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讀

發音方式

訓讀(日語:訓読み),是日文所用漢字的一種發音方式,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所以訓讀只借用漢字的形和義,不採用華文的音[1]。相對的,若使用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字發音,則稱為音讀[2]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訓読み
假名くんよみ
平文式羅馬字kun'yomi
日語舊字體訓讀み

同樣有使用漢字韓國越南[來源請求]語言也有類似訓讀的漢字發音方式。漢語方言亦有文白異讀以及部分訓讀的現象。在韓國,將這種漢字發音方式稱為「釋讀」,但已經不再使用。

日語中的訓讀

編輯

日語裏,訓讀訓読み)是以日語固有的發音來讀出漢字,與該漢字本身的字音吳音漢音唐音等)有很大的不同。

例:「」訓讀為「かね」(kane),是和語固有之說法,與字音「きん」(kin)並無關聯。

同一詞中音讀與訓讀同時出現的,前訓讀後音讀者稱為湯桶讀法,反之稱為重箱讀法

古代

編輯

日語本無文字,約莫西元5世紀前漢字傳入,乃於初期借用漢字記音。例如「」稱為kusa,即以「久佐」二字表音。但此法有失效率,且喪失漢字之辨義功能,後來乾脆使用漢字的表義,直接寫作「」,但發音仍沿用日語傳統讀法kusa。此種方式即為訓讀

訓讀的「」有「學習」之意,即以日語固有的發音套用在漢字上作為解釋

其他作用

編輯

訓讀的日語同音詞在使用漢字書寫時,有時可用漢字區分歧義。例如「かみ」(kami)的意思有「紙張」、「神明」、「頭髮」、「上面」等義,可分別寫作「」「」「」「」。[3]やめる」的意思有「不要」、「離職」,可分別寫作「止める」「辞める」(又,「止める」另有「とめる」(tomeru)的讀法,意義不同)。但是也有人反對把這樣的訓讀詞用漢字分開寫,認為有些同音近義詞本來就是同一個詞,沒必要分成不同漢字書寫。[4][5]

另有些涵義在漢字是為同一個詞,所以在日語中必須有不同的訓讀幫助消除歧義。例如「」有「未煮熟」及「生存」等之意。在日語中前者讀作「なま」(nama),後者為「い-きる」(i-kiru)。

韓語中的訓(釋)讀

編輯

一般認為現代「韓語不存在訓讀」。但近代以前曾有鄉札吏讀口訣等類似日本萬葉假名的標記法存在,充分利用這些漢字的訓讀。使用類似於和訓(日本的訓讀)的韓訓。對某些漢字,這意味着相關「漢語傳入以前的朝鮮固有語」的韓訓。現在除了在語言學語源論等進行討論以外,日常言語已經不再使用漢字。

但是「」「」等為例外存在的訓讀。「」讀作「」的情況下意思為「海角」,「」讀作「」的情況下意思為「生鐵」,「」、「」並不使用本來的意思,這類韓語類似於日文的「國訓」。另有類似於日文和製漢字的「國字」,如「」。

  • - 訓 [kot̚],音 [kwan] [tʃʰɔn] [tʃʰan]
  • - 訓 [sø],音 [so], [kjo]

中國輸入的漢字以韓語標記包括吏讀鄉札口訣等各種標記方式。

韓文固有詞借漢字標記分為音借訓借訓音借三個種類。音借為與漢字的意思無關係的漢字,純粹將韓語發音以漢字標記。訓借借用漢字對應於韓語的意字進行訓音閱讀。最後是訓音借,利用漢字的訓音,借用無關係的意義並利用音借來訓音。但由於借用音節結構複雜的漢字標記,和諺文競爭而被迫停止。只有地方管理的公文書等最後生存下來。

