二十八年(365年)劉衞辰叛變時率眾驅逐東渡黃河來侵的劉衞辰,後又於建國三十年(367年)再攻劉衞辰。當時黃河河面尚未結冰,部眾無法渡河,什翼犍就用葦絚阻慢水流,加快結冰,又用散葦放在未夠堅硬的冰塊上,令冰和葦草結成一塊,如同浮橋一樣,如此成功渡河。劉衞辰未能預料什翼犍這麼快就能渡過黃河,猝不及防就被對方擊敗,逃奔前秦,而前秦天王苻堅就將劉衞辰送還朔方,並派兵守戍。其後代國亦繼續進攻劉衞辰,至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劉衞辰因代國的軍事壓力而向前秦求救,前秦放是派兵攻擊代國,時什翼犍患病無法統軍,所派的白部、獨狐部及劉庫仁都不能擋住前秦軍隊,於是只得率各部避走陰山以北。可是其時高車各族乘時叛變,並抄略代國部眾,什翼犍逼於無奈,只好南返漠南,後因秦軍稍稍退而在其年十二月回到雲中。

拓跋孤之子拓跋斤正為了不能繼其父之職而心懷怨恨,因而向什翼犍之庶長子拓跋寔君謊稱寔君諸弟將加害寔君,並令他盡殺諸弟及什翼犍。前秦趁代國大亂的機會發動攻擊,代國遂滅。

398年,什翼犍之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稱帝時,將什翼犍追為昭成皇帝,廟號高祖[註 1]

性格特徵

編輯

什翼犍性格寛厚,如郎中令許謙曾經偷了兩匹絹布,什翼犍知道後反而為他隱瞞,更要左長史燕鳳不要將事情泄漏出去,免得許謙因慚愧自殺,因財物而害了士人。又一次攻擊西部叛人,期間眼睛中箭受傷。戰後射箭者被捕,眾人都打算殺了他,但什翼犍以各為其主,將對方釋放了。

鮮卑名

編輯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認為,拓跋什翼鍵與其孫子拓跋珪的鮮卑語本名一致,涉歸/涉圭/涉珪/什圭/乙旃/什翼犍/鬱律旃/弈洛韓/奕洛干/什翼珪/若洛廆/弈洛瓌等等漢譯形式,其語源有兩種可能的形式,即ilqän或il-qan,就是拓跋什翼鍵的鮮卑語本名[1]

牛繼馬後

編輯

景龍三年(709年)十二月,唐朝史學家元行沖編撰《魏典》三十卷,該書中認為魏明帝曹叡時期,河西的柳谷出現一塊瑞石,有牛繼馬後的徵兆。而元行沖研究事跡,認為自己的祖先拓跋什翼犍名犍,承接了晉朝的大命建立新的王朝[2][3][4]

DNA分析

編輯

2008年至201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在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底張鎮布里村北500米處發掘了元威的墓葬,出土墓誌中記載元威為拓跋什翼犍的後裔。復旦大學經分層測試,確定了元威遺骨的遺傳類型為C3b1a1a1a-F1756。基於當代人的遺傳調查顯示C3b-F1756主要分佈於北方草原地區,如在哈薩克斯坦哈薩克人佔11.11%,內蒙古海拉爾蒙古人中佔9.26%,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人中佔12.50%,鐵列烏特人中佔9.09%,而在漢族人中幾乎不見。基於多個有悠久歷史家系的突變率計算,韓昇和蒙海亮推算C3b-F1756在蒙古高原的擴張年代為大約5500年前,比其他支系的擴張要早得多。由於C3b1a1a1a-F1756下游的C3b1a1a1a1a-F3889主要分佈在呼倫貝爾地區且分化時間在約3300年前。根據以上分析,韓昇和蒙海亮推測距今5000-3000年的時候C3-F1756已經是外貝加爾湖一呼倫貝爾地區的土著,也是這一地區人群最核心父系遺傳類型之一。從考古發掘情況看,北亞類型居民大規模南下內蒙古地區是在春秋時期,而大規模南下東北地區則是秦漢以後,拓跋先祖很可能是匈奴統治崩潰後從外貝加爾地區南下的[5]

家庭

編輯

妻妾

編輯
  • 慕容氏慕容皝妹,建國二年(339年)嫁拓跋什翼犍,為正妻,建國四年(341年)逝世。
  • 慕容氏,慕容皝親族之女,建國四年(341年)嫁拓跋什翼犍[6],後事不詳。
  • 慕容皇后,慕容皝女,建國七年(344年)嫁拓跋什翼犍,為正妻,生拓跋寔、拓跋翰、拓跋閼婆等。

