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
姓氏 | |
高 | |
《百家姓》第153位 | |
19: |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
20: |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
21: |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
郡望 | 渤海郡 |
起源
編輯古時的夷族
編輯最早的高姓據說出自高夷族,起始於黃帝時代。《呂氏春秋·勿躬篇》:「高元作室」。相傳高元為黃帝發明了房屋,可說是將人類史帶出穴居的重要貢獻者。[來源請求]
姜姓
編輯周朝時,周武王牧野之戰平定天下,後封姜太公為齊國君主,太公十一世後裔 傒 助齊桓公奪位稱霸 因和桓公 系分枝自六世之孫 文公(八世)即賜以其祖父之名 高 為氏 被封於盧邑 亦是盧氏之由來,高傒墓現於臨淄。其後裔是高姓中最重要的一支,成為當代渤海高氏的始祖。
以王父字為氏
編輯他族或他姓改高
編輯遷徙分佈
編輯中國大陸
編輯高氏的發源地雖說在今河南省境內,但自春秋以後的高姓卻大都出自齊魯之地。戰國或秦時,高氏已自山東遷入今河北、遼寧省境。東漢時,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縣)。南北朝時,有渤海郡人高歡,曾在北魏執魏政達16年之久,死後,其兒子高洋便代東魏稱帝,為北齊。京兆高氏又有與北齊同祖,初居文安(今屬河北),後遷徙到京兆。吳丹陽太守高瑞,初居廣陵,其後遷至秣陵(今屬江蘇)。高氏大批南遷始於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唐初,有高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唐僖宗時,有高鋼(河南高氏)因避"黃巢之亂"南遷入閩,為高姓入閩後的始祖。在漢末時,又有一支高氏由隴西(今屬甘肅)南遷至滇中(今屬雲南),後成為白蠻大姓。宋紹聖元年間,高升泰奪取大理段氏政權,自立為王,稱大中國。傳子高太明,於聖紹三年,又將王位還給段氏,仍封為中國公,世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國政權,被稱為高國主。其後裔歷經元、明、清數代均為雲南土司。中國歷史上,高姓稱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齊、燕、荊南等政權。
台灣
編輯台灣的第三十個大姓,最早發源於中國山東。近代播遷到台灣的時間,是在康熙二十二年鄭克爽歸降清廷以後。依照台灣省文獻會的調查統計,高姓的台灣省籍人士,大多聚居在台北一帶。另外在台灣,「高」與異體字「髙」於登記時被視為不同姓氏。[1]
字輩
編輯(渤海原譜序)
編輯良立朝宗、永季有本、叔公子必、汝彥士克、世繼以伯、孟甫景
(湖北鄂州)
編輯湖北鄂州高氏:開承有法 作述自光
(龍門譜序)
編輯仲維哲德、允守孝敬、道在純誠、體仁居信、尊孔憲文、用中崇正、善則孚之、民皆順應、天其顯思、錫爾福慶
(民國十八年新增譜序)
編輯國步昌明、家聲振起、逢時翼運、俊傑濟美、興學毓才、貽謀恆久、培元定基、存心篤厚、如日東升、同登尚壽、傳萬年代、育英賢
明末迄今
編輯另一支已排出60世,其中前20世已用過,排字如下: 鵬育岐安恆、天庭震九宗、清典宇體治、百世品仙成、聰明睿知臨、寬裕溫柔容、發強剛毅執、齊莊中正敬、忠孝傳家寶、內聖基業宏、仁義布德宗、外王至善功。
安平高氏(泉州譜序)
編輯鋼囦木美(號土)。鎰惠桂善佖。稺溥章鳴賢。閭山廣卿呂。保佛積弘子。 文欽淳植炅。培鍾派標烶。墀銘泉樹炳。堂錦洙機煊。增鏇源本煥。
高氏魯西南地方分支
編輯- 寶騰觀潭壯 扶荷鞏以良 亭曉錫正典 環海佩凌驤。 新議二十字:仁顯家聲遠 義存衍繼長 道廣文章盛 德厚恆世昌
台灣 高姓宗族
編輯
• 高家咀: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臨江鄉新港村高家咀
Gaojiazui: Gaojiazui, Xingang, Linjiang, Huarong, Ezhou, Hubei
• 高家樓: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蘆花村高家樓
Gaojialou: Gaojialou, Luhua, Huarong, Huarong, Ezhou, Hubei
參考文獻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 《百家姓》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高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