  • 訓借的例字:사람→人;서울→京;가라/나라/말→韓國語;봄/여름/가을/겨울→春夏秋冬;동/서/남/북→東西南北;해/달/불/물/나무/쇠/흙→日月火水木金土
  • 借的例子://구리/쇠/주석→金銅鐵錫
    • 끓일湯桶,ゆとう):석별전자→三星電子
    • 기사重箱じゅうばこ):일본말→日本
  • 音借的例字:사람→事覽(音借方面類似日文「泥棒」)

越南語中的訓讀

編輯

越南漢字(借用為喃字漢字)的純喃音通常為來自該漢字意義相同的固有語言訓讀音。一個漢字或喃字的純喃音往往與該字的古漢語讀音無關。如:「」字被借義不借音地視為喃字後,其讀音則成為「nhà」,而「nhà」是與「」意義相同的越南語固有詞的讀音,此用法與日本語韓語漢字的訓讀[來源請求]類似。類似的例子還包括「」的純喃音「năm」等。不過這些訓讀並不流行,「nhà」一般寫成「(正字其實是「」)[來源請求],而「năm」一般都寫成「𢆥(本字為「nhẫm[來源請求]

總之來説訓讀在越南漢喃文中是極少的,可以說是邊緣現象。

壯語中的訓讀

編輯

漢語中的訓讀

編輯

漢語裏也有訓讀現象,不過相對於非漢語語言較少見[來源請求]

官話

編輯

官話包括普通話都有些訓讀的現象。

訓讀字的本字,有些存在,有些待考。

  • 打 - 訓dǎ/ㄉㄚˇ,本音dǐng/ㄉㄧㄥˇ,《說文解字》「打,擊也。從手丁聲。」也就是說「打」是擊打的意思,讀音應該如「丁」字。可是北方方言,擊打的動作都說成dǎ/ㄉㄚˇ,於是就採用「打」字,取該字擊打之意。不過不取該字的古字典記錄的發音,而是訓讀為dǎ/ㄉㄚˇ。dǎ/ㄉㄚˇ的本字可能是入聲字「搨」。《玉篇》有「搨:都盍切,手打。」按《玉篇》的都盍切,「搨」和「耷」是同音字。普通話都讀作dǎ。
  • 菸 - 訓yān/ㄧㄢ,本音yù/ㄩˋ,《玉篇》「菸,於去切,臭草謂之菸。」也就是說「菸」意思是氣味濃的草,普通話讀音應該如「譽」字。由於煙草是一種氣味濃的草,是一種菸,於是「吸煙」也就會寫成「吸菸」,「菸」此時讀成了yān/ㄧㄢ。其實本字是「煙」。
  • 僮 - 訓zhuàng/ㄓㄨㄤˋ,音tòng/ㄊㄨㄥˋ。該字訓讀時,指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壯族」。
  • 呆 - 訓 dāi,本音 ái,dāi的本字是「懛」。

閩語

編輯

閩東片

編輯
侯官小片
編輯

閩語閩東片由於製作了很多方言字,訓讀相對較少。

  • 人 - 訓neoyng53,音ing53(本字為「儂」)
  • 一 - 訓suoh5、soh5,音eik24(本字為「蜀」)
  • 多 - 訓sa242,音do55
  • 田 - 訓ceing53,音dieng53(本字為「塍」)
  • 攝 - 訓kiak24,音niek24、siek24戚林八音校注為「𢩅」)

閩南片

編輯
訓讀
閩南語名稱?
全漢 訓讀
全羅 hùn-tha̍k(白) / hùn-tāu(白)
hùn-tho̍k(文) / hùn-tōo(文)
泉漳小片
編輯

