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奇遇記 (2009年電影)

2009年美國科幻電影

星空奇遇記》(英語:Star Trek,中國大陸譯《星際迷航》,新加坡、台灣譯《星際爭霸戰》)是一部在2009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由J·J·艾布斯執導,羅伯托·奧利奇亞歷克斯·庫茲曼撰寫劇本,並由派拉蒙電影公司發行。這部電影是第11部星空奇遇記系列電影,[5]其主要角色為初代《星空奇遇記》的人物,並由新一代的年輕演員飾演。電影描述了占士·T·卻克基斯·派恩飾)與冼樸沙查·昆圖飾)在聯邦星艦企業號[6]上相遇,並協力對抗未來的羅慕倫人尼祿英語Nero (Star Trek)艾力·班納飾)的情節。這齣時間旅行的故事創造了另一個現實存在[7][8]將系列從此前確定的連續性英語continuity (fiction)限制中解放出來。

星空奇遇記
Star Trek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J·J·艾布斯
監製J·J·艾布斯
戴文·連杜洛夫
編劇劇本:
羅伯托·奧利奇
亞歷克斯·庫茲曼
角色:
金·羅丹貝利
原著星際爭霸戰
主演基斯·派恩
沙查·昆圖
艾力·班納
素兒·蘇丹娜
卡爾·奧賓
趙約翰
安東·葉利欽
西蒙·佩格
布魯斯·格林伍德
李奧納德·尼摩伊
配樂米高·賈基諾
攝影丹尼爾·明德爾英語Daniel Mindel
剪接瑪麗·喬·馬基英語Mary Jo Markey
瑪麗安·布蘭登英語Maryann Brandon
製片商望遠鏡娛樂公司英語Spyglass Entertainment
壞機械人製片公司
片長127分鐘[1]
產地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09年5月7日 (2009-05-07)
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試映
  • 2009年5月8日 (2009-05-08)
北美英國臺灣地區
  • 2009年5月15日 (2009-05-15)
中國[2]
  • 2009年6月4日 (2009-06-04)
香港
發行商派拉蒙電影公司
預算$1.5億美元[3]
票房$3.85億美元[4]
前作與續作
前作星戰啟示錄
續作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星際迷航
香港星空奇遇記
臺灣星際爭霸戰
新加坡星際爭霸戰

這部電影於2005年開始發展。製片方希望在忠於《星空奇遇記》正典的前提下,用時間旅行的故事情節改變系列原有的連續性,並對星空奇遇記的設備設計進行現代化。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電影在極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了拍攝。拍攝中途,派拉蒙決定將公映日期從2008年12月25日推遲至2009年5月,認為這樣會吸引更廣泛的受眾。[9]

《星空奇遇記》在爛番茄網站上獲得了95%的高度評價,[10]它是2009年度(迄至9月14日)全球票房第八高和美國票房第五高的電影,並且在《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2013年)上映之前是《星空奇遇記》系列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11][12]

自此,臺灣電影譯名回歸「星際爭霸戰」,香港仍沿用「星空奇遇記」;中國大陸則引進正版電影播映並發行DVD,部分譯名同台灣版本。

劇情概要

編輯

2387年,一顆極不穩定的超新星威脅了整個銀河系。冼樸大使駕駛着攜帶有「紅物質」(red matter)的飛船,試圖創造一個人工黑洞來消滅超新星。但是,在冼樸完成任務前,超新星已經吞噬掉了羅慕倫帝國的母星羅穆盧斯星。失去妻兒的羅慕倫採礦船納拉達號(Narada)艦長尼祿英語Nero (Star Trek)Nero)將其母星與同族人民的毀滅歸罪於冼樸,急於向他復仇;然而,黑洞的事件視界困住了兩艘星艦,並把它們送到了過去

154年前,納拉達號首先抵達了過去。它的到達在外層空間中事先引發了一場雷暴,聯邦星艦奇雲號(Kelvin)奉命調查之。尼祿襲擊了奇雲號,對其造成了嚴重損壞。代理艦長喬治·卻克(George Kirk)下令全艦疏散,並獨自留在艦上為逃走的穿梭機提供掩護,他懷孕的妻子也在乘客當中。當喬治駕駛着奇雲號猛烈撞向納拉達號時,他的兒子占士·提庇留·卻克在一艘穿梭機上出生了。25年後,冼樸大使也抵達了,但尼祿當即便將其俘虜,並把他放逐到織女四星(Delta Vega)上,要令其能親眼目睹瓦肯星的毀滅。

卻克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天資聰穎但又魯莽、玩世不恭的年輕人。而冼樸則在瓦肯星上度過他的幼年,其半人類的血統屢遭族人的歧視,最終其選擇放棄進入瓦肯研究院而到星際艦隊工作。為了激發卻克的潛能,克里斯托弗·派克英語Christopher Pike (Star Trek)上校將其父親的英勇事跡告訴了卻克,並說服他加入星際艦隊。在前往星際艦隊學院的途中,卻克與同學李奧納德·麥哥成為了好友。在學院的第三年,「小林丸號測試」的程式設計師冼樸中校指控卻克在該測試中作弊。在聽證會上,星際艦隊收到了來自瓦肯星的求救信號,報告其大氣層中出現雷暴現象,學員們被緊急指派到了軌道上的星艦。麥哥把被星際艦隊學院停止學籍的卻克偽裝成他照料的病人,以卻克的主治醫官身份將卻克偷帶上了聯邦星艦企業號

卻克從瓦肯星發出的求救信號中發現了與奇雲號毀滅時的相似之處,並向派克艦長提出警告說,艦隊正被誘入圈套當中。隨即,遲到的企業號發現先到的艦隊群被全殲了,而納拉達號正在向瓦肯星的地核鑽孔。納拉達號之後與企業號交火,尼祿發現是企業號後要求派克獨自乘坐穿梭機向他投降。派克服從了他的要求,並將冼樸提升為艦長,把卻克提升為大副。在前往納拉達號的途中,卻克、蘇奴光與輪機長奧爾森(Olson)在軌道上進行了跳傘,以降落在鑽探平台上並摧毀之;奧爾森不幸殉職英語Redshirt (character),但卻克與蘇奴成功停住了鑽探機。然而,鑽探機已經鑽到了尼祿所需要的深度,他隨即向行星的核心拋入紅物質,將整顆星球化為一處黑洞。冼樸救出了行星上的部分長老,其中包括他的父親沙瑞克英語Sarek,但其母親阿曼達·格雷森(Amanda Grayson)卻與行星上的絕大多數人民一同遇難。尼祿隨即航向地球,並向派克逼供出了地球防禦系統的指揮碼。

在卻克與冼樸為下一步行動激烈爭吵後,冼樸以叛變為由將卻克放逐到了織女四星上。冼樸下令星艦航向集合點,與艦隊中剩餘的星艦會合。在織女四星上,卻克遇到了冼樸大使,他用心靈融合術將未來發生的事告訴了卻克。在經過一番跋涉後,兩人到達了星際艦隊的哨站,並在那裏遇到了蒙哥馬利·史葛。冼樸大使將卻克與史葛傳送到了企業號上,並叮囑卻克要當上企業號的艦長。在艦上,卻克依照冼樸大使的建議故意激怒冼樸,逼迫他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影響到了他的判斷力,從而將指揮權轉交給了卻克。

沙瑞克和冼樸談心並解開其母親逝世的傷痛後,冼樸、史葛與帕維爾·柴可夫想出了一個計劃,打算在土星的衛星泰坦星背後退出曲速,從而伏擊納拉達號。隨後,卻克與冼樸被傳送上了納拉達號。當卻克救出派克時,冼樸取回了冼樸大使的飛船,毀掉了鑽探器並將納拉達號誘離了地球;然後,冼樸駕駛飛船全力撞向納拉達號。企業號及時趕到,在撞擊前一刻救出了卻克、派克與冼樸。撞擊後,被點燃的紅物質在納拉達號的甲板上層製造出了一個黑洞。卻克向尼祿提出了可以援救他們的建議,但被尼祿嚴詞拒絕。隨即,納拉達號被黑洞毀滅了,企業號險些被黑洞引力吸引無法脫離,史葛提議射出並引爆了所有的曲速反應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星艦推離了黑洞,成功逃脫。

事件結束後,卻克被提升為企業號的艦長,接替了新任將軍派克的職位。冼樸在尋找父親時,在機棚遇見了年老的自己;冼樸大使正打算出發去協助剩餘的瓦肯人建立新的居住地。年輕的冼樸向年老的自己提及他也打算離開星際艦隊,去協助瓦肯人重建家園。然而,冼樸大使則向年輕的自己提及卻克需要他們每一人的協助,並建議他應該按照自己的感覺行事。接受了其建議的冼樸留在了星際艦隊,並成為了卻克手下的大副,企業號也同時展開了新的探險旅程。

