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州
此條目缺少有關城市位置變化、唐肅宗靈州登基、西平府、靈州之戰的資訊。 (2020年5月28日) |
靈州,中國古代的一個州,靈州為中國西北古城,蒙古語稱為之朵兒蔑該(Dormägai)。治所由於黃河水患多次在銀川平原黃河東岸的今吳忠市、靈武市變化,曾三次被黃河水沖毀,又於三次重建。大業三年(607年)改靈州設置靈武郡,從此在隋唐史籍中也稱為靈武。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靈州之戰,對當時西北格局有重要影響。
唐開元年間,靈州是朔方節度使駐地,是唐朝最大軍鎮和軍屯墾區,領兵6.47萬。安史之亂時,由朔方節度使杜鴻漸迎接太子李亨到靈武,於天寶十五年陰曆的七月初十日(756年8月9日)甲子之日在靈州城南門樓登基為帝[1],是為唐肅宗[2],改年號為至德,史稱靈州登基。同年8月,郭子儀、李光弼率5萬兵馬到達靈州,唐肅宗授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靈州大都督府長史,眾將合兵一處,以圖光復長安。郭子儀於次年9月擊敗安祿山部,收復長安。
唐、北宋初期、西夏時期城址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西北古城鎮。靈州在西夏時期為西夏陪都西平府。明初被黃河洪水沖毀,又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重建。
歷史
編輯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置靈州縣,初曰靈洲,為北地郡19縣之一,顏師古註:「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號靈洲。」東漢時,為靈州縣。
孝昌二年(526年),北魏升薄骨律鎮為靈州。隋朝成立之初,設置靈州,並管轄4郡4縣。大業3年(607年)行政區重新劃分,靈州改為靈武郡,改隸環州管轄,同時編入鳴沙縣等六個下轄縣。
2003年5月8日,在寧夏吳忠市古城鎮唐墓群發現的《呂氏夫人墓志銘》最終確定[4],隋唐時靈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西北[5]。2003年5月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出土唐靈州墓志銘載:墓主人呂氏夫人「終於靈州私第」,「殯於回樂縣東原」,據此,寧夏考古專家確認:古靈州城故址在今吳忠市境內。西夏改為西平府,為西夏陪都。
1226年冬11月,第四次蒙古滅西夏之戰戰況激烈,成吉思汗進攻西夏陪都西平府(靈州),遭遇西夏守將嵬名令公頑強抵抗,兩軍在靈州城西結冰的黃河上展開肉搏,雙方死傷慘重,《史集》作者拉施特這樣記載:「(靈州戰役)兩軍對陣之激烈,為蒙古軍隊南征北戰遇到的最頑強抵抗。
明朝為靈州所,洪武三年(1370年)罷靈州。洪武十七年(1384年),黃河發大水,淹沒古靈州城(今吳忠市古城鎮),「城凡三徙」,最後於宣德三年(1428年)遷至今靈武市市區,明朱栴稱為「今之新城」,即新靈州城。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復置靈州,直隸陝西布政司,是為靈州直隸州。清朝雍正三年屬寧夏府,為不轄縣的散州。1913年,靈州改為靈武縣。
行政區劃
編輯隋朝
編輯隋朝時行政區劃變遷 | ||||||
---|---|---|---|---|---|---|
區分 | 開皇元年 | 區分 | 大業3年 | |||
州 | 靈州 | 郡 | 靈武郡 | |||
郡 | 普樂郡 | 新昌郡 | 懷遠郡 | 歷城郡 | 縣 | 回樂縣 懷遠縣 靈武縣 豐安縣 弘靜縣 鳴沙縣 |
縣 | 回樂縣 | 臨河縣 | 懷遠縣 | 建安縣 |
歷代刺史
編輯- 唐朝
- 郭子和(618年,總管)
- 唐奉義(619年—620年,總管)
- 楊師道(621年—622年,總管)
- 李道宗(622年—623年,總管)
- 楊師道(624年,都督)
- 李道宗(625年—627年,都督)
- 李道宗(629年,都督)
- 張寶相(630年,都督)
- 尉遲敬德(631年—634年,都督)
- 李孝節(貞觀年間,都督)
- 李正明(貞觀年間,都督)
- 崔敦禮(643年—646年,都督)
- 王立行(貞觀末年高宗初,都督)
- 鄭仁泰(653年—657年,都督)
- 李君球(高宗時,都督)
- 宇文某(垂拱年間,都督)
- 唐休璟(證聖年間,都督)
- 薛孤知福(武周時,都督)
- 甄士粲(710年,都督)
- 臧懷亮(中宗時,都督)
- 呂休璟(714年,都督)
- 杜賓客(715年)
- 強循(716年,都督)
- 魏靖(720年,都督)
- 杜賓客(721年)
- 田宏(開元前期)
- 王上客(開元年間,都督)
- 白知節(開元年間,都督)
- 田仁琬(732年)
- 李暹(開元年間)
- 李琳(開元末年,都督)
- 王忠嗣(742年—746年,自此兼任朔方節度使)
- 張齊丘(746年—750年,靈武郡太守)
- 安思順(750年—751年,靈武郡太守)
- 李林甫(751年—752年,遙領靈武郡太守)
- 李暐(751年—752年,知留後事,遙領靈武郡太守)
- 安思順(752年—755年,靈武郡太守)
- 郭子儀(755年—759年,靈武郡太守、靈武郡都督府長史)
- 李光弼(759年)
- 郭子儀(762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僕固懷恩(762年—764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郭子儀(764年—779年,靈州大都督,遙領)
- 何遊仙(764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路嗣恭(765年—768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常謙光(768年—779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崔寧(779年—781年,靈州大都督,未任)
- 杜希全(779年—783年,留後)
- 李懷光(781年—783年靈州大都督,未任)
- 寧景璿(783年—784年)
- 渾瑊(784年,靈州大都督)
- 杜希全(784年—793年,靈州大都督)
- 李諒(794年—795年,靈州大都督,遙領)
- 李欒(794年—807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范希朝(807年—809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王佖(809年—813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阿跌光進(813年—815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杜叔良(815年—820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聽(820年—822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進誠(822年—826年)
- 李文悅(828年—832年)
- 王晏平(832年—836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魏仲卿(836年)
- 李彥佐(843年—845年)
- 何清朝(845年)
- 史憲忠(846年—847年)
- 米暨(847年)
- 李欽(849年)
- 朱叔明(849年—851年)
- 田牟(851年—853年)
- 李彥佐(853年)
- 劉潼(853年—857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唐持(857年—859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公度(咸通初年)
- 裴識(863年)
- 侯固(咸通中)
- 盧潘(869年)
- 胡某,常侍(咸通中)
- 唐弘夫(871年年—881年,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 李鈞(874年)疑未任
- 李玄禮(中和年間)
- 韓某(光啟至大順年間)
- 韓遵(景福至光化年間)
- 韓遜(899年—914年)
參考資料
編輯- ^ 《資治通鑑》:「甲子……是日,肅宗即位於靈武城南樓。」
- ^ 《舊唐書》:「七月辛酉,上至靈武。」
- ^ 《武經總要/卷十九》
- ^ 馬孟龍;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西汉北地郡灵州、方渠除道地望考证——以张家山汉简《秩律》为中心. 2020-03-16 [202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周志忠. 宁夏一项考古表明 古代灵州在吴忠市. 人民網. 2003-06-20 [202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