閩語閩南片為漢語方言中訓讀使用率最高的語言。閩南語歌謠的歌詞中,因不知訓讀而無法閱讀的情況較多。因為閩語較早與主流漢語分離,本字難考正。再加上百越底層詞彙殘留

  • 可能不存在對應的漢字
    • 欲 - 訓 beh4,音 iok8
    • 此 - 訓 chit4,音 chhu2
    • 飮 - 訓 lim1,音 im2(教育部推薦用字作「啉」)
    • 勿 - 訓 mai3,音 but8 (教育部推薦用字作「莫」,為「m7」(無本字)與「愛(ai3)」的合音)
    • 肉 - 訓 bah1,音 hik8
  • 有別的本字
    • 的 - 訓 e5,音 tek4、tek8(本字為「其」)
    • 到 - 訓 kau3,音 tau3,to3 (本字為「遘」,本意為遇見、相遇)
    • 香 - 訓 phang1,音 hiang1,hiong1,hiuN1 (本字為「芳」)
潮汕小片
編輯
  • 乾 - 訓 ta1,音 kan1(本字為「焦」,一說「灱」)
  • 人 - 訓nang5,音ring5(本字為「儂」 )
  • 個 - 訓gai7,音gai5(本字 「其」,意「的」 )
  • 黑 - 訓hêg4,音ou1(本字 「烏」 )

粵語

編輯

粵語由於製作了很多方言字,訓讀相對較少。也有個別訓讀字常被唸錯的現象。

  • 凹 - 訓nap1,音aau3、wa1
  • 孖 - 訓maa1,音zi1
  • 熨 - 訓tong3,音wan6、wat1(本字為「燙」)
  • 骰 - 訓sik1,音tau4(「骰子」又稱「色子」)
  • 歪 - 訓me2,音waai1[6][7]

吳語

編輯

吳語有很多對應的方言字。而「二」字常讀作「兩」則是訓讀現象的一種。 以下當代上海市區讀音:

  • - 訓讀音 liahn(本字為「兩」),文讀音 ehl,白讀音 gnih
  • - 訓讀音 saq,本「𥈊」【廣韻】色洽切,咸開二入洽生。「眨」本讀:tzaq,【廣韻】側洽切,咸開二入洽莊。
  • - 訓讀音 pe,本「癍 」。「瘢」:本讀 beu,【廣韻】薄官切,山合一平桓並。
  • - 訓讀音1 tza。本「揸(摣)」字。【集韻】莊加切,假開二平麻莊。訓讀音2 「捉tzoq」,~賊。本音:tzo,【廣韻】側交切,效開二平肴莊。本音又作「搔」之訓讀音。~撓。~癢。
  • - 訓讀音 tzo,本「抓」字,【廣韻】側交切,效開二平肴莊。本音:so,【廣韻】蘇遭切,效開一平豪心。
  • - 訓讀音 zaq,本「牐」字,【廣韻】士洽切,咸開二入洽崇。「閘」本音:【唐韻】烏甲切【集韻】乙甲切,音押。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䫦。[8]

歐美語言的訓讀

編輯

「取自文明語的書面語(或文字),用相同意義的母語的固定讀法來讀」這一點是訓讀的一個重要特徵。一般認為不使用漢字的語言通常不存在訓讀,但類似訓讀的現象卻在歐美語言中也有存在。例如,英文中借自拉丁語的「etc. (et cetera)」常讀作「and so on」或「and so forth」、「i.e. (id est)」讀作「that is」、「lb. (libra)」讀作「pound」。然而,這種現象在英語中往往局限為有限的幾個詞語。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訓讀》,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2-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2). 
  2.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音讀》,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2-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2). 
  3. ^ 「神」「上」「髪」「紙」は同じ語源か?
  4. ^ 田中克彥. 『漢字が日本語をほろぼす』. ISBN 978-4047315495 (日語). 
  5. ^ 高島俊男. 『漢字と日本人』. 文春新書. 2001. ISBN 9784166601981 (日語). 
  6. ^ (繁體中文)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修訂版)第十六頁.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7. ^ (簡體中文)粤语是否存在训读的现象?.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8. ^ 鄭張尚芳《漢語方言異常音讀的分層及滯古層次分析》:「閘」讀「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