角色

編輯
 
2009年4月7日,卡爾·奧賓、基斯·派恩、執行製片布賴恩·伯克、沙查·昆圖、導演J·J·艾布斯、艾力·班納以及趙約翰出席悉尼歌劇院的首映儀式
  • 基斯·派恩占士·T·卻克。派恩認為他的第一次試演非常糟糕,因為他無法讓自己嚴肅起來,從而無法令人覺得他是一名領袖。[3]艾布斯並沒有觀看派恩的第一次試演,當派恩的經理人與艾布斯的妻子見面後,導演決定再給派恩一次機會,讓他與昆圖試演對手戲。昆圖支持派恩出演這一角色,因為他們曾在一起工作,並得以相互了解。[13]在得到這一角色後,派恩向威廉·薛特納寄送了一封信件,薛特納回信表示贊成他出演卻克。派恩觀看了電視劇的經典情節,並閱讀了有關《星空奇遇記》宇宙的百科全書,但卻為自己必須複製薛特納的角色一事感到憂鬱。派恩覺得自己必須表現出卻克的「幽默、傲慢與果斷」,但卻不應表現出薛特納說話的方式,否則便有模仿的嫌疑。[13]派恩提到,當他觀看初代電視劇時,他還被薛特納表現幽默的方式所打動。[14]此外,派恩還打算在自己的角色中加入湯·告魯斯在《壯志凌雲》中與夏里遜·福飾演印第安那·瓊斯韓·索羅時的一些元素。[15]
  • 沙查·昆圖冼樸。昆圖對飾演冼樸很感興趣,因為他着迷於冼樸半人類、半瓦肯人的二元性,[3]以及「他不懈追求的那些概念,如何在成長中負起責任,如何在成長中表現尊重。我認為這些是我們這個社會、乃至這個世界應該學習的。」[16][17]他提到,在2006年12月接受《匹茲堡新聞郵報》採訪時,他了解到了這部新電影,並表達了出演的興趣:採訪的這篇文章後來被廣泛地傳播,並吸引了艾布斯的興趣。[18]在試演時,昆圖穿着一件藍襯衣,並把頭髮弄平,以讓自己更像冼樸。[13]為了演好這一角色,他把自己的手指綁在一起練習瓦肯舉手禮,剃掉了自己的眉毛,甚至還蓄髮、染髮成冼樸的髮型。[3]他還繼承了冼樸的許多特點,譬如當其靜立時,尼摩伊通常會把雙手放在身後。[13]昆圖認為這些身體上的改變有助於飾演一名外星人,[3]還開玩笑說到:「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書呆子。我覺得我又回到了12歲的時候。看看我過去的照片你就會看見我的瓜皮頭英語bowl cut。我天生就是演冼樸的料。因為這個樣子,我至少要被嘲笑個四五年。」[19][13]在昆圖得到這一角色前,導演還與艾哲倫·保迪討論過出演的事宜。[20]
    • 賈克柏·科根飾兒童時期的冼樸。
    • 李奧納德·尼摩伊再次出演了他的角色——來自未來的老年冼樸(在電影片尾字幕中寫的是第一位冼樸(Spock Prime))。在得到這一角色後,尼摩伊與昆圖成為了好友。儘管昆圖在拍攝的空檔期間觀看了部分電視劇,但尼摩伊才是他學習扮演冼樸的主要源泉。[14]艾布斯與編劇曾前往尼摩伊的家中拜訪他;編劇羅伯托·奧利奇回憶說,在他們告訴尼摩伊他將有多麼重要前,尼摩伊表現出了一種「『你們這些人到底是誰,到底想要做什麼』的情緒」[21]。尼摩伊表現得十分平靜,而他的妻子蘇珊·貝告訴創作小組說,在他們的談話結束後,尼摩伊在椅子上長坐不起,為自己在多次謝絕後再次同意重演這一角色的決定感到不知所措。[22]由於尼摩伊不喜歡原來的劇本,製片方不得不停下製片進度,對劇本重新進行改寫。[23]劇本表現出的大尺度以及各角色的背景故事令尼摩伊感到「異常興奮」,[24][17]他說:「我們已經表現過[冼樸半人類、半瓦肯人的特質],但從來沒有像這齣劇本那樣在角色的歷史、成長、來歷以及齊聚為企業號船員的角度上來探討它。」[25]艾布斯說:「執導他去飾演冼樸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因為我到底在做什麼?這個人已經演了四十年的冼樸了。就像是『我覺得冼樸應該……』」。[26]
  • 卡爾·奧賓李奧納德·麥哥醫官(老骨頭)。和派恩一樣,艾本覺得飾演這一角色「不在於模仿和複製,而在於忠於並真實表現出當年德佛瑞斯特·凱利英語DeForest Kelley所表現出的精髓,並要為角色帶入一些新的元素」。[27]從7歲開始,艾本便成為了《星空奇遇記》的愛好者,在同兒子觀看了系列的DVD版本後,他開始積極謀求出演這一角色。[28]在同艾布斯首次見面的兩個月後,艾本進行了他的第一次試演。他說,他樂於飾演這名喜劇色彩濃厚的角色,這是他在《牛奶的代價英語The Price of Milk》後再也沒有做過的事,因為他疲於飾演動作類的角色了。當被問及麥哥的壞脾氣時,艾本開玩笑說到,這個角色可能「的確有些躁鬱」。[29]艾本曾與奧利奇與庫茲曼在《齊娜武士公主》中合作過,他在其中飾演丘比特凱撒英語Caesar (Xena)[30]
  • 素兒·薩爾達尼亞妮歐塔·胡玉娜。艾布斯喜歡她的表演,並請求她出演這一角色。薩爾達尼亞從未看過原初電視劇,不過她曾在《機場客運站》(2004年)中扮演一名星迷英語Trekkie,在艾布斯對她大加讚譽後,她答應出演這一角色。「對一名演員來說,這就是你所需要你想得到的。讓你的同僚們認可並尊重你」,[31]她這樣說道。她與妮雪兒·尼柯斯見了面,尼柯斯向她介紹了胡玉娜的背景資料及其名字的來歷。[32]薩爾達尼亞的母親是一名《星空奇遇記》愛好者,在電影拍攝期間,她通過語音郵件對該角色發表了意見。[33] 悉尼·泰米婭·布瓦特英語Sydney Tamiia Poitier亦參與了該角色的試演。[34]
  • 西蒙·佩格蒙哥馬利·史葛(史葛提)。佩格是唯一沒有經過試演的演員:艾布斯只是給他發了封郵件,問他是否有意出演這一角色。為了表現出史葛提的蘇格蘭口音,佩格在妻子莫琳(Maureen,蘇格蘭格拉斯哥人)的協助下開始了口音練習;不過,他覺得來自林利斯戈的史葛提應更具有東岸口音,所以,在他後來的表演中,史葛提說着一口混合有兩地口音的方言,但傾向於西部口音。[35]同是格拉斯哥人的第一助理導演湯米·戈姆利(Tommy Gormley)也向他提供了幫助。[36]佩格認為,史葛提是一名典型的蘇格蘭人物,他說道:「在飲酒打架後,蘇格蘭人[Scots,譯註]將是第一個大聲嘲笑自己的人。」[37]其中史葛的暱稱「史葛提」(Scotty)正是「Scots」(蘇格蘭人)的變體。幾年前,佩格在《屋事生非英語Spaced》中的角色曾經嘲笑說,每部奇數號的《星空奇遇記》電影都「拍得爛」(shit)才是人生的真諦。佩格自嘲道:「命運讓我出現在這部電影中,來證明我自己是在說屁話。」[38]
  • 趙約翰(或譯「周約翰」)飾蘇奴光。艾布斯顧慮於讓一名韓裔美國人出演日裔角色,但喬治·武井勸說道:蘇奴是企業號上所有亞洲人的代表。於是,艾布斯決定讓趙約翰出演這一角色。[39]趙約翰同意出演這名亞裔角色:「有一些動作角色你是決不會得到的,比如去扮演一名牛仔。[出演蘇奴]圓了我的夢——邁入太空吧。」[40]他認為角色的陽剛氣質非常重要,並為此進行了兩周的搏擊訓練。[41]在拍攝期間,趙約翰的手腕意外受傷,不過其代理人稱其「並無大礙」。[42]占士·凱森·李英語James Kyson Lee也曾有意出演這一角色,但由於當時昆圖已經決定出演冼樸,電視劇《英雄》的製片方不希望再讓一名演員離開三個月之久。[43]
  • 安東·葉利欽飾演帕夫·柴可夫:與其他演員不同,葉爾欽可以選擇繼承前任演員的哪些表演元素。葉爾欽決定繼承沃爾特·凱尼格英語Walter Koenig發音的方式,將「v」發音成「w」;儘管他與艾布斯都覺得這種發音更常見於波蘭人,而不是俄羅斯人。[44]他認為,柴可夫是一個古怪的角色,是在「冷戰中期」[45]被故意加進電視劇里的俄羅斯人。他回顧說:「在他們與[說了]『我就是阿波羅』的阿波羅英語Who Mourns for Adonais?談話時,柴可夫就像是『那我就是全俄羅斯人的沙皇』一般。[……]他們讓他說的這些話。我的意思是,他的確是最最古怪的一名角色。」[46]
  • 艾力·班納尼祿艦長英語Nero (Star Trek),電影中的反派,來自未來的羅慕倫人。班納的情節一直拍攝到了攝製工作結束。他「在小時候是一名超級星迷」,[47]但從未看過一部《星空奇遇記》電影。[48]儘管他「痴迷於原初系列」[49],但只有是他覺得十分棒(awesome)的劇本,他才會接演其中的角色。[50]班納認識艾布斯,因為他倆碰巧有着同一名經理人。[51]班納即興發揮了該角色說話的方式。[52]

泰勒·佩里星際艦隊學院領導者理查德·巴尼特上將(Admiral Richard Barnett)。占士·考利英語James Cawley星際艦隊的一名軍官。帕維爾·林奇尼考夫英語Pavel Lychnikoff露西婭·瑞科爾英語Lucia Rijker飾羅慕倫人;其中,林奇尼考夫飾演一名中校,瑞科爾飾演通訊官。曾在《星空奇遇記:未來之城》中飾演克林崗人威廉·摩根·謝潑德英語W. Morgan Sheppard,在此部電影中飾演瓦肯科學委員會(Vulcan Science Council)的領導者。《星空奇遇記》愛好者、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蘭迪·保施(於2008年7月25日逝世)在片中飾演奇雲號的一名船員,並有一段對白。[61]《星空奇遇記》創始人金·羅丹貝利的遺孀瑪婕爾·巴瑞特英語Majel Barrett再度為企業號的計算機配音;2008年12月18日,亦即完成配音工作的兩個星期後,瑪婕爾逝世。[62]為了表達對瑪婕爾與金·羅丹貝利夫婦的尊敬,這部電影向他們進行了題獻。[63]

奧利奇與庫茲曼為威廉·薛特納撰寫了一段情節,其中,老冼樸將從前時間線中卻克錄製的信息轉交給了年輕的自己。「大概就是生日上的願望,了解到冼樸將要前往羅穆盧斯星,而卻克當時可能已經死了。」[64]而「前人所未至的領域」原本也是打算讓薛特納朗誦的。[65]然而,薛特納希望分享尼摩伊的主角戲份,而不希望只去露個面。[66]由於他的角色已在《星空奇遇記:星空奇兵》中死去,他因而建議電影將卻克復活的小說英語Return (Star Trek)正典化。[67]然而,艾布斯決定不讓他與尼摩伊一同出現,否則就會讓這部電影成為卻克復活的電影,而非引入新版角色的電影。[63]尼摩伊並不喜歡《星空奇兵》中讓該角色死亡的設定,但覺得令卻克復活亦會不利於這部電影。[23]

妮雪兒·尼柯斯希望扮演胡玉娜的祖母,但由於編劇協會大罷工的影響,艾布斯無法將她的情節寫入劇本當中。[68]艾布斯還有意讓凱莉·羅素出演,但他們都覺得他想要她演的角色與她曾演過的其他角色太相像了。[69]

製作

編輯

發展

編輯

以下是吉恩[·羅丹貝利]在1991年8月逝世前在一次採訪中說的內容:有人曾經問過他:『《星空奇遇記》在未來將如何發展?』他回答說他希望有朝一日,有一群聰明的年輕人能夠在一起再做一次,並比他做得更大更好。他祝福他們。
——理查德·阿諾德,羅丹貝利的助手[70]

在1968年的世界科幻大會上,《星空奇遇記》的創始人金·羅丹貝利宣佈說,他將製作一出電視劇的電影前傳[71]1980年代,拉爾夫·溫特英語Ralph Winter (producer)哈維·貝內特在發展第四部第六部電影時,曾兩度重新提出前傳的概念。再往後,大衛·拉菲里英語David Loughery曾寫出了名為《學院年代》(The Academy Years)的劇本,但由於原有演員與愛好者的強烈反對而告罷。2005年2月,隨着第十部電影《星戰啟示錄》(2002年)的失敗以及電視劇《企業號》的停播,星空系列的執行監製瑞克·博曼與劇作家艾力·廷德森英語Erik Jendresen開始發展一部新的電影《星空奇遇記》(Star Trek)。他們打算在電影中啟用全新設定的角色,並讓卻克的祖先提庇留·蔡斯(Tiberius Chase)主演。電影將發生在《企業號》之後,初代之前,大概處於地球-羅慕倫戰爭期間。[72]

2005年,派拉蒙電影公司的擁有者維亞康姆CBS公司中分離了出來,它保留了派拉蒙的電視廣播財產,其中包括「Star Trek」商標的所有權。時任派拉蒙公司總裁的蓋爾·博曼英語Gail Berman說服了CBS的行政總裁萊斯利·穆維斯英語Leslie Moonves,並得到了他的許可:在CBS收回權利以開發新一部電視劇前,他們將有18個月時間來發展一部新的《星空奇遇記》電影(作為回報,CBS將保留商品化權)。博曼向《諜中諜3》的編劇羅伯托·奧利奇亞歷克斯·庫茲曼徵求了對新電影的意見;在《諜中諜3》拍攝完畢後,博曼邀請其導演J·J·艾布斯來製作新電影。[73]艾布斯、奧利奇和庫茲曼以及監製戴蒙·林道夫布賴恩·伯克都覺得,這一系列在此前的電視劇和電影中都已探索得足夠多了;[74]他們還覺得部分《星空奇遇記》小說英語List of Star Trek novels具有成為正典的價值,儘管金·羅丹貝利從未考慮過將這些小說提升為正典[75]在創作小組中,奧利奇和林道夫自視為星迷英語trekkie[76]庫茲曼是一名普通的愛好者,而伯克則不是。[3]艾布斯的壞機械人製片公司與派拉蒙共同製作了這部電影,這是第一次由另一家公司為《星空奇遇記》電影的製作提供資金支持。[77]小比爾·托德曼英語Bill Todman Jr.一級娛樂英語Level 1 Entertainment公司亦曾是電影的合作製片方,但在2008年其融資夥伴的位置被望遠鏡娛樂公司英語Spyglass Entertainment取代。[78]

艾布斯沒有看過《星戰啟示錄》,因為他認為這一系列和他「毫無關聯」(disconnected),[79]對他而言,《星空奇遇記》是關於卻克與冼樸的故事,其他的系列只是「使用了《星空奇遇記》之名但並無聯繫的太空探險」。[80]艾布斯在小時候還很喜歡《星球大戰》。[81]他提到,他對《星空奇遇記》的常識使他得以製作出一部能將該系列介紹給新觀眾的電影;[82]而且,作為一名樂觀的人,他覺得《星空奇遇記》的樂觀色彩將與《蝙蝠俠—黑夜之神》一類電影形成鮮明的對比。[3]他還說到,他喜歡《星空奇遇記》以探索為主的主題,也喜歡最高指導原則禁止星際艦隊干涉原始世界發展的理念。然而,艾布斯認為原初系列的預算限制讓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真正表現探險的主題」。[83][84]他提到,他當初加入這一計劃的原因,是因為他想要幫助奧利奇、庫茲曼和林道夫。[73]

