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
此条目缺少有关城市位置变化、唐肃宗灵州登基、西平府、灵州之战的信息。 (2020年5月28日) |
灵州,中国古代的一个州,灵州为中国西北古城,蒙古语称为之朵儿蔑该(Dormägai)。治所由于黄河水患多次在银川平原黄河东岸的今吴忠市、灵武市变化,曾三次被黄河水冲毁,又于三次重建。大业三年(607年)改灵州设置灵武郡,从此在隋唐史籍中也称为灵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灵州之战,对当时西北格局有重要影响。
唐开元年间,灵州是朔方节度使驻地,是唐朝最大军镇和军屯垦区,领兵6.47万。安史之乱时,由朔方节度使杜鸿渐迎接太子李亨到灵武,于天宝十五年阴历的七月初十日(756年8月9日)甲子之日在灵州城南门楼登基为帝[1],是为唐肃宗[2],改年号为至德,史称灵州登基。同年8月,郭子仪、李光弼率5万兵马到达灵州,唐肃宗授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众将合兵一处,以图光复长安。郭子仪于次年9月击败安禄山部,收复长安。
唐、北宋初期、西夏时期城址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西北古城镇。灵州在西夏时期为西夏陪都西平府。明初被黄河洪水冲毁,又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重建。
历史
编辑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灵州县,初曰灵洲,为北地郡19县之一,颜师古注:“水中可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上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东汉时,为灵州县。
孝昌二年(526年),北魏升薄骨律镇为灵州。隋朝成立之初,设置灵州,并管辖4郡4县。大业3年(607年)行政区重新划分,灵州改为灵武郡,改隶环州管辖,同时编入鸣沙县等六个下辖县。
2003年5月8日,在宁夏吴忠市古城镇唐墓群发现的《吕氏夫人墓志铭》最终确定[4],隋唐时灵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北[5]。2003年5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出土唐灵州墓志铭载:墓主人吕氏夫人“终于灵州私第”,“殡于回乐县东原”,据此,宁夏考古专家确认:古灵州城故址在今吴忠市境内。西夏改为西平府,为西夏陪都。
1226年冬11月,第四次蒙古灭西夏之战战况激烈,成吉思汗进攻西夏陪都西平府(灵州),遭遇西夏守将嵬名令公顽强抵抗,两军在灵州城西结冰的黄河上展开肉搏,双方死伤惨重,《史集》作者拉施特这样记载:“(灵州战役)两军对阵之激烈,为蒙古军队南征北战遇到的最顽强抵抗。
明朝为灵州所,洪武三年(1370年)罢灵州。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河发大水,淹没古灵州城(今吴忠市古城镇),“城凡三徙”,最后于宣德三年(1428年)迁至今灵武市市区,明朱栴称为“今之新城”,即新灵州城。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复置灵州,直隶陕西布政司,是为灵州直隶州。清朝雍正三年属宁夏府,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灵州改为灵武县。
行政区划
编辑隋朝
编辑隋朝时行政区划变迁 | ||||||
---|---|---|---|---|---|---|
区分 | 开皇元年 | 区分 | 大业3年 | |||
州 | 灵州 | 郡 | 灵武郡 | |||
郡 | 普乐郡 | 新昌郡 | 怀远郡 | 历城郡 | 县 | 回乐县 怀远县 灵武县 丰安县 弘静县 鸣沙县 |
县 | 回乐县 | 临河县 | 怀远县 | 建安县 |
历代刺史
编辑- 唐朝
- 郭子和(618年,总管)
- 唐奉义(619年—620年,总管)
- 杨师道(621年—622年,总管)
- 李道宗(622年—623年,总管)
- 杨师道(624年,都督)
- 李道宗(625年—627年,都督)
- 李道宗(629年,都督)
- 张宝相(630年,都督)
- 尉迟敬德(631年—634年,都督)
- 李孝节(贞观年间,都督)
- 李正明(贞观年间,都督)
- 崔敦礼(643年—646年,都督)
- 王立行(贞观末年高宗初,都督)
- 郑仁泰(653年—657年,都督)
- 李君球(高宗时,都督)
- 宇文某(垂拱年间,都督)
- 唐休璟(证圣年间,都督)
- 薛孤知福(武周时,都督)
- 甄士粲(710年,都督)
- 臧怀亮(中宗时,都督)
- 吕休璟(714年,都督)
- 杜宾客(715年)
- 强循(716年,都督)
- 魏靖(720年,都督)
- 杜宾客(721年)
- 田宏(开元前期)
- 王上客(开元年间,都督)
- 白知节(开元年间,都督)
- 田仁琬(732年)
- 李暹(开元年间)
- 李琳(开元末年,都督)
- 王忠嗣(742年—746年,自此兼任朔方节度使)
- 张齐丘(746年—750年,灵武郡太守)
- 安思顺(750年—751年,灵武郡太守)
- 李林甫(751年—752年,遥领灵武郡太守)
- 李𬀩(751年—752年,知留后事,遥领灵武郡太守)
- 安思顺(752年—755年,灵武郡太守)
- 郭子仪(755年—759年,灵武郡太守、灵武郡都督府长史)
- 李光弼(759年)
- 郭子仪(762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仆固怀恩(762年—764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郭子仪(764年—779年,灵州大都督,遥领)
- 何游仙(764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路嗣恭(765年—768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常谦光(768年—779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崔宁(779年—781年,灵州大都督,未任)
- 杜希全(779年—783年,留后)
- 李怀光(781年—783年灵州大都督,未任)
- 宁景璿(783年—784年)
- 浑瑊(784年,灵州大都督)
- 杜希全(784年—793年,灵州大都督)
- 李谅(794年—795年,灵州大都督,遥领)
- 李栾(794年—807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范希朝(807年—809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王佖(809年—813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阿跌光进(813年—815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杜叔良(815年—820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李听(820年—822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李进诚(822年—826年)
- 李文悦(828年—832年)
- 王晏平(832年—836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魏仲卿(836年)
- 李彦佐(843年—845年)
- 何清朝(845年)
- 史宪忠(846年—847年)
- 米暨(847年)
- 李钦(849年)
- 朱叔明(849年—851年)
- 田牟(851年—853年)
- 李彦佐(853年)
- 刘潼(853年—857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唐持(857年—859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李公度(咸通初年)
- 裴识(863年)
- 侯固(咸通中)
- 卢潘(869年)
- 胡某,常侍(咸通中)
- 唐弘夫(871年年—881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 李钧(874年)疑未任
- 李玄礼(中和年间)
- 韩某(光启至大顺年间)
- 韩遵(景福至光化年间)
- 韩逊(899年—914年)
参考资料
编辑- ^ 《资治通鉴》:“甲子……是日,肃宗即位于灵武城南楼。”
- ^ 《旧唐书》:“七月辛酉,上至灵武。”
- ^ 《武经总要/卷十九》
- ^ 马孟龙;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西汉北地郡灵州、方渠除道地望考证——以张家山汉简《秩律》为中心. 2020-03-16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 周志忠. 宁夏一项考古表明 古代灵州在吴忠市. 人民网. 2003-06-20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