子女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此為北史資治通鑑所載;而晉書則載拓跋珪為什翼犍之子,代國為前秦所敗後,拓跋珪綁縛什翼犍將之送往前秦投降,前秦天王苻堅令什翼犍入太學習禮。
  2. ^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魏書札記》<崔浩國史之獄>

註釋

編輯
  1. ^ 朱鳳玉,汪娟. 《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 台北市: 新文豐出版社. 2010年10月: 31—42. ISBN 9789571721200 (中文(繁體)). 
  2. ^ 《舊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五十二》:行沖以本族出於後魏,而未有編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為學者所稱。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後之象,魏收舊史以為晉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馬,以應石文。行沖推尋事跡,以後魏昭成帝名犍,繼晉受命,考校謠讖,著論以明之。
  3. ^ 《新唐書·卷二百·列傳第一百二十五》:景雲中,授太常少卿。行沖以系出拓拔,恨史無編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詳文約,學者尚之。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繼馬之象。魏收以晉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馬姓,以著石符。行沖謂昭成皇帝名犍,繼晉受命,獨此可以當之。
  4. ^ 《唐會要·卷六十三》:景龍三年十二月,太常少卿元行沖以本族出於後魏,未有編年之文,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為學者所稱。(初,魏明帝時,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後之象。魏收《魏史》以為晉元帝是牛氏之子,因姓司馬氏,以應石文。行沖難尋事跡,以後魏道武帝名犍,繼晉受命,又考校讖符,特著論以明之。)
  5. ^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學術月刊》 (10期), 2017年, (10期): 128–140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6. ^ 6.0 6.1 魏書·卷一·帝紀第一》昭成皇帝諱什翼犍......(建國二年)夏五月......娉慕容元真妹為皇后......四年秋九月,築盛樂城於故城南八里。皇后慕容氏崩。冬十月,劉虎寇西境......虎死,子務桓立,始來歸順,帝以女妻之。十二月,慕容元真遣使朝貢,並薦其宗女......六年秋八月,慕容元真遣使請薦女......七年春二月,遣大人長孫秩迎後慕容氏元真之女於境。夏六月,皇后至自和龍......
  7. ^ 徐, 殿魁, 《河南偃师县杏园村的四座北魏墓》, 《考古》 (1991年09期), 2014年, (1991年09期): 818–832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8.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太尉府參軍元君之墓誌銘」君諱侔,字伯宗,洛陽都鄉安武里人也。昭成皇帝」之後,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之孫,光州史」君之元子。君有溫柔之貞氣,棲素質於靈府,常脩」言以自約,與仁者之為偶。以永平四年歲次辛卯」五月丙申朔十五日庚戌篤疾終於第。傷瀾源之」絕浦,哀桂渚之斷漵,既思賢以戀德,且立石以表」墓。其辭曰:」芳茂玄圃,蘭長梯柯,泉流清𣸢,水潔生波。其人雅」智,體義尚和,名垂州里,美稱鄉阿。寬柔恩厚,審待」如靜,人高絕倫,超與俊並。蘭音頌壤,芬揚岳嶺,既」□洛英,𣲫州標挺。氣陵雲光,身滅無逞,如君生志,」□□□□,思人不見,頌君在銘。   「誌陰」君六世祖昭成皇帝。」五世祖第八皇子諱受久,獻明皇帝之母弟。」妃王氏昭成之舅女。高祖右丞相常山王諱」遵字勃兜。妃劉氏大宗明元皇帝之姨。」曾祖侍中使持節征西大將軍都督河以西諸軍」事常山康王諱素連。妃赫連氏夏主昌之妹。」祖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諱於德。」夫人南陽張氏,龍驤將軍阜城侯提之孫女。」父鎮遠將軍光州刺史諱悝字純陀。」夫人叱羅氏儀曹尚書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都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帶方靜公興之長」女也。」君以永平四年十一月五日窆於長陵之北崗。
  9. ^ 傅清音, 《新出元華光墓誌與元媛柔墓誌所見元魏宗女的婚姻和信仰》, 《出土文獻研究》 (00期), 2019年, (00期): 410–422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 
  10. ^ 趙振華著. 《洛阳古代铭刻文献研究》. 西安市: 三秦出版社. 2009年12月: 272–274. ISBN 978-7-80736-521-1 (中文(中國大陸)). 
  11. ^ 《魏書·王建傳》:豐子支,尚昭成女,甚見親待。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六:王建娶代王什翼犍之女。
前任:
兄·烈帝拓跋翳槐
北魏追尊先祖
索頭部鮮卑首領
代國君主

338-376
繼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