2007年2月23日,艾布斯接受了派拉蒙執導此部電影的邀請,但依然只掛有監製的頭銜。[85]在讀過劇本後,他描述說:「我將對那些插手並執導這部電影的人嫉妒萬分。」[86]奧利奇與庫茲曼認為,他們故事的目標是給艾布斯一樣的普通愛好者留下印象。[87]即使在拍攝過程中,艾布斯依然緊張於「所有的這些紋臉和尖耳朵,稀奇古怪的武器和羅慕倫的語言,以及關於『中立區』和『星際艦隊』的對話[。但]我知道這會成功,因為亞歷克斯[·庫茲曼]和鮑勃[·奧利奇]的劇本是如此富於感情且如此值得一述。剛開始這段旅程時我並不喜歡卻克和冼樸——但我現在深愛着他們。」[88][3]

編劇

編輯
「我們來自不同的世界,亞歷克斯[·庫茲曼]出生於此,我則出生在墨西哥城,並在九歲前都一直在那裏生活。卻克與冼樸則來自兩個完全相反的世界。簡而言之,這就是我們。我們被對方所吸引,被我們缺乏的東西所吸引。電影的故事圍繞着兩名如此對立的人物展開,他們對立的程度足以讓他們扼死對方;然而,他們卻團結一心、並肩成長。這就是我們。我們會並肩進入曲速。」
羅伯托·奧利奇對電影情感內容的談話[89][22]

奧利奇認為,創作一出全新的外傳將是無禮的,[90]而讓李奧納德·尼摩伊加入影片則是非常重要的:「和他一起圍坐在營火旁時,他會不停地和你分享他的記憶」。[91]時間旅行的情節在最初便被打算納入電影當中。[92]庫茲曼加入的時間旅行情節創造了危機感,而不像其他前傳那樣讓觀眾們已經「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93][94]編劇們認為,儘管時間旅行的情節在以往的《星空奇遇記》中已經被用濫了,但它卻能巧妙地達成讓原始角色進行新一輪探險的目的,同時還能完全避免其他電影的影響。[95]艾布斯選擇了羅慕倫人作為電影的反派角色,因為他們在該系列節目中的出場時間要少於克林崗人,而且讓卻克在電視劇以前便遇上羅慕倫人將「十分有趣」(fun)。[96]奧利奇與庫茲曼提到,既然克林崗人在後來的《星空奇遇記》系列中已被塑造成了英雄,再將他們魔鬼化則是退步的行為;然而,羅慕倫人的出現卻能延續冼樸的故事:按照年代順序,冼樸最後一次出現在《新星空奇遇記》的《統一英語Unification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一集中,設定年份為2368年。[95]在原始連續性的《恐怖平衡》一集中,卻克成為了第一名看見羅慕倫人的人類;而這一集亦影響了此部電影。[76]奧利奇說,如果不施加一些巧妙手法的話,將很難給時間旅行提供一個充足的理由;譬如讓尼祿蓄意追殺卻克的理由。[97]

奧利奇提到,儘管在這齣時間旅行的故事中,他們可以修改部分背景故事的元素,譬如卻克與羅慕倫人的第一次相遇;然而,他們並不能藉此改掉所有的設定,他們試圖讓這部電影表現得更像前傳。在初代的《執著英語Obsession (Star Trek)》一集中,卻克曾在法拉格特號上服役;這一重要設定因被認為與卻克和冼樸相遇的故事無關而省略掉了。[92]此外,電影原本還安排有卻克與童年時期的卡羅爾·馬可斯相遇的情節,後者在《大汗的憤怒》中曾以卻克之子的母親身份出現;然而由於電影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介紹核心角色,該段場景最後被移到第12集。[65][98]要解釋清楚船員們為何能再度齊聚並不容易,奧利奇和庫茲曼原本打算通過老冼樸來解釋時間線會自行修復的原理,並希望藉此加強電影關於命運的主題;然而,由於有關的場景難以撰寫,這一設想最終被放棄了。[95][99]

電影的監製們在《最高指導原則》《冼樸的世界英語Spock's World》以及《完美命運》(Best Destiny)等小說中獲得了靈感,填補了正典中尚未解釋的空白;《完美命運》詳細地探究卻克的童年生活,並提及了其父母的名字。[76][92][100]小說中關於企業號建造於地球的設定亦被收納入電影當中,許多愛好者曾根據該設定創作了多幅企業號在船塢中建造的畫作。奧利奇將這些愛好者的畫作寄送給了艾布斯,以向其說明這部電影所能達到的真實程度。[101]奧利奇解釋說:由於船艦將使用人造重力並需維持曲速飛行,在被模擬的重力井英語gravity well原址校準船艦上的設備乃是最佳的做法;因此,船艦的部分結構將在地球上建造。[102]因為正典中對該艦是否建造於三藩市含糊其辭,他們決定在艾奧瓦州建造這艘星艦;但也解釋說,星艦的建造地點沒有重複原始時間線中的設定,而這正是時間旅行的結果。[94]艾布斯還提到,初代節目中的連續性有時也會不一致。[14]

奧利奇和庫茲曼說,他們去掉了「星際科技泡泡英語Treknobabble」,讓電影的內容更加豐富有趣,並將電影命名為簡潔的「Star Trek」(從而讓新觀眾意識到,他們不需要去預習其他任何一部電影),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普通觀眾與愛好者們同樣喜歡這部電影。[103]艾布斯認為,幽默和性是這部電影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從而應該保留下來。[82]奧利奇認為,在電影中做到真實與做到嚴肅是兩碼事。[101]艾布斯、伯克、林道夫與庫茲曼都是《大汗的憤怒》的愛好者,他們同時還提到說,《新星空奇遇記》的《昨日的企業號》一集也對本部電影有所影響。[76]艾布斯的妻子凱蒂(Katie)經常為劇本提供建議,而奧利奇、庫茲曼與林道夫的妻子們亦為強化片中的女性角色提供了很多意見。[90]凱蒂·艾布斯對電影中的強勢女性角色表示認可,因而勸說其丈夫簽約導演。[104]

為了尋求靈感,奧利奇和庫茲曼還閱讀了一些關於該系列的研究院論文;[74]他們提到了關於卻克、冼樸與麥哥和莎士比亞式典型人物的比較,還提到卻克與冼樸的友情類似於約翰·連儂保羅·麥卡尼的友情。[76]他們還說,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他們受到了《星球大戰》的影響,特別是節奏方面的影響。奧利奇說:「我要感受太空,我要感受速度,我要感受一切,但如果《星空奇遇記》變得十分莊重的話,我的這些感覺就會有一些失落」。[105][87]他們在撰寫動作場景時融入了《星球大戰》的元素,[94]伯克提到,卻克與冼樸最初的冷漠關係正是「當他們剛開始旅程時,韓·索羅不與任何人為友」的映照。[106]在片中,冼樸與胡玉娜建立了真正的關係,這默認了早期電視劇中胡玉娜對冼樸的興趣。[99]奧利奇希望引入一名強勢的星際艦隊艦長,他也同意採訪者的意見,認為其他電影中用來陪襯卻克的艦長大部分都是「懦夫」(patsies)。[90]

卻克父親服役的聯邦星艦奇雲號(USS Kelvin),其名稱來自艾布斯祖父的名字以及開爾文男爵發明的開爾文溫標。奇雲號的艦長理查德·羅博(法蘭·塔希爾英語Faran Tahir)的名字來源於奧利奇的古巴叔叔;奧利奇解釋說,該虛構角色出生於古巴並成長於中東地區。[101]艾布斯此前作品中的「Slusho」亦出現在了本部電影中:胡玉娜在見到卻克的酒吧就點了一杯「Slusho」飲料。艾布斯在其電視劇《特務A》中創造了這種虛構的飲料,在電影《末世凶煞》的病毒營銷中亦有出現。「Slusho」的擁有者「Tagruato」同樣出自《末世凶煞》,並出現在三藩市的一座建築上。[55]電影中的紅物質是一種紅色的球體,亦是艾布斯拍片的一大特色,可以追溯到《特務A》的試播集。[107]

設計

編輯

瑞安·丘奇英語Ryan Church (concept artist)《末世凶煞》怪獸英語Clover (creature)的創造者內維爾·佩奇(Neville Page),[44]以及《星空奇遇記》的老手約翰·伊夫斯英語John Eaves[108]是此部電影的主要設計人。艾布斯提到,由於許多現代科技都是受初代電視劇啟發而發明,要再去描繪初代電視劇中的未來將會非常困難,甚而可能會讓它顯得十分過時。因此,電影的設計不僅要與電視劇相一致,還要讓人感到它比電視劇之後真實世界的新發明更為先進。[74]「我們已經有了比通訊器英語communicator (Star Trek)更為強大的iPhone[109],艾布斯說到,「我覺得有些過時的東西是你無法真正堅持的。如果你反倒覺得這些東西是真實的話,它們更應該被摒棄。」[110]道具師羅素·博比特(Russell Bobbitt)與諾基亞進行了合作,對原來的通訊器進行了改造,並製作出了一隻價值五萬美元的原型。電影中另一個被改造的道具是三錄儀英語tricorder。博比特把原來的道具帶到了現場,但演員們都覺得它太過龐大,在拍攝動作場景時很難攜帶;因此,技術顧問道格·布羅迪(Doug Brody)重新設計了體積縮小版的三錄儀。[111]至於相位槍,新的設計給它加上了彈簧觸發的圓筒,旋轉圓筒待其發出紅光後,可以從「擊暈檔」調成「擊斃檔」。[3]此外,拍片場地上還用到了一輛阿帕特拉1型英語Aptera 2 SeriesAptera Typ-1)原型車。[112]

 
重新設計後的企業號艦橋

總美工師史葛·錢布利斯(Scott Chambliss)保留了原有艦橋的設計,但為了反映出《星空奇遇記》的樂觀主義,他根據審美感調亮了艦橋的配色。艦橋上的大屏幕被做成了一面可以投射影像的窗口,這樣可以讓太空環境更為明顯。艾布斯將重新設計的艦橋比喻成皮爾·卡丹的流線型現代主義作品和1960年代的《2001太空漫遊》中的佈景。[113]他還開玩笑說,重新設計的艦橋讓Apple Store「遜掉」(uncool)了。根據導演的要求,艦橋上增加了更多的扶手,令其看上去更加安全;[3]而由於扶手是被安裝在平衡環上的,所以在艦船加速或遭到攻擊時它的搖擺運動將更為真實。[113][114]為了進一步表現出星艦的龐大,艾布斯決定用引擎室來表現它的高度工業化:他向西蒙·佩格解釋說,他的靈感源於電影《鐵達尼號》,他認為那艘流線型的航船有着「不可思議的內置」。[115]

艾布斯讓米高·卡普蘭英語Michael Kaplan (costume designer)來為此部電影設計服裝。卡普蘭從未看過任何一部《星空奇遇記》電影,因此他可以從新的角度出發來設計服裝。在設計星際艦隊制服英語Starfleet uniforms時,卡普蘭遵循了系列原有的配色方案,採用了深灰色(幾近黑色)的內衣與下裝,並用外套的顏色來表明船員的身份(指揮官為金色,科學官與醫官為藍色,運作員(技術員/輪機員)和安全人員為紅色)。卡普蘭希望新制服要比原來的更為精細,並決定在制服上印製星際艦隊的標誌。[113]卻克身着內衣但沒有穿着外套,這是因為他當時還是學員。[3]在設計奇雲號的制服時,為了與初創於1960年代的企業號時代制服形成對比,卡普蘭模仿了1940年代到1950年代的科幻電影。[113]對艾布斯而言,「服裝就是整個項目的微觀部分,關係到如何處理好這些略顯乏味的東西,並讓它看上去有真實感。但如何才能讓這些近三這個總統真太濫的服裝變得真實起來?」[116]

林道夫將電影中的羅慕倫派系比作是光頭、刺青臉且服裝混亂的海盜。羅慕倫人的星艦納拉達號追求純粹的實用性,船體的結構設計清晰可見,這與其「工程船」(working ship)的身份相符;與之對比的是企業號及其船員,後者代表了星際聯邦的利益,有着體面的形象。[117]在設計納拉達號時,錢布利斯深受安東尼·高第建築風格的影響;後者喜歡表現建築的內部結構,這樣的建築物會帶有一種里外顛倒感:錢布利斯讓星艦內裸露的線纜看上去像是骨骼或韌帶,在艦內製造了一種不祥的氣氛。星艦的內部共由六部分構成,改變這些部分的佈置便可創造出不同的房間來。[113]飾演羅慕倫人的演員通常會在化妝上花掉二到四個小時的時間:[118]演員的耳朵和前額將被施行三項修補術,而班納還需進行第四項修補術,以增加從耳部延伸至腦後的咬痕。[119]在此部電影中,羅慕倫人的前額上沒有「V」字型的骨脊,而這是自初代電視劇以來羅慕倫人的特徵之一。內維爾·佩奇希望讓尼祿的手下在自己前額上儀式性地劃出疤痕,通過形成瘢痕瘤來紀念失去的「V」字型骨脊。然而,由於此想法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它最終被放棄了。[120]卡普蘭希望將羅慕倫人的衣物表現得陳舊而粗糙,與他們的礦工身份相符;他在跳蚤市場找到了一些看上去像是帶有油污的衣物。卡普蘭找到了製作這些衣物的裁縫們,並委任這些居住在峇里島的裁縫們按照他的設計製作了衣物。[3]

巴尼·博曼(Barney Burman)負責監製其他外星人的化妝:他的團隊必須趕工製作出眾多外星人的形象。製片方本來打算在攝製工作快結束時,拍攝一處展示大部分外星人的場景,但艾布斯覺得這一場景太類似於《星球大戰》的一處酒吧場景,因此決定把這些外星人分別安排到電影的不同場景中去。[119]在電影引入史葛提時,背景畫面中曾出現過一隻獁梵英語tribble[55]數字和物理化妝兩種手段都運用到了外星人的化妝上。[121]

攝製

編輯

電影的攝製工作開始於2007年11月7日,[122],完成於2008年3月27日;[123]不過,第二攝製組英語second unit在4月上旬還於加利福尼亞州貝克斯菲爾德進行了拍攝,在電影中被展現為卻克的故鄉艾奧瓦州[124]此外,電影還在以下這些地點進行過拍攝:加利福尼亞州長灘市的市政廳、[125]猶他州的聖拉斐爾丘英語San Rafael Swell[126]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用於攝製星際艦隊學院學員們的定場鏡頭)。[127]道奇體育場外的一處停車場被用於拍攝織女四星的冰川世界以及羅慕倫人在瓦肯星上的鑽探平台。[63]攝製組本來打算在冰島拍攝織女四星的場景,但後來決定不這麼做:錢布利斯認為,在加州南部拍攝冰天雪地的場景是一大挑戰,而他也十分樂意接受這一挑戰。羅慕倫人的鑽探平台高達16英尺。瓦肯星的其他外景是在華斯克巨岩公園英語Vasquez Rocks拍攝的,從初代電視劇起,有好幾集《星空奇遇記》電視劇都曾在此處取景拍攝。企業號的輪機室是在洛杉磯范奈茲百威啤酒廠房拍攝的,而奇雲號的輪機室則是長灘的一處發電站。[113]

 
星際艦隊學院的部分場景是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奧維亞特圖書館英語Oviatt Library拍攝的

2007年11月5日,隨着2007年-2008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的開始,身為編劇協會成員的艾布斯告訴《劇藝報》(Variety)周刊說,他不會為此部電影提供編劇服務,並且打算參與示威遊行,但他不希望這場罷工影響到他執導的這部電影。[128]在罷工及製片開始的幾周前,艾布斯與林道夫完成了最終劇本的潤飾。[129]由於大罷工的影響,艾布斯修改台詞的打算落空了,而在正常情況下,他們本可在預演期間即興想出一些新點子來;為此,林道夫確認說,他們將在後期製作的配音階段修改部分台詞。[130]由於奧利奇與庫茲曼是電影的執行監製,因此他們可以在罷工期間繼續留在片場而不必背上工賊的罵名;但他們只能「在演員對台詞有疑問時做出些有趣的表情,並在演員提出更好的台詞後點點頭」。[131]艾布斯將冼樸與六名羅慕倫人戰鬥的情景從肉搏戰改成了槍戰,因為他覺得電影中有太多身體接觸的戰鬥了。[18]

在攝製過程中,製片團隊對片場實施了極為嚴密的安全保衛。卡爾·奧賓回憶說:「[他們規定了]我們必須遵守的安全保密級別。我的意思是,這真是有些偏執的瘋狂,儘管還是有一定的合理之處。我們不能穿着戲服出現在公共場所;而不管在哪裏,我們都得躲到密不透風的高爾夫球車裏,車上蓋着的全是黑色的帆布。電影的安保做得非常優秀,你甚至會覺得得到自由都是一件難事。」[132]珍妮弗·莫里森等演員甚至只能看到有他們出演場景的劇本。[133]電影的拍攝劇本受到了極為嚴密的保護,連主要演員要閱讀它都會受到限制。西蒙·佩格說:「我讀[劇本]的時候旁邊還站了一位保安——保密到了這種程度。」[134]在拍攝期間,製片方故意使用了《集團總部》(Corporate Headquarters)這一虛假的暫定名稱。[135]少數外界人士被允許探訪片場,其中包括羅德·羅丹貝利英語Rod Roddenberry[136]羅納德·D·穆爾[137]強納森·弗瑞克斯英語Jonathan Frakes[138]沃爾特·凱尼格英語Walter Koenig妮雪兒·尼柯斯賓·史迪拿湯·告魯斯史提芬·史匹堡(史匹堡是說服艾布斯執導此片的人之一,因為他喜歡這部電影的劇本;在訪問期間,他還為影片的動作情景提供了意見)。[104]

在討論了是否使用高清數碼攝影機拍攝電影後,艾布斯決定採用35毫米菲林變形格式英語anamorphic format進行拍攝。攝影師丹·明德爾英語Dan Mindel和艾布斯都認為這一選擇會讓電影具有大銀幕感,並讓它看上去真實自然,這符合他們的設想。[139]艾布斯和明德爾利用鏡頭光暈效果英語lens flare來營造了樂觀的氣氛,並給人以影片中的情節是在攝影機外發生的感覺,從而令《星空奇遇記》的宇宙更加真實。「有一些電影會用到那樣的光暈,特別是那些可能會極度枯燥、可能會用到計算機特效或者被過度控制的電影。使用光暈的效果極度不可預料[,但使用好後將是]眩目艷麗的。」[140]明德爾使用了多種方法來創造了更多的光暈效果,其中包括:使用閃光燈;將鏡子對準攝影機的鏡頭;或者同時使用兩台攝影機分別在兩種不同的佈光下攝影。[63]

攝製結束後,艾布斯送給每名演員一個小盒子,盒裏裝着一台小望遠鏡;使用這台望遠鏡眺望星空時,觀察者可以從鏡內讀出所觀星座的名稱。「我覺得他希望我們換種方式去仰望星空」,趙約翰說道。[84]在拍片結束後,艾布斯剪掉了卻克與冼樸幼年時的部分場景,其中包括後者還是嬰孩時的場景;同時,尼祿被克林崗人囚禁並最終逃脫的次要劇情也被剪掉了:這段劇情可以解釋尼祿在卻克的成長期間沒有出現的原因,這一點給許多觀眾造成了困惑。[63]還有一段情節解釋了少年卻克偷開其繼父的古董車的原因:卻克的繼父打算將該車拍賣,在拍賣之前他強迫卻克為他洗車;此外,卻克勾搭上的獵戶座(Orion)綠皮美女工作於學院的操作部門。她後來同意幫卻克運行其電子郵件中的「補丁」程序,協助他在小林丸號測試英語Kobayashi Maru中取得勝利。[99]

特效

編輯

製片方從眾多公司中遴選了光影魔幻工業數字領域兩家特效公司來製作影片的1,005處特效鏡頭。[141]羅渣·蓋耶特(Roger Guyett)和羅素·厄爾(Russell Earl)擔任了此片的視覺特效總監;蓋耶特曾與艾布斯在《諜中諜3》中合作過,他還擔任了此片第二攝製組英語second unit的導演。艾布斯極力避免在純粹的藍綠幕下拍攝,他覺得那樣「會讓我發瘋」。[142]在他手中,幕布轉而成為了給片場或外景拓廣尺度的工具。[74]此外,織女四星的系列鏡頭需要在真實的雪花中混入數碼雪花。[143]

《星空奇遇記》是光影魔幻工業首部完全使用數碼化艦船製作特效的電影。[143]根據艾布斯的設想,電影中企業號的設計吸收了電視劇模型和首部電影改造版本的特點。艾布斯很喜歡《星空奇遇記》改造企業號模型的相關回憶錄,因為他覺得那是企業號第一次變得真實可觸。[144]他們保留了《星空奇遇記》中的虹彩風格,以表現出星艦的縱深;此外,模型師羅渣·古德森還引入了《新星空奇遇記》中的「阿茲特克英語Aztec Code」(Aztec)式的風格。古德森回憶道,艾布斯還希望為這艘船加入「改裝車」(Hot rod)式的美感。由於其兒童時期對原企業號模型有所失望,特效總監羅渣·蓋耶特打算讓企業號擁有更多的可移動部件:新企業號的碟形偏導儀英語Shields (Star Trek)可以展開或轉動,而兩個曲速引擎艙則會在星艦進入曲速時略微展開。[145]最初由瑞安·丘奇設計的企業號沿襲了原版的特點,長達1,200英尺(370米)[146];但在後來,為了將企業號表現得更為宏偉,其尺寸被放大了兩倍,達到了2,357英尺(718米)長[146]。然而,羅慕倫星艦納拉達號則長達5英里(8.0公里),其寬度亦有幾英里。[113]為了和電影實際拍攝的鏡頭一致,監製在飛船上模擬了鏡頭光暈英語lens flare的效果。[143]

美國航天局的行星科學家卡羅琳·波爾科英語Carolyn Porco出任了行星科學與繪製方面的顧問。[147]動畫師們真實地重現了太空中爆炸的景象:首先會有短暫的衝擊波,但隨即便被吸回爆炸點,並留下漂浮着的飛船殘骸。在行星被黑洞內吸的鏡頭中,動畫師使用了同樣的程序來模擬行星解體的過程,並手工合成了岩石與氣流被吸入行星的多層動畫。[143]與其他《星空奇遇記》電影和電視劇不同,傳送器英語transporter (Star Trek)的光波是旋轉的,而不是斑紋狀的。[44]艾布斯構思了這一新的設計,希望藉此強調傳送器的概念:傳送器產生的是可以獲取並移動人體的光波,而不是給眾多混亂原子帶來秩序的信號。[141]

洛拉視覺特效公司(Lola Visual Effects)製作了48處特效鏡頭,其中包括艾力·班納和李奧納德·尼摩伊的一些動畫鏡頭。班納的鏡頭需要換上一口爛牙,而在某些鏡頭中,他的一張嘴都被換掉了。由於重新配音的緣故,尼摩伊與卻克首次見面場景中的嘴部動作也需要修改。監製於是只得重拍了尼摩伊配音時的嘴部動作,並將之逐格合成到菲林中去,並試圖修正光影的問題;然而,由於無法處理營火的不規則閃爍,他們最後只好數碼重製了尼摩伊的嘴唇。[141]

音頻

編輯

音樂

編輯

艾布斯最密切的合作者米高·賈基諾為《星空奇遇記》譜寫了音樂。他在片尾配樂中保留了亞歷山大·卡里奇英語Alexander Courage創作的星空奇遇記主題曲英語初代主题曲]];艾布斯覺得,這首樂曲是企業號船員們齊聚於斯的象徵。[63]賈基諾承認,在為電影配樂時,他感到了一定的個人壓力:「我是聽着那些偉大的[星旅]音樂長大的,這些音樂是促使我從事這個工作的動力之一[……]你會覺得一些恐懼,你只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這是這部電影將告訴我該怎麼做的事情之一。」[148]樂曲的錄製是在索尼配樂舞台進行的,共有107件管弦樂器以及40人的合唱團參與了錄製。其中,瓦肯主題曲中出現了韓華奇演奏的二胡樂曲,[149]而該曲的變調版則被用於羅慕倫主題曲。[150]曾負責發行賈基諾早前為《特務A》、《》、《諜中諜3》和《極速賽車手》配樂專輯的瓦雷茲·薩拉班德英語Varese Sarabande唱片公司,於5月5日發行了此部電影的原聲碟。[151]

音效

編輯

電影的音效是由《星球大戰》老手本·伯特英語Ben Burtt設計的。在電視劇中,相位槍射擊的聲效出自《外星人大戰地球》(1953年)。然而,艾布斯覺得相位槍的開火應該更類似於子彈的發射,而不是像此前《星空奇遇記》電影那樣發射穩定的能量波束;因此,伯特設計出的相位槍聲效更近似於他為《星球大戰》設計的射擊音效。伯特重新設計了經典的光子魚雷和曲速引擎的聲效:他用接觸式傳聲器英語contact microphone錄下了長彈簧震動的聲音,並將其與加農炮開火的聲音合成。此外,他還用一台1960年代的振盪器製作了「音樂般」(musical)「富於感情」(emotional)的曲速引擎與傳送器聲效。[152]

發行

編輯

2008年2月,派拉蒙宣佈他們將把《星空奇遇記》的公映日從2008年12月25日推遲至2009年5月8日。製片商覺得在夏季發行將比冬季吸引更多的觀眾。而實際上,電影的製片工作也直到2008年底才完成。[9]在派拉蒙高層訪問了片場並觀看了樣片英語dailies後,他們意識到這部電影有着吸引更廣泛受眾的潛力,因此他們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儘管監製們希望將聖誕節定為公映日,但戴蒙·林道夫也承認說,公映延期將讓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來完善電影的視覺特效。[130]2008年底製片完成後,離電影的正式發行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為了寫作出電影的小說,艾倫·迪安·霍士特英語Alan Dean Foster被允許觀看了整部電影;不過,他的小說中包含有在最終剪接里被去掉的情節。[153]此外,電影的有聲讀物是昆圖講述的。[154]

 
2009年4月11日,艾力·班納在科威特阿里夫賈恩營英語Camp Arifjan與美國陸軍、海軍、空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士兵一同觀看《星空奇遇記》。

2009年4月6日,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阿拉莫庫房英語Alamo Drafthouse Cinema劇場,由編劇羅伯托·奧利奇、亞歷克斯·庫茲曼以及監製戴蒙·林道夫主持,片方舉行了一場意外驚喜式的公映。當時宣傳的是將要上映《大汗的憤怒》,並會放映新《星空奇遇記》電影的十分鐘預覽片段。在《可汗》放映不久後,銀幕上的畫面便開始逐漸淡出,李奧納德·尼摩伊與奧利奇、庫茲曼和林道夫隨之出現在舞台上,並向觀眾問道:「你們是不是更想看新的那部電影?」[155]在德克薩斯州的意外驚喜後,電影於2009年4月7日在悉尼歌劇院舉行了全球首映禮。[156]近兩年來,加拿大艾伯塔省瓦肯鎮一直在努力成為電影的首映地,但由於當地並無劇院,派拉蒙遂在當地安排了一場抽獎活動,其中300名中獎的居民將能前往卡爾加里市觀看預映場。[157]此外,由於美國太空人米高·R·巴勒特英語Michael R. Barratt在登上國際太空站前也表示想要觀看該片,派拉蒙因而向NASA提供了一份拷貝,後者於2009年5月14日將電影上傳到了國際太空站。[158]

營銷

編輯

2008年1月18日,此電影的首部預告片隨着《末世凶煞》的上映而問世,其中展示了企業號建造的場面。艾布斯執導了該預告片的第一部分:在畫面中,一名焊工摘掉了他的護目鏡。片方招募了不少的專業焊工來拍攝這部預告片。[159]預告片中播放了一些1960年代的人聲,用以表現出電影和現實世界的聯繫;其中包括約翰·甘迺迪的演說:他被選中的原因是他與占士·T·卻克的相似性,同時他亦被認為是太空競賽的「開球者」(kicked off)。奧利奇解釋說:「如果聯邦的確存在,我覺得甘迺迪的話肯定會被銘寫迷失某地。」[160][102]在第十屆金預告獎英語Golden Trailer AwardsGolden Trailer Awards)上,《星空奇遇記》最新一集預告片共贏取了四個獎項,其中包括最佳表演獎。[161][162]

在推廣此部電影時,派拉蒙面臨着兩大障礙:首先是「MySpace一代」並不熟悉星空系列,其次這一系列的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都相對有限。在電影發行的六個月前,艾布斯攜帶着25分鐘的菲林在羅馬科隆馬德里巴黎倫敦紐約洛杉磯進行了巡演。他提到,開展如此大範圍的宣傳活動似乎太為時過早了,但由於公映延期的緣故,他這次可比平常時候展示出更多的已完成情景。儘管艾布斯喜歡不動聲色地去宣傳他的作品,但派拉蒙同時卻更希望藉此來一雪《星空奇遇記》的前恥。[163]因此,艾布斯向媒體誇大了他小時候對其他節目的喜愛,表達出「我並不是一名《星空奇遇記》的愛好者」[164],而「這部電影[也]沒有專為《星空奇遇記》愛好者製作的必要」[165]的類似說法。奧利奇將艾布斯的行為比作是《新星空奇遇記》的《事關榮譽》中,韋威廉被派駐克林崗艦船後的行為:「在那艘船上,如果有人背對着你說話,你就必須打倒他,否則你就會失去自己船員的尊重,這是[克林崗人的]規矩,但如果你在聯邦星艦上這麼做的話,就會被視為犯罪。因此,我們為JJ留了那麼一點餘地,當他面對的是那些對星旅一無所知的『銀河系』時,他可以說出這些應該說的話來為我們贏得更多的觀眾。」[166][101]

電影的推廣夥伴包括諾基亞威瑞森無線Esurance凱洛格漢堡王以及英特爾;同時,還包括眾多生產銷售家居裝飾、服飾、珠寶、禮物乃至「提庇留」(Tiberius)、「龐發」(Pon Farr)和「紅衣」(Red Shirt)味香水的公司。[167][168]在2000年之前擁有《星空奇遇記》玩具銷售協議的彩星集團,再次獲得了新電影的商品銷售權。[169]第一波銷售在2009年的3至4月份展開,第二波則在9月份。彩星希望將玩具的生產線開至2010年。[170]首波玩具包括3.75英寸、6英寸與12英寸的動作玩偶,企業號的模型,道具玩具以及玩具組。要搭造完整的艦橋,玩家需購買足夠多的3.75英寸玩偶,椅子和控制台都會隨玩偶附帶,可以用這些物品組成帶有卻克座椅、主控制台以及大屏幕的艦橋模型。[171]復刻大師Master Replicas)、[172]美泰孩之寶以及Fundex Games則會銷售相關的遊戲產品來宣傳電影:包括大富翁UNOScrabble魔術8球風火輪車模Tyco R/C賽車英語Tyco Toys20Q讀心機英語20QScene It?英語Scene It?問答以及芭比娃娃。有一部分遊戲產品是基於老版《星空奇遇記》製作的。[168][173]此外,CBS還創作了一系列基於《星空奇遇記》的漫畫,並將之命名為「Quogs」。[174]

票房

編輯

電影於2009年5月7日晚上7時在美國正式上映,[175]公映當天便獲得400萬美元的票房。在該周末,電影於美國本土票房收入累積到了79,204,289美元,其他國家的票房則共計3,550萬美元。無論是否計算通脹因素,其票房都已擊敗了《星空奇遇記VIII:星空第一擊》,創下了《星空奇遇記》電影美國公映日最高票房的紀錄。此外,電影還在IMAX劇院賺取了850萬美元,打破了《蝙蝠俠:黑夜之神》630萬美元的紀錄。[176]這齣電影是所有的星旅電影中本土總收入最高的一集,超越了其前輩《星空奇遇記:回到地球》(總收入為109,713,132美元,未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星空奇遇記》(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其上映首周末的收入約相當於《最後戰線》、《未来之城》、《星空反攻》及《星戰啟示錄》四部電影首映周末的總收入。[177]截至2009年8月23日,電影的本土票房收入為256,374,154美元,是2009年(迄今為止)美國票房收入第五高的電影。[4]電影在美國國外的總收入為126,385,382美元,全球總收入共382,759,536美元,低於《翻生侏羅館2》而位列第八。[11]儘管與其他電影相比,該片的美國國外票房只佔到總票房收入的33%強,但派拉蒙依然對該片的國際發行感到滿意,因為《星空奇遇記》系列從未在國外有過如此大的吸引力。[178]

反響

編輯

截至2009年6月22日,這部電影在爛番茄網站上保持了95%的滿意度,其中263篇評論中共有249篇給出了正面的評價,正面評價率達到了8.1/10,超過了這一系列此前的任何一部電影。[10]在評論收集網站Metacritic上,《星空奇遇記》保持了83分的成績,位列2009年迄今發行電影的並列第五名。[179]

波士頓環球報》的泰·伯爾(Ty Burr)給此部電影評分4/4星,認為這部電影「令人極度滿足」,[180]並稱其為「迄今最為出色的前傳」。[181][182]娛樂周刊》的歐文·格萊博曼(Owen Gleiberman)則給出了A-的評論,其中提到:「但《星空奇遇記》卻是一個特例,這是那部異常長壽的科幻經典的一出巧妙而又不失感染力的外傳,導演J·J·艾布斯精心構思了這一起源故事,避開了導致前作衰落的所有徵兆」[183],並說到:「[……]擁有這樣的船員,你何嘗不能去擁抱未來。」[184][185]完全電影英語Total Film》的奧布里·戴(Aubrey Day)為此部電影評分4/5星,她說:「輕快、健實以及對美好未來的許諾,這是幾十年來最清爽的星旅作品。」[186]SFX》雜誌的伊恩·貝里曼(Ian Berriman)給出了5/5的分數,對該系列的艾布斯版本大加讚譽,說到:「這個夏天,隨着艾布斯迅猛的史詩作品讓所有反對者絞盡腦汁後,在後花園和公園中將響起小男孩們模仿相位槍開火的聲音,他們正在玩卻克和冼樸的遊戲呢。」[187]帝國》雜誌的科林·甘迺迪(Colin Kennedy)給出了4/5星的分數,評論說:「在整部系列中,企業號第一次踏上了真正激動人心的旅程」;[188]然而,文中亦提到:「和它生機勃勃的年輕演員一樣,這部星旅電影不乏動作、情感、性感與活力,但卻缺乏理智。」[189]

黑暗地平線英語Dark Horizons網站的對監製們面臨的任務發表了意見,說到:「艾布斯和他的團隊是如何讓這一系列乃至『太空歌劇』流派迅速重振並更蘇的?要把這點解釋清楚,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辦到的。」[190]荷里活報道》的雷·貝內特(Ray Bennett)說到:「J·J·艾布斯讓企業號星艦擁有了一切,乃至綽綽有餘了……進入曲速時的壯觀畫面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它的演員是如此專業,所有相似的角色即刻便能被區分開來,這部電影為派拉蒙電影公司延續了這一系列的生命。」[191]每日郵報》的克里斯·圖基(Chris Tookey)給電影打出了5/5星的成績,並評論說:「其結果是,這部電影不僅成為了11部《星空奇遇記》電影中最上乘之作,它還必將進入歷史上最出眾的前傳之列。」[192]衛報》評說到:「有了陽光的年輕演員以及輕鬆愉快的氣氛,這齣《星空奇遇記》的外傳有幾分像太空中的《90210》,但在基斯·派恩飾演的卻克艦長下,這一系列總算找到了塊純金打造的明星。」[193]世界新聞報》的羅比·科林(Robbie Collin)給出了5/5星的成績,並說它是「最出色的科幻作品。」[194]紐約時報》的曼諾拉·達吉斯(Manohla Dargis)稱此電影是「從最新設想的往昔吹來的一陣清新、明快的風」[195],且是「電視節目擁有稱謂神話創作者能力的明證。」[196][197]《暫停》周刊悉尼版(Time Out Sydney)的格雷戈里·穆爾(Gregory Moore)給出了5/6星,並總結說:「它不只是一部偉大的《星空奇遇記》電影:它還為偉大的電影畫上了句點。」[198]頁岩英語Slate (magazine)》雜誌的達娜·史蒂文斯(Dana Stevens)對電影給出了正面的評價:「[……]《星空奇遇記》既不是系列也不是財產,它是一個世界。艾布斯精心構建的前傳表現了這一世界的(大部分)規則,而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初代《星空奇遇記》的樂觀、好奇和幽默的精神。」[199]滾石》雜誌給出了3.5/4星的成績,提到:「同《星空奇遇記》一起,夏日已正式進入了曲速狀態,這一出向經典1960年代電視劇致敬的令人興奮的電影,依然在勇敢地航向前人——包括威廉·薛特納和李奧納德·尼摩伊在內——所未至的領域。[……]這是一份不可拒絕的快樂請柬,你還能對夏日的電影有什麼苛求?」[200]時代》雜誌的瑪麗·波爾斯(Mary Pols)說到:「這是一部真正的家庭片,暴力成分相對較少,好笑亦不過度粗魯;甚至還有不少感人的時刻。」[201]

洛杉磯時報》的評論員肯尼思·圖蘭(Kenneth Turan)說到:「[……]我很樂意地報告說,儘管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重塑《星空奇遇記》的成功已足以讓每一個人長舒一口氣了。儘管這部電影看上去像是攝入了過多的咖啡因,儘管它還有一些不合理,但這部《星空奇遇記》已經迅速、有意地在新舊影迷間的鴻溝上架出了一座橋樑。」[202]視聽俱樂部》的基思·菲普斯(Keith Phipps)給出了B+的分數,並從整個系列的角度對電影的特效進行了評價:「那些歷史悠久的《星空奇遇記》電視劇並沒有多少存貨夠得上新電影拿出來重用、破壞、現代化或者挨轟。」[203]

還有一些影評人給出了較少的正面評價,其中包括羅渣·埃伯特,他只給了2.5/4星的分數,說到:「在金·羅丹貝利的時代,節目的故事都是帶有科學問題、理想或哲學價值的;而現在卻被縮減成了吵鬧見血的動作片。」[204]不過,他依然抱有希望地說到:「也許下一部電影會讓這些角色面臨更複雜更曲折的挑戰。」[205][206]IGN英國的奧蘭多·帕菲特(Orlando Parfitt)給出了3.5/5分,提到:「作為一部動作片,它並不成功,或者毫無意義」,他說他困惑於尼祿的目的,並且難於理解「迷宮般」(labyrinthine)的劇情。這名評論員還提到,他「從未有過似乎卻克或冼樸真正遇到危險的那種感覺。」[207]赫芬頓郵報》的史葛·孟德爾遜(Scott Mendelson)給電影評分2.5/4,說到:「這是部給那些從未看過電視劇或電影的人們看的《星空奇遇記》,角色的刻畫並不精細,而對哲理的解釋也太過直白。」[208]

榮譽

編輯

家庭影院

編輯

《星空奇遇記》的DVD和藍光影碟將在2009年11月17日在北美發行,[209]並於11月16日在英國發行。[210]片方將發行三個版本:單碟與雙碟的標準DVD版,以及三碟的藍光版本。

續集

編輯

電影的主要演員們均已簽約出演後兩部續集。[211]羅伯托·奧利奇亞歷克斯·庫茲曼戴蒙·林道夫於2009年3月就開始撰寫續集的劇本,有望在2009年12月時完成劇本,並在製片完成後於2011年中期上映。J·J·艾布斯布賴恩·伯克將參與製片,但艾布斯尚未再次簽約出任導演。[212]當談到在《星空奇遇記》中確立的另一個現實[7],艾布斯說到,不接受威廉·薛特納復演占士·T·卻克或重塑可汗·努寧·辛格的觀念是「愚蠢的」。[213]「現在我們有着一條獨立的時間線,可以使用過去的任何元素——或者通過創造嶄新的內容——來創作可能的故事情節」,[214]他這樣說到。[8]奧利奇和庫茲曼解釋了續集的二難選擇:是在續集中讓船員們再與另一名反面角色戰鬥,還是讓其具有「探索型的科幻情節,讓未知事物與大自然本身由於某種原因而成為敵手」。[215]對於重塑可汗的想法,奧利奇反問說:「為甚麼要這麼選擇?」[216][21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tar Trek rated 12A by the BBFC [BBFC將《星空奇遇記》評為12A級]. BBFC. 2009-04-09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1). 
  2. ^ 《星际迷航》开出新航线 5月15日飞抵中国银幕. 金羊網·《羊城晚報》 (網易娛樂). 2009-05-07 [200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Jeff Jensen. 'Star Trek': New Movie, New Vision. 娛樂周刊. 2008-10-24 [2008-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04). 
  4. ^ 4.0 4.1 Star Trek. Box Office Mojo. [2009-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2). 
  5. ^ 在中國大陸「星際旅行」和「星際迷航」都是「Star Trek」的譯名;後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在2009年譯製第11部電影時所採用的譯名。
  6. ^ Enterprise有兩個譯名,其一為「進取號」,其二為「企業號」。中國在1990年代初期播放的《動畫版星際旅行》中將Enterprise譯為「進取號」;而200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的《星際迷航》中,中文譯名統一為「企業號」。
  7. ^ 7.0 7.1 Larry Carroll 'Star Trek' Sequel Will Deal With 'Unpredictable Fu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8.0 8.1 Larry Carroll. 'Star Trek' Director Open To Sequel With William Shatner Or Khan. MTV. 2009-05-15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7). 
  9. ^ 9.0 9.1 'Trek' Boldly Goes to Summer 2009. Starpulse.com. Associated Press. 2008-02-15 [200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31). 
  10. ^ 10.0 10.1 Rotten Tomatoes Review.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0). 
  11. ^ 11.0 11.1 Star Trek. Box Office Mojo. [2009-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8). 
  12. ^ Hinman, Michael. 'Star Trek' Becomes Highest Grossing Franchise Film. Airlock Alpha. 2009-06-23 [2009-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7).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John Jurgensen. Boldly Revisiting Roles. 華爾街日報. 2009-01-02 [200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5). 
  14. ^ 14.0 14.1 14.2 Wondercon 09: Star Trek Panel Detailed Report & Pictures. TrekMovie. 2009-02-28 [2009-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2). 
  15. ^ Sally Browne. Chris Pine fills big shoes in Star Trek's latest enterprise. The Courier-Mail. 2009-04-19 [200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1). 
  16. ^ 原文:「he is constantly exploring that notion of how to evolve in a responsible way and how to evolve in a respectful way. I think those are all things that we as a society, and certainly the world, could implement.」
  17. ^ 17.0 17.1 Anthony Pascale. Grand Slam XVI: Two Spocks Rock The House. Trek Movie. 2008-04-14 [200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6). 
  18. ^ 18.0 18.1 Anthony Pascale. Interview with Zachary Quinto. TrekMovie. 2009-05-05 [200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8). 
  19. ^ 原文:「I just felt like a nerd. I felt like I was 12 again. You look back at those pictures and you see the bowl cut. There's no question I was born to play the Spock role. I was sporting that look for a good four or five years.」
  20. ^ Josh Horowitz. Adrien Brody Confirms He Was Almost Mr. Spock. MTV. 2007-09-26 [200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4). 
  21. ^ 原文:「'Who are you guys and what are you up to?' vibe」.
  22. ^ 22.0 22.1 Geoff Boucher. 'Star Trek' writing pair cling on to their partnership. 洛杉磯時報. 2009-03-29 [200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4). 
  23. ^ 23.0 23.1 Vic Holtreman. Hungry For More Star Trek Details? Here You Go!. Screen Rant. 2008-04-13 [2008-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2). 
  24. ^ 原文:「genuinely excited」.
  25. ^ Exclusive: A Conversation with Trek's Two Spocks. 電視指南. 2008-04-15 [200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1). We have dealt with [Spock being half-human, half-Vulcan], but never with quite the overview that this script has of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character, the growth of the character, the beginnings of the character and the arrival of the character into the Enterprise crew. 
  26. ^ Abrams and Orci On Fan Reaction + Bob Meets Brannon. TrekMovie. 2009-01-16 [200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it was surreal to direct him as Spock, because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there? This guy has been doing it for forty years. It's like 'I think Spock would...' 
  27. ^ 原文:「it is a case of not doing some sort of facsimile or carbon copy, but really taking the very essence of what DeForest Kelley has done and honoring that and bringing something new to the table」.
  28. ^ Eric Goldman. Karl Urban: From Comanche Moon to Star Trek. IGN. 2008-01-09 [2008-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4). 
  29. ^ Karl Urban on Star Trek and beyond. 新西蘭先驅報. 2009-04-09 [2009-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1). little bipolar actually! 
  30. ^ Anthony Pascale. Karl Urban Up For ‘Star Trek’ Role (But Not Villain) + Casting & Plot Updates. TrekMovie. 2007-09-28 [200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3). 
  31. ^ 原文:「For an actor,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want. To get the acknowledgment and respect from your peers」.
  32. ^ Wilson Morales. Zoe Saldaña sheds a little light on playing 'Uhura'. Blackfilm. 2008-01-29 [200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1). 
  33. ^ Larry Carroll. New 'Star Trek' Cast Took Cues From The Classic Series. MTV. 2009-04-21 [200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2). 
  34. ^ Jen Yamato. Sydney Tamiia Poitier on Critics, Grindhouse, and the Final Frontier. 爛番茄. 2007-08-01 [200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7). 
  35. ^ Siobhan Synnot. Simon Pegg interview. 蘇格蘭周日報英語Scotland on Sunday. 2009-04-26 [2009-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36. ^ Craig McLean. Simon Pegg can still boldly go ... to East Kilbride. 星期日泰晤士報. 2009-04-26 [2009-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8). 
  37. ^ 原文:「Scots are the first people to laugh at the fact that they drink and fight a bit」.
  38. ^ Erin Biba. Simon Pegg's Geek Roots Show in Spaced. 連線. 2008-07-21 [2008-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Fate put me in the movie to show me I was talking out of my ass. 
  39. ^ Steve Fritz. From 'Trek' to 'Wars', Part 2: George Takei on Star Trek. Newsarama. 2009-01-21 [2009-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4). 
  40. ^ 原文:「there are certain acting roles that you are never going to get, and one of them is playing a cowboy. [Playing Sulu] is a realization of that dream — going into space.」
  41. ^ John John Cho: Sulu Is A Badass. TrekMovie. 2007-12-16 [2008-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0). 
  42. ^ Anthony Pascale. Cho Injured On Trek Set. TrekMovie. 2008-03-17 [2008-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0). no big deal 
  43. ^ Ileane Rudolph. Heroes Preview: Ando's Secret Superpower Desire. 電視指南. 2007-10-29 [200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8). 
  44. ^ 44.0 44.1 44.2 JJ Abrams on the new Star Trek trailer. 帝國在線. [2008-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45. ^ 原文:「in the middle of the Cold War.」
  46. ^ Cindy White. Young Chekov Talks Trek. IGN. 2008-01-28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31). scene where they're talking to Apollo [who says], 'I am Apollo.' And Chekov is like, 'And I am the czar of all Russias.' [...] They gave him these lines. I mean he really is the weirdest, weirdest character. 
  47. ^ Shawn Adler. Eric Bana Boldly Goes On About New ‘Star Trek’. MTV. 2008-02-11 [2008-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8). a huge Trekkie when [he] was a kid 
  48. ^ Brian Jacks. Eric Bana Has Never Seen A ‘Star Trek’ Movie. MTV電影網誌. 2009-05-05 [200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7). 
  49. ^ 原文:「crazy about the original series」.
  50. ^ Bana calls 'Star Trek' role irresistible.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08-02-29 [2008-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51. ^ Anthony Pascale. Bana Spoofs Star Trek Plot Details. TrekMovie. 2008-02-26 [2008-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7). 
  52. ^ Peter Mitchell. Bana dons face tattoos for new role. ninemsn. 2009-03-06 [200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0). 
  53. ^ Anthony Pascale. Greg Ellis Joins Star Trek Cast. TrekMovie. 2007-05-09 [2009-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7). 
  54. ^ William Keck. Boldly go where they went before. 今日美國. 2008-03-02 [200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6). would be a complete tribute to his father 
  55. ^ Brad William Henke talks about his role in STAR TREK. Collider. 2008-09-13 [2008-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56. ^ Anthony Pascale. Kirk Family Spoilers For New Star Trek. TrekMovie. 2008-08-10 [200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 
  57. ^ Jordan Hoffman. Roberto Orci - Star Trek Interview. UGO Networks. 2009-04-28 [200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1). 
  58. ^ Interview With Greg Grunberg on TalkAboutIt.org, Heroes & Star Trek. TrekMovie. 2009-04-27 [2009-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30). 
  59. ^ Trotter, Charles. Meet The Young Kirk Boys. TrekMovie. 2008-01-29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7). 
  60. ^ Charles Trotter. Fun Stuff In Official Star Trek Movie Credits. TrekMovie. 2009-05-02 [200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5). 
  61. ^ Jablon, Robert. Majel Roddenberry, widow of 'Trek' creator, dies. San Jose Mercury-News. Associated Press. 2008-12-18 [2008-12-18]. 
  62. ^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Christina Radish. Interview: J.J. Abrams on Star Trek. IESB. 2009-04-26 [2009-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30). 
  63. ^ 原文:「It was basically a Happy Birthday wish knowing that Spock was going to go off to Romulus, and Kirk would probably be dead by the time」.
  64. ^ 65.0 65.1 Meredith Woerner. The Shatner Scene You Never Saw In Abrams' Star Trek. io9. 2009-05-11 [200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4). 
  65. ^ Clayton Neuman. Masters of SciFi - J.J. Abrams on Reviving Frankenstein in Fringe and Adhering to Canon With Star Trek. AMC. 2008-09-08 [2008-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0). 
  66. ^ William Keck. Celeb Watch: Shatner's gone there before, but new 'Trek' isn't on frontier. 今日美國. 2008-01-21 [2008-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6). 
  67. ^ Greg Parker. Nichelle Nichols Almost Had ‘Star Trek’ Cameo?. TrekMovie. 2008-06-29 [200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30). 
  68. ^ Robert Sanchez. Keri Russell Talks Star Trek. IESB. 2007-11-10 [200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4). 
  69. ^ Jay A. Fernandez. 'Star Trek': Enterprise marketing. 荷里活報道. 2009-02-19 [200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3). 
    Here's what Gene [Roddenberry] said in an interview just before he died in August 1991; somebody had asked him, 'What's going to become of Star Trek in the future?' And he said that he hoped that some day some bright young thing would come along and do it again, bigger and better than he had ever done it. And he wished them well. — Richard Arnold, Roddenberry's assistant
  70. ^ Judith and Garfield Reeves-Stevens. The Art of Star Trek. 口袋書店. 1995: 155. ISBN 0-671-89804-3. 
  71. ^ David Hughes. The Greatest Science Fiction Movies Never Made. Titan Books. 2008: 35, 37, 44–46. ISBN 9781845767556. 
  72. ^ 73.0 73.1 Dave Itzkoff. New team retrofits old ship. 紐約時報. 2009-04-23 [2009-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73. ^ 74.0 74.1 74.2 74.3 Anthony Pascale. Star Trek Cast & Crew Fan Chat Transcript + Pictures From The Set. 2008-01-25 [200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74. ^ Steve Krutzler. Abrams Cohorts Emphasize Respect for Mythology in Trek XI, Say Script Will Contain Old and New. TrekWeb. 2006-06-07 [2006-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09). 
  75. ^ 76.0 76.1 76.2 76.3 76.4 Anthony Pascale. Interview - Roberto Orci On Why He Is A Trekkie & Making Trek Big Again. TrekMovie. 2007-10-04 [2008-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1). 
  76. ^ Paramount Updates Star Trek Credits & Official Synopsis + Adds Production Partner. 2007-12-05 [200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77. ^ Super High Resolution Images For ‘Star Trek’ 2009. 2008-12-30 [2008-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78. ^ Can J.J. Abrams save Star Trek?. 帝國. 2006年7月: 56. 
  79. ^ 原文:「separate space adventure[s] with the name Star Trek」.
  80. ^ Matthew Leyland. Bold New Enterprise. 完全電影英語Total Film. 2009年4月: 72. 
  81. ^ 82.0 82.1 Geoff Boucher. J.J. Abrams on tribbles and the 'Galaxy Quest' problem. 洛杉磯時報. 2009-01-29 [200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6). 
  82. ^ 原文:「never had the resources to actually show the adventure」.
  83. ^ 84.0 84.1 James Dyer. The Prime Director. 帝國. 2009年5月: 76–79. 
  84. ^ Tatiana Siegel. Abrams takes helm of Star Trek. 荷里活報道. 2007-02-24 [2008-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6). 
  85. ^ Abrams Talks Trek, Cloverfield 2. IGN. 2008-05-16 [200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8). I would be so agonizingly envious of whoever stepped in and directed the movie. 
  86. ^ 87.0 87.1 Hugh Hart. Star Trek Writers Brace for Impact. 連線. 2008-10-02 [200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8). 
  87. ^ 原文:「with all these tattooed faces and pointy ears, bizarre weaponry and Romulan linguists, with dialogue about 'Neutral Zones' and 'Starfleet' [but] I knew this would work, because the script Alex and Bob wrote was so emotional and so relatable. I didn't love Kirk and Spock when I began this journey – but I love them now.」
  88. ^ 原文:「We're from different worlds, Alex [Kurtzman] was born here, and I was born in Mexico City and lived there until I was nine. Kirk and Spock are opposites from two worlds. That's us in a nutshell. We're drawn to each by what each of us lacks. The story of this film is about two guys who are such opposites that they might end up strangling each other but instead they bond and thrive together. That's us. We can go warp speed together.」
  89. ^ 90.0 90.1 90.2 Anthony Pascale. Interview - Orci Talks Casting, Characters, Canon and Kirks. 2007-10-08 [2008-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90. ^ 原文:「Having him sitting around a camp fire sharing his memories was never gonna cut it」.
  91. ^ 92.0 92.1 92.2 Anthony Pascale. Bob Orci Explains How The New Star Trek Movie Fits With Trek Canon (and Real Science) (Some information is taken from subsequent comments by Orci under the username "boborci"). 2008-12-11 [2008-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30). 
  92. ^ 原文:「know how they all died」.
  93. ^ 94.0 94.1 94.2 Patrick Lee. Orci & Kurtzman: Why they don't call Star Trek a reboot. 科幻電報. 2009-03-26 [2009-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7). 
  94. ^ 95.0 95.1 95.2 Anthony Pascale. Star Trek Writers Alex Kurtzman & Roberto Orci. TrekMovie. 2009-04-30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95. ^ Helen O'Hara. Klingon Subplot Revealed. 帝國. 2008-11-14 [2008-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96. ^ Star Trek: Behind the scenes (Video). 荷里活報道. [200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5). 
  97. ^ Patrick Lee. Orci & Kurtzman: What familiar Star Trek bits will you see in the new movie?. 科幻電報. 2009-03-24 [200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7). 
  98. ^ 99.0 99.1 99.2 Star Trek Q&A. Creative Screenwriting.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9). 
  99. ^ Jeff Jensen. Inspirations for a whole new Enterprise. 娛樂周刊. 2008-10-17 [200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5). 
  100. ^ 101.0 101.1 101.2 101.3 Anthony Pascale. Exclusive Interview: Roberto Orci On All The Latest With Star Trek (and more). 2008-12-10 [200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4). 
  101. ^ 102.0 102.1 Anthony Pascale. Interview - Orci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New Star Trek Trailer. TrekMovie. 2008-01-19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02. ^ Josh Horowitz. 'Star Trek' Writers Talk Direction, Technobabble — But Not Matt Damon. MTV. 2007-03-08 [2007-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0). 
  103. ^ 104.0 104.1 Anthony Pascale. Grand Slam XVI: Highlights From Orci Q&A. TrekMovie. 2008-04-13 [2008-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04. ^ 原文:「I want to feel the space, I want to feel speed and I want to feel all the things that can become a little bit lost when Star Trek becomes very stately」.
  105. ^ Bryan Cairns. To Boldy Go ... 'Star Trek' Executive Producer Bryan Burk. Newsarama. 2009-03-23 [200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7). Han Solo wasn't friends with anyone when they started on their journey. 
  106. ^ Star Trek Magazine #17 Preview + Scott Chambliss Interview Extract. 2009-03-20 [200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07. ^ TrekMovie.com Update On Latest Shatner and Enterprise Rumors. 2007-10-17 [2007-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108. ^ 原文:「We all have the iPhone that does more than the communicator」.
  109. ^ Fred Topel. J.J. Abrams on TV's Fringe. Suicide Girls. 2008-09-05 [200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1). I feel like there's a certain thing that you can't really hold onto, which is kind of the kitschy quality. That must go if it's going to be something that you believe is real. 
  110. ^ Vic Holtrem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Man Behind Star Trek’s Props. Screen Rant. 2009-03-24 [200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111. ^ Eric Vespe. Why do these shots from the filming of "Corporate Headquarters" look suspiciously like the Starfleet Academy?. Ain't It Cool News. 2008-03-18 [2008-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112. ^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Production notes. 官方網站. [200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2). 進入主頁面,然後單擊導航菜單中的「About」訪問。
  113. ^ Renee Dunlop. Star Trek. CCGSociety. 2009-05-26 [2009-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9). 
  114. ^ TrekMovie Hollywood Premiere Video Interviews w/ Trek Celebs (Past & Present). TrekMovie. 2009-05-03 [200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incredible gut 
  115. ^ Helen O'Hara. Empire Star Trek Cover. 帝國在線. 2008-10-28 [200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07). The costumes were a microcosm of the entire project, which was how to take something that's kind of silly and make it feel real. But how do you make legitimate those near-primary color costumes? 
  116. ^ EXCL: Star Trek pic!. JoBlo.com. 2008-10-15 [2008-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0). 
  117. ^ Marilyn Beck and Stacy Jenel Smith. Ears to You. The National Ledger. 2008-08-20 [200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0). 
  118. ^ 119.0 119.1 Joe Nazzaro. FX artists create new aesthetic for ‘Star Trek’ franchise. Makeup magazine. 2009-04-06 [2009-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2). 
  119. ^ Bill Desowitz. Creature Designer Neville Page Talks Star Trek. VFXWorld. 2009-05-15 [2009-05-17]. [永久失效連結]
  120. ^ Patrick Lee. Star Trek “doctor” reveals details of Kirk's birth in Abrams' film. 科幻電報. 2009-03-20 [200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3). 
  121. ^ ACTION! Cameras Roll on "Star Trek" Movie Rebirth. Star Trek官方網站. 2007-11-20 [2008-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8). 
  122. ^ Anthony Pascale. Star Trek Wraps. TrekMovie. 2008-03-27 [2008-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123. ^ Anthony Pascale. Producer Talks ‘Iowa’ Shoot + VIDEO Of Scene Being Shot. TrekMovie. 2008-04-09 [200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124. ^ Paul Eakins. Council Returns after 'Trek'. Long Beach Press-Telegram. 2007-12-19 [2007-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8). 
  125. ^ Motion Picture Incentive F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Utah. 2009-02-04 [2009-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1). 
  126. ^ Anthony Pascale. CSUN Transformed Into Academy. TrekMovie. 2008-03-18 [2008-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27. ^ Cynthia Littleton, Michael Schneider. WGA strike hit the streets. 劇藝報. 2007-11-05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128. ^ Benjamin Svetkey. Writers' strike: Imagining the worst-case scenario. 娛樂周刊. 2007-11-08 [200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2). 
  129. ^ 130.0 130.1 Anthony Pascale. Exclusive Interview: Damon Lindelof On New Release Date and Trek Appealing To Wider Audience. TrekMovie. 2008-03-01 [2008-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6). 
  130. ^ Alex Billington. Kicking Off 2009 with Writers Alex Kurtzman and Roberto Orci - Part Two: Transformers 2. FirstShowing.net. 2009-01-14 [200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6). make funny eyes and faces at the actors whenever they had a problem with the line and sort of nod when they had something better 
  131. ^ Karl Urban Talks New McCoy, Says Movie Will Be Very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Series. TrekWeb. 2007-12-20 [2007-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2). [There is a] level of security and secrecy that we have all been forced to adopt. I mean, it's really kind of paranoid crazy, but sort of justified. We're not allowed to walk around in public in our costumes and we have to be herded around everywhere in these golf carts that are completely concealed and covered in black canvas. The security of it is immense. You feel your freedom is a big challenge. 
  132. ^ Morrison and Nichols Talk a little Trek. TrekMovie. 2008-04-23 [2008-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33. ^ Simon Pegg Talks a Little About New Star Trek Movie. TrekWeb. 2007-12-06 [2007-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7). I read [the script] with a security guard near me – it's that secretive. 
  134. ^ Anthony Pascale. 'Star Trek' Extras Open Casting Call - Looking for Unique Faces. 2007-11-06 [200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35. ^ Dan Madsen. Mania Exclusive Interview: Eugene Roddenberry, Jr.. Mania. 2009-03-24 [200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5). 
  136. ^ Anthony Pascale. Ron Moore Talks Movies (Past and Future). 2008-06-24 [2008-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37. ^ Carl Cortez. Jonathan Frakes returns for chapter 3 of The Librarian. iF Magazine. 2008-05-12 [200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7). 
  138. ^ Goldman, Michael. Back on Trek;How J.J. Abrams led the Star Trek revival. Millimetre: 2. 2009-04-20 [200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2). 
  139. ^ 原文:「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ose flares, especially in a movie that potentially could be incredibly sterile and CG and overly controlled. There’s just something incredibly unpredictable and gorgeous about them.」
  140. ^ 141.0 141.1 141.2 Bill Desowitz. Where No Star Trek Has Gone Before. VFXWorld. 2009-05-12 [200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8). 
  141. ^ 原文:「makes me insane」.
  142. ^ 143.0 143.1 143.2 143.3 Ken McGorry. Star Trek Returns. Post. 2009-05-01 [200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8). 
  143. ^ Jeff Jensen. 'Star Trek': An exclusive first look at the Enterprise. 娛樂周刊. 2008-11-11 [2009-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2). 
  144. ^ How ILM came up with the new Enterprise for J.J. Abrams' Trek. 科幻電報. 2009-04-17 [200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8). 
  145. ^ 146.0 146.1 Jaeger, Alex. Cinefax. 2009年6月, 118.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46. ^ Clara Moskowitz. Abrams' Star Trek gets NASA help on images. Newsarama. 2008-02-11 [2008-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4). 
  147. ^ Cindy White. Trek Score Will Keep Theme. Sci Fi Wire. 2007-11-01 [2007-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2). I grew up listening to all of that great [Trek] music, and that's part of what inspired me to do what I'm doing [...] You just go in scared. You just hope you do your best. It's one of those things where the film will tell me what to do. 
  148. ^ About Karen Han. Karen Han, Erhu & her love of music.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149. ^ Dan Goldwasser. Michael Giacchino hits warp speed with his score to Star Trek. ScoringSessions.com. 2009-04-21 [2009-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50. ^ Anthony Pascale. Giacchino’s Star Trek Soundtrack Announced - Available For Pre-order. TrekMovie.com. 2008-03-23 [2008-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51. ^ Michael Kunkes. More Sound Trekking. Motion Picture Editors' Guild. 2009-04-29 [200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2). 
  152. ^ Anthony Pascale. Alan Dean Foster Writing Star Trek Movie Adaptation. 2009-02-12 [2009-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5). 
  153. ^ Anthony Pascale. ST09 Tidbits (Spocks Edition): Nimoy Supports Vulcans [UPDATED] + Quinto Reads Audiobook & Appears in GQ. 2009-03-19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154. ^ Austin, TX Fans Given Surprise Showing of ENTIRE Star Trek Movie. 2009-04-06 [2009-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wouldn’t you rather see the new movie? 
  155. ^ Star Trek to get Sydney premiere. BBC News Online. 2009-03-20 [200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3). 
  156. ^ Anthony Pascale. ST09 Tidbits (T-48 days): Vulcan Gets A ‘Yes’ + New Esurance Contest + New Kellogg’s Promos + more. 2009-03-20 [200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57. ^ Star Trek finally conquers the final frontier. IESB. 2009-05-15 [200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8). 
  158. ^ Charles Trotter. Trek Welder Talks Teaser Shoot. 2008-01-21 [200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59. ^ 原文:「If we do indeed have a Federation, I think Kennedy’s words will be inscribed in there someplace.」
  160. ^ "Man on Wire," "The Wrestler" Among 2009 Golden Trailer Winners.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161. ^ Four Golden Trailer Awards For Star Trek XI - TrekToday[永久失效連結]
  162. ^ Jay A. Fernandez and Borys Kit. "Star Trek" promo blasting off six months early. Reuters. 2008-11-21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63. ^ 原文:「I'm not a Star Trek fan」.
  164. ^ 原文:「this movie is not made for Star Trek fans necessarily」.
  165. ^ 原文:「On that ship when someone talks back to you, you would have to beat them down or you lose the respect of your crew, which is protocol, whereas on a Federation ship that would be a crime. So we have to give JJ a little bit of leeway, when he is traveling the 'galaxy' over there where they don’t know Trek, to say the things that need to be said in order to get people onto our side.」
  166. ^ T. L. Stanley. Paramount forges 'Star Trek' tie-ins. 荷里活報道. 2009-04-16 [200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0). 
  167. ^ 168.0 168.1 CBS Announces New Star Trek Licenses - Including Monopoly, Uno, Apparel, Fragrences + more [UPDATED]. 2009-01-28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68. ^ John Tenuto. Star Trek Headed Back To Playmates. TrekMovie. 2008-01-27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169. ^ John Tenuto. Details On First Two Waves Of Playmates Star Trek Movie Toys + Nero’s Ship Name Revealed [UPDATED]. 2008-11-19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70. ^ John Tenuto. Exclusive Details On Playmates Full Line Of Star Trek Movie Toys + Hi Res Images. 2009-01-23 [2009-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171. ^ John Tenuto. Corgi Announces Star Trek Movie License. TrekMovie. 2008-01-26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72. ^ John Tenuto. Star Trek Hot Wheels Coming in May. 2009-01-19 [200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173. ^ John Tenuto. CBS Introduces Star Trek QUOGS - New Cartoon-style TOS Character Designs For Multiple Products. 2009-02-12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74. ^ Peter Sciretta. Star Trek on May 7th. /Film. 2009-04-13 [200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5). 
  175. ^ Rosario T. Calabria. Final Numbers In - Star Trek Breaks Franchise & IMAX Records + Outpeforming Batman Begins. TrekMovie. 2009-05-11 [200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76. ^ Star Trek Movies. Box Office Mojo.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4). 
  177. ^ Anthony Pascale. ST09 Tidbits: Last Day in Top 10? + More Khan Debate + More Trek/Wars + more. TrekMovie. 2009-07-01 [2009-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178. ^ Metacritic Review of Star Trek. [201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3). 
  179. ^ 原文:「ridiculously satisfying」.
  180. ^ 原文:「best prequel ever」.
  181. ^ Burr, Ty. A Fresh Frontier. Boston Globe. 2009-05-05 [200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0). 
  182. ^ 原文:「But in Star Trek, the clever and infectious reboot of the amazingly enduring sci-fi classic, director J.J. Abrams crafts an origin story that avoids any hint of the origin doldrums」.
  183. ^ 原文:「[...] With a crew like this, you can welcome the future.
  184. ^ Gleiberman, Owen. Star Trek | Movie Review | Entertainment Weekly. Ew.com. 2009-05-05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185. ^ Star Trek Review, Total Film. totalfilm.com.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Buoyant, buffed and with the promise of even better to come, this is the freshest Trek in decades. 
  186. ^ Star Trek Review, SFX. sfx.co.uk.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1). This summer, after Abrams’s explosive epic has nerve-pinched all the opposition, back gardens and parks will ring with the sound of young boys zapping imaginary phasers as they play Kirk and Spock. 
  187. ^ 原文:「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franchise, the Enterprise is a genuine thrill-ride」.
  188. ^ Colin Kennedy. Empire Magazine Star Trek (2009) Review. 帝國.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89. ^ Franklin, Garth. Star Trek - April 13th 2009. Dark Horizons. 2009-04-13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It simply can not be stated enough how effectively Abrams and his crew have revived and repositioned not just the franchise but the 'space opera' genre itself. 
  190. ^ Star Trek film review. 荷里活報道. 2009-04-20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3). J.J. Abrams gives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all its got, and it's more than enough... Paced at warp speed with spectacular action sequences rendered brilliantly and with a cast so expert that all the familiar characters are instantly identifiable, the film gives Paramount Pictures a new lease of life on its franchise. 
  191. ^ Out of this world! The Mail's film critic gives his verdict on the new Star Trek movie (mdy). [April 22,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The result is not only by far the best of the 11 Star Trek movies, it must rank as the outstanding prequel of all time. 
  192. ^ JJ Abrams's Star Trek: we have liftoff (mdy).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0). With its shiny young cast and breezy tone, the rebooted Star Trek is a bit like 90210 set in space, but in Chris Pine's Captain Kirk, the franchise has found a solid gold star. 
  193. ^ Star Trek review - Verdict: Vulcan Brilliant (mdy). [2009-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4). science fiction at its finest. 
  194. ^ 原文:「A bright, shiny blast from a newly imagined past」.
  195. ^ 原文:「A testament to television’s power as mythmaker.」
  196. ^ Dargis, Manohla. Movie Review - Star Trek - A Franchise Goes Boldly Backward - NYTimes.com. Movies.nytimes.com.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2). 
  197. ^ Star Trek Review, Time Out Sydne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8). It isn't just a great Star Trek movie: it's a great movie full stop. 
  198. ^ Stevens, Dana. Star Trek reviewed. - By Dana Stevens - Slate Magazine. Slate.com. 2009-05-06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5). [...] Star Trek is neither a franchise nor a property. It's a world. Abrams' cannily constructed prequel respects (for the most part) the rules of that world and, more importantly, retains the original Star Trek's spirit of optimism, curiosity, and humor. 
  199. ^ (Posted: May 6, 2009). Star Trek : Review. Rolling Stone. 2009-05-06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0). Summer officially hits warp speed with Star Trek, a burst of pure filmmaking exhilaration that manages to pay homage to the classic 1960s TV series and still boldly go where no man, William Shatner and Leonard Nimoy included, has gone before. [...] It's an irresistible invitation for fun. What more can you ask of a summer movie? 
  200. ^ Pols, Mary. The New Star Trek Movie: It Will Leave Fans Beaming. TIME. 2009-05-06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6). It's a real family film, relatively light on the violence and funny without being overly crude; it even has some touching moments. 
  201. ^ Kenneth Turan. 'Star Trek' takes the universe by storm. 洛杉磯時報. 2009-05-07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1). [...] it is pleasant to report that though it's not perfect, the reconstituted "Star Trek" is successful enough for everyone to breathe a sigh of relief. Though it has its over-caffeinated aspects and its missteps, this "Star Trek" has in general bridged the gap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with alacrity and purpose. 
  202. ^ Star Trek. 視聽俱樂部. 2009-05-07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3). the venerable Star Trek series hasn’t so much been pulled out of storage with this new film as dusted off, broken down to its most basic parts, streamlined, and sent blazing off at an acute angle from its original course. 
  203. ^ 原文:「The Gene Roddenberry years, when stories might play with questions of science, ideals or philosophy, have been replaced by stories reduced to loud and colorful action.」
  204. ^ 原文:「Perhaps the next one will engage these characters in a more challenging and devious story.」
  205. ^ Star Trek :: rogerebert.com :: Reviews. Rogerebert.suntimes.com. 2009-05-06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9). 
  206. ^ Star Trek Review, IGN UK. [200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8). never felt as though Kirk or Spock were in genuine peril. 
  207. ^ Scott Mendelson. HuffPost Review -- Star Trek (2009). 赫芬頓郵報. 2009-05-08 [200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this film is Star Trek for people who have never seen the shows or the movies, and furthermore need their characters drawn in broad strokes and the philosophies explicitly explained in monologue. 
  208. ^ "Star Trek" DVDs will beam up on Nov. 17th. nola.com. 2009-07-29 [200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2). 
  209. ^ Amazon.co.uk. Star Trek XI 2-disc edition. Amazon.co.uk. [200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7). 
  210. ^ Pascale, Anthony. Paramount Already Thinking About Sequel To Abrams Star Trek. TrekMovie. 2008-04-06 [200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5). 
  211. ^ Siegel, Tatiana. 'Star Trek' sequel on track. 劇藝報. 2009-03-30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5). 
  212. ^ 原文:「whether it's William Shatner or Khan ... it would be ridiculous to not be open to those ideas.」
  213. ^ 原文:「The idea, now that we are in an independent timeline, allows us to use any of the ingredients from the past — or come up with brand-new ones — to make potential stories」.
  214. ^ 原文:「[A] exploration sci-fi plot where the unknown and nature itself is somehow an adversary」.
  215. ^ 原文:「why take the chance?」
  216. ^ Orci & Kurtzman Talk Star Trek Sequel (and the one after that too). TrekMovie. 2009-06-20 [200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外部連結

編輯
上一屆:
變種特攻:狼人外傳
 2009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5月10日
下一屆:
天使與魔鬼
上一屆:
變種特攻:狼人外傳
 2009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5月10日
下一屆:
天使與魔鬼
上一屆:
變種特攻:狼人外傳
 2009年中國內地一周票房冠軍
5月31日
下一屆:
翻生侏羅館2
上一屆:
未來戰士2018
 2009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6月14日
下一屆:
康涅狄